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讲解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第二节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授课人:王丽霞授课班级:初一(4)班2013-5-20所在章节:北京版初二生物第十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节一、教学设计说明人体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特别是神经调节。
对于本节课内容: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虽然学生有所了解,但不够全面、深入。
教学过程力图通过学生的多感官的充分感知获得足量的信息刺激,在合作探究中通过自己不断的主动、积极的尝试与思考逐渐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形成初步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流程:实例的引入(反射实例的情景体验)反射类型分析(形成“非条件反射”概念与特点)条件反射的形成(介绍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形成”的研究过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活动:学习时间的测定;)条件反射的意义(讨论:如果没有条件反射。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定义。
(2)说出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
(3)理解与语言文字有关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
2、能力目标:(1)通过同组同学互相观察、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生活中丰富实例分析,表演,图片观察提高学生利用身边素材学习,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条件反射的建立,认识到条件反射对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测定学习时间”,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过程也是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反复练习,才能不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与语言文字有关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
2、说出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难点:理解条件反射的建立对人适应环境的意义。
板书设计:第二节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一、神经调节的类型二、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1 、非条件反射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信息发生反应2、条件反射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一、条件反射定义】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
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
特点】后天学习逐渐形成的;高级的;需大脑皮质的参与。
是高级神经活动。
二、非条件反射定义】无条件反射亦称非条件反射,是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与生俱来的固定神经联系。
或在出生后发挥作用,或随着有机体的生长发育而出现。
反射弧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
特点】非条件反射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容易退化。
如人类而言,像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乳、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性行为区别教学内容

适应性
适应相对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动物越高级,学习行为越复杂
联系
后天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大意义
暂时的、可以消退
看到杏分泌唾液,谈到杏分泌唾液
多变的环境,适应范围大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性行为
产生
与生俱来本能行为
出生后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参与的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控制完成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性行为区别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
反射类型
形成
反射弧特点
神经联系
举例
适应范围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
先天性反射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是永久固定的
固定的,不会小
条件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
有大脑皮层中神经中枢的参与,是暂时的、易变的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1.非条件反射是通过遗传获得的,生来就有的,而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
2.非条件反射是具体事物(食物、针扎等)刺激引起的,而条件反射是由信号刺激引起的。
信号刺激分成具体信号和抽象信号,具体信号如:声音、外形、颜色、气味等,抽象信号指语言、文字。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有哪些主要区别
1、形成方式不同
非条件反射是不需要经过后天学习就存在的本能反应。
条件反射是需要人后天的生活中不断获得的一种经验性行为。
2、神经联系不同
非条件反射是随着有机体的生长发育而出现,是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与生俱来的固定神经联系。
而条件反射是发生在人大脑皮层中暂时性的神经联系,任何无关的联系的事物长期一起出现都有可能引起条件反射。
3、反射弧特点不同
非条件反射大多由由较低级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完成,而条件反射必须由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
4、引起反射的刺通结果不同
非条件反射是固定的,不会消退,条件反射是暂时的刺激,可以消退。
12.1.3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四、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已建立的先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 性反射。 2、条件反射必须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条件 反射可以改建或重建。 3、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非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先天性
条件反射 后天性
刺激性质 非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
两者联系 条件反射必须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
建议活动 :训练小动物建立某种条件反射
目的要求
1.体验训练小动物建立条件反射的实践过程; 2.进一步理解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以及条件
反射的意义。
方法步骤
请参考下面范例: 1.准备未经过训练的小金鱼若干条; 2.每天两次在固定的时间内给小鱼投喂少量食物; 3.在每次喂食前,先用手指敲击鱼缸壁3—5次,随即投喂
唾液腺
听觉感 受器
唾液腺
神经 中枢
视觉中枢 脑
神经中枢
听觉中枢 脑
神经中枢
知识拓展
1、你能说出哪些描述条件反射的成语?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谈虎色变 惊弓之鸟
不寒而栗 杯弓蛇影
画饼充饥 鹦鹉学舌
狼来了
草木皆兵
知识拓展
2、以下活动属于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
婴儿膀胱尿多了就排尿 (排尿反射) ——非条件反射
提出问题: 这些反射活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低级的神经活动。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 完成。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婴儿的 吮吸反射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 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是指生物体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不经过思考和学习就能做出的反应。
这种反应是由生物体先天具有的、遗传或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例如人类触摸热物体会把手拿开,这是一种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是指生物体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应。
这种反应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需要记忆和思考进行学习。
例如人籡学会了听到铃声就做出反应,这是一种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自发性的,不需要学习就能发生,而条件反射需要经过学习才能形成。
非条件反射是生物体对环境的原始反应,而条件反射是生物体对环境的学习反应。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是相辅相成的,一起参与生物体对环境的反应。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ppt

特点:①不需要后天训练就能形成; ②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 参与下即可完成,是一种低级的神经活动; ③反射弧永久固定。
先天性行为都是非条件反射
人类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 射、膝跳反射等等也都是与生具有的 反射.
反射: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
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膝跳反射
注意事项:
被试者将一条腿自然搁在另一条腿上,要 完全放松 主试者应迅速敲击被试者膝盖下面的韧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反射弧: 感受器
五
传入神经
个
神经中枢
部
传出神经
分
效应器
缺一Biblioteka 不可!体操运动员 桑兰
膝跳反射有特点?
(不需要意识支配)
人还可以利用语言、文字来形成 条件反射,这与大脑皮层中的语 言、文字中枢的功能有关,是人 类所特有的条件反射
而动物通过学习也只能对环境中的声、 光、味、触等具体信号刺激作出反应。
小明的宠物日记:
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了我家, 刚开始它有点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 觉,可是很不讲卫生,后来经过我的训练 以后,它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拉屎、拉 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它还经常在 客人面前表演节目呢!于是,我们全家对 它是疼爱有加,每顿饭都有好吃的,还直 夸它聪明呢。
婴儿吮奶
笑
你知道这些动物在 干嘛?
求偶行为
育 雏 行 为
动物的行为都是 先天性的吗?
训练海豚
海豹表演
小狗钻火圈
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非条件和条件反射课件

它是生物体为了适应环境而进化出来 的一种本能反应,不受意识控制。
类型
01
02
03
趋利反射
生物体为了获取食物或避 免危险而做出的反应,如 觅食、逃避天敌等。
避害反射
生物体为了保护自己而做 出的反应,如疼痛、防御 等。
繁殖反射
生物体为了繁衍后代而做 出的反应,如求偶、交配 等。
实例
婴儿的吸吮反射
当婴儿接触到乳头时,会 自动吸吮,这是为了获取 食物的本能反应。
次级条件反射
这种反射是在初级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获得的。例如,在学开车时,我们通过反复 练习和实践学会了如何操作方向盘、刹车和油门等部件,从而形成了次级条件反射。
高级条件反射
这种反射是在更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的。例如,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我们通过模仿和反复练习学会了如何使用语法、词汇和语音等语言元素,从而形成了高级 条件反射。
VS
例如,在巴甫洛夫的著名狗的唾液条 件反射实验中,食物是无条件刺激, 而唾液是无条件反应。在反复将食物 和铃声等其他刺激同时呈现之后,狗 开始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应 ,即铃声成为了条件刺激( conditioned stimulus,CS)。
类型
初级条件反射
这种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自动的、无意识的反应。例如,新生儿在触碰到尖锐物体时会 立即缩回手。
例如,新生儿天生就会吮吸母乳,这是一种非条件反射。然 而,在婴儿多次吃到苦味的药物后,他们可能会形成一种条 件反射,即对这种苦味产生厌恶感,从而拒绝再食用含有这 种苦味的物质。
共同作用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在许多情况下是共同作用的。它们 可以相互增强或相互抑制,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和生理反 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胞体
1、结构
树突
突起
轴突
神经末梢 2、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结 构
基 础
反 射
分 类
反射弧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 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沟
下列哪项条件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
望梅止渴 谈虎色变 望文生义 鹦鹉学舌 画饼充饥
谈虎色变 望文生义
知识回顾
大脑 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生命活动功能区
神经系 统
中枢 神经 系统
脑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中枢
脊髓 联系脑与躯干、内脏通道
周围神 经系统
条件反射的形成
将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再通过长 时间的训练,就可以将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 刺激。
非条件刺激
无关刺激
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 激相结合
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的形成
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的基础。 如果没有非条件反射就不可能形成条件反射。
判断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 (1)打喷嚏,咳嗽; • (2)小孩的手被爆竹崩过之后,不敢再放爆竹; • (3)婴儿吮奶; • (4)小明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回过头去; • (5)汽车司机见到红灯后停车; • (6)拉车的马听到赶车人喊声“驾”之后,会加快
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区分下列哪些是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总朝太阳转动 新生的婴儿会吃奶 斑马逃避狮子的追捕 植物的根向地生长 白细胞吞噬病菌 小东躲开飞来的石块 鸟听到枪声飞走 皮肤出血后血液逐渐凝固
条件反射的形成
无关刺激: 不引起相关反射的刺激 非条件刺激: 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一般是具体事物。 条件刺激: 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有无限种。
行走的速度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类别
非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先天遗传
刺激类型 非条件刺激
有限
适应不变环境
条件反射
后天学习 条件刺激
大脑皮层
暂时、可消退 无限
适应变化的环境
二者的联系: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的基础
大脑
沟
大脑皮层
调节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高级神经 中枢是大脑皮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