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优化防护用品的材 质和工艺,提高其 耐用性和可靠性。
开发智能防护用品, 实时监测医务人员 的暴露风险并提供 预警。
拓展防护用品的功 能,如集成传感器 和通讯模块,实现 远程监控和预警。
加强防护用品的质量监管:确保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符合标准,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更新。
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培训和教育,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掌握正 确的防护措施。
加强新入职医务人员的培训, 确保他们掌握职业暴露的预 防措施。
定期开展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 技能。
开展案例分析,让医务人员 了解职业暴露的危害和预防
方法。
建立考核机制,对医务人员 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进行考
核。
医务人员应主动报告职业暴露情况,包括暴露时间、地点、方式等 建立职业暴露档案,记录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及处理措施 定期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针对高风险环节采取预防措施 加强职业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呼吸道损伤:长时间处于医院内的空气污染环境中,医务人员的呼吸道容易受到损伤,引 发呼吸道疾病。
心理压力:医务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影响身心健康。
口罩:防止飞沫传பைடு நூலகம்疾病
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 液、体液等
隔离衣:减少污染物与皮肤 接触
护目镜:保护眼睛免受飞溅 物伤害
头套、脚套:减少头发和鞋 子污染
手套:使用手套前需确认无破损,佩戴时需完全覆盖皮肤,脱下时需 从手背处翻折 口罩:佩戴时应完全覆盖口鼻,紧贴面部,定时更换
护目镜:佩戴时应调整松紧带,确保护目镜不晃动,防止液体溅入
隔离衣:穿戴时应完全覆盖工作服,不得在隔离衣外再穿其他衣物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整理课件
34
锐器伤后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
立即处理:局部挤压、冲洗、消毒、包扎
当事人尽快报告科室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 报告院感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传染科专家会诊
预防保健科开写检查单
进行相关检查,同时进行相关用药
报销相关费用,完善登记,资料报院感科
院感科追踪监测,督促复查和用药,信息反馈
整理课件
31
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 床边、床头桌、 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 毒。
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 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 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整理课件
10
物理性职业暴露危害性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接触放射线、激光和 锐器等各种物理因素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
辐射:有报道从事放射性诊断和治疗的医务人 员因接触放射线而致恶性肿瘤、白血病、不良妊 娠及放射病者比例较高。
锐器伤: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暴露, 不仅会引起皮肤黏膜损伤,更危险的是感染血源 性疾病。国内毛秀英老师对1075名临床护士发生 针刺伤的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被调查的护 士中有80.6%发生过针刺伤,年人均为3.5次,其
整理课件
8
清洁剂及消毒剂: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各种清洁剂、
消毒剂,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 中毒或致癌。有学者对356名医院清洁人员的手部皮肤病做 了调查,有74人(21%)诊断为手部湿疹;在中度及重度的 43人中,有31人是做清洁工期间发病。常用消毒剂如甲醛、 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是空气、物 品、地面等常用的挥发性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黏膜、呼 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概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occupational exposure)是指在医疗卫生
工作中,接触到患者体液、血液及其他感染源后,可能造成自身感
染的卫生事件,其中最常见的是职业性暴露感染(occupational exposure infection,OEI)。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不仅危害职业者自
身健康,而且有可能向他人传播疾病,从而构成公共卫生风险。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风险因素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风险因素是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和其
他感染源。

其中,感染源包括但不限于:临床患者、病人家属、科研、实验室等项业务中的感染源等等。

三、防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方法
1、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医务人员应通过系统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并掌握职业暴
露发生的原因、表现及防范措施,提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和自我保
护能力。

2、人员配备。

医疗机构应根据工作性质和风险分析,在人员配置上科学合理
安排,鼓励对医疗安全有经验和充分培训的工作人员参与有关工作,以确保业务操作和安全愈加有序。

3、规范操作程序。

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感染最重要的传播途 径 我国数据,工作3年以内的医院新职工(医生和护 士)锐器伤发生率高达95.66%,而锐器伤后报告 者仅占7.67%。 没有报告将导致职业暴露后不能获得有效的专业 指导和相应的医学处理,对锐器伤的预后产生不
利影响。



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 疾病的特点
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登记表 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证明

小结
HBV、HCV、HIV职业暴露后的 危险概率
医务人员因一次暴露血液,可能感染HBV的危险 概率为6%~30%;感染HCV的危险概率为0.4%—1.8%; 感染HIV的危险概率为0.3%。 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高于 HIV及HCV。尽管AIDS对医务人员职业性感染是低的, 但是一旦被HIV感染,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


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一整 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 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 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 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 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 因子的原则。
注 意
绝对不要在可能有病毒存在的空间戴口罩,尽量 在进入室内空间前就戴好口罩
绝对不要用手去压口罩。包括N95口罩都只能把病 毒隔离在口罩表层,如果用手挤压口罩,使得 病毒随飞沫湿透口罩,有机会感染病毒的
一定要尽量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
试验方法: 戴上口罩后,用力呼气,空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标准版)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标准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1、职业暴露防护措施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客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情况。

医务人员对所有客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客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1.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1.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诊疗和护理操作时戴双层手套。

1.4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采血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防针头针刺伤。

1.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放入利器盒内。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的针头裸露放置。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

2、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2.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2 如有伤中,应当在伤中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捏住伤口近心端轻轻挤压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中的局部挤压。

2.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75%酒精或安尔碘进行消毒。

被暴露的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

2.4 建立锐器伤登记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锐器伤,立即报告各分院护理主任负责填写锐器伤报告单,并上报护理部备案。

2.5 被HBV阳性客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测,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月1月6月间隔)2.6 被HIV阳性客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立即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并于2h内前往卫生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评估和确定,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其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与职业暴露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与职业暴露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与职业暴露处理首先,医务人员需要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严格遵守相关的职业安全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和配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护,勤洗手,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其次,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对患者的分离隔离和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减少传染病传播风险。

另外,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确保自身的安全。

当发生职业暴露时,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处理,包括洗净暴露部位、到医院就诊进行评估和处理,根据暴露情况及时接受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治疗。

总之,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守职业安全防护规章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加强职业暴露风险的处理和预防,确保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也需要政府和医疗机构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除了日常的职业安全防护,还需要应对一些突发情况,比如突发传染病爆发、意外事故等,这些都需要医务人员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对应的处理能力。

在遭遇突发传染病爆发时,医务人员需要迅速展开应急处置,包括采取隔离措施、佩戴防护用具、进行病例诊断和报告等。

此外,医务人员需要定期接受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提升识别传染病病例、处理疫情的能力。

对于突发意外事故的处理也是医务人员的重要职责。

当发生事故时,医务人员需要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救治,并对患者进行及时的伤情评估和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医务人员也需要保证自己的安全,遵循相应的救援程序,正确使用救援设备,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

此外,医务人员还需加强心理健康护理,特别是在面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时,需要应对各种应激反应,如焦虑、紧张、恐惧等。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来缓解这些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另一方面,医务人员还应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护能力。

例如,学习基础急救知识,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提高自己对应急情况的应对能力。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一、职业暴露的概念及防护原则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2.防护原则指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等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当无法判断是否被污染时也应视为被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污染,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7)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二、血液、体液暴露后的处理原则1.紧急局部处理(1)用肥皂液和清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4)伤口冲洗后,应用75%乙醇或0.5%碘伏涂抹消毒,并包扎。

2.暴露于艾滋病病毒的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1)被HIV阳性患者使用的针头刺伤而获得HIV感染的可能性是0.2%~0.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2
职业暴露防护措 施
加强个人防护
佩戴口罩、手 套、护目镜等 个人防护用品
01
避免直接接触 患者的血液、 体液等
03
02
勤洗手,保持 手部卫生
04
定期进行健康 检查,及时发 现并处理职业 暴露风险
完善防护设施
加强医院基础设施 建设,提高防护水

配备齐全的防护设 备,如防护服、口
罩、手套等
定期对防护设施进 行检查和维护,确
02
报告内容包括: 暴露时间、地 点、暴露源、 暴露途径、暴 露程度等
03
医疗机构根据 报告内容,评 估暴露风险, 制定处理措施
0业暴露 风险
紧急处理
立即脱去 污染的衣 物和饰品
用大量清 水冲洗暴
露部位
及时报告 并寻求专
业指导
根据情况采 取相应的预 防措施,如 注射疫苗、 服用药物等
04
提高防护设施:为 医务人员提供必要 的防护设施,确保
其安全
谢谢
2
加强职业暴露 的监管和执法 力度,确保法 律法规的实施
3
建立职业暴露 的报告和调查 制度,及时了 解职业暴露的 情况和原因
4
加强职业暴露 的预防和保护 措施,提高医 务人员的职业 安全水平
加强监管力度
01
制定严格的规章 制度,确保医务 人员的职业安全
02
加强培训,提高 医务人员的职业
安全知识
03
追踪监测
01
目的:了解职业暴露后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02
监测对象:职业暴露人员
03
监测内容:健康状况、实验室检
查、影像学检查等
04
监测频率:根据暴露程度和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V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性
发生HIV锐器伤后,感染HIV的平均危险为 0.3% 黏膜暴露后感染HIV的平均危险为0.09% 血液或体液溅到完整皮肤上基本没有危 险
1% 4% 3% 15%
30.3次 /100人.年
6%
41.3次 /100人.年 55.7次 /100人.年
43%
28%
护士 医生 技术员 保洁人员 学生 牙科 其他
NaSH 2008年监测数据
引起锐器伤的器具
2% 3% 10% 5% 8% 12% 20% 6% 4% 30%
注射器 缝合针 蝶翼针 手术刀 静脉导管针 其它实心针 其它空心针 玻璃 放血针 未知
职业暴露后的负担
身体危害(PRUSS报道:截止2000年全球因锐器暴露情况)
HBV HCV HIV
露HBV医务人员2 100 000 人,其中66 000人感染HBV 暴露HCV医务人员926 000人,其中16 000人感染了HCV 暴露HIV医务人员327 000人,其中1 000人感染了HIV
血源性传播病原体
比人们通常想象的要多:30多种 种类:细菌、病毒、真菌 血源传播最多:HIV、HBV、HCV
流行病学
HBV—乙肝
医务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最大的血源性传 播疾病 全球20亿人曾感染HBV,3.5亿为慢性HBV 感染者 我国为乙肝高发区,一般人群HBSAg携带 率9.09% 疫苗接种人群与未接种人群HBSAg携带率 分别为4.51%和9.51%。
职业暴露原因分析
医疗废物回收人员
土耳其调查:320份问卷,其中300人发生过职 业暴露 我国调查:各级医院调查196人,其中有101人 发生过职业暴露,发生率53.53% 原因: 1、认识不足,未接受系统培训 2、责任感欠缺,流动性大 3、职业暴露后处理不规范 4、自我防护意识差,不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医院感染管理科
4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10cfu/ cm2。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5cfu/cm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 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 暴露。 分类:①感染性职业暴露(主要指血源性病原体引起的暴露)②放射性 职业暴露(CT、X线),③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 化学消毒剂常常有过敏反应,如2%戊二醛可引起皮肤黏膜等刺激症状眼 部刺激征、呼吸道刺激症状,脏器损伤。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 咽部不适、咳嗽、流泪、肾毒性、急性中毒等。
HBV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输血 医源性传播:注射、 接种、文身 母婴传播:患急性乙 肝或HBSAg阳性的母
亲可将HBV传给新生

职业暴露于HBV的危险性
毫微 如果没有有效措施,职业暴露后0.40.4 豪微升血液 HBV的感染风险:6%~30% 如果源患者HBeAg(e抗原)阳性,感染风险更 高 主要感染途径: 针刺和锐器损伤,中空针感染率高 其它体液较低 口腔传播可能性低
④其他职业暴露(噪音、高温)。 (1) 紫外线损伤 临床空气消毒目前采用紫外线作为环境消 毒,直接接触过量的紫外线会对机体,特别是眼睛造成伤害,引 起角膜炎、皮肤色素沉着,甚至红斑,臭氧刺激呼吸道引起水肿。 (2) 噪音危害 核磁检查过程中、供应室灭菌设备、清洗设 备以及大量不锈钢器械在处理过程中相互碰撞产生的噪音。 (3)高温环境 高压蒸汽灭菌属于高温作业工作,环境温度过 高可使人感到头晕、心慌、烦躁、无力、疲倦等不适。工作人员 在高压灭菌及灭菌后,若不小心就会造成烫伤,灭菌器如不按操 作规程,有发生意外的危险。 5、 微粒 如供应室、手术室人员在制作敷料时,可吸入棉布、 辅料脱落的纤维,可刺激呼吸道,诱发鼻痒、喷嚏甚至哮喘;同 时,这些微粒还污染环境。
医务人员的职特点
工作环境(病原微生物集中) 工作性质(服务性、岗位复杂) 工作要求 (百姓关注、社会期望高) 高风险、高要求、高回报 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
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 锐器伤、血液、体液暴露 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自我防护技能差 缺乏相应的保护设施 感染HIV:全球每年1000名医务人员 感染HCV、HBV等:触目惊心
HIV—艾滋病
WHO统计
截止2011年底,全世界 HIV携带者已达3400万 全球每年新增HIV感染者270万 每年有200万人死于艾滋病
HIV—艾滋病
卫生部统计
截止2011年底,中国 存活HIV感染者和患者78万人(62-94万人) 女性占28.6% 全人群感染率0.058% 艾滋病患者15.4万人
手术室医生
发生率为7%-50%,其中2%-15%为缝合时 发生 报告率较护士低 原因: 1、针刺伤和喷溅最为常见 2、保护性器具和防护性措施的作用认识不 足,使用率低
职业暴露原因分析
ICU护士
占整个医院所有科室的7% 转入病人多、病情危重、监护和抢救多 日常工作:气管插管、气道护理 、呼吸机护理 输血、有创检测、体液引流…… 没有明确传染性前已经开始接触患者的血液、 体液…… 抢救紧张、患者不配合……
心理影响 担心因扎伤感染 艾滋病和肝炎感染占45% 担心感染肺结核占37%
职业暴露原因分析
手术室护士
与工作性质有关:注射、输液、掰安瓶,传递手术器 械 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没有充分认识、不安全的 操作和不正确的个人习惯 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教育 其他:工作任务繁重、编制不足、防护用品不 足、使用不规范
职业暴露原因分析
职业暴露后的负担
经济危害 3% 初始和随访治疗费用 6% 4% 10% 5%心理治疗费用 工时损失 8% 报道:71~5000 $
12% 20% 2%
1000注射器 $
缝合针 蝶翼针
30%
手术刀 静脉导管针 其它实心针 其它空心针 玻璃
850$
放血针 未知
遭受锐器伤的医务人员心愿
职业暴露后的负担
HCV—丙肝
卫生部公布
2011年全国HCV发病数:173 872例,是 2005年3倍多 人群丙肝感染率一般为3% 受血者或接受血制品、血液透析患者和 接触血液的医疗护理人员感染率高达 50%~60%
HC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
传播途径:50%可通过血液、10%可通过 性接触、40%不明确 HCV职业暴露的感染风险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