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材料教案设计1(基础知识、钢铁材料)
《汽车材料》教案

《汽车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汽车主要材料的性能和应用3. 了解新型汽车材料的研发和发展趋势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教学内容1. 汽车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金属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3. 非金属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4. 新型汽车材料的研发和应用5. 汽车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2.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中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实例3. 小组讨论法:探讨新型汽车材料的研发和可持续发展4. 实践操作法:参观汽车制造企业,了解汽车材料的实际应用四、教学准备1. 教材:《汽车材料》2. 课件:汽车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和应用3. 案例资料:汽车制造企业相关信息4. 实践基地:汽车制造企业或实验室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汽车材料在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兴趣2. 讲解:讲解汽车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3. 案例分析:分析汽车中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实例4. 小组讨论:探讨新型汽车材料的研发和可持续发展5. 实践操作:参观汽车制造企业,了解汽车材料的实际应用6. 总结:强调汽车材料在汽车产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种新型汽车材料的设计方案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材料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汽车材料应用实例的分析能力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新型汽车材料研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4.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汽车材料实际应用的认知和观察能力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材料展览会,了解行业最新动态2. 邀请汽车材料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前沿技术和研究成果3. 开展汽车材料创新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和实践能力八、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持续改进教学方法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提高教学质量3.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更新教案内容,保持教学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九、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材料》2. 课件:汽车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和应用3. 案例资料:汽车制造企业相关信息4. 实践基地:汽车制造企业或实验室5. 在线资源:汽车材料相关论文、新闻、视频等十、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周2课时2. 教学进度:按照教案内容依次进行,每节课时完成一个章节的教学3. 教学周期:2个月4. 考试安排:课程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综合掌握程度十一、教学难点与解决方案1. 教学难点:汽车材料的专业术语和性能指标理解解决方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理解专业术语;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直观感受性能指标。
《教案汽车材料》

《教案汽车材料》word版教案章节:一、汽车材料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汽车主要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汽车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金属材料:钢铁、铝合金、铜合金等。
3. 非金属材料: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
4. 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
教学活动:1. 引入汽车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3. 讲解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4. 讲解复合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教案章节:二、汽车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金属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2. 掌握汽车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汽车金属材料的分类:碳钢、不锈钢、铝合金等。
2. 汽车金属材料的性质:强度、硬度、韧性、耐腐蚀性等。
3. 汽车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
4. 汽车金属材料的应用:车身、发动机、悬挂系统等。
教学活动:1. 引入汽车金属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2. 讲解汽车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3. 讲解汽车金属材料的应用。
教案章节:三、汽车非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2. 掌握汽车非金属材料的应用。
教学内容:1. 汽车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
2. 汽车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强度、硬度、韧性、耐腐蚀性等。
3. 汽车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内饰、轮胎、玻璃、陶瓷等。
教学活动:1. 引入汽车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2. 讲解汽车非金属材料的应用。
教案章节:四、汽车复合材料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复合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汽车复合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汽车复合材料的定义和分类: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
2. 汽车复合材料的性质:强度、硬度、韧性、轻量化等。
3. 汽车复合材料的应用:车身、悬挂系统、刹车盘等。
教学活动:1. 引入汽车复合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汽车复合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汽车工程材料教案

教案一、课题:第一章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二、教材分析:本章是《汽车材料》第一次课,是属于基础性知识,在教材的安排上是符合认知的过程三、(1)基础知识:掌握强度与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及金属疲劳概念(2)能力培养:通过本次学习,培养学生在生产和生活中树立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教学难点:屈服强度和金属疲劳概念五、课型:综合型六、教学方法:讨论+讲授七、教具:铁钉、铁片、铝片等,多媒体幻灯片八、课时:2九、教学过程:第一节课:第一章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板书)一)、组织教学:安定课堂教学秩序二)、请同学们回顾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你所知道的汽车材料有哪些?2)汽车材料的选用与环境有关吗?三)引入新课:(一)、汽车材料分类:1、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合金2、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复合材料3、汽车运行材料---燃料、润滑剂、工作液(板书)(二)、金属材料性能:(分组讨论每组给出答案,老师点拨)1、使用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其他性能2、工艺性能----压力加工性能、铸造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热处理(板书)(三)、1、力学性能定义: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又称机械能。
2、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抗疲劳性(板书)(四)、两个概念:(板书)1、强度---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2、塑性---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产生永久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五)、同学分组讨论你们所知的外力(载荷)指的是哪些?并指出实例(六)强度有关知识:(请同学描述你所知的强度)(板书)(1)强度的大小用应力表示,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在材料内部产生与外力相等的抵抗力,即内力。
(2)单位截面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3)用符号σ表示,σ=F/S(4)单位:Pa(5)通过拉伸试验得到的指标有;弹性极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教案汽车材料》word版

《教案汽车材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汽车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汽车主要零部件的材料特性及其应用。
了解汽车材料的最新发展趋势。
2. 技能目标能够分析汽车零部件的材料选择原则。
能够比较不同汽车材料的优缺点。
能够结合实例说明汽车材料的应用和效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车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定义汽车材料的概念。
介绍汽车材料的分类及特点。
2. 金属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介绍金属材料的特性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分析金属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优势和局限。
3. 塑料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介绍塑料材料的特性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分析塑料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优势和局限。
4. 复合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介绍复合材料的特性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分析复合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优势和局限。
5. 汽车材料的最新发展趋势介绍汽车材料研究的最新动态。
分析未来汽车材料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汽车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特性和应用,传授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汽车零部件的材料选择和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汽车材料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参观汽车制造工厂或实验室,亲身感受汽车材料的应用和效果。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一本合适的《汽车材料》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3. 案例资料:收集一些汽车零部件的材料选择和应用案例,用于分组讨论。
4. 视频资料:寻找相关的汽车材料制作过程或应用效果的视频,用于更直观地展示和讲解。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以及小组报告的质量和表达能力。
(完整版)汽车材料教案1

汽车材料教案「碳事御;- fl - 「: AiML 铸伙「铝及铝合金仃色金屈 < 嗣及铜仟金L 其他有色金属「塑料高分子材想 < 橡胶I 胶黏刑2.讨论:通过对材料的认识和理解,写出5种不同汽车零部件的用材 例如:汽车用挡泥板 有塑料和橡胶两种玻璃有 防爆玻璃和普通玻璃 保险杠有塑料和铁两种3.思考:20世纪70年代以来,汽车工业遇到了三大课题一一污染、安全、 节能。
为适应安全、节能的要求,在汽车中特别是轿车中开始大 量应用非金属材料,所以在汽车制造中钢铁的用量有所下降,而 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的用量正在上升。
问题:汽车采用非金属材料有什么好处?复合材料陶底材料 「陶住I 玻璃 「非金届卑圮合材料L 金属坯艾合材科汽花丐部竹贋川材料〈非金屈材料w国产轿车的材料构成比根据书本让同学们查看轿车发动机组成零件制造材料了解汽车发动机制造的材料分类。
三.汽车运行材料「汽油[汽车燃料柴油I 汽车新能源「发动机润Hf油车辆齿轮油丿润滑材料'< 自动変速器油汽车运行材料转向机讪I润潸脂「制动液防冻液汽车工作液玻璃1#^液空调制冷利减振器油液压油1.汽车燃料目前汽油和柴油仍是汽车的主要燃料。
目前已应用的石油替代燃料主要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醇类燃料(甲醇汽油、乙醇汽油)和电能等汽车新能源。
思考: 使用石油替代燃料后 对汽车性能有影响吗?阅读小资料了解其他国家提取石油的案例。
2•润滑材料常用的润滑材料有发动机润滑油、齿轮油和润滑脂等。
发动机润滑油主要是对发动机的曲轴、连杆、活塞、气缸壁、凸轮轴、 气门等摩擦零件进行润滑。
齿轮油主要用于变速器、后桥齿轮等传动机 构摩擦处的润滑。
润滑脂主要用于汽车传动轴(十字轴轴承、滑动叉) 轮毂轴承、钢板弹簧销、转向节销、万向节销等部位的润滑。
3. 汽车工作液汽车的各个工作系统需使用各种工作介质用以保障汽 车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行驶。
例如,液压制动系统需使用的制动液,冷却系需使用的防 冻 液等工作介质,这些材料统称为汽车工作液。
汽车材料教学大纲(一)2024

汽车材料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汽车材料是汽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档为汽车材料教学大纲(一),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汽车材料知识。
大纲包括五个主要部分:基础材料、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复合材料和新型材料。
一、基础材料1. 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分类与特点2. 基础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应用3. 基础材料在汽车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4. 基础材料的加工与制造技术5. 基础材料的选材原则和评价方法二、金属材料1. 常见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2.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疲劳、断裂行为3.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与表面处理技术4. 金属材料的选材与性能评价5. 金属材料的应用案例与发展趋势三、聚合物材料1. 聚合物材料的分类与特点2. 聚合物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加工工艺3. 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耐热、耐蚀性能4. 聚合物材料的表面处理与改性技术5. 聚合物材料的应用案例与研究进展四、复合材料1. 复合材料的分类与组成2.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3. 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生产技术4. 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与优势5. 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五、新型材料1. 新型材料的分类与特点2. 新型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应用3. 新型材料在汽车工程中的作用和潜力4. 新型材料的研究进展与技术应用5. 新型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评价总结:汽车材料教学大纲(一)提供了汽车材料的基础知识和进阶内容。
学生在学习本大纲后,将理解汽车材料的分类、特点、性能与应用,并了解基础材料、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复合材料和新型材料的相关知识。
汽车材料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大纲所包含的知识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汽车材料相关技术,为未来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汽车材料教案

《汽车材料》教案【授课日期】【授课班级】【教学标题】碳钢、合金钢、铸铁【课时】 2课时【课型】专业理论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识别汽车上使用的碳钢件、合金钢件及铸铁件能力目标:钢、合金钢及铸铁的性能【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对策】对策:利用图例讲解和小组协作【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文化熏陶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学法指导】知识迁移法、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制造零件选取相应的材料需要了解以下内容:零件的主要性能要求所选用材料的主要特性影响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材料的大致加工工艺一、碳钢碳钢通常指碳的质量分数小于2.11%的铁碳合金。
因其冶炼方便,加工容易,价格便宜,性能可以满足一般工程使1.碳钢的分类①按碳质量分数分:低碳钢——碳的质量分数为WC≤0.25%中碳钢——碳的质量分数为0.25%高碳钢——碳的质量分数为WC>0.60%②按材质(主要根据硫、磷质量分数普通钢——WS <0.055%,WP<0.045%优质钢——W<0.040%,W<0.040%轮辐消声器轮辋②优质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必须保证钢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
根据化学成分不同,优质碳素结构钢又分为普通含锰钢和较高含锰钢两类。
凸轮轴铸钢能制造形状复杂的零件,而锻造件则无法做到,所以汽车上许多零件是用铸钢铸造而成的。
铸钢的碳的质量之间,使用前应进行热处理改善保险杠气门弹簧轴承二、铸铁碳的质量分数为 2.11%-6.69%的铁碳合金称为铸铁。
在汽车上约50%-70%的金属材料为铸铁。
1.铸铁的组织特征和分类①白口铸铁为了得到表层的高硬度和耐磨性,常用激冷的方法使表层获得白口铸铁的组织而心部由飞轮汽缸盖②球墨铸铁:减速器壳体活塞汽车齿轮组曲轴板书设计。
《汽车材料》教案

《汽车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材料的基本分类及性能;(2)掌握汽车主要零部件的材料选择原则;(3)能够分析不同汽车材料在性能、成本、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和局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汽车材料的性能;(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评价汽车材料的选择;(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汽车材料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关注环保,提倡绿色汽车材料的意识;(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材料的基本分类及性能(1)金属材料:钢铁、铝合金、镁合金等;(2)非金属材料:塑料、橡胶、玻璃等;(3)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
2. 汽车主要零部件的材料选择原则(1)根据零部件的功能要求选择材料;(2)考虑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成本;(3)兼顾材料的环保性能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汽车材料的基本分类及性能;(2)汽车主要零部件的材料选择原则。
2. 教学难点:(1)不同汽车材料在性能、成本、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和局限;(2)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评价汽车材料的选择。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实验器材(如各种汽车材料样品、测试设备等);3. 投影仪或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各种汽车材料样品,引发学生对汽车材料的兴趣;(2)简要介绍汽车材料在现代汽车工业中的重要性。
2. 课堂讲解:(1)讲解汽车材料的基本分类及性能,引导学生了解各类材料的特点;(2)讲解汽车主要零部件的材料选择原则,让学生掌握材料选择的依据。
3. 实践环节:(1)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手测试不同汽车材料的性能;(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评价材料的选择。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评价方法;(2)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提倡绿色汽车材料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汽车材料基础知识第一节:汽车材料概述第二节:金属材料性能•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基础知识:掌握强度与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及金属疲劳概念能力培养:通过本次学习,培养学生在生产和生活中树立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重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难点:屈服强度和金属疲劳概念•教学方法:讨论+讲授•所用教具:课件•时间分配:引入5分、新课讲授75分,小结10分,作业布置及答疑10分•新课导入: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你所知道的汽车材料有哪些?2)汽车材料的选用与环境有关吗?第一节:汽车材料概述一、汽车材料分类:1.汽车零部件材料2.汽车运行材料第二节:金属材料性能金属材料性能:使用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其他性能工艺性能----压力加工性能、铸造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热处理一、力学性能力学性能定义: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又称机械能。
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抗疲劳性二、两个概念:强度---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塑性---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产生永久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三、同学分组讨论你们所知的外力(载荷)指的是哪些?并指出实例四、强度有关知识:(请同学描述你所知的强度)强度的大小用应力表示,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在材料部产生与外力相等的抵抗力,即力。
单位截面上的力称为应力。
用符号σ表示,σ=F/S 单位:Pa通过拉伸试验得到的指标有;弹性极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五、塑性定义:指材料受力时在断裂前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
指标: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δ=(L1-L0)/L0×100﹪δ100指L0=100mm的延伸率ψ=(S0-S1)/S0×100﹪伸长率、断面收缩率与塑性的关系:δ、ψ值越大,塑性越好。
六、硬度知识:(1)定义:指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
(2)请同学举例并示汽车零件根据工作条件的不同,要求具有一定的硬度以保证零件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性、和使用寿命等。
(3)常用硬度试验法;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C、维氏硬度HV布氏硬度HB主要用于测定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低合金结构钢以及非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HRC主要用于测定铜、铝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硬质合金、表面淬火、滲碳件以及退火、正火和淬火。
维氏硬度HV主要用于测定金属镀层、薄片金属以及化学热处理后的硬度。
硬度与耐磨性的关系:(请同学回答)硬度越大,耐磨性也越好。
七、冲击韧性定义: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
指标:冲击韧度αk=Ak/S举例汽车上哪些零件受到冲击力的作用(八)金属疲劳的概念交变应力:许多零件,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受到大小或大小及方向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的应力作用,此应力称为交变应力。
金属的疲劳:金属材料在交变应力的长期作用下,虽然应力远小于材料的抗拉强度,甚至低于屈服点,也会发生突然断裂,这种现象叫金属疲劳。
举例变速箱上齿本课小结强度与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及金属疲劳概念。
作业布置:习题册审批:后记:第二章钢铁材料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第一节碳素钢•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掌握钢铁材料的概念及其分类、特性•重点:热处理类型及优点•难点:如何区分碳素钢、合金钢及铸铁•教学方法:讨论+讲授•所用教具:课件•时间分配:引入5分、新课讲授75分,小结10分,作业布置及答疑10分•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容:(1)金属的力学性能包括哪些容?(2)强度、硬度、塑性变形、疲劳的概念二、提问:(1)什么叫强度?你知道哪些类型的强度?(2)硬度与耐磨性有什么关系?(3)受力越大,强度越大?三、新课讲授第一节碳素钢(一)碳及常存元素对碳素钢性能的影响1、碳的影响:随着含碳量增加,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降低,到0.9%时强度最大,随着含碳量继续升高,除了硬度升高,其他都降低2、常存元素的影响:锰、硅有益:流动性变好,减少硫的有害作用硫、磷有害:塑性韧性下降,出现“热脆”、“冷脆”(二)碳素钢的分类:1、碳含量(低碳钢C%[ 0.25% 、中碳钢0.25<C%[ 0.6%、高碳钢C>0.6%)2、质量(S、P杂质含量)(普碳钢、优质碳素钢、高级优质碳素钢)3、按用途(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三)常用碳素钢:1、普通碳素结构钢甲类钢(A类钢)机械性能:A1,A2,A3,A4,A5,A6,A7, 随钢号数字的增大,强度提高,塑性下降。
用途:A1,A2,A3,塑性好,钢板、钢筋、螺钉、螺帽A4,A5 型钢、钢板A6,A7 工具、农机零件、轻轨热轧状态使用乙类钢(B类钢)按成分供应,B1,B2,B3 (7)特类钢(C类) C2,C3,C4,C5,按机械性能及化学成分供应。
2、优质碳素结构钢用平均碳含量的万分数的数字表示。
如:08F,20A,45,15Mn。
(F表沸腾钢)(0.20%C,后有“A”表高级优质钢)(表含Mn量高)制作各种机器零件,一般进行热处理。
08F 塑性好,冷冲压件10,20 冷冲压件,焊接件,渗碳处理。
35,45 40,50? 齿轮、轴类60,65 弹簧3、铸钢“ ZG”加平均碳含量万分数表示,如:ZG25, ZG45( 0.25%C),~(0.45%C)形状复杂,需要一定强度、塑性和韧性的零件。
本课小结:钢铁材料的概念及其分类、特性作业布置:习题册审批:后记:第二章钢铁材料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第二节钢的热处理简介•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掌握钢铁材料钢铁材料常用的热处理方法•重点:热处理类型及优点•难点:如何区分碳素钢、合金钢及铸铁•教学方法:讨论+讲授•所用教具:课件•时间分配:引入5分、新课讲授75分,小结10分,作业布置及答疑10分•新课引入:热处理是改善金属材料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工艺方法,它是强化金属材料,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绝大部分重要的机械零件在制造过程中都必须进行热处理。
一、热处理的基础知识1.热处理的概念所谓热处理,就是对固态的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2.热处理的工艺过程任何一种热处理的工艺过程,都包括下列三个步骤:(1)加热以一定速度把零件加热到规定的温度。
这个温度围根据不同的金属材料、不同的热处理要求而定。
(2)保温在此温度下保温一定的时间,使工件全部或局部热透。
(3)冷却以某种速度把工件冷却下来。
二、常用热处理的方法热处理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普通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以及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等)两大类。
热处理既可以作为预备热处理以消除上一道工序所遗留的某些缺陷,为下一道工序准备好条件;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进一步改善材料的性能,从而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达到零件的使用要求。
1、退火:指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
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组织和成分的均匀化,或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2、正火:指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或(钢的上临界点温度)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的工艺。
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钢的力学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3、淬火:指将钢件加热到 Ac3 或 Ac1(钢的下临界点温度)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淬火工艺有盐浴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等。
淬火的目的:使钢件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工件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淬火质量取决于淬火三要素,即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1)淬火加热温度钢的淬火加热温度是根据Fe-Fe3C相图来选择的,如图2-23所示。
对于亚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一般选择在Ac3以上30~50℃,淬火后获得的是均匀细小的马氏体组织。
(2)加热保温时间淬火加热保温时间受钢的化学成分、工件尺寸及形状、加热炉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讲,在保证工件热透和部组织充分转变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加热保温时间,以提高热处理质量。
具体加热保温时间,可根据经验公式估算,也可由试验来确定。
(3)淬火冷却介质钢件淬火所用的冷却介质称为淬火冷却介质。
淬火是为了得到马氏体,这就要求淬火的冷却速度必须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临。
但冷却速度过大,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应力,往往会引起钢件的变形和开裂。
因此,淬火冷却介质对钢的理想淬火冷却速度应是“慢—快—慢”,4、回火:指钢件经淬硬后,再加热到 Ac1 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和多次回火等。
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钢件在淬火时所产生的应力,使钢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并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韧性等。
5、调质:指将钢材或钢件进行淬火及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
使用于调质处理的钢称调质钢。
它一般是指中碳结构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
6、渗碳:渗碳是指使碳原子渗入到钢表面层的过程。
也是使低碳钢的工件具有高碳钢的表面层,再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
(一)表面热处理1、表面淬火通过不同的热源对工件进行快速加热,当零件表层温度达到临界点以上(此时工件心部温度处于临界点以下)时迅速予以冷却,这样工件表层得到了淬硬组织而心部仍保持原来的组织。
为了达到只加热工件表层的目的,要求所用热源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根据加热方法不同,表面淬火可分为感应加热(高频、中频、工频)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激光加热表面淬火、电子束表面淬火等。
工业上应用最多的为感应加热和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2、表面化学热处理将工件置于含有活性元素的介质中加热和保温,使介质中的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或形成某种化合物的覆盖层,以改变表层的组织和化学成分,从而使零件的表面具有特殊的机械或物理化学性能。
通常在进行化学渗的前后均需采用其他合适的热处理,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渗层的潜力,并达到工件心部与表层在组织结构、性能等的最佳配合。
根据渗入元素的不同,化学热处理可分为渗碳、渗氮、渗硼、渗硅、渗硫、渗铝、渗铬、渗锌、碳氮共渗、铝铬共渗等。
最常用的表面热处理工艺有感应加热热处理和火焰淬火,此外还有接触电阻加热淬火、电解加热淬火、激光热处理和电子束热处理等。
本课小结:热处理类型,各自特征及优点作业布置:习题册审批:后记:第二章钢铁材料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第三节合金钢•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掌握合金钢的分类和牌号•重点:合金钢的分类和牌号•难点:合金钢牌号•教学方法:讨论+讲授•所用教具:课件•时间分配:引入5分、新课讲授75分,小结10分,作业布置及答疑10分•新课引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钢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