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高考语文考点分类汇编 专题十六 小说阅读
2015高考小说长卷

2015届高考小说阅读指导●小说基本知识概述※以刻划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小说: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1、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2、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3、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侧面、先抑后扬等)4、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等)●常考命题点:▼把握故事情节例题:《哑了的三角琴》12.小说关于拉狄焦夫的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答案:小说用倒叙的手法写拉狄焦夫(1分),先写他是一个杀人犯却不凶恶,而且爱好音乐,再写他忘情的唱歌、坚定护琴、放弃抵抗与哭诉,最后交代他杀人获刑背后一个凄美残酷的爱情故事(2分),这样写使小说情节曲折,有波澜,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2分)例题:《早餐》13.小说在结构安排上很有特色,请作简要说明。
(4分)答案:①全文采用倒叙手法: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或答成“开头总领全文”亦可);后文予以叙述,介绍美事。
②主体按照双线推进:一条线为时间线——“凌晨时分”,“东边的天空这时已亮起来”,“阳光现在有了色彩”,“东方的天际这时正燃起一片火红的朝霞”;一条线为情感线——“令人生厌”,“全身立刻震颤一下”,“身上暖暖的”,“坚毅”。
评分建议:每点2分,“特色”、“说明”各1分。
(1)四种题型:(2)情节赏析角度1、小说的情节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的基本手法◇叙述手法: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2015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专题二十(一)小说阅读(103张PPT)

高考总复习•语文 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②写景式。作用主要是交代 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2)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 这一作用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考虑:①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 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 前后文之间的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 凑。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 示。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 思精巧,前后呼应。②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如《骆驼祥 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 头一
高考总复习•语文
三、人物 1.人物的塑造 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 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对比 生活中的原型,小说的人物往往更具有代表性。
高考总复习•语文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 征。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 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主要包括直接刻画和间接刻画,直接刻画是指对人物的外貌 ( 肖像、衣着 ) 、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直接描写以表 现人物特征;间接刻画更多的是指通过环境及他人言行的描 写来烘托、反衬人物的性格、命运。
1 . 梳理情节。 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包括指出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概括时要注 意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②认清小说是单线 结构还是双线结构。③注意那些与情节发展有关联的 “ 人 物 ”“ 事物 ” 。④分析某一情节 ( 情节链条中的某一点 ) 的作 用。
高考总复习•语文
(2)情节安排的技巧。基本技巧有照应、伏笔、过渡、铺 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
2015年高考语文分类汇编试题:专题16 文学类阅读之小说(解析版)

一、(2015年高考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
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
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 小说阅读考点详解不分版本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点详解不分版本2015高考小说阅读考点详解〔一〕环境描写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衬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开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答题指要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⑤推动情节的开展或作为情节线索;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气氛,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衬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衬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开展。
〔二〕故事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根底,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开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开展的表达,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效劳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015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教师用)

2015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1.(新课标I)阅读下面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
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男人说了。
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里,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这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二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下午死在了医院里。
麻婶的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2015高考-小说阅读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 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主要题型为情节梳理题、情节作用题、情节艺术题和情 节探究题。
[解题思路]
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类试题的一般答题步骤为:
第一步,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第二步,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 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可根据内容 给文章分段,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然后依次叙述。 第三步,把握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一 般结构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各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概 括。根据前面对小说层次的梳理,参照小说的结构,用 简明扼要的语言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即可。
1、人物形象概括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归纳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1.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 教养、气质等;2.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 理等;3.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4.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 评价。
提问形式主要有两种: 1.文中某某是一个怎样 ( 什么 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或: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某某的形象。)
考点及热点题型3:故事情节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 节。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 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 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某某是一个 …… ( 个性 特征A、B、C……)+身份地位年龄性别职业特征的形象。 ①举例分析个性特征A;②举例分析个性特征B;③举例 分析个性特征C……。
2015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小说阅读)2016高考备考必备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小说阅读作者建议:请认真阅读试读页内容,确保自己需要本文档。
目录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小说阅读 (2)1.(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⑴—⑷题。
(2)2.(新课标I)阅读下面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6)3.(新课标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25分) (10)4.(浙江)阅读下列文字,完成⑴—⑸题(20分) (13)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小说阅读1.(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⑴—⑷题。
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
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留在田埂上。
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
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
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
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
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小格不看他,只顾拔草。
达子还是看着她笑。
小格往一边看着她笑。
小格往一边看了看,好像有些喘息。
……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
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
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达子蹲下来,吸着了一支烟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
‛小格干脆仰起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
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
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
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
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
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
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
2015全国高考语文复习冲刺课标卷小说阅读鉴赏考题分析16张PPT

关注题型变化
2014 新课标全国卷 乙卷《古渡头》 1. 对小说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双选,5分】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 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8分 】
参考答案: 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① “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 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 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 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③彭 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 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 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关注题型变化
2012 新课标全国卷 《马裤先生》 1.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双选,5分】 2.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 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
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分】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的弱点,你 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
[探究题目要点] 以本为据,合理探究。 ①遵循“提取转化”重要信息的途径,回 答做到要点完备; ②按照题目要求的方向范围探究,做到有 理、有据、有节; ③连缀要点要逻辑合理、主次分明、言之 有序、语言流畅; ④备考中可在探究方向范围向外再延伸, 扩展到写作领域。
⑷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 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 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简答题目要点]
清晰其途,丰腴其实 ①提取信息——根据题目的要求,在文本中择 定重点阅读区域,提取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 ②转化信息——通过联想做出推断,调动知识 和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 ③连缀要点——根据答案要点之间的主次和逻 辑关系,连缀要点,形成连贯、规范的答案; ④答题原则——独立思考,不迷信参考答案。 做到文本要点无一遗漏;作答无一词无根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六小说阅读高考试题A组2013年高考题一、(2013新课标全国Ⅰ,11,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阿根廷]莱·巴尔莱塔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
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
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
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
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
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骑士跳栏!”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
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
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
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近墙壁。
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了他的身子。
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简直太神了!”“嗯,你信吗?”“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
诸位,现在先吃鸡脯。
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哎哟,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
”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
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
他一本正经地说道:“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
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
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
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
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
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见鬼去吧!”“谁要搜你的身子!”“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吧!”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里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退出了餐厅。
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
”他低下头,慢慢地走了出去。
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
开门的是他女儿,十五六岁光景。
“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
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带回来什么没有?”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小匙。
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
“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
”“不,”他头也不回地回答说,“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
”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地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沈根发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里诺说影子是有独立生命的实际存在,是让观众相信他对影子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他的表演技艺的高超。
B.马里诺离开饭店前,请客人上前搜身,以证明他没有带走任何物品,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
C.马里诺谢幕时,有人发出“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的呼声,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
D.马里诺穿过花园时,遭到警察的威胁和警告,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
E.小说对马里诺在家中茫然失神状态的描写,真实反映了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同情。
解析:AE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错,他是要让人们相信所有的食物都是他的影子吃的。
C项,“客人们看穿了幻术”于文无据,且“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也不准确,人们对幻术的欣赏已经厌烦了,需要调节一下。
D项,“遭到警察的威胁和警告”不是因为“影子表演缺乏新意”,而是因为警察知道了他的意图。
(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2.“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以从“影子”对小说情节发展、塑造主人公形象等所起的作用的角度思考。
“影子”是主人公表演时的道具,是小说主题的载体。
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相当精彩,体现了他高超的表演技艺;也制造了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同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的兴趣。
参考答案:①通过奇特形象的塑造,营造作品的神秘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通过影子逼真神妙的表演,表现主人公幻术技艺的高超;③通过制造故事悬念,为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埋下伏笔。
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峡谷阿城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
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
峡口处,倒一棵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
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
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
巨石上伏看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
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
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
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
靠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
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
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
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
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
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
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
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
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
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
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
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
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
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
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
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
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
慢慢就看出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
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
骑手走近柜台,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
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在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
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
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
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
手指扇一样地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
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工夫,一碗肉已不见。
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结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
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又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
布旗上下扭着动。
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
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险”、“奇”、“静”;对四脚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B.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同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
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
“布旗上有个藏文字”、“藏靴上一层细土”,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
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解析:CE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对每一个选项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其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地方。
A项,“对四脚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不恰当,原文中蛇的“动”并不明显,起不到衬托作用。
B项,“‘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错。
D项,文中并未着力刻画“人物心理”,也未“凸显人物……内心世界”,而且文中也没有“对比”的内容。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6分)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③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④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的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三、(2013湖南,15~18,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4题。
未婚妻[法]奥杜度过了几天假期之后,我要回巴黎了。
当我走进车站,火车已挤满了旅客。
我发现靠近车门坐着的旅客旁边,有一个空座位,但上面放着两个大篮子,里面的鸡和鸭把头伸在篮子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