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合集下载

2024届上海市长宁、金山区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

2024届上海市长宁、金山区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

2024 届上海市长宁、金山区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三元及第”的提法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

这里的三元指:解元、会元、状元。

B .中国地名的来源多种多样,有的以地理上的山河命名如河南,有的以政治因素命名如南宁。

C.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下列诗词描绘的就是此节的见闻感受: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D .在中国古代,名、字与号是有区别的: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青莲居士”就属于称“号”。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探险小说家凡尔纳的代表作,主人公是尼摩船长,反对殖民压迫也是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

B .《骆驼祥子》除描写了主人公样子外,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离死亡只差一步的老马和小马祖孙俩等。

C .《儒林外史》刻画了众多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土人形象,如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是谁都不知道的范进。

D .小说《简 ·爱》所述故事主要发生在桑菲尔德庄园,因为简 ·爱以家庭教师身份为罗切斯特的女儿阿黛勒授课,她的生活在桑菲尔德庄园与罗切斯特产生交集,但最终她与罗切斯特分道扬镳。

上海市松江区届中考语文模试卷 (一)

上海市松江区届中考语文模试卷 (一)

上海市松江区届中考语文模试卷 (一)
近日,上海市松江区中学生纷纷参加了届中考。

这次届中考题目难度
较大,让不少学生感到压力。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语文模试卷进行一
番分析。

Part 1: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占据语文模试卷的相当部分,共计30分,涵盖了说明文、小说、古文等不同类型的文章。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不同文章类型的特
点和阅读技巧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要注意文章中的细节和难点,并
通过实践训练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Part 2:作文
作文是考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此次语文模试作文为“垃圾分类”
这一话题,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问题。

同时要求学生运用合理的论述、合适的语言表达来展示自己的观点。

Part 3:语法
语法是语文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本次模拟试卷
中的语法部分要求掌握基本的语法常识和语言运用技巧,如短语、句
子结构等。

关于语法的学习,也需要节奏适中、温故知新,注重练习,不能太过死板。

Part 4:词汇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词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次模拟试卷词汇部
分需求考生掌握一定的汉字、词语,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同时,词汇题也给了同学们较多的阅读题材分析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语言。

综合来看,上海市松江区届中考语文模试卷设计合理,全面反映了语文训练的各方面。

这份试卷对于年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考察和训练价值,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对待,用心答卷。

对于自身弱项,要做好针对性的训练,不断在考试中弥补不足,提高综合素质。

2024年上海市虹口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上海市虹口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虹口区2023学年度初三年级第一次学生学习能力诊断练习语文练习卷2024.1(满分150分,时间100分钟)注意:1、本练习卷共22题。

2、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练习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14分)1.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2.,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3.“万家忧乐到心头”是对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这一政治抱负的高度概括。

4.小雨为了参加学校文学社举办的“诗画相映”主题活动,画了一幅表现秋日美景的画作,画面呈现的是:山间的树木都披上了黄叶,金色的晚霞把山头映照得分外璀璨。

小雨可以把《野望》中“,”这两句诗题写在画作上。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9题(21分)[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桃花源记(节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丙]王经①少贫苦,仕至二千石②,母语之曰:“汝为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经不能用,为尚书,助魏,不忠于晋③,被收。

涕泣辞母曰:“不从母敕,以至今日!”母都无戚容④,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何负吾邪?”——《世说新语·贤媛》【注释】①王经(?—260):字彦纬,冀州清河郡人,三国时代曹魏大臣,曾官至尚书,深得魏帝曹髦信任。

公元260年五月初六夜晚,魏帝曹髦因司马昭弑君篡位之心日益明显,决定不再坐以待毙,召王经、王沈、王业商讨伐司马昭计划。

王沈、王业要向司马昭秘告此事,邀王经一道前往,被王经拒绝。

不久,魏帝曹髦被司马昭所杀,王经因忠于曹魏被诛。

2024年上海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

2024年上海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

2024年上海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

(13分)1.默写(1)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其一》)(2)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3),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4)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句子是,。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石壕吏(节选)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成。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展炊。

【乙】醉翁亭记(节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欧阳修传(节选)范仲淹以言事①贬,在廷多论救②,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既多所张弛③,小人翕翁不便④。

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言事:直陈时弊。

上海市区2024年中考一模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区2024年中考一模考语文试题

2024届上海杨浦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2、,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4.小语读到“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时,想起《关雎》中“,”两句诗也表达相似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11题。

(22分)【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吕蒙传》)5、【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该书由北宋(人名)主持编纂。

(1分)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不可以故.意待也故:(2)遂往诣.蒙诣: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8、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乙】文“造次”的注释的一项是()(2分)A.随意B.仓猝C.善辩D.片刻9、下列对【甲】文中孙权劝勉艺术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晓之以理,针对吕蒙的位高职重,用双重否定指出学习的必要性。

B.动之以情,委婉而诚恳地介绍读书方法,帮助吕蒙消除畏难情绪。

C.对比说理,以诘问语气斥责吕蒙口中的“多务”不过是借口而已。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闵行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2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可怜身上衣正单, 。

(《卖炭翁》)2.浮光跃金,(《岳阳楼记》)3. 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4.小闵同学看到水池里原本呆呆停在那里的鱼儿,突然游向远处,不觉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两句“,。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9题(22分)[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醉翁亭记(节选)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伯父君谟,号“美髯须”。

仁宗一日属清闲之燕,偶顾问曰:“卿髯甚美,长夜覆之于衾下乎,将置之于外乎?”君谟无以对。

归舍,暮就寝,思圣语,以髯置之内外,悉不安。

递一夕不能寝。

盖无心与有意,相去适有间,凡事如此。

【注]①燕: 同“宴”。

5.【乙]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学(人名)。

(2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临溪而渔(2)偶顾问曰7.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感觉都不安全,于是一夜不能睡着。

B.(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感觉都不安心,于是一夜不能睡觉。

C.(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都感觉不安全,于是一夜不能睡觉。

2023年上海市部分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23年上海市部分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2023年上海市长宁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警惕语言的陷阱徐默凡①对于有很大概率终生和语言文字打交道的人来说,对语言之美、文学之魅是充满了向往的,但我却要说一说语言的三个陷:“强行分类”“隔膜体验”和“以形害意”。

②比如我问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就要想出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热情、敏感、聪明或者大大咧咧等等。

与此同时你就对自己进行了分类,“你”成了一个符号化的人物,与他人迥然不同的细微之处就会被这个语词抹杀,存在是混沌一体的,语言却是一个个的孤立符号,于是语言就必须把描述对象逐一分割。

③________语言的这种范畴化作用能使世界结构化、条理化,________也让使用者踏入强行分类的陷阱:我们会忽视世事的纷纭之处,过滤生活的细碎感动,被语言概念绑架,变成一个粗线条的人。

最近的流行语中,有一个“内卷”,有一个“躺平”,我经常被问到是应该内卷还是躺平,但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已经陷入“强行分类”的陷阱了,人生的应对之策是多样的,情绪也是复杂多变的,为什么要用“内卷”或者“躺平”来贴标签呢?其实一旦用语言表述,再怎么复杂也已经把自己限定了,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回到事物的复杂性之中,一事一议。

④又如你到某地之前,恐怕已经在网上做了详细攻略,掌握了很多描述该地区景点的精致词句。

这些词句能帮你打卡、拍照、发朋友圈,但无疑也会把你幽微的切身感受隔绝在外。

所有的语言都是陈词滥调,因为语言是一种公共媒介,依靠约定俗成才能起到交流的作用,而约定俗成的东西只能是一个公约数,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现代资讯的发达,使我们普遍早熟,在语言文学里经历了无数的人生,但这种公约数的理解和个性化的经验毕竟是有区别的。

⑤当然,并不是要绝圣弃智,返璞归真,而是提醒大家,不要被语言符号的公共意义遮蔽,要警惕知识的骄傲,要有突破语言的障眼法回归生命体验的能力。

⑥再如我问你理想是什么?你或许会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追寻生命中的诗与远方”等等,漂亮是很漂亮的,而且正能量爆棚,但实际品味,都是一些语义磨损的空洞形式,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上海中考语文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上海中考语文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上海中考语文模拟题及参考答案上海中考语文模拟题及参考答案很多上海的学生都觉得语文中考的复习要紧扣课本,其实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通过做些模拟题来熟悉考试题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春天一旦跨到地平线这边来,大地便换了一番风景,明朗又朦胧。

它日日夜夜散发着一种气息,就像青年人身体散发出的气息。

清新的、充沛的、诱惑而撩人的,这是生命本身的气息。

大地的肌肤--泥土,松软而柔和;树枝再不抽搐,软软地在空中自由舒展,那纤细的枝稍无风时也颤悠悠地摇动,诏唤着一个万物萌芽的季节的到来。

湖水因为春潮涨满,仿佛与天更近;静静的云,说不清在天上还是在水里……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撩人(liáo) 一番B. 抽搐(chù) 枝稍C.纤细(qiān) 充沛D. 涨满(zhǎng) 诏唤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词性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旦仿佛B.朦胧自由C.气息萌芽D.散发撼动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莱芜九龙大峡谷全长20多公里,谷内怪石嶙峋,溪水潺潺;两边奇峰突兀,层峦叠翠,真可谓巧夺天工。

B.据笔者观察,近年来我省小型剧目的创作一直比较活跃,涌现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C. 摩拜单车一推出,便受到人们的欢迎,其始作俑者胡玮炜受邀登上了央视《朗读者》的舞台。

D. 5月19日,在第七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来临之际,芳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心积虑让家庭医生走进百姓家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代著名作家吴伯萧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大多以小见大,善于从平凡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B.“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沿线国家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合作成果,共建合作平台,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C.通过“阿尔法围棋”的胜利,让人们更加清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必将引发新一轮的产业创新与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共8题;共16分)1. (2分)(2018·桂林)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 撰文(zhuàn)应和(hé)星宿(xiu)咄咄逼人(duō)B . 揶揄(yé)迤逦(lǐ)谄媚(chǎn)言简意赅(gāi)C . 哽咽(yè)狞笑(níng)倔强(jué)苦心孤诣(yì)D . 无垠(yín)贿赂(lù)绰号(chuò)彬彬有礼(bīn)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涰为一体。

B . 灯光倒应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

C . 深蓝色的天暮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

D . 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3. (2分)(2016·金平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B .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C . 爬阳台爬窗户不是一件好玩的事,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D . 科比以球技和成就,以近乎偏执的勤奋和好胜心,以及在逆境中坚强不屈的职业态度,征服了球迷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请把这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

B . 他很早就对天文学和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 . 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D . 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5. (2分) (2015七上·邵阳期末)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②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④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⑤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A . ①⑤③②④B . ③④②⑤①C . ③④①②⑤D . ②⑤③④①6. (2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经典最好的保护是发展,是创造,是让我们文化典藏的宝库越来越丰富。

②这样才能使我们文化和文学的参天大树更加根深叶茂,蓬勃生长。

③既自觉地守护民族文化的精髓,又关照时代,引领社会。

④仅仅有保护和传承终归是被动的,应该积极开拓创造,为人类贡献更多更好的作品。

⑤这就需要我们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

A . ①④⑤③②B . ⑤③①②C . ①⑤④②③D . ⑤③②①④7. (2分) (2019七下·福田期末) 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 《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春秋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主持编纂者为司马光,他与欧阳修均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B . “我和张老师是在一个偶然积认的,她在大学教德语,我现在和她学德语。

”句中的两个“和”均为连词。

C .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萧红,黑龙江呼三(今属哈尔滨)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D . “谈谈理想、归纳方法、查找原因,新闻记者”均为动宾短语。

8. (2分)匡太公的遗嘱中,要求匡超人以之为重的是()A . 出人头地B . 利禄C . 功名D . 德行二、现代文阅读。

(每小题6分,共6分) (共1题;共6分)9. (6分) (2017七上·泰州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

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

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

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

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

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

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

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

“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

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

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

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子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

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

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

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

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2015年9期,有删改)(1)文章开头的画线句是________描写,它的作用:________。

(2)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①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什么特点?②从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⑤段画线句子“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

”的表达效果。

(3)第③段说“这像极了我的母亲”,结合全文回答:文中的“蒲公英”和我的母亲哪些地方相似?(4)本文第⑤段画曲线的句子与链接材料有相通之处。

请你说出它们写法上的相同点和表达作用上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18分) (共3题;共18分)10. (2分)(2015·福州) 下列对古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 《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诗人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B . 《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C . 《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D . 《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了诗人因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思念之情。

11. (10.0分)阅读《师说》(节选),完成问题。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一致的是()A . 古之学者必有师十年春,齐师伐我。

B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先帝创业未办而中道崩殂C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求闻达于诸侯D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苟富贵,勿相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第②段文字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试就文段中对比的具体内容加以简要概括说明。

12. (6分)(2014·莆田)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