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能在地球上活多久阅读答案
【全真模拟】2020小升初语文全真模拟冲刺卷(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含解析)

2020小升初全真模拟冲刺卷(二)(有答案解析)姓名考号成绩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活性炭韬光养晦冗.(rǒng)长恪.(kè)尽职守B. 谐奏曲咄咄逼人怆.(chuàng)然怙恶不悛.(qǔn)C. 威慑力暇不掩瑜攫.(jué)取唾.(chuí)手可得D. 笑咪咪按图索骥荒谬.(niù) 返璞.(pú)归真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笔法闲熟,感情真挚。
/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
/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不作直接抒情,情却自然溢出。
(摘自作文评语)B、贷款金额为叁拾肆万元,月底结算。
/暂收定金伍佰元,余额货到验收合格后十日内付清。
(摘自单据合同)C、我们都是虫,可我是萤火虫。
/苦难是化了装的幸福。
/不是忙到脚不沾地,是忙到脚没空儿粘地。
(摘自教室板报)D、一期售罄,二期将出,敬请期待。
/领衔浙江,独占鳌头。
/创意至上,虚位以待,欢迎报名。
(摘自招牌广告)3、读句子,体会其中包含的情感,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伤感难过钦佩欣喜A.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B.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C.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D.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鱼龙混杂)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
(金科玉律)C.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
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
(弹冠相庆)D.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卷(两套及答案)

时间:90 分钟
(第一套) 总分:10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一、基础训练。(25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杏仁.(rén)
蜜饯.(jàn)
B.琼.浆( qióng) 绊.倒(bàn)
C.稀稠.(chóu)
藤蔓.(màn)
2.看拼音,写词语。(8 分)
C.剔
D.稍
4.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泣涕.零如雨(落下) B.纤纤擢素.手(朴素) C.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 D.中.庭.地白树栖鸦(庭中,庭院中)
5.下列四组词中,相互关系与“赞成——赞同”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搅和——搅拌
B.必定——一定
C.处境——境遇
D.解释——解决
B.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C.“鲁滨逊漂流记”就是这样一本令人无限回味的书。
D.“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8.下列诗句中,具有对仗工整特点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菱.角(líng) 正.月( zhēng) 咔嚓.(chā)
筷.子(kuài) 铁锨.(xiān) 摊贩.(fàn)
dà suàn
dān wù
shuǐ gāng
áo zhōu
tōu xí
wú liáo
jīng huáng
zhū hóu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换成括号里的词后,句意不变的一项是(3 分)( )
七年级上语文七篇阅读理解习题+答案

(一)人生的标点符号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
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
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的标点了。
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
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
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最靠得住的。
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闪发光的。
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我茫然了。
“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孩子,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
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回答问题1.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答:。
2.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答:。
3.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答:。
4.本文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出两个例句。
答:。
5.用“人生——文字——坟墓——标点”的顺序和要点,写出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不超过40字。
答:。
6.写出“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
答:。
(二)鲁迅生活片断20年代,我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正值鲁迅先生在北大任教,有幸得到他亲自教诲,他讲授的《苦闷的象征》等课程,使我受到很大教育。
他提出“艺术的出路是为大众服务;创作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作品的使命就是要站在大众的立场上,唤起读者的爱国[ ]。
正是鲁迅先生拨亮我心中的向上火花,也正是鲁迅先生激发我写诗撰文..。
那时先生上..,抨击时弊课,穿蓝色布衫,留很长的头发,还将铅笔夹在右耳上。
开始我对先生耳上夹铅笔有些不解,恰有一次课后同行,至景山拐角,我见铅笔仍在先生耳和长发间夹着,便问他耳朵上老夹着铅笔干什么?他说:“我是改讲义上字用的。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太阳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能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人类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1.〔整体感知〕〔1〕默读短文.找出文中的关键句.画上“_______”.〔2〕思考:这个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A.承上启下.伏笔铺垫B.总领全文.引出下文C.总结全文.点明中心D.呼应上文.形成对比2.〔梳理内容〕结合关键句.短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所提出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句子理解〕联系上下文及资料袋.理解句子的意思.〔1〕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太阳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能量的1%!这一句使用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强调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3〕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资料袋: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依托.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结合资料袋.我知道作者引用诗句是想说明地球上的人类不必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语段理解〕阅读第④段.想想作者是怎样表达观点的.下面论述正确的是〔〕A.围绕“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作者先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近400年来取得的成就比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取得的成就还大.同样消耗的资源总量也多得多.再说如不加以控制.后果难以想象.B.“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作者用强烈的反问表达担忧之情.围绕这个观点.作者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人类近40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对地球的破坏同样巨大.C.围绕“人类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所消耗的资源总量”这一观点.作者先说人类的威胁来自人类本身.再说人类取得的成就和破坏同样巨大.最后用设问的方法表达担忧.5.〔观点表达〕读第⑥~⑦段.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说说你对“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交车是常用交通工具.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让出行更顺利.快捷.小林同学家住盛唐附近.他希望早上9点以前赶到位于漳浦一中的表哥家聚会.他怎样乘车最合适?1.〔信息提取〕认识公交站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图中.首班车时间是指最早一班车的发车时间.末班车时间是指最晚一班车的发车时间.〔〕〔2〕图中.站牌上箭头指示方向就是公交车前进的方向.〔〕〔3〕一般来说.公交车停靠的站点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转车的次数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2.〔信息归纳〕根据以上材料信息.下列乘车路线安排明显不合适的是〔〕〔多选〕A.坐3路车直达.从盛唐站出发坐4站到漳浦一中站.B.坐2路公交.从盛唐站出发坐2站到县政府站下车.再换1路公交.坐1站到漳浦一中站.C.坐2路公交.从盛唐站出发.坐6站到黄仓开发区站下车.再换1路车.反向坐4站到漳浦一中站.D.坐3路公交.从盛唐站坐1站到中心市场站.转2路公交坐1站到县政府站.再转1路公交坐1站到漳浦一中站.3.〔对比判断〕第2题中的可行方案哪一个更符合小林同学的需求?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类文阅读1.〔1〕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2〕B2.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3.〔1〕人类对资源过度的消耗〔2〕列数字〔3〕去忧虑和担心地球的外在环境发生反常的变化.4.A5.人类能在地球上活多久取决于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和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作者觉得第二方面更重要.即要控制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倡导人们保护自然环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1〕√〔2〕√〔3〕√2.AD3.坐2路公交从盛唐站出发坐两站到县政府站下车.再换1路公交坐一站到漳浦一中站.这个方案最合理.这个方案中公交车停靠站点最少.根据出发时间和希望到达时间也可以排除其他方案.。
初中说明文阅读指导《鸟巢》有答案

初中说明文阅读指导《鸟巢》有答案篇一:鸟巢的建筑阅读答案篇二:鸟巢的建筑阅读答案二、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或知识小品文)。
三、根据说明文的体系不同,还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如《》)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①总——分,如《苏州园林》(先总体的概括,再分说。
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②总——分——总,如《故宫博物院》③分——总。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各层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关系。
如《》。
3.分清说明文结构的方法理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
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是怎样组合的,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
、的不同:1.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
语文课本上的《》《》等等。
2.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的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
同程序说明文一样,写作事理说明文也需要遵遁三个原则:①了解事理。
可以通过亲自观察研究或是查阅资料来了解事物的道理。
只有自己先弄懂了道理,才可能向别人介绍;②安排写作顺序。
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顺序(事物的、等关系),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认识事物的规律。
逻辑顺序不但要运用在段落关系上,句子之间也要按照这种顺序来写;③选用合适的使用方法。
说明文阅读步骤及技巧: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掌握为说明对象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和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还需要掌握文章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以及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另外说明文阅读中也会考察说明文的结构形式,如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
因此,阅读此类文章,自然也应该抓住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看看它是如何来“说”的。
七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1)-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何祚庥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
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学校: 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卷首寄语:亲爱的小朋友,转眼半个学期就过去了,你们觉得自己学习得怎么样了呢?欢迎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请仔细审题,看清要求,认真答卷,祝你考出好成绩,加油!希望你们都能顺利过关哟!一、单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多年来,他始终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坚信:千里..马.总会遇见伯乐B.那些鬼子就是纸.老虎..,一听到我军的冲锋号,就吓得四处逃窜了C.那棵老松树十分坚强,任凭风吹雨打,仍像铁.公.鸡.一样站在那里D.小军是他们学习小组的领头..羊.,什么活动都冲在前面 2.下面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琥珀.(pò) 膨.大(péng ) 效率.(shuài ) 实践.(jiàn )B.给予.(yǚ) 朦胧.(lóng ) 曝.晒(pù) 涉.足(shè)C.屏.息(bǐng ) 可恶.(wù) 奢侈.(chǐ) 颇.多(pō)D.嚣.张(xiāo ) 口腔.(qiāng ) 啄.食(zhuó) 胆怯.(què)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哪一项?( )A.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
B.你一定有过被小说的情节深深吸引的时候。
C.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D.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
4.将下面的词语依次填在句子中,正确的一项是( )。
城市里 , ,好不热闹。
乡村完全不一样,有 的田野,有清新的空气,炊烟袅袅,令人向往。
A.高楼林立 灯火辉煌 璀璨 B.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肥沃 C.依山傍水 灯火辉煌 静谧 D.依山傍水 车水马龙 肥沃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第六单元大地母亲(试题)六年级语文上册部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1.【整体感知】(1)默读短文,找出文中的关键句,画上“_______”。
(2)思考:这个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A.承上启下,伏笔铺垫B.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C.总结全文,点明中心D.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2.【梳理内容】结合关键句,短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所提出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
实践证明,利用蜜蜂传粉,作物增产普遍达到10%以上,其中,油菜增产15%~20%,果树增产20%~30%,部分果蔬产量甚至可以成倍增长。同时,蜜蜂传粉能够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有利于控制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残留,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有数据显示,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其直接产值的100倍以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突出。
3.【句子理解】联系上下文及资料袋,理解句子的意思。
(1)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的是
(2)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太阳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能量的1%!
这一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强调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阅读考点: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句子含义。
方法: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①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句意。
②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
③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④思考言外之意,理解句意。
⑤分析修辞方法,理解句意。
只有一个地球 (节选)
①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能在地球上活多久阅读答案【篇一: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1月24日)】>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诀别头晕目眩憔悴可望而不可及b.倔强班门弄斧磅薄一年之际在于春c.闲适心旷神贻慷慨玲珑剔透d.行乞走投无路迷漫多姿多采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地制造不被的清新。
②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一个技术人员,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
a.固执珍重不是而是b.固执珍惜不仅是而且是c.倔强珍惜不是就是d.倔强珍重不仅是而且是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b.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c.有时候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镇定自若地飞起逃窜。
....d.不知什么时候,世间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当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b.非常雪白的墙壁,晃得人的眼睛都睁不开。
c.刘老师虽然年过六十,而且身体很健康。
d.经历了千山万水,他千里迢迢地从遥远的地方来到了青神。
二、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6分)6.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
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7.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的价值不只仅仅在于学习,还必须有思考的能力。
”这句话跟《论语》中的“ ,”十分相似。
8.诗是有形的,那是“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草才能没马蹄”的花态草情。
a、《龟虽寿》中表现作者虽然年事已高,但仍豪情满志的诗句是:,。
b、《过故人庄》中表现农村的优美风光的句子是:。
c、《泊秦淮》中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现了当时的上层人物只顾自己享乐而不顾国事艰难的句子是:,。
d、《观书有感》中运用哲学原理,说明新事物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并取代旧事物的句子:,。
三、语言综合运用(共12分)9.根据下面波浪线句子的句式、修辞和境界仿写句子,使上下文连贯。
(4分)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10.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说说美国人和中国人在儿童教育上的不同。
(4分)中国人:小时候,父母先在自己的嘴里把饭嚼烂,再喂进孩子嘴里。
稍大后,就一勺子一勺子喂,一筷子一筷子喂。
经常看到祖母端着碗追着孙子喂饭的情景。
吃什么,吃多少,父母说了算,完全不顾孩子的想法。
而对孩子吃饭的吃相却毫不在意:咂嘴喝汤;满嘴含饭,边嚼边讲话;剔牙打嗝;……都无关紧要。
美国人:当孩子自己能拿动刀叉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管;稍大后,吃什么,是饥是饱,由孩子自己选择,家长从不过问。
如果明明不饱,为了贪玩而挨饿,也是活该。
却注重孩子吃饭的吃相,吃饭是很讲究规矩:吃东西嘴巴不能发出响声,不能端起盘子放在嘴边,吃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刀叉有响动,就必须向父母道歉。
11.在一个集市上,买萝卜的摊主在喊“刚上市的萝卜,赛过黄鸭梨。
”他身边一个买黄鸭梨的汉子,听到喊声,笑了笑,也喊道:“买鲜鸭梨啦,萝卜样的价。
”两个摊主的话,幽默有趣。
请说出他们喊声的言外之意。
(4分)买萝卜摊主的言外之意是。
买鸭梨摊主的言外之意是。
阅读与理解(共32分)四、文言文阅读(共16分)阅读《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2.解释下列带点词语(3分)陈太丘与友期行去后乃至相委而去..13.翻译文中加横线句子(2分)14. 本文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3分)。
阅读《吴起出遇故人》一文,回答问题。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15.解释下列带点词语(3分)昔吴起出遇故人明日早方与之食....16.翻译文中加横线句子(2分)17.这个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3分)五、现代文阅读阅读《最后一个顾客》一文,回答问题。
(12分)老人将店开在公路边,一开就是15年。
公路边车来车往,却很少有行人下来。
店里只卖紫绒花,虽然好看,生意并不好。
15年前,老人花了一个月时间才学会了做紫绒花。
他把剪得整整齐齐的红毛线用麻绳一根根系紧,扎成球,外面再扎上一层细细的紫绒线。
这样,一朵紫绒花就做成了。
老人的紫绒花卖得贵,5块钱一朵;而别人摊位上卖的是机器做的,2元钱一朵。
但有一样,老人做的结实,除非最后因为太旧了扔掉,那中间捆得紧紧的麻绳,是永远都不会断的。
紫绒花,可以做钥匙链,也可以当装饰。
不管摆在哪儿,都一样漂亮。
店里的货终于都卖完了,老人打算今天关门。
今天是他70岁生日,也是他最后一次做紫绒花球。
他太老了,手不住地颤抖,做起紫绒花越来越吃力。
他没有多少钱,这最后5朵紫绒花,是他送给自己的礼物。
看看表,已经是下午4点钟。
他准备关门。
正在这时,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推门进来了。
“请问,您这儿卖紫绒花吗?”女孩嫩声嫩气地说。
“从今天起不卖了。
”老人缓缓地说。
小女孩失望地看着老人,指指不远的加油站,说:“我爸爸给汽车加油了,加油站的叔叔告诉我您这儿卖紫绒花。
我们是去看爷爷的,爸爸说,爷爷喜欢紫绒花。
所以,我想买5朵紫绒花送给爷爷做生日礼物。
”老人看着女孩,心里有些感动。
他迟疑着拿出紫绒花,问女孩:“是这样的吗?” 女孩笑起来,说真是太漂亮了。
她把花送给爷爷,他一定会非常高兴。
小女孩很可爱,一笑两个小酒窝。
他决定将紫绒花送给小女孩,满足她的心愿。
“我把所有的钱都给您好吗?”说着,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小瓷罐,将瓷罐底子打开,倒出一堆钢镚儿。
数了数,2元3角。
老人笑了,说这些钱,足够买5朵紫绒花。
小女孩高兴极了,抱着紫绒花跑远了。
关了店门,老人坐到桌前,为自己倒了一杯酒。
他正要喝,有人敲门。
门口,一个中年男人领着小女孩,说:“真是不好意思,我给您送钱来了。
”一瞬间,老人愣住了。
中年男人看着老人,也愣住了。
半晌,他呆呆地叫了一句:“爸!” 老人的眼泪几乎都要掉下来,等了15年,他终于等回了离家出走的儿子!15年前,儿子16岁,他砸开别人家的小店,偷走了紫绒花。
回到家,他狠狠地揍了儿子,叛逆的儿子从此离家出走。
儿子走后他才知道,紫绒花是儿子偷来送给自己的。
因为,一次醉酒后,他曾对儿子说过,看到紫绒花,他就想起他去世的妈。
儿子走了,老人开始学做紫绒花,并把店开在路边,为的是儿子回来时,儿子第一个看到他。
小女孩高兴地咧开嘴,举起紫绒花,大声说:“爷爷,生日快乐!”“爸爸,生日快乐!”男人说着,已经泪流满面……18.选文中最后一个“顾客”是谁?(2分)19.请概括一下选文中“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20.5朵紫绒花按老人的价格应卖25元,小女孩只给了2元3角,老人为何这么便宜地卖呢?(2分)21.品味下列加点字的特点(4分)①小女孩失望地看着老人。
..②他迟疑着拿出紫绒花。
..22.有人说题目《最后一个顾客》应换成“紫绒花”,你同意吗?为什么?(2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共14分)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
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23.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4.第③段中,作者说,“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
他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5.第④段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6.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