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的50个符号:蝴蝶缝纫机,百雀羚、、

合集下载

2016上海公务员行测常识模块备考技巧:上海名牌

2016上海公务员行测常识模块备考技巧:上海名牌

2016上海公务员行测常识模块备考技巧:上海名牌2016年上海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将在11月出,相信有不少的考生朋友们已经在准备公考了。

上海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考查了上海著名的轻工业品牌的知识,为满足考生关于这类知识点的备考需求,上海华图常识教育组刘妍老师特别为广大考生整理了上海的经典名牌。

1.百雀羚雪花膏百雀羚创立于1931年,拥有八十年专业护肤历史,是国内化妆品行业屈指可数的经典国货厂商。

悠久的历史,承载着辉煌的业绩,成就了百雀羚品质如金的美誉。

品牌曾多次被评为“上海著名商标”,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

2.永久牌自行车在20世纪初期,上海已有利用进口零件组装自行车的厂家,但产量极少,价格昂贵的英货日货长期占领着市场,以至于那时的上海摩登女郎都喜欢站在自行车旁照相。

1940年,日本人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全线生产自行车的工厂———昌和制作所,其生产的第一辆车“扳手牌”就是永久牌自行车的前身。

新中国成立后,这家厂开始生产“永久牌”自行车,1953年正式定名为“上海自行车厂”(现上海永久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

3.上海牌手表“上海牌”是新中国成立后 ,1955年中国第一个自主生产的手表品牌,毛主席亲笔提写品牌LOGO,周总理后半生一直佩带,是响当当的国货。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手表、“永久”自行车、“蝴蝶”缝纫机被称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被寄托为家庭生活优渥富足的象征。

4.英雄牌钢笔1931年,英雄金笔厂的前身华孚金笔厂诞生了,形成了上海自来水笔制造业的雏形。

英雄笔厂成立时间:1958年。

在英雄几十年的历史上,造就了大量在中国钢笔界脍炙人口,甚至世界知名的好钢笔,如英雄100金笔、英雄616等。

5.回力鞋回力鞋业创建于1927年,距今已有88年的历史。

“回力”商标注册于1935年,1997年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1999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回力”鞋类产品历获国家质量银质奖、化工部及上海市优质产品奖,连续数年获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和上海市出口免检证书,并荣获第21届西班牙国际质量奖。

老国货的复兴

老国货的复兴

老国货的复兴作者:暂无来源:《现代企业文化》 2017年第4期近些年,“国货”风潮开始在一些年轻人中间慢慢流行起来,他们身穿梅花运动服、手戴上海牌手表,脚踩永久牌自行车,这些老品牌不再是大爷大妈的行头,而成为最新的时尚标签。

2008年,好莱坞精灵王子奥兰多·布鲁姆在曼哈顿片场的图片引发了大家的热议,焦点不再是他的高颜值,而是他脚上早已淡出国人视线的国货老品牌“飞跃”运动鞋。

同时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人在太极表演时,他们脚上穿的也正是“飞跃”运动鞋。

其实,“国货”这个词并不是今天才出现,在不同时代中的“国货”折射了不同的内涵。

集体回忆1910年上海广生行在南京路475号,推出了“双妹”牌花露水和其他几种香水,立即成为当时上海滩时髦女郎追逐的时尚,这是最早的“国货”。

随着中国人用中国货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双妹牌化妆品成为当时妇孺皆知的名牌商品。

20世纪30年代百雀羚、雅霜等品牌出现在货架上,是存留至今最久远的国货化妆品之一。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它几乎成为寻常百姓家的必用品,那浓郁的独特香气成为了国人抹不掉的记忆。

1960年,为进一步拓展市场,富贝康公司通过中国杂品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授权香港华润公司在香港注册了“百雀羚”商标,涵盖清洁用品、牙膏、肥皂、香皂、化妆品及鞋油等。

据厂史记载:百雀羚产品以其独特香味、优良品质,长期畅销全国,到20世纪80年代产量已达4000万盒。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结婚有标配的“三大件”,或被称为“三转一响一咔嚓”。

“三转”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响”即收音机,“一咔嚓”就是照相机。

其中上海产的“上海”“钻石”手表,“永久”“凤凰”自行车,“蝴蝶”缝纫机、“海鸥”照相机,今天看来不过是平常生活的必需品,可在当时却因为物质相对短缺的经济环境而成为“奢侈品”。

一般都要凭票才能购买。

这些日用工业品使国货走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一个时代“幸福生活”的代名词和经典回忆。

时光中的老上海老物件

时光中的老上海老物件

时光中的老上海老物件原来家家都有的老物件,如今都已经找不到了踪影,还记得外婆从中给你抓零食的糖罐吗?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抹的蛤蜊油吗?或者是邻居婆婆家的缝纫机?那些伴随着上一代人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伙计”如今或是被遗弃在角落,或者根本找不见,你是不是将他们连同那些儿时的回忆一同尘封了起来?让我们来找一找家里曾经的“伙计们”吧!1.月份牌那一张张发黄的月份牌不止何年何月成了上海的代表,然而曾经对着那些穿着旗袍的美丽姑娘羡艳不已的你,还保存着曾经的明星梦吗?2.缝纫机小时候家里也没太多的衣服,破了的坏了的补一补还可以穿,老大穿不了的改一改给老二穿,缝缝补补的事情都是都是家里自己在做。

是不是也趴在桌子上看着阿婆把破了的衣服补好,偷偷地还要抹一把侧面的轮子?错误!3.电子管收音机家里有第一台收音机的时候大家都好奇的围着看——这声音是从哪里出来的?难不成里面坐着个活人?4.半导体收音机后来,好动手的男孩子自己用半导体二极管组装了简易的收音机,还能听到国外的电台,他们叫这个是“偷听敌方情报”。

5.蛤蜊油过去几乎任何地方都能买到蛤蜊油,非常的便宜还耐用,看着妈妈用觉得好玩,自己也要偷偷地抓来一顿乱抹,然后给表面抹平了当做什么都没发生地放回去,还要提心吊胆地怕妈妈发现。

6.理发摊老人家们都不爱理发馆,都喜欢那些开了好多年的理发摊,价格便宜,理得也不差啊!7.雪花膏百雀羚、大友谊、万紫千红,外婆、妈妈辈的都用过,现在已经不多见了,有一种很特殊的香味,相比如今的各种润肤露没有那么细腻好闻,却满满的一股童年的味道。

8.公交车月票小时候没有月票,就会特别羡慕那些拿着月票的大人,上了车月票一亮,便进去了,看着很是潇洒。

9.电车票还记得曾经的电车票是什么样子、什么价格吗?是不是也曾经收集过这些花花绿绿的小纸,后来都不知了去向?10.竹筹子很早很早的时候,浴室(混堂)汏浴或老虎灶泡水都会见到这种竹筹子,现在几乎已经绝种了,偶尔看到,会不会瞬间穿越回了老上海?当时代远去,物件老旧遗弃,残存的只是泛黄的记忆。

文创IP的打造,城市礼物之上海__

文创IP的打造,城市礼物之上海__

孵化/补充
“上海礼物”ד经典品牌” 的形式,联合孵化打造致敬经 典的全新设计,以此作为“上 海礼物”的主打明星产品!
曾经的经典产品以基础产品的 形势推出,对整个上海礼物产 品线作为补充。让用户能够追 根溯源,寻找记忆中的经典。
重新定义经典的
新设计
标标题题数数字字等等都都可可以以通通过过点点击击和和 重重新新输输入入进进行行更更改改,,顶顶部部““开开 始始””面面板板中中可可以以对对字字体体、、字字号号、、 颜颜色色、、行行距距等等进进行行修修改改。。建建议议 正正文文1100--1166号号字字,,11..33倍倍字字间间距距。。
Future
未来的上海
上海作为中国文化最开放的城市,一直 引领着中国文化的潮流,不同于北方文 化在传统中寻求着创新,让中国传统文 化用不断的创新去追赶潮流,“海派文 化”则在不断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的精 髓,兼容并蓄,更不断地创造和引领着 潮流, “上海礼物”也用这样海纳百川的态度 和土壤,让各种创新和创意在这里生根 发芽,不断的引领时尚和潮流的发展。
过去的上海
过去的上海,“上海制造”是中国人眼 中时尚和品质的符号, “海派文化”,融合了当时中国文化的 内涵和外来文化的先进和时尚,以一种 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也用一种打 破传统的态度引领着时代的潮流。 那些老上海的品牌是一代人心中的记忆, 也代表着一种文化的积淀和底蕴。 用创新的创意思维和开放的商业模式打 破老品牌的思维壁垒,让消费者既能唤 起对老品牌的情感和信任,又能让经典 的文化和内涵得以传承,是过去的上海 留给我们的财富。 延续品牌文化积淀,让老字号得以传承, 是过去的上海带给我们的含义。 如上海手表,永久自行车等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海仅有35个,与福建并列排名中国第五,其中老品牌仅12个。

PPT

PPT

“粮票是一个月发一次,其他票证基本上是一年发一次。”那时候,出 门必须要将地方粮票换成全国粮票,不然有钱也买不到饭。“天津粮票到外 地是消费不了的,比如去上海出差,必须拿着全国粮票才能在当地饭馆吃 饭。”聊着聊着,刘醒福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艰苦岁月。“过去,爸爸到儿 子家里吃饭也是要带粮票的。听起来虽然挺荒谬,但每个人每月发的粮票都 是限量供应的,父亲到儿子家去,如果没带粮票,就只能把儿子的那份定量 粮吃掉了。”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当时却是普遍现象。在天津,为了 照顾回家过春节的知青,会特别推出知青春节供应券。“用现在的话说,方 方面面都考虑到了,还是挺‘人性化’的。”知青供应券中有鱼有肉有豆腐, 让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也能安心与家人团聚。 “计划经济时代没票真的寸步难行,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票,吃荤要 肉票、鱼票,此外还有油票、糖票、烟票、肥皂票、棉花票、火柴票……”刘 醒福说,当年如果你想嗑一把瓜子、花生,还要耐心等待春节来临,领取副 食品票。票证按人数发,像工资一样,定量下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崧泽古文化遗址
崧泽古文化遗址位 于青浦县城向东五公里 处的崧泽村,经过一系 列的考古调查和发掘, 发现了一个原始村落, 距今约有五、六千年, 并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和 史迹。它是上海地区迄 今为止最早的古文化遗 址。发现可人工培植的 籼稻和粳稻的谷粒,证 明了青浦地区的先民在 距今六千年左右已掌握 了水稻种植技术,更证 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 栽培水稻的国家。2013 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 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1]

三口器
这件造型奇特的陶瓶 呈“品”字形,就像是 三个瓶连在一起,它的 腹是贯通的,平底附三 个扁足。这件东西该怎 么用?从质地看,泥质 灰陶不宜烧烤,也没发 现有火烧的痕迹,它应 该不是炊器。日常生活 中似乎也用不到,很可 能是类似某些少数民族 二三人分别用吸管共饮 一瓮酒的礼仪用器。

中国缝纫机发展史简介

中国缝纫机发展史简介

中国缝纫机发展史简介嘿,大家好啊!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中国缝纫机的发展史。

说起缝纫机,那可是咱们老祖宗们智慧的结晶,它的故事就像是一部精彩的连续剧!要说缝纫机是啥时候进入中国的,得回到清朝末年。

那时候,缝纫机就像个稀罕物件,跟现在的智能机器人似的,谁家要是有一台,那可真是了不得!清朝的老百姓看到这个神奇的玩意儿,都惊呆了:哇,这铁家伙居然能自己缝衣服!到了民国时期,上海的一些小作坊开始琢磨着自己造缝纫机。

那时候的师傅们可真是绞尽脑汁,拆了又装,装了又拆,就跟破解密码似的,想搞明白这机器是咋运转的。

虽说造出来的缝纫机可能不太完美,但这股钻研劲儿真是让人佩服!新中国成立后,缝纫机制造业可算是迎来了春天。

一九五八年,天津蝴蝶牌缝纫机横空出世,可把大伙儿乐坏了!这蝴蝶牌就像是咱们的国产骄傲,质量好得很,用个几十年都不成问题。

那时候,蝴蝶牌缝纫机可是姑娘们的嫁妆标配呢!六十年代,飞轮牌、孔雀牌这些国产缝纫机品牌也都冒出来了。

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特色,就像是不同的小伙伴,有的擅长缝制厚料,有的则是轻薄面料的好手。

这些缝纫机成了千家万户的好帮手,缝补衣服、做新衣,样样在行!到了改革开放后,缝纫机可就厉害了!不光会直线缝,还会锯齿缝、曲线缝,甚至还能绣花!这简直就像是给缝纫机装上了超能力,让它变成了多面手。

家用电动缝纫机的出现,更是让做衣服变得轻松又快捷。

九十年代开始,电脑缝纫机横空出世,这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你就想啊,按个按钮就能自动绣出花来,这不就跟变魔术似的?要是让老一辈的裁缝看到这场面,怕是要惊掉下巴!进入新世纪,咱们的缝纫机技术可是突飞猛进。

智能缝纫机能自动调节针距、自动剪线,还能连接手机操控,简直就像是未来科技!现在的工业缝纫机更是了不得,速度快得像闪电,精确度高得跟显微镜似的。

不过说起来也挺有意思,虽然现在的缝纫机这么先进,可是很多老年人还是喜欢用那些老式的机械缝纫机。

他们说啊,这老家伙虽然不会那么多花样,但是结实耐用,用着特别踏实。

怀旧曾经风靡全国的上海名牌

怀旧曾经风靡全国的上海名牌

怀旧曾经风靡全国的上海名牌上海缔造了无数的国货品牌,曾经国人以拥有上海品牌为骄傲,如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有些品牌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在许多老上海人的心中,上海制造仍然是最美好的回忆……中华牙膏家家户户都使用的中华牙膏创立于1954年,曾创造了中国牙膏历史上的数个第一:第一次采用全新包装设计,第一支复合管牙膏,第一只绿色彩条牙膏。

回力鞋回力鞋1927年诞生在上海,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鞋子品牌,中国女排曾穿着它在第23届奥运会上夺冠,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轻人最时尚的着装。

金星电视上世纪80、90年代是中国电视最疯狂的年代,那时候电视和冰箱是中国家庭现代化的代名词。

金星牌彩电是上海市标志性产品,有相当高的好评和知名度。

红灯牌收音机对于拥有VCD、DVD、家庭影院、组合音响的人们来说,几十年前一台红灯牌收音机实在是不足为奇、不屑一顾、不值一提了。

六十年代中期,生产队里家家户户都有一台广播匣子,多挂在门后墙正中高人处,一根银线连着广播站,是为有线广播。

上海无线电二厂生产的红灯牌磁带收录机、收音机、磁带放音机、磁带随身听是上世纪音响市场的国产一主流品牌。

上海凯歌牌收音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新购置一台收音机都能引来左邻右舍上门参观,上海无线电四厂出产的“凯歌”牌收音机着实算是奢侈品。

永久牌、凤凰牌自行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结婚,如果有辆自行车当嫁妆,那就够面子了。

农村人结婚,甚至用永久牌自行车去接新娘。

老底子,骑一辆28寸自行车,然后双脱手,还是蛮拉风的......蝴蝶牌缝纫机上世纪七八十年结婚,要配备的嫁妆,除了自行车,还有蝴蝶牌缝纫机。

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大多家庭都自己买布回来做衣服,孩子的衣服嫌小了,接上一块儿继续穿。

小编当年把这个缝纫机当写字台用了很多年啊很多年。

上海牌手表老底子,中国人以戴上海牌手表为荣,“男人有一块上海牌手表,就不愁找不到老婆”。

上海宝石花手表上海宝石花手表,上海手表二厂生产的手表。

七八十年代,上海宝石花手表风靡一时,许多人恨不得将手表带在衣袖外面。

3.旧物的诉说

3.旧物的诉说

发展情况
运作模式越来越科学
以专业化和顾客需求为导向 人们越来越喜欢“回力” ……
老品牌名称 发展历史 现在发展情况 我的感受
我来献一计
自评: 小组评: 老师评:
现在发展情况 我的感受
回力——凤凰涅槃 回力球鞋是中国厂商生产的普通球鞋,有着40多年历 史,以其简单方便,结实耐用,价格便宜,曾经拥有一个 辉煌的过去,曾创下近十亿的年销售额。 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名 牌球鞋的市场冲击下,逐渐淡出市场。 在对市场的现实和前景进行了认真科学的分析之后, 他们制定了回力重新奋起的发展战略。 “回力”改变了公司的运作模式和产品结构。经过一场 改革的阵痛,“回力”又起步了。中国球鞋再度创下了一个 奇迹。
上海牌手表
永久牌自行车
回力牌球鞋
蝴蝶牌缝纫机
红灯牌收音机
中华牌牌铅笔
老品牌名称 发展历史
电扇为美国人舒勒在19世纪80年代发明,所以在华生电扇诞 生前,上海电扇市场全由美商慎昌洋行的奇异牌电扇所垄断。
20世纪初,有位叫杨济川的16岁青年从家乡江苏镇江来到上 海,他自幼对电器产生浓厚兴趣,除了买来一些电器书刊自学, 还买了坏电风扇拆卸研究,立志要造出华人自己的电风扇。
杨济川感到独木不成林,于是找到喜爱电器的叶友财等志同道
合的好友又找到投资者,于1916年2月在上海开设了我国第一家 家用电器制造厂——华生电器制造厂。着手生产电。“华生华 生”乃中华民族新生!永生!自力更生也!
杨济川带领中国工人反复钻研,不断更新机器设备,提高技术 水平,并奔走国内外,进行产品推销。经过八年不懈的努力,国 产“华生”牌电风扇终于成为当时中国人自己生产的名牌产品, 战胜了外国洋行的“奇异”牌电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上海的50个符号:蝴蝶缝纫机,百雀羚、、1、拜码头新到上海滩,要去拜码头,祈求能得到有势力的帮会或大人物的照应,希望以后在上海滩能顺顺利利。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的客套被概括成拜码头,“拜码头”这三个字里饱含闯到上海滩的豪情,还有十里洋场的人情冷暖、世道险恶。

2、《长恨歌》王安忆的《长恨歌》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上海滩的角角落落。

三小姐王琦瑶这个上海女人一切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都透出上海这座城市特有的气质——细腻、物质、灯红酒绿。

3、《良友》画报“学者专家不觉得浅薄,村夫妇孺也不嫌其高深。

”《良友》1926年2月创刊,第一期封面是一副套色照片,一个手捧鲜花、笑靥迎人的少女,这就是日后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胡蝶。

《良友》伴随了一代上海人的成长,《良友》从1926年创刊至1945年10月停刊,20年间,以八开本刊行,共出172期。

《良友》共载彩图400余幅,照片达32000余幅,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中国军政学商各界之风云人物、社会风貌、文化艺术、戏剧电影、古迹名胜等等无不详尽记录,可称为百科式大画报。

4、侬好“侬好!”上海话最具地方特色,曾经的上海人就像香港人只会讲广东话一样,他们只会讲上海话。

阮玲玉就不会讲普通话,学堂里先生教书也只讲上海话。

直至今日,上海话也无时无刻不起到排外的作用,一句“乡下银(人)”,就足够引发上海人和外地人之间的战争。

讲上海话是上海人的骄傲,是他们从骨子里透出高傲和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但是千万不要妄图和上海人争辩为什么在大街上飙上海话的问题,你绝对不可能改变这种现象。

5、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抽象的概念,但是它出品的那些动画片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具象的童年生活了。

《猪八戒吃西瓜》《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三个和尚》《小鲤鱼跳龙门》《三毛流浪记》等等,这些都是几代人不可磨灭的童年记忆。

虽然目前中国动画产业遭遇尴尬境地,但是上海美术制片厂还是在近些年出品了《宝莲灯》《我为歌狂》《格兰特船长的儿女》《马兰花》等等优秀的动画片片。

上海美术制片厂没有错过新一代孩子的童年。

6、沪剧沪剧,上海的地方戏。

依依呀呀的吴侬软语。

7、《申报》《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

“不偏不党”奉行独立精神的《申报》是中国新闻历史上最大的骄傲。

它首创了多个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第一个增刊及白话文报,第一个出版“号外”,第一次使用电讯传递新闻,第一份“画报”。

和《申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名字是史量才,在他的运作下,《申报》成为当时中国首屈一指的大报,《申报》所呈现出的大报风范是它坚持站在动荡年代的思潮前端,史量才召集鲁迅等左翼作家,刊登言辞犀利的言论。

在《申报》看不到上海的精细、琐碎、斤斤计较,《申报》体现出的是上海这座大都市最洋气的一面,所谓“洋气”不过就是它的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敢于引领时代思潮的勇气。

8、《文汇报》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刊出由江青、张春桥等共同策划,姚文元执笔的批判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文革结束后《文汇报》有段非常辉煌的历史,发行量一百七十多万份。

之后伤痕文学在《文汇报》发展得风生水起,《伤痕》这篇小说就是在《文汇报》上发出来的。

9、《三毛流浪记》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是贫苦百姓对于旧上海最黑暗的记忆。

上海滩对于富人来说是百乐门、是大光明影院、是华联商场、是十里洋场、是花园洋房------但是对于三毛这样的“小赤佬”来说就是地狱,三毛虽寒无衣,饥无食,居无定所,卖报不成,推车无俸,只能流浪街头,但三毛不想学偷窃、不想成为宠物的倔强,和他乐观诙谐顽皮滑稽的性格,赢得了几代人的喜爱。

10、《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永不休------”当年发哥领衔主演的电视剧《上海滩》火遍大江南北,一到播电视剧的点,甚至大街上都不见行人。

金庸式的武侠情怀投射到上海这块地方,江湖就变成了上海滩,武林盟主就变成了上海滩的流氓头子,英雄侠客就变成了围着白围巾的许文强。

那时的上海滩有着类似美国梦一般振奋人心的氛围。

上海滩遍地是金子,只要你肯奋斗,都有可能变成呼风唤雨的老大。

周立波说,上海是出流氓的地方,杜月笙、黄金荣式的流氓头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杀人不眨眼的同时又有柔情的一面,总是流传着关于他们的风月往事。

11、弄堂上海的弄堂因为晾衣架上遮天蔽日的衣服,好像总也不见阳光,加上上海本身潮湿的环境,让弄堂里更显阴冷。

七十二家客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喋喋不休、斤斤计较。

北京的四合院到了上海就转变成了弄堂里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上海洋场风情的现代生活使庭院式的大家庭传统生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合适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文化。

上海恐怕是中国最开始现代的三口之家生活的城市。

中共一大的会址就在望志路(今兴业路76号)一幢典型的石库门建筑中。

12、百乐门百乐门是上海三四十年代最洋气、最风光的地方,莺莺燕燕得好不快活。

“夜上海,夜上海------”曼妙的歌声勾人心魄。

阮玲玉、周璇、蝴蝶、赵丹------那些三四十年代红遍上海滩的大明星都是这里的座上宾。

这里也同样流传着许许多多为百姓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和血雨腥风。

13、上海大光明影院上海大光明影院是当年最时髦的地标之一。

1928年12月23日,京剧大师梅兰芳亲自为大光明影院剪彩开业。

14、王开照相馆王开照相馆将百年间的风云变幻都定格在了一张张照片中,南京路378号就是王开照相馆,这是上海最著名的老字号之一。

15、城隍庙去上海旅游,城隍庙去必去的地方之一。

如今它道教宫观的建筑风格,六百多年的历史文化都已被人淡忘,现在人们去城隍庙是为了吃地道的上海小吃。

那里有著名的南翔小笼包,每天慕名而来的旅客都排起长龙。

16、十里洋场十里洋场不是一条具体的街道而是就旧上海市区的统称。

旧时上海租界区域因为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

《同光梨园记略》:“沪北十里洋场,中外巨商,荟萃于此。

”“十里洋场”这四个字饱含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历史变迁之后,这四个字留下就只剩“洋”这个字了。

17、李鸿章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5年,李鸿章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于上海。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中最闪亮的一笔。

它的建立,开创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完全采用机器生产的先河。

江南制造总局大部分建筑被保留,世博会期间将成为企业馆所在地。

世博会之后,将再度“变身”,改建成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作为上海市的一个新亮点,被永久保留。

18、霞飞路霞飞路,今天的淮海中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堪称上海城市的时尚之源。

这条长约4公里的商业大街,名店林立、名品荟萃,是著名的富人区。

《长恨歌》里李主任给王琦瑶租的公寓就在霞飞路。

19、和平饭店和平饭店不仅仅是上海南京东路上的两座大楼,这所高级饭店的意义在于它鉴证了太多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1911年,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途径上海时,就在和平饭店提出了著名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著名口号。

1927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和平饭店举行了订婚典礼。

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和平饭店九霄厅会见法国总理埃德加富尔,几天以后中法宣布建立外交关系。

这里入住过卓别林、鲁迅、拳王阿里等等名流,各国政要到上海几乎都会入住和平饭店。

正是这些响亮的名字让这家饭店熠熠生辉。

20、汇丰银行大楼上海外滩,中山一路上白色圆顶建筑曾今是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现在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第一营业部。

时至今日,它也是外滩上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据说,当时它的造价是外滩所有建筑造价的一半以上。

21、丁香花园位于华山路上的丁香花园式上海滩最富盛名、保存最为完好的老洋房之一。

丁香花园的主人是李经迈,是李鸿章的幼子。

后来周璇也曾在这儿住过多年。

22、提篮桥监狱号称“远东第一监狱”,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提篮桥,这里曾今关押过章太炎、邹容、安腾利吉、汪曼云等等社会名人,大多都是政治犯。

23、永安百货永安百货,屹立近百的老字号。

1918年创立,先在南京路635号建成一栋6层营业大楼,1933年又在旁边浙江路和湖北路之间尖角地带(南京路627号)新建22层的永安新厦。

永安百货于1966年更名为国营东方红百货商店,随后再次更名为上海第十百货,于1988年定名华联商厦。

2005年4月,该商厦起用旧称“永安百货”。

24、国际饭店地处南京西路的上海国际饭店是上海年代最久的饭店之一,三十年代有“远东第一高楼”之称。

25、徐家汇天主教堂徐汇区这座哥特式建筑建于1910年,被称为上海的“梵蒂冈”26、东平路9号这处1932年建在东平路9号的“爱庐”法式洋房,是宋子文送给妹妹宋美龄的结婚礼物。

蒋介石来上海都会住在这儿。

27、外白渡桥上海人经常赌气说,“跳黄浦江”,要跳黄浦江就得从外白渡桥上往下跳了。

很多影视作品都喜欢安排女主角穿着旗袍从外白渡桥上跳黄浦江,比如《情深深雨蒙蒙》《像雾像雨又像风》等等。

28、张爱玲的常德路195号上海常德路195号,常德公寓601室是张爱玲故居,她和她的姑姑在这里住了五年,她在这里完成了许多传世之作。

张爱玲就像她写的文字一样,细腻、精致、刻薄,典型的上海小女人。

她有着上海小女人特有的清高和低调。

大她十五岁的胡兰成第一次到常德公寓拜见张爱玲,他按了门铃,却吃了闭门羹。

张爱玲通常不见生人,所以他只好从门缝里塞了张纸条。

当时的出版社、杂志社、电影制片人也常常按这个门铃,以求得张爱玲炙手可热的文字。

张爱玲代表的是上海的孤岛时代,她被称为“孤岛女作家”。

“出名要趁早啊!”张爱玲在她23岁的时候站在书摊上看着自己的小说集《传奇》,这样感叹。

这个才女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这里度过,她热烈哀婉的爱情、精致的文字都留在了这个公寓。

29、阮玲玉“人言可畏,人言可畏。

”这是阮玲玉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感叹,这个柔弱的女子是那时最大牌的明星。

她活得精细、压抑,据说她每天光画两弯细细的眉毛就要花去一个小时。

她在《神女》里的表演惊为天人,那种压抑着内心的奔放的复杂表情,好像是她人生的写照。

30、荣氏家族荣氏家族简直是“红色资本家”的代名词。

毛泽东曾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只有他们一家。

”31、陆小曼徐志摩被认为是最会写情书的作家,而有收到他的情书的女人就是陆小曼。

陆小曼漂亮、婀娜、时髦、聪慧、恃才傲物、真性情。

梁启超做了她和徐志摩的证婚人,婚礼上言辞苛刻,他明确地说,他不喜欢陆小曼。

陆小曼在北京时就是出了名的会花钱的小姐。

徐志摩为了满足娇生惯养的陆小曼对于物质的需求,在三所大学教书,给多个报纸供稿。

围绕陆小曼一生的不仅仅有才子、书稿、绘画、音乐、爱情,还有舞场上、宴会上、烟塌上,男人和女人的恭维声中,时光就被轻轻送走了。

上海对于陆小曼这个众说纷纭的女人,就是如鱼得水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