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高中历史练习题

合集下载

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历史易错题搜集-高中

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历史易错题搜集-高中

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历史易错题搜集-高中随着国家政策以及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家对教师招聘的素质要求更加严格,同时教师的待遇也在逐步的提升。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试题的种类和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也是教师招聘考试的重点之一,这就要求参与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还要有充分的历史理解能力。

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选择题是必做题型,以下为根据教师招聘考试中常考且易错的考点搜集来的试题,以飨学员。

1.“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

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工作职位。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全球化使美国的劳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B.全球化造成全球就业秩序出现混乱局面C.全球性就业统筹协调机构已经建立起来D.全球化使各国劳工就业面临着激烈竞争【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劳务市场的全球化特征,即所有国家的劳工都要面对他国劳工的竞争,故D正确;不能根据劳务市场的激烈竞争现象得出美国的劳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A项错误;就业市场的全球性竞争并不意味着就业秩序的混乱,B项错误;全球劳工的竞争并不意味着全球性就业机构的建立,C项错误。

2.雅典的公民以政治为本,家庭、财富、亲朋、各社会团体,皆居其下。

梭伦立法改革甚至规定不关心政治的人将丧失公民权。

为了达到法定出席人数,雅典的公民就经常被警奴用浸过湿漆的鞭子赶往公民大会会场。

这些情况从侧面反映出( )。

A.频繁政治活动导致公民厌恶B.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公民平等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D.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答案】D。

解析:“规定不关心政治的人将丧失公民权,”“为了达到法定出席人数,雅典的公民就经常被警奴用浸过湿漆的鞭子赶往公民大会会场”,其实是变相地剥夺了个人处理其私事的自由权。

材料说明民主制下事实上的不自由,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也是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频繁政治活动”,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公民平等”,排除B;材料直接反映出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而不是侧面,排除C。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试题库(有答案)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试题库(有答案)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试题库(有答案)单选题(共50题)1、史学家评论某一文件“是一份对既定权威造反有理的声明”,是美国“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标志。

这一文件是()。

A.《常识》B.《独立宣言》C.《邦联条例》D.《联邦宪法》【答案】 D2、1944年召开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的协议,将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这一协定是( ).A.《洛桑协定》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C.布雷顿森林协定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答案】 C3、继公民法之后,罗马逐渐形成了万民法。

其主要原因是()。

A.领土的不断扩张B.帝制取代共和制C.公民矛盾逐渐激化D.社会经济的繁荣【答案】 A4、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会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会议地点是()。

A.江西南阳B.福建古田C.江西瑞金D.遵义会议【答案】 B5、容闳在《西学东渐记》中写道:“战争之起……以此粗笨之农具,而能所向无敌,逐北追奔。

如疾风扫秋叶……恶根买种于满洲政府之政治。

”他所说的“战争”指的是()。

A.天理教起义B.白莲教起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答案】 C6、维新派与顽固派争论的焦点不包括()。

A.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B.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制C.要不要变革封建的教育制度D.要不要废除帝制【答案】 D7、1942年,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组织了一次战役,使太平洋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这场战役是()。

A.中途岛海战B.冲绳岛登陆战C.珊瑚岛海战D.西西里登陆战【答案】 A8、1958年,有报道说:“过去每亩(山药)两千棵秧子的耕作法发展到这里的每亩一万五千棵,计划产量从每亩二十万斤直到一百万斤。

”这段报道反映的史事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C.农业合作化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 B9、有学者认为,在古代世界三个相隔遥远的地区,大约同一个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

高中历史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高中历史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高中历史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1. 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仅发生在战国时期B. 包括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多家学派C. 主要讨论的是军事战略D. 与春秋时期的封建制度无关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项措施?A. 实行分封制B. 推行郡县制C. 建立宗族制度D. 加强诸侯的势力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于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A.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B. 增强了皇权的稳固C. 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D. 以上都是4.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下列哪项不是宋朝时期的特征?A. 经济繁荣,商业发达B.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 重文轻武的政策导向D. 实行严格的分封制度5. 明朝时期,对外贸易和海洋航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请问下列哪一项不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A. 展示明朝的国力B. 寻求贸易伙伴C. 传播中国文化D. 征服其他国家6. 清朝末年,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英国寻求新的贸易市场B. 清朝政府禁止鸦片贸易C. 英国意图在华建立殖民地D. 清朝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7.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其政治体制最接近于:A. 君主立宪制B. 民主共和制C. 联邦制D. 独裁统治8.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其主要诉求不包括:A. 反对封建主义B. 倡导科学和民主C. 要求国家统一D. 恢复帝制9.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合作关系被称为: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国共合作C. 抗日联军D. 民族解放阵线10. 下列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始于1978年B.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C. 导致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D. 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1. 请简述秦朝实行的法家思想对于统一中国的作用。

2. 描述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唐朝的影响。

教师招聘考试历史易错题搜集-高中

教师招聘考试历史易错题搜集-高中

教师招聘考试历史易错题搜集-高中高中历史教师招聘考试中,常见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及材料分析题,单项选择题最为常见,现将一些容易出错的考题汇集如下,以便考生进行考前热身。

1.商周时期,政府设官分职与后世明显不同,如商朝的卜和西周的太史,既是占卜官,又是权位显赫的执政官。

这表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 )。

A.内外相制的地方政权体制B.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C.政权和家族宗法制密切结合D.实行神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制度【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中可以得知既掌握神权,又掌握行政权,明显表现出神权和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

材料中“秩宗”是一官名,后世用为礼部的习称,并非地方官员;材料中的“卜、巫、史”等都是官民,没有体现血缘关系,也没有体现宗族,因此ABC均错误。

所以答案选D。

2.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了重要成果,这项“重要成果”是指( )。

A.基本上实现了关税自主B.收回了日本在山东的特权C.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D.废除了英法的治外法权【答案】D。

解析: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废除了英法的治外法权。

3.20XX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

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

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时期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答案】C。

解析:东汉后期,我国就有成熟的青瓷,排除A;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大量出口,排除B;C符合题意。

南宋我国瓷窑众多,所以排除D。

4.历史学者指出:“西周宗法制是一种以父系血缘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

这些“遗产”不包括( )。

A.王国统治权B.财富和爵位C.指定继承人D.土地和人口【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B、D都是继承的遗产;C.指定继承人,这并非是统治者随意规定的,而是必须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

高中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高中教师招聘考试一般包括哪几个科目?A. 语文、数学、英语B. 物理、化学、生物C. 历史、地理、政治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2. 高中教师招聘考试的笔试部分通常涵盖哪些内容?A. 专业知识B. 教育理论C. 教学大纲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3. 高中教师招聘考试的面试部分主要考察教师的哪些能力?A. 自我介绍能力B. 教学设计能力C. 语言表达能力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4. 高中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_________安排教学内容。

答:学习水平5. 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

答:创新能力6. 高中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大纲的_________进行教学设计。

答:要求三、简答题7. 请简要说明高中教师招聘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高中教师招聘考试的主要目的是选拔出具备优秀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教师,来满足学校对于高水平教育教学的需求。

8. 谈谈你对高中教师职责的理解。

答:高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德育、情感教育和良好品行习惯的培养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问答题9. 为什么高中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答:高中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是因为只有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10. 高中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答:高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的课堂设计以及及时的激励与认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愿意自主学习并不断进步。

以上是高中教师招聘考试的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备考有所帮助。

祝您考试顺利,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教师!。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40题)1、“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演绎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

诸侯国的出现。

源于()。

A.世袭制B.郡县制C.禅让制D.分封制【答案】 D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这体现了()A.革命史观B.全球史观C.文明史观D.现代化史观【答案】 B3、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这一条款体现的是()。

A.维护私有财产B.限制贵族权力C.维护平民利益D.扩大统治基础【答案】 A4、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该法律条文保证了议会的什么权利( )A.立法权B.司法权C.监督权D.选举权【答案】 A5、1937年,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回忆说:“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

”毛泽东所说的“这种制度”始于()。

A.黄埔军校B.南昌起义C.三湾改编D.古田会议【答案】 A6、唐诗句:“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诗句中的草市指的是()。

A.农村的民间集市B.城镇的商业市场C.买卖柴草的市场D.都城的花草市场7、某史书记述秦朝的政治制度时说:“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反映了()。

A.皇权至高无上B.官员互相制约C.秦律严苛细密D.丞相大权独揽【答案】 A8、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和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法律体系B.稳定社会秩序C.保障平民利益D.维护帝国统治【答案】 B9、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带领戍卒“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掀起反抗秦朝暴政的义旗。

高中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高中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高中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模仿、练习等方式,逐渐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属于:A. 认知学习B. 行为学习C. 社会学习D. 情感学习答案:B2.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7岁到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体现了教学的:A. 个别化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启发性原则D. 循序渐进原则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评价的功能?A. 诊断学生学习情况B.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C. 为教师提供反馈D. 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答案:D5. 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原则主要强调:A. 教学内容的统一性B.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C. 教学目标的一致性D. 教学评价的标准化答案:B6. 根据布鲁纳的“螺旋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应该:A. 一次性传授给学生B. 按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逐步深入C. 只针对高年级学生D. 只针对低年级学生答案:B7. 以下哪项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A. 爱岗敬业B. 关心学生C. 追求个人名利D. 为人师表答案:C8. 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A. 忽视差异,统一要求B. 强化差异,区别对待C.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D. 扩大差异,鼓励竞争答案:C9.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应该:A. 只提问成绩好的学生B. 只提问成绩差的学生C. 随机提问,确保公平D. 避免提问,以免影响教学进度答案:C10. 以下哪项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A. 教学技能的提升B. 学科知识的更新C. 教学理念的转变D. 学生成绩的提高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现有观点。

高中历史教师招聘考试常见知识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练习题

高中历史教师招聘考试常见知识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练习题

高中历史教师招聘考试常见知识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练习题一、考情介绍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与革命党人迫于当时的形势,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但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遂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原则,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成为近代中国宪政史上的一座丰碑。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常见知识点,着重考查其体现的原则、进步性与局限性等内容。

题型多以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故精选几道习题,以供大家备考。

二、典型例题1.下列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宣布了主权在民的思想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影响,并为我国后来的制宪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蓝本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时候具有现实针对性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总纲、人民、参议院、总统、国务院、法院、附则等七章,基本权利条款规定在第二章人民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基本权利的条款单列一章,冠以人民的名称,置于统治机构的前面。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结构安排( )。

A.有效防止了袁世凯专制B.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C.确保了责任内阁制实行D.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3.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民主精神包括( )。

①吸收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精华,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②《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总统制③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④《临时约法》规定在政体运作方面实行三权分立原则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④4.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高中历史练习题
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师招聘考试中,试卷结构一般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题型。

在解选择题时往往会遇到表格型选择题。

表格型选择题信息量大,且存在无关信息,难度较高。

因此,我们精选了表格型选择题加以解析,便于学生复习。

1.阅读《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

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①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功臣②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西周政治贵族色彩浓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从表格看出分封的晋、卫、鲁、燕都不是功臣,而是周天子的亲属,①错误;晋、卫、鲁、燕都是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②正确;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③正确;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贵族色彩,④正确,故选D项②③④。

2.以下图表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
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

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A.技艺先进
B.实用性强
C.体系完整
D.注重实验
【答案】B。

解析:从图表科技项目可知都与现实社会实践密切相关,注重实用,故B项正确。

A项不适合二十四节气、珠算;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也不符合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D项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薄弱点,故排除该三项。

3.下图为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表,据此可知()。

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答案】D。

解析:本题“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最能反映鸦片战争对中国自身认知观念的变化。

从最开始“天朝上国”自居的态度到后来渐趋平等的态度,是一种观念的转变,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无法从材料得出;B选项错在洋务运动此时还没有开始;C选项与材料表现的含义相悖。

4.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29军副军长佟麟阁上将,132师师长赵登禹上将,9军军长郝梦龄上
将等8位上将。

下表是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从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
B.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胜利的唯一核心力量
D.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年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体现的是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所作出的贡献,A项正确;BD两项表述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排除;C项“唯一”表述绝对,且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错误。

5.阅读下表,中国工业资本中官营资本与私营资本的产值(1920-1936年)。

表格数据反映了当时()。

A.国内政策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官营资本迅速膨胀
C.民营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
D.政府弱化经济控制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1920年至1936年,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A正确;官营资本增长率
为1.18%,“迅速膨胀”不符合题意,排除B;近代时期,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政府弱化经济控制”不符合史实,排除D。

6.1933年《女子月刊》以《理想爱人》为标题发起一次征文,下表是对这次征文内容的整理。

下列对图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A.革命精神被列入择偶标准,反映了知识青年的革命激情
B.男女双方都要求爱人身体强健,反映了战争年代特定的审美观
C.男性对爱人普遍要求无摩登虚荣习气,说明当时坚守质朴的优良传统
D.男女择偶标准都有对爱情忠诚,说明婚姻自由成为主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列出心目中理想爱人的标准,其中革命精神体现的是民国时期的时代精神,反映的是知识青年的革命激情,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在后半句,这是所有时代的共识;C 选项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D选项强加因果,故排除。

7.阅读下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科技发展表》。

对上表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技术革命均源于生产生活推动
B.交通运输业成为科技革命的核心
C.科技进步与国家的统一相关联
D.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促进科技进步
【答案】C。

解析:表格显示德国在1871年前的发明只有一项,而1871年之后出现数个发明,其主要原因是德国完成了统一。

可见,国家统一和科技发明关系重大,故C项正确;表格显示不出生产生活推动,故A错误;当时科技革命中心是电力发明和使用,故B错误;科技变化导致生产组织变革,故D错误。

以上就是教师招聘考试高中历史练习题,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更多教师招聘模拟题可查看中公教师网-模拟试题频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