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管道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普外科常见管道的护理 ppt课件

普外科常见管道的护理  ppt课件

Page
3
1.管道分类
1.1 供给性管道 1.2 排出性管道 1.3 监测性管道
1.4 综合性管道
Page
4
1.1 供给性管道
是指通过管道把氧气、水分或药液补充到体内。 如:静脉输液管道、氧气管、鼻饲管、深静脉置 管等。 在危重病人抢救时,这些管道被称为“生命管”。 如:深静脉置管 由于它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 泛、导管弹性好,以及能在短时间内建立安全、 迅速、可靠的血管通路,所以在临床输血、补液、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中心静脉压(CVP) 监测、危重患者抢救等方面被广泛应用。
Page
29
体位与活动:常用坐卧位,如果病人躺向拆管侧,可在引 流管两方垫以砂袋或折叠的毛巾,以免压迫引流管,鼓励 病人经常深呼吸与咳嗽,以促进肺扩张,促使胸腔内气体 与液体的排出。当病情稳定,可在床上或下床活动,活动 时病人应知道发生引流管脱落或引流瓶打破等意外时的紧 急处理方法:立即将胸侧引流管折曲,防止气体进入胸腔, 或备止血钳夹住胸管。 注意事项:当引流管脱出时,立即以当时术口的敷料以手 掌盖住穿刺口,再呼叫医生护士进行抢救,发现人不能离 开病床。

正常的胆汁为金黄色或黄褐色。

Page
26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目的:排除胸腔内液体, 气体,恢复和保持胸膜腔 负压,维持膈的正常位置, 促使术侧肺迅速膨胀,防 止感染 。 方法:引流气体一般选在 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 线第三肋间。选用质地较 硬,管径为1.5—2cm的 胶或橡皮管。不易折叠堵 塞,利于通畅引流。胶管 置于胸膜腔内4—5cm。
Page
13
2.密切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
A.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正常空腹胃液应为无色透明。如含有十 二指肠回流的胆汁时,可呈黄色或黄绿色;若颜色为暗红色或鲜红色, 提示胃内有出血;若颜色为咖啡色,提示胃内有陈旧性血液,胃液出 现颜色或性质的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外科管道护理》ppt课件

《外科管道护理》ppt课件

消化管道护理实践案例分析
总结词
消化管道护理是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护理,以确保患者 的术后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详细描述
在消化管道护理中,需要关注患者的饮食、 胃肠减压、排便等方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和用药方案。同时 ,还需要注意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出 血、穿孔、肠梗阻等。在护理过程中,要密 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
其他特殊管道护理实践案例分析
总结词
除了上述的呼吸管道、消化管道和泌尿管道护理外, 还有一些特殊的管道需要关注和护理,如中心静脉导 管、血液透析导管等。
详细描述
对于中心静脉导管,需要关注导管的置入方法、维护方 法、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等方面。在置入时需要注意无菌 操作和正确的置管方法,在维护时需要定期更换敷料和 冲洗导管,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对于血液透析导管,需要关注导管的置入方法、血流量 的监测、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等方面。在置入时需要注意 无菌操作和正确的置管方法,在监测时需要定期检查血 流情况并进行及时调整。
消化管道
种类
胃管、肠管、胆道引流管等。
用途
进行胃肠减压,引流胃内容物和气体,减轻腹胀等。
泌尿管道
种类
尿管、膀胱引流管、肾造瘘管等。
用途
引流尿液,保持膀胱空虚,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等。
循环管道
种类
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导管、动脉 导管等。
用途
监测中心静脉压,进行血液透析和滤 过,为患者提供静脉输液等。
外科管道护理的历史和发展
历史
外科管道护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古埃及人和古罗马人使用的导尿管等 。
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外科管道的材质、设计和护理方法也不断改进,以 适应不断变化的临床需求。

外科常见管道的护理 ppt课件

外科常见管道的护理 ppt课件

1.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a.术后患者若血压平稳,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昏迷病人
可抬高床头30-45℃;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以便
胸腔内气体或液体的排出,促进肺扩张。
b. 患者咳嗽时用双手按压患侧胸壁,以减轻咳嗽时的疼
痛。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
吸氧或雾化吸入。
2.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a.翻身活动时注意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脱出,按时挤 压胸腔闭式引流管,以保证引流管通畅。
24
•目的:
• 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
、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 。
•方法:引流气体一般选并在发锁症骨
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第三肋间
*胸腔闭式引流管 。选用质地较硬,管径为1.5—
2cm的胶或橡皮管。不易折叠堵塞 ,利于通畅引流。胶管置于胸膜 腔内4—5cm。
2019/4/25
25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
12
*头颅部位的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创腔引流 •硬膜下引流管(脊髓硬
膜下导管)
•脑体分流阀门
13
*脑室引流管
• 概念:是经颅骨钻孔、侧脑室穿刺或手术后,放置引流管
,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 目的: • 1、解除颅内高压危急状态,主要是枕骨大孔疝。
2、脑室系统的造影,以明确诊断和定位。 3、改善手术视野,利于手术操作。 4、开颅术后安放引流管,可引流血性脑脊液, 减轻脑膜 刺激症状,可降低颅内压和预防脑疝的发生。
22
2、引流管的内径、长度和侧孔: ★外径1.2cm,内径1.0cm,过细过粗均会导致引流不畅, ★长度80~100cm(包括胸导管在内); 过长导管引流形成弧度,产生阻力,有碍通畅; 过短病人体位更改时,易从胸壁拉脱或从接管处脱离。 ★侧孔呈卵圆形,应小于导管周径的1/3,一般为 0.2~0.4cm, 第一侧孔距鱼口1cm,第二侧孔距鱼口2cm,两口相对 ,纵径与导管轴平行;

外科常用管道护理PPT课件

外科常用管道护理PPT课件

T管引流的护理
• 主要目的:①引流胆汁;胆总管切开后,可 引起胆道水肿,胆汁排出受阻,胆总管内 压力增高,胆汁外漏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 隔下脓肿等并发症。 • ②引流残余结石:将胆囊管及胆囊内残余 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结石排出体外;术后 亦可经T管溶石、造影等。③支撑胆道: • 避免术后胆总管切口瘢痕狭窄、管腔变小、 粘连狭窄等。
• 目的:是经颅骨钻孔侧脑室穿刺后,置引
流管于脑室内,引流出脑脊液以解除脑脊 液循环受阻,降低脑内压,缓解脑疝形成。 以维持颅内压在一定程度。
• :①引流管的位置:待病人回病室后,立即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 连接引流瓶(袋),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瓶(袋),引流管 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②引 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尤应注意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 多,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因此,术后早期应 适当将引流瓶(袋)挂高,以减低流速,待颅内压力平衡后再 次放低。此外,因正常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故每日引 流量不超过500ml为宜;颅内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泌增多,引流 量可是当增加,但同时应注意补液,以避免电介质失衡。③保 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应适当限 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应避免牵拉引流管。主意观 察引流管是否通畅。④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日脑脊液可略呈血性, 以后转为橙黄色。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性脑脊液的颜 色逐渐加深,常提示有脑室内出血。一旦脑室内大量出血,需 紧急手术止血。脑室引流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7日,时间过长 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定时更 换引流瓶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入脑室,主 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作脑脊液常规检查细菌培养。

普外科管道护理13294精品PPT课件

普外科管道护理13294精品PPT课件
普外科 李宝莲
管道名称
❖ 腹腔管 ❖ T型管 ❖ 胃造瘘管 ❖ 空场造瘘管 ❖ 腹腔双套管 ❖ 胃肠减压管 ❖ 尿管 ❖ 鼻胆管 ❖ PTCD引流管
各管道护理的秘籍
❖ 各管道做好标识; ❖ 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受压、扭曲、堵塞、脱
落。保持引流通畅; ❖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 每日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 ❖ 站立或活动时引流管低于腹部切口,以防液体
胃造瘘管目的
❖ 引流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 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胰腺的外分泌,减少肠腔 内的细菌和毒素,同时避免了鼻胃管对咽部的 刺激,使病人感觉舒适。胃造瘘管作为输入管 道,应用要素饮食及均匀浆饮食提供营养,较 之空肠造瘘管其灌注容量大,配置简便,费用 低。
护理要点
1.预防误吸 ①半卧位可防止反流及误吸;②每隔 4小时抽吸并估计胃内残留量,若残留量大于 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必要是服用 胃动力药,促进胃排空;③若病人突然出现咳 嗽,呼吸急促或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应鼓励 和刺激病人咳嗽,以排出吸入物和分泌物,必要 时经气管镜清除误吸物。
3、胃肠道并发症:①恶心、呕吐:控制输注的速 度和量;②腹胀、腹泻、痉挛性腹痛:避免输 注过快,避免营养液温度过低并防止被污染; ③便秘:输注含纤维素的营养制剂,增加水分 的摄入;④过敏反应:注意过敏史。
4、代谢性并发症: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营养液的配 制及输注方式。
带管出院指导
⑴教会病人及家属营养液的配制及输注方法。
拔管注意事项
❖ 拔管前先进行T管胆道造影,如显示胆管通畅, 再开放引流24小时,使造影完全排出。继续夹 管2~3天,若无腹痛腹胀及伤口处无胆汁渗漏等 症状后给予拔管。⑶拔管后护理:拔管后局部 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自行封闭。拔管 1周内,观察病人体温、有无黄疸及腹部症状, 警惕胆汁外漏甚至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

外科管道护理PPT课件

外科管道护理PPT课件
15
气管插管的观察与护理
看:记录气管插管距门齿(鼻尖) 的距离
听: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 固定:胶布蝶形固定,防止滑脱
16
深静脉导管的观察与护理
观察插管长度 三通接头每日更换 连接紧密 “山”形固定法
17
胃管
★种类:普通胃管、米-亚式胃管、十二指肠引流 管、三腔二囊管、鼻胆管
★作用:监测、诊断、治疗、引流、营养、支架
13
硬膜下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
1.引流管的位置:引流管低于血肿腔20~30cm。 2.引流速度:保持畅通; 3.引流量:视创腔大小而定; 4.引流液颜色:急性呈鲜红色,慢性为暗红色; 5.冲洗:一般不作冲洗。 6.拔管:<3天。 7.体位: 头低位或平卧(利于引流)
14
头颅部位的引流管
脑体分流阀门
★护理:1.胃肠减压(负压20~150mmHg、体位、 引流 的时间、拔管、预防并发症)
2.米-亚式胃管
3.十二指肠引流管(特点、长度、引流 时间)
4.鼻胆管
18
胃管的观察与护理
护理:1.胃肠减压(负压20~150mmHg、体位、 引流的时间、拔管、预防并发症) 2.米-亚式胃管 3.十二指肠引流管(特点、长度、引流 时间) 4.鼻胆管
★肺组织是富有弹性的组织,随胸廓和横膈的起伏,膨 胀和收缩活动,维持胸膜腔内的压力,平均为-4~-
8cmH2O;
吸气时:胸廓扩张,横膈下降,
压力下降至-10~-12cmH2O;
呼气时:胸廓收缩,横膈上升,
压力减少至-4~-6cmH2O;
21
胸部引流管
★左右胸膜腔内的压力呈平衡状态,维持纵隔的 中间位
的位置。
4.控制引流量:
8
脑室引流管观察与护理:

普外科管道护理 ppt课件 ppt课件

普外科管道护理 ppt课件 ppt课件
❖(二)主动引流
又称闭式吸引引流。鉴于开放的引流的缺点,近年来,国内外多采用闭 式引流,使用时将引流管和负压源相接,从而使管内产生持续的负压吸 引作用,引流效果良好。
普外科管道护理 ppt课件
7
伤口引流并发症及护理
❖ 1.在伤口引流过程中,可发生感染,出血,损伤周围的血管、淋巴管、神经 等组织,压迫内脏空腔脏器引起漏或瘘管,以及引流管滑脱、阻塞和掉入体 腔等并症。在护理过程中,必须注意预防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普外科管道护理 ppt课件
9
胃造瘘管的护理
1.预防误吸
①半卧位可防止反流及误吸②每隔4小时抽吸并估计胃内残留量,若 残留量大于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必要是服用胃动力药, 促进胃排空;③若病人突然出现咳嗽,呼吸急促或咳出类似营养液 的痰,应鼓励和刺激病人咳嗽,以排出吸入物和分泌物,必要时经气 管镜清除误吸物。
❖ 各管道做好标识;
❖ 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受压、扭曲、堵塞、脱落。保持 引流通畅;
❖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 每日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
❖ 站立或活动时引流管低于腹部切口,以防液体逆流引起 感染。
❖ 平卧时患者的手臂位方,避免翻身活动时不慎将管道带 出;
❖ 各引流管道要有适当的长度,便于活动。
❖ 4.保持引流管通畅,如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 应及时检查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脱落。
❖ 5.更换引流袋(或瓶)及敷料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或瓶内保 持无菌,每日更换1次无菌袋(或瓶),引流管远端接引流袋时,先 消毒引流管口后再连接,以免引起逆行性感染。
❖ 6.注意倾听病人对疼痛的主诉,评估疼痛原因和性质。
4. 推注或输注营养液后,特殊用药后,都用20~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 水一起冲注洗入营。养管。药丸经研普碎外科,管溶道护解理后pp直t课件接注入营养管,不要与营养液 10

《外科管道护理》PPT课件

《外科管道护理》PPT课件

护士之间可以通过分享和交流经验, 共同提高外科管道护理的质量和水平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外科管道的护理目的与原则
总结词
护理目标与规范
详细描述
外科管道的护理目的是保持管道通畅,预防感染,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 为达到这些目标,需要遵循一定的护理原则,如定期检查、清洁、消毒管道, 保持引流物的无菌等。
外科管道护理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历史演变
详细描述:外科管道护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时期,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外科管道的材质、结构、用途等 方面也在不断改进,同时护理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02
外科管道护理技术
管道固定技术
总结词
确保管道稳定、防止滑脱
详细描述
在外科手术中,管道常常用于引流、给药、营养供给等目的。为了确保管道的正常工作, 防止意外滑脱,需要采用适当的固定技术。常用的固定技术包括使用胶布、绷带、固定夹 等将管道牢牢固定在患者身体上或周围设施上。
注意事项
固定时要考虑到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避免过紧或过松,同时要定期检查管道是否稳固, 如有松动应及时调整。
处理方法
一旦发生管道感染,应立即通知医生,根据感染的严重程 度采取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更换引流管等措施。
周围组织损伤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处理方法
周围组织损伤是外科管道护理 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出 血、疼痛、炎症等症状。
周围组织损伤的原因可能包括 置管过程中的创伤、管道对周 围组织的压迫和摩擦等。预防 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置管途径 和管道材料、减少不必要的管 道移动和摩擦等。
管道冲洗技术
总结词
保持管道通畅、预防堵塞
详细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造瘘管目的

引流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 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胰腺的外分泌,减少肠腔 内的细菌和毒素,同时避免了鼻胃管对咽部的 刺激,使病人感觉舒适。胃造瘘管作为输入管 道,应用要素饮食及均匀浆饮食提供营养,较 之空肠造瘘管其灌注容量大,配置简便,费用 低。
护理要点
1.预防误吸 ①半卧位可防止反流及误吸;②每隔 4小时抽吸并估计胃内残留量,若残留量大于 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必要是服用 胃动力药,促进胃排空;③若病人突然出现咳 嗽,呼吸急促或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应鼓励 和刺激病人咳嗽,以排出吸入物和分泌物,必要 时经气管镜清除误吸物。
护理要点
2.保持瘘口周围黏膜及皮肤的干燥,清洁。 3.减少胃肠道不适 ①选择分次输注,每次推注量100~300ml, 10~20min完成;每次输注量300~500ml,2~3小 时完成,每次间隔2~3小时;
护理要点
②营养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过烫可能灼伤胃 黏膜,过冷则刺激肠胃道,引起胃痉挛,腹痛或 腹泻; ③营养液应现配现用,调配容器应清洁,无菌。自 制的营养液在温室下放置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 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
护理要点
4. 推注或输注营养液后,特殊用药后,都用 20~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营养管。药丸经研 碎,溶解后直接注入营养管,不要与营养液一起注 入。
空肠造瘘管 目的

经空肠造瘘管提供营养支持治疗在临床应用最为 普通,与胃造瘘管相比其优胜在于;①较少发生 反流,呕吐及误吸;②可于十二指肠减压同时进 行;③可同时经口摄食;④病人无明显不适。可 长期放置。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黄疸:在T管引流通畅的情况下,术后黄疸时间延 长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胆管狭窄或术中损伤胆管 等。应密切观察血清胆红素浓度;肌注维生素K; 剪短病人指甲。防止因皮肤瘙痒而抓破皮肤;用 温水擦洗皮肤,保持清洁。源自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出血:术后早期出血多于止血不彻底或结扎血 管线脱落所致,后期出血可能为T管压迫胆总管 形成溃疡或局部炎症出血。若每小时出血大于 100ml,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T型管 观察要点

正常成人每日的胆汁分泌量约为600~1000ml, 呈黄色、(褐色、草绿色),稠厚无渣,术后 24小时内引流量约为300~500ml,恢复饮食可 增至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200ml左右。
T型管 观察要点

术后1~2天胆汁呈混浊的淡红色后淡黄色,以后 逐渐加深,呈黄色。如引流液为血性,应考虑 胆道出血,需及时应用止血药;若胆汁突然减 少甚至无胆汁流出,则可能有道管受压,扭曲, 折叠,阻塞,脱出或肝功能衰竭;引流量过多 可能因胆管下端梗阻不够通畅,胰液反流等原 因所致。
带管出院指导
⑴教会病人及家属营养液的配制及输注方法。 ⑵营养液的输入温度应接近体温,根据病人的 耐受力调节输入速度。⑶保证输入容器及管 道的清洁,营养液限时使用,防止营养液变 质或被污染。⑷每次注入营养液前后,用 20~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营养管,保证 营养液输注通畅。 ⑸定期复查,若发现异常 或身体不适等,应及时就诊。
普外科管道护理 教学
管道名称
腹腔管 T型管 胃造瘘管 空场造瘘管 腹腔双套管 胃肠减压管 尿管 鼻胆管 PTCD引流管

各管道护理的秘籍
各管道做好标识; 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受压、扭曲、堵塞、脱 落。保持引流通畅;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每日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 站立或活动时引流管低于腹部切口,以防液体 逆流引起感染。

拔管前先进行T管胆道造影,如显示胆管通畅, 再开放引流24小时,使造影完全排出。继续夹 管2~3天,若无腹痛腹胀及伤口处无胆汁渗漏等 症状后给予拔管。⑶拔管后护理:拔管后局部 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自行封闭。拔管 1周内,观察病人体温、有无黄疸及腹部症状, 警惕胆汁外漏甚至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
护理要点
1、保持空肠造瘘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 2、减少胃肠道不适 (1)控制营养液的浓度和渗透压:营养液浓度和 渗透压 过高,可引起恶心、呕吐,肠痉挛和腹 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因此,应从低浓度开始。 (2)控制输注量和浓度 :
护理要点
⑶调节营养液的温度。 ⑷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 ⑸伴同药物的应用。 ⑹保持营养管的通畅。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胆瘘:多因胆管损坏,胆总管下段梗阻,T管 脱出所致,注意观察腹腔引流情况,若切口 处有黄绿色胆汁样引流物,每小时50ml以上 者,提示有胆瘘发生。长期大量胆瘘者,应 注意维持水电质酸碱平衡,纠正营养失调的 情况。
T型管置管时间

置管4-6周或更长 术后10天左右试夹管

拔管注意事项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机械性并发症①置管位置,置管失败或导管脱 落:应由操作熟练的 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提起 大家注意的是手术后时间长了,管道周围皮肤 腐蚀缝线脱落后、管道容易脱出。②导管堵塞: 注意营养液的配置。③肠粘膜的损伤:避免选 用过粗的导管,操作时动作轻柔。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感染性并发症:①避免制剂受细菌的 污染;② 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胃肠道并发症:①恶心、呕吐:控制输注的速 度和量;②腹胀、腹泻、痉挛性腹痛:避免输 注过快,避免营养液温度过低并防止被污染; ③便秘:输注含纤维素的营养制剂,增加水分 的摄入;④过敏反应:注意过敏史。 4、代谢性并发症: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营养液的配 制及输注方式。

各管道护理的秘籍
平卧时患者的手臂位方,避免翻身活动时不慎将 管道带出; 各引流管道要有适当的长度,便于活动。 若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1小时大100ml,立即通知 医生处理,避免大出血。 做好心理护理

腹腔引流管
目的 避免渗液、血液积聚而继发感染; 观察术后是否有出血和吻合口瘘 为腹腔感染性疾病提供治疗途径; 为肿瘤病人术后实施腹腔化疗提供治疗途径
T型管 目的
①引流胆汁:胆总管切开后,可引起胆道水肿, 胆汁排出受阻,胆总管内压力增高,胆汁外漏 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膈下胧肿等并发症。 ②引流残余结石;将胆囊管及胆囊内残余结石, 尤其是泥沙样结石排出体外;术后亦可经T管溶 石;造影等。 ③支撑胆道;避免术后胆总管切口瘢痕狭窄,官 腔变小,粘连狭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