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藻与控藻技术_过龙根
绿藻防控方案

绿藻防控方案背景绿藻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它能够在水体中迅速繁殖,形成大片绿色浮游植物。
当绿藻过度繁殖时,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健康,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绿藻的防控对于保护水生生态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十分重要。
绿藻防控方案生态治理方法1. 增加水生植被通过利用水生植物进行生态调节,促进水体自净能力和生态平衡,从而起到控制绿藻繁殖的作用。
2. 改善水质采用人工加氧、微生物等生态方法,通过增强水体环境自净能力,优化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降低水体中营养盐浓度,从而减少绿藻繁殖的条件。
3. 生物控制引入天敌控制绿藻繁殖,例如昆虫、鱼类等,降低绿藻密度,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但是需要注意,天敌的引入需要严格控制,避免将其他有害物种引入水域。
物理治理方法1. 捞除采用捞、撇、网等物理方法将绿藻从水中清除。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降低水中绿藻密度,但是不能彻底清除绿藻,也容易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2. 压制繁殖采用物理屏障、遮光等方法,破坏绿藻光合作用,防止绿藻繁殖。
化学治理方法1. 环境友好型药剂选择环境友好型药剂,在不对水生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基础上,控制绿藻繁殖。
2. 除藻剂使用除藻剂,可以快速控制绿藻繁殖。
但是,除藻剂存在毒性,可能会对水生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总结绿藻防控是水生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在选择绿藻防控方法时,应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因素,采取科学、可行、经济、有效的措施,全面控制绿藻的繁殖。
有害藻类的控制与清除方法

有害藻类的控制与清除方法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遇到杂藻繁生的情况,危害很大。
常见的在养虾前期,肥水阶段,池中常生长丝状的绿色藻类,似絮状棉花,这是绿藻的一种,群众称为青苔,能使虾池水变清、变瘦,水中浮游生物难于繁殖,不利于对虾生长。
当温度高、雨水多时,虾池水变淡后,在淡水养殖区的鱼虾池中常繁殖微囊藻,称为“水华”或“湖靛”。
这些杂藻类对虾养殖危害很大,严重时会使鱼虾大量死亡。
现将其生成原因、危害、控制与清除的方法加以介绍。
一、有害杂藻生成原因1、青苔的形成原因冬闲季节虾池有积水,有藻种生存,养虾前清池未用药物杀死,虾池纳水较浅,施肥繁殖饵料生物时,施肥量过大,环境适合,青苔就长出来。
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繁殖量逐渐加大,若池中青苔少量时,它可以作为对虾部分饵料,亦是虾池小型甲壳类如糠虾类的栖息场所。
也可以作为对虾防敌害生物侵袭匿身的场所。
往往随水温的升高,青苔大量繁殖起来,对养虾危害很大。
2、微囊藻的生成原因微囊藻是高温藻类,水温20℃以上,便开始快速生长,夏季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旺盛,在淡水的鱼虾塘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称为水华或微囊藻水华。
其主要种类是铜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
其能快速繁殖的条件是:(1)在水流交换差的鱼虾塘容易大量繁殖。
(2)强光、高温和碱性水体会迅速繁殖生长。
(3)水体中氮和磷是与微囊藻生长、繁殖关系最大的因素。
当水体中三态氮和可溶性磷含量大,其他藻类生长良好时,能抑制微囊藻的生长、繁殖。
相反,当水体中三态氮,特别是可溶性磷较少时,其它藻类的生长、繁殖就会受到抑制,而微囊藻能得到大量的繁殖。
要控制微囊藻的繁殖,就要控制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以及两者的比例。
水温15℃以下便不会繁殖了。
(4)虾池前期施肥量过大,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后期少施肥或不施肥,藻类大量死亡从而形成微囊藻水华。
(5)未搭配食这些藻类的鱼类,如罗非鱼等。
二、杂藻的危害性青苔大量繁殖起来后,吸收池水的无机盐类,水中营养成份下降,浮游生物繁殖不起来,使虾池透明度加大,池水清瘦见底,对虾天然饵料匮乏,影响对虾生长速度。
水草缸藻类防控方法

水草缸藻类防控方法
一、物理防治
1.定期清洁缸壁:藻类的生长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缸壁的附着物是藻类生长的重要载体。
因此,定期清洁缸壁可以有效地减少藻类的生长。
一般建议每周用软布擦拭缸壁,但注意不要用力擦洗,以免损伤水草。
2.适当减少光照:藻类生长需要光照,因此减少光照可以有效地控制藻类的生长。
一般建议每天给予水草缸适当的散射光,但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免水温过高。
3.保持水质稳定:水质不稳定容易滋生藻类,因此保持水质稳定是防控藻类的重要措施。
一般建议定期更换水,并使用过滤器等设备来维持水质。
二、化学防治
1.使用除藻剂:除藻剂可以快速去除水中的藻类,但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对水草和水质造成负面影响。
一般建议按照除藻剂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并结合缸内情况适当调整剂量。
2.投放抗藻生物:抗藻生物可以与藻类竞争生存空间,从而减少藻类的数量。
一般建议投放一些抗藻鱼类,如孔雀鱼、剑尾鱼等,但要注意与水草的适应性。
三、生物防治
1.培养食藻生物:食藻生物如“清道夫”等可以摄食藻类,从而控制藻类的数量。
一般建议根据缸内情况适量投放一些食藻生物。
2.增加过滤设备:过滤设备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杂质和营养物质,从而减少藻类的生长。
一般建议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并定期清洗和更换滤材。
综上所述,防控水草缸藻类的方法可以从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三个方面入手。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防控,可以让水草缸保持美丽和健康。
除藻综述

二、直接过滤除藻
• 1.直接过滤除藻方法概述
• 直接过滤是指向原水中加入混凝剂后不 经过沉淀池沉淀而直接进行过滤的工艺。
• 2.直接过滤除藻方法的适用范围
• 直接过滤适用于原水中藻类和悬浮物数 量较少的情况,该工艺的关键是滤速的 大小。处理含藻量极高的水应在过滤池 前增加沉淀池或澄清池,但这样还可能 出现滤池出水含藻量>1000 个/mL的情
• 3.举例
• 上海市月浦水厂自陈行水库取水,从每年 的3月下旬开始,库中水温上层高、下层低, 藻类繁殖很快,进入水厂的藻类难以沉淀, 造成滤池堵塞(过滤周期仅为2~3 h)。该厂 采取的措施:一是减少原水在水库中的停 留时间,提高水库的换水率,使水中杂质 来不及沉淀(保持浑浊状态)而阳光难以射入, 从而导致藻类的光合作用困难;二是采用 药剂控制(向水库水中投加漂白粉)。
• 沉淀或过滤除藻是指通过藻类自身的重 力作用以及在滤料和各种填料的作用下 将水中藻类去除的工艺。
• 2.水中藻类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 当藻类数量<500个/mL时,不会引起滤 池堵塞;当藻类数量为500~1000个/mL 时,滤池有稍许堵塞;当藻类数量为 1000~2000个/mL时,有明显堵塞现象; 当藻类数量>2000个/mL时,会出现严 重堵塞。
• 2.微滤机的适用范围
• 微滤机对藻类的去除率随藻的种类不同而 有很大区别,越细小的藻类越难去除,有 时仅去除10%,可是这种藻类所消耗的混 凝剂量最大。又因微滤机所能去除的浊度 不多,所以应用微滤机几乎不可能降低混 凝剂投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需要 去除浮游动物(蠕虫、甲壳动物等)时,可选 用微滤机除藻。
• 3.举例
• 采用网眼孔径为10~45μm(多数为35 μm) 的微滤机,除藻率约为50%~70%,但浊 度只能减少5%~20%。采用孔径为25~ 35μm的布筛处理开罗的尼罗河水时,藻类 平均去除率为40%;处理巴黎塞纳河水时 为55%,处理湖泊和蓄水库水时为50%~ 65%。德国的Slipplingen水厂在向原水中投 药之前用微滤机去除原水中大部分藻类等 颗粒物。
防止鱼缸长藻的方法

防止鱼缸长藻的方法
防止鱼缸长藻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控制光照:藻类的生长与光照密切相关,因此减少鱼缸的光照时间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
避免将鱼缸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同时也要避免使用过强的灯光。
2. 保持水质清洁:保持水质清洁是防止鱼缸长藻的关键。
定期更换水,并使用过滤器等设备来维持水质的稳定。
3. 控制营养盐:藻类的生长需要营养盐,因此要控制鱼缸中的营养盐浓度。
避免过量施肥或使用过多的有机物。
4. 使用除藻剂:除藻剂可以有效去除鱼缸中的藻类,但需要注意使用量和使用频率,以免对鱼类造成影响。
5. 生物防治:使用一些可以抑制藻类生长的生物,如鱼类、虾类、螺类等,可以有效控制藻类的生长。
6. 定期清洁鱼缸:定期清洁鱼缸,清除底部的废物和藻类,也是防止鱼缸长藻的重要措施。
可以使用专门的清洁工具或手工清除。
以上是防止鱼缸长藻的常见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防止鱼缸长藻。
绿藻防控方案

绿藻防控方案背景绿藻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它们生长迅速,容易在水体中繁殖,形成水生植物堆积物,影响水质和水生态环境。
此外,绿藻还能够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中氧气含量降低,影响鱼类生存。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绿藻防控方案,保护水生态环境和水资源。
绿藻防控方法物理方法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去除绿藻。
常见的方法包括:•真空吸附:利用真空吸附器将水体中的绿藻吸附到吸附器中,再用其它方法将绿藻处理掉。
•水控片:将水控片放入水体中,水控片中的药剂能够抑制绿藻的生长。
•手工捞除:利用捞网、手工等方法将水体中的绿藻捞出来。
物理方法的优点是处理过程对环境无污染,但处理效率相对较低。
生物方法生物防治方法是利用天敌、竞争植物等生物手段控制绿藻的生长。
常见的方法包括:•水生植物:合理种植一些水生植物能够减少养分,降低绿藻生长的速度。
•水生动物:鱼类、龙虾等水生动物能够食用绿藻,起到控制绿藻生长的作用。
•生物制剂:使用细菌、微生物等制剂能够抑制绿藻的生长。
生物方法需要长期维护和管理,但相对于物理方法来说,其处理效率高,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化学方法化学防治方法是利用化学剂和药剂杀死绿藻。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氧化剂和消毒剂等药剂会影响水生态环境和水生物生存。
常见的化学方法包括:•雄性激素类:这是一种常用的药剂,通过抑制绿藻的生长,达到控制绿藻的目的。
•消毒剂类:常见的消毒剂包括漂白粉、次氯酸钠等,可以通过杀菌、消毒等方法杀死绿藻。
•氧化剂类:如过氧化氢、臭氧等,能够杀死绿藻,并迅速分解为无害物质。
化学方法处理效率较高,但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需谨慎使用。
结论不同的绿藻防控方法各有优劣,选择哪一种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综合来看,生物方法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环保性,可作为首选方法。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水质、环境等条件来进行选择。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方法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抑制藻类生长的方法

抑制藻类生长的方法
抑制藻类生长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
1. 物理方法:
(1)过滤法:通过过滤去除水体中的藻类。
可以使用微网或过滤材料作为过滤器,有效去除湖水中的藻类。
(2)遮光法:通过在湖面覆盖部分遮光板,抑制藻类的繁殖。
(3)沉淀法:向水中投加混凝剂或吸附剂,利用混凝或吸附原理,使藻类沉淀,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例如,向水中播洒黏土,可使藻类发生沉淀,从而被去除。
(4)超声波法:利用超声波与水作用产生的空化现象,损伤藻细胞内的生物分子,从而导致藻类的死亡。
(5)紫外线法:利用紫外线的辐射作用,破坏DNA,从而杀死藻类。
2. 化学方法:
(1)可使用氧化剂、消毒剂等化学药剂对绿藻进行处理,但需要注意化学药剂对水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2)可使用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铜离子、氯化物等,来抑制藻类的生长。
这些物质可以破坏藻类的细胞壁或者抑制藻类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起到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
3. 生物方法:
(1)可利用生物控制手段,如引入食草性动物控制绿藻数量,或者通过改变水域中营养盐的含量和比例,抑制绿藻的生长。
(2)可使用一些以藻类为食的生物来对藻类进行抑制。
例如,可以使用清道夫、青苔鼠、食藻螺等放入鱼缸中,让它们吃掉绿藻。
总的来说,以上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为了保持池塘生态平衡和避免藻类过度生长,需要注意池塘的日常清洁和维护工作,定期更换水质、添加植物等。
绿藻防控方案

绿藻防控方案背景绿藻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主要生长在水体中的浮游状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水体污染的增加,绿藻的生长数量也随之增加。
大量绿藻的繁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给水质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绿藻防控方案,对保护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目标本方案旨在控制和减少绿藻的生长,改善水体环境,使水质恢复到良好状态。
通过以下措施,实现对绿藻的防控:1.识别和监测绿藻的生长情况;2.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控制绿藻数量;3.提高水体环境质量,减少绿藻繁殖的条件。
方案内容1. 识别和监测绿藻的生长情况为了及时发现绿藻的生长情况,需要建立定期监测系统。
定期采集水样进行绿藻的数量和种类分析,以及水体环境参数的监测,如水温、光照强度、浊度等。
借助专业仪器和设备,对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取准确的数据,并及时报告监测结果。
2. 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控制绿藻数量2.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去除绿藻的生长,包括以下措施:•机械除藻:使用挖掘机或其他工具清除水体中的绿藻覆盖物,以减少绿藻的数量。
•渔网覆盖:在水体表面铺设网格或渔网,避免绿藻的生长和扩散,同时也能阻挡漂浮物质进入水体。
2.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控制绿藻的繁殖,常用的方法包括:•草酸钙:草酸钙具有杀灭绿藻的作用,适用于小面积的绿藻污染情况。
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草酸钙溶解于水体中,通过与绿藻细胞的结合作用杀死绿藻。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有效控制绿藻的繁殖。
在浓度适宜的情况下,将过氧化氢加入水体中,通过氧化破坏绿藻细胞。
2.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主要是通过利用天敌或竞争植物来控制绿藻的生长,常用的方法包括:•引入天敌:引入绿藻天敌,如某些鱼类、虾类或其他水生动物,利用它们的捕食行为来控制绿藻数量。
•引入竞争植物:引入其他水生植物,如草本植物或浮叶植物,与绿藻竞争养分和生存空间,减少绿藻的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群体的病毒能够裂解蓝藻, 而这一类 的病毒主要为肌病毒 科 ( Myoviridae) 、 Styloviridae 和 短 尾 病 毒 科 ( Podoviridae) , 被人们致力于控藻藻类 水华。而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这类生物 控制试剂主要是通过释放酶或胞外的 抗生素作用于蓝藻, 从而达到裂解藻类 的目的。此外, 一些原生动物种类( 如变 形虫 Amoebae、纤毛虫 Ciliates 和鞭毛 虫 Flagellates 等) 能够直接摄食蓝藻。
一、发展现状
1.物 理 法 目前, 物理法主要包括机械或人 工打捞、黏土絮凝和遮光技术等方 法。物理法表现得最为直接, 它直接 清除水体中的藻类, 不会产生二次污 染, 但是由于需要昂贵的费用, 因此 该方法只能局限于小水体或大水体 的局部水域。 机械除藻。图 1 列出了在云南滇 池进行机械除藻的工艺流程图。通过 该方法, 在 2001 年 4 月至 2002 年 11 月的 351 天共处理富藻水 42648 m3 ,折 合清除水华蓝藻干重为 460. 83 t, 相当 于从试验区水体中去除了氮 37. 33 t、磷 2. 71 t 、钾 2. 49 t 及粗有机质 200. 32 t, 重 金 属 铅 2. 289 kg、砷 2. 23 kg、汞 2. 3 kg、镉 0. 51 kg。可见, 通过机械方法 清除水华蓝藻, 对控制蓝藻污染可以
but biological method means to apply vegetation for algae control.
Key wor ds: algae removal technology; algae control technology; ecosystem of water body
Feasible methods for removing and controlling algae that meets the local conditions are proposed based on
comparing current algae removal and control methods. The direct means include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4) 高等植物克制藻类 植物之间存在对环境生长因子 (光 、肥 、水 等 )的 竞 争 和 向 环 境 释 放 化 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的相生 相克的两种相互作用。如荸荠属水 草、水葫芦、水花生、水 浮 莲 、满 江 红 、 紫萍和西洋菜以及凤眼莲, 对蓝藻、 绿藻和衣藻有抑制效应。 (5) 鱼类控藻 滤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能够 直接滤食藻类, 从而达到控藻的目 的 。基 于 武 汉 东 湖 蓝 藻 水 华 消 失 的 实 践和原位围隔试验, 促成了非经典生 物操纵理论的提出( 图 2) 。 该理论强调了滤食性鱼类鲢和鳙 对蓝藻的直接摄食导致蓝藻的下降。以 太湖梅梁湾约 1km 的围栏水域为例, 2005 年初 1 月放养白鲢鱼种 24775 kg 和花鲢鱼种 8005 kg, 12 月捕获成鱼共 约 14 万 kg, 其中花鲢比例占 37.4%。通 过估算在蓝藻水华暴发高峰时期(8 月) 鲢鳙对藻类的控制效果, 表明围网 中的鲢、鳙对微囊藻生物量的控制达 38%, 并可大幅度降低水体中的藻毒素 含量( >50%) 。此外, 通过推算, 2005 年 鲢鳙的投入∶产出=1∶1.75, 可见鲢鳙的 放养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该理 论在我国大多数富营养化湖泊藻类水 华的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如果在水 华暴发前期加大机械清除蓝藻量, 则 对控制后期水华暴发可以起更明显 的作用。
黏土除藻。早在人类出现以前, 黏土已由地壳受风及水的作用而形 成。一般来说, 黏土是由许多种矿物 质及杂质所组成, 矿物包括高岭土、 伊 利 石 、绿 泥 石 及 滑 石 等 ; 杂 质 包 括 石英、各种铁矿 、数 种 重 金 属 、钙 及 镁 的 碳 酸 盐 和 硫 酸 盐 及 有 机 质 等 。黏 土 来源充足, 具有 天 然 无 毒 、使用 方 便 、 耗资少等特点, 曾一度受到欢迎。早 在 1997 年 , 就有 专 家 在《Nature》上 撰 文指出, 使用黏土除藻可能是治理藻 华 的 最 有 发 展 前 途 的 方 法 。在 相 关 文 献报道中, 也能找到这种技术在日 本、美国、韩国、澳 大利 亚 等 国 应 用 的 实例。但到目前为止, 黏土除藻技术 还局限于海水体系的研究和局部应
改性黏土技术使得黏土除藻在 淡水湖泊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潘纲等将改性黏土技术与生态技术 结合起来, 系统研究黏土凝聚除藻的 科学机理, 提出了既能快速消除水华 又能长期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一系 列 改性 黏 土 技 术 。研 究 了 26 种 不 同 黏土与藻细胞之间的絮凝性质, 发现 高效黏土絮凝除藻不是通过传统的 静电吸附机理, 而是通过一种架桥网 捕作用, 就像蜘蛛网一样, 将藻细胞 粘网后共同沉入水底。因此, 他们在 架桥网捕性能方面对黏土进行改性。 结果改性后的黏土不仅特别适合于
遮 光 技 术 。主 要 是 通 过 在 湖 面 覆 盖部分遮光板, 控制了全湖藻类增 殖。采用塑料制浮板遮光, 覆盖面积 为水面的 50%~60%。遮光一个月左右 微胞藻属消失, 湖水明澈透底。此外, COD 下 降 50%, pH 值 及 溶 解 氧 也 显 著 减少 , 保 持 在 4mg/L 以 上 。特 别 显 著的是水色和藻类的变化。
中国水利 2006.17
35 水
理论前沿 CHINA WATER RESOURCES
以说, 这是一种短视行为或是一种权 宜之计。总的来说, 使用化学除藻的 的药剂一般要求为: 高 效 、低 ( 无 ) 毒、 无 污 染 、无 腐 蚀,同 时 具 有 缓 蚀 、阻 垢 作 用 或 能 与 缓 蚀 剂 、阻 垢 剂 配 合 使 用 , 成本低,生产及运输安全,投药方便。
理论前沿 CHINA WATER RESOURCES
除藻与控藻技术
过龙根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东湖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
摘 要: 对我国富营养化湖泊藻类的去除和控制技术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针对目前使用的除藻与控藻方法, 提出
了适合我国富营养化湖泊藻类控制的可行方法。物理法和化学法是除藻技术的直接手段, 而生物法是通过生物
淡水藻华的清除, 而且黏土的投入量 也从国际先进的 200mg/L, 降到了 10 mg/L, 除 藻 效 率 达 到 95%以 上 。这 种 环境友好的天然改性剂可以使各种 原先不具有除 藻 能 力 的 黏 土/沉 积 物 变 成 高 效 除 藻 剂 。这 一 技 术 使 得 利 用 当地黏土治理当地藻华的理想有望 实 现 。利 用 当 地 湖 泊 泥 土 /沉 积 物 的 自 我循环清除水华, 不仅大大降低了治 理成本, 又可防止底泥过度淤积, 同 时, 保证了生态安全。
中国水利 2006.17
收稿日期: 2006- 07- 20 作者简介: 过龙根( 1974- ) , 男,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东湖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 博士、助理研究员。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太湖水源地水质改善技术”( 2002AA601011) 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战 略 行 动 项 目“长 江 中 下 游 湖 泊 富 营 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对策( KZCX1- S W- 12) 。
水 34
理论前沿 CHINA WATER RESOURCES
急 处 理 。面 对 与 人 们 日 常 生 活 息 息 相 关的淡水资源, 许多将黏土除藻技术 应用于淡水湖泊中清除藻华的尝试, 都没有成功。此外, 即使黏土在淡水 中可以絮凝沉降水华, 但由于该技术 的定位是一种应急处理措施, 不能防 止浅水湖泊藻类的 泛起 、底 泥 的 二 次 污染和来年水华的复发, 因而仍然难 以在淡水湖泊中广泛使用, 关键问题 是治标不治本。
对藻类的控制来达到控藻的目的。
关键词: 除藻技术; 控藻技术; 水域生态系统
Algae r emoval and contr ol technologies//Guo Longgen
Abstr act: A brief introduction is made on algae removal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in eutrophic lakes in China.
中图分类号: X1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1123( 2006) 17- 0034- 03
随着人类活动对水域生态系统 的影响日益加剧, 蓝藻水华已成为 全球富营养化水体的表征, 由此导 致水质恶化,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遭到破坏, 同时产生毒素, 对人类 和水生动物带来极大的危害。近年 来, 我国有害蓝藻水华频繁暴发。据 统 计 , 我 国 60%的 湖 泊 呈 富 营 养 状 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并伴随着藻类水华的发生。而形 成藻类水华的优势种类为铜绿微囊 藻。大面积的藻类暴发, 严重破坏了 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不仅 影响了水体景观, 影响了水产养殖 业的发展, 而且藻毒素已构成对人 类 生 存 环 境 的 威 胁 。自 20 世纪 60 年 代以来, 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控制 蓝藻水华技术, 一般来说, 物理法和 化学法是除藻技术的直接手段, 而 生物法是通过生物对藻类的控制来 达到控藻目的。
3.生物法 对藻类进行生物控制是指在较 短的时间内大量削减藻细胞的数目 或 防 止 藻 类 的 暴 发 性 增 长 为 目 的 。目 前, 应用生物控藻的技术主要有如下 几方面。 (1) 以藻制藻 通常选择水网藻, 隶属绿藻门, 体 长 可 达 2m, 鲜 黄 绿 色 , 由于 其 生 长 繁殖快、吸收肥料 能 力 强 等 特 点 而 与 藻类水华生长竞争水体的营养 ( 氮 磷) , 从而抑制藻类水华的发生。研究 表 明 , 水 网 藻 对 水 体 氨 氮 、总 氮 和 总 磷的去除率均在 70%以上。 (2) 微生物絮凝剂除藻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种由微生物 产生的具有絮凝功能的高分子有机 物, 主要有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 剂、利用微生物细 胞 壁 提取 物 的 絮 凝 剂和利用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絮 凝 剂 三 种 类 型 。利 用 微 生 物 本 身 或 产 生 的 多 肽 、酯 类 、糖 蛋 白 、黏 多 糖 、纤 维素和核酸等作絮凝剂, 可以对包括 藻类在内的大多数微生物产生絮凝 作用, 并且对环境无二次污染。另外 水 体 恢 复 功 能 菌 ( RB) 、利 水 剂 、AEM 菌、PSB 光合菌等, 都有较好的除藻作 用。在滇池草海约 800m 围栏水域的 现 场 实 验 中 , 光 合 细 菌 ( PSB) 净 水 剂 对叶绿素 a 去除率在 75% 以上, 藻量 去除率在 90%以上, 平均透明度从 0.3 m 增加到 1.06 m, 具有操作简便, 无二 次污染产生等特点。此外, 还有关于使 用大麦秆控制水华藻类的报告。 (3) 生物控制试剂 潜在的生物控制试剂包括病毒、细 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等, 主要通 过这些生物对藻类的裂解或摄食来达 到控制藻类的目的。如寄生在蓝藻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