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的发酵原理
面包的发酵原理

面包的发酵原理
面包的发酵是指将面团中的酵母菌通过代谢作用产生的气体使面团体积膨胀和变松软的过程。
面包的发酵主要依赖于酵母菌的活动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面包发酵的基本原理如下:
1. 酵母菌活性:发酵的关键是使用活性酵母菌。
常用的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这种酵母菌可以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2. 面团制备:面包制作开始时,面粉、水和其他配料被混合在一起制成面团。
面团中的面粉含有淀粉和蛋白质,而酵母菌需要这些营养物质才能生长和繁殖。
3. 酵母菌发酵:将酵母菌加入面团后,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通常,温度保持在28°C至32°C之间,这是酵母菌最适合繁殖和发酵的温度范围。
4. 发酵过程:酵母菌开始利用面团中的淀粉和蛋白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二氧化碳气体在面团中形成小气泡,并使
面团膨胀。
这些气泡给面包提供了体积和松软度。
5. 酒精蒸发:在面包烘烤过程中,酒精会蒸发,使得烤制出的面包中只剩下二氧化碳气泡。
6. 面包烘烤:发酵完成后,面团被放入烤箱中进行烘烤。
高温引起面团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膨胀,使面包膨胀并形成独特的孔隙结构。
同时,热力作用使面团中的淀粉发生糊化,蛋白质发生变性,产生面包的特殊风味和质地。
这是面包发酵的基本原理。
温度、湿度、酵母菌的数量和面团成分等因素都会影响发酵过程的效果。
因此,控制这些条件是制制作高质量面包的关键。
面包制作原理

面包制作原理面包制作原理:1. 面粉的选择:根据需要制作的面包种类和口感,选择高筋面粉、中筋面粉或低筋面粉。
面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越高,面团的弹性越好。
2. 酵母的作用:酵母是制作面包时必不可少的成分,它通过发酵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发酵。
酵母还会产生一些发酵酶,使面团的品质得到改良,增加面包的香味和口感。
3. 水的添加:适量的清水可以使面粉充分吸湿,激活酵母并促使其发酵。
面团中的水分控制得当,有助于形成面筋,提高面团的弹性和韧性。
4. 盐的作用:盐不仅能增加面包的风味,还可以抑制酵母的发酵速度,控制发酵过程,使面团发酵更加均匀。
5. 糖的功能:糖是酵母发酵过程中的营养物质之一,可以提供酵母生长所需的能量,促进面团的发酵。
糖还能增加面包的甜味和颜色。
6. 奶制品的添加:在面包制作过程中,添加牛奶、鲜奶油等奶制品可增加面团的黏性和韧性,使面包更加松软和香甜。
7. 油脂的作用:适量添加植物油、黄油等油脂可以使面团更加柔软,增加面包的滋润度和香气。
8. 搅拌和揉捏:将面粉、酵母、水等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进行揉捏,能够使面团中的面筋组织形成,并将空气充分地揉入面团中,使面包更加松软。
9. 发酵和二次发酵:将揉捏好的面团放置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酵母开始发酵。
发酵时间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会影响面团的发酵速度和品质。
之后,将发酵好的面团二次揉捏并进行模型定型。
10. 烘烤:将经过二次发酵的面团放入烤箱中,以高温烘烤。
高温能够快速杀死酵母菌,并使面团快速膨胀,形成松软的面包,外表呈现金黄色的外皮。
烘烤时间和温度的控制要根据不同的面包种类和个人口感要求进行调整。
以上就是面包制作的基本原理,通过合理的配料及发酵、烘烤工艺,我们可以制作出各种口感、风味的美味面包。
面包热水发酵法的原理

面包热水发酵法的原理
面包热水发酵法是一种通过给面团加入热水的方法来促进酵母发酵的过程。
其原理如下:
1. 激活酵母活性:面粉中的酵母菌在温度适中的环境下能够进行生长和发酵。
热水可以提供适宜的温度,激活酵母的活性。
2.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热水能够提高面粉中酵母菌和酵母菌所需的水分的温度,促进化学反应速率。
这样酵母菌能够更快地分解淀粉为糖,并利用糖进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
3. 改善面团结构:热水在与面粉混合时,能够使面团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形成柔软的面团结构。
这样面团可以更好地保持水分和发酵气体,使得面包体更加松软。
4. 提高发酵时间:使用热水发酵可以缩短发酵时间,并保持面团温度的稳定性。
更短的发酵时间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总的来说,面包热水发酵法通过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水分,并促进面粉中酵母菌的活性和酵母菌的发酵速率,从而提高面包的质量和口感。
实验报告面包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面包的基本制作工艺和原理。
2. 掌握面包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提高食品制作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面包是一种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加入酵母、水、盐等辅料,经过发酵、烘烤等工艺制成的食品。
面包的制作原理主要包括:1. 发酵:酵母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将面粉中的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体,使面团膨胀。
2. 烘烤:烘烤过程中,面团中的水分蒸发,形成面包的质地和风味。
三、实验材料1. 面粉:中筋面粉2. 酵母:干酵母或鲜酵母3. 水:纯净水4. 盐:食用盐5. 糖:白砂糖6. 其他辅料:鸡蛋、黄油、奶粉、核桃等(根据需要添加)四、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面粉、酵母、盐、糖等材料称量好,备用。
2. 酵母活化:将干酵母放入温水中溶解,活化5-10分钟。
3. 和面:将面粉、酵母水、盐、糖等材料混合均匀,揉成面团。
4. 发酵:将面团放入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发酵,直至体积膨胀到原来的2-3倍。
5. 分割:将发酵好的面团分割成适当大小的面团,揉圆。
6. 搓条:将面团搓成长条状。
7. 摆盘:将搓好的长条放入烤盘中,间隔一定距离。
8. 二次发酵:将烤盘放入温暖湿润的环境中,进行二次发酵,直至面团膨胀到原来的1.5-2倍。
9. 烘烤: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入预热至180℃的烤箱中,烘烤15-20分钟。
10. 成品:取出烤好的面包,待其冷却后即可食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面团发酵:在酵母活化的过程中,酵母菌开始繁殖,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
在发酵过程中,面团中的淀粉、蛋白质等成分发生变化,使面包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2. 面团分割:分割面团时,要尽量保持每个面团的大小一致,以便烘烤时均匀受热。
3. 烘烤温度和时间:烘烤温度和时间对面包的口感和质地有很大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过长或过短的时间都会影响面包的品质。
4. 成品质量:通过观察面包的外观、质地和口感,可以判断面包的制作效果。
丹麦面包原理

丹麦面包原理丹麦面包,又称起酥面包,是一种源于奥地利维也纳的面包,因其独特的口感和层次结构而广受欢迎。
丹麦面包的制作原理涉及到面团的发酵、折叠、切割和烘焙等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对最终面包的质地和风味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丹麦面包制作原理的详细解析。
一、面团发酵丹麦面包的制作始于面团的发酵。
通常,面团由高筋面粉、水、酵母、糖和盐等基本成分组成。
这些成分混合后,酵母开始发挥作用,将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同时产生热量,使面团膨胀发酵。
发酵过程中,面团会逐渐变得松软,体积增大,形成大量的气泡。
这些气泡是丹麦面包层次结构的基础。
二、面团折叠发酵完成后,面团需要经过折叠工序。
折叠是将面团中的气泡层叠在一起,形成层次结构的过程。
这一步骤通常在面团发酵后立即进行,以保持面团的温度和湿度。
折叠可以通过手工或机器完成,手工折叠需要将面团拉伸并折叠回来,机器折叠则通过特殊的设备来实现。
折叠的次数和方式会影响面包的最终质地和层次。
三、切割折叠完成后,面团会被切割成所需形状。
切割可以是简单的分割,也可以是复杂的图案,如螺旋形、辫子形等。
切割的目的是为了在烘焙过程中形成更多的层次,增加面包的视觉效果和口感。
四、烘焙切割后的面团需要进行最后的烘焙。
在烘焙过程中,面团中的酵母会继续发酵,二氧化碳气泡会膨胀,使面包体积进一步增大。
同时,面团中的糖分和黄油会在高温下发生焦糖化反应,产生金黄色的表面和香脆的口感。
烘焙的时间和温度对面包的硬度和颜色有着直接的影响。
五、丹麦面包的层次结构丹麦面包的层次结构是其独特的特点之一。
这种层次结构是通过面团发酵产生的气泡和折叠工序形成的。
在烘焙过程中,气泡膨胀并融合在一起,形成多孔的面包质地。
折叠工序则确保了这些气泡在面包中均匀分布,形成了层次分明的结构。
六、丹麦面包的风味丹麦面包的风味通常丰富多样,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配料来增强。
常见的添加成分包括葡萄干、巧克力碎片、坚果、奶酪等。
这些配料不仅增加了面包的口感,还丰富了面包的风味。
面包发酵原理

(二)酵母作用 酵母是一种生物膨胀剂, 当布置和加入酵母后,酵母 即可吸收面团中的养分生长 繁殖,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使面团形成膨大、松软、 蜂窝状的组织结构。酵母对 面包的发酵起着决定的作用, 但要注意使用量。
如果用量过多,面团中产气 量增多,面团内的气孔壁迅速 变薄,短时间内面团持气性很 好,但时间延长后,面团很快 成熟过度,持气性变劣。 因此,酵母的用量要根据面 筋品质和制品需要而定。一般 情况,鲜酵母的用量为面粉用 量的3~4%,干酵母的用量为 1.5~2%。
综上所述,面包面团的四大 要素是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 它们的相互作用才是面团发酵 原理之所在。 其它的辅料(如糖、油、奶、 蛋、改良剂等)对发酵也是相 辅相程的,它们不仅仅是改善 风味特点,丰富营养价值,对 发酵也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
糖是供给酵母能量的来源,糖的 含量在5%以内时能促进发酵,超过 6%会使发酵受到抑制,发酵的速度 变得缓慢; 油能对发酵的面团起到润滑作用, 使面包制品的体积膨大而疏松; 蛋、奶能改善发酵面团的组织结 构,增加面筋强度,提高面筋的持 气性和发酵的耐力,使面团更有胀 力,同时供给酵母养分,提高酵母 的活力。
由于面点制品表面水分向外 蒸发得快,制品内部水分向外 转移得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 蒸发层(或蒸发区域), 随着烘烤的进行,这个蒸发 层逐渐加厚蒸发的温度,总是 保持100℃,它外面温度高于 100℃,里面温度低于100℃, 而且越靠近制品中心,温度越 低,馅心的温度是最低的。
(3)面点在烘烤中水分和油 脂的变化; 入炉后,面点中的水分和油 脂很快发生剧烈变化,这种变 化即以汽态与炉内热蒸汽发生 着交换,也以液态在面点内部 进行。直至烘烤结束,使原来 水分和油脂均匀的面点生胚, 成为水、油不均匀的面点成品。
面包制作工艺及原理.doc

面包制作工艺及原理.doc面包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面团发酵、擀面、馅填、成型、发酵、烘烤等多个步骤。
其具体工艺步骤来看:⑴ 面团发酵把面粉与其他有机物混合和揉搓,使面筋形成膜状的细面团,再加入适量的水并糊化,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使细面团中的面筋发酵,形成有弹性和可延伸性的面团。
发酵时需要考虑投入的发酵剂的种类、量及稀释,发酵时间短不能让面团发育完全,发酵时间过长容易使靠腹控制工艺失调,影响面团成型及烘烤时的特征,因此发酵量是面包质量形成的关键。
⑵ 擀面将发酵好的面团分成块,用擀面棍或滚桶,将每块面团擀成大小合适的薄皮,考虑到面团的发酵状况及其扩张能力,来操纵擀面的程序及动作,使面团充分扩张发育,从而使薄皮结构更加可塑性,烘烤时表面颜色有良好的控制,同时又能保证面包的品质。
⑶ 馅填把装馅料的模具和已经擀面的薄皮,裹披在模具上,会发现有一个大缺口,把碰制好的馅料填入,口边要紧围头,要不然馅料会在烘烤后出口,影响品质和外形。
⑷ 成型接着将面团和馅料成型成具有一定的形状的面包,以其特有的形状作为特色。
⑸ 发酵将原来擀好的面团和有馅料的新面团在适宜的湿度、温度下,再发酵一段时间,使其成型有独特植被地貌。
⑹ 烘烤将发酵好的面包放入烤炉中烘烤,在小火上慢慢烤,保证恰好烤制出来的面包叶皮酥脆,口感鲜美。
面包制作的原理主要是面团发酵和面筋的发酵。
发酵过程分为机械发酵和生物发酵两个部分。
机械发酵是由面粉的混合、揉搓和冷加工的发酵,在这个过程中,面粉内的淀粉变糊状,胶质及面签形成,机械发酵工艺激发使面筋发酵,形成有弹性和可延伸性的面团,使面团充分发育。
生物发酵是通过发酵剂添加,将糖脂消化后释放出的气体,使面团膨胀,生物发酵的气体让面中的面筋发酵,形成有弹性的面团。
面包制作的工艺及原理,是山谷粮食品中面包制作最基本的知识点,如此有针对性方式的操作,直接关系到分裂面包的质量变化,也是保持制作的质量的关键技术。
馒头变成烤面包的原理是

馒头变成烤面包的原理是
馒头变成烤面包的原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发酵和烘烤。
首先,发酵是馒头变成烤面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发酵是指通过酵母菌作用下的面团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其体积膨胀,纹理变得松软。
在制作馒头时,将面粉、水、酵母混合后,面团中的酵母开始吸取糖分,并产生二氧化碳。
此时,面团内部的气泡逐渐膨胀,并且由于面团中面筋的形成,使得气泡能够被固定在面团中。
这种发酵过程在整个揉面、发酵的过程中循环进行,最终使得馒头面团体积膨胀。
其次,烘烤是将馒头变成烤面包的另一个关键步骤。
烘烤的过程中,馒头面团中的水分逐渐蒸发,同时二氧化碳的体积进一步膨胀,并有助于更好地塑形。
当面团加热时,其中的蛋白质变性,固化起到了形成馒头结构的作用。
在高温烘烤过程中,面粉中的淀粉还会被加热产生糊化,形成面团外表的酥脆外皮。
馒头变成烤面包的关键在于烤制的温度和时间。
通常来说,烤制温度在
180C-200C之间,时间大约15-20分钟。
这样的温度和时间能够让面团充分享受热量,使得内外表皮均匀升温,最终达到制作烤面包的效果。
总结起来,馒头变成烤面包的原理是通过酵母的发酵作用使得面团体积膨胀,然后在高温下进行烘烤,以达到形成烤面包的效果。
这个过程中,发酵和烘烤相辅
相成,使得面团由松软的馒头变成口感更酥脆香甜的烤面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包的发酵原理
面包面团的发酵原理,主要是由构成面包的基本原料(面粉、水、酵母、盐)的特性决定的。
1.面粉作用
面粉是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灰分等成分组成的,在面包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面粉中的蛋白质主要由麦胶蛋白、麦谷蛋白、麦清蛋白和麦球蛋白等组成,其中麦谷蛋白、麦胶蛋白能吸水膨胀形成面筋质。
这种面筋质能随面团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的膨胀而膨胀,并能阻止二氧化碳气体的溢出,提高面团的保气能力,它是面包制品形成膨胀、松软特点的重要条件。
面粉中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是以淀粉的形式存在的。
淀粉中所含的淀粉酶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进而继续转化为葡萄糖供给酵母发酵所需要的能量。
面团中淀粉的转化作用,对酵母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2.酵母作用
酵母是一种生物膨胀剂,当面团加入酵母后,酵母即可吸收面团中的养分生长繁殖,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形成膨大、松软、蜂窝状的组织结构。
酵母对面包的发酵起着决定的作用,但要注意使用量。
如果用量过多,面团中产气量增多,面团内的气孔壁迅速变薄,短时间内面团持气性很好,但时间延长后,面团很快成熟过度,持气性变劣。
因此,酵母的用量要根据面筋品质和制品需要而定。
一般情况,鲜酵母的用量为面粉用量的3%~4%,干酵母的用量为面粉用量的1.5%~2%。
3.水的作用
水是面包生产的重要原料,其主要作用有:水可以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充分吸水,形成面筋网络;水可以使面粉中的淀粉受热吸水而糊化;水可以促进淀粉酶对淀粉进行分解,帮助酵母生长繁殖。
4.盐的作用
盐可以增加面团中面筋质的密度,增强弹性,提高面筋的筋力,如果面团中缺少盐,饧发后面团会有下塌现象。
盐可以调节发酵速度,没有盐的面团虽然发酵的速度快,但发酵极不稳定,容易发酵过度,发酵的时间难于掌握。
盐量多则会影响酵母的活力,使发酵速度减慢。
盐的用量一般是面粉用量的1%~2.2%。
综上所述,面包面团的四大要素是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它们的相互作用才是面团发酵原理之所在。
其他的辅料(如:糖、油、奶、蛋、改良剂等)也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不仅仅是改善风味特点,丰富营养价值,对发酵也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
糖是供给酵母能量的来源,糖的含量在5%以内时能促进发酵,超过6%会使发酵受到抑制,发酵的速度变得缓慢;油能对发酵的面团起到润滑作用,使面包制品的体积膨大而疏松;蛋、奶能改善发酵面团的组织结构,增加面筋强度,提高面筋的持气性和发酵的耐力,使面团更有胀力,同时供给酵母养分,提高酵母的活力。
面团发酵的基本原理
面团的发酵就是利用酵母菌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成分,使面团膨松而富有弹性,并赋予制品特殊的色、香、味及多孔性结构的过程。
酵母菌的生命活动是依靠面团中含氮物质与可溶性糖类作为氮源和碳源的。
单糖是酵母生长繁殖的最好营养物质。
在一般情况下,面团中的单糖很少,不能满足酵母生长繁殖的需要。
所以,有时需在发酵初期添加少量化学烯或饴糖以促进发酵。
另一方面,面粉中含有淀粉和淀粉酶,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在发酵时,酵母菌本身可以分泌麦芽糖酶和蔗糖酶,这两种酶可以将面团中的蔗糖以及麦芽糖分解为酵母可以利用的单糖。
其化学变化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部分淀粉在β- 淀粉酶作用下生成麦芽糖,其反应式如下:
2(C6H12O5)n+2nH2O→淀粉酶n(C12H22O11) 淀粉水麦芽糖
第二步是麦芽糖在麦芽糖转化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麦芽糖,其反应式如下:C12H22O11+H2O麦芽糖转化酶→2C6H12O6
麦芽糖水葡萄糖
此外,在面粉中含有少量蔗糖,部分蔗糖在蔗糖转化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其反应
式如下:
C12H22O11+H2O蔗糖转化酶→C6H12O6+C6H12O6
蔗糖水葡萄糖果糖
生产面包所用的酵母是一种典型的兼性厌气性微生物,其特点是在有氧和无氧条件
下都能生活。
当酵母在养分供应充足及有足够空气的情况下,呼吸旺盛,细胞增长迅速,能迅速将糖分解成CO2与H2O,其总的反应式如下:
C6H12O6+6O6→6CO2+6H2O+2821.4kj
剧烈的呼吸作用,使面团逐渐膨大,当面团中残村的氧消耗尽以后,酵母即转入无氧发酵,此时在乙醇酶的作用下将糖分解成乙醇及少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的能量较少:
C6H12O6→2C2H5OH+2CO2+100.5kj
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酵母代谢是一个很复杂的反应过程,这个过程在多种酶的参与下,经过糖解(或称无氧氧化)作用由己糖生成丙酮酸,在这个过程中有氧呼吸与糖酵解的前一段作用完全相同,只是从丙酮开始在氧供给充分时,有丙酮酸以三羧酸循环的方式生成
CO2与H2O,当无氧供给时,酵母本身含有脱羧酶与脱羧辅酶,可将丙酮酸经过α—脱羧作用生成乙醛,乙醛接受磷酸甘油醛脱下的氢生成乙醇,酵母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发酵的关系可有下面的简式表示:
乙糖→呼吸和发酵中间产物(丙酮酸)
[ 有氧呼吸产生水合二氧化碳
无氧发酵产生乙醇、二氧化碳及其他产物,
在实际生产中,上述两种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即氧气充足时则以有氧呼吸为主,当面团氧气不足是则以发酵为主。
在生产实践中,为了使面团充分发起,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使酵母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发酵后期要进行多次撒粉,排出二氧化碳气体增加氧气。
但是也要适当的创造缺氧发酵条件,以便生成一定量的乙醇以及乳酸等,使面包的特有风味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