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一第三专题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
2019-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件: 03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锦瑟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 西渭南)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幼聪颖,读书十分 刻苦。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接触和 了解。29 岁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盩厔(Zhōu zhì,现改周 至)县尉、翰林学士、左拾遗(谏官)等职。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天宝三年(744)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志愿为永王李璘 幕僚,因兵败受牵累,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 其诗语言清新自然,成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 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现存其诗 900 多首,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 夜思》《望庐山瀑布》等。
著有《李义山诗集》。代表作有《无题》《安定城楼》《贾牛》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探背景] 《蜀道难》
此诗大约创作于天宝初年,即李白第一次入长安的时候,当时表面繁荣的 唐朝隐伏着衰政、变乱的危机。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诗末 抒发的感慨,当是针对时局,寄寓着诗人的隐忧。诗歌借助神话传说和民谚, 驰骋丰富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手法,近乎完美地描写出蜀道的奇和险,反映 了蜀地的易守难攻,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忧虑和关切。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著名诗人 杜审言的孙子。唐玄宗开元年间,南下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 马轻狂”的生活。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安史乱起,他流 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 参军。
高中语文 33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锦瑟课后撷珍 苏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3-3 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瑟课后撷珍一、素材点说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适用话题】①毅力与目标;②让思维及时转个弯;③人当有超越一切的勇力。
2.李白一生实实在在经历了蜀道之难和人道之难。
他一生漫游大半个中国,历齐鲁、荆楚、云贵等地。
天宝元年,被玄宗召进宫的李白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理想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供奉翰林,陪侍皇帝左右,并不能施展才华,于是,率性的李白让御史调羹,贵妃研磨,力士脱靴。
飘逸洒脱、傲岸不拘的李白也因此受到同僚的诋毁,不能兼容于权贵,很快,他便被排挤出了长安城。
之后他重返鲁地,南下吴越,梦游天姥,寄难酬鸿志于山水间。
【适用话题】①命运;②坎坷与成功;③磨难;④挫折;⑤孤傲。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广阔无际的凄凉秋景中,人只不过是匆匆的过客。
处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之外,人常常会有孤独、漂泊、悲凉之感,但人不可能永远只留在熟悉的家乡。
漂泊对于人来说是生命的常态,羁旅他乡,或为前途而打拼,或为生计而奔波,或为国事而忧心,经历了漂泊的人生才会更丰盈,更充实。
【适用话题】①故土情怀;②漂泊;③悲欢离合;④人生际遇。
4.杜甫一生经历坎坷,生活困顿。
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当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之时,他竟然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诗句。
即便在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时,也念念不忘国家命运。
品读他的诗歌,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一颗伟大的心灵和仁爱博大的圣人胸襟。
【适用话题】①兼济天下;②爱国;③困厄;④位卑未敢忘忧国。
5.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适用话题】①青春不可虚掷,人生应当自重;②人情冷漠是社会的悲剧。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同步练习

《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同步练习一、语段阅读阅读《蜀道难》,完成1~4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1.诗歌夸张地说自蜀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五壮士拽蛇导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
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以“六龙回日”的神话,用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来衬托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踞险作乱的先例。
写蜀道人事之难,主要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中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琵琶行并序锦瑟古今对译文白互通苏教版

琵琶行并序锦瑟琵琶行并序白居易【段解】序言交代了写本诗的动机。
【段解】浔阳江边闻琵琶。
“相”字,指代其后“见”的宾语“她”。
回灯:重新拨亮灯光。
半遮:即“遮半”,遮住半边的意思。
面:脸。
转轴拨弦:调弦校音的动作。
轴,琵琶上缠绞弦丝的短柱。
琵琶有四个弦柱。
弦,琴弦。
掩抑:低沉抑郁(的乐声)。
思:悲。
平生:终身,一生。
低眉:低手。
信手:随手。
续续:连续。
拢:叩弦的动作。
捻(niǎn):揉弦的动作。
抹:顺手下拨的动作。
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以上是弹琵琶的四种指法。
初:开始。
《霓裳》《绿腰》:都是唐代乐曲名。
大弦:琵琶上最粗的弦。
嘈嘈(cáo):声音沉重抑扬。
小弦:琵琶上最细的弦。
切切:声音急切细碎。
珠:珠子,此句比喻乐声清脆圆润。
间关:象声词,形容鸟鸣宛转。
莺:黄莺。
语:鸣声。
滑:流畅。
幽咽:低泣声,这里形容遇塞不畅的流水声。
冰下难:用泉流冰下阻塞难通来形容乐声由流畅变冷涩。
难,这里有“冷涩艰难”的意思。
弦凝绝:弦似乎凝结不动了,这里形容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停顿。
幽愁暗恨:内心深藏的忧愁和怨恨。
乍:突然。
迸:溅射,飞溅。
铁骑:带甲的骑兵。
出:出击。
以上两句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意。
拨:拨子,弹弦的工具。
【段解】江心聆听琵琶曲。
【段解】江上诉说身世苦。
【段解】同病相怜起感慨。
【段解】重闻琵琶湿青衫。
锦瑟李商隐【段解】①首联“无端”埋怨“锦瑟”,大约是由锦瑟的五十弦联想到自己虚度近五十个春秋,给人悲怨之感。
②颔联用这两个典故的作用是:用庄周梦蝶写自己怀才不遇,理想破灭;用杜宇化鸟悲啼表达自己的无限悲伤和难言的怨愤。
③颈联表达的是理想渺茫、身世悲凉的怅惘和伤感。
④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
《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同步练习

《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同步练习一、语段阅读阅读《蜀道难》,完成1~4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1.诗歌夸张地说自蜀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五壮士拽蛇导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
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以“六龙回日”的神话,用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来衬托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踞险作乱的先例。
写蜀道人事之难,主要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中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练习:第3单元+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08902027】A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逆折:回旋,倒流 B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茫然:前途迷茫的样子 C .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屏住呼吸 D .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感叹 【解析】 B 项,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
【答案】 B2.下面对《蜀道难》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08902028】A .“噫”“吁”“嚱”,本来是三个独立的感叹词,李白在这里特别把三个感叹词连起来使用,以加强惊叹的语气。
B .诗人把实写、虚写和想象、夸张结合起来刻画山的高险,突出了蜀道之难。
C .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蜀道上那空寂、苍凉而又无比壮阔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的奇险。
D .李白擅长写乐府体裁,是因为乐府格律较严,比较讲究韵律,能体现高超的艺术手法。
【解析】 D 项,“乐府格律较严,比较讲究韵律”表达有误,因为从音乐节奏上看,乐府诗押韵自由。
【答案】 D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感斯.人言斯.天下之民至焉 B.⎩⎪⎨⎪⎧移船相.近邀相见相.逢何必曾相识 C.⎩⎪⎨⎪⎧凝绝不通声暂.歇如听仙乐耳暂.明 D.⎩⎪⎨⎪⎧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寻声暗问弹者.谁 【解析】 A 项,斯:代词,这;连词,那么,就。
B 项,指代性副词,偏指一方,指代琵琶女所在的船;副词,表示双方。
C项,副词,暂且;副词,突然,顿时。
D项,助词,与前面的词组成名词性“者”字短语,“……的人”。
【答案】 D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08902029】A.《登高》中“风急”二字一开头就以猎猎秋风把读者带入了苍凉肃杀的秋景之中。
B.《登高》八句四联皆对仗,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尽善尽工”的艺术风格。
C.《锦瑟》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三 琵琶行并序 锦瑟课件 苏教版必修4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5)老大 嫁作商人妇 .. 古义: 指上了年纪,年龄大。 今义: 排行第一的人。 (6)整顿 衣裳起敛容 .. 古义: 整理。 今义: 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
织、纪律、作风等)。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4.词类活用 (1)闻舟中夜 弹琵琶者: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语言识记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n) (1)湓 浦口(pé . (3)荻 花( dí ) . (5)轻拢慢捻 ( niǎn ) . (7)呕哑 ( ōu yā ) .. (9)霓 裳( ní) . (11)惘 然( wǎnɡ ) . (2)悯 默(mǐn) . (4)幽咽 ( yè ) . (6)钿头云篦 ( bì ) . (8)嘲哳 ( zhāo zhā ) .. (10)铮 铮然( zhēnɡ) . (12)锦瑟 (sè)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2. 元和十年(815), 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派人刺死, 御史中丞裴度亦被刺伤。 白居易激于义愤, 率先上书“急 请捕贼,以雪国耻”。一些权臣竟给他加上越职奏事的 罪名,并造谣陷害。他先被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被贬 为江州司马。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 江州后的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 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州的第二年,创作了《琵琶行并 序》这篇著名的七言长诗。
3.古今异义 (1)明年 秋,送客湓浦口 .. 古义: 第二年。 今义: 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 .. 古义: 两个词。因,于是;为,作。 今义: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暮去朝来颜色 故 .. 古义: 容貌。 今义: 色彩。 (4)铁骑突出 刀枪鸣 .. 古义: 忽然爆发出。 今义: 冲出,超过一般,.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苏教版语文必修4:第3单元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锦瑟 训练—落实提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08902027】A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逆折:回旋,倒流 B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茫然:前途迷茫的样子 C .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屏住呼吸 D .侧身西望长咨嗟.. 咨嗟:叹息,感叹【解析】 B 项,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
【答案】 B2.下面对《蜀道难》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08902028】A .“噫”“吁”“嚱”,本来是三个独立的感叹词,李白在这里特别把三个感叹词连起来使用,以加强惊叹的语气。
B .诗人把实写、虚写和想象、夸张结合起来刻画山的高险,突出了蜀道之难。
C .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蜀道上那空寂、苍凉而又无比壮阔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的奇险。
D .李白擅长写乐府体裁,是因为乐府格律较严,比较讲究韵律,能体现高超的艺术手法。
【解析】 D 项,“乐府格律较严,比较讲究韵律”表达有误,因为从音乐节奏上看,乐府诗押韵自由。
【答案】 D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感斯.人言斯.天下之民至焉B.⎩⎨⎧移船相.近邀相见相.逢何必曾相识 C.⎩⎨⎧凝绝不通声暂.歇如听仙乐耳暂.明 D.⎩⎨⎧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寻声暗问弹者.谁 【解析】 A 项,斯:代词,这;连词,那么,就。
B 项,指代性副词,偏指一方,指代琵琶女所在的船;副词,表示双方。
C 项,副词,暂且;副词,突然,顿时。
D 项,助词,与前面的词组成名词性“者”字短语,“……的人”。
【答案】 D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08902029】A .《登高》中“风急”二字一开头就以猎猎秋风把读者带入了苍凉肃杀的秋景之中。
B .《登高》八句四联皆对仗,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尽善尽工”的艺术风格。
C .《锦瑟》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专题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下面《蜀道难》文段,完成1~2题。
1.诗歌开头即叹“蜀道之难”,是从哪个角度谈“蜀道难”的?就全诗而言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注意抓住“危乎高哉”“六龙回日”“扪参历井”等关键信息作答。
答案:诗的开头从蜀道之“高”的角度感叹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了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2.品读上面的诗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并说说它是通过哪些艺术表现手法体现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诗人非常善于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从而使全诗气象宏大,感情奔放。
答案:①想像丰富、奇特:“六龙回日”“扪参历井”极言蜀道之高不可测;②夸张大胆、离奇:“四万八千岁”“扪参历井”“百步九折”等为我们营造了一种阔大的意境;③神话的运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描写使得诗歌意象雄奇博大,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二、阅读《登高》一诗,完成3~4题。
3.《登高》一诗选择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秋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诗选择了八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秋景。
急风、高阔的天、哀啸的猿、清渚、白沙、在急风中盘旋的鸟、无边的落木、滚滚东逝的长江水,这些景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共同组成了一幅深沉苍凉的秋景图。
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4.有人认为《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中的“无边”“不尽”纯属多余。
请结合诗歌意境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三、阅读《琵琶行并序》一诗,完成5~6题。
5.本诗有多处写到月,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的景物描写都是为表现诗歌感情、创造诗歌意境服务的。
分析时,可根据描写“月”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答案:“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
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
音乐结束,但弥漫其间的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已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
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为诗人所感“同是”“沦落人”提供了情感依据。
另外如“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
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动人。
6.本诗有几条线索?作者这样安排有何作用和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安排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一是叙事线索,即琵琶女的身世展开线;一是抒情线索,即作者的心理感受线。
歌女的身世展开线是明线,反映了民间的变化,为实,从具体形象反映主题;作者的心理感受线为暗线,反映了朝政的动乱,是虚,两线合一,从事物本质上揭示主题。
双线虚实相映,交汇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不仅使全诗内容表现得更为丰富,而且层次上显出一种变化的流动之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阅读《锦瑟》一诗,完成7~8题。
7.“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中,诗眼为哪两个字?其精彩表现在哪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诗歌中,所谓诗眼就是指最具有表现力的那个词,它往往起揭示主旨、传达作者感情的作用,多为动词、形容词。
在分析其表达效果时,要结合景、情、境、意等方面。
答案:诗眼为“迷”“托”。
“迷”字写出了年轻的诗人在现实和梦幻中穿行,充满期待。
“托”字却写出人生之路难行,所有美梦终成空幻。
“托”于杜鹃的哀音,是断肠的结局。
一“迷”一“托”,正是诗人一生的写照,精彩传神。
8.“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意境”是景与情的高度融合、有机统一。
在把握意境时,要注意展开想像,再现画面,从景与情的角度去分析、体会。
答案:明亮月光,晶莹珍珠,鲛人眼泪,三者浑然一体,难以分辨,更显出作者心中之凄婉。
日暖蓝田,只在春和景明时,远看丝丝青烟自玉上升起,可望而不可即。
这种无奈,更加透彻。
这一联写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执著爱慕,描绘出一种朦胧缥缈的意境,烘托出哀怨感伤的情怀。
五、假设“欢乐中国行”节目组来到了“江州”,其中有一个节目是琵琶曲演奏,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报幕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类题目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对白居易诗歌的熟练掌握程度。
答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各种修辞的适当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内容上与《琵琶行并序》靠近。
答案(参考):一千多年前,一位文人骚客,一位天涯歌女,因为一首琵琶曲,演绎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绝唱。
如今的浔阳依旧江水悠悠,秋风瑟瑟,月光皎白,荻花飘飞,那么,下面一首琵琶曲能否让您触摸到相隔千年的诗人白居易的幽凄情怀呢?诗欣赏琵琶曲演奏《×××》。
六、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请用比喻句表达这句话的内涵,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扩展,做题前先要审清题目要求,认真揣摩原句意思,弄清题目对句子内容、句式、表达方式、重点、字数等方面的要求,体会题目中的隐含信息。
答案(参考):热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是陶冶心灵的良药,是通向理想天地的阶梯,是打开未来大门的金钥匙。
【素能综合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字音有误的一项是()A.扪参.(shēn)喧豗.(huī)猿啸.(xiào)铮.铮(zhēnɡ)B.迁谪.(zhé)惘.然(wǎnɡ)恬.然(tián)贾.人(ɡǔ)C.鱼凫.(fú)石栈.(zhàn)霓裳.(shānɡ)吮.血(shǔn)D.崔嵬.(wéi)咨嗟.(jiē)管弦.(xián)飞湍.(tuān)【解析】选C。
“裳”应读chánɡ。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凄凄不似向前..声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D.只是当时已惘然【解析】选D。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A项,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义为“今年的下一年”;B项,向前:古义为时间副词,刚才,先前,今义为朝前;C项,因为:古义为“于是创作”,今义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
4.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血色罗裙翻酒污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D.转徙于江湖间【解析】选A。
A项是一个被动句,“污”意思是被玷污。
其他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5.按原文填空。
(1)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
(3)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4)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6)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8)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枯松倒挂倚绝壁(2)但见悲鸟号古木(3)无边落木萧萧下(4)犹抱琵琶半遮面(5)别有幽愁暗恨生(6)相逢何必曾相识(7)沧海月明珠有泪(8)望帝春心托杜鹃6.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把下列各诗句所描写的传统节日依次填写在横线上。
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⑤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⑥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答: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典诗词句中所蕴涵的相关信息,解答时要抓住每句中的关键词语,并联系我国重要节日的来源。
①句中“异乡”“倍思亲”,②句中的“夜放花千树”“星如雨”,③句中的“一岁除”“春风”,④句中的“鹊桥”,⑤句中的“楚江”“直臣冤”,⑥句中的“寒食”“坟”等相关词语是我们推断的依据。
答案:①重阳节②元宵节③春节④七夕节⑤端午节⑥清明节7.下面是有关李白、杜甫的两副对联,已给出上联,请拟写下联。
李白:上联: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上联: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拟写对联要求上下联结构对称,字数相等,内容一致,语意相关。
答案(参考):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直欲占千秋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