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6、7章

合集下载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习题作业-第六章学习动机第二节习题作业和参考答案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习题作业-第六章学习动机第二节习题作业和参考答案

第六章学习动机第二节习题作业一、名词解释1.强化2.正强化3.负强化4.强化的依随性强5.普雷马克原理6.固定时间间隔强化7.变化时间间隔强化8.固定比率强化9.变化比率强化10.认知好奇心11.成就动机12.归因13.习得性无力感14.自我效能感二、填空题1.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强调对学习的外部控制,认为 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

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曾在特制的实验箱内研究了白鼠的学习。

3.强化程序可以分为 和 两大类。

4.根据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的关系,可将部分强化分为 和 。

5.人类在婴幼儿时期通常以三种方式的探究活动来表现他们的好奇心,这三种方式是:感官探究、 和 。

6.认知的好奇心分为 和 。

7.阿特金森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 ,一类是。

8.成就动机的测量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另一类为。

9.海德在其提出的归因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 和 。

10.罗特根据“控制的位置”把人划分成“ ”和“ ”。

11.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是 ,该现象最初由 通过实验发现。

三、判断下列各陈述的正误并说明理由1.负强化也叫消极强化是指当某一刺激消除或避免时所产生的行为降低的效果。

2.外部强化能提高动机水平,所以是万能的,应在实践中极力推崇。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的求知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

4.维纳(Weiner,B)对成就行为的归因理论的研究影响最大,具有代表性。

5.根据无力感的归因理论。

外部归因会产生个人的无力感。

四、简答题1.根据实验说明外部强化的副作用。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3.简述认知好奇心产生的条件和类型4.简单介绍“感觉剥夺实验”5.简述维纳的成就行为的归因理论6.简述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强化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2.正强化也叫积极强化是指当某一刺激出现时所产生的行为增强的效果。

绩效管理作业(第6-9章)-答案

绩效管理作业(第6-9章)-答案

1.下列不属于学习与成长指标的是():• A 制造改善情况、废料降低情况• B 财务系统状况• C 员工提案改善建议次数• D 员工能力正确答案:B2.绩效考核与管理核心是()• A 关键绩效指标责任的落实• B 绩效沟通与反馈• C 高层领导的重视• D 全员的积极配合正确答案:A3.绩效考核时供考核双方使用的最简洁、最明确的沟通语言是():• A 数字化• B 非量化• C 动态化• D 量化正确答案:D4.标杆超越是一个强调()的工具:• A 内向型• B 外向型• C 主动型• D 被动型正确答案:B5.团队存在的基础,团队凝聚力的源泉,团队能够成功的关键都在于():• A 合理的组织结构• B 有魅力的领导者• C 互补的性格特质• D 共同的目标正确答案:D6.标杆超越是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经营管理方法:• A 19世纪70年代• B 19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正确答案:D7.关键绩效指标的选择中,一切指标完成的最终结果必须是()• A 组织目标的实现• B 顾客满意• C 管理无障碍• D 增加股东价值正确答案:D8.目标管理强调():• A 自我控制• B 管理控制• C 行为控制• D 过程控制正确答案:A9.目标管理的传播顺序为():• A 日本到美国再到西欧• B 西欧到日本再到美国• C 美国到日本再到西欧• D 西欧到美国再到日本正确答案:C10.下列不属于组织类指标的是()• A 员工总数• B 部门管理费用• C 培训覆盖率• D 员工满意度正确答案:B11.目标管理中设置的目标不超过()个:• A 3• B 4• C 5• D 6正确答案:C12.组织的核心管理工作是()• A 绩效考核• B 绩效管理• C 财务管理• D 人力资源管理正确答案:B13.利用客户关系图的方法确定团队绩效的测评指标适用于():• A 当团队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时• B 当团队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股东的需求时• C 当团队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员工的需求时• D 当团队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任务的需求时正确答案:A14.目标管理是由()最先提出的:• A 泰勒• B 德鲁克• C 法约尔• D 布莱克正确答案:B15.绩效改进计划可通过()方式进行• A 组织结构图• B 方格图• C 非正式组织• D 绩效改进责任矩阵正确答案:D16.运用标杆超越设计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势在于建立以()为关注点的绩效考核标准:• A 绩效考核• B 绩效沟通• C 绩效评估• D 绩效改善正确答案:D17.选择营运类指标应不超过()个• A 4• B 5• C 6• D 7正确答案:C18.关键绩效指标应基于对()目标的分解• A 部门• B 员工• C 客户• D 战略正确答案:D19.迄今为止,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1000位公司中有()公司的采用了平衡记分卡:• A 20%• B 30%• C 40%• D 50%正确答案:C20.财务业绩评价时期不包括():• A 以销售利润率为中心的财务业绩评价阶段• B 简单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C 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阶段• D 以投资报酬率为中心的财务业绩评价阶段正确答案:B21.绩效目标设定时,用()分解目标:• A 鱼刺法• B 剥洋葱法• C 冰山法• D 网络图法正确答案:B22.团队的广泛使用,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为了():• A 调节员工关系• B 活跃办公气氛• C 保证组织的高效率• D 节省管理成本正确答案:C23.最早运用标杆超越法的是():• A 美国施乐公司• B 英国广播公司• C 中国海尔集团公司• D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正确答案:A24.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及其指标体系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是()的变化:• A 组织结构• B 经营环境• C 市场环境• D 客户心理正确答案:B25.知识型工作者的特点在于():• A 以脑力劳动为主• B 他们比老板更了解自己的工作• C 以体力劳动为主• D 他们对自己工作的了解不如老板正确答案:B26.平衡记分卡设置的指标一般有():• A 10-15• B 15-20• C 15-25• D 20-30正确答案:C27.关键绩效指标对组织战略的实现起到()作用• A 导向• B 关键• C 承上启下• D 基础正确答案:A28.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未经历()阶段:• A 业务业绩评价时期• B 创新时期• C 财务业绩评价时期• D 成本业绩评价时期正确答案:A29.平衡记分卡使用中,绩效考核的地位已经上升到组织的()层面:• A 战略• B 管理• C 操作• D 实践正确答案:A30.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创新时期始于20世纪()年代:• A 70• B 80• C 90• D 60正确答案:C31.对团队的考核就是对团队()的考核:• A 领导• B 成员• C 服务• D 绩效正确答案:A32.绩效改进计划一般要从改善()入手• A 管理者管理水平• B 员工素质• C 人力资源状况• D 沟通方式和方法正确答案:C33.利用组织绩效目标确定团队绩效的测评指标适用于():• A 当团队的组建主要是为了帮助组织改进绩效指标时• B 当团队的组建主要是为了帮助组织提高经济利润时• C 当团队的组建主要是为了帮助组织改善客户关系时• D 当团队的组建主要是为了帮助组织提升管理水平时正确答案:A34.传统单一财务考核体系偏重有形资产的考核和管理,对()的考核与管理显得无力,已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竞争环境:• A 固定资产• B 流动资产• C 资本资产• D 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正确答案:D35.利用绩效金字塔确定团队绩效的测评指标的出发点是():• A 明确绩效考核的责任• B 明确绩效的层次• C 明确组织任务的分工• D 明确管理的目标正确答案:B36.平衡记分卡是()Robert S. Kaplan 与David P. Norton提出的:• A 麻省理工大学• B 清华大学• C 美国加州大学• D 美国哈佛商学院正确答案:D37.最好的工作团队的成员一般不超过()人:• A 10• B 11• C 12• D 13正确答案:C38.非系统绩效考核技术存在的问题有()• A 对于工作任务不确定,对组织关键的岗位来说,可能存在问题• B 对于工作任务确定,对组织不关键的岗位来说,可能存在问题• C 绩效考核指标的选择不够全面和系统• D 一般针对具体岗位的关键性任务设立绩效考核指标,与组织经营绩效、战略实现联系较大• E 一般针对具体岗位的关键性任务设立绩效考核指标,与组织经营绩效、战略实现联系不大正确答案:AE39.以Campion为首的研究小组在1993年研究了金融服务企业的80个工作团队,结果发现团队绩效与()设计变量有关:• A 团队工作设计• B 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依赖性• C 团队的构成• D 群体内运行过程• E 情景因素正确答案:ABCDE40.团队成员在()层次上都负有责任:• A 组织• B 部门• C 团队• D 子公司• E 个人正确答案:CE41.高绩效团队的人员组成有():• A 具有互补技术专长的成员• B 具有解决问题和决策技能的成员• C 具有善于倾听、反馈、解决冲突的成员• D 具有人际关系技能的成员• E 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成员正确答案:ABCD42.关键绩效指标可以分为()• A 组织类• B 部门类• C 营运类• D 管理类• E 财务类正确答案:ACE43.确定工作产出的原则有()• A 增值产出• B 客户导向• C 结果优先• D 设定权重• E 效率优先正确答案:ABCD44.平衡记分卡考核的角度包括():• A 股东• B 财务• C 客户• D 学习与发展• E 内部流程正确答案:BCDE45.内部流程指标体系有():• A 设计能力• B 技术水准• C 制造效率• D 安全性• E 新产品推出能力正确答案:ABCDE46.跨部门团队绩效测评应注意():• A 打破部门考核的标准,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跨部门考核体系• B 在业绩考核的基础上增加“过程考核”,由领导、同事对行为打分• C 跨部门团队的项目经理与人力资源部门合作• D 确保团队的战略和组织战略保持一致• E 作好非标准化工作正确答案:AC47.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由()构成• A 组织级关键绩效指标• B 部门级关键绩效指标• C 具体岗位关键绩效指标• D 服务部门关键绩效指标• E 基层员工关键绩效指标正确答案:ABC48.在目标管理中,把工作按照重要性和迫切性可以分为():• A 关键任务• B 重要又迫切• C 重要但不迫切• D 迫切但不重要• E 既不重要又不迫切正确答案:BCDE49.实施团队绩效测评时应注意():• A 绩效测评必须赢得团队成员的关注和认可,团队成员需要充分理解测评系统• B 确保团队的战略和组织战略保持一致• C 确保团队绩效测评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工作业绩• D 测评系统应充分考虑客户的意见• E 测评系统应详细描述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工作正确答案:ABCDE50.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的原则有()• A 明确性• B 可实现性• C 现实的• D 有时间限制性• E 可衡量性正确答案:ABCDE51.平衡记分卡的制定原则有():• A 包括较少的、简单的、相关的指标• B 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指标• C 将战略目标、短期目标和年度预算相连接• D 强调业绩的前置和后置指标• E 在公司的上下、左右寻求平衡正确答案:ABCDE52.平衡记分卡是在寻求()平衡的基础上完成的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过程:• A 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之间• B 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之间• C 指标的前馈指导和后馈控制之间• D 组织的短期增长与长期增长之间• E 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间正确答案:ABCD53.组织引入关键绩效指标后,衡量其价值的标准变为以()为核心• A 销售收入• B 利润• C 投资资本回报率• D 自由现金流• E 盈利能力正确答案:CD54.绩效目标的设定应注意():• A 目标必须是上下级员工一致认同的• B 目标必须符合SMART原则• C 目标需要有适度的挑战性• D 目标最好存于完整的工作任务中• E 目标越少越好正确答案:ABCDE55.知识型团队的考核指标有():• A 发散性指标• B 递延性指标• C 风险性指标• D 效率性指标• E 效益性指标正确答案:BCDE56.部门平衡记分卡的内容有():• A 部门关键业绩角度:设立这个部门,上级第一位的要求是什么?它与整个企业的关键业绩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B 部门职能角度:工作固有的要求是什么,本部门必须完成哪些职能,才能在组织中做得更好?• C 岗位角度:在组织系统中,工作需要你做什么?即该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 D 部门绩效管理角度:怎样管理部门,能使工作绩效提升?部门绩效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工作管理,对促进和保证提高绩效的充分必要条件做得怎样?• E 创新学习角度:我们怎样提升能力以满足环境的变化?正确答案:ABDE57.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来源有()• A 组织战略及业务单元业务计划• B 现有工作绩效汇报系统• C 组织机构与岗位分工• D 监管标准及行业经济技术指标• E 国际同行业公司、国内主要竞争对手考核标准正确答案:ABCDE58.下列关于标杆超越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标杆是指最佳实践或最优标准,其核心是向业内外的最优企业学习• B 标杆超越仅限在全国全行业上寻找基准• C 该方法是一种间接的、片段式的、渐进的管理方法• D 注重比较和衡量• E 标杆超越法为企业设计绩效指标体系提供了一个以外部导向为基础的全新思路,它包含“标杆”和“超越”两个阶段正确答案:ADE59.引入KPI考核的常见问题的有()• A 高层领导不重视• B 绩效考核结果并不总是很清晰• C 不知道该如何衡量• D 对团队的绩效考核• E 对指标体系审核的缺失,导致指标和标准与组织目标的不一致性正确答案:BCDE60.标杆超越法适用于企业的多个方面,如():• A 制定企业战略• B 业务流程重组• C 解决内部问题• D 组织学习• E 更新观念正确答案:ABCDE61.平衡记分卡与传统考核方法比较,其优势在于():• A 消除了传统绩效考核方法财务指标单一考核指标的局限性• B 是考核系统与管理系统的完美结合• C 以顾客为导向,缩短反应时间,提高质量,重视团队合作• D 是一个基于战略的绩效考核系统,发展和强化了战略管理系统• E 防止了次优化行为正确答案:ACDE62.知识型团队的特点有():• A 任务是创造性的,工作不是例行性、重复性的• B 创造性的过程不容易控制,而且难以程式化,所以需要采用结果导向的思维• C 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公认的原则和绩效标准来加以控制• D 任务是模仿性的,工作是例行性、重复性的• E 通过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原则和绩效标准来加以发展正确答案:ABC。

马克思主义原理阶段性作业3

马克思主义原理阶段性作业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作业3(共 3 次作业)学习层次:专升本涉及章节:第6章——第7章1.简述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2.简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内容及其作用。

3.简述“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4.联系实际,分析20世纪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基本教训。

5.如何科学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论?6.结合实际,分析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7.为什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8.请描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9.论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评价。

参考答案1.简述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1)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科技教育落后。

(2)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即现代经济成分和传统经济成分并存。

(3)从生产关系上看,这些国家的经济成分比较复杂,既有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又有或多或少的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4)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依附性,在现有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同程度地依附于发达国家。

2.简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内容及其作用。

(1)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通过市场、商品交换把社会主义工业经济和农民经济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牢固的工农联盟;第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三,引进资本主义的方法,在资本主义方式同社会主义方式之间进行竞赛。

(2)实行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战略上的退却,这种退却的本质是使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回到客观规律所允许的道路上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扭转了国家的严重危机,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活跃了苏维埃的城乡经济,发展了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大加强了苏维埃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同时也改善了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

3.简述“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1)马克思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同时也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国开作业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形考任务3(第6—7章,25%)35参考(含答案)

国开作业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形考任务3(第6—7章,25%)35参考(含答案)

题目:下列不属于压力的心理学理论的是()。

选项A:一般适应综合症
选项B:病态反应理论
选项C:“战斗或逃跑”理论
选项D:交互模型
答案:病态反应理论
题目:副交感神经系统在威胁解除或减弱后开始获得控制权,负责使身体返回到正常或基准线状态,也就是(),即身体在经历环境和生理变化期间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

选项A:基准稳态
选项B:反射静态
选项C:应变稳态
选项D:平衡静态
答案:应变稳态
题目:外周神经系统包含两个子系统,分别是()。

选项A: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选项B:躯干神经系统与激素神经系统
选项C: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选项D:自主神经系统和躯体神经系统
答案:自主神经系统和躯体神经系统
题目:“一般适应综合征”模型包含三个阶段,其中不包含()。

选项A:发现期
选项B:衰竭期
选项C:抵抗期
选项D:警戒期
答案:发现期
题目:应激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或综合体系,其中不包含()。

选项A:认知评价
选项B:应激源
选项C:心理支持
选项D:个性特点
答案:心理支持
题目:应激的本质就是个体对内外环境的()的适应。

选项A:需求
选项B:反射
选项C:认知
选项D:应急
答案:需求。

作业2013

作业2013

第一章1.证明一张m 行n 列棋盘被多米诺牌完美覆盖当且仅当m 和n 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证明:充分性:假设行数m 为偶数,则可以对每一列用m/2个多米诺牌覆盖。

当n 为偶数时,同理即证。

必要性:若m,n 都为奇数,则m ×n 也为奇数,则m ×n 的棋盘不能被多米诺牌完美覆盖。

因此,若有完美覆盖,则m,n 中至少有一个为偶数。

5.找出多米诺牌覆盖3行4列棋盘形成的不同的完美覆盖的个数。

解法1:共11种。

分两种情况:(1) 前两列能被完美覆盖,后两列能被完美覆盖,总的可能有3×3=9种;(2) 第二列和第三列有交叉,有2种情况;因此,共有9+2=11种可能的覆盖。

解法2(错):设3行n 列形成的完美覆盖个数为f(n),f(0)=1,f(2)=3,f(n)=3f(n-2)+2f(n-4)。

解法3:设3行n 列形成的完美覆盖个数为f(n),f(0)=1,f(2)=3,f(n)=4f(n-2)-f(n-4)。

31.解:考虑各堆大小分别为10,20,30,40和50的5-堆Nim 取子游戏,游戏是平衡的吗?确定游戏人I 第一次的取子方式。

10: 1 0 1 0目标 取出个数 20:1 0 1 0 0 → 1110 110=6 30:1 1 1 1 0 → 100 11010=26 40:1 0 1 0 0 0 →110010 × 50: 1 1 0 0 1 0 →101000 1010=10平衡 0 1 1 0 1 0因此,可从20个堆中取6个,从30个堆中取26个,从50个堆中取10个。

32. 证明:在具有奇数枚硬币且堆的数目是奇数的Nim 取子游戏中,游戏人I 总能够取胜。

证明:设共有k 堆硬币,且每堆中硬币的个数分别为n 1, n 2,…, n k , 令a 1, a 2,…, a k 分别表示n 1, n 2,…, n k 的二进制表示的最低位。

则a i =1当且仅当n i 为奇数。

第六七章 作业与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七章 作业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 LR分析法第1题已知文法A→aAd|aAb|ε判断该文法是否是SLR(1)文法,若是构造相应分析表,并对输入串ab#给出分析过程。

文法:A→aAd|aAb|ε拓广文法为G′,增加产生式S′→A若产生式排序为:0 S' →A1 A →aAd2 A →aAb3 A →ε由产生式知:First (S' ) = {ε,a}First (A ) = {ε,a}Follow(S' ) = {#}Follow(A ) = {d,b,#}G′的LR(0)项目集族及识别活前缀的DFA如下图所示:在I0中:A →.aAd和A →.aAb为移进项目,A →.为归约项目,存在移进-归约冲突,因此所给文法不是LR(0)文法。

在I0、I2中:Follow(A) ∩{a}= {d,b,#} ∩{a}=所以在I0、I2中的移进-归约冲突可以由Follow集解决,所以G是SLR(1)文法。

构造的SLR(1)分析表如下:题目1的SLR(1)分析表的分析过程题目1对输入串ab#第2题若有定义二进制数的文法如下:S→L.L|LL→LB|BB→0|1(1) 试为该文法构造LR分析表,并说明属哪类LR分析表。

(2) 给出输入串101.110的分析过程。

解:文法:S→L.L|LL→LB|BB→0|1拓广文法为G′,增加产生式S′→S若产生式排序为:0 S' →S1 S →L.L2 S →L3 L →LB4 L →B5 B →06 B →1由产生式知:First (S' ) = {0,1}First (S ) = {0,1}First (L ) = {0,1}First (B ) = {0,1}Follow(S' ) = {#}Follow(S ) = {#}Follow(L ) = {.,0,1,#}Follow(B ) = {.,0,1,#}G′的LR(0)项目集族及识别活前缀的DFA如下图所示:在I2中:B →.0和B →.1为移进项目,S →L.为归约项目,存在移进-归约冲突,因此所给文法不是LR(0)文法。

微观经济学作业(5-7章)

微观经济学作业(5-7章)

第一部分习题第五章成本理论一、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2.显性成本;3.隐性成本;4.经济利润;5.正常利润;6.边际成本;7.短期总成本;8.长期总成本;9.规模经济; 10.规模不经济; 11.范围经济; 12.学习效应。

二、简答题1.为何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一定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右边?2.为什么在SAC最小时,SAC=SMC?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形,请解释它们形成U形的原因有何不同?三、论述题1. 简述影响长期平均成本变动的因素。

2.(1)假定某行业中所有企业的成本函数都是C=Q+100,而且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为1000,这时在一个占有40%市场份额的企业与一个占有20%市场份额的企业之间,哪一个企业在成本上占有优势?为什么?(2)从长期角度看,企业规模是否处于规模不经济?为什么?(3)有人认为该行业中企业产量水平越高,企业的利润也越高,这种想法正确吗?3. 为什么长期总成本在每一产量水平上都小于等于短期总成本?四、计算题1.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STC(Q)=5Q3-4Q2+3Q+50。

试求:(1)其中的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2)SAC(Q)、AFC(Q)、SMC(Q)的函数形式。

2.已知SMC=9Q 2+4Q+5,TFC=1000。

分别求STC、SAC、TVC和AVC的函数形式。

3.企业生产某产品的总固定成本为1000,平均总成本为50,平均可变成本是10,求企业现在的产量。

4.某厂商的短期生产函数为Q=-0.1L3+6L2+12L,其中单位劳动工资为2,试求平均可变成本最小时的产量是多少?5.设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min(8L,4K),且P L=2,P K=3,试求当K=10时的STC、SAC分别为多少?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一、名词解释1. 完全竞争市场;2. 总收益;3. 平均收益;4. 边际收益;5. 收支相抵点;6. 停止营业点;7. 成本递增行业; 8. 成本递减行业; 9. 成本不变行业;10. 生产者剩余。

财务管理第6-7章作业答案

财务管理第6-7章作业答案

第6章:1. 计算回收期Old Country公司采用3年作为它的国际投资项目的回收期取舍时限。

如果该公司有下列两个项目可以选择,它应该接受哪一个?(金额单位:美元)年份现金流量(A)现金流量(B)0 -50 000 -70 0001 30 000 9 0002 18 000 25 0003 10 000 35 0004 5 000 425 000年份现金流量(A)累计现金流量现金流量(B)累计现金流量0 -50 000 -50 000 -70 000 -70 0001 30 000 -20000 9 000 -610002 18 000 -2000 25 000 -360003 10 000 8000 35 000 -10004 5 000 425 000 424000项目A的PP=2+2000/10000=2.2年<3项目B的PP=3+1000/425000=3.02年>3因此接受A项目。

2. 一个投资项目的成本为10 000美元,每年的现金流量为2 100美元,共6年。

如果贴现率为3%,其贴现回收期是多长?如果贴现率是5%呢?15%呢?2100(P/A,I,n)=10000, 当i=3%,n=5.215当i=5%,n=5.574当i=15%,n=8.9643. 你正在考虑是否要兴建新厂以扩展业务。

工厂的安装成本为1 500 万美元,将以直线法在4年的寿命周期内折旧完毕。

如果该项目在这4年的预测净利润分别为:1 416 000美元、1 868 000美元、1 562 000美元和985 000美元,这个方案的平均会计报酬率(AAR)是多少?AAR=[(141.6+186.8+156.2+98.5)/4]/(1500/2)=19.44%4. 计算NPV和IRR 一个项目提供9年期、每年14 000美元的现金流量,目前的成本是70 000美元。

如果必要报酬率为8%,这是一个好项目吗?如果必要报酬率是16%呢?当贴现率是多少时,是否接受这个项目对你来说都没有差别?当必要报酬率为8%时,NPV=14000(P/A,8%,9)-70000=87,456.43-70000=17456.43>0,是好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7、在计算机集成块的生产过程中,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每小时50块,此时劳动小时和机器小时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0.25,资本的边际产量为多少?
解: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的在产量水平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所引起的资本要素投入量的减少额度,在产量水平保持不变的等产量线上MRTS LK=-ΔK/ΔL=0.25=MP L/MP K=50/MP K,由此可得资本边际产量MP K=200
9、DISK个人计算机公司的生产函数为q=10K0.5L0.5,式中,q是每天生产的计算机数量;K 是使用的机器小时;L是投入的劳动时间。

DISK公司的竞争者FLOPPY公司的生产函数为Q=10K0.6L0.4。

A、如果两家公司使用同样多的资本和劳动,哪一家会有更多产出?
A、解:用Q1表示DISK公司的产出;用Q2表示FLOPPY公司的产出,令X=L=K,表示同样数量的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投入量。

根据生产函数,可知:
Q1=10X0.5X0.5=10X
Q2=10X0.6X0.4=10X
由于Q1=Q2,所以使用相同投入要素的两家公司生产出相同的产出。

(注意:如果使用的资本数量与劳动数量不相同,则产出存在差异)
B、假设资本限于9个机器小时,劳动的供给是无限的,哪一家公司的劳动边际产量大?
B、若资本投入量K=9为固定投入,那么Q1=10K0.5L0.5=30L0.5,MP L1=dQ1/dL=15L-0.5;Q2=10K0.6L0.4=37.37L0.4,MP L2=dQ2/dL=15L-0.6
由于dQ1/dL > dQ2/dL(L>=0),所以DISK公司的劳动边际产量较大。

第七章
8、你管理一家大规模生产发动机厂。

技术由下列生产函数给出:q=5KL,其中q是每周生产出的发动机,K是机器数量,L是劳动生产组的数量。

租用一台机器每周为10000美元,每周每个生产组的劳动力成本为5000美元。

发动机的成本为劳动和机器的成本之和,外加其他原材料成本2000美元。

工厂安装了5台机器。

A、工厂的成本函数是什么——即生产q台机器需要多少成本?生产q台机器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是多少?平均成本如何随q变动而变动?
解:由于K表示机器数量,所以当安装5台机器时(此时K=5),短期生产函数变为q=5KL=25L,即L=q/25。

已知条件中,租用一台机器的价格,即资本的价格r=10000美元/周,劳动生产组的成本价w=5000美元/周,K=5
总成本函数TC(q)=rK+wL+2000q(每天发动机的额外材料为2000美元,一共生产q台)=(10000×5)+(5000×q/25)+2000q
=50 000+2200q
平均成本函数AC(q)=TC(q)/q=50 000/q+2200
边际成本函数MC(q)=dTC(q)/dq=2200
边际成本是不变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

B、生产250台发动机需要投入多少个劳动生产组?每台发动机的平均成本是多少?
解:q=250,则劳动生产组L=q/25=250/25=10
此时的平均成本AC(q)=50 000/q+2200=50 000/250+2200=2400
9、某公司的短期总成本函数由等式C=200+55q给出,式中,C为总成本;q为总产出的数量;两者均以千计。

A、该公司的固定成本是多少?
解:由总成本函数C=200+55q可得,固定成本为200千美元
B、如果该公司生产了100 000单位产品,它的平均可变成本是多少?
解:由总成本函数C=200+55q可得,总的可变成本SVC(q)=55q,则平均可变成本A VC (q)=SVC(q)/q=55q/q=55美元
注:生产1000单位产品耗费55千美元(即55000美元),因此,不管产量多少,单件产品的A VC均为55美元
C、其所生产的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是多少?
解:由总成本函数C=200+55q可得,其所生产的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MC(q)=dC/dq=55美元
D、其平均固定成本是多少?
解:平均固定成本AFC=SFC/q=200千美元/100 000=2美元
E、假定该公司通过贷款扩大生产规模,其固定成本增加50 000美元,但其可变成本降至每1000单位产品45000美元,利率i也进入成本函数。

利率每上升1%,成本增加3000美元。

写出新的成本函数。

解:固定成本从200千美元上升到700千美元
可变成本则从55美元降至A VC=SVC/q=45000/1000=45美元
利率变动也进入成本函数,由利率跟成本之间的关系可知,利率上升1%,成本正向增加3000美元(3千美元),所以利率上升i%引起的成本增加3i千美元
新的成本函数C=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利率成本=250+45q+3i(以千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