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器的硬件与软件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法
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确定运动控制系统的目标和需求
编写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代码
选择合适的运动控制算法和硬件设备
测试和调试运动控制系统
系统原理:阐述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 硬件组成:详细描述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功能 软件编程:介绍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编程方法和实现过程 调试过程:描述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过程和注意事项
性能优化:优化运动控制系统 的性能,如提高响应速度、降 低能耗、提高稳定性等
基本功能:实现运动控制系统 的基本功能,如速度控制、位 置控制、力控制等
趋势
方案论证:对初步设计方案进 行论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
创新性
硬件选型: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 硬件搭建:根据硬件选型结果,搭建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 编写硬件电路原理图:根据硬件搭建结果,绘制硬件电路原理图 编写硬件PCB图:根据硬件电路原理图,绘制硬件PCB图,用于制作电路板
测试方法:模拟实际应用场 景进行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系统功能是 否满足设计要求
测试内容:系统稳定性、准 确性、响应速度等
优化方法:根据测试结果进 行系统优化,提高系统性能
制定设计方案:根据设计题 目,制定初步设计方案
确定设计题目:根据课程要 求,选择合适的设计题目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了 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降低系统的误差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优化系统的控制算法 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优化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
软件设计:包括系统架构设 计、模块划分、接口设计等

数控系统的运动控制器设计

数控系统的运动控制器设计
W P RM V,x 0 0 3 8 ) 0 00 0 E
图2 X Y面 内 圆弧 插 补 控 制流 程
/ (0 0 10 ) , 1 0 ,0 0
P 4 e (X _ X, P l jx 0 0 3 8 ) / 输 入 × 6 5 wrg A S A W R P 0 0 0 E : 0
和 Y轴 的 中 心 坐标 /
单 片机 选 择 三 星 AR M7内核 的 ¥ C 4 0微 处 理 器 。 单 片 机作 34 B | 为 主 要 的控 制 单 元 分析 操 作 指 令 , 外 围 接 口发 出控 制信 号 、 写 数 ( 0 0, / 对 读 1 0 0) 据 并与 外 部 设 备 进行 通 信 。并 与 运 动 控 制 芯 片 P L 0 5 C 6 4 B通 过 总 线 P645 w rg ( e AXS A W P O O 0 0 0 ) — Y, RI x 0 0 0 0 P, 相 连, 发送 控 制 指 令 实 现 不 同 的运 动 控 制。 P645 wrg (X _ X, P I,x 0 0 B C ) e A S A W RP 0 0 0 0 O ; / 输 入 圆 键 盘模 块 构 成 系 统 的 输入 模 块 。 并 对键 盘 中各 个 按键 进 行 功 能 弧插 补步 数 ( 8 8) / 22 定 义 ,通 过 对键 盘 接 口的读 入 就 可 以完成 系统 所 需 原 始 数据 的输 入 P4 c m (X _ X (T U S L× l E_ ) / 6 5w o A SA ,S A D I E 一 LY) S _ : 及 对 执 行机 构 的运 行 进 行 控 制 。 写入 高速 启 动 指 令 2 / 显 示模 块 部 分采 用 图形 液 晶 显 示 模 块 MGL 2 0 2 , S 4 1 8 实现 对 插 P 4 at ( 6 5 w i AXS A ) _X : /

步进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

步进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

步进 电机 是将 电脉 冲信号 转变为角位移 或线位移 的开 环 控制元件 。 在非超载 的情 况下 , 电机 的转速 、 停止 的位置 , 只取
( ) L /R G 3 ) 5 A EP O ( 0 。地址锁存信号输 出端 /P O E R M编程 脉 冲输入 端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决于脉 冲信号 的频率和 脉冲数 , 不受负载变 化的影 响 , 而 即给
输入 和输 出 , 反向放大器 可 以配置 为片 内振荡 器 。 该 石晶振荡 和陶瓷振 荡均可采用 。 如采 用外部时钟 源驱动器件 ,T 2 X AL 应 不接受 。有余输入 至内部时钟信 号 ,要 通过一个 二分频触发
器, 因此对外部 时钟信号 的脉 宽无任何 要求 , 但必 须保证脉 冲
了一 种 灵 活 性 高 且 价 廉 的方 案 11 单 片 机 的 引 脚 功 能 .
除 , 通过 正确 的控制信 号组 合 , 可 并保 持 A E管脚 处 于低 电 L 平 1 来 完成 。在芯 片擦 操作 中 , 码阵 列全被 写“ ” 0ms 代 1 且在
任何非空 存储字节被重复编程 以前 , 该操作 必须被执行 。
此外 ,T9 5 设有稳态 逻辑 , 以在低 到零频 率的条件 A 8C 1 可
下静态逻 辑 , 持两种软件 可选的掉 电模式 。在闲置模 式下 , 支
C U停止工作 。 R M定时器 、 P 但 A 计数器 、 口和中断系统仍在 串 工作 。 在掉 电模 式下 , 保存 R AM 的内容并 且冻结振荡器 , 禁止
所用其他 芯片功能 , 到下一 个硬件复位 为止。 直
单 片机是 一种时序 电路 , 必须有 脉 冲信号 才能工作 , 其 在

多轴同步运动控制系统应用软件初步设计方案

多轴同步运动控制系统应用软件初步设计方案

运动控制系统应用软件初步设计方案一、软件应实现的功能1. 运动控制功能(1).根据运动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绘制出负载轴速度图;根据设计要求本系统为多轴位置同步运动方式。

即控制5个机架辊的驱动电机SM11~SM51在运行过程中保持角位置同步。

以使各负载轴位置角θL51~θL55在高速运行中满足下关系:θL51=θL52=θL53=θL54=θL5=给定值 (1)我们可利用三菱运动控制器Q173中的虚拟主轴技术实现上述要求。

即由虚拟伺服电机发出位置给定,并通过各机架辊电机伺服驱动器的位置闭环实现对给定指令的跟踪。

从而实现各负载轴的位置同步。

根据上述,各负载轴与给定轴(虚拟主轴)的速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图1— 伺服电机速度与指令脉冲(2).分析运动控制算法,确定被控量与指令脉冲之间的函数关系;若已知伺服电机位置传感器的分辨率为P f0=131072 (PLS/rev ),则每个脉冲所对应的负载轴转动角度△θC 为:Z1131072360C ⨯=∆θ (2) 因此被控量θL5i (i=1~5)与指令脉冲P C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C C C P Z P i ⨯⨯=⨯∆=1131072360L5θθ (3) (3).应解决的中心问题加减速过程中,在保持机架辊角位置同步的同时,当产品位置出现偏差时应能进行在线动态补偿,以保证将产品的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2. 自动化功能(1).运动指令脉冲的算法处理;(2).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处理;(3).应能实现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种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功能;3. 人机界面(HMI)功能(1).运行参数设定功能:操作人员可根据产品规格,工艺要求及材料特性,对希望的运行参数。

如:传动比、最大车速、升/降速时间、等进行自动或手动设定;(2).操作指导功能:系统应能根据操作规程及工艺要求,以交互方式指导操作人员进行正确的操作,当误操作发生时,系统应能做出判断,警示操作人员并给出相应提示信息;(3).运行状态监视功能:系统在线实时监视生产线各种运行状态及运行参数,并能以各种形式进行显示,如表计、棒图、趋势图、指示灯等,当故障发生时,除声光报警外,还应显示并记录故障,减少停机率。

运动控制方案

运动控制方案

运动控制方案CATALOGUE 目录•运动控制概述•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运动控制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运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场景•运动控制方案的优势与挑战•未来运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01CATALOGUE运动控制概述定义运动控制是指在自动化系统中对机械或设备的运动进行控制的过程,通过调节输入的能量,使设备按照预设轨迹或模式进行运动。

特点运动控制具有高精度、高速度、高稳定性等特点,能够实现复杂的运动轨迹和精确的位置控制,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子制造、包装、印刷等领域。

定义与特点运动控制的重要性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运动控制技术,可以精确控制设备的运动轨迹和速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运动控制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能够保证产品加工的精度和质量,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品质。

实现自动化生产运动控制是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干预,降低劳动强度。

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历史回顾早期的运动控制系统主要采用模拟电路和硬件控制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逐渐取代了模拟控制。

近年来,随着嵌入式系统、微控制器和伺服电机技术的发展,运动控制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发展趋势未来的运动控制系统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网络化、模块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将更加注重节能和环保,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02CATALOGUE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器是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输入的指令,经过处理后输出控制信号。

控制器的性能直接影响运动控制系统的精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控制器有PLC、运动控制卡、工业控制计算机等。

根据执行器的类型,驱动器可分为直流电机驱动器、交流电机驱动器、步进电机驱动器等。

驱动器的性能直接影响执行器的运动性能,如速度、加速度、精度等。

驱动器是将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转换为能够驱动执行器的动力。

01执行器是运动控制系统中的最终执行元件,根据控制信号驱动机械系统实现运动。

基于ARM与FPGA的嵌入式开放性运动控制器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ARM与FPGA的嵌入式开放性运动控制器的设计与开发

插补算法 , 其具体 的算法 流程图如图 5 所示 :其 中 (
为 总轴 的
累加寄存器 ,i ( =1 2 3 ) R i , ,… 为各 个 实 际轴 的累加 寄 存 器 , C rp e为总轴 当前 的运 动速 度 , uS ed D 为运动 总轴 要运 行 的距 离 , D ( =12,… ) i , 3 为in a d De eo me to n Op n E b d e sg n v lp n fa e m e d d Mo in Co to lrBa e n ARM n GA t nrl s d o o e a d FP
Wa i T n ojn H h o H a gWef g nLn a gH uu eC a u n i n a ( h n h i io n nvr t, h n h i 0 2 0 hn ) S a g a a t g U i sy S a g a 0 4 ,C ia J o ei 2
信息 。 在该 系统 中 F G P A通过 双 口 R M 从 A M 处 获取 规划 好 的 A R
情况类似 , 这里不再详述 )
4 运 动 控 制 器 插 补
算 法的设计
常 见 的插补 方法 有数
字 脉 冲 相 乘 法 , 点 比较 逐
运动代码 , 而后通 过插 补算法将运动代码转化 成一定数 目且 频率
可调 的脉冲来驱动步进 电机完 成相应 的运 动 , 同时 F G P A将 运动
法, 最小 偏差 法 , 字 积分 数
法, 目标 点 跟 踪 法 。其 中 数 字积分 法 具有 逻辑 功 能 强的特 点 , 以实 现一 次 、 可
图 3 F GA 从 A M 读 运 动 P R
信 息 时 F GA 程 序 流 程 P

plc机械手控制设计方案

plc机械手控制设计方案

plc机械手控制设计方案PLC机械手控制设计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机械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机械手通常由电动机、控制系统、机械结构等组成,其中控制系统的设计对机械手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方案旨在设计一种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通过PLC的硬件和软件结合实现机械手的运动控制和位置定位。

二、方案设计1. 系统硬件设计选择适当的PLC型号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确保其具备足够的输入/输出接口和高性能的运算能力。

根据机械手的运动形式,确定所需的电机数量和种类,并选择适当的驱动器和传感器。

设计相应的电路板和连接线路,确保电机和传感器可以正确连接到PLC的输入/输出接口。

2. 系统软件设计编写PLC的控制程序,包括机械手的运动轨迹规划和控制算法等。

根据机械手的要求,将其各个部分和功能模块拆分,确定适当的控制策略和步骤。

使用PLC的编程软件进行程序的编写和调试,确保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3. 用户界面设计设计人机界面,使操作者可以通过触摸屏或按键进行机械手的控制和监测。

界面可以包括机械手的各个状态、位置信息、运动速度等显示,以及机械手的运动模式选择和参数调整等功能。

为便于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还可以在界面上添加诊断和故障检测功能。

4. 系统集成和调试将硬件组装好,并根据设计的连接线路进行接线。

将编写好的控制程序下载到PLC中,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调试时,可通过人机界面监测机械手的位置和状态,检查控制算法的准确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调试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相应的排除和修改,直到系统正常运行。

三、预期效果1. 机械手的运动控制和位置定位可靠准确,满足工作要求。

2. 机械手的控制系统稳定性好,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3. 人机界面友好,操作和监测方便快捷。

4. 系统的调试过程顺利,可以快速投入使用。

四、风险和应对措施1. 硬件选型不当,导致系统性能不佳。

解决办法是在选型前充分了解硬件规格和性能,选择品牌可靠的产品。

伺服驱动系统设计方案及对策

伺服驱动系统设计方案及对策

伺服驱动系统设计方案及对策一、硬件设计方案及对策:1.选用高性能的伺服电机和驱动器: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适合的伺服电机和驱动器,确保其具备足够的功率和控制精度。

在选择过程中,需要对驱动器的技术参数进行充分了解,并评估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2.采用合适的编码器:编码器用于测量电机的位置和速度,对伺服驱动系统的控制精度至关重要。

选择合适的编码器,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反馈数据,并且具备良好的抗干扰性能。

3.电源设计:伺服驱动系统对电源质量和稳定性要求较高,需要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和电磁兼容性设计,避免电源波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散热设计:伺服电机和驱动器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必须进行有效的散热设计,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采用风扇散热、散热片等方式来降低温度。

5.机械设计:在伺服驱动系统中,机械结构的设计对系统性能有很大影响。

需要针对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和结构设计,考虑到负载、速度、精度等因素。

6.停电保护设计:为了避免突发停电导致系统损坏,可以设计备用电池或超级电容器等储能装置,以保证在停电短时间内继续工作并正常停机。

二、软件设计方案及对策:1.控制算法设计:通过对伺服电机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进行精细控制,实现对运动轨迹的准确控制。

设计合理的控制算法,能够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2.运动控制软件设计:根据伺服驱动系统的应用需求,设计合理的运动控制软件,包括运动插补算法、软件调速、位置校正等功能。

3.通信接口设计:伺服驱动系统通常需要与上位机或其他设备进行通信,需要设计合适的通信接口,以实现数据传输和控制。

4.用户界面设计:为了方便用户操作和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可以设计友好的用户界面,包括参数设置、故障诊断、实时监控等功能。

5.系统诊断与故障检测设计:通过设计合理的系统诊断和故障检测功能,可以检测和排除系统故障,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通信网络设计方案及对策:1.选择适当的通信协议:根据伺服驱动系统所处的应用环境和通信要求,选择适当的通信协议,如CAN总线、以太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控制器在数控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数控系
统的核心部件之一。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运动控制器的产品研发方面还比较落
后,高端产品基本上被国外公司垄断,我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
国家,市场上新设备的控制需求和传统设备技术升级换代,对运动控制
器的需求越来越大。此外,由于市场日益竞争的压力,系统集成商和设
这类控制卡采用专用运动控制芯片作为板上的核心处理器。运动控 制芯片是为精密控制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而设计的专用处理器。运动控 制芯片带有插补算法,能够完成大部分运动控制,大大简化了运动控制 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和开发工作。芯片厂家提供的文档资料充分,技术支 持良好,降低了开发难度,有利于快速开发。这种芯片运用广泛,主要 有公司的系列、系列,日本公司的芯片等,可选择的种类较多。
第一章 绪论
运动控制器在国外发展现状: 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得到了世界各主要工业国
家的重视和支持,国外影响较大的研究计划有美国的( )和 ( )计划,欧洲的 ( ,自动化系统中控制器的开放式体系 结构)计划,以及日本的 ( )计划。
这些模式方法总起来说都采用了闭环控制,具有高速、 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特点,同时在控制系统的软 硬件上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第一章 绪论
3. 基于通用或的控制器 这类控制卡采用或作为板上的核心控制芯片,具有很普遍应用。由
或完成控制的功能(脉冲和方向信号的输出、编码器反馈和限位等信号 的检测等),提高处理速度。比如像深圳固高的800系列通用运动控制 器。但是,由于底层处理器上的插补等运算,通信接口等都要开发者实 现,开发难度相对大。 4. 基于专用运动控制芯片的控制器
第一章 绪论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大力发展先进的制造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最重要的技术
战略之一,先进制造技术已经是国际竞争和产品革新的一种重要手段。

数控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
网络、柔性化、集成化的集成。数控装备的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现
代化水平的高低和综合国力的强弱的显著标志。
基于104总线与314芯片的运动 控制器设计
— — 梁伟林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绪论 运动控制器整体的功能设计 运动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运动控制器的软件系统设计 运动控制器软硬件整体调试
第一章 绪论
❖ 1.1课题研究背景
❖ 一、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年,近50年的发
第一章 绪论
运动控制器常见的控制方案: 1.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控制器
主要以51, 96等为代表的单片机为核心。这种控制卡控制方式比较 灵活,成本比较低。但采用的元器件较多,可靠性低、软硬件设计工作 量大,而且控制算法单一,运算及处理速度比较慢。 2. 基于的型控制器
它是指的全部功能处理工作都由进行,并通过装在扩展槽中的接口 卡对伺服驱动进行控制。用户在平台上,开发完成数控系统中所有的实 时任务和非实时任务,如编译、解释和插补等。这是一种最新开放体系 结构的数控系统,它提供给用户最大的选择和灵活性,它的软件全部装 在计算机中,而硬件部分仅是计算机与伺服驱动和外部之间的标准化通 用接口。但由于制造商不愿放弃多年积累的专有技术,加上操作系统本 质上是非实时系统,对于高速数控领域等,强实时性要求严格的系统, 这种结构不能很好地满足要求。
第二章 运动控制器整体的功能设计
❖ 运动控制芯片的选型 :
❖ 日本公司专用运动控制芯片314
第三章 运动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 104总线接口协议 :

104总线是一种在工业控制方面
运用广阔的工业标准总线结构,因其总线之
间互连使用了104个信号线,因而得名。
第三章 运动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104总线插槽示意图
第一章 绪论
运动控制器在国内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工业机的快速发展,可靠性 大为提高,以工业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己经 被工业控制领域所接受。在机床控制领域, 采用工业机,发展通用化的数控系统,己成 为国际研究的热点,符合数控技术发展的潮 流。同时,围绕工业机开发的运动控制器及 其应用也越来越多。国内部分数控系统厂商 采用的方式,构建适合于需要的运动控制系 统,如北京机床研究所的中华系列,沈阳计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通用微机技术飞速
发展的影响,数控技术正朝着以机为基础,向着开放化、
智能化、图形化等方面进一步发展。
第一章 绪论
架构数控系统
第一章 绪论
❖ 1.1.2 运动控制器及其研究现状


定义:所谓运动控制器是通过对电机
驱动的执行机构进行运动控制,以实现预定
运动轨迹目标的装置。
输出脉冲频率可达4 。每轴都有伺服反馈输入端、4个输入
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从1958年到1979年,即封闭式发展阶段。
❖ 第二阶段是在国家的“六五”、“七五”期间以及“八五”的前 期,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国产化体系阶段。
❖ 第三阶段是在国家的“八五”的后期和“九五”期间,即实施 产业化的研究,进入市场竞争阶段。在此阶段,我国国产 数控装备的产业化取得了实质性进步。
备制造商要求运动控制系统向开放式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应该抓住这一机遇,研制出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具有高水平、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开放式运动控制器产品。
第二章 运动控制器整体的功能设计
总线接口的选择: 总线 总线 104 总线
根据三种总线的特点做比较,由于现在的主板供应商很 多不提供接口插槽,故不采用该接口。而总线的控制器数据 传输速度虽然要比和104高,但因为总线设计难度和费用较 高,在经济上普通用户难以承受。104是专门为嵌入式控制 而定义的工业控制总线,它比插卡型稳定性能更好,比较适 合本课题运动控制器的设计。
第三章 运动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 314运动控制芯片介绍 :

314是日本电子有限公司研制的运动控制专用芯
片,是314的升级版。芯片能与8位或16位数据总线接口,
通过命令、数据和状态等寄存器实现4轴(称为X、Y、Z、U
四轴)中任意2轴或3联动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的运动控
制和实时监控,实现直线、圆弧和位元3种模式的轨迹插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