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结构化学课件第一章讲义
结构化学课件(周公度版)第一章

有带电或不带电物体的运动,因而也不是电磁波.
1927年,戴维逊、革末用电子束单晶衍射法,G.P.汤姆 逊用薄膜透射法证实了物质波的存在, 用德布罗意关系式计 算的波长与布拉格方程计算结果一致. 1929年, de Broglie获 诺贝尔物理学奖;1937年,戴维逊、革末、G.P.汤姆逊也获
得诺贝尔奖.
请在后面输入加速电压: de Broglie波长等于
100 V 122.5 pm
de Broglie还利用他的关系式为Bohr的轨道角动量 量子化条件
h mvr n 2
作了一个解释:由这一条件导出的
nh h S 2r n n mv p
表明圆轨道周长S是波长的整数倍,这正是在圆周上形 成稳定的驻波所需要的,如同琴弦上形成驻波的条件是 自由振动的弦长为半波长的整数倍一样. 尽管这种轨迹确定的轨道被不确定原理否定了,但 “定态与驻波相联系”的思想还是富有启发性的.
1 1 R( 2 2 ), n2 n1 n1 n2 n1 1, Lyman 系 n1 2, Balmer 系 n1 3, Paschen 系 n1 4, Brackett系 n1 5, Pfund 系
原子光谱是原子结构的信使. 那么, 在此之前, 人们对 原子结构认识如何呢?
1.1.2
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化
经典物理无法解释的另一个现象来自 H.R.赫芝1887
年的著名实验. 这一实验极为有趣和重要, 因为它既证实 了Maxwell的电磁波理论——该理论认为光也是电磁波, 又发现了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 后来导致了光的 粒子学说.
1889年, 斯托列托夫提出获得光电流的电池方案(下图
的相似或相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思想方法,
大学二年级结构化学-课件-结构化学--绪论(1-学时)-

利用电子束具 有波的性质的 电子显微镜放 大倍数已达到 百万倍以上, 分辨率小于0.1 纳米。
基础结构化学—绪论
四、结构化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测定:借助于现代物理测试技术的先进手段,对 物质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等物理性质进行测试; 通过实验的方法对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检验。
2009年8月,IBM科学家 Leo Gross等人利用非接触 原子力显微镜获得了并五 苯分子的内部化学结构
理论学科 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化学不再是纯粹的实验科学了”
——科恩和波普尔(9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化学= 实验 + 测试 + 理论分析
基础结构化学—绪论
三、学习结构化学的重要性
无机化学
元素及无机化合物规律与性质
实验 有机化学 化学 有机化合物规律与性质
化
分析化学
化学及仪器分析方法与理论
学
物理化学
理论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及速度
----------------------------- 谢谢 ------------------------
【幸遇•书屋】
你来,或者不来 我都在这里,等你、盼你 等你婉转而至 盼你邂逅而遇
你想,或者不想 我都在这里,忆你、惜你 忆你来时莞尔 惜你别时依依
你忘,或者不忘 我都在这里,念你、羡你 念你袅娜身姿 羡你悠然书气
人生若只如初见 任你方便时来 随你心性而去 却为何,有人 为一眼而愁肠百转 为一见而不远千里
晨起凭栏眺 但见云卷云舒 风月乍起 春寒已淡忘 如今秋凉甚好 几度眼迷离
感谢喧嚣 把你高高卷起 砸向这一处静逸 惊翻了我的万卷 和其中的一字一句 幸遇只因这一次
被你拥抱过,览了 被你默诵过,懂了 被你翻开又合起 被你动了奶酪和心思
结构化学 第 1 章 量子力学基础 ppt

De Brogile
30
第一章
De Broglie提出实物微粒也具有波性,以此作为克服 旧量子论的缺点,探求微观粒子运动的根本途径,这种实 物微粒所具有的波就称为物质波或德布罗依波。 De Brogile关系式
E h
h h p mυ
1-5 1-6
式中, E为粒子能量, 物质波频率, 为物质波的波长,p为粒子的动 量,h为普郎克常数。这个假设形式上与Einstein关系式相同,但它实际上 是一个完全崭新的假设,因为它不仅适用于光,而且对实物微粒也适用。
1 1 RH ( 2 2 ) n1 n2
RH 109677.581 cm1
1
n2 > n1
称为 Rydberg 常数
20
第一章
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897 Thomson 发现电子,证明了原子的可分性; 1903 Thomson 提出“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 带负电的电子嵌在带正电的原子中: 正电荷以均匀的
着量子理论的诞生。
Planck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虽然Planck是在黑体辐射这个特殊的场 合中引入了能量量子化的概念,但后来发现 Planck 许多微观体系都是以能量或其它物理量不能 连续变化为特征的,因而都称为量子化。此 后,在1900-1926年间,人们逐渐把量子化 的概念推广到所有微观体系。 12
第一章
1.1.2 光电效应与 Einstein 光子学说(光量子化)
光电效应是第二个发现用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实验现象。 当光照射到阴极K上时,使阴极上金属中的一些 自由电子的能量增加,逸出金属表面,产生光电 子。实验现象为:
A K G V
● 只有当照射光的频率超过某个最小频率0 (又 称临阈频率)时,金属才能发射光电子。不同 金属的0不同,大多数金属的0位于紫外 区。 ● 随着光的强度增大,发射的电子数目增加, 但不影响光电子的动能。 ● 增加光的频率,光电子的动能也随之增加。 若按经典波动理论,光能取决于光强度即振幅 平方,与频率无关。
结构化学-第1章讲义

2020/8/1
4
二 课程内容 对象 主要理论工具
章节
原子 量子力学
分子 点群理论 共价键理论
第一章 量子力学 第二章 原子结构
第三章 分子对称性 第四章 双原子分子 第五章 多原子分子
2020/8/1
21
对象 主要理论工具
章节
络合物 配位场理论 第六章 配位化合物
晶体 点阵结构理论 第七章 晶体结构 密堆积原理 第八章 晶体材料
献有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等等,被誉为人类历
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为了纪念牛顿在经典力学方面的杰出
成就,“牛顿”后来成为衡量力的大小的物理单位。
2020/8/1
27
2. Maxwell电磁场理论
波函数描述运动状态:
单色平面波 (x,t) Acos(x t)
(λ为波长,ν为频率)
这些振子的能量只能取某些基本能量单位的 整数倍,基本能量单位和频率成正比——
h E n n h (n=1, 2, 3…)
Planck 常数:h=6.626× 10-34 J·s
2020/8/1
35
振子在吸收或者发射电磁波时,只能从某一个特 定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特定状态,
E(v,T
)dv
8v2k
维恩公式只适用于短波部分;
瑞利-金斯公式则只适用于长波部分,它在短 波部分引出了 “紫外灾变”,即波长变短时辐 射的能量密度趋于无穷大,而不象实验结果那样 趋于零。
2020/8/1
34
Planck 量子论
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公布了他对黑体 辐射的研究成果。
提出假设:黑体辐射的是带电的谐振子。
结构化学
湖南大学结构化学讲义第一章

结构化学
1993 年,M. F. Crommie 等人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把蒸发 到Cu(111)表面上的48 个Fe 原子排列成了半径为7.13nm 的 圆环形“量子栅栏(Quantum Corral)”。在量子栅栏内,受到 Fe 原子散射的电子波与入射的电子波发生干涉 而形成同心圆
36
结驻构波化学,直观地显示了电子的波动性。
结构化学 黑体辐射----经典的理论解
L. Rayleigh(瑞利)7 1911年Nobel物理奖
Rayleigh-Jeans方程
1900年6月,Rayleigh和Jeans从经典的电磁理论出发 推导出黑体辐射的数学表达式:
dEV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d
8kT
1
4
d
近似地按简谐振动处理,可连续改变振动状态,发射
理 或吸收电磁波。 论 平衡时,空腔内形成驻波,驻波的个数与频率的平方 要 成正比。 点 驻波的振幅和能量可以连续地变化,每个驻波具有相
5
(2)黑体辐射实
high
Frequency,
low
黑体辐射实验的结论是:随 着温度升高,辐射总能量急 剧增加,最大强度蓝移。
黑体在热辐射达到平衡时,
结辐构射化能学量Er 随频率ν的变化曲线
6
(3) 基于经典物理理论的解
不少物理学家,如Wien(1864~1928,德)、 Rayleigh(1842~1919,英)和Jeans(1877~ 1946,英)试图用经典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理论来解 释这种现象,从理论上推导出符合实验曲线的函数 表达式,但都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25
结构化学
光是一种电磁波
1856年,Maxwell建立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 磁波的存在。 理论计算出电磁波以3×108m/s的速度在真空 中传播,与光速度相同,所以人们认为光也是 电磁波。 1888年,Hertz探测到电磁波。 光作为电磁波的一部分,在理论上和实验上就 完全确定了。
结构化学第一章课件

M.Planck
. 辐射能量的最小单元为hv. v是振子的频率 , h 就是著名的 Planck 常数,其最新数值为 6.626×10-34 J.s. 这一重要事件后来被认为是量子革命的 开端. Planck为此获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Planck能量量子化假设
• 按Planck假定,算出的辐射能E与实验观 测到的黑体辐射能非常吻合:
★经典理论与实验事实间的矛盾:
Rayleigh-Jeans 把分子物理学中能量按自由 度均分原则用到电磁辐射上,按其公式计 算所得结果在长波处比较接近实验曲线。 能 量 它在短波部分引出了 “紫外灾变”,即波长 变短时辐射的能量密度趋于无穷大,而不象 实验结果那样趋于零. d d 8kT
运动特性区别
宏观物体 1、线度大 2、能量变化的连续性 3、位置和速度可同时确定 4、波性和粒性不可调和 5、服从牛顿力学
微观粒子 线度小 能量变化的量子化特征 无确定运动轨迹 具有波粒二象性 服从量子力学
微观物体运动遵循的规律——量子力学,被称为是20 世纪三大科学发现( 相对论、量子力学、 DNA 双螺旋结 构 )之一. 100多年前量子概念的诞生、随后的发展及 其产生的革命性巨变,是一场激动人心又发人深省的史 话. 结构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深入到电子层次, 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宏观性能关系的科学。
hv h ③ 根据质能联系定律,光子质量也可以为: m 2 2 c c c m0 根据相对论原理, m 1 (v / c ) 2
对于光子ν=c,所以m0为0,即光子没有静止质量 ④光子动量P
mc 2 hv h p mc c c
⑤ 光子与电子碰撞时服从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
结构化学讲义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第1节 量子力学建立的实验和理论背景㈠ 黑体辐射问题和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1. 黑体辐射问题黑体可以吸收全部的外来辐射,同时黑体在所有温度下不断地向外辐射电磁波。
在试图对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曲线进行理论解释时,人们发现,在经典物理的范畴内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2.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为解释黑体辐射问题,普朗克假设:能量在发射和吸收的时候,不是连续不断,而是分成一份一份的。
而经典物理则认为:一切自然的过程都是连续不断的。
①把黑体看作是由不同频率的谐振子组成。
(谐振子是进行简谐运动的振子,其运动可用正弦或余弦函数描述)②谐振子的能量具有最小单位ε0,称为能量子(后称为量子),00νεh =其中,h =6.626×10-34 J ⋅s 称为普朗克常数;ν0是谐振子的振动频率。
③谐振子的能量E 只能是最小单位ε 0的整数倍,而不能是其它值,...,,n n E 3210==ε④谐振子吸收或发射能量时,能量的变化为()()01201212νε∆h n n n n E E E --=-==即,能量的吸收和发射不是连续的,必须以量子的整数倍一份一份的进行。
所谓量子化是指物理量不连续变化。
㈡ 光电效应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 1. 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是指,光照在金属表面上时,金属中的电子从光获得足够的能量而逸出金属表面的现象。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由光电子形成的电流称为光电流。
2. 光电效应的实验事实①对于特定的金属,入射光的频率ν必须大于某个特定值ν0,电子才能逸出,ν0称为临阈频率。
即,电子是否逸出决定于光的频率,与强度无关。
②对于ν>ν0的入射光,一经照射,电子立即逸出,没有时间上的延迟。
即,没有能量的积累过程。
③逸出电子的动能随光的频率而增加,与光的强度无关。
④光的强度越大,逸出的电子越多。
即,逸出电子的数量,决定于光的强度,与频率无关。
3. 经典电磁理论的困难按照经典电磁理论:⑴光是电磁波,其能量由波的强度决定,光的强度越大,光电子的动能应该越大;⑵电子吸收光的能量是一个连续积累的过程,低强度的光长时间照射应该能使光电子逸出;⑶频率越高,振动就越频繁,应该使更多的电子逸出。
大学化学精品课件 结构化学

• 黑体辐射实验结果
• 经典理论无论如何也得不出这种有极大值的曲 线。 • ⑸ 能量量子化–1900 Planck: • 黑体辐射能量做简谐振动,只发射或吸收频率 为ν ν、数值为ε= h ν的整数倍的电磁能,发 射能量可以等于0 h ν,1 h ν,2 h ν,…, n h ν(n为整数)。 • 黑体辐射频率为ν的能量,其数值是不连续的, 只能是hv的整数倍即能量量子化。
一个带小孔的空腔可视为黑体表面。它几乎完全 吸收入射幅射。通过小孔进去的光线碰到内和部分漫反射 一个吸收全部入射线的表面称为黑体表面。 …… ,只有很小部分入射光有 一个带小孔的空腔可视为黑体表面。它几 机会再从小孔中出来。
乎完全吸收入射幅射。通过小孔进去的光 线碰到内表面时部分吸收,部分漫反射, 反射光线再次被部分吸收和部分漫反 射……, 只有很小部分入射光有机会再从小 孔中出来。如图1-1所示。
结构化学
• 绪论 • 1、结构化学 • 用化学手段和方法研究物质结构的科学称为结 构化学,又叫物质结构。 • 2、研究对象 • 结构化学是研究原子、分子和晶体的微观结构, 研究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研究物质的结构和 性能关系的科学。
• 3、结构化学的作用 • ★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Kohn和 Pople认为:“量子化学已经发展成为广大化 学家所使用的工具,将化学带入一个新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里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 分子体系的性质。化学不再是纯粹的“实验科 学”了。 • ★当我们从自然界或实验室获得一种新的化学 物质时,首要的任务是测定它们的详尽结构。 结构化学还为我们分析化学物质的性质并进而 进行人工合成打下基础。
• 4、Nobel Prizes ---in structural chemistry • •维兰德(1877~1957) • 德国化学家1924年测定了胆酸及多种同类物 质的化学结构,于1927年获奖。胆酸存在于 动物胆汁中,在人体内帮助油脂的水解和吸收, 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 • •H.费舍尔(1881~1945) • 德国化学家1921至1929年测定了血红素结 构,指出血红素参与生物体内氧的输送; 1927至1939年确定了叶绿素的分子结构。 于1930年获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经典理论只能得出能量随波长单调变化的曲线: 能 Rayleigh-Jeans把分子物理学中能量按自由度 量
均分原则用到电磁辐射上,按其公式计算所得结果 在长波处比较接近实验曲线。
Wien假定辐射波长的分布与Maxwell分子速 度分布类似,计算结果在短波处与实验较接近。
Wien(维恩)曲线
RayleighJeans(瑞 利-金斯) 曲线
呈直线关系,与光强无关。
光的波粒二象性
• 只有把光看成是由光子组成的光束,才能理解光 电效应;而只有把光看成波,才能解释衍射和干 涉现象。即,光表现出波粒二象性。
• 波动模型是连续的,光子模型是量子化的,波和 粒表面上看是互不相容的,却通过Planck常数,
将代表波性的概念和与代表粒性的概念和p联
的光子具有不同的质量。
★光子具有一定的动量:p=mc=h/c=h/
(c=)
★光的强度取决于单位体积内光子的数目(光子密度)。
产生光电效应时的能量守恒:h=w+Ek=h0+mv2/2
(脱出功:电子逸出金属所需的最低能量,w=h0)
用Einstein光子说,可圆满解释光电效应:
○当hw时,0,光子没有足够能量使电子逸出金属,不发生光电效应; ○当h=w时,=0,这时的频率就是产生光电效应的临阈频率( 0 ); ○当hw时,0,逸出金属的电子具有一定动能,Ek=h-h0,动能与频 率
• h称为Planck常数,h=6.626×10-34J•S
• 按Planck假定,算出的辐射能E与实验观测到的黑体辐
E e 1 射能非常吻合:
2h 3 h / kT
1
c2
●能量量子化:黑体只能辐射频率为,数值 为h的整数倍的不连续的能量。
2. 光电效应与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光照射在金属表面,使金属发射出电子的现象。
经典理论无论如何也得不出这种 有极大值的曲线。
实验曲线 黑体辐射能量分布曲线 波长
Planck能量量子化假设
• 1900年,Planck(普朗克)假定,黑体中原子或分子辐 射能量时作简谐振动,只能发射或吸收频率为,能量为 h的整数倍的电磁能,即振动频率为的振子,发射的 能量只能是0h,1h,2h,……,nh(n为整数)。
0
0
光电子动能与照射光频率的关系
Einstein光子学说
1905年,Einstein在Planck能量量子化的启发下,提出光子说:
★光是一束光子流,每一种频率的光其能量都有一个最小单位,称为光 子,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h
★光子不但有能量,还有质量(m),但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根据相
对论的质能联系定律=mc2,光子的质量为:m=h/c2,不同频率
4. 徐光宪、王祥云,《物质结构》,第二版,高等 教育出版社,1987年.
5. I.N.Levine , 《Quantum Chemistry》 , 5th edition,Published by Pearson Education Asia
Limited and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04. 6. 周公度、段连运,《结构化学基础(第3版)习 题解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7. 周公度、段连运,《结构化学基础》,北京大学 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 8. 周公度、段连运,《结构化学习题解析》,北京 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9. 周公度,《结构和物性:化学原理的应用》,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绪言
• 结构化学的研究范围 • 结构化学的主要内容 • 结构化学的发展历程 • 结构化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1.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 经典物理学遇到了难题
19世纪末,物理学理论(经典物理学)已相当完善: ◆Newton力学 ◆Maxwell电磁场理论 ◆Gibbs热力学 ◆Boltzmann统计物理学
上述理论可解释当时常见物理现象,但也发现了解释 不了的新现象。
1. 黑体辐射与能量量子化
黑体:能全部吸收外来电磁波的物体。黑色物体或开一小孔的空心金属球近似于黑体。 黑体辐射:加热时,黑体能辐射出各种波长电磁波的现象。
★经典理论与实验事实间的矛盾:
经典电磁理论假定,黑体辐射是由黑体中带电粒子的振动发出的,按经典热力学和统计 力学理论,计算所得的黑体辐射能量随波长变化的分布曲线,与实验所得曲线明显不符。
1900年前后,许多实验已证实:
●照射光频率须超过某个最小频率0,金 属才能发射出光电子;
●增加照射光强度,不能增加光电子的动
能,只能使光电子的数目增加;
Ek
●光电子动能随照射光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光
电子
金属
Hale Waihona Puke 经典理论不能解释光电效应:
经典理论认为,光波的能量与其强度 成正比,而与频率无关;只要光强足够, 任何频率的光都应产生光电效应;光电子 的动能随光强增加而增加,与光的频率无 关。这些推论与实验事实正好相反。
系在了一起,将光的波粒二象性统一起来:
= h,p =
h/
3. 实物微粒的波粒二象性
• de Broglie(德布罗意)假设:
• 1924年,de Broglie受光的波粒二象性启发,提出 实物微粒(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粒子,如电子、质子、
原子、分子等)也有波粒二象性。认为=h,p=
h/ 也适用于实物微粒,即,以p=mv的动量运动 的实物微粒,伴随有波长为 =h/p=h/mv 的波。 此即de Broglie关系式。
• de Broglie波与光波不同:光波的传播速度和光子 的运动速度相等;de Broglie波的传播速度(u)只 有实物粒子运动速度的一半:v=2u。对于实物微 粒 : u = , E = p2/(2m) = (1/2)mv2 , 对 于 光 : c=,E=pc=mc2
• 微观粒子运动速度快,自身尺度小,其波性不能忽 略;宏观粒子运动速度慢,自身尺度大,其波性可 以 忽 略 : 以 1.0106 m/s 的 速 度 运 动 的 电 子 , 其 de Broglie波长为7.310-10 m(0.73nm),与分子大小 相当;质量为1g的宏观粒子以 110-2 m/s 的速度运 动,de Broglie 波长为7 10-29 m,与宏观粒子的大 小相比可忽略,观察不到波动效应。
结构化学基础(第三板)
周公度 段连运 编著
主讲教师:孙 忠 副教授
辅 导:敖迎春
授课学时:48
学分:3
参 考 书:1.厦门大学化学系物构组,《结构化学》,科
学出版社,2004年.
2.江元生,《结构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
3.谢有畅 邵美成,《结构化学》,第二版,
人 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