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课堂提问及评价
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与评价的微探

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与评价的微探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任何时代的进步,任何创造的开始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而现在学生却是在做“学答”。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当今的社会需要的是知识面广、具有主见、且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的学生,则不是创新型的学生。
所以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善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
教师要把课堂上的问题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学生提问的同时给予评价,让学生在快乐地气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给予学生一定评价,来说说我的几点做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作为新型教师,教学中,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保持无处不在的亲和力,共同研讨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在宽松、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
教师要能够善于应用“积极、肯定、激励”的评价,如“赞赏地点头、肯定的话语、赞许的目光”,以此鼓舞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少一点强制,多一点尊重;少一点疑虑,多一点信任;少一点不准,多一点自由。
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使学生“想问”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好问题?关键是创设学生提问的情景。
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情景,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1.利用课前预习,促使学生提问。
我在讲新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将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记在卡片上,我在课前收集卡片,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修改教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比如:教学《中位数》这节课时学生就提出,什么是中位数?怎样求中位数?中位数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即使我的教学有的放矢,更使我惊讶: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不比老师逊色。
2.利用课堂讨论,促使学生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及有效性评价的探导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及有效性评价的探导上个学期,学校开展了《小学语、数学科课堂有效性提问及有效性评价的研究》的课题,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也积极的参与了此课题。
通过学习理论和在教学一线的实践,有了一些感悟,一些收获,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探索:一、精心设计提问内容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在学习中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追问得来的。
那么,一节课上,教师如何设计问题,使问题指向性强,目标明确,而又具有开放性与挑战性,让学生乐学、思学、会学和善学,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提问的问题要清晰、简短、切中要害。
课堂提问的问题应当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
所提的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个问题都应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发现、理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提问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开发的世界,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变革的时代。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培养的下一代是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意识的新一代。
那么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就要考虑问题是否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
学生的创造并非指创造出前所未见的新知识,而是指在某个问题、某些环节上灵活应用学过的知识,突破通常的思维模式,提出独到的解题方法或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新知识点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的突破口,尽可能多的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思考可否有更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我在教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时,出示例题:张大妈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然后我提出问题:试试看你们能有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不同思维训练,让学生的创造意识得到了培养。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评价及策略探究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评价及策略探究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要在化学课堂上做出有效的提问并非易事。
本文将从有效提问的评价及提出策略探究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一、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评价1. 目标明确。
在化学课堂上,提问的目标应该与课程教学的目标一致。
提问应当围绕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重点,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
2. 针对性强。
教师的提问应当针对特定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思维活动。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深度,不能泛泛而谈,提问要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反复揣摩,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3. 调查性强。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可以作为检验学生学情的手段。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推动学生的学习进步。
二、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究1. 提问前的准备在课前,教师应该仔细分析要讲授的内容,设计提问目标,了解学生的学情,做好提问的策略准备。
教师还要注意提问的形式,可以采用让学生自由表达、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提问技巧(1)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的提问应当具有启发性,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答问题。
可以采用启发式提问、比较矛盾提问、追问式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增加学生的思维深度。
(2)提问要有选择性。
教师的提问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有选择地提问。
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出复杂的问题,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可以提出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渐进式地提高学习能力。
(3)鼓励性提问。
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不要因为学生答错就加以批评,要多给学生一些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的表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三、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注意事项1. 避免忽视某些学生。
有效的评价语让课堂“活”起来

有效的评价语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中,有效的评价语可以帮助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课堂“活”起来的有效评价语:1. 鼓励性的评价语- “你的思维很活跃,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很有深度的见解。
”- “你的回答很有创意,能够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
”2. 肯定性的评价语- “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非常透彻,展示了你扎实的基础知识。
”- “你的表现让我很欣慰,看得出你对这个主题的热爱和努力。
”3. 提问式的评价语- “你觉得这个观点是否合理?为什么?”-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不同方面?”4. 指导性的评价语- “你提出的观点可以深入一些,可以考虑加入一些例子或数据来支持。
”- “你的回答值得表扬,但还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的更深层次。
”5. 反馈性的评价语- “你对这部分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建议你多花一些时间复习。
”- “你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些误解,我建议你再仔细思考一下。
”6. 引导性的评价语- “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比较片面,可以多阅读一些相关资料来丰富你的知识。
”- “你提出的问题很有深度,不妨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
”7. 启发性的评价语- “你的表现显示了你对这个问题的敏感,你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 “你的回答开拓了我们的思路,我希望你能继续分享你的见解。
”8. 激励性的评价语- “你的表现已经很棒了,但你还有更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 “你的努力可贵,我相信你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培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语文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有效的提问不仅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还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下面给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一些有效提问示例:一、开放性提问1. 你认为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内容?你从中学到了什么?2. 为什么作者要用这样的方式描写这个情景?你能理解作者的用意吗?3. 你觉得这个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特点?你对他们的性格有什么感受?4. 请你谈谈你对这个生词的理解,你能不能换一种方式来解释它?5. 这个诗句中的意象给你什么感触?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语再表达一遍吗?二、引导性提问1. 请你朗读一遍这段文字,然后告诉我你读到了什么?2. 在课文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有趣的画面和描写,你认为它们给了你什么感触?3. 作者在文中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语言,你能不能给我们找出一些例子来?4. 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语的?你能从上下文中找出一些线索来帮助你理解吗?5. 这个情节发生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些依据吗?三、引导学生自我评价1. 你在课文中有没有遇到不懂的地方?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2. 在阅读中,你觉得自己理解了多少?你通过什么方式来确保自己的理解正确?3. 你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一些疑惑?你是怎么克服这些疑惑的?4. 在表达意见的时候,你会不会有所顾忌?如果会的话,你是怎样克服的?5. 你觉得这个问题有意思吗?你对它的理解和别人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四、激发思考的提问1. 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有没有想到过第二种可能性?2. 你对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释?你愿意尝试不同的解释方式吗?3. 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你觉得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4. 这个问题你觉得有没有其他的角度来看待?你愿意尝试换一个角度思考吗?5.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你能不能分享给大家听听?以上提问方法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与评价之我见

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与评价之我见朱熹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
通过提问,课堂上师生能互动,学生能够获取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教师还可以获取反馈信息,达到合理引导学生思维的目的。
那么,如何避免多余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一、精心选择问点,明确提问目的。
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是提问的关键环节,问疑的层次,数量都要在各课时合理布局,对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可能反应等都要有所考虑,问点要明确具体,要灵活应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提高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与有效率,也要考虑学生参与的广度。
这就要求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不能只把眼光集中在优等生身上,还要考虑中等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层层推进。
所以我在设计问题时,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环境等问题。
二、讲究提问的技巧,增强提问的艺术性。
在选择合适的问题后,问法就变成了需要讲究的问题了。
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而教学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
如:记得我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针对“最喜小儿无赖”一句,如果问“无赖”是什么意思,必然索然无味,而我绕道迂回,问:“小儿是个无赖,怎么还会讨人喜欢呢?”,问在此,意在彼,使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寓于启发性。
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讨论,使学生理解了这里的“无赖”不是指“游手好闲,品质不好”而是“顽皮”的意思。
三、把握时机提问,增强提问的针对性。
课堂提问时机很重要,时机选得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效果就不大。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提问的时机应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也就是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教师适时地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时机及时提问,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令他们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去学习,去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我觉得提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问题一定要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紧密联系。
有效的英语课堂提问和评价

总之,课堂教学灵活多样,而课堂提问是课 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种艺术。一位好教师要善于钻研、 思考、创新,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运用 启发式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教 学质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六、要有评价。 要有评价。 1.评价标准个别化: 2.评价方式多样化: 3.评价角度多元化:
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
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合 理“提问”是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的催化剂。 提问” 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 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使学生最大 限度地获取信息,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更好 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老师,他在提问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去拍拍学生的 肩膀。
三、提问重视个体循序渐进
课堂提问要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 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 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 高。 如:老师的课上,她就很好的做到这一点, 当问题设计比较简单时,她就叫没有举手 的学生回答。
四、精心设计问题的难易
课堂教学是当前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听说读写都要进行 全面的培养。 所以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提问 的难度,使优、中、差学生都可以获取所 需信息,起到“优生能吃饱,差生能吃了” 需信息,起到“优生能吃饱,差生能吃了” 的良好作用,启发出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问题易激发学生兴趣
有效的英语课堂提问和评价
张建超
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 提问方式单一,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多采取Yes/No 提问方式单一,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多采取Yes/No 的提问 2.问题设计的难度大 空泛,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2.问题设计的难度大、空泛,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提问后的等 问题设计的难度大、 待时间短。 待时间短。 3.教师控制全部的提问权 学生提问的机会少。 3.教师控制全部的提问权,学生提问的机会少。 教师控制全部的提问权, 4.提问次数少 范围小,学生回答的机会不均等。 4.提问次数少,范围小,学生回答的机会不均等。 提问次数少, 5.教师反馈不够积极和肯定 5.教师反馈不够积极和肯定。 教师反馈不够积极和肯定。 6.没有新意、枯燥,缺乏灵活性与启发性。 6.没有新意、枯燥,缺乏灵活性与启发性。 没有新意 7.自问自答 7.自问自答。 自问自答。 8.提问的时机把握不好 随意提问。 8.提问的时机把握不好,随意提问。 提问的时机把握不好, 9.问题内容含糊不清 9.问题内容含糊不清。 问题内容含糊不清。 10.问题不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 10.问题不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 问题不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语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和评价:一、学习态度评价:1. 学习积极主动,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2. 提问勇敢,善于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见解;3. 学习认真,注意听讲,不打扰他人学习;4. 乐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5.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按时完成作业。
二、基础知识评价:1. 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识字量增加,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2. 掌握汉字的基本书写规范和常见的字形和结构;3. 理解和运用语言规范,能熟练运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4. 熟悉常见的诗词和故事,能正确理解其中的意义;5. 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能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思维能力评价:1. 有较强的观察、感知和想象能力,能够形象化地理解和理解语文中的抽象概念;2. 有较强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能够总结、归纳和归纳语文知识;3. 能够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关键和核心;4. 善于思考和提出问题,能够深入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5. 具备创新思维,能够表达个人的独特见解和想法。
四、表达能力评价:1. 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2. 具备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够用规范的语言和正确的句式写作;3. 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语文知识;4. 能够通过言语和文字,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5. 具备较强的修辞能力,能够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来进行表达。
五、情感态度评价:1. 热爱语文,对语文教学充满热情和兴趣;2. 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能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3. 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善于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4. 对待错误和挫折的态度积极乐观,能够吸取教训并不断提高自己;5. 具有诚实守信的品质,能够遵守学习纪律和规范,以及诚实地对自己的学习和成绩进行评价。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语可以从学习态度、基础知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的课堂提问及评价上海市川沙中学南校徐兰珍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对于英语教师而言,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达成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和手段。
深入研究英语课堂提问,将在提高提问质量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诱发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师生双边活动,构建课堂动态应答链等方面起积极促进作用,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1、激发兴趣原则。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
2、科学性原则。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教师的课堂提问不应是随意的、即兴式的。
在授课前,应认真备课,把握知识要点,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既要无知识性错误,符合语言规律和文化习俗,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从而达到最基本的语言训练目的。
3、启发思维原则。
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
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重在所提问题有价值和有意义,它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万不可不着边际地为提问而提问。
4.、难易适度原则。
问题的难易程度必须适合学生的水平。
问题太易,没有启发作用,也达不到提高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认识水平与思考能力的目的;反之,问题太难,学生望而生畏,挫伤学习积极性,起不到引导作用。
掌握问题难易程度的原则是稍难但未超过学生的水平。
此外,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进行提问,知道从“哪”提,向谁“提”,防止出现提而不动,启而不发的局面。
5、先易后难原则。
问题的安排应先易后难,有易有难。
所提的问题应从比较简单的记忆性的问题和理解性的问题过渡到创造性的问题和评价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把问题引向深入,做到“常问常新”。
6、适时性原则。
教师要善于抓住提问的最佳时机。
课堂教学的帷幕刚一揭开,教师就必须创设意境,适时提问。
这种提问既有对以前学过知识的巩固与复习,又有对新授知识的启发与引导。
7、鼓励性原则。
学生每次回答问题结束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对问题的答案作出明确的结论。
对回答困难者,教师要及时启发诱导,给予提示帮助;对回答不正确、不完整的,教师应加以纠正和补充;对学生不能正确回答的或回答完全错误时,教师应对他们进行安慰、鼓励,具体指出其错误所在,切忌冷嘲热讽,更不能把提问当作惩罚学生不认真听课的手段,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对回答正确的,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褒扬;对有创见者,教师更应该大加鼓励。
8、师生平等原则。
课堂提问应是平等的对话。
居高临下的提问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甚至畏惧自己的回答会不会令老师满意,会不会遭来同学们的讥笑,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应注意自己语言措词及语气语态,要有一种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才能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
学生也才会放开一切思想的顾虑,走近老师的思维中。
放飞自己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但提问中无论学生的回答满不满意,都应尽量避免言语的刺伤、态度的轻慢,应充满激情,充满赏识、充满期待。
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巧妙的因势诱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
9、多样性原则。
对于同样内容的问题,由于学生水平不同,问题的形式也应有些不同。
如:对较好的学生问:Pollution comes in many forms, which forms? 对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说:Pollution comes in many forms, including ________ pollution, ________ pollution, _______ pollution, _______ pollution, ________ pollution, etc. 引导他们分别说出air, land, water, noise, environment等词。
教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回答,实现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共同发展。
而且,教师应从学生的立场提出问题,不能认为,提问是老师的事,回答是学生的事,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不利于学生产生高质量的回答。
二、课堂问题的种类希顿根据布卢姆对问题的分类法,提出在外语教学中行之有效的、由浅入深的五类问题。
现以Take care of the earth为例,分述如下:第一类:记忆问题,又称知识问题,这类问题比较简单机械,答案是课文里现成的,学生只要记住所学内容,便可将答案与问题对上号。
如:1. When we say we must take care of the earth, what do we mean?2. Pollution is beginning to do harm to our health, and even to our lives. Is that right? 第二类:理解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加以综述。
答案或是分散在课文里,或是暗含在课文的内容里。
如:1. Is air pollution only kind of pollution?2. How many kinds of pollution were mentioned in the text?第三类:应用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新的情况下加以应用。
如:1. Why was the earth polluted when the man first made his fire?2. Why was pollution not so serious many years ago?第四类:创造性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综合分辨,辨明真伪,找出原因,作出创造性的回答。
如:1. Why do we say the rise in population is part of the pollution problem?2. In the writer’s opinion, who have b een polluting the earth?第五类:评价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对不同的观点和价值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1. What should we do to take care of the earth?2. Is there any hope that we can get rid of pollution? Why?以上五类问题中,前两类比较简单,属较低级的问题;后三类问题比较复杂,答案不是简单的是或否。
学生必须开动脑筋,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类,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这三类问题属于较高级的问题。
但正是这后三类问题最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水平,也最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活用能力。
三、对学生回答的评价曾有两位教育家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的反应与教学效果的关系做了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选了两组数目相同的学生,一组叫反应组,另一组叫无反应组。
两组教同样的课文,教师用同样的方式提出同样的问题。
不同的仅仅在于:在无反应组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仅消极重复正确答案或在学生答错时给予正确答案,而不作积极的反应;相反在反应组里,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回答都作出积极的反应:或是加以表扬、鼓励,或是纠正错误和进一步启发。
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组的学生比无反应组的学生进步快,学得好。
这一实验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的反应对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当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呢?总的来说,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回答作出积极的反应。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1、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应加以肯定、表扬。
例如说:Very good./ Well done./ Excellent./ That’s a very good answer.2、对于学生部分正确的回答应首先肯定其正确部分,然后指出不正确部分。
既不应当全盘肯定,也不应当全盘否定。
例如说:The first part of your answer is correct, but ---/ That’s almost right. Can you now---?/ Good, but there’s a small error---3、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切忌讽刺挖苦或厉声指责,也不能消极地给予否定而应作出积极的反应。
鼓励其所做的努力,表扬其敢于回答的精神,然后再启发他作出正确回答。
4、有时,学生作出不同的回答而各有其道理,因而争论不休。
教师应肯定双方合理的部分使争论适可而止,并鼓励学生互相学习。
5、有时学生的回答出于教师预料之外,一时无法判断其正确与否,教师应实事求是对学生说明,下次再给予答复。
教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仅不会损害教师的威信,相反,会得到学生更多的信赖和尊敬。
总之,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不是教师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进行,更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装饰。
我们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应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问题的精心设计;通过有效提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