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期末复习资料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题及答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复习题及答案选择题:1.一克蛋白质供给能量AA.16.7KJ B.20.7KJ C.24.7KJ D.34.7KJ E.35.7KJ2.下列营养素中属于生命物质基础的是AA、蛋白质B、脂肪C、碳水化合物D、维生素E、矿物质3.2岁男童,生长发育迟缓,精神不佳,体重过轻,下肢轻度水肿,患儿可能缺乏的营养素是EA、维生素CB、钙C、必需脂肪酸D、碳水化合物E、蛋白质4.必要氮损失是在哪种情况下消耗的氮量 CA.完全不摄入B族维生素B.完全不摄入脂肪 C.完全不摄入蛋白质D.完全不摄入碳水化合物 E.完全不摄入矿物质5.在市场检查出一批“婴儿甜奶粉”,每 100克奶粉含蛋白质0.3克、淀粉70克、蔗糖29.7克,婴儿长期摄入此种奶粉,将会出现BA、正氮平衡B、负氮平衡C、氮平衡D,必需氨基酸平衡E、非必需氨基酸平衡6.男,20岁,体重60公斤,每天需能量3000 千卡,在完全不摄入蛋白质食物时,每天仍然从体内排出氮约3.2克。
142.相当于排出蛋白质BA、10克B、20克C、30克D、40克E、50克7..这种消耗的氮量称为EA、尿氮的损失B、尿内源性氮的损失C、必要的氮损失D、非必要的氮损失E、粪内源性氮的损失8.按占能量12%补给蛋白质,应为DA、60克B、70克C、80克D、90克E、100克9.蛋白质合成后经化学修饰的氨基酸是AA.半胱氨酸B.羟脯氨酸 C.甲硫(蛋)氨酸 D.丝氨酸E.酪氨酸10.下列哪种氨基酸必需由食物提供 DA.丙氨酸 B.天门冬氨酸C.谷氨酸D.蛋氨酸 E.丝氨酸11.在体内可转换成尼克酸的氨基酸是EA、亮氨酸B、蛋氨酸C、半胱氨酸D、酪氨酸E、色氨酸12.不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DA、缬氨酸B、赖氨酸C、亮氨酸D、酪氨酸E、苏氨酸13.某卫检中心,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得送检豆奶粉每100g中含氮为2.0g,则该豆奶粉中粗蛋白含量为BA、10.5%B、12.5%C、15.5%D、17.5% E,19.5%14.食物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是指 CA.氮吸收量/氤摄入量 B.氮摄入量/氪吸收量C.氮储留量/氮吸收量D.氮吸收量/氮储留量 E.氮储留量/氮摄入量15采用蛋白质功效比值方法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在实验时采用的实验动物应为 AA.雄性断乳大鼠B.雌性断乳大鼠C.雄性断乳小鼠D.雌性断乳小鼠E.断乳大鼠雌雄各半16.实验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 BA.5% B.10%C.15%D.20% E.25%17.实验期为DA.7天B.14天C.21天 D.28天E.35天18.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出某肉类制品含氮量为4%,其蛋白质含量为BA.20% B.25%C.30%D.35% E.40%19.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通常选择的参考蛋白质是 CA.牛奶蛋白 B.鱼精蛋白 C.鸡蛋蛋白D.醇溶谷蛋白 E.燕麦蛋白20.对某食物进行蛋白质生物利用率评价,进行PER测定时,28天大鼠增重54g,共摄入标准饲料300g,其蛋白质功效比值为BA.0.18 B.0.55 C.1.80 D.2.46 E.5.5021.下列不是必需脂肪酸的主要功能的是 DA.构成磷脂的重要成分 B.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C.参与胆固醇代谢D.供给能量 E.形成抗体22.属于必需脂肪酸的是 AA.亚油酸 B.棕榈酸 C.花生四烯酸 D.油酸 E.硬脂酸23.1克脂肪供给的能量是等量碳水化合物的DA、0.5倍B、1倍C、1.25倍D、2.25倍E、3.25倍24.含必需脂肪酸较多的食用油是EA、牛油B、猪油C、羊油D、棕榈油E、豆油25.属于必需脂肪酸的是BA、花生四烯酸B、亚油酸C、二十碳五烯酸D、二十二碳六烯酸26.和肉类相比较,鱼类中DA.脂肪含量较高,且多为饱和脂肪酸B.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饱和脂肪酸C.脂肪含量较高,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D.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E.不含胆固醇27.成人膳食脂肪适宜摄入量以占总能量百分比计算,为 CA.5%~8%B.10%~15% C.20%~30% D.35%~40%E.45%~50%28.碳水化合物属于AA.宏量营养素 B.微量营养素C.常量元素D.微量元素 E.其它膳食成分29.成人每日摄入总能量达到需要,碳水化物占其总能量的30%,脂肪占40%,蛋白质占30%,为达到平衡膳食要求,应提高摄入的食物类是 AA.谷类B.肉类 C.蛋类D.蔬菜E.水果30.每克食物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代谢产生能量为CA.2.39kJ B.4.18kJ C.16.8kJ D.37.6kJ E.33.4kJ31.下列有关影响人体基础代谢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DA、同等体重情况下瘦高者基础代谢低于矮胖者B、儿童孕妇的基础代谢相对较低C、女性比男性基础代谢率高D、炎热地带居民基础代谢率相对较低E、甲状腺、肾上腺等腺体分泌异常对基础代谢无影响32.由于存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时应注意 CA.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B.调整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比例C.适当增加能量摄入总量 D.适当减少能量摄入总量E.细嚼慢咽,以减少这种特殊动力效应33.在营养学中,矿物质是指 BA.金属元素十宏量元素B.宏量元素+微量元素C.微量元素+金属元素D.宏量元素 E.金属元素34.微量元素在机体内其含量小于AA、0.01%B、0.1%C、0.2%D、0。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试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第一节蛋白质32+12+9+3=56A型题1.以下为非必需氨基酸的是( )。
标注:1.13A.色氨酸B.赖氨酸C.精氨酸D.苏氨酸 E. 蛋氨酸2.非必需氨基酸是指( )。
标注:1.23A.蛋白质合成不需要B.体内不能合成C.非机体必需D.不一定必须由食物供给 E. 必须由食物供给3.多数食物蛋白质含氮量为( )。
标注:8.11A.12%B.16%C.18%D.20% E. 26%4.为安全可靠,摄入氮量应较排出氮量多( )。
标注:8.21A.30%B.3%C.5%D.8% E.10%5.在氮平衡三种状态中,不需维持正氦平衡的人群是( )。
标注:1.11A.婴幼儿B.青少年C.孕妇D.成年男子 E. 儿童6.氨基酸模式是指蛋白质中( )。
标注:1.23A.各种氨基酸的含量B.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C.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D.各种非必需氨基酸构成比E. 各种氨基酸的构成比7.限制氨基酸的存在,使机体( )。
标注:1.23A.蛋白质的吸收受到限制B.蛋白质提供热能受到限制C.合成组织蛋白质受到限制D.蛋白质分解代谢受到限制E. 蛋白质的合成受到限制8.当蛋白质中某种必需氨基酸过量时( )。
标注:8.23A.将自行排出体外B.在体内贮存备用C.转化为其他氨基酸利用D.会干扰其他氨基酸的利用E. 会促进其他氨基酸的利用9.通常作为参考蛋白质使用的食物蛋白质是( )。
标注:8.23A.大豆蛋白质B.鸡蛋蛋白质C.牛乳蛋白质D.酪蛋白 E.牛肉蛋白质10.大米、面粉蛋白质的限制氨基酸是( )。
标注:8.23A.亮氨酸B.精氨酸C.色氮酸D.异亮氨酸 E.赖氨酸11.铁蛋白是( )的指标。
标注:8.21A.循环中的铁B.血红蛋白中的铁C.体内储存铁D.人体可利用的铁 E. 人体功能性铁12.缬氨酸属于( )。
标注:1.23A.必需氨基酸B.非必需氨基酸C.条件性氨基酸D.非限制性氨基酸 E. 限制性氨基酸13.大豆含蛋白质(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能量单位及换算:单位:焦或焦耳(J),千焦(kJ)和兆焦(MJ) ,卡(cal)或千卡(kcal)换算的关系:1kcal=4.184kJ, 1kJ=239kcal●能量的来源:食物●三大产热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为三大产热营养素●产热系数:每克碳水化合物(4Kcal)、脂肪(9Kcal)、蛋白质(4Kcal)在体内氧化产生的热能值●人体能量消耗的几个方面:①维持基础代谢;②食物热效应;③体力活动;④生长发育基础代谢:人体在基础状态下,即在空腹、清醒、安静不动时的能力消耗。
主要受年龄、性别、体形大小和环境温度的影响。
体力活动消耗能量的影响因素:活动强度(☆)、持续时间及工作的熟练程度。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因为摄食过程引起的热量消耗。
碳水化合物→6%,蛋白质→30%,脂肪→4%,混合膳食→10%●蛋白质分类:按来源分:1.动物蛋白:肉、鱼、禽、蛋、奶;2.植物蛋白:粮谷、薯、豆类等。
按质量分:1.优质蛋白:动物蛋白+大豆蛋白;2.植物蛋白:除外大豆蛋白。
按营养价值分:1.完全蛋白质;2.半完全蛋白质;3.不完全蛋白质氨基酸分类:1.必需氨基酸(EAA):必须由食物供给,人体不能合成,为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必需.成人有8种:异亮氨酸、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缬氨酸。
婴儿有9种: +组氨酸2.非必需氨基酸(NEAA):可以在人体合成,为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必需。
3.条件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生理功能:1)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2)构成酶和激素的成分;3)构成抗体;4)调节渗透压;5)供给能量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方法:1.蛋白质含量:化学测定含氮量×6.252.蛋白质消化率:食物蛋白质被人或动物消化的程度。
根据是否考虑粪内源氮和代谢氮的因素,可分为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
*参考蛋白(RP):通常将鸡蛋蛋白作为参考蛋白质。
鸡蛋蛋白/母乳蛋白EAA相互比值与人体最接近,它们的生物价最接近100,即在体内将近100%可被利用3.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食物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在听被利用的程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

营养学复习第一章绪论及营养学基础绪论食品中的有利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影响。
食品中的有害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影响。
1.营养不良=营养缺乏+营养过剩2.1785年法国发生的“化学革命”,标志着现代营养学的开端。
3.2005年5月吉森宣言提出营养学的新定义。
4.1939年中华医学会提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营养素供给量建议。
5.1959年第一次,1982年后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性营养调查。
(1992,2002,2012,2022,共五次)6.“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
营养学基础概述1.2.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3.营养素(nutrient)为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
4.宏量营养素:人体对宏量营养素需要量较大,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这三种营养素经体内氧化可以释放能量,又称为产能营养素(calorigenic nutrients)。
5.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是为了保证人体合理摄入营养素,避免缺乏和过量在推荐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 ,RD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一组参考值。
制定RDA 的目的是预防营养缺乏病;2000 年制定的DRIs 把RDA 的单一概念发展为包括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RNI))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 UL)在内的一组概念,其目的是预防营养缺乏病和防止营养素摄入过量对健康的危害。
6.参考摄入量的指标:(1)平均需要量:EAR是指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的所有个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食品营养与卫生期末复习重点

食品营养与卫生期末复习重点整理人:小樱祝大家逢考必过哦!第一章:营养学基础☆1、营养:人们摄取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整个过程。
它能满足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提供细胞组织生长发育与修复的材料并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2、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各种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
脂类: 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是一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溶剂的化合物糖类: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化合物。
3、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必需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人体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正常需要,而必须由外界事物提供的氨基酸。
4、必需脂肪酸: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食物提供的脂肪酸。
5、糖类分类: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淀粉、糖原、果胶……6、膳食纤维:又称食物纤维、粗纤维,主要是指食物(植物性食物)中所存在的一类不能被人体消化酶类分解,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物质的总称。
膳食纤维功能:(1)防治便秘(2)利于减肥(3)预防结肠和直肠癌(4)防治痔疮(5)降低血脂,预防冠心病(6)改善糖尿病症状(7)改善口腔及牙齿功能 (8)防治胆结石 (9)预防乳腺癌7、无机盐(常量:主要掌握Ca 微量:主要掌握Fe 其它元素考判断题)Ca(1)、生理功能:钙不仅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还有维持神经与肌肉活动、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以及参与血凝过程、激素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等作用。
(2)、吸收与代谢1. 吸收钙在小肠通过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吸收,一般钙吸收率为20%~60%不等。
钙吸收受膳食中草酸盐、植酸盐、膳食纤维的影响,脂肪消化不良,可使未被吸收的脂酸与钙形成皂钙,而影响钙的吸收。
膳食中如维生素D、乳糖、蛋白质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
电大食品营养与卫生期末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食品营养与卫生期末复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⒈基础代谢:是指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热量。
即在无任何体力活动及紧张思维活动,全身肌肉松弛、消化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情况下,用以维持体温、心跳、呼吸细胞内外液中电解质浓度差及蛋白质等大分子合成的热量消耗。
⒉PER(蛋白质功效比值):是指测定生长发育中的小动物摄入1g蛋白质所(Engel 指数维生素:11.美拉德反应:高温过程中,食物蛋白质、氨基酸等的氨基和糖以及脂肪氧化的醛、酮等羰基所发生的反应,使食品发生褐变。
12.水分活性aw:仅限于能供微生物利用的那部分水分。
在同一条件(温度、湿度、压力等)下,食品水分蒸气压(P)与纯水蒸气压(Po)之比13.冷链(coldchain):对不耐保藏的食品进行冷冻保藏时,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商业网应一直处于适宜的低温下,称为冷链。
14.食品腐败变质:15.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推荐摄入水平。
16.限制氨基酸:当某蛋白质中某一种成就必须氨基酸的缺乏或不足时,则立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24.INQ(营养质量指数):是评价食品营养价值的指标,即营养素密度(待测食品中某营养素占供给量的比)与能量密度(待测食品所含能量占供给量的比)之比。
25.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存在于食物中不能被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化合物的总称。
26.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将两种或种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27.HACCP:沿着食品加工的整个过程,连续地、系统地对造成食品污染发生和发展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在关键控制点对危害因素进行控制,并同时监测控制效果,随时对控制方法进行校正和补充。
28.中性脂肪:中性脂肪即甘油三酯,是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
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大部分组织均可以利用甘油三酯分解产物供给分(9.硫胺素在(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失活,缺乏它易引起(脚气)病。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每1题3分,共18分)1、营养:是指人体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通过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2、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凡是能维持人体健康以及提供生长、发育和劳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3、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细胞内特异代谢反应所必需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脂溶性维生素: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一类维生素。
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及维生素K水溶性维生素:能在水中溶解的一组维生素。
包括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大多数都能作为辅酶的组成部分发挥作用4、宏量元素:含量大于体重0.01%的元素成为宏量元素5、微量元素:机体中含量小于0.01%的元素成为微量元素6、必需脂肪酸:是指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但机体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是指那些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量很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的氨基酸,必须由食物蛋白质提供7、菌落总数: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8、大肠杆菌近似数:相当于100g或100ml食品中的可能数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2分)1. 以下哪种食物是优质蛋白的来源(B)A.绿豆B.黄豆C.豌豆D.芸豆2.既不参与机体组成又不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是(D)A.蛋白质B.矿物质C.碳水化物D.维生素3.以下哪种属于必需脂肪酸(A)A.亚油酸B.硬脂酸C.花生四烯酸D.软脂酸4.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是(D)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5.牛奶中的碳水化物是(C)A.麦芽糖B.蔗糖C.乳糖D.葡萄糖6.5g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为( C )A.10 kcal B.15 kcalC.20 kcal D.25 kcal7.体质指数与哪些参数有关(D)A.身高、年龄B.体重、年龄C.胸围、体重D.身高、体重8.下列哪些物质是体内黄素酶的辅基( A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题(课程代码392180)(一)单选题1.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热能是()。
A 体力活动耗能B 基础代谢C 非体力活动耗能D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耗能2.容易在机体脂肪组织中贮存,排出缓慢,过量可导致中毒的维生素是()。
A 维生素B1B 维生素C C 维生素D D 维生素PP3.断乳的最佳时期是( )A 4个月B 9~12个月C 8个月D 15个月4.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的食品是()A 海鱼B 江鱼 D 畜肉 D 禽肉5.膳食蛋白质中非必需氨基酸( )具有节约蛋氨酸的作用。
A 半胱氨酸B 酪氨酸C 精氨酸D 丝氨酸6.血胆固醇升高时,血中( )浓度增加。
A HDLB LDLC 糖蛋白D 球蛋白7.亚硝胺的稳定性在()中较好。
A 酸性环境B 中性及碱性环境C 中性及酸性环境D pH<48.根据动物最大无作用剂量,确定ADI时,考虑应用于人的安全系数,应为( )A 50倍B 10倍C 20倍D 100~1000倍9.维生素B2缺乏体征之一是( )A 脂溢性皮炎B 周围神经炎C “三D”症状D 牙龈疼痛出血10.黄曲霉毒素急性毒性损害主要是( )A 肝脏毒B 肾脏毒C 神经毒D 血液毒11.为了防止食品( ),延长食品可供使用的期限,常对食品进行加工处理,即食品保藏。
A 污染B 酸败C 腐败变质D 自溶12.婴幼儿和青少年的蛋白质代谢状况应维持( )A 氮平衡B 负氮平衡C 排出足够的尿素氮D 正氮平衡13.肉蛋等食品腐败变质有恶臭味,是食物中( )成份分解而致。
A 脂肪B 碳水化合物C 蛋白质D 纤维素14.蔬菜水果贮藏的关键是保持蔬菜水果的( )A 卫生B 冷藏C 防水D 新鲜度15.FAO用Engel指数划分贫困的标准是( )A >60% B、50-59% C 30% D 30%以下16.能促进钙吸收最经济的措施是( )A多吃蔬菜、水果 B 经常做理疗(热敷)C 多吃谷类食物D 经常在户外晒太阳17.能促进铁吸收的措施是( )A多吃动物血、肉类食品B多吃乳类食品C 多吃谷类食品D 多吃蔬菜、水果类食品18.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的因素是( )A 植酸盐B 肉因子C 草酸盐D 多酚类物质19.有机磷农药的主要急性毒性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期末复习资料绪论1营养学未来发展趋势P6(1)进一步加强营养学的基础研究;(2)植物化学物的研究;(3)分子营养学的研究;(4)营养相关疾病的研究;(5)新营养学的研究;(6)现代营养学与祖国传统医学的融合研究2食品卫生学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P9(1)新的生物性污染物的出现(举例);(2)新的化学性污染物的出现(举例);(3)食品(2)新技术和新型食品的出现(举例)第一章营养学基础1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2 九种必需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组氨酸是婴儿的必须氨基酸(成人8种,婴儿9种)3 条件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代替或节省部分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
如:①人体合成精氨酸、组氨酸的能力不足于满足自身的需要,需要从食物中摄取一部分,人们称之为半必需氨基酸。
②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成,如果膳食中能直接提供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则人体对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要可分别减少30%和50%。
所以半胱氨酸和酪氨酸这类可减少人体对某些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氨基酸,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
4 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计算方法:将该种蛋白质的色氨酸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
5 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越接近,必需氨基酸被机体利用的程度就越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相对越高。
(食物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越高,表明其营养价值越高。
)6 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缺少或数量不足,会使食物蛋白质合成为机体蛋白质的过程受到限制。
由于限制了此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类氨基酸就称为限制氨基酸。
按其缺少数量多少顺序排列,有第一限制氨基酸、第二限制氨基酸等。
7 第一限制氨基酸:限制氨基酸中相对含量最低的成为第一限制氨基酸,余者以此类推。
植物蛋白质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含量相对较低,为植物蛋白质的限制氨基酸。
谷类食物的赖氨酸含量最低,为谷类食物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其次是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而大豆、花生、牛奶、肉类相对不足的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其次为苯丙氨酸;此外,小麦、大麦、燕麦和大米还缺乏苏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玉米缺色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
8 氮平衡:摄入蛋白质的量和排出蛋白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关系式:B=I-(U+F+S),B:氮平衡;I:摄入氮;U:尿氮;F:粪氮;S:皮肤等氮损失。
B=0(摄入氮和排出氮相等为零氮平衡):B>0(摄入氮多于排出氮为正氮平衡):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妇女怀孕、疾病恢复、运动和劳动需要增加肌肉时B<0(摄入氮少于排出氮为负氮平衡):饥饿、疾病、老年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9 蛋白质真消比率(%)= 食物氮×100%食物氮—粪氮蛋白质表观消化率(%)= 食物氮×100% (更常用)10 生物价(BV):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
BV越高,表明其被机体利用程度越高,最大值为100。
公式:生物价=储留氮÷吸收氮×100% 11 蛋白质净利用率(NPU):反应食物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
公式:蛋白质净利用率=消化率×生物价=储留氮÷食物氮×100%12 蛋白质功效比值(PER):是用处于生长阶段中的幼年动物(一般用缸断奶的雄性大白鼠),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g)和摄入蛋白质的量(g)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指标。
公式:蛋白质功效比值=动物体重增加(g)÷摄入食物蛋白质(g),用标化酪蛋白PER值(2.5)进行校正,得被测蛋白质功效比值=实验组功效比值÷对照组功效比值×2.513 氨基酸评分(AAS)①概念:又叫蛋白质化学评分,使用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评分模式和推荐的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的模式进行比较,比值最低的那种氨基酸,即为第一限制氨基酸,此最低比值即受试食物蛋白的氨基酸评分或化学评分。
(如:被测蛋白质的限制氨基酸相当于参考蛋白的70%,则其AAS为70)。
P22②公式:AAS=每克受试蛋白的某种AA含量(mg)/每克参考蛋白的该种AA含量(mg)③计算步骤:一、计算被测pro每种必须aa的评分值;二、在上述计算结果中,找出最低的必需aa(第一限制aa)评分值,即为该pro的aa评分。
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氨基酸评分×真消化率14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⑴一种称Kwashiorkor:指能量摄入基本满足而蛋白质严重不足的儿童营养性疾病。
⑵一种称Marasmus:指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均严重不足的儿童营养性疾病。
15 蛋白质指标(主要有2个):血清白蛋白、运铁蛋白 (P25)16 脂肪酸的分类:①按碳链长度:长链14~24;中链8~12;短链<6;②按饱和程度:饱和(SFA);不饱和(USFA):单不饱(常见亚油酸和亚麻酸),多不饱③按空间结构:顺式和反式17 必需脂肪酸(EFA):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两种必须脂肪酸:亚油酸(C18:2,n-3)和α-亚麻酸(C18:3,n-3)18 胰液中的脂肪酶被胆汁激活。
胆汁使肠内容物的pH值升高,同时胆汁也有表面活化剂的作用,这两个作用对脂肪酶作用的发挥都极为重要。
P3319 肝脏将来自食物中的脂肪和内源性脂肪及蛋白质等合成极低密度蛋白质。
P3420 寡糖:指由3~10个单糖构成的一类小分子多糖。
种类:棉子糖和水苏糖(豆类);低聚果糖(洋葱、芦笋);异麦芽低聚糖(酒、酱油)21 碳水化合物的功能①节约蛋白质的作用:当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时,可以防止体内和膳食中的蛋白质转变为葡萄糖。
②抗生酮作用(P39)③提供膳食纤维:增强肠道功能;控制体重和减肥;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预防结肠癌22 乳糖不耐受原因:①先天性缺少或不能分泌乳糖酶②某些药物如抗癌药物或肠道感染而使乳糖酶分泌减少③更多的人是由于年龄增加,乳糖酶水平不断降低,一般自2岁以后到青年时期,乳糖酶水平可降到出生时的5%~10%。
23 血糖指数概念:50g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与同一个体摄入50g碳水化合物的标准食物(葡萄糖和面包)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之比。
应用:①指导合理膳食有效控制血糖②帮助控制体重③改善胃肠功能24 人体能量消耗:维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热效应。
P43食物热效应:指人体在摄食过程中所引起的额外能量消耗。
三大物质食物热效应作用高低: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作用最大,为本身产生能量的30%~40%,脂肪为4%~5%,碳水化合物为5%~6%。
25 常量元素:钙、磷、钠、钾、氯、镁、硫微量元素:铁、铜、锌、硒、铬、碘、锰、氟、钴、钼(10种)26 食物中含有天然存在的矿物质拮抗物:草酸盐和植酸盐。
27 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其中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
钙的吸收率取决于维生素D的摄入量及受太阳紫外线的照射量。
28 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其主要成分为羟磷灰石。
29 血清铁蛋白是反映机体铁贮存的指标。
30 硒的生理功能:P65①抗氧化功能②保护心血管和心肌的健康③增强免疫功能④有毒重金属的解毒作用⑤其他:促进生长、抗肿瘤的作用。
31 铬在体内的存在形式:三价铬(Cr3+)、V B5、谷胱甘肽铬的生理功能:P68 ①增强胰岛素作用②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及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③促进蛋白质代谢和生长发育④其他32 正常成人体内含碘20~50㎎,其中70%~80%存在甲状腺组织内。
萝卜、甘蓝、花菜中含有β-硫代葡萄糖苷等,可干扰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利用。
碘缺乏的典型症状为甲状腺肿大,由于缺碘造成甲状腺素合成分泌不足,引起垂体大量分泌TSH,导致甲状腺组织代偿性增生而发生腺体肿大。
33 氟是构成牙齿的重要成分,它可与牙釉质中羟磷灰石作用,在牙齿表面形成保护层。
34 维生素命名:①按发现顺序:ABCDE②按生理功能:抗坏血酸、抗干眼病维生素和抗凝血维生素等③按化学结构:视黄醇、硫胺素、核黄素等分类:脂溶性维生素:ADEK,易储存于体内;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B1、 B2、PP、B6、B12、叶酸、泛酸、生物素等)和维生素C,不易储存于体内。
35 ⑴维生素A类是指含有视黄醇结构,并具有其生物活性的一大类物质。
⑵维生素A原:指本身不具备维生素A活性,但在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的物质。
如: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β-隐黄素、γ-胡萝卜素⑶维生素A如何参与视觉反应:见P80⑷维生素A缺乏症:暗适应能力下降,严重可致夜盲症;干眼病,进一步发展可致失明。
36 ⑴维生素D分类: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⑵维生素D生理功能:调节钙的吸收代谢(最重要)⑶缺乏症:佝偻病(儿童)、骨质软化症(成人)、骨质疏松症(老人)、手足痉挛症37 ⑴维生素E生理功能P88①抗氧化作用②预防衰老③与动物的生殖作用和精子生成有关⑵红细胞溶血试验:红细胞与H2O2溶液温育后出现溶血,测得的血红蛋白量(Hb1)占红细胞与蒸馏水保温后测得的血红蛋白量(Hb2)的百分比(用A表示)可反映维生素E 的营养状况。
A越高,说明V E对红细胞的保护越低,V E含量越低;A越低,说明V E对红细胞的保护越高,V E含量越高。
38 ⑴硫胺素也称维生素B1、抗脚气病因子和抗神经炎因子。
⑵TPP是硫胺素的辅酶形式,在体内参与两个重要反应:α-酮酸的氧化脱羧反应和磷酸戊糖途径的转酮醇酶反应。
(填空题)39 硫胺素尿负荷试验:P9240 ⑴核黄素(维生素B2),膳食中大部分以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FAD)形式与蛋白质结合存在。
⑵生理功能: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即通过呼吸链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与能量代谢(最主要)。
P9441 叶酸缺乏症:①巨幼红细胞贫血:叶酸缺乏影响核酸代谢,尤其是胸腺嘧啶核苷的合成,以致红细胞等体细胞成熟受阻,核蛋白形成不足,红细胞体积增大。
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膳食中缺乏叶酸会使同型半胱氨酸向胱氨酸转化受阻,从而使血中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42 抗坏血酸生理功能:①抗氧化作用②作为羟化过程底物和酶的辅助因子(防止牙龈出血)P9943 维生素B6生理功能:转氨基反应(最主要)P10144 ⑴维生素B12分子中含钴,又称为钴胺素。
⑵缺维生素B12造成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原因:P103⑶维生素B12缺乏主要表现:①巨幼红细胞贫血②神经系统损害(为什么会记忆力下降)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P10445 ⑴膳食中的烟酸主要以辅酶Ⅰ(NAD)和辅酶Ⅱ(NADP)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