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分析
汉诺威国际博览会办公楼生态节能解析

汉诺威国际博览会办公楼生态节能解析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汉诺威国际博览会办公楼设计者:托马斯·赫尔佐格(Thomas Herzog)时间:1999年春天地点:德国汉诺威二、经济文化背景汉诺威是下萨克森州首府,北德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面积203平方公里,人口51.4万。
它位于北德平原和中德山地的相交处,正处于巴黎到莫斯科、北欧到意大利的十字路口,又濒临中德运河,是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汉诺威又是工业高度发达的城市,汽车、机械制造等都很出名。
制造业尤为突出,还有全国最大的轮胎厂。
除商业、金融、保险业外,展览会议业、旅游业也蓬勃兴起,欧洲最大的旅游社组织的TUI的总部就设在这里。
汉诺威朝国际"博览会城"快速发展在于战后。
战后初期百业凋零,为了振兴占领区经济, 1947年英国军政府下令举办工业博览会,工程在一家名叫联合轻合金工厂的厂址动工,因陋就简,开办展览。
除一年一度的工业博览会外,汉诺威还举办其他定期不定期的国际性商品交易会、展览会和会议,为各国工商业互相交流提供良好的场所,如1986年从工业博览会分出来的CEBIT(以国际为中心的办公室技术,信息通信展览),航空博览会,国际建筑博览会,国际商用汽车展览会,国际林业木工展览会、国际机床展览会等,每年共200多万参观者。
1997年德国博览协会为迎接2000年6月在汉诺威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决定扩建其组委会办公楼,提出设计要求是提供一个“高效的工作场所”,以及能够诠释博览会主题(“人·自然·科技”)。
接受该项目的是致力于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研究的慕尼黑著名建筑师托马斯·赫尔佐格(Thomas Herzog)。
业主的主动意识加上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科研机构的通力合作。
产生了一个普通造价、低能耗、高舒适度的建筑,它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代表了当前世界建筑生态节能的技术发展水平。
三、生态节能设计特色1.将办公楼预算控制在普通造价水平。
世博会经典案例-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研究

世博会经典案例-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研究1.概况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2000年世博会的主题是“人- 自然- 技术:一个诞生中的世界”。
基于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会议提出的21 世纪议程,汉诺威世博会旨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已经和未来可能实施的应对方案提供全球性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汉诺威世博会的正式参展方包括155个国家和17个国际组织,突破了世博会的历史记录,还有10个非正式参展方。
从2000年6~10月,世博会历时153天,参观游客总数约为1810万人次。
汉诺威世博会的展示内容和交流活动非常成功地表达了世博会的主题,使世博会从“展示”空间走向“论坛”场所。
因此,汉诺威世博会塑造了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世博会形象。
2.区位选址汉诺威是展会产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每年举办许多大型的世界级展会,如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和汉诺威信息通讯及自动化博览会,位于汉诺威的德国展览股份公司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展会设施。
汉诺威世博会的相当部分利用了德国展览股份公司的展会设施(见图1) ,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利用既有设施,体现了与世博会主题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000 年世博会不仅使汉诺威的展会设施得到扩充和完善,促进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包括新建连接世博会场址与机场和城市的城市轻轨铁路、联邦高速公路的扩建、以及世博会场址的周边环路建设,而且还显著地图一世博会场址原状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增强汉诺威作为展会城市的全球竞争力。
2000年世博会不仅使汉诺威的展会设施得到扩充和完善,促进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包括新建连接世博会场址与机场和城市的城市轻轨铁路、联邦高速公路的扩建、以及世博会场址的周边环路建设,而且还显著地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增强汉诺威作为展会城市的全球竞争力。
与世博会相关的配套设施还包括科隆山住宅区建设。
这是汉诺威世博会的一个“世界项目”,也是欧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示范建设项目之一,其中包含作为世博村的1603 套住宅单元,以满足参展工作人员的住宿需求。
世界博览会的经典案例研究之四-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

图2世博会总平面
世博会以后形成独立的世博团区.北端 是世博广场K域,其余作为自建展馆区 域,鼓励各周展馆的后续用途。
由于世博会场址的道路两侧部分 形成南北错位的格局,世博广场I蔓域位 于东西两侧部分的交接部位,通过步行 天桥连接道路东侧的世博广场医域和 道路西侧的主题展馆区域,形成l址博会 的核心活动区域。
与世博会相关的配套设施还包括 科隆lII住宅区建设。这是汉诺威世博 会的一个“世界项目”.也是欧洲城市 ni持续发展的最人示范建设项目之
.
J£中包含作为世障村的I∞3套住宅单 元,以满足参腥T作人员的住商需求,j
囵匡焦连些
目璺签查旦
汉诺威是展会产业最为发达的城 m之一,每年举办许多大型的世界级展 会,如汉诺威r业博览会和汉诺威信息 通讯发自动化博览会,位于汉诺威的德 国展览股份公司捌有世界L:规模最大 的展会设施。
5 4世界项目和全球对话 泔睥会的叩大支住包括主题展区, 备粪腥馆、丈化活动棚世界J_111日(Pr0- Jects around the world)。其。h”世界 J确H”足汉诺碱世博会的“新生事物”、 为rn:争世界传播世博会的“人一自然 技术”的主题.世博会早在几年之前 就在世界*地广泛征集住可持续发展 疗向具南先导作用和示范崽义的实践 活动作为地似会的“雌界项同”,缱过 个周F’、坪委会的筛选,从中确定了米目 】23个闷家的487个项H和来rl德同的 28(】个项Ij纳^lu:博会的“世界项H” 资助计划许多“世界项H”≠F主题展 馆、各国或刚际组织展馆进行展示,有 些成为“全球对活”的讨论泌题,使忖博 会的£题与世界各地的发展实践彤成 紧密芰联.忖博会的世界_l=ljl口得到圜 际展览局(BIE)的高度赞赏,值得今后 的JU博会借鉴. “全球对话”【Global Dialogue)足 没诺威世协会的址一‘新牛事物”。嗣 绕11世博会上题丰阿炎的各个议题.举办 J7 l【)场令球埘话,高层次的政治颧导 和々家学者前来发表主题演|兑.多达 4500人次参与r“全球对话”活动,通 过电视平¨』1播.使呲博会的卞题iJ论广‘
【推荐下载】从汉诺威工博览会看工业发展趋势

张小只智能机械工业网
张小只机械知识库从汉诺威工博览会看工业发展趋势
本届汉诺威工博览会上,以绿色与智能为主题的产品与技术展示成为全球工业发展的新方向。
世界工业也正在调整自身发展方向和结构,定向于可持续发展的节能高效生产。
而今年汉诺威工博会的这一主题必将推动全球工业创新进程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前进。
2012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虽然只有短短的5天时间,但它向世界工业界传递出了明确的信息:新技术和高效率,将成为未来世界工业发展的主导。
在今后的工业发展中,绿色智能的工业生产模式和研发理念将会极大改善人们的生活。
4月24日在德国汉诺威工博会我国中心展区拍摄的大熊猫艺术品
本届工博会吸引了数量众多的参展商和专业客户。
图为展商与客户在探讨相关产品的技术细节
我国作为本届汉诺威工博会的合作伙伴国,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工业发展的最新成就。
我国企业带来的最新产品和技术受到参观者的广泛关注。
图为参观者在饶有兴致地参观一汽集团的红旗牌新能源轿车。
绿色技术引领博览会潮流
在今年的工博会上,人们不难发现,大量参展商都将自己在节能环保和高效自。
生态文明——德国汉诺威世博会

盖裸 土
松针 落 下
也不 用急 着扫
此 响 遍 了 世 界 各 个 角落
汉 诺威 世
博会 以可 持续 发展原 则为指导 思
想 首 次在 世 博会 中纳 入 了 近 1 0 万
,
平 方 米 的主 题 公 园
,
在主题 公 园 中
,
穿 插 各 种 现 实 或 虚 拟 的展 示 案 例
感 性化 地 表 达 主 题
“
一
主题
。
向人 们
近 8 0 0 个 散 布 在 世 界 各 地 的全 球 性
展 示 花 园 的艺 术 魅 力 花 园 的起 点 会 广场 景观
650
,
项 目 来 作 为 主 题 内容 的 补 充
19 9 2
。
黑园
”
紧邻 世 博
,
年 的联 合 国 环 境 和 发 展
“
,
规 则 式 种植 黑 松
,
放置 条
。
变 化 的花 园是 东 区 的
手指
河流
”
。
一
条
“
绿
一
设 计 师 引 用 了神 话 中 的
~
汉 诺 威 原 来 的展 会 设 施
,
句格 言
,
“
切 都在 流 淌
”
,
即生命如
缺乏
一
个 整 体 的秩 序
一
世博会规 划
,
在 变化 中 经 历 了 由 生 到 死 的
设 计 师 在 这 条 由 北 向 南 的狭
,
不 作修
。
剪 任 各 种 野 花 自然 生 长 ( 图 6 ) 有
些 需 要 装 饰 性 较 强 的草 坪 出图案进 行修 剪
课件 汉诺威世博会

是彼得· 卒姆托(Peter Zumthor)设计的,为 此次世博会上最富有感觉意义的建筑,也是对 “人· 自然· 技术”主题的一个最激进的诠释。 出于对展馆这种“临时性建筑”的最基本思考, 他把技术、功能和内容有机结合,用3000m2 松木堆砌成9m高的“瑞士八音盒”,“盒”中 有“通道”、“内院”和“中庭”等,人们可 以从任何一个角度不受限制地进入其中,这种 空间结构也象征着瑞士人的开放心理。展馆也 是一个为观众提供各种感官体验的场所,身处 其中的人们,可以嗅到树木的芳香,感触木村 的肌理,感知自然的通风、阳光、雨滴以及丰 富的自然光线变化,欣赏瑞士传统乐器演奏的 音乐,感受轻松与休闲。展馆的建设体现了真 正的生态环保理念,建筑师放弃所有会损坏木 材本身的连接方式,没有钉子,没有螺栓和黏 合剂,板条之间的搭接、固定仅借助于钢杆和 弹簧。世博会闭幕后,这一展馆将被拆除,材 料会在瑞士某地完好如初地被重新使用,设计 师利用世博会这5个月的时间作为这些木材的 “干燥期”。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EXPO 2000 Hannover)的场地规划是在中标者阿纳博 尔迪/卡瓦迪尼(Amaboldi/Cavadini,瑞士 洛迦诺)、阿尔伯特· 施拜尔及其合伙人事 务所(Albert Speer & Partner,德国法兰克 福)和基纳斯特· 沃格特及其合伙人事务所 (Kienast Vogt Parter,瑞士苏黎世)的共 同努力下完成的。他们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指 导思想,根据“不建任何在世博会后无用的 东西” 的指导方针,进行世博会场地总体 规划,体现了此届世博会的主题思想。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国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 际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由于世博会举办时 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是最具影响的大型 综合性国际博览活动之一,因此它被誉为经济、文化 和科技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汉诺威世博会建筑赏析

汉诺威世博会建筑赏析----以瑞士“八音盒”和荷兰馆为例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于2000年6月1日至10月31日举行,这是德国有史以来首次举办世界博览会,共有18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式宣布参加此届世博会,其中包括172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
在153天的展览中,共接待世界各国游客1850万次。
与以往相比,汉诺威世博会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向世界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得崭新形象,她不仅仅限于高技术的展示,而是围绕着“人类·自然·技术: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主题,强调以人类的巨大潜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来创造未来,从而带来人类思想的飞跃,实现人、自然和技术的和谐统一。
北京图建达(TGT)作为一家专注低碳建筑将为大家解析汉诺威世博会独具特色的瑞士馆与荷兰馆为例介绍建筑的特色与优缺点,。
瑞士“八音盒”汉诺威世博会的瑞士馆就是把松木条作为一个情感的符号来表现整个建筑。
整个建筑似一个四面敞开的迷宫,其材料完全来自于瑞士本土未干的松木条。
由木方块堆积而成的9米高的“八音盒”,通过平面的穿插,纵横组合,构成了3000m2的展馆。
瑞士馆同时也将空间、声响和展示相融合,营造出一种供人丰富体验的事件性场所。
在展出的几个月中,还能使一些松木条均匀的慢慢变干。
这种材料的有机堆砌,可以使一些松木条仅依靠摩擦力和压力组合在一起,展会结束后,又可以轻松方便地拆除回收并用于其他建筑。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使资源合理循环利用,还能使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
汉诺威世博会中的荷兰馆,独具匠心地展示了“荷兰创造空间”的主题,将水与景观、建筑和能源的关系,通过垂直的断层堆积方法构成的空间进行呈现,将展示内容、形式和能源利用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种创新尽管给人以全新的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感受。
然而就是这座广受推崇的展馆,却在世博会结束后遭遇尴尬。
原因在于它不像瑞士馆那样能拆分,同时又因为那奇特的造型而影响了它的后续使用。
于是,在经历了6个月的风光无限后,荷兰馆最终成为汉诺威世博会至今令人感慨、遗憾的话题。
汉诺威26号展馆案例分析

5
汉诺威26号展厅
建筑师:托马斯·赫尔佐格 设计与建造日期:1995-1996 地点:德国汉诺威 主要特征: 1、长200m,宽116m,布置成三跨; 2、为贸易展览会组DMAG设计; 3、世博会“人-自然-技术” 的主题。
汉诺威气候条件
建筑通风设计
建筑采光设计
建筑外观设计
6
汉
01
诺 威 气 候 条 件
18
汉诺威博览会26号展厅
案例分析
风景园林-秦昕璐/张珂凡
1
01
托马斯·赫尔佐格
汉诺威博览会 OMAG26号展厅
01
ontents
02 03 05
汉诺威气候条件
建筑通风设计 建筑采光设计 建筑外观设计
02 03
04
0 5
2
Y O U
C A N
W R I T E
H E R E
KEY WORDS
人·自然·技术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托马斯·赫尔佐格 Thomas Herzog
托马斯·赫尔佐格是德国著名的建筑 师和建筑学教授。他以其关注技术、注 重生态的建筑设计享誉世界。 托马斯·赫尔佐格的大量作品所遵 循的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和策略: 1、缓冲空间的营造 ; 2、采光与遮阳的协调; 3、自然通风的组织; 4、应变界面的构造。 协调解决采光和遮阳是赫尔佐格作 品的重要课题,其主要表现为两种策略: 北向光线的利用,采光与遮阳的转换。 而汉诺威26号展厅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12
建
03
筑 采 光 设 计
13
北向光线属于漫射光,且带有的太阳 热量较少,因此在赫尔佐格的作品中被大 量使用。其常用手法是通过反射作用,把 北向光线均匀引入室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 德国 诺威世界博览会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 - 概况
•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以人•自然•技术: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主题,强调 以人类的巨大潜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来创造未来,从而带来人类思想 的飞跃,实现人、自然和技术的和谐统一。 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的思想贯 穿世博会始终,无论是场址的选择与布局、景观环境的规划,还是展览建筑 的设计,无不深刻地体现了这一宗旨。展览区内既有自然的水体、植被、人 造小溪和沙漠、大型主题公园和中心广场等,又有反映各国现代科技水平和 民族文化特色的风格多样的展览场馆。这些自然风光与人造景观有机结合, 体现了展会的主题。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 - 园林设计
• • • • 联合林荫大道是世博会场地的中枢和主要绿色通道。 种植了273种、460株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 这些树木种植于1998年,间距或疏或密,以便不同大小、不同形体的树木均 能够得到充足的适应时间和生长空间。 植物配置手法多样,或针叶树与阔叶树、常绿树与落叶树相间,或外来树种 与本土树种相邻,以此来象征全世界不同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寓意深远
建筑平立剖图 • 立面图
• 前立面图
• 场地环境图
轴侧透视图
• 鸟瞰图
一、空间的形成与划分:
• 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Expo 2000 Hannover Japan Pavilion) 展馆的主要空间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空间
•
三个空间之间 没有严格的建 筑形态阻隔, 而是以外形所 带给人们的意 识形态形成了 这种阻隔……, 在人们的意识 中自然而然的 形成了三个独 立的空间。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 - 展馆建筑
• 日本馆
空间概述: 该馆由青年设计师 Shigeru Ban设计, 占地约3600平方米, 全部用再生纸管和纸 板材料建造,夜晚望 去,就像一个横卧在 战区的巨大的波浪形 黄色灯笼
其屋顶是一个40米长,12.5厘米厚的纸质曲面构造,屋顶由纤 维及纸质膜结构建成。博览会期间,馆内举办与环保主题相关 的展览,如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等内容。
• 通过博览会,一个国家可以向世界展示其 经济实力,扩大其国际影响,加强国际、 国内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 举办世博会能促进东道主的外向型经济发 展,并会
谢谢
特色二:材料的自然特性
• • • 博览会所遵从的首先是环保理念,材料与“环保”这个约定法则是否相适应 是建筑成功与否的突出标志。日本馆建筑的骨架全是由再生纸管构成, 覆盖墙面和屋顶的是一层半透明的再生纸膜。世界博览会解说后,材料可以 全部的回收利用,完全遵照“aero waste”生态设计理念。 材料取决于自然的特点也使得这座场馆有了更多体现自然的因素。再生纸的 天然性是毋庸置疑的,而展馆内装饰性的绿色天然植物更是突出了场馆的 “绿色理念”
虽然成功但仍有遗憾
• 汉诺威世博会的遗憾之处是来参观的人没有预料的这么多, 主要原因是举办前媒体的反响不太好,所以影响到来访者 的数量; • 其次,东西德国合并后,联邦政府很多经费流向东德,且 预算中留给国内外企业做广告的费用太少,原先期待的赞 助商泡汤; • 再次,汉诺威处于德国北部,与南部的经济有差异; • 第四,世博会组织者要求来参观的人一年之前就要报名, 这也是失策之处。
促进交往
• 参加世博会被认为是一个国家走向世界的标志。 • 通过博览会,一个国家可以向世界展示其经济实 力,扩大其国际影响,加强国际、国内多领域的 交流与合作。 • 举办世博会能促进东道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并 带动基础设施及旅游、通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增加社会的就业机会
居民参与
• 科隆兹堡新城区的建立,解决了紧邻世博会场地的3000 户居民的居住问题; • 建立了地区快速交通网 络并且延伸了城市轻轨 线路; • 给大汉诺威地区注入了 城市景观的新概念,冠 名为“花园城区”。
• • • •
公平性 促进交往 居民参与 社区就业
公平性
• 公平性:指当代于未来对于资源环境利用的公平性。当代 人应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后代的发展考虑。 •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以“人· 自然· 技术:展示一个全新的 世界”为主题,强调以人类的巨大潜能、遵循可持续发展 的规律来创造未来,从而带来人类思想的飞跃,实现人、 自然和技术的和谐统一。 • 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的思想贯穿世博会始终,无论是场 址的选择与布局、景观环境的规划,还是展览建筑的设计, 无不深刻地体现了这一宗旨。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 - 展馆建筑 • 日本建筑师坂茂(shigru Ban)从材料和结构的特性出发, 来切合世博会的主题,设计了这座建筑史上规模最大、重 量最轻的纸造建筑,其骨架全是由再生纸管构成的,覆盖 墙面和屋顶的是一层半透明的再生纸膜,因此,不必人工 照明。世博会结束后,这些材料全部回收利用,体现了 “零废料(zero waste)”生态设计理念,是此届世博会主 题最直接的体现,也是这次世博会最受瞩目且成为广泛讨 论的话题。日本馆的成功建造,为今后的建筑发展指明了 方向,为人类解决居住问题提供了一条快捷的途径,因而 获得了此届世博会的大奖
二、空间塑造与材料的相适性
• 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可以说是具备液态建筑的特征的,流体建筑外形的特 征。外形的塑造上仿佛是一个标准形态的纸桶经过约束,形成了现在我们看 到的三个均分空间。
• 纸质材料有很强的韧性。并且,复合硬度刚好能够保证支承这种临时 的结构体系。其可回收性也刚好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四、自然采光带来的空间效果
• 日本馆的屋面采光采用的是透光性很好,防火的pvc材料,天然光可以直接到 达室内 展厅面积3090 平方米,几乎 每一个角落都 可以充分享受 到阳光。并且, 室内光线的控 制是恰到好处 的,顶棚的大 面积采光并没 有造成室内外 空间的混淆
五、空间效果体现民族特点
• • 传统的日式房间往往都会用木质藤条,配上纸质窗户突出民族特色。 规则的几何图形不断重复可以说是“和风”传统的一个体现。日本馆在外形 中,突出了这种重复单元的构造方式。而材料上更是模仿传统竹、纸材料。
• • • •
地球花园位于西部展区,占地约2hm2,由3个部分组成。 北部主要是7座锥形草山,象征着全球七大洲人民济济一堂,共同寻求可持续 发展的道路 。 这一区域还有一个非常小的场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 花园中部和南部主要是由树篱围合而成的休憩空间 。
• • •
发展花园位于克龙斯堡地段 ,勾画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景观序列,贯穿整个东 部展区。 游人从北向南漫步其中,可以看到花园在结构上,由紧凑至松散的渐变,色 彩由深向浅的过渡,植物由规则到自然的演替 。 设计师还通过地形的高低起伏和声响效果等来烘托“发展”这一主题,借花 园的不断变化来表达发展的可持续性
纸卷材料(如下)
空间存在的时期与材料的耐久性相适应
• 纸质材料是很良好的临时材料,符合展馆本身临时性的特征,也尊 重设计理念中的“绿色、环保”理念。
•
材料本身的特性决 定了场馆在建造过 程、拆除过程中高 效性。临时展馆的 拆除没有带来废旧 钢筋、木材、砖材 等建筑垃圾污染。 “临时”与“纸质” 完美的搭配与表现。
展示设计
——世博会材料整理
学号:12064022 姓名:王娇
历届展览会时间表
2000年 德国 诺威世界博览会 21世纪第一届博览会
会期:2000/6/1-2000/10/31 (Duration:2000/6/1-2000/10/31 ) 名称:汉诺威世界博览会 (Title:Universal Exhibition Hanover 2000 ) 主题:人类· 自然· 科技 (Theme:Humankind, Nature, Technology ) 类别:综合类 (Category:Universal Exhibition ) 总面积:160公顷 (Total area:160 ha ) 参加国:155 (Participating Countries:155 ) 参观者:18000000 (Visitors:18000000 ) 投资成本:102亿德国马克 (Costs:10.2Milliards DM )
• •
重复的构造单元,模仿和风正方窗的编排格式,给了展馆更加“日式”的生 命 另一方面,由于拥有了液态建筑特有的流动性,展馆更加具有了大型、国际 性展览厅室的特点。
•
日本馆的成功建造,为今后的建筑发展指明 了方向,为人类解决居住问题提供了一条快捷的 途径,因而获得了此届世博会的大奖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 社会效益
特色一: 光感十足
• • • Pvc材料的高透光性,局部纸质材料的高透光性让整个展厅的光线很好。 有规则的几何图形造成的框架阴影效果让整个展厅有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气 息。 即使是室内的电子设备装设也丝毫没有影响到自然气息的营造,分析认为这 一切都应取决于场馆对自然元素的应用,尤其体现在对光的应用上
生态效果
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展馆的生态效果主要体现在其节能性上。 从材料的选择角度:骨架的再生纸管成分使得展馆的造价大大降低,而且不 存在建筑废料污染情况。节点的构造和连接方式,与材料特性完全吻合。透 明再生纸膜的应用,保证了展馆内大面积的采光。
• •
艺术氛围:
• 对日本传统和风风格做了突出的腔调,巨大的展厅仿佛三个相液态连 接的纸灯笼匍匐在大地上,突出了亚洲特有的民族传统。夜晚的灯光 下,整个展馆仿佛就是屹立在西方广场上的灯笼。
三、入口空间的组织与效果营造:
• 虽然日本馆设计了多个出入口,但是观众还是基本从一个位于二楼的入口进 入。 走近会场,人们首先见到的是 一片白色的庭园风景,这让人 想京都那些有名的枯山水庭院, 只不过地面是用白纱替代了庭 院中白色碎小的石子,主是让 阳光从二层的层面进入一层, 然而透过一大片白纱可以看到 参观者移动的身影,生一种极 其神秘的气分,如果不是身临 其境,很难通过印刷品和图片 感受现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