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劳山探区压裂效果分析评价及建议

合集下载

压裂分析与设计范文

压裂分析与设计范文

压裂分析与设计范文压裂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压液体将岩石裂缝扩大的技术。

它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等领域,能够提高地下资源的开采率。

压裂分析与设计是压裂技术的关键环节,它包括了理论分析和实际设计两部分内容。

理论分析主要是通过数学模型和实验数据,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和裂缝扩展规律,为实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实际设计则是根据地质条件、目标裂缝压裂参数和施工设备等因素,确定压裂液的配方、工艺参数和施工方案等。

压裂分析的第一步是确定岩石的力学性质。

这包括了岩石的弹性模量、泊松比、抗拉强度、压缩强度等参数。

通过压裂试验、岩芯分析等手段,可以获得这些力学参数,从而了解岩石的力学特性。

压裂分析的第二步是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通过描述岩石的力学行为和裂缝扩展规律,来预测压裂效果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模型包括线弹性模型、压裂裂缝模型、断裂模型等。

在建立模型时,需要考虑到岩石的非均匀性、地应力的影响、裂缝扩展路径等因素,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压裂分析的第三步是进行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获取岩石应力场、应变场和裂缝扩展路径等信息。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研究不同压裂参数对岩石裂缝扩展的影响,指导实际设计。

压裂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目标裂缝压裂参数。

目标裂缝压裂参数包括裂缝长度、裂缝宽度、裂缝几何形状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是根据地质条件、开采目标、经济效益等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

压裂设计的第二步是确定压裂液的配方。

压裂液是由水、添加剂和颗粒物等组成的液体。

根据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实际需求,需要确定压裂液的黏度、密度、pH值、增稠剂含量等参数。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压裂液与岩石的相容性、环境保护等因素。

压裂设计的第三步是制定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包括了压裂区域的选择、井筒的布置、压裂设备的选择和操作流程等内容。

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需要考虑到岩石的地层特点、井筒条件、运输和施工的安全等因素,以确保压裂作业的顺利进行。

总之,压裂分析与设计是压裂技术的重要环节,能够提高压裂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压裂工作总结范文

压裂工作总结范文

压裂工作总结范文压裂作为一种常用的油气井改造工艺,广泛应用于油气开发领域。

通过施加高压液体将地层裂缝扩展,以提高油气井生产能力。

以下是对压裂工作的总结和体会。

首先,压裂工作的前期准备非常关键。

在进行压裂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探和地质分析,了解油气井的地层情况,确定压裂设计方案。

此外,还需要对压裂设备和材料进行检查和准备,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其次,压裂工程的施工过程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压裂设计方案进行操作,确保压裂液的配比和施工参数的准确性。

同时,要密切关注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和处理,保证施工效果的达到预期。

在施工现场,要注重安全生产。

压裂过程中,高压液体的使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此外,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和组织,确保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压裂施工中,交流和协作非常重要。

施工中,必须与井筒下方的地层形成有效的压裂裂缝,这需要通过施加恰当的压力和流量进行控制。

为此,必须与井下团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施工方案,并保持良好的沟通。

最后,对压裂施工进行及时的评估和总结是必要的。

通过对施工效果和施工参数的分析,可以评估压裂作业的成果,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教训。

同时,也要关注压裂后的地层状态和油气井的生产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压裂方案。

总之,压裂作为一项关键的油气井改造工艺,对于提高油气井的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压裂工作的总结和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压裂作业的关键要素和工作流程,提高作业的效率和质量,为油气开发做出更大贡献。

井下压裂年终总结

井下压裂年终总结

井下压裂年终总结1. 背景介绍井下压裂是一种常用的油气开采工艺,通过高压液体将岩石破碎以释放油气。

本文将对井下压裂在过去一年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2. 井下压裂技术的发展趋势井下压裂技术在过去一年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不断发展壮大。

以下是井下压裂技术的几个发展趋势:2.1 高效能源利用在压裂过程中,液体的注入和排出是关键环节。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压裂液体被回收和循环利用,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2.2 数字化管理系统井下压裂作业通常需要复杂的设备和人员配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许多公司开始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井下压裂过程,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帮助优化作业计划和决策。

2.3 智能化设备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被应用于井下压裂作业中。

这些设备可以自动调节压力、温度和液体流量等参数,提高作业的稳定性和效率。

3. 井下压裂应用案例分析在过去一年中,井下压裂技术在多个油气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两个井下压裂应用案例的分析:3.1 案例一:某油田井下压裂在某油田的井下压裂作业中,采用了最新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和智能化设备。

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作业效率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安全风险。

3.2 案例二:某气田井下压裂某气田在过去一年中进行了大规模的井下压裂作业,成功提高了气田的产能。

通过回收和循环利用压裂液体,节约了能源消耗。

此外,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也提高了作业的精确度。

4. 井下压裂的挑战与展望尽管井下压裂技术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压裂液体的回收和循环利用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智能化设备的研发和应用也需要不断提升。

展望未来,井下压裂技术有望在成本效益、环境友好性和作业效率等方面迎来更大的突破。

5. 总结井下压裂技术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高效能源利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和智能化设备等趋势成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劳山、柳林探区注水开发设计及效果分析

劳山、柳林探区注水开发设计及效果分析

劳山、柳林探区注水开发设计及效果分析【摘要】南区采油厂劳山、柳林探区区域构造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斜坡带上,属于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为了增加石油采出,使用注水开发。

本文介绍了劳山、柳林探区的注水开发现状,分析了油藏特征,阐述了针对探区的注水开发方案,对注水工艺及参数进行优化,以保证探区的持续开发。

对其他低渗油田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注水开发储层物性井网设计优化工艺1 油田概况1.1 油区地质概况南区采油厂劳山、柳林探区区域构造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斜坡带上,区域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每公里坡降不足1°。

劳山、柳林探区行政区划分属甘泉县劳山乡和宝塔区柳林乡,共有资源面积400km2,目前共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550×104t,动用面积40km2。

1.2 注水开发现状南区采油厂目前共有湫沿山400m3注水站一座和万80、万52、3006、2046、曹15五座撬装式注水站,共有注水井21口,注水控制面积4.48km2,受益油井113口。

开展注水工作以来,井区产量递减明显减缓,年自然递减率由2008年的19.04%降低为2009年的11.07%。

目前已有十余口油井获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截止2010年5月,累计增油803.9t。

我厂注水工作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整体较为滞后,目前注水控制面积4.48km2,仅占油田动用面积的11.2%。

2 油藏特征2.1 储层岩性特征与沉积相本区长2储层沉积相主要为曲流河沉积,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主要储集砂体为河道砂岩;长4+5储层为三角洲平原沉积,分流河道沉积于分流河道间细粒沉积相间分布,主要的储集相带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长6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平面上呈朵状或分散片状,有利的储集相带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碳酸盐岩胶结致密带以外的部分。

2.2 储层物性特征劳山、柳林探区长2储层孔隙度为0.39%~18.1%,平均10.81%,渗透率0.01×10-3μm2~10.3×10-3μm2,平均0.96×10-3μm2;长4+5储层孔隙度为0.37%~18.2%,平均9.90%,渗透率0.08×10-3μm2~6.68×10-3μm2,平均0.59×10-3μm2;长6储层孔隙度为 3.94%~17.3%,平均9.47%,渗透率0.01×10-3μm2~10.89×10-3μm2,平均0.93×10-3μm2。

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分析及目的性探讨

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分析及目的性探讨

206随着压裂施工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完善,这项施工技术逐步被应用到各项项目开发与施工中,成为了一项成熟的技术。

尤其是应用在油田开发中,随着油田开发的时间延长,油田市场对于压裂施工的需求逐渐变多,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压裂技术由单一的技术手段逐步向综合技术手段转变,在油田开发与勘探中占有很大的地位。

其中,压裂效果评价是对于压裂技术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

这项评价方法是按照科学的程序,从系统的角度对于压裂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具体的评价与分析,为优化压裂技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当前,尽管压裂技术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技术的经济性与可靠性也是极为重要的,需要不断优化技术,提高压裂能力。

1 压裂效果评价的概述根据我国油、气、水井压力设计评估方法的规定,压裂实施效果的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压后无助流量、压裂有效期、累计增产量,要求对于整体压裂施工的过程进行系统的评估。

由于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不但有地质条件的客观因素,还有施工过程中人为造成的影响因素,因此对于压裂效果的评价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特征分析、施工技术分析、经济效果分析。

2 现有的压裂效果评价方法2.1 裂缝特征分析裂缝特征分析的方法主要用于检验压裂设计与施工目标的符合程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可以采用压裂施工曲线法,利用帮助压力与泵注时间的关系进行裂缝的延伸状况分析,也可以通过对于停泵后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来得到裂缝的长度。

其次,还可以使用测井方法,包括井湿测井与声波测井法,用于得到裂缝的高度。

2.2 施工前后的分析在压裂施工前后,需要进行多次测试,主要包括偶极声波测井、井温测井和同位素示踪技术,对于井下的裂缝高度进行评价。

在施工过程的动态检测方面,主要采用倾斜技术、模拟地震技术、大地电位技术等方法,用于评价压裂后形成裂缝的几何参数。

2.3 评价方法的特点以上各种压力效果评价方法,基本具有以下几种特点:这些评价技术大多都通过仪器设备的监控来获取资料,通过对于资料的解释来获取裂缝相关的各种物理参数,进而得出压裂效果的评价结论。

利用动态资料进行压裂选层和效果评价

利用动态资料进行压裂选层和效果评价

P[MPa]
12.2
A
D1
AIWT 试井软件 太69C3-1
D2
5.7
B1C1 -.8
-1
C2 B2
32
太69井压力历史展开图
65 t[hour]
该井地层压力11.23MPa,压力系数0.98。 压力曲线反映二开流压曲线上升缓慢,地层 导流能力弱;二次关井压力恢复速度快,说 明储层导压能力较好。在双对数图上具有明 显径向流动段,解释结果参数表明储层物性 差,井筒周围地层有一定污染。
实测压力曲线反映:储层导流能力弱,导压能力差,地层能量供给缓慢,呈 特低渗透特征。
该井压裂注入改性瓜胶压裂液196.49,沙量30.00 m3,砂比33.94%,压裂 后求产:日抽12次,抽深1950m,动液面1830m,日产水2.52m3,油花,返排率 60%,为低产含油水层,压裂效果差。
10
利用动态资料进行压裂选层与效果评价
8
利用动态资料进行压裂选层与效果评价
P[MPa] 25
A
实例分析1(太67井)
18
11
D1
AIWT 试井软件 太67井a1
D2
腾格尔组2408.6-2441.8m井段,3层厚 11.8m,电测解释为中孔低渗储层。抽 汲液量为0m3,按二次开井流压曲线折 算日产油为0.08 m3,测试结论为油干层。
测试井段1171.20-1177.60m, 厚6.4m。抽汲日产水1.38m3,见 油花;按二开流压曲线折日产水 2.15m3,生产压差10.64MPa,测 试结论为含油水层。
Log△ P[MPa] 2
AIWT 试井软 件 太69C3-1
1
0
-1
-2
-3

油井压裂年度效果分析

油井压裂年度效果分析

油井压裂年度效果分析近年来,随着油气资源的日益紧缺,油田开发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油井压裂作为一种常见的油田增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中。

本文将对油井压裂的年度效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一、压裂技术介绍1.1 压裂技术的定义和原理油井压裂,又称为水力压裂或压裂破碎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高压液体破碎油层岩石并形成裂缝的方法。

通过裂缝的形成,增加了储层的裂缝面积和渗透性,从而提高了油井的产能。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页岩气开发、致密砂岩油层开发等领域。

1.2 压裂技术的分类根据不同的作业方式和工具装备,油井压裂技术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1)施工方式:包括水平井压裂、垂直井压裂和方向井压裂等。

(2)压裂液种类:包括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和泡沫压裂液等。

(3)压裂液添加剂:包括减粘剂、断水剂、添加剂稳定剂等。

二、年度效果分析2.1 压裂前效果评估在进行年度效果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压裂前的井下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储层性质、油井产能及产液分析等。

这些数据将为后续的效果分析提供基础。

2.2 压裂后产能评估通过对压裂后的油井产能进行评估,可以客观地了解压裂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实际效果。

产能评估主要包括油井生产量、油井产液分析、油井动态曲线等指标的分析。

2.3 压裂效果验证除了产能评估,还需要对压裂效果进行验证。

验证的主要方法包括分析裂缝扩展情况、裂缝面积变化、裂缝连接度等。

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验证压裂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

三、效果分析结果3.1 压裂效果与产能的关系通过对压裂效果和产能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影响产能的关键因素,从而为油田开发提供指导。

例如,裂缝面积和连接度与产能之间的关系及对产能的影响程度等。

3.2 压裂液种类对效果的影响在压裂过程中,使用不同种类的压裂液会对压裂效果产生影响。

通过对不同压裂液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找到最适合的压裂液类型,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率和产能。

3.3 压裂过程中的优化策略在压裂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操作策略也对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压裂增产措施评价

压裂增产措施评价

压裂增产措施评价引言压裂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提高油井产能的方法,通过注入高压液体将裂缝形成在岩石中,从而增加油井的产能。

本文将评价压裂增产措施的效果,分析其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一些建议。

压裂增产措施效果的评价1. 增产效果评价压裂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增产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油井的产能。

通过对压裂后的产能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压裂技术可以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油井的产能,增加油井的开采效益。

•压裂后油井的产油率明显增加,油井的采收率也有所提高。

•压裂技术可以改善油井的整体生产能力,使油田的开发程度更高。

2. 经济效益评价除了增加油井的产能外,压裂技术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对压裂增产措施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压裂技术的投入成本较高,包括设备、液体等费用,但通过提高油井的产能,可以提升油田的开采效益。

•压裂技术可以延长油井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停产和重新钻井的成本。

•压裂增产措施还可以降低采油能耗和成本,提高油田的综合效益。

压裂增产措施的优势与劣势1. 优势•压裂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增产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油井产能。

•压裂技术可以适用于各种储层类型和工况条件,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压裂技术可以改善油井周围的渗透性,提高储层的有效压力,提高产出效率。

2. 劣势•压裂技术的投资成本较高,需要购买专用设备和材料,增加了开采成本。

•压裂技术操作复杂,需要严格的工艺要求和技术保证,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

压裂增产措施的改进建议1. 技术优化为了提高压裂增产措施的效果,可以考虑以下技术优化措施:•研究不同液体的使用效果,选择适合不同储层类型的压裂液体。

•优化压裂的注入参数,包括注入压力、注入速度等,以最大限度地改善裂缝的扩展效果。

•改进压裂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难度。

2. 设备改进为了降低压裂技术的投资成本和操作难度,可以考虑以下设备改进措施:•开发更加节能环保的压裂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劳山探区压裂效果分析评价及建议
【摘要】2012年是我厂克服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物质基础和设施基础以及管理基础薄弱、专业人员不足等客观因素,实现当年原油生产11万吨、勘探取得新突破、开发取得新成效以及顺利实施十二五宏伟目标的关键之年。

劳山探区的压裂工艺必须结合实际,坚持“加强地质认识、开发工艺技术措施等方面科技创新,强化技术管理,实行科学、规范、精细勘探开发、不断提高采收率”的工作思路。

本文介绍了劳山探区的压裂优化工艺,对优化效果进行了分析,对以后的压裂工作给出建议,以保证劳山探区油田的持续开采。

【关键词】压裂优化工艺孔隙度渗透率
1 概述
劳山探区位于陕西省甘泉县、宝塔区境内,构造位置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部,现今区域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地层倾角小于1°,千米坡降为7~10m,内部构造简单,局部发育差异压实形成的鼻状构造。

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2~2.0
×10-3μm2,储层非均质性较强。

所以较多采用压裂方式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2012年以来,劳山探区结合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高勘探开发水平的指导思想,坚持“加强地质认识、开发工艺技
术措施等方面科技创新,强化技术管理,实行科学、规范、精细勘探开发、不断提高采收率”的工作思路,在1月到6月,我厂累计压裂 128 口130 井次。

成功率为 98.5%,其中新井45口45井次,产油955.46吨。

旧井 83 口85井次,增油2179.5吨。

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本文对今年来劳山探区的压裂技术优化方案及实施情况分析,并且对以后的工作给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开采压裂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油田的正常采出。

1.1 压裂施工优化工艺图1b 垂直样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图1 劳山万16井长6层常规物性图
如图1所示,以劳山探区万16井长6层为例,水平样平均渗透率2.01×10-3μm2,平均孔隙度10.03%;垂直样平均渗透率0.32×10-3μm2,平均孔隙度9.72%。

由此可以得出孔隙度、渗透率纵向变化大,随着深度的增加,物性变差,小层非均质性强。

对于孔隙度,水平样和垂直样基本一直,没有差异。

对于渗透率,水平样要比垂直样大6.28倍,对水平裂缝开采不利。

针对劳山探区储层情况,做出了以下几种优化设计:
1.1.1 确定最佳支撑缝长
渗透率越高,优化的支撑裂缝长度越短,渗透率越低,优化的支
撑裂缝长度越长[1]。

因此根据模拟计算结果,优化的支撑裂缝有效长度在100-150m较好。

但需根据不同井的差异,进一步优化最佳的支撑裂缝长度。

1.1.2 确定最大、最小施工排量
施工压力一般不超过35mpa,由图2可见,施工排量应该在
2.5m3/min以下;由图3可见,压裂井筒处裂缝的宽度一般应该大于支撑剂颗粒的6倍,根据裂缝宽度的要求,建议施工最小排量控制在1.2m3/min为好。

图4 压裂裂缝加砂强度和平均砂液比的
优化
如图4所示,要保证4.5-5.0kg/m2的铺置浓度,裂缝中的加砂强度应为2.0-3.0m3/ m,所对应的平均砂液比应在30-35%左右。

通过分析和计算,结合劳山探区储层的情况,把加砂程序优化为:10%-20%-30%-40%-45%-50%,一共4-6级,砂比递增级数较多,最高瞬时砂液比达到50%,是比较理想的。

只要设计合理,还可以实现55%的瞬时高砂液比,而不出现砂堵,从而获得好的支撑剖面。

1.1.4 施工排量的优化
优化施工排量为2.0m3/min,预计井口压力大约15mpa左右。

在这样的施工压力和施工排量下,需要的设备功率为500kw。

1.1.5 支撑剂铺置浓度和砂液比的优化
通过反拟合,当平均砂液比为32%时,支撑裂缝中的支撑剂铺置浓度大约为5kg/ m2,在这样的铺置浓度下,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稍大于20μm2.cm,因此,优化的支撑剂平均砂液比为32%。

2 压裂优化效果分析
我厂压裂优化的主要工作有:
(1)结合探区的物性状况、产量状况及压裂状况,优化了压裂施工参数。

(2)针对我厂地质状况对入井材料及压裂液体系进行了优化。

(3)针对胍胶压裂液伤害大,返排困难,引进了生物酶破胶压裂技术加大压裂液返排程度,保护油气层。

压裂优化技改挖潜实施两倾斜制度,向注水区域倾斜,向地层能量充足、含油富集的区域倾斜,进而提高措施井增油量,提高老区
开发效果。

同时针对低产低效井、停躺井等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开展复活和恢复工作,完善油井产量。

截止目前,共计实施技改挖潜旧井二次压裂、转向压裂和生物酶破胶压裂三大项83口,累计増油2179.5吨。

平均单井日増油0.39 吨。

有效率为74%,总体效果较好。

总体效果均较好,符合地质条件及改造技术要求,尤其是生物酶破胶压裂。

个别井效果较差,经过分析主要还是与压投初期油井运转不正常而导致压裂液返排不及时影响增产效果。

3 压裂工作的建议
(1)继续优化压裂施工参数。

要继续分析总结我厂各开发区、各油层物性状况、产量状况及施工工况,不断优化压裂设计规模、排量、各压裂阶段的工作液量、砂比等施工参数。

(2)严把入井材料关,同时不断优化压裂液配制。

针对压裂中部分井压裂液交联质量差,携砂能力差,吐砂严重,以及因砂卡停抽或检修导致返排不及时污染储层现象,同时考虑到目前胍胶成本高,建议开展清洁压裂液试验,降低油层伤害。

(3)继续优化压裂施工工艺,不断引进和吸收新技术、新工艺。

一是继续扩大生物酶破胶压裂技术推广应用,加大压裂液返排力度,有效保护油层。

二是引进试验不动管柱分层压裂技术,提高油层的动用程度。

参考文献
[1] 张威,梅冬,李敏,张恒发,杨积斌.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调整技术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