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南方根结线虫生防菌菌株的筛选研究 第三稿

合集下载

根结线虫三种天敌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根结线虫三种天敌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根结线虫三种天敌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汪来发;杨宝君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9(26)2
【摘要】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寄生南方根结线虫卵90%,厚壁轮枝霉(Verticiliumchlamydosporium)寄生卵85%,节丛孢菌(Arthrobotryssp.)捕食二龄幼虫达65%。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这三种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淡紫拟青霉最适培养温度为30℃;厚壁轮枝霉为25℃,节丛孢菌亦为25℃;在麦粒上生长最好;三种真菌的最适pH值为6~8。

【总页数】3页(P138-140)
【关键词】南方根结线虫;天敌真菌;生物学特性;致病力
【作者】汪来发;杨宝君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保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76.12;S432.45
【相关文献】
1.根结线虫天敌真菌1号分离物(DFRKN-1)基因组DNA提取研究 [J], 马爱瑛;张靠稳;苏建华
2.根结线虫天敌真菌的筛选研究续报 [J], 蒋冬荣;周广泉;周志权
3.根结线虫天敌真菌的筛选研究初报 [J], 封宇;周广泉;周志权
4.运用均匀设计法优化超声波破碎根结线虫天敌真菌-1细胞的条件研究 [J], 马爱瑛;张靠稳;刘嵩
5.包头市花卉植物根结线虫天敌真菌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J], 胡俊[1];王东升[2];张晓琴[3];李巧云[4]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根际细菌对南方根结线虫的生防活性

根际细菌对南方根结线虫的生防活性

根际细菌对南方根结线虫的生防活性杨敬辉;陈宏州;朱桂梅;吴琴燕;潘以楼【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00)004【摘要】离体和盆栽试验测定了9株根际细菌对番茄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活性.结果表明,供试细菌中菌株Paenibacillus sp.TX-4、Bacillus cereus 1Re107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2R37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致死率分别达82.02%、76.52%和70.06%,对卵的孵化抑制率分别为84.46%、82.70%和77.58%.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aenibacillus sp.TX-4,B.cereus 1Re107和P.fluorescens 2R37能显著(P<0.01)减少番茄根瘤指数;9个供试菌株对番茄生长有显著(P<0.01)的促生作用.【总页数】3页(P113-114,199)【作者】杨敬辉;陈宏州;朱桂梅;吴琴燕;潘以楼【作者单位】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1【相关文献】1.根际细菌Serratia Plymuthica HRO-C48的生防作用初探 [J], 马迎新;刘晓光;高克祥;秦乃花;庞延东;时呈奎2.BC2001生防菌对南方根结线虫生防机理的初探 [J], 林智敏;宋亚娜;郑伟文3.根际细菌9个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的盆栽防效 [J], 黄金玲;刘志明;陆秀红;刘纪霜;秦碧霞;乔丽娅4.不同根际细菌对南方根结线虫抑制效果的研究 [J], 肖同建;陈芳;朱震;李蕊;张鹏;冉炜;沈其荣5.烟草猝倒病生防根际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J], 方敦煌;李梅云;李天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株抗南方根结线虫长形赖氨酸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应用

一株抗南方根结线虫长形赖氨酸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应用

一株抗南方根结线虫长形赖氨酸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应用作者:程菊娥王东伟成飞雪朱春晖王忠勇史晓斌郑立敏苏品刘勇张德咏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21年第10期摘要:【目的】筛选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良好活性的生防菌株,为杀线虫制剂的研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对从抗线虫黄瓜根系附近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芽孢杆菌分离,通过浸渍法筛选出杀线活性高且稳定的菌株,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活性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离体、盆栽及田间试验对分离菌株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效果进行验证。

【结果】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的芽孢杆菌C1,经鉴定菌株C1为长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macroides)。

杀线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C1发酵上清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74.50%、对雌虫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95.17%、对2龄幼虫的24和48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8.83%和100.00%,且杀虫活性稳定;盆栽试验发现,菌株C1发酵液50倍稀释液对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为73.24%;田间防病试验结果显示,菌株C1发酵液50倍稀释液对黄瓜南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达82.67%,且产量较清水对照增产20.0%。

【结论】菌株C1不仅对南方根结线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能促进作物生长,可作为生物农药和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开发利用。

关键词:南方根结线虫;长形赖氨酸芽孢杆菌;鉴定;杀线活性;促生效果中图分类号: S432.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1191(2021)10-2765-11Abstract:【Objective】To screen the biocontrol strains with good activity against Meloidogyne incognita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maticidal agents.【Method】Bacillus was isolated from soil samples collected near the root of cucumber resistant to M. incognita by plate dilution method. Strains with high and stable nematicidal activity were screened by impregnation method. The active strains were classified and identified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and 16S rDNA identification. In vivo, pot and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effect of the isolated strain on the control of M. incognita. 【Result】A Bacillus C1 with high nematicidal activity was screened, and the strain C1 was identified as Lysinibacillus macrolides. The nematicidal activit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inhibition rate of the fermentation supernatant of strain C1 on the egg hatching of M. incognita was 74.50%, the relative inhibition rate on the female hatching was 95.17%, and the 24 and 48 h corrected mortality of the second-stage juvenile were 98.83% and 100.00%, respectively,with stable nematicidal activity. Pot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 of 50 times dilution of fermentation broth of strain C1 on tomato M. incognita was 73.24%. The results of field disease control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 of 50 times dilution of C1 fermentation broth on cucumber M. incognita was 82.67%, with yield 20.0% higher than that of clear water control. 【Conclusion】Strain C1 not only shows good control effect on M. incognita, but also promotes crop growth. It can be developed and utilized as biological pesticide and fertilizer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Key words: Meloidogyne incognita; Lysinibacillus macrolides; identification; nematicidal activity; growth promoting effectFoundation item:Special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China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System (CARS-16-E17);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1401797, 31871941)0 引言【研究意义】植物根结线虫是一类普遍发生的专性植物寄生病原线虫,可对3000多种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刘维志,1998;Jones et al.,2013),每年由根结线虫等植物寄生线虫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500亿美元(Li et al.,2015),被认为是最严重的寄生线虫(段玉玺,2011)。

抗南方根结线虫西瓜砧木资源的筛选

抗南方根结线虫西瓜砧木资源的筛选

抗南方根结线虫西瓜砧木资源的筛选李可;邓云;孙德玺;朱迎春;周芝君;刘君璞【摘要】为筛选抗南方根结线虫的西瓜砧木资源,以32份南瓜、23份西瓜、20份笋瓜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鉴定其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作物和同种作物的不同种质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忽略基因型差异,不同作物的平均病级指数从小到大依次为:西瓜、南瓜、笋瓜,通过抗性鉴定,在西瓜野生种得到‘PI 606135’‘PI 482298’‘PI 189225’‘PI 482324’4份中抗南方根结线虫的种质材料.【期刊名称】《中国瓜菜》【年(卷),期】2016(029)004【总页数】4页(P15-18)【关键词】西瓜;南瓜;南方根结线虫;抗性【作者】李可;邓云;孙德玺;朱迎春;周芝君;刘君璞【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郑州 450009;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郑州 450009;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郑州 450009;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郑州 450009;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郑州450009;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郑州 450009【正文语种】中文西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2013年我国西瓜的播种面积为182.82万hm2,占世界总面积的60%以上,产量高达7 294.4万t,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1-2]。

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连年重茬,根结线虫给西瓜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不断增加,Davis等[3]研究表明根结线虫侵染会造成西瓜减产30%左右。

目前生产上防治根结线虫的方法主要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轮作等,筛选抗线虫种质资源和砧木已经成为环保且可行的抗线虫途径之一。

葫芦科蔬菜是受根结线虫危害较重的作物,近年来对葫芦科作物,特别是对西瓜甜瓜抗根结线虫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2003年Judy等[4]对265份西瓜属种质材料(包括21份药用西瓜、156份毛西瓜和88份饲用西瓜)进行抗花生根结线虫1号生理小种的鉴定,其中1份毛西瓜表现低抗、20份饲用西瓜表现中抗。

南方根结线虫在寄主和非寄主植物中的发育比较研究

南方根结线虫在寄主和非寄主植物中的发育比较研究

镊子手工挑取植物根部的线虫卵块,将卵 Nhomakorabea置网筛 上,盖上盖子,置于 25 ℃的恒温培养箱中孵化 48~ 72 h,即 可 得 到 试 验 所 需 的 南 方 根 结 线 虫 J2(2 龄 幼虫)。 1.1.2 供试植物
葫 芦 科 (Cucurbitaceae) 作 物 为 黄 瓜 (C. sativus L.), 大 戟 科 (Euphorbiaceae) 植 物 为 蓖 麻 (R. communis L.), 禾 本 科 (Poaceae) 植 物 为 多 年 生 黑 麦 草 (L. perenne L.)、 高 丹 草 (S. bicolor×S.bicolor var. sudanense ) 分 别 购 于 天 津 、 北 京 、 山 东 等 地 的 种 子 公 司。 1.2 试验方法 1.2.1 盆栽试验
· 11 ·
2013 年 第 10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3 , Vol . 33 . No . 10
然后将悬液过筛(上 200 目、下 500 目),并用水枪喷 头(可以人工控制水量)冲洗,将含有线虫的悬液收 集于 50 mL 离心管中,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线虫的 龄期。 最后将料理机捣碎后的根部组织和地上植株 分别收集到信封中, 放在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先在 105 ℃下烘烤 0.5 h,然后再在 80 ℃下烘烤 10 h,用 万分位电子天平称量植物地上、 地下干重。 另于 2012 年 7 月 26 日 重 复 上 述 试 验 , 于 2012 年 8 月
10、11、13、15、19、23、27、31 日分别收获植物, 并按 上述方法重复试验。 1.3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 (ANOVA) 分析,用 LSD 对平均值进行多重比较。其中,线虫的数量进行 ln (x+1) 转 换 , 并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但 以 未 转 换 数 据 的 平均值在图中列出。 p≤0.05 为差异显著。 所有数据 利用 SPSS17.0 进行统计分析。

南方根结线虫生防菌X-20的鉴定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南方根结线虫生防菌X-20的鉴定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南方根结线虫生防菌X-20的鉴定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董海龙;路平;翟浩臻;赵增旗;王莉;王建明;徐玉梅【期刊名称】《中国生物防治学报》【年(卷),期】2024(40)1【摘要】南方根结线虫是设施蔬菜上的重要植物病原物,但目前缺乏安全高效的生物防治措施。

本研究从根结线虫罹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生防菌X-20,其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校正死亡率达100%。

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菌株X-20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菌株X-20发酵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时,当处理浓度1 mg/mL,虫体出现扭曲、僵直变化,内部组织分解;处理1 h后,虫体波动频率降幅47.26%、头部摆动频率波动性变化、虫体弯曲频率成S型变化;处理24 h后,二龄幼虫的体长减少4.68%,口针增加7.64%,透明尾长增加83.90%;J2虫体体液出现外渗,且电导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和时间延长而增加;发酵液甲醇提取物1mg/mL处理虫体,6h后糖含量比对照增加39.10%,甘油含量比对照高出66.67%,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55.73%。

由此可见,荧光假单胞菌X-20菌株代谢产物通过破坏根结线虫体壁及虫体内部结构,引起虫体液渗漏,扰乱虫体内糖类、脂类、蛋白类代谢,造成虫体死亡。

【总页数】10页(P196-205)【作者】董海龙;路平;翟浩臻;赵增旗;王莉;王建明;徐玉梅【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新西兰土地环境保护研究所;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相关文献】1.BC2001生防菌对南方根结线虫生防机理的初探2.GJ23 生防菌剂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研究3.生防菌K-8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及其鉴定4.南方根结线虫生防菌YB-1503菌株鉴定及作用机理研究5.牛蒡根结线虫生防菌筛选、鉴定及杀线虫条件优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根结线虫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菌株HAL0002的鉴定与活性物质分析

根结线虫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菌株HAL0002的鉴定与活性物质分析

根结线虫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菌株HAL0002的鉴定与活性物质分析曾庆飞;黄惠琴;朱军;鲍时翔【期刊名称】《植物保护》【年(卷),期】2011(37)6【摘要】为了筛选获得对根结线虫具有拮抗能力的强活性放线菌菌株,并从菌株中发现新的杀线虫活性化合物,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采集海泥样品9份,从五指山原始森林等地采集土壤样品51份,用平板稀释法对海泥和土壤样品进行分离;以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为靶标线虫,采用24孔细胞培养板液体线虫法进行初筛和复筛;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对复筛出的活性菌株进行鉴定;菌株发酵液经溶媒萃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过滤和制备薄层板层析,采用活性跟踪法从中分离纯化杀线虫活性化合物;化合物经光谱及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进行结构鉴定.从60份样品中分离得到356株菌落形态有差异的放线菌.初筛得到16株对根结线虫校正死亡率在80%以上的菌株,复筛获得3株线虫校正死亡率在95%以上的菌株,其中分离自海泥样品中的菌株HA10002抗线虫活性最强,发酵原液的校正死亡率达100%.HA10002经鉴定为白浅灰链霉菌,从其发酵液中分离获得2个活性化合物,其中A26-3为Nocardamine,A22-1的结构正在进一步鉴定中.上述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放线菌HA10002能合成2种以上杀根结线虫的活性代谢产物,是一株遗传稳定且具有开发潜力的活性菌株.%In order to isolate new actinomycete strains with high nematicidal activity, and to discover new compounds against root-knot nematodes, nine mangrove sediments collected from Dongzhaigang mangrove and 51 soil samplesfrom Five-finger Mountain) in Hainan Province were isolated using dilution-plate method. Strains were selected by using Meloidogyne incognita as target nematodes. The selected antagonistic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16S Rdna sequencing and analyses. Fermentation broth of the strain was separated and purified by means of solvent extraction, column chromatography, Sephadex LH-20 and preparation TLC. Structures of the active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1 H-NMR,13C-NMR, HMBC,1H-1 H COSY and ESI-MS. From 9 mangrove sediments, 93 actinomycete strains were isolated and from 51 soil samples, 263 actinomycete strains were isolated. Of the 356 strains, 16 antagonistic strains against M. Incognita wereselected,among which strain HA10002 from mangrove sediment possessed the highest nematicidal activity, with lethal rate as high as 100%, and it was identified as Streptomyces albogriseolus. By adopting the tracing method of bioactivity, two active compounds were separated from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HA10002, of which the compound A26-3 was identified as nocardamine, and the structure of A22-1 is being elucidat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elected actinomy-cete strain HA10002 could produce more than two active metabolites against Meloidogyne spp. , and it can be a promising strain in biological control of root-knot nematodes.【总页数】5页(P159-163)【作者】曾庆飞;黄惠琴;朱军;鲍时翔【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口 570228;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口 57110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贵阳550006;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口 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口 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口 571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相关文献】1.高放射土壤中拮抗放线菌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J], 李阳;李健强;宋素琴;王静;楚敏2.一株拮抗放线菌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J], 郭春燕;王旭正;刘少杰;于金凤3.1株根结线虫拮抗放线菌新种的分离与鉴定 [J], 黄惠琴;袁维道;王英;魏华;朱军;孙前光;鲍时翔4.南方根结线虫拮抗放线菌的分离、鉴定与杀线虫活性分析 [J], 陈井生;朱峰;鲁旭鹏;刘大伟;刘德福;段玉玺;陈立杰5.油用牡丹根结线虫拮抗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J], 李克勤;朱文成;曲永蕴;刘慇;赵海军;李广强;季延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方根结线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1)

南方根结线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1)

23(增刊)76-81 中国生物防治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 ontrol 2007年9月南方根结线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雷敬超,黄惠琴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口571101)R esearch Advance on Biological Control of the Meloidogyne incognitaLEI Jing2chao,H UANG Hui2qin(Institut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for T 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Haikou 571101,China)提要:本文对南方根结线虫生防因子食线虫真菌、细菌、放线菌、杀线植物的种类,及其生防因子对线虫的作用方式等进行概述。

关 键 词:南方根结线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432145;S4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9261(2007)增刊20076206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植物根系定居性内寄生生物,是我国经济作物的重要病原线虫,主要包括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爪哇根结线虫(M. javanica)和北方根结线虫(M.hapla)等4大优势种群[1]。

在我国,以南方根结线虫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保护地作物栽培面积迅速发展,同时也为南方根结线虫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使得土壤中的根结线虫得以积聚增殖,发病田的寄主常年减产15%~20%,严重时达到70%以上[2]。

1917年,Nathoncobb就提出用捕食线虫真菌来防治线虫的理论,直到1937年Linford才利用捕食线虫真菌对根结线虫进行防治试验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国外利用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sp.)开发成商品菌剂R oyale350,利用巴斯德杆菌(Pasteuria)防治澳大利亚的葡萄园南方根结线虫[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种南方根结线虫生防菌菌株筛选研究摘要线虫的生物防治是近几年植保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从采自洛阳市李楼蔬菜基地的根际土壤样本中分离、筛选出了4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菌株,并对这4株生防菌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指标检测。

初步检测结果如下:假单胞菌属(18-4)、巨大芽胞杆菌属(15-5)、蜡样芽胞杆菌属(20-7)、枯草芽孢杆菌属(2-1)。

该结果为下一步开发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物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利于减少传统化学农药过度使用而导致的“3R”问题。

关键词:根结线虫;生物防治;根际生防细菌;筛选;1 引言通过有关植物线虫病害知识的问卷调查发现,现在农户中对于植物寄生线虫所导致的病害中了解程度不够,对于线虫病的危害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相反植物寄生线虫已经是导致植物病害的第二大杀手,不仅能引起植物线虫病,同时他也能为植物病原细菌和真菌提供侵染途径,也是很多植物病毒的传播介体。

传统的防治线虫病害的方法一般都是采用传统化学农药,化学方法防治植物寄生线虫具有防治好,见效快的特点,但是不可避免的污染了自然环境,因此生物防治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

利用对植物寄生线虫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对植物寄生线虫进行防治是当今新的研究热点。

种类繁多的细菌从寄主植物、线虫体、线虫的卵、土壤中上被分离,不同的作用方式被报道。

自然界中存在有许多对植物有益的细菌群落,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充分利用这些细菌的生物学潜力来控制植物寄生线虫的种群数量将有助于减少化肥和农药投入、促进植物生长、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高效的发展。

本研究首先从蔬菜的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通过室内离体实验的方法验证其防效,同时对线虫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进一步鉴定。

本次研究的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开发新型防治线虫的生物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2.1.1 土壤样本与供试线虫来源及处理土壤样本采自洛阳市李楼蔬菜基地的蔬菜大棚中,样本土壤均为蔬菜大棚的根际土壤。

在蔬菜收获后,采用十点取样法从5~15 cm的土层中采集作物根际土壤,共采集30份土样,土样自然风干后过200目筛,然后封装于密封袋中并编号,置于4 ℃冰箱保存备用。

从样本土壤中分离得到细菌菌株50种,其中对植物寄生线虫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有4种,编号分别为2-1、15-5、18-4、20-7。

将其接种于LB固体培养基上,置于4℃冰箱冷藏室保存备用。

供试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保存于本实验室中。

2.1.2 供试培养基培养基具体配方如下表(表1)所示:表1 供试培养基种类及成分培养基名称成分LB液体培养基胰蛋白胨10 g、酵母膏5g、NaCl 5 g、蒸馏水1000 mLLB固体培养基胰蛋白胨10 g、蒸馏水1000 mL、酵母提取物5 g、NaCl 5 g、琼脂粉18 g休和利夫森二氏培养基蛋白胨2 g、NaCl 5 g、K2HPO40.2 g、葡萄糖10 g、琼脂20 g、溴百里酚蓝1% 水溶液3 mL、蒸馏水1000 mL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蛋白胨5.0 g,葡萄糖5.0 g,K2HPO45.0 g,蒸馏水1000 mL淀粉培养基在LB 固体培养基中加入2 g 可溶性淀粉柠檬酸盐培养基NH4H2PO4 1 g,K2HPO4 1 g,NaCl 5 g,MgSO40.2 g,柠檬酸钠2 g,琼脂18 g,蒸馏水1000 mL。

2.2 试验方法2.2.1 根际细菌的分离根际土壤细菌的分离一般采用稀释涂平板法,具体实验方法步骤如下:(1)稀释液的制备:称取土样5 g,并将土壤磨成粉末状,放入50 mL 去离子水中,摇床上振荡30 min,静置使澄清,用无菌枪头吸取上清液100 µL 并加入900 µL无菌水中,用无菌水稀释为10-1 10-2 10-3 10-410-5 五个浓度梯度并保存。

(2)培养:吸取各浓度稀释液200uL涂布于LB固体培养基制成平板,拿封口膜封口后倒置于恒温箱内,37℃培养24h。

(3)挑菌落:挑取单细菌菌落于新的LB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24h。

(4)菌株的纯化:尽量挑取形态不同的单菌落于液体LB培养基中,37℃、200r/min摇床振荡培养,然后用平板划线分离法进行纯化,直到获得纯培养[9]。

2.2.2 寄生线虫拮抗细菌的筛选取纯化的细菌接种于装有LB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37 ℃、200r/min摇床中培养24h,然后于无菌超净工作台上用移液枪取600 µL培养液于Landy 培养基(加100 µL KH2PO4、1000 µL 40%葡萄糖)中,37 ℃摇床中震荡培养48 h,取出后静置,取上清液于离心管中,10000 r离心10 min,用移液枪取上清液于凹面皿、备用[10]。

挑取20~40条线虫于凹面皿上清液中,置于26 ℃恒温培养箱内,处理12 h、24 h和48 h后分别观察和计数。

由于供试线虫中存在假死现象,我们必须在解剖镜下用自制挑针刺激线虫,如果线虫个体僵直不动,则可以记做死亡,若呈弯曲状则为假死状态。

生测结果计算参照陈立杰等人的方法[11]。

线虫死亡率(%) = 死亡线虫数/供试线虫数×100%2.2.3 细菌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鉴定共选取甲基红(VP)、乙酰甲基甲醇(VP)、吲哚的产生(细菌对色氨酸的利用)、淀粉水解、葡萄糖的氧化发酵、产氨实验、柠檬酸盐的利用这七项指标检测,参照《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中提到的实验方法,对待测菌株进行该七项指标的鉴定试验[12]。

3 结果分析3.1 土壤细菌的分离和纯化采用稀释平板法对30份土壤进行细菌的分离和纯化,纯化细菌划线培养保存。

由下图(图1)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出所挑选出的4个植物寄生线虫的拮抗细菌的单菌落形态各不相同,颜色也都不一致,每一种细菌都具有各自独特的形态特征:2-1细菌单菌落呈微椭圆形,菌落整体颜色较为一致,为浅黄色,边缘整齐,表面无褶皱,菌落较为湿润,稍浑浊,呈半透明状;15-5细菌单菌落呈圆形,菌落整体颜色一致,为从中心到边缘皆为灰黑色,边缘有突起,表面无褶皱,菌落较为湿润,不透明;18-4细菌单菌落呈圆形,菌落中心为灰黑色或黑色,由中心向边缘颜色逐渐变浅,边缘呈浅黄色,菌落边缘呈不规则形状,有突起,表面有褶皱,菌落中心不透明,边缘为半透明状,菌落中心较边缘部分略厚;20-7细菌菌落不规则,菌株呈发散性生长,无明显的菌落中心,菌落浅黄色。

菌落边缘向四周发散生长,菌落透明。

图1主要拮抗细菌单菌落 3.2 拮抗细菌的筛选将分离得到的50个菌株分别进行实验室内寄生线虫离体抗性筛选: 用37℃ 200 r/min 恒温摇床条件下培养48h 得到细菌发酵上清液,将线虫置于该发酵上清液中放在26℃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 h 、24 h 、48 h 后分别观察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细菌发酵液对线虫的抑制效果不同,其中2-1、15-5、18-4、20-7这4个菌株的发酵液对线虫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四种细菌在48h 内作用效果如下表(表2):表2 拮抗细菌菌株上清液对植物寄生线虫的活性处理线虫死亡率Nematode mortality(%)Treatment 12 h 24 h 48 h 2-1 94.44±0.94 100.00±0 100.00±015-5 80.56±1.13 96.44±2.36 100.00±018-4 60.78±1.35 95.00±2.15 100.00±020-7 50.78±1.45 91.66±1.95 100.00±0CK 0.00±0 0.00±0 0.00±0注:(1)CK:无菌水对照;(2)LANDY培养基上重复实验5次4种细菌的发酵上清液在48h内对线虫的致死率均达到了100%。

编号15-5、18-4、20-7在12 h 的时候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80.56%、60.78%、50.78%,而编号为2-1的菌株的上清发酵液在12 h 内对植物南方根结线虫的致死率高达94.44%。

得到的4株对植物寄生线虫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中编号为2-1的细菌拮抗效果最为明显。

防治效果同时表明这4个拮抗细菌菌株在接种后0~24h内对植物寄生线虫的防治效果呈上升趋势,由此表明这些拮抗细菌菌株对植物寄生线虫的防控具有较长的持效期。

3.3 主要拮抗细菌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法:对各主要拮抗细菌样品的染色玻片在显微镜的油镜下观察结果如图(图2)。

图2拮抗细菌革兰氏染色后油镜观察图表3 拮抗细菌革兰氏染色编号革兰氏染色颜色鉴别结果(+/-)15-5 紫色+2-1 紫色+18-4 红色-20-7 紫色+注:“﹢”代表阳性;“﹣”代表阴性根据表2的结果说明:植物寄生线虫拮抗细菌既有革兰氏阳性细菌,又有革兰氏阴性细菌,其中15-5、20-7、2-1为革兰氏阳性,18-4为革兰氏阴性。

革兰氏阳性细菌占75%,革兰氏阴性细菌占25%。

初步判断自然界中对植物寄生线虫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大多为革兰氏阳性菌。

3.4 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共有待测菌株4种,编号分别为2-1、15-5、18-4、20-7分别测定其甲基红(VP)、乙酰甲基甲醇(VP)、吲哚的产生(细菌对色氨酸的利用)、淀粉水解、葡萄糖的氧化发酵、产氨实验、柠檬酸盐的利用这7项生理生化特征,得到结果如下表(表3)所示由下表可知:在已经测定的4株对植物寄生线虫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细菌菌株中,甲基红实验除了18-4外都呈现阴性结果;乙酰甲基甲醇的实验结果均为阴性;吲哚的产生实验除了2-1为阳性外,其余样本均为阴性;葡萄糖的氧化发酵实验4种菌均为氧化型;2-1和15-5在柠檬酸盐培养基上呈阳性反应,18-4和20-7在柠檬酸盐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不能利用柠檬酸盐。

对照以上7项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结果,查阅伯杰明细菌鉴定手册,该4个菌株的鉴定结果为:单胞菌属(18-4)、巨大芽胞杆菌属(15-5)、蜡样芽胞杆菌属(20-7)、枯草芽孢杆菌属(2-1).表4 待测细菌菌株生理生化指标鉴定结果生理生化特征菌株编号甲基红乙酰甲基甲醇吲哚淀粉水解葡萄糖的氧化发酵产氨实验柠檬酸盐的利用2-1 - - + + O + + 15-5 - - - + O + + 18-4 + - - - O + - 20-7 - - - + O + -符号:+,≥90%菌株阳性;-,≥90%菌株阴性;d,11~89%菌株阳性;+w,阳性弱反应;O,氧化型;F,发酵型。

部分指标实验结果如下图(图3)所示:图3 甲基红(VP)实验结果4 结论与讨论本研究采用稀释平板法[13]对所采取的土样进行细菌菌株分离与纯培养,最终得到50株形态或颜色各不相同的单菌落,说明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