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对铸铁影响
球墨铸铁五大元素对铸件的影响(一)2024

球墨铸铁五大元素对铸件的影响(一)引言概述:球墨铸铁是一种强度高、韧性好的铸铁材料,它由铸造过程中加入的五大元素组成。
这些元素对球墨铸铁的性能和性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和讨论这五大元素对球墨铸铁铸件的影响。
正文:一、锰对球墨铸铁的影响1. 锰的加入可以提高球墨铸铁的强度和硬度。
2. 适量的锰可以提高球墨铸铁的韧性和塑性。
3. 锰能够抑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提高球墨铸铁的耐磨性。
4. 高锰含量会导致球墨铸铁易发生热龟裂。
5. 锰元素对球墨铸铁的影响需要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以保证铸件的性能。
二、硫对球墨铸铁的影响1. 硫的加入可以提高球墨铸铁的流动性和润滑性。
2. 适量的硫能够提高球墨铸铁的抗氧化性能。
3. 硫可以促进铁液与砂型的分离,避免铸件表面出现毛刺。
4. 过高的硫含量会降低球墨铸铁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5. 控制硫含量是确保球墨铸铁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铜对球墨铸铁的影响1. 铜的加入可以提高球墨铸铁的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
2. 适量的铜能够提高球墨铸铁的强度和硬度。
3. 铜可以改善球墨铸铁的热导性和导电性。
4. 过高的铜含量会导致球墨铸铁易发生热裂缝和变质。
5. 控制铜含量是确保球墨铸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四、镍对球墨铸铁的影响1. 镍的加入可以提高球墨铸铁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
2. 适量的镍能够提高球墨铸铁的强度和硬度。
3. 镍可以改善球墨铸铁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
4. 高镍含量会增加球墨铸铁的生产成本。
5. 镍元素的控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调整。
五、钒对球墨铸铁的影响1. 钒的加入可以提高球墨铸铁的强度和硬度。
2. 适量的钒能够提高球墨铸铁的耐磨性和韧性。
3. 钒可以改善球墨铸铁的热稳定性和耐热性能。
4. 过高的钒含量会导致球墨铸铁易出现热裂缝和变质。
5. 钒元素的控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和工艺要求进行调整。
总结:通过对球墨铸铁的五大元素(锰、硫、铜、镍、钒)对铸件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这些元素的合理控制和添加可以调整和改变球墨铸铁的性能和性质,从而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铸造中合金元素分析

1、铸铁的基本元素有哪些?各自的作用如何—对组织性能的影响?答:铸铁的基本元素为:碳(C)、硅(Si)、锰(Mn)、磷(P)、硫(S)五大元素。
五大元素对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1)、碳本身就是构成石墨的元素,在铸铁中是促进石墨化元素。
但碳量过高,力学性能降低。
(2)、硅是强烈促进石墨化元素,但硅量过高,易使石墨粗大,力学性能降低,若含硅量过低;则易出现麻口或白口组织。
(3)、硫在铸铁中是有害元素,它以FeS的形式完全溶解于铁液中,并能降低碳在铁中的溶解度。
此外,硫在铸铁中还能恶化铸铁的铸造性能,当铁液中存在有大量硫化物时,就会降低铁液的流动性,补缩性能差,容易产生裂纹等缺陷。
因此,在灰铸铁中一般将含硫量限制在0.1-0.12%以下。
(4)、锰在铸铁中首先表现出抵消硫的一些有害作用上,因此铸铁中含有适量的锰是有益的。
通常锰的含量应控制在06-1.2%范围内。
(5)磷能增加铁水的流动性和提高铸铁的耐磨性,即铸铁的硬度随着含磷量的增加而增高,韧性则降低。
因此,普通灰铸铁中一般将含磷量限制在0.3%以下。
磷对铸铁的石墨化影响不大。
2、铸造碳钢的基本元素有哪些?各自的作用如何?答:碳钢的基本元素有:碳(C)、硅(Si)、锰(Mn)、磷(P)、硫(S)五大元素。
铸造碳钢是熔模铸造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的材料。
碳钢的主要元素是碳,其含量为0.12-0.62%。
改变含碳量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钢的机械性能。
此外,钢中含有硅、锰、磷、硫四大元素,硅、锰有脱氧和去硫作用,但且含量变化不大,对性能的影响也不大。
磷、硫在钢中均为有害元素,并在不同质量要求的钢中均有一定的限制。
磷和硫在钢中含量越少越好。
3、铸造合金钢常用的合金元素有哪些?加入的目的是什么?答:(1)含碳量越高,钢的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但塑性及韧性越差。
(2)硫是钢中有害元素,含硫量较多的钢在热压力加工时容易脆裂,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热脆”。
(3)磷能提高钢的强度,但使钢的塑性及韧性明显下降,特别在低温时影响更为严重,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冷脆”。
铸铁的基本元素的作用及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铸铁的基本元素的作用及对组织性能的
影响
铸铁的基本元素为 碳(C)、硅(Si)、锰(Mn)、磷(P)、硫(S)五大元素。
五大元素对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1)、碳本身就是构成石墨的元素 在铸铁中是促进石墨化元素。
但碳量过高 力学性能降低。
(2)、硅是强烈促进石墨化元素 但硅量过高 易使石墨粗大 力学性能降低 若含硅量过低;则易出现麻口或白口组织。
(3)、硫在铸铁中是有害元素 它以FeS的形式完全溶解于铁液中 并能降低碳在铁中的溶解度。
此外 硫在铸铁中还能恶化铸铁的铸造性能 当铁液中存在有大量硫化物时 就会降低铁液的流动性 补缩性能差 容易产生裂纹等缺陷。
因此 在灰铸铁中一般将含硫量限制在0.1-0.12%以下。
(4)、锰在铸铁中首先表现出抵消硫的一些有害作用上 因此铸铁中含有适量的锰是有益的。
通常锰的含量应控制在06-1.2%范围内。
(5)磷能增加铁水的流动性和提高铸铁的耐磨性 即铸铁的硬度随着含磷量的增加而增高 韧性则降低。
因此 普通灰铸铁中一般将含磷量限制在0.3%以下。
磷对铸铁的石墨化影响不大。
硅碳比:0.52—0.65
锰硫比:7—12。
常见元素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常见元素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金属材料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的材料,其性能和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组成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不同元素的添加可以显著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元素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1.碳:碳是铁和钢的主要合金元素。
通过调节碳的含量,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和可塑性。
高碳含量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会降低其可塑性。
低碳含量可以增加材料的可塑性,但会减少其硬度和强度。
另外,碳也可以通过形成碳化物颗粒来改善金属的耐磨性能。
2.硅:硅常用于铸造和铸铁材料中。
添加硅可以提高铁的硬度和强度,同时降低其可塑性。
此外,硅还可以提高铸铁材料的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3.锰:锰常用于合金钢中。
添加锰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并改善其耐磨性能。
锰还可以提高钢的抗冲击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4.铬:铬常用于不锈钢中。
添加铬可以增加钢材的耐腐蚀性能。
当铬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时,钢材可以形成一层致密的铬氧化物表面层,防止进一步的氧化和腐蚀。
5.镍:镍常用于合金钢和不锈钢中。
添加镍可以提高合金钢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能。
此外,镍还可以使不锈钢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6.钼:钼常用于高强度钢和高温合金中。
添加钼可以显著提高钢材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能。
此外,钼也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耐高温性能和抗蠕变性能。
7.铜:铜常用于青铜和黄铜等合金中。
添加铜可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同时可以改善耐腐蚀性能。
铜还可以增加合金的可塑性和延展性。
8.铝:铝常用于铝合金中。
添加铝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同时降低其密度。
铝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热膨胀性能。
除了以上列举的元素外,还有许多其他元素可以对金属材料性能产生影响,如钛、锆、钒、钢等。
不同元素的添加和合金化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调整金属材料的性能,以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要求。
通过合理的元素选择和合金设计,可以获得具有特定性能的金属材料,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灰铸铁件常用合金元素及其作用

常见微量元素
锡、锑、锌等元素在含量很低的情况下,就能显著 形象铁液的特性〔如黏度、外表张力等〕以及凝固 后的组织特点〔如基体和石墨〕。它们对铸铁组织 的影响有二重性,有有害的一面,也有可利用的一 面。
Sn
在灰铸铁中,锡是很好的稳定珠光体的元素。锡能 阻碍奥氏体中的碳向石墨扩散,从而使珠光体增多。 当锡的参加量过多时就会使铸件脆化,冲击韧度下 降。锡的参加量一般控制在0.04%-0.1%。
料时,将增碳剂置于废钢上参加。需注意的是,增 碳剂会附着在炉衬外表而烧损,所以应防止增碳剂 直接接触炉衬。
Si
硅是促进石墨化的元素。它降低碳在铁液中和奥氏 体的溶解度,从而促使其析出。硅对铸铁有固溶强 化的作用,但它同时使石墨粗大并且促进铁素体的 产生,因此总体上降低了铸铁的强度。
随着硅含量的增加,铸铁的石墨化程度逐渐提高, 珠光体数量减少,而铁素体增多。反之,假设硅含 量过低,那么可能出现白口或麻口组织。
S
硫在铸铁中是有害元素。硫能完全溶于铁液,并增 强Fe-C原子间的结合力,因此是阻碍石墨化的元素。
此外硫还恶化铸铁的铸造性能,降低流动性,增大 裂纹倾向等。但是少量的硫可以促进石墨生核并细 化晶粒。因此灰铁件中硫的含量最好控制在 0.06%-0.08%。
以上五种元素广泛应用于所有灰铸铁件,除某些特 种用途的铸铁件外,硫、磷均被视为有害元素,需 要严格控制含量。
碳体硬度很高而塑性和冲击韧性几乎为零,脆性极 大,是铸铁件的强化相。
灰铸铁中碳含量越高,强度越低。增加含碳量,可 使铸铁的石墨化程度增加,石墨变得粗大,基体中 珠光体含量减少,铁素体增加。
熔炼时,含碳量的控制主要通过加增碳剂和废钢来 控制。中频感应电炉通常增碳的方法是待炉料完全 熔化后,除去液面熔渣,然后利用铁液的卷动将它 卷入铁液内,8-12分钟完成增碳处理。也可在投
五大元素对铸件的影响

五大元素对铸件的影响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浅谈五大元素对铸件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碳、硅、锰、硫、磷五大元素在铸件及铸造过程中的影响及作用。
关键词:碳、硅、锰、硫、磷;影响;作用铸铁的出现,方便了人类,从此我们就离不开了铸铁件,人们就把铸铁件用于制作各种制品,例如:小到螺丝钉、炊具、容器、农业机具等生活用品,大到汽车、飞机、轮船、大炮、坦克等建筑军事器械。
铸铁的生产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铸铁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铸铁件的铸造技术涉及了物理、化学、冶金、机械等多种学科,影响铸铁件质量的因素很多,因此正确地使用合理的铸造技术是提高铸铁件质量的保证,而影响铸铁件质量铸造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冷却速度、化学成分、温度、气体、炉料等,这就要求人们认真考虑这些因素对铸铁件的影响。
本人结合几年来的工作经验,现以化学成分为例,浅谈五大元素对铸件的影响。
影响铸件品质的常规元素主要有五种,分别是碳、硅、锰、硫、磷,以上元素我们叫做基本元素或俗称五大元素。
它们是直接影响铸件物理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主要作用如下:一、碳元素是铸铁中最基本的成分。
它不但是区分钢或铁的主要依据,含碳量大于%是铁,低于%的称为钢,而且,在铸造过程中,碳影响着铸件的力学性能。
在铸造中适当的碳促进石墨化,减小白口倾向,即减少渗碳体、珠光体、三元磷共晶,增加铁素体,因而降低硬度改善加工性能;碳促进镁吸收率的提高;改善球化,以达到预期效果;碳能改善流动性,增加凝固时的体积膨胀;碳提高吸振性,减摩性,导热性。
但碳含量过高引起石墨漂浮,恶化力学性能,过低又易产生缩孔松缩等缺陷。
所以,对不同质量要求的铸件,合理选配碳含量一般是提高铸件质量的一种途径,例如:灰铁含碳量大多在%%,球墨铸铁在%%。
碳对中锰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影响不明显,一般碳量高于%时易出现石墨漂浮,影响铸铁质量,碳低于%时,不利于石墨化故一般控制碳量在%%为宜。
促进铸铁石墨化的元素

促进铸铁石墨化的元素铸铁石墨化是指通过添加特定的元素或化合物,使铸铁的铁基体中形成石墨微观结构,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用性。
铸铁石墨化的元素主要包括钛、钒、铌、钼、镍等合金元素。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些元素在促进铸铁石墨化过程中的作用。
1.钛(Ti):钛能与铁形成强固的化合物,能够减少铁碳固溶度,细化碳化物的尺寸,从而促使铁系化合物在铸铁中转变为石墨。
钛还能促使铁基体减小晶粒尺寸,提高石墨的数量和分布均匀性,从而增加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2.钒(V):钒的加入可使铸铁中的铁元素与碳元素反应生成碳化铁和碳化钒,并且还能在晶界上析出TiC和VC等碳化物,进一步促使铁基体中的石墨化转变。
3.铌(Nb):铌既能与铁形成碳化铁和碳化铌,还能在晶界上存在TiC和NbC等碳化物,这些碳化物的形成促使铸铁的石墨化程度增加,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4.钼(Mo):钼的加入有利于形成MoC、Mo2C和Fe-Mo-C等碳化物,这些碳化物能够提高铁基体中的碳浓度,使石墨微观结构形成和分布更加均匀,提高铸铁的强度和塑性。
5.镍(Ni):镍能与铁形成含碳的固溶体,增加碳元素的溶解度,有助于形成石墨。
镍还能抑制铁的固相反应,减少铁与碳的化学作用,增加铸铁的石墨化程度。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元素也具有一定的促进铸铁石墨化的作用,如锰、铬、钒等合金元素。
这些合金元素的掺入可以改善铸铁的石墨形态和分布,提高铸铁的力学性能和耐用性。
总之,通过添加适当的元素和化合物,可以促进铸铁的石墨化过程,提高铸铁的力学性能和耐用性。
不同的元素有不同的促进作用,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制造工艺选择适合的促进元素进行添加。
在铸铁石墨化的应用中,应注重控制促进元素的添加量和制造参数的选择,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铸铁耐酸碱范围

铸铁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其耐酸碱范围主要取决于其成分和工艺条件。
铸铁的成分复杂,含有多种元素,如碳、硅、磷、硫等。
这些元素对铸铁的耐蚀性有不同的影响。
其中,碳和磷元素能提高铸铁的耐蚀性,而硅和硫元素则会降低铸铁的耐蚀性。
铸铁的耐酸碱范围与其所含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铸铁对弱酸和弱碱具有较好的耐蚀性,但对于浓度较高或其他性质较为特殊的酸碱溶液,其耐蚀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例如,铸铁在稀硫酸或稀盐酸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但在浓硫酸或浓盐酸中则可能会被腐蚀。
此外,铸铁的耐酸碱范围还与其所受的温度和压力有关。
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铸铁的耐蚀性可能会降低。
例如,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铸铁可能会被浓硫酸或浓盐酸腐蚀。
综上所述,铸铁的耐酸碱范围取决于其成分、所含元素的种类和含量、所受的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条件来选择合适的铸铁材料,并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涂层保护、热处理等,以提高铸铁的耐蚀性和使用寿命。
需要注意的是,铸铁的耐酸碱范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体的耐蚀性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酸碱溶液的浓度、温度、压力、氧气含量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试验和评估,以确定铸铁在不同酸碱环境下的耐蚀性能和使用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元素对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1.C
碳是铸铁的基本组元,在铸铁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游离碳石墨的形式存在,另一种是以化合碳渗碳体的形式存在,也正是碳在铸铁中的这种存在形式可把铸铁分成许多类型可把铸铁分成许多类型,在灰铸铁中,碳的质量分数控制在2.7%-3.8%的范围内,碳主要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高碳灰铸铁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和粗大的片状石墨,机械强度和硬度较低,但挠度较好;低碳灰铸铁的金相组织为珠光体和细小的片状石墨,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硬度,但挠度较差。
由于灰铸铁的成分位于共晶点附近,因此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
对于亚共晶范围的灰铸铁,增加碳含量能提高流动性,反之,对于过共晶范围的灰铸铁,只有降低碳含量才能提高流动性。
在QT中含C量高,析出的石墨数量多,石墨球数多,球径尺寸小,圆整度增加。
提高含C量可以减小缩松体积,减小缩松面积,使铸件致密。
但是含C量过高则降低缩松作用不明显,反而出现严重的石墨漂浮,且为保证球化所需要的残余Mg量要增多。
2.Si
硅是铸铁的常存五元素之一,能减少碳在液态和固态铁中的溶解度,促进石墨的析出,因此是促进石墨化的元素,其作用为碳的1/3 左右,故增加硅量会增加石墨的数量,也会使石墨粗大;反之,减少硅量,会使石墨细小。
在灰铸铁中,硅的质量分数控制在1.1%-2.7%的范围内,一般碳硅含量低可获得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硬度,但流动性稍差;反之,碳硅含量高,流动性好,机械强度和硬度较低。
当薄壁铸件出现白口时,可提高碳硅含量使之变灰;当厚壁铸件出现粗大的石墨时,应适当降低碳硅含量,并达到提高机械强度和硬度的目的。
Si是Fe-C合金中能够封闭r区的元素,Si使共析点的含C量降低。
Si提高共析转变温度,且在QT中使铁素体增加的作用比HT要大。
HT中 C、Si 都是强烈促进石墨化的元素。
提高碳当量促使石墨片变粗、数量增多,强度和硬度下降。
降低碳当量可以减少石墨数量、细化石墨、增加初析奥氏体枝晶数量,从而是提高灰铸铁力学性能常采取的措施。
但是降低碳当量会导致铸造性能降低、铸件断面敏感性增加,硬度上升加工困难等问题。
3.Mn
锰是铸铁的常存五元素之一,除少量固溶于铁素体以外,大部分溶入共析碳化物和渗碳体中,以复合碳化物的形态存在,加强了碳化物的形成,因此是阻碍石墨化的元素,故增加锰量会增大基体组织中的珠光体数量。
在灰铸铁中,锰的质量分数控制在0.5%-1.4%的范围内,主要作用有二,一是中和硫的有害作用,生成MnS及(F e、Mn)S化合物,以颗粒状分布于机体中。
这些化合物的熔点在1600℃以上,不仅无阻碍石墨化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石墨化非自发性晶核。
二是稳定和细化珠光体,在此含量范围内,随锰含量的增加,铸铁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和韧性降低。
在QT中Mn的作用是形成碳化物和珠光体。
对于厚大断面的QT件来说,锰是偏析倾向特别
显著的元素,是强烈稳定奥氏体的元素,对稳定珠光体的作用也很显著,在生产珠光体QT 时,可以利用锰稳定珠光体的作用消除石墨球周围的铁素体(牛眼)组织。
4.S
硫也是铸铁的常存五元素之一,在通常的铸铁中也被认为是有害元素。
硫稳定渗碳体,阻止石墨化。
硫少量溶于铁素体及渗碳体小,降低碳在液态铸铁中的溶解度,大部分以硫化铁(FeS)和其他硫化夹杂物(MnS,CeS)的形式存在于铸铁中,并分布于晶界上。
硫化铁的熔点低、且质软而脆,能降低铸铁的强度,促进铸铁的收缩,并引起铸铁的过硬和裂纹形成。
硫化锰的熔点高、且以颗粒状分布,对铸铁的强度无多大影响,但使铁液变稠,流动性变差。
对于灰铸铁,硫的质量分数控制在低于0.15%。
S在QT中是反石墨化元素,属于有害杂质。
5.P
磷也是铸铁的常存五元素之一,在通常的铸铁中被认为是有害元素。
P使铸铁的共晶点左移,且作用程度和硅相似,能溶于液态铸铁中,并降低碳在液态铸铁中的溶解度,故计算碳当量时应计入磷的含量;但在固态铸铁中磷的溶解度是有限的,并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和温度的降低而减少。
磷对石墨化的影响不大,略微促进石墨化,但有时也能阻碍石墨化。
磷主要以二元磷共晶(Fe-Fe3P)、三元磷共晶(Fe-FeP-Fe3P)和复合磷共晶的形式存在于铸铁中,磷共晶的硬度高、脆性大、分布在晶粒的边界上,割裂了晶粒间的连续性,使铸铁的强度、塑性下降,硬度提高。
另外,由于磷共晶具有较低的熔化温度和磷可以降低铸铁的熔点的缘故,因此磷能增加铸铁的流动性和可铸性,但磷的增高会使铸铁的缩孔、缩松以及开裂倾向增加。
对于灰铸铁,磷的质量分数控制在低于3.0%。
P在QT中不影响球化,但是有害元素,它可以溶解在铁液减低铁碳合金的共晶含碳量。
其降低的碳量相当与它含量的1/3。
6.Cu
铜是促进共晶阶段石墨化的元素,石墨化能力相当于硅的1/10-1/5。
铜在超过它的固溶度极限时,常以显微质点或超显微质点分布于铸铁中。
铜使组织致密,并细化和改善石墨的均匀分布,既能降低铸铁的白口倾向,又能降低奥氏体转变临界温度,细化和增加进珠光体,对断面敏感性有有利影响。
铜具有强化铸铁铁素体和珠光体的倾向,因此能增加铸铁的强度,铸铁的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几乎与所含铜量成比例的增加,在低碳铸铁中尤为显著。
在一般铸铁中,铜的质量分数在3.0%-3.5%以下可使硬度增加;但当铸铁具有形成白口倾向时,或存在着游离碳化物的硬点时,则加入铜会使硬度降低。
常用量<1.0%。
7.Cr
1)反石墨化作用属中强,共析转变时稳定珠光体
2)铬是缩小γ区的元素,Cr20%时,γ区消失
3)用量0.15%-30%
4)其用量小于1.0%仍属灰铸铁(可能有少量自由Fe3C出现),但力学性能有所提高。
8.Sn
1)为增加珠光体量而加入,一般用量<0.1%,可提高铸铁强度,>0.1%时有可能使铸铁出现脆性
2)Sn >0.1%可出现反球化作用
3)共晶团边界易形成FeSn2的偏析化合物,因此有韧性要求时,注意Sn量的控制
9.Mo
1)Mo<0.6%时,稳定碳化物的作用比较温和,主要作用在于细化珠光体,亦能细化石墨。
2)Mo<0.8%时对铸铁的强化作用较大
3)用Mo作合金化时P量一定要低,否则会出现P- Mo四元共晶,增加脆性
4)Mo>1%时,达到1.8%—2.0%时,可抑制珠光体的转变,而形成针状基体
5)Mo能使“C” 曲线右移,并有使形成两个“鼻子”的作用,故易得贝氏体
10.Ni
1)溶与液体铁及铁素体
2)共晶期间促进石墨化,其作用相当于1/3Si
3)降低奥氏体转变温度,扩大奥氏体区,能细化并增加珠光体
4)Ni<3.0%,珠光体型,可提高强度,主要用作结构材料;Ni3%—8%,马氏体型,主要用作耐磨材料;Ni>12 %,奥氏体型,主要用作耐腐蚀材料等。
5)对石墨粗细影响较小
11.Sb
1)强烈促进形成珠光体
2)0.002%—0.01%时,对QT有使石墨球细化的作用,尤其对大断面QT件有效
3)其干扰球化的作用可用稀土元素中和
4)HT中的加入量为<0.02%,QT中的加入量0.002%—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