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插叙与补叙的区别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插叙与补叙的区别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五种。
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分叙,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在这里,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题中,涉及得比较多的是插叙与补叙的问题。
我们不妨再将插叙与补叙的概念作一次呈现: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但在实际答题中,中学生常常很难把握它们的区别。
为什么会产生难以把握的情况呢?根本原因就是学生还很难把握两者的根本区别。
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我们再来具体地分析一下:插叙,是在叙述重要事件的过程中插进另一件有关事件的叙述。
插叙时,暂时中断原来叙述的线索,插叙完毕,仍要按原线索继续叙述主要事件。
因此,对全文来说,插叙的内容只是与中心事件有关的一个片断,并非中心事件的组成部分,是文章的枝叶,而非主干。
有的插叙是为了充实内容,刻画人物,用的是回忆往事、追述过去的方法。
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当母亲和“我”提到闰土时,作者写道:“这时候,我的脑子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接着便插叙了一段30年前“我”与少年闰土交往的故事,刻画了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的形象,这与眼前所见的闰土形成鲜明的对比。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一、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讲、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讲明文、议论文二.记叙文六要素?时刻、地方、人物、事件起因、通过、结果三.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四.文章内容(中心)?办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举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讲明了)……,表现了(赞叹了、揭示了)……。
五.材料组织特点?紧紧环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六.划分层次?(1)按时刻划分(找表示时刻的短语)(2)按地方划分(找表示地方的短语)(3)按情况进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七.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刻(5)地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通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八.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九.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觅,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十.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情况进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幸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十一.语言特群?结合语境和修辞办法从下列语句中挑选: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知道、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十二.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作用:给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说解道理。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

3.品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人物 性格,××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命题角度:
(1)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 写等方法,要注意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 写、细节描写。) (2)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结合文章中 具体内容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 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等。
【2011南平市纲】P91《雪中小卓玛》第4题:品味 末段 “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和身影,像一簇猩红的 篝火,在我心底燃烧着” ,结合全文,从结构和内容 上分析其作用。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概括时要注意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 方法指津:结构上(引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首 尾呼应、前后照应、点题、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 中心,深化主题) 答案: ①结构上照应了第⑴段。②内容上,用比喻 手法突出了小卓玛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感动,升华了 主题。
题 例1
【2010南平卷】《一盘牛肉》第1题:选文记叙了一 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4分)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概 括能力。 方法运用:概括时要注意环境(特定背景)、主 要人物、事件经过、结局。(若要求分点概括,则 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重点语段进行提炼) 答案示例:记叙了家境贫困、相怜相爱的一对父子 (主要人物)来小店[环境(特定背景)]吃面,“我” 用善意的谎言赠送他们一盘牛肉(事件),他们善意 接受却又各自悄悄买单(结局)的感人故事。
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方法
常见考点: 一、筛选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分析 结构,理清思路。 二、赏析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理解文中重要词语 或句子的含义。 三、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四、拓展延伸,创意表达。 命题角度: ⑴整体感知概括故事情节;⑵人物形象分析概括; ⑶品析语言;⑷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⑸主旨把握、 作品感悟等。
《田野上的白发》中考记叙文阅读与答题思路指导

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 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从文中母亲所做的两件让我记忆 深刻的事情,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吃苦耐劳、坚强而乐 观的人。
答案:吃苦耐劳、坚强、乐观。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 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 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 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 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 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 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答第一问很简单,“白发”是人衰老的表现,而文中 的母亲年过五十就有白发,是为了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作者赞美母亲,以“白发”为线索,可以看出作者对 母亲的心疼,借“白发”来赞美怀念母亲
答案: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 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5、“白发”是全文线索,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的情感?
二、仔细阅读文章,思考后面问题:
田野上的白发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 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 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 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 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 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 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精品课件)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56张ppt)

▪ 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 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
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 ③“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
(8)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 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第29页,共43页。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设置悬念、伏笔、铺垫、
▪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 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第7页,共43页。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 ①文章的标题
▪ 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2页,共43页。
第3页,共43页。
记叙文的阅读步骤
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 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
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
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 距离; 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但用得不多; 第三人称,是以“他”叙事。运用第三人 称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 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指导《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指导——《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标题的含义及作用2.规范答题格式二、教学重难点:总结规律,学会思考,规范答题格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看书看皮,读文读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二)学习目标1.分析标题的含义及作用2.通过练习掌握答题技巧,规范答题格式(三)常见题型1.标题的含义2.标题的作用3.标题的妙处4.文章标题换成别的,哪个更好?(四)方法指津1.标题的含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
问:结合《秋天的怀念》具体说说你的理解(1)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思或文中内容具体所指。
(2)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课文回顾:《秋天的怀念》表层含义:“秋天”是母亲去世的时间,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恋深层含义:象征了母亲艰难的一生,也突出了母亲对“我”一生的巨大影响。
“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抒发作者对母亲的怀恋之情。
解析:揣摩标题关键字“秋天”“怀念”联系文章内容看文题指的是:作者的母亲是秋天去世的,也是作者双腿瘫痪、暗淡心情的写照。
结合主旨分析:母亲在秋天的种种表现对我产生巨大影响,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怀恋之情考点小结: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语境义(与内容有关);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与情感主旨有关)答题规范:1.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标题既指……,又指……,表达(赞美了)……。
3.标题本义是指……,在文中指(比喻、象征)……,表达了(赞美了)……2标题的作用、妙处问:标题的作用有哪些呢?你能结合学过的课文举例说说吗?(1)点明写作对象。
如《老王》《藤野先生》(2)概括主要内容(中心事件)。
《阿长与《山海经》》《智取生辰纲》《刘姥姥进大观园》(3)透露作者情感(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秋天的怀念》《白杨礼赞》(4)揭示(暗含)文章主旨。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篇一】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指导课题:品析语言课时:1课时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目的:通过复习记叙文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般记叙文品析语言的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记叙文的有关知识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2、记叙文有狭义和广义之说。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记叙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和事。
包括:通讯、特写、游记、回忆录、访问记等。
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
又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
二、记叙文考点中的常考考点:1.把握中心。
2.品析语言。
3.分析人物形象。
三、出示目标:品析语言。
四、指导与训练(一)、向学生介绍中考记叙文语言品析试题第一种类型: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1、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词语才是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再举例,再让学生了解中考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考题的常见类型。
湖北省黄冈市200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课改实验区)记叙文阅读《水塘边的鸟窝》15小题: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结合语境说哪一句的表达效果要好,并说明理由。
(2分)(1)一个关于“窝”的战栗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2)一个关于”寓”的故事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湖南省长沙市200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母亲的贺卡》23小题: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说说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4分)(1)一双本来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
(2)他的眼里常常会涌满泪水。
2006年广东省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词典的故事》(阿来)17小题: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6分)(1)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2)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词典”。
2、教师举例引导。
3、练习《母亲的贺卡》23小题。
(二)、向学生介绍中考记叙文语言品析试题第二种类型:赏析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1、先举例眉山市2006年课改实验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坐在最后一排》(乔叶)18小题:请从第⑨⑩加曲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从修辞运用方面来说说表达作用(2分)。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讲解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讲解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步骤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注意:(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务必看题目。
(2)采用压缩法去阅读,尽量找出文段的中心句。
(3)文章的点睛之笔往往蕴含在首尾两段中,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务必注意首尾两段。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词、主旨句、抒情底座段。
答题时注意:(1)看清题目要求。
比如“概括”“简述”等,就要注意答题组织评议的凝练性、概括性。
(2)根据分值去考虑得分点。
分清问题中有几个要点,答完整,做全面。
一般而言,涉及到某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的问题,要考虑内容和结构两方面。
对于鉴赏题,可以从语言、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
(3)分条概括,清晰规范答题。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二、记叙文文体知识1、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在叙述过程中,对前面事件做某些补充)。
作用: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来历、性格做补充介绍,或对某一事物做解释性的说明,以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特或事件。
3、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 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作用:便于真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例一
• 黑夜再黑,也压不住雪的白。
• 参考答案:人生有再大的不幸(或“困难” 、“磨难”,扣“夜黑”),只要我们拥有纯 洁的心灵,我们就能乐观面对,就能战胜不幸 。
• 找关键词------化虚为实------ 整合答案
• 含义深刻 化实为虚
• 修辞
联系全文
• 象征
示例二
•
正是当初的匍匐 ,才让他褪去了青涩和稚
12.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 析。(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 (4分)
学生答题示例一: 摇船人是一个受人同情的人。原因:他天生
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到江边;他的脸消瘦。 ——没有读懂文章,没有正确把握文章的中心, 没有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答题示例二: 有阳刚之气,不愿堕落,不愿意被人看不起。
记叙文阅读
4
“记叙文阅读”考查知识点及分值比例列表
考点一:概括类试题
概括类试题包括主要情节概括、全 文内容概括和人物形象概括等。 (2011年现代阅读第8小题考查了文章 内容概括;第12小题考查了人物形象 的概括,共7分)
概括事件的关键:
1.明确记叙的六要素,要紧扣主题来选择记叙的 要素,然后加以组合。紧扣题目要求确定事件的 主体,然后组织语言答题。 2.要和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文章的中心联系起 来考虑,把二者结合起来,概括才算完整。 3.掌握常用的答题格式 概括事件时常用的答题格式有: (1)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3)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36
三、常见的叙述顺序
▪ 1.叙述类型: ▪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一面》,
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鲁迅的见面经过,表现了鲁迅 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并突出了“一面”给 我的鼓舞。 ▪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如:《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 影。”这是文章的开头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用追 叙的手法,再现了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 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如:《驿路梨花》,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通过设置悬念和巧妙穿插,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 人为乐的美好心灵。其中解放军建造茅屋和哈尼姑娘梨花照 料茅屋属于插叙部分。
“写了什么”写出了什么情态,什么特点;(结 合上下句,结合语境) 2. 把握特征。运用修辞、感情色彩、写作手法。 3. 结合主旨。从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 表达文章主旨等角度进一步思考,这个词还起到 什么作用。
•
句式的角度品析
常见的句式从语气的角度分为陈述 句、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从结构 的角度分为长句、短句、整句、散句, 倒装句等。
学生答题失误分析:
这样写的主要作用是对比。对比的作用一是与文 中”我“的情绪变化对比;二是把摇船人的身体残疾
与 精神坚强对比,从而突出摇船人的精神品质。
这道题是丢分最严重的一题,文章通过“我”的 心 理变化对比,目的还是为了描写人物,突出反衬主人 公的精神。而学生答题时就题论题,分析脱离文本, 很少有考生写到对人物描写刻画的作用这一方面。再 者缺少“对比”“作铺垫”“欲扬先抑”等术语的运 用。
情 9、托物言志 10、伏笔与铺垫
考点四:语言品析
第11题,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 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 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学生答案示例:“把笑声比作省略号,突 出摇船人在不幸生活的情况下的乐观精神。 ”
——只概括出一个特点,没有分析 学生答题示例三:
不贪图小便宜,当作者给他五十元钱的时候,他 不肯收下,体现他是一个正人君子。
——概括人物个性不准确
参考答案
①身残志坚、自食其力、拒绝怜悯:不甘心 靠“社会低保”打发日子,靠摇船为生, 不接受“我”给他的五元钱。 ②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爱笑,不避讳自 己的残疾,积极面对生活。 (意思对即可。每个方面2分,其形象l分,分 析1分。共4分)
“写作用意”的答题关键:
• 一是表达技巧方面,判断采用何种写作手 法;
• 二是结构艺术,从侧面描写的角度衬托;
• 三是从表情达意方面看,主要为的是衬托 所写的事物的特点。
一些常见的写作手法、结构手法
1、以小见大 2、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以静写动或以动写静) 3、象征 4、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 5、烘托或衬托(正衬或反衬) 6、对比 7、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或化实为虚(以虚写实) 8、寓理于事,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借物抒
嫩,学会了真正的站立。
•
《剽悍的十八岁》
参考答案:当初的匍匐”指当年放弃高考, 休学一年,在只有半人高的巷道里用近乎原始的 方法运煤,替父还债;“站立”指他勇于承担责 任,实现自己的诺言和梦想。
•
记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 叙 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 文 人、叙事、写景、状物为 定 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义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
品析语言时,要注意分析相关的句子 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产生了怎样的表 达效果。
考点五:重点句子的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这类试题在记叙文中是难点也 是重点。
可以采用“三步三看一贯通”的方法。 所谓“三步”指分为三个步骤,揣摩语境、找准关键词、 整合转换作答。 所谓“三看”是指看语句的位置,看语句特征,看上下句 。语句特征即看其是比喻句,还是言外之意句或是其他的含 蓄句。 比喻句其喻体就是关键词语;言外之意句,其中含蓄特征 最典型的几个关键词语。 看上下语句,即有时该句的前面或后面就有解释该句意的 句子,稍加变通,答案即出。
《油菜花人生》
• 参考答案: A句贬义褒用,形象刻画出 我们吃完饭菜后心满意足的情态,从侧 面写出主人公玛格列面对厄运豁达坚强 的品质。
• B句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 刻画出油菜花随遇而安、顽强生长、笑 对苦难的品质。
答题策略
答题步骤: • 1.先解释词语,或者解释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即
做题原则: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的四角天空。 《 故乡》
看上下句:他们是谁,“我往常的朋友”指和我一 样的少爷。 • 看位置:这句话是在闰土讲述许多“新鲜事”之 后。 • 看特征:“高墙”与“四角的天空”不是字面所 指,而是指家庭的束缚,从而写出“我”对闰土 的羡慕,对自己生活在束缚中的不满。 • 基本原则:瞻前顾后,审读语境,联系中心(主 要人物)。
——比喻句的内容理解出现错误,分不清本体 喻体, 缺少比喻句的一般作用分析。因前面比喻 的本体判断错了,后面的分析肯定是错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语言品析的方法
赏析语言,落脚点是语言生动性、形象性、 传神的品析,文章运用什么方法使语言生动传神 呢?修辞运用、词语运用、描写运用,表达方式 等。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 2.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品析 3.句式的角度品析 4.从表达方式的作用品析
▪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 “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35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 纲。
▪ 寻找线索的依据
▪ ①文章的标题 ▪ 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事件的原因、 经过和结果。
33
二 记叙线索:
▪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 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 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 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34
线索大致分六类:
▪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 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9.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学生答案示例一: 这一段是环境描写,引出下文。 ——答案太笼统,只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没有结合 具体内容答出环境描写的特点及引出了什么内容。
学生答案示例二: 通过描写雨中的漓江,渲染了极具诗情画意的气氛,为 下文“我”的兴致做铺垫。 ——在内容上分析很细致,但结构作用表述不准确。
描写句
环: 境描写交烘代托背人物景;;渲推染动情气氛节;等 人物描写: 突出人物性格,表现背景环境
抒情句 ——点明主旨;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议论句 ——画龙点睛,表达作者的认识与感悟;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领起下文、为(下文什么)情
位
节展开做铺垫
置 中间:承上启下、做情节变化的伏笔
结尾: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句子的作用答题小结
回答关键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要从内 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
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 主题的关系上分析;
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 为下文作铺垫、照应总结上文等作用 的角度去分析。
考点三:写作手法的鉴赏
10.“我”见到摇船人时为什么“兴致顿时跌落了 下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学生答案示例: 第1问,原因:因为摇桨人是个残疾人,使作者兴趣低落。
学生答案分析: 回答问题不完整,为什么摇船人是个残疾人,作者兴致就低
落呢?关键是我看到鹦鹉想象它的主人一定是一个十分风趣的 人。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 望。
许多同学失分只是简单摘录前后句中提到的原因,不会整 合前后段落中有因果关系的句子,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没有 深入分析,从而导致失分。
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