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企业管理成本会计第三版电子教案原来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成本会计第三版电子教案原来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成本会计第三版电子教案原来课程说明:本课程是商贸、财经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熟悉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基本方法,会进行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并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突ft重点、精讲多练、举一反三,并对配套习题进行提问和讲评。
本学期授课内容是第一章至第六章和第八章,与教材相比,删除了第三章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中的“交互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第四章约当产量比例法中的“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和原材料分工序陆续投入”、第六章第二节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中的“简化的分批法”、第三节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中的“平行结转分步法”以及第七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重点章节及内容为:第一章成本会计的对象;第二章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第三章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职工薪酬的归集与分配、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直接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制造费用的分配(生产工时比例法),不可修复废品损失按定额成本计算;第四章约当产量比例法;第六章品种法和分步法;第八章成本报表分析等。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教学形式,课时安排讲授课(含课堂练习),54期中期末复习,4测验与考试,6综合实训,4国定假日或机动,8合计,76教案首页单元/章节名称,第一章成本会计总论第一节—第五节,学时,2学期总课次,76,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 1、2 节学习目标,通过本堂课教学,要求学生明确成本的概念,了解成本的作用;从料、工、费的耗费理解成本会计的对象和任务,熟悉成本会计的职能和原则,了解成本会计机构和人员、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成本的概念、成本会计的对象。
成本的概念即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生的三个部分的费用。
成本会计的对象从成本的概念入手,详细讲解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过程中料、工、费等各种耗费与支ft。
第十二章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成本会计第三版电子课件(万

5
第二节 逐步结转分步法
• 一、逐步结转分步法概述 • 二、综合结转分步法 • 三、分项结转分步法 • 四、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
• 2.归集生产费用
逐步结转分步法下生产费用的归集是按产品和生产步骤进行的。当发生费用时,能直接确认为某种产成品或每步骤半成品的成本, 应直接计入;不能直接计入的,则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分配计入。对于除第一步骤以外的其他各生产步骤,还应登记转入该步骤的上 步骤生产的半成品的成本。
• 3.在产品成本的计算
月初
直接材料
405 000
燃料及动力
30 000
直接工资
104 000
制造费用
176 000
完工半成品成本
8 124 000
在产品成本
1 241 000
本月 1 850 000 1 500 000 2 200 000 3 100 000
甲产品第二步骤成本计算单
成本项目
月初
直接材料
138 000
燃料及动力
4
第一节 分步法的基本内容
二、分步法的基本特点
采用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时,既要计算出最终产品的成本,同时, 还要计 算每一生产步骤的成本,因此,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每种产品以及每 种产品所经过的生产步骤的成本。在进行成本计算时,需为每种产品及所 经过的生产步骤设置产品成本计算单,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
6
第二节 逐步结转分步法
• 一、逐步结转分步法概述
逐步结转分步法
成本会计学第三版教学设计

成本会计学第三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熟悉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理解成本管理的目的、意义和方法;•能够运用成本会计知识进行实际业务操作。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成本会计导论•成本会计的概念与发展历程;•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成本会计应用领域及其重要性。
第二章成本的基本概念•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确定方法;•生产过程中成本的变动方式。
第三章成本的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和过程成本法的概念与原则;•作业成本法和过程成本法的差异;•作业生产计算、批量生产计算和单一生产计算方法。
第四章成本核算•会计体系和成本核算的联系;•生产成本和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转移定价和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
第五章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原则;•成本控制的应用方法;•预算编制和成本控制的关系。
第六章特殊问题•投资决策和成本会计的关系;•成本的内部分配和计划成本的编制方法;•传统成本会计和活动成本会计的比较。
三、教学方法1.讲授式教学法:讲述成本会计的概念、原则、方法及应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实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让学生了解成本会计的知识点,并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根据分组情况,让学生针对每个专题进行小组讨论,研讨本专题下的优缺点以及它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的应用。
4.案例研究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项目,然后让学生根据指定要求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其在成本会计应用中的存在的问题,梳理解决思路。
四、教学评估1.期中考试;2.完成成本会计原理及计算作业;3.参加小组讨论,讨论研究成本会计中的特定主题;4.期末考试。
五、教学资源1.成本会计学第三版教材;2.参考及补充资料。
六、参考及补充资料•谢志宏主编. 成本会计学[M].第 3 版.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5.•鄢庆辉主编. 当代财务会计 [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5.•燕园大讲堂:成本会计[M]. 北京清华经管学院,2014.以上为成本会计学第三版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涉及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核算、控制、特殊问题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本会计》(第3版)课件:学习应用分步法

合计 6 260 28 840 35 100
120 30 000 5 100
练一练 解答
14
14
练一练 解答
15
15
图表3
产品成本计算单
生产车间:第二车间
产品名称:
摘要
半成品
直接 材料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生产费用
合计
约当产量
单位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16
直接 人工
制造 费用
16
练一练 解答
合计
图表3
产品成本计算单(答案)
生产车间:第二车间
产品名称:甲产品
摘要
半成品
直接 材料
直接 人工
月初在产品成本
976
41
本月生产费用
30 250
1 753
合计
31 226
1 794
约当产量
60
30
单位成本
120.1
7.8
完工产品成本
24 020
1 560
月末在产品成本
7 206
234
17
练一练 解答
练一练
加工制成,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第一步骤生产的A半成本品交
给半成品仓库验收,第二步骤按所需数量向半成品仓库领用,半成品成
本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该企业丁产品成本采用逐步分项结转分
步法计算,各步骤月末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丁产品8月份有关成本资
料如下表。
该企业本月第一步骤完工A半成品500件,第二步骤领用A半成品600
成本 项目
半成品
直接 材料
直接 人工
制造 费用
还原前产 成品成本
《成本会计》电子教案

《成本会计》电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成本会计》教材第5章“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展开,详细内容涉及章节5.1至5.5,主要包括:成本核算的原则与要求、成本归集与分配、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以及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为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2. 学会运用成本归集与分配的方法,正确进行生产费用的分配。
3. 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并准确计算产品成本。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教学重点:成本归集与分配的方法、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板擦、记号笔。
2. 学具:教材《成本会计》、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企业成本核算案例,引发学生对成本会计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1)展示案例:某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实例。
(2)提出问题:如何进行成本核算?有哪些基本方法?2. 知识讲解:(1)讲解成本核算的原则与要求。
(2)讲解成本归集与分配的方法。
(3)讲解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4)讲解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5)讲解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详细讲解成本核算的步骤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实际操作。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与要求2. 成本归集与分配的方法3.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4.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5.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
(2)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已知甲产品生产1000件,乙产品生产500件,生产费用总额为200万元,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3)结合教材案例,分析并计算产品成本。
成本会计第三版教学设计

成本会计第三版教学设计一、选用教材简介《成本会计》第三版,作者:[美] 利普西,罗德里格兹,斯特兹,王依琳。
本书是对成本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全面描述,是一本系统、完整、新颖的成本会计教材。
本书具有操作性强、体系化、案例丰富等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并有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1.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论;2.掌握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和数据处理方法;3.熟悉成本会计的实践操作,并能够运用于各种实际业务场景。
三、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内容第一章成本会计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成本会计的定义、范围以及目标,同时对成本会计所需要的前提知识进行介绍。
第二章成本会计原则本章主要介绍了成本会计的核算原则,包括历史成本原则、实际成本原则以及所有成本原则,以及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章成本会计基本流程本章介绍了成本会计的基本流程,包括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以及作业实体成本法等,同时介绍了成本会计的各项数据处理方法。
第四章成本对象计量本章介绍了成本对象的概念、计量方法以及计算公式,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第五章成本汇总与分配本章介绍了成本汇总与分配的概念以及方法,包括汇总和分配的计算公式和步骤等。
教学形式讲授讲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包括对教材的讲解以及理论的解析。
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本课程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通过实例分析及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成本会计的应用和实践。
实践操作在课程中,将设置成本会计实操环节,让学生亲手操作和体验成本会计实战。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分为日常评估与期末考核。
日常评估日常评估主要采用学生小组报告和作业、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
期末考核期末考核主要采用成绩排名的方式进行。
五、教学资源教学所需的资源主要包括教学用PPT、教学案例、作业及课堂讨论题目等。
《成本会计》(第3版)课件:编制与分析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报表

任务3.1 编制主要产品单位表 三、编制历史项目
编制“历史先进水平”项目。“历史先进水平”项目指本企 业历史上该种产品成本最低年度的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和实际单位 用量。应根据该年的成本资料填列。
编制“上年实际平均”项目。“上年实际平均”项目指上年 实际平均单位成本的单位用量。应根据上年度本表的本年累计实 际平均单位成本和单位用量的资料填列。
2.编制“本月实际产量”和“本年累计实际产量”项目。 “本月实际产量”和“本年累计实际产量”项目根据统计提 供的产品产量资料,或产品入库单填列。
6
任务3.1 编制主要产品单位表 二、编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反映主要产 品每一单位产量所消耗的主要原材料、燃料、 工时等的数量。应根据产品成本计算资料 (包括领料单等凭证)以及统计资料整理填 列。
单位产品材料成本变动额=120-100=20(万元) 单位材料成本=单耗材料数量×材料单价 单耗变动对单位材料成本的影响=(10.75-10)×10=7.5(万元) 材料单价变动对单位材料成本的影响=10.75×(11.1628-10)=12.5(万元)
34
任务3.2 分析主要产品单位表
上述分析说明,乙产品材料成本实际比计划上升20万元,是 单耗与材料单价两个因素共同变动影响的结果。其中:单耗变动 使单位材料成本比计划上升了7.5万元,材料单价变动使单位材料 成本比计划上升了12.5万元。
编制“本年累计实际平均”项目。编制“本年累计实际平均”项目 是指本年年初至本月末止该种产品的平均实际单位成本和单位用量。应 根据年初至本月末止已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单等有关资料,采用加权平均 计算后填列,其计算公式如下:
10
任务3.1 编制主要产品单位表 五、计算补充资料
《成本会计》电子教案

《成本会计》电子教案第一章:成本会计概述1.1 课程介绍理解成本会计的定义和重要性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术语1.2 成本的概念与分类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1.3 成本会计的基本原则与目标成本效益原则相关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成本计算的目标1.4 成本会计的信息系统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过程第二章:成本核算2.1 成本核算概述成本核算的定义和重要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2.2 直接材料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采购和储存成本原材料的领用和退库原材料的废料和损耗2.3 直接人工的成本核算员工的招聘和培训成本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资计算员工的福利和保险费用2.4 制造费用的成本核算制造费用的定义和分类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制造费用的核算程序第三章:成本计算3.1 成本计算概述成本计算的定义和重要性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3.2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品种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品种法的计算步骤和示例3.3 分批法的成本计算分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分批法的计算步骤和示例3.4 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分步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分步法的计算步骤和示例第四章:成本控制与分析4.1 成本控制概述成本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2 标准成本控制标准成本的制定和修订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比较和分析成本差异的调查和处理4.3 目标成本控制目标成本的概念和制定方法目标成本的控制和分析方法4.4 成本分析概述成本分析的概念和重要性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第五章:成本报表与成本决策5.1 成本报表的编制成本报表的概念和种类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和程序5.2 成本分析与成本决策成本分析的方法和程序成本决策的概念和重要性5.3 标准成本法与边际分析法标准成本法的原理和运用边际分析法的原理和运用5.4 目标成本法与价值分析法目标成本法的原理和运用价值分析法的原理和运用《成本会计》电子教案第六章:作业成本法6.1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原理理解作业成本法的定义和核心思想掌握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流程6.2 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和实施条件分析作业成本法适用的企业类型和场景探讨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关键条件和注意事项6.3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和示例详细介绍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提供具体案例,展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过程第七章: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估7.1 成本管理概述理解成本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7.2 成本降低与成本控制探讨成本降低的策略和手段学习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技巧7.3 绩效评估与成本指标了解绩效评估的概念和方法掌握成本指标在绩效评估中的作用和应用第八章:现代成本会计发展趋势8.1 现代成本会计的挑战与机遇分析现代成本会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应对策略和发展方向8.2 信息技术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了解信息技术对成本会计的影响和改变学习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的最新发展动态8.3 成本会计的创新与发展探讨成本会计在管理会计中的角色和作用掌握成本会计的创新领域和发展趋势第九章: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9.1 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提供具体案例,分析成本会计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9.2 成本会计实践应用探讨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学习成本会计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应用案例第十章:考试与评估10.1 考试内容与要求明确考试的内容和要求了解考试的评分标准和考核方式10.2 复习指导与策略提供复习指导和策略帮助学生高效复习和准备考试10.3 评估与反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提供反馈和建议,促进学生的改进和提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区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区分是成本会计的基础知识,理解这一概念对于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成本会计第三版电子教案原来课程说明:本课程是商贸、财经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熟悉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基本方法,会进行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并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突出重点、精讲多练、举一反三,并对配套习题进行提问和讲评。
本学期授课内容是第一章至第六章和第八章,与教材相比,删除了第三章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中的“交互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第四章约当产量比例法中的“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和原材料分工序陆续投入”、第六章第二节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中的“简化的分批法”、第三节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中的“平行结转分步法”以及第七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重点章节及内容为:第一章成本会计的对象;第二章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第三章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职工薪酬的归集与分配、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直接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制造费用的分配(生产工时比例法),不可修复废品损失按定额成本计算;第四章约当产量比例法;第六章品种法和分步法;第八章成本报表分析等。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教学形式,课时安排讲授课(含课堂练习),54期中期末复习,4测验与考试,6综合实训,4国定假日或机动,8合计,76教案首页单元/章节名称,第一章成本会计总论第一节—第五节,学时,2学期总课次,76,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1、2节学习目标,通过本堂课教学,要求学生明确成本的概念,了解成本的作用;从料、工、费的耗费理解成本会计的对象和任务,熟悉成本会计的职能和原则,了解成本会计机构和人员、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成本的概念、成本会计的对象。
成本的概念即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生的三个部分的费用。
成本会计的对象从成本的概念入手,详细讲解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过程中料、工、费等各种耗费与支出。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核算原则。
成本会计的职能共有七个,讲清楚成本核算这个最基本的职能。
成本核算原则共八个,与成本会计关系密切的是会计分期核算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受益原则,通过简单举例来加以说明。
教学反思,在讲授成本会计课程时,学生一般已经学过会计基础等课程,尽可能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与以前所学会计知识连接起来,强调成本会计是企业会计工作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用来核算制造业在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料、工、费等各种耗费与支出。
授课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附注(教学方法、活动形式、辅助手段等)介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要求、考核方式以及如何学好这门课程的方法。
上新课:第一章成本会计总论第一节成本的概念和作用一、成本的概念用诸如“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之类生活中的小常识来启发学生回答制造业在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过程中会发生哪些费用,从而引出成本的概念。
二、成本的作用共4个方面,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案例逐一加以解释。
第二节成本会计的对象和任务一、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成本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逐一分析企业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过程中料、工、费等各种耗费与支出,得出工业企业生产费用的概念和产品成本的概念,而这正是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主要内容。
此外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记入当期损益,但也是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概括成本会计的对象: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费用的发生、产品成本的计算,以及期间费用的发生和归集。
二、成本会计的任务简单介绍第三节成本会计的职能基本职能:反映和监督。
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明确本课程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成本核算这一职能,即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归集和分配,以正确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会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还要学会一些成本报表的分析方法。
第四节成本核算的原则共八个原则,重点讲清楚与成本会计关系密切的会计分期核算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受益原则,第五节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简单介绍,了解会计法规和制度。
布置第一章配套习题,用成语启发学生对做饭成本的联想,进一步引出制造业成本的概念。
举简单例子说明。
可以用利润表来说明成本与期间费用之间的密切关系。
讲解。
通过简单举例分别说明。
布置习题第1页教案首页单元/章节名称,第二章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概述第一节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学时,2学期总课次,76,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3、4节学习目标,通过本堂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尤其是第二个要求即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因为它就是我们后面要讲的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教学重点共有五个方面的费用界限,这五个费用界限的划分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密切联系的,是逐渐剔除、层层深入这样一种划分方法。
用图表来表示比较容易理解。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一直以来学生对正确划分五个费用界限都会觉得比较难以理解,因此用图表2—1演示给学生看,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就可以攻破这个难题。
教学反思,在讲授正确划分五个费用界限时,要放慢速度,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消化,这一内容要在本堂课中占一半以上时间。
并通过做习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授课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附注(教学方法、活动形式、辅助手段等)复习提问:1、什么是成本?2、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包括哪几个方面?讲评上堂课习题上新课:第二章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概述第一节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一、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成本核算为成本管理提供信息简单介绍成本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反映和监督,也就是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一)正确划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二)正确划分产品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三)正确划分各期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五)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费用界限三、对财产物资正确计价并正确结转其价值首先提问工业企业有哪些财产物资?请学生罗列,老师归类,然后进一步问学生这些财产物资取得时是如何计价的?价值结转方法又有哪些,不同在什么地方?四、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一)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二)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五、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明确这个要求的内容将在第五章中详细叙述。
布置第二章第一节配套习题,提问。
请学生回答老师纠正。
简单讲解。
用图表2—1演示给学生看,逐渐剔除、层层深入,从而完成五个费用界限的正确划分。
主要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回答老师补充和归纳。
简单介绍布置习题第2页教案首页单元/章节名称,第二章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概述第二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分类第三节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账户设置,学时,2学期总课次,76,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5、6节学习目标,通过本堂课教学,使学生明确工业企业生产费用的分类,熟悉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以及进行成本核算所需设置的主要账户的用途和结构。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账户设置。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就是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的五个方面。
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要掌握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格式,包括横式和竖式,并用账务处理程序图来说明成本核算所需设置的账户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分类有按经济内容的分类和按经济用途的分类两种,它们各自的意义是不同的。
要帮助学生了解这样分类的目的是什么。
尤其是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一般分成三个成本项目,但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燃料及动力”、“废品损失”等成本项目;直接生产费用与间接生产费用、直接计入费用与间接计入费用两组概念很容易混淆,用举例说明让学生辨别。
教学反思,这堂课的内容应该是比较多的,要充分利用学生以往学过的知识来达到学习目标,如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就是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的五个方面;成本核算所涉及的有些账户,在会计学基础或财务会计课中都有遇到过。
因此,还是在费用的分类上多花一些时间。
授课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附注(教学方法、活动形式、辅助手段等)复习提问:1、为了正确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必须正确划分哪五个方面的费用界限?2、什么是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什么是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3、如何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讲评上堂课习题上新课:第二章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概述第二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分类一、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可以分为九个费用要素:①外购材料②外购燃料③外购动力④工资⑤提取的职工福利费⑥折旧费⑦利息支出⑧税金⑨其他支出按经济内容分类,可以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了哪些费用,数额是多少,从而分析各个时期各种费用的结构和水平。
二、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首先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不计入产品成本的期间费用。
,提问。
与学生核对习题并讲评。
讲解。
教案附页授课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附注(教学方法、活动形式、辅助手段等)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成本项目,一般应设置:①直接材料②直接人工③制造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能够说明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用途,并能对生产耗费是否节约或是否合理进行反映和分析。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燃料及动力”、“废品损失”等成本项目。
用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辨别直接生产费用与间接生产费用、直接计入费用与间接计入费用两组概念,如:生产甲产品领用材料,是直接生产费用、直接计入费用;生产几种产品共同发生的生产工人工资是直接生产费用、间接计入费用等。
第三节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账户设置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就是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的五个方面二、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一)“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用“T”说明“基本生产成本”总分类账,用多媒体展示“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包括横式和竖式,说明其登记和计算方法。
(二)“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用“T”说明“辅助生产成本”总分类账。
(三)“制造费用”账户用“T”说明“制造费用”总分类账。
最后用账务处理程序图来说明成本核算所需设置的账户之间的内在联系。
布置第二章第二、第三节配套习题。
,讲解。
先展示两组概念,再举一系列例子让学生辨别。
简单介绍。
用多媒体展示。
用图表说明。
布置习题。
第3页教案首页单元/章节名称,第三章工业企业生产费用的归集与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横向分配的核算第一节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学时,2学期总课次,76,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7、8节学习目标,通过本堂课教学,回顾企业发出材料有哪几种计价方法,明确什么是真退料,什么是假退料,假退料的会计处理方法。
掌握生产几种产品共同耗用材料如何进行分配。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生产几种产品共同耗用材料费用的分配,包括按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和按产品的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