浅谈项目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合集下载

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管理论文

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管理论文

工程项目管理的团队建设管理摘要:众所周知,项目管理归根结蒂是以人为根本,把人作为生产力第一要素。

因此选择项目经理、组建项目班子、合理配备各专业人员,做好团队建设和管理工作这是极为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工程项目,项目管理,团队建设abstract: as we all know, project management the bottom line is to take human as fundamental, put people first elements as productivity. so choose the project manager, a project team, reasonable equipped with all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well the tea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work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work..key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 project management, team 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 tl3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工程项目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工程项目成员的能动性和潜能,以饱满的激情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状态参与到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中去。

就必须搞好工程项目团队建设中的三个层面,即:经营管理层、专业技术层、施工作业层。

1、工程项目管理中团队建设的重点人,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

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为此,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劳动热情以外,还需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在人的技术水平、人的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使用。

浅谈项目法施工管理中的人才开发——以中原石油勘探局工程建设总公司为例

浅谈项目法施工管理中的人才开发——以中原石油勘探局工程建设总公司为例
及 人 才 开发 应遵 循 的 原 则 等 三 个 方 面进 行 了 简要 论 述 。

效 益 。 精 专 业化 特 征 首 先 满足 了项 目法施 工
理 人 才 提 出 了较 高 的适 应 性 要 求 。 4 领 导 组 织 特 征 。 人 才 不 同 于 企 业 的 普 . 通 员工 , 他们 一般具 有丰 富的 实践经 验和较 强 的工 作 能 力 。 但 项 目 法施 工 管 理 人 才仅 有 这 两点 还 不 够 。 项 目法 施 工 管 理 从 企 业 角度 讲 处 于 系 统协 调 关 系 中 , 的 机 构 设 置 、 员 它 人 配置 、 机具 准备 等需要企业上层统筹兼顾 、 有 所侧重。但就项 目本 身运行 而言, 单打独 它“ 斗” 能 力 更 显 重 要 , 就 要 求 项 目人 员对 他 的 这 们的工作 能够进行 组 织、 调 、 制 和指挥 , 协 控 人 才要 有 一 定 的领 导 才 能 。 5 团 结 协作 特 征 。 项 目法 施 工 管 理 体 现 , 的是生产与 管理 的智 力密 集型特 性 , 的是 走 低 成 本 发 展 之 路 , 求 项 目人 员 独 当一 面 , 要 强 调 个 人 能 力 。 同 时 , 目作 为 综 合 性 生 产 与 项 管理机构 , 重各生 产和 管理 要 素之 问的相 注 互协调 , 因而强调 项 目成 员问的 支持与 配合 , 这样才能形成有效合力 , 提高项 目运行效益。 6 国际 化 特 征 。 随 着 国 外 市 场 的 拓 展 , . 企业要着眼开发 具有 国际水平 的高素质人才 已是 大 势 所 趋 , 求 从 项 目投 标 、 目组 织 、 要 项 运 行 过程 等 必 须 与 国 际 接 轨 , 论 是 标 书 创 无 作, 装备 设 置 、 场 管 理 , 量 监 控 还 是 生 产 现 质 运行 , 都要严格按 国际标 准执行 , 谁做在 了前 面, 谁就有可能夺得 先机。也 只有 这样 , 我们 的项 目法施 工管理 才能被 国 际所 接受 , 并在 国外 市 场 占有 一席 之 地 。 二 、 何 围绕 项 目法 施 工 管 理 人 才 特 征 如 进 行 人 才 开 发 1 满足 需 求 培 训 人 才 。 近 几 年 , 程 建 , 工

浅谈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如何做好团队建设和管理

浅谈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如何做好团队建设和管理
第2 2期 总 第 1 6期 7 20 0 8年 1 1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r Mo g l c n e Te h oo y & Ec n my n e n o i S i c c n lg a e oo
No 2 . 2,t e 1 6 h i u h 7 t se s
项 目管 理 团 队 的 管 理 方 法 、 题 谈 了 自 己 的 见 解 。 问
关 键 词 : 工 项 目; 队 建 设 ; 理 施 团 管
中图分 类号 :2 1 F 8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7 6 2 ( 0 8 2 — 0 4 — 0 1 0 —者 和 实 施 者
施 -项 目经 理 要 将 一 批 素 质 高 、 管 理 、 经 1 - 善 会
营 、 技 术 的 建 设 项 目管 理 人 才 组 织 在 一 个 团 队 里 , 懂
间 密 不 可 分 的 关 系 , 其 明 白 团 队 的 重 要 性 。 同 时 使 将 项 目 的 文 化 环 境 因 素 和 价 值 准 则 统 一 起 来 , 以 加 优 化 , 引 导 员 _ 的 价 值 观 。 项 目部 向 员 工 介 绍 项 来 q 2
选 择 项 目团 队 成 员 。 如 果 企 业 有 足 够 的 人 力 资 源 供 项 目 经 理 选 择 , 目 经 理 可 以 比 较 顺 利 的 按 照 自 己 项 的需求选 拔 合适 的项 目团队 成 员 。但 现 实情 况 中 , 企 业 往 往 不 能 提 供 足 够 的 人 力 资 源 供 项 目 经 理 挑 选 , 有 限 的 资 源 中 , 目经 理 需 要 审 视 每 个 供 选 择 在 项 的 人 员 , 但 要 考 虑 每 个 人 员 的 技 术 能 力 , 需 要 考 不 还 虑 这 个 人 的工 作 习 惯 、 作 精 神 、 任 心 , 至 是 个 协 责 甚 人 脾 性 。 因为 项 目是 需 要 集 体 参 与 、 同 协 作 完 成 共 的 , 何 项 目成 员 的 知 识 技 能 、 惯 和 个 性 都 会 影 响 任 习 项 目的 完 成 情 况 。 慎 重 选 择 项 目 团 队 成 员 , 建 项 组 目 团 队 , 够 减 小 项 目实 施 过 程 中 人 员 管 理 偏 差 。 能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人才培养策略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人才培养策略

2 、拓 展 和 细分 教 育 培 训 内容 层 次
1 、培养有效性亟待提 高
建 筑施 工 行 业 具 有 人 力 资 源 组 成 复 杂 的 特 点 ,既 有 学 历 低 但 实 践 经验 丰 富 的技 术 工 人 ,也 有 知 识 水 平 较 高 但 相 对 缺 乏 经 验 的 大 学毕 业 生 ,还 有 一 些 企 业 专 f - 1 引 进 的 专 家 型 的 管 理 人 员 和 技 术 人 员 ,鉴 于 以 上 特 点 ,大 部 分 建 筑 施 工 企 业 的 人 才 培 养 保 持 着 项 目部师 徒 结 对 培 养 、公 司 内 部 培 训 与 委 外 培训 相 结 合 的优 良传统 ,力求员 工能力在理论 知识与 实际工作操 作 中得 到 全 面 提 升 。但 在 其 过 程 中 ,对 培 训 需 求 的 深 入 分 解 和 培 训 效 果 评 价 的 缺 失 ,导 致 培 训 流 于 形 式 ,培 训 经 费 大 量 投 人 、培 训 数 量 不 断 增 加 却未 能完 全 发 挥 在施 工 生 产 用应 有 的作 用 。
浅 谈 建筑 施 工 企 业人 才培 养 策 略
于 璐璐
建 筑业 是 国 民 经 济 发 展 的 支 柱 产 业 ,进 入 二 十 一 世 纪 ,随 着 我 国经 济 的高 速 发 展 ,建 筑 施 工 企 业 无 论 从 经 营 规 模 还 是 从 业 人 数 都 发 生着 巨大 的变 化 ,尤 其 是 我 国加 入 WT O 后 ,建 筑 企 业资质的重新定位 以及建筑业 市场竞争 日趋激烈 ,使得 “ 人才 ” 这 一 企 业 发 展 中 最 重 要 的 优 势 因 素 逐 渐 凸 显 。如 何 有 效 培 养 适 合 自身企业发展 的优秀人才 ,成为企业 在商海搏击 中发展壮大 、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的首要任务。

浅谈项目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浅谈项目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浅谈项目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引言在各种资源中,人才始终是生产资源中的第一要素。

随着社会、行业及企业的发展,公司技术人才队伍特点(数量、年龄、经验、学识)及功能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社会、行业及企业的发展对技术人才队伍有了新的要求,如何从企业、项目和个人角度出发,全面推进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使之适应社会、行业及企业发展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随着交通建设行业的迅猛发展[1][2],工程建设行业要求能力更加综合而全面的技术人才,人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专业技术管理与操作人员数量及质量不能满足行业规模急剧扩张及管理要求不断变化的需要。

今年开始,国家采取了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抑制投资过热,为经济发展过热降温,铁路和公路工程建设受到较大影响。

加之近年来铁路和公路运输能力紧张局面已得到极大缓解,铁路和公路工程建设虽然不会嘎然而止,但发展速度逐渐放缓的趋势已不可扭转.从国际形势来看,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蠢蠢欲动。

我们抢占国内工程建设市场的同时,大量走向海外市场是必然的趋势。

无论是国内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还是国际市场的开拓发展都需要我们拥有更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为更加激烈的竞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人才保障。

一、项目部技术人才队伍发展现状及要求作为国内一流建桥企业,我们的人才队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基础。

直至目前,从总体实力来看,我们仍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拥有国内最高水平的桥梁建设技术团队。

必须承认的是:与兄弟单位相比,我们的技术优势正在逐渐缩小,特别是项目部一级的优势缩小得更为明显。

目前,各项目部普遍存在一线技术人员流失较严重,技术人才队伍不稳定的问题;一线项目总工及一线技术人员普遍较年轻,管理水平及专业素质亟待提高;技术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技术管理粗犷,技术方案准备及关键细节把控能力不足,现场值班浮在表面上。

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已经在我们工程管理的各个方面显现出来。

二、形成现状的原因分析我们只有认真分析出现这些情况和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制定对策和解决办法。

浅谈通信工程项目的团队建设

浅谈通信工程项目的团队建设

浅谈通信工程项目的团队建设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目前通信行业的竞争格局,促使电信运营商进一步去发现和拓展新的利润增长区。

从运营商、设计、监理到工程施工方都对工程建设有着深刻的认识,都在强调安全、进度、质量及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已成为共识,而促成管理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利润空间不断减小。

然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人的管理,需要通过人去执行、实现。

因此,项目团队管理在通信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探讨了团队管理在通信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在简要分析了项目团队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实例,阐述了项目团队管理的模型与建设实践,有效地提高项目的实施进度与管理效率,对促进团队管理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工程建设项目团队模型结合项目特点,以项目经理为领导者,通过有效的沟通协同,对项目进行整体管理,统一协调资源,建立起一体化管理的团队模型。

其特点是:目标一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各角色同等重要:各角色职责明确,各岗位不可或缺。

全员参与,注重配合与协调。

强调服务,强调实效,强调沟通交流。

项目的成功来自团队的共同努力。

高效个人是项目成功的基础,只有众多的高效个人才可能成就高效的团队。

每个高效个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强烈的团队意识、共同的理念与价值观。

从而在工作中会自动自发地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做好自己的角色,优势互补,自觉地达成默契,积极配合,共同执着于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有着强烈的任务导向能力,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为自己安排好时间表和任务清单,然后尽量做到。

高效团队是团队建设的目的与努力方向。

高效团队强调了协作、配合、有效的沟通及强有力的执行力。

高效团队具有以下特性:有共同的目标,有约束团队成员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的机制或制度。

角色定位明晰。

互补的技能。

共同的工作方法。

工作内容分解(WBS),执行力度,工作检查。

相互依赖并共同承担责任。

领头的作用明显,指引方向,给成员信心,适当激励。

工作总结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工作总结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工作总结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更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公司一直致力于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在,让我们来对公司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一次总结。

首先,我们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多种渠道的招聘和引进,我们成功吸引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加入我们的团队。

这些新加入的人才为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其次,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们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提升,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使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同时,我们也注重对潜力员工的培养和挖掘,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此外,我们在人才激励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

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我们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自己,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注重对员工的关怀和支持,使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公司的温暖和关爱。

总的来说,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比如,人才引进的速度和质量还有待提高,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因此,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和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更加高素质、更加团结、更加有凝聚力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和举措,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人才队伍一定会更加强大,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浅谈项目管理中劳务队伍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项目管理中劳务队伍存在问题及对策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1劳务队伍管理制度的意义作为施工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其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其发展的动力,关系到企业的根本利益。

劳务队伍素质及劳务队伍管理水平将影响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质量、工期以及成本目标,影响项目效益和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2当前劳务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各地在劳务队伍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劳务队伍结构松散、零散用工以及拖欠劳务工资等两大问题,严重影响着工程建筑的质量,侵害了建筑劳务人员的利益。

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2.1管理模式问题存在问题在一些地区,从事建筑施工的人员主要是自由打工者,就业途径主要是通过亲戚或朋友介绍和引荐,从业人员分散,结构不稳定,而管理部门没有进行实质性的管理和监督,变相默认了这种现象。

众多建筑劳务队伍中并没有真正的建立劳动关系,人员的随意性很大,劳动者更换的很频繁,同时劳动力存在着地区价格上的差异,就导致了许多没有经培训的劳动力进入建筑行业,而且他们的流动性很大,即便是在同一个工程队中,出现了假日前后互相不认识的工友的显示也经常发生。

大部分施工企业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用人制度、养老保险制度,难以保证队伍技术力量的相对稳定。

而劳务队伍结构松散,也往往导致一些零散用工问题的出现,从而引发许多事故。

2.2工资发放存在问题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区的用人单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拖欠、克扣建筑劳务人员工资,严重侵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

在许多地方,农民建筑工人拿不到工资,加上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差,往往采取过激行为,或走上街头闹事,或以各种方式相威胁,影响了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

2.3现场管理的标准化问题随着工程施工机械化、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而劳务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集体施工企业外协队伍整体素质整体不高、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现场违章现象屡纠不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项目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引言在各种资源中,人才始终是生产资源中的第一要素。

随着社会、行业及企业的发展,公司技术人才队伍特点(数量、年龄、经验、学识)及功能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社会、行业及企业的发展对技术人才队伍有了新的要求,如何从企业、项目和个人角度出发,全面推进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使之适应社会、行业及企业发展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随着交通建设行业的迅猛发展[1][2],工程建设行业要求能力更加综合而全面的技术人才,人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专业技术管理与操作人员数量及质量不能满足行业规模急剧扩张及管理要求不断变化的需要。

今年开始,国家采取了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抑制投资过热,为经济发展过热降温,铁路和公路工程建设受到较大影响。

加之近年来铁路和公路运输能力紧张局面已得到极大缓解,铁路和公路工程建设虽然不会嘎然而止,但发展速度逐渐放缓的趋势已不可扭转。

从国际形势来看,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蠢蠢欲动。

我们抢占国内工程建设市场的同时,大量走向海外市场是必然的趋势。

无论是国内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还是国际市场的开拓发展都需要我们拥有更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为更加激烈的竞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人才保障。

一、项目部技术人才队伍发展现状及要求作为国内一流建桥企业,我们的人才队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基础。

直至目前,从总体实力来看,我们仍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拥有国内最高水平的桥梁建设技术团队。

必须承认的是:与兄弟单位相比,我们的技术优势正在逐渐缩小,特别是项目部一级的优势缩小得更为明显。

目前,各项目部普遍存在一线技术人员流失较严重,技术人才队伍不稳定的问题;一线项目总工及一线技术人员普遍较年轻,管理水平及专业素质亟待提高;技术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技术管理粗犷,技术方案准备及关键细节把控能力不足,现场值班浮在表面上。

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已经在我们工程管理的各个方面显现出来。

二、形成现状的原因分析我们只有认真分析出现这些情况和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制定对策和解决办法。

笔者认为出现这些情况和引起这些变化的主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六点:1、人才数量供应不足、整体水平下降、队伍不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必须认识到项目部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和技术优势不断缩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1980年到2010年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铁路建设投资总额及毕业大学生人数可以看出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特别是2000~201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爆炸式的速度。

详见统计表1[1]。

表1国内生产总值、大学毕业生人数及铁路建设投资总额统计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年来社会经济及交通行业以超越想象的速度快速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未能紧随其后,新增的技术人才数量和质量离实际需要的差距越来越大。

单从数量上来看,2010年大学毕业生较2000年大学毕业生增加了6倍,而铁路投资额却增加了10倍。

有人认为现在的技术人员没有以前的技术人员能力强,吃苦精神与踏实作风也不如前辈们,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社会各领域发展极不平衡,发展形式与过程极不规范,造成了社会普遍存在的投机心理与浮躁风气。

90年代以前,大学以精英教育的理念招生和教学;随着90年代末大学不断扩招,大学逐渐向职业教育过渡。

2010年大学毕业生631万,按22岁毕业计算,1988年新出生婴儿为1541万人,大学生人数占到同龄人的41%,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

此外,自70年代末开始的计划生育及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使80后出生的孩子都变成了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变好,倍受家庭重视与呵护,个人经历的苦难与挫折相对较少,危机意识相对较弱。

随着社会的进步,个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要求更加强烈;工程建设行业流动性强,生活不稳定,婚姻问题更加突出;有的独生子女为了照顾父母,也辞职回了老家,找了相对稳定的职业。

2、人才素质不高与招生计划性不强、培养力度不够和培养方法不当有关。

技术人员在项目管理中充当着①技术员、②施工员、③计划员、④材料员、⑤统计员、⑥安全员、⑦质检员、⑧资料员[3]等各种角色,目前的岗位设置对技术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要求更高。

在招生时很难按照岗位要求招收到知识结构合理、能力全面的毕业生,从技术员所担负职责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快速培养的难度很大。

目前项目部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把毕业生交给一个师傅带,大多数师傅本身的水平就不高,也不知道该怎样教学生,教出来的学生水平可想而知。

3、对技术工作尊重与重视程度不够,技术人才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

有的人认为:桩长再长,有什么难度呢,不就是多钻几天孔;索塔再高无非是多浇几节砼;箱梁跨度再大也仅仅是多拼几段钢梁而已。

类似这样的话能够使人藐视困难,产生信心,但这种信心不是建立在对困难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而是盲目的乐观。

我们对各种条件变化引起的困难估计不足,重视不够,往往会走弯路、吃大亏,这是浮躁作风的一种具体体现。

这种观点抹杀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成绩,打击了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技术人才队伍的稳定。

4、行政、技术及生产管理的关系未理顺,组织混乱,不利于技术团队建设。

技术人员工作受项目经理、总工及生产副经理多重安排与管理,各管理者意见不统一,使技术人员迷茫而无所适从。

5、薪酬相对较低。

与个人需求及兄弟单位比较,技术人员薪酬相对较低,奖惩等激励机制乏力,造成技术人才队伍不稳定。

6、受人文关爱的程度不够。

与其它职业相比,工程技术人员劳动强度更大,劳动环境更差,且没有固定的工休日,生活枯燥、质量差,这也是技术人才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推进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法针对出现的这些情况和变化的原因,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1、使用正确的培养方法,加强人才培养的计划性,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我们经常讲要重视对员工的培养,但如何培养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就需要创造一定的条件和有正确的培养方法。

要适当增加项目部技术人员数量(建议增加1.2~1.5倍),降低个人劳动强度,留出休息、学习时间与精力。

根据岗位需要,进行招生和工作安排,根据个人特点规划每个人的岗位目标,在工作中选择重点方向加以培养。

按照一定的频率,为不同层次的员工创造和提供不同形式的培训机会,提高其业务素质,激励其产生持久的归属感。

培养人就好比放风筝,抓着线不放,风筝怎么也飞不高;撒手不管,风筝将不知所踪;只有牵着线引导方向,随着风势不断地放,风筝才能飞的越高越远。

要想成才,首先必须认识到成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学习应该结合正在做的事情,做什么学什么,专心而深入,这样才能一通而百通;好高骛远、贪多求全,将只能学习皮毛。

《礼记·中庸》中有一段关于学习的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讲的是学习本身循序渐进的规律以及踏实钻研的学风,这是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急功近利想走捷径是行不通的。

应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拓展知识面为依托制定培训计划,以教会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为主旨,在工作实践中进行引导与培训,并适时适度的加压,不断鞭策与鼓励,最终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正所谓:“教人教方法,带人带作风”。

2、尊重与重视技术人才,营造尊重技术人才的良好氛围。

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技术工作所面临的困难,认可技术人员的贡献,在技术管理范围内充分尊重技术干部的话语权与决策权,充分发扬技术管理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对于全社会来讲,桥梁建造技术大多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但对于个人或某个项目部来说,某些桥型或技术可能从未接触过,即使有类似的经验,不同的项目也有不同的条件与特殊性。

对这些条件变化的认识、学习到完全把控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易如反掌。

在方案的形成过程中,应当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技术讨论的民主,当技术人员通过认真研究确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方案与工艺时,应当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尊重,不要随意变更与否定。

有些领导有着丰富的施工经验,但由于领导事务繁多,对于正在进行的项目细节不一定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草率的决定和粗暴的干涉一方面打击了技术人员的自尊、自信与积极性,破坏了工艺纪律的严肃性,往往因考虑不周,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3、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党委、行政、技术、生产管理者之间要相互尊重,增强沟通,明确分工,加强协作。

各方相处,生活上要多看人长处,才能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人;工作上要多看人短处,以便及时给予补充完善;关键性的原则问题要敢于坚持,主动沟通,达成统一认识,形成友好团结的工作局面,为优秀技术团队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在一件事上只能有一个决定、一个声音,绝不能各自进行不同的安排和下达不同的指令,使技术人员无所适从。

只有团结一致的管理才能带出优秀的技术团队。

4、加强激励机制,提高优秀技术人员的收入。

相对个人生活需求及兄弟单位薪酬,技术人员收入较低;奖惩等激励机制乏力,导致平均分配的分配模式,不利于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应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严格落实。

通过奖励激发员工发展的心理,采用惩罚使其产生自我保护心理,从而令行禁止,激发技术人员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和提高。

在工资总额不变或稍有提高的前提下,通过浮动奖金系数和拉开系数差距来提高优秀技术人员的薪酬,使优秀者的薪酬达到同等级别一般人员的2倍左右。

根据技术人员平时表现和工作业绩,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技术干部选拔任用前考核评价制度,将考核成绩作为技术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

在技术员当中形成积极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与业绩的良好工作氛围,减少投机心理。

5、增强人文关怀。

通过规范休假制度,并强制执行,使技术人员能够劳逸结合,调节好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

例如规定一般人员一年两次、每次一个月工休,必须休假。

这种做法虽然使个人工作时间缩短了,但工作效率提高增加的工作量也未必就比工作时间缩短减少的工作量少。

这也是以人为本社会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企业只有主动去适应,才能走在其他兄弟单位的前列,掌握主动。

加强与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与引导,关心技术人员的婚配问题和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尽量帮助解决或减少其思想上的顾虑,创造温馨的人文环境。

我们只有找对方法,踏踏实实的推进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优秀技术团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前沿,创造辉煌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