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物,个体化用药综述,协和医院,罗爱伦

合集下载

全麻苏醒拔管期间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改善苏醒拔管质量

全麻苏醒拔管期间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改善苏醒拔管质量

全麻苏醒拔管期间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改善苏醒拔管质量王静捷;陈广俊;罗爱伦;黄宇光【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患者全麻苏醒期间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苏醒拔管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全麻苏醒期间停用所有药物,n=20)和瑞芬太尼组(全麻苏醒期间维持瑞芬太尼小剂量靶控输注,n =20).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并观察苏醒拔管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为(12.76±3.56) min,拔管时间为(13.98 ±4.06) min;瑞芬太尼组患者苏醒时间为(13.14 ±3.87) min,拔管时间为(14.21 ±4.77) min,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对照组患者苏醒拔管质量评分为1、2、3、4和5分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10、5、3和1例;瑞芬太尼组患者苏醒拔管质量评分为1、2、3、4和5分的患者例数分别为5、12、3、0和0例,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全麻苏醒拔管期间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以改善苏醒拔管质量,且不延长苏醒拔管时间.【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4(034)001【总页数】4页(P109-112)【关键词】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拔管;恢复【作者】王静捷;陈广俊;罗爱伦;黄宇光【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2+4全麻苏醒气管插管拔管期间可能会伴随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包括高血压、心动过速、剧烈呛咳、颅内压升高以及心肌缺血等,对于本身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1]。

麻醉深度监测与Narcotrend

麻醉深度监测与Narcotrend

button bar
diagrams
可信度验证
自动分类处理与视觉分类 处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麻醉药物诱导睡眠与自动 分类处理脑电具有良好相关 性
Narcotrend 与BIS 比较
预测意识消失和恢 复的趋势是一致的 1:1转换尚待验证
Kreuer S, et al. Comparability of Narcotrend index and bispectral index during propofol anaesthesia. BJA 2004;93:235-40
不同临床监测对恢复时间的影响
14 恢复时间 12
10
常规组 BIS Narcotrend
8
6
4
**
**
**
2
0 睁眼
拔管
返恢复室
观察恢复指标






120例病人,骨科小手术

remifentanil0.2mrg/kg/min+ Desflurane1.5L/min

Narcotrend,BIS,临床常规方法

2012/12/10
节 省 地 氟 烷 用 量
Kreuer S. The Narcotrend monitor. Best practise & research clinical anaesthesiology.2007,20(1):111-119
从清醒到意识消失的 预测概率约为1 从麻醉状态到意识恢 复的预测概率为0.95
6
5
Awareness resulting from an undetected disconnetction of the propofol infusion

麻醉与加速术后康复

麻醉与加速术后康复

万方数据
910
主堡壁竖堂苤查!!!!生!旦箜堑鲞箜!塑
!!!!!垒!望尘!!i!!!垒!业!!!!!!!!型:!!!堕!:!
5‘36
情况及手术创伤,实施个体化的术后多模式镇痛,其 内容包括术前非甾体炎抗炎药超前镇痛、硬膜外镇 痛、病人自控静脉镇痛、静脉利多卡因、持续伤口浸 润、鞘内注射、神经阻滞等方法。通过多模式镇痛, 可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提高镇痛效果,促进病 人生理和心理的尽快恢复。 二、麻醉影响病人的短期及长期预后 加快术后康复是病人和医师的共同期望。传统 医疗重视死亡率、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等。 然而手术应激对于术后功能状态的影响可以持续数 周,甚至超出康复早期和出院时间。从病人角度而 言,他们希望得到的快速康复不仅仅是快速出院,更 期望尽快身心康复,恢复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提高 生活质量‘2“。因此短期预后应转变为以病人为中 心的评估,其评估的核心是病人术后能否回到基础 的生活状态和功能状态。 ERAS近期研究提出了预康复的概念,即在术 前阶段,通过提高病人的功能水平,优化其生理储 备,使其适应和承受手术应激的过程;现已经通过一 些临床观察和随机对照试验初步肯定了其在改善生 理功能和术后康复方面的优势‘2“。在大部分研究 中,预康复时间建议为术前4~8周。运动、营养和 心理支持是预康复3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术前 麻醉门诊是为病人提供预康复治疗指导的一个良好 快捷的途径,包括家庭自主训练运动指导;术前营养 情况分析与营养储备优化;手术方式和麻醉过程的 细致教育;倾听和解答病人的疑fq;消除焦虑并给予 病人简单的家庭心理治疗建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支持麻醉方法对 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长期预后有着重要的影
响。2 8I。阿片类药物,尤其是吗啡对细胞免疫和体液

现代医学发展对麻醉学科的期待

现代医学发展对麻醉学科的期待

现代医学发展对麻醉学科的期待黄宇光;罗爱伦【摘要】人类文明数千年,回顾人类的发展历程,不禁感叹在繁衍生息、生老病死和生存质量方面,存在着诸多天灾人祸和不文明的经历,如战争和意外创伤、疾病的手术医治等都是难以解决的困惑.早年即使能够开展一些短小手术的救治,其过程也是野奁且令人痛苦的.【期刊名称】《协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02)004【总页数】2页(P295-296)【关键词】麻醉学科;现代医学【作者】黄宇光;罗爱伦【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人类文明数千年,回顾人类的发展历程,不禁感叹在繁衍生息、生老病死和生存质量方面,存在着诸多天灾人祸和不文明的经历,如战争和意外创伤、疾病的手术医治等都是难以解决的困惑。

早年即使能够开展一些短小手术的救治,其过程也是野蛮且令人痛苦的。

直至1846年10月16日美国波士顿牙医William Morton先生在麻省总医院成功演示乙醚手术麻醉,方才使手术过程变得文明,这一历史性事件也成为麻醉学科诞辰的里程碑。

屈指算来,麻醉学科的发展不过160多年的历史。

如今的“美国医师节”正是为了纪念乙醚临床应用的历史贡献而设立的。

当初麻醉学科是为了解决患者的手术痛苦应运而生的,而现代手术外科学的发展则对麻醉学科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

依据卫生部1989年相关文件规定,作为临床二级学科之一,现代麻醉学科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即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围手术期危重患者的救治与调控及体外循环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多。

作为大型综合医院的麻醉科,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手术需求成为学科的基本任务。

麻醉学科如何从传统观念中的“瓶颈科室”演变成为“手术平台科室”,是现代医学发展对学科提出的新要求。

临床麻醉学科是医院高风险行业中的一个高风险平台,如何确保临床安全成为重中之重和永恒的主题。

三位麻醉大师的同一个夙愿

三位麻醉大师的同一个夙愿

醉 的发 展有 了新 的契 机 。 当时协和 医 院很 多 的医师 都去 考外 文 出 国, 但 罗爱伦 由于不 是党 员 ,没有 资格
参加 考试 ,这 让 渴望 到 国外 了解世
有着一股倔劲和向 目 标坚定不移前
进 的精神 ,在 17 年高 中毕 业 ,却 96
不 巧 赶 上 了 最 后 一 拨 上 山下 乡运
本 刊记 者 钟 振 华
晰 孵 这 个 新 兴 学科 f I 的 起 步 比较 慢 ,文 I 麻 醉 从 废 待 : T{ - . 必 刊 快 速 发 眨 ,也 向

《 分》 一书 讲述 的是 一位 美 缘
国 麻 醉 界 华 人 领 袖 的 经 历 。 书 作
有一 个听起 来 比较 洋气 的名 字 ,
后 , 分 配 到 麻 醉 科 从 事 麻 醉 专
业 。当时的麻醉 专业非 常落后 ,
利用 业余 时 间去 看书 及到 其他 科室
跟别 的 医生 学习 相关 的知 识 ,并 因
伦此 后 的每 次研究 生 、博 士生招 生
时都 会 到现场 进行 宣传 ,希 望能够
不 光 是 软 硬 件 不 过 关 ,甚 至 还 没 此 而 受到 小组 一些 人 的排 斥 ,认 为
的批 判 ,甚 至连 名字洋 气 点也成
为受批判 的原 因 。迫 于一系 列的压
f f 『 麻 大 9 辛 巾所
力 ,罗爱伦 的兄 弟姐 妹都 此而 改 了名 字 ,只有 罗爱伦 坚持不 改 ,这 种倔 脾气 使得她 尽管 在推动 麻醉学 科 发展 的过程 巾碰到 不少 阻力 ,但
上 世 纪 六 七 十 年 代 的 一系 列 “ 运 动 ”,让 罗爱伦 一家遭 受到 莫须有

协和麻醉走过的路

协和麻醉走过的路
始了协 和精 神 的传 承 ,它 是一 种 科 学精 神 和人 文 精
常强 的 观点 提 出来 了 :“ 醉 学 要 着 重 于 人 才 的 培 麻 养 ,要吸收专 门医师从 事专 门训 练” 。 这可 能是现 代麻 醉 学 在 中 国大 地上 发 出 的第 一
声 强有力 的 召唤 。也从 此 时开 始 ,一 大批 中 国的 优
到 曾宪 九 、林 巧 稚 等 老 协 和 人 的熏 陶 ,治 学 严 谨 、 学术开 放 ,因此对 协 和麻 醉 科 的建 设 基本 上 延续 了
15 9 2年 1 2月 ,从 国外 归来 的谢荣 和协 和培养 的 罗来葵 又加 入 了麻 醉 的行 列。谢 荣 教授 在 麻 醉界 被
视为 “ 山北 斗 ” 泰 ,与上 海 的 吴珏 教 授 素 有 “ 谢 北
的科室建 设 力量 和 招 收 对象 。十余 年 间 ,将 协 和麻
管 麻醉 的创 始 人 ,后 者 则创 建 了第 四军 医 大学 麻 醉 学组 ,他们在学术 方 面的造诣被业 内广为赞许 。
醉科人员 的整 体 素质 提 高 了几 个 台 阶。也 正是 这 些
人 ,在几 十年后 的今 天 都 成 为 了麻 醉 学 科 带 头 人 。
满 目的今 天 ,此 书一 版 、二 版而 三 版 ,很 多麻 醉 医 生仍视此 书为圭臬 。
神 的统一 ,表 现 出坚定 的 医学信 仰 、理性 的科 学精
神 、宽厚 的人 文关怀 。
接任 之 初 ,和 当时 的 中 国社 会 一样 ,麻 醉 界开 始接 受 国外 纷 繁复 杂 的文 化 冲击 。尽 管 国 内前 辈们 付 出了辛 勤 的努 力 ,但 从 专 业角 度 而 言 ,与 国外相 比差 距是全 方 位 的。 自幼接 受 较 多西 方 教育 的罗爱 伦教 授从思 想 上与 协 和 一脉 相 承 ,同时 由 于多 年受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及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及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合成的纯阿片 μ受体激动剂, 具有起效快、 作用时间短、 消除快、 无蓄积、 苏醒迅速、 可控性强等特点, 非常适 宜临床输注给药, 不论输注时间多长, 停药后药效能够很快终止, 而且无术后恢复延迟之虑, 被称为 2 世纪真正可预测的阿片药物 。 1 现将其药理学特征及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1 药理学特性 1 . 1 药代动力学
年第 1 卷第 9 期 2 0 0 9 8
综述报告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及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袁 超
) 0 7 1 0 5 1 (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麻醉科, 河北 保定
摘要: 瑞芬太尼是新一代速效、 超短效麻醉性镇痛药, 为阿片 μ受体激动剂。 它具有起效快、 作用时间短、 体内非特异性酯酶代谢、 无蓄积 等药理学特性, 且有不良反应少、 可控性强、 术后恢复快、 无迟发的呼吸抑制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 关键词: 瑞芬太尼; 麻醉; 临床应用
+ 中图分类号: . 1 பைடு நூலகம் 9 7 1
文献标识码: A
牗 牘 文章编号: 1 0 0 6- 4 9 3 1 2 0 0 9 0 9 - 0 0 8 3 - 0 2
犦 4 : 瑞芬太尼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呈剂量依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犤 ) 赖型, 静脉输注时短期内每分通气量下降, 二氧化碳分压 牗 P a C O 2
犦 5 等犤 以瑞芬太尼复合 N 瑞芬太尼 1μ 诱 O用于腹部大手术, g / k g 2 ( ) 导、 继而 0 ·m 输注、 复合异丙酚诱导能有效抑制插管 . 5μ g / k g i n
与所有的 μ受体激动剂一样, 瑞芬太尼具有相似的镇痛、 镇 静、 呼吸抑制等作用, 可被纳洛酮拮抗, 镇痛作用呈剂量依赖型且有 “ 封顶效应 ” 。 双盲试验表明, 单次给药时瑞芬太尼使患者的意识丧 牘 牘 牗 , 阿芬太尼为 1 为1 失剂量的半数有效量 牗 7 6μ g / k g 2μ g / k g E D 5 0 镇痛强度为阿芬太尼的 2 同时呼吸抑制的程度也相应增 0 ~ 3 0倍, 是阿芬太尼的 1 ; 复合 6 加牗 瑞芬太尼在 0 ~ 2 0倍 ) 6 %N O麻醉时, 2 切皮时无体动的 E , ; 持续输注 D . 1μ g / k g E D . 5μ g / k g 5 0为 0 8 0为 0 瑞芬太尼 0 与阿芬太尼 0 的抑制切皮体动反 . 0 4μ g / k g . 7 5μ g / k g 应率相同, 即瑞芬太尼作用是阿芬太尼的 2 瑞芬太尼和芬太 0倍。 牗 牘 尼的半数抑制浓度 I 以减少异氟醚 5 6倍。 0 % C 5 0 是阿芬太尼的 1 瑞芬太尼为阿芬太尼的 6 略强于芬太尼。 M A C的能力而言, 0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气管导管表面预防甲状腺手术全麻拔管期呛咳躁动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气管导管表面预防甲状腺手术全麻拔管期呛咳躁动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气管导管表面预防甲状腺手术全麻拔管期呛咳躁动桑诺尔;曲歌;张秀华;罗爱伦;黄宇光【摘要】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于气管导管表面,用于全麻甲状腺手术气管黏膜表面麻醉的有效性。

方法前瞻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连续纳入北京协和医院42例甲状腺部分或全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和试验组( L组)。

将L组气管导管前1/2和套囊表面均匀涂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约2 g),C组导管表面涂抹石蜡油。

研究终点为拔管期自发或诱发的(人为套囊放气充气)呛咳躁动事件。

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随访患者在麻醉恢复室(PACU)和住院期间并发症。

结果拔管前的自发呛咳躁动率L组低于C组(15%和65%)(P<0.01);套囊放气充气试验阳性率L组低于C组(35%和90%)(P<0.001)。

带管期间发生血压或心率增加超过基线20%的发生率,L组有低于C组的趋势(1.65±1.26和5.57±2.06次/例);拔管后1 min两组间收缩压与心率乘积,L 组(12867±2169)低于C组(16385±2242)(P<0.05)。

结论对于全麻下甲状腺手术,气管导管表面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进行气管黏膜表面麻醉,能够有效减少全麻拔管期患者的呛咳和躁动,降低心血管应激。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opical anesthetic effects of compound lidocaine cream ( CLC) coated endo-tracheal tube on the prevention of cough/agitation during extubation in thyroidectom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 Methods 42 patients scheduled for thyroidectomy in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were continuously en -rolled in this prospective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 Group L were intubated with endotracheal tube coated with CLC , whilethe control group , group C with liquid par-affin .The end point of study was spontaneous or induced cough /agitation duringextubation .Hemodynamic parame-ters and the consumption of opioids were recorded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major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ir stay in hospital .Results Spontaneous cough/agitation rate was lower in group L than group C ( 15% vs 65%, P<0.01 );so was inducedcough/agitation (35%vs 90%, P<0.001 );the value of SBP ×HR was lower in group L&nbsp;at 1 min after extubation ( P<0.05 ) .Conclusions The topical anesthetic effects of CLC coated endotracheal tube could prevent cough and agitation during extubation in thyroidectom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86-89)【关键词】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甲状腺手术;呛咳躁动【作者】桑诺尔;曲歌;张秀华;罗爱伦;黄宇光【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3.9全麻苏醒期气管导管的刺激可能引起患者呛咳躁动,并诱发多种并发症[1],包括:增加患者痛苦感受;引起气道痉挛;可能诱发颈部手术切口裂开甚至血肿形成;增加心血管应激[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麻醉在线 http://www.csaol.cn 2007年9月麻醉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王颖林郭向阳罗爱伦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本文对药物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麻醉药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药物基因组学是伴随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迅猛发展而开辟的药物遗传学研究的新领域,主要阐明药物代谢、药物转运和药物靶分子的基因多态性及药物作用包括疗效和毒副作用之间关系的学科。

基因多态性是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基础。

药物效应基因所编码的酶、受体、离子通道作为药物作用的靶,是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关键所在。

基因多态性可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改变来影响麻醉药物的作用。

基因多态性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相应编码的药物代谢酶及药物转运蛋白等的改变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转运、代谢和生物转化等方面。

与麻醉药物代谢有关的酶有很多,其中对细胞色素-P450家族与丁酰胆碱酯酶的研究较多。

基因多态性对药效动力学的影响主要是受体蛋白编码基因的多态性使个体对药物敏感性发生差异。

苯二氮卓类药与基因多态性:咪唑安定由CYP3A代谢,不同个体对咪唑安定的清除率可有五倍的差异。

地西泮是由CYP2C19和CYP2D6代谢,基因的差异在临床上可表现为用药后镇静时间的延长。

吸入麻醉药与基因多态性:RYR1基因变异与MH密切相关,现在已知至少有23种不同的RYR1基因多态性与MH有关。

氟烷性肝炎可能源于机体对在CYP2E1作用下产生的氟烷代谢产物的一种免疫反应。

神经肌肉阻滞药与基因多态性:丁酰胆碱酯酶是水解琥珀酰胆碱和美维库铵的酶,已发现该酶超过40种的基因多态性,其中最常见的是被称为非典型的(A)变异体,与用药后长时间窒息有关。

镇痛药物与基因多态性:μ-阿片受体是阿片类药的主要作用部位,常见的基因多态性是A118G和G2172T。

可待因和曲马多通过CYP2D6代谢。

此外,美沙酮的代谢还受CYP3A4的作用。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与痛觉的产生有关。

局部麻醉药与基因多态性:罗哌卡因主要由CYP1A2和CYP3A4代谢。

CYP1A2的基因多态性主要是C734T和G2964A,可能影响药物代谢速度。

一直以来麻醉科医生较其它专业的医疗人员更能意识到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

麻醉药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将不仅更加合理的解释药效与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更重要的是在用药前就可以根据病人的遗传特征选择最有效而副作用最小的药物种类和剂型,达到真正的个体化用药。

能够准确预测病人对麻醉及镇痛药物的反应,一直是广大麻醉科医生追求的目标之一。

若能了解药物基因组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用药的个体化原则,就有可能根据病人的不同基因组学特性合理用药,达到提高药效,降低毒性,防止不良反应的目的。

本文对药物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麻醉药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概述二十世纪60年代对临床麻醉过程中应用琥珀酰胆碱后长时间窒息、硫喷妥钠诱发卟啉症及恶性高热等的研究促进了药物遗传学(Pharmacogenetics)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这门学科最早的研究就是从麻醉学开始的。

药物基因组学(Phamacogenomics)是伴随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迅猛发展而开辟的药物遗传学研究的新领域,主要阐明药物代谢、药物转运和药物靶分子的基因多态性及药物作用包括疗效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

它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为目标,研究影响药物吸收、转运、代谢、消除等个体差异的基因特性,以及基因变异所致的不同病人对药物的不同反应,并由此开发新的药物和用药方法的科学。

1959年Vogel提出了“药物遗传学”,1997年Marshall提出“药物基因组学”。

药物基因组学是药物遗传学的延伸和发展,两者的研究方法和范畴有颇多相似之处,都是研究基因的遗传变异与药物反应关系的学科。

但药物遗传学主要集中于研究单基因变异,特别是药物代谢酶基因变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而药物基因组学除覆盖药物遗传学研究范畴外,还包括与药物反应有关的所有遗传学标志,药物代谢靶受体或疾病发生链上诸多环节,所以研究领域更为广泛[1,2,3]。

二、基本概念1.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基因是一个遗传密码单位,由位于一条染色体(即一条长DNA分子和与其相关的蛋白)上特定位置的一段DNA序列组成。

等位基因是位于染色体单一基因座位上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形式基因中的一种。

人类基因或等位基因变异最常见的类型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目前为止,已经鉴定出13 000 000多种SNPs。

突变和多态性常可互换使用,但一般来说,突变是指低于1%的群体发生的变异,而多态性是高于1%的群体发生的变异。

2.基因多态性的命名法:(1)数字前面的字母代表该基因座上最常见的核苷酸(即野生型),而数字后的字母则代表突变的核苷酸。

例如:μ阿片受体基因A118G指的是在118碱基对上的腺嘌呤核苷酸(A)被鸟嘌呤核苷酸(G)取代,也可写成118A/G 或118A>G。

(2)对于单个基因密码子导致氨基酸转换的多态性编码也可以用相互转换的氨基酸的来标记。

例如:丁酰胆碱酯酶基因多态性Asp70Gly是指此蛋白质中第70个氨基酸-甘氨酸被天冬氨酸取代。

三、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基因多态性是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基础。

药物效应基因所编码的酶、受体、离子通道及基因本身作为药物作用的靶,是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关键所在。

这些基因编码蛋白大致可分为三大类:药物代谢酶、药物作用靶点、药物转运蛋白等。

其中研究最为深入的是麻醉药物与药物代谢酶CYP45O酶系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1,2,3]。

基因多态性可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改变来影响药物作用,对于临床较常用的、治疗剂量范围较窄的、替代药物较少的麻醉药物尤其需引起临床重视。

(一)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相应编码的药物代谢酶及药物转运蛋白等的改变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转运、代谢和生物转化等方面[3,4,5,6]。

1、药物代谢酶与麻醉药物代谢有关的酶有很多,其中对细胞色素-P450家族与丁酰胆碱酯酶的研究较多。

(1)细胞色素P-450(CYP45O)麻醉药物绝大部分在肝脏进行生物转化,参与反应的主要酶类是由一个庞大基因家族编码控制的细胞色素P450的氧化酶系统,其主要成分是细胞色素P-450(CYP45O)。

CYP45O组成复杂,受基因多态性影响,称为CYP45O 基因超家族。

1993年Nelson等制定出能反应CYP45O基因超家族内的进化关系的统一命名法:凡CYP45O基因表达的P450酶系的氨基酸同源性大于40%的视为同一家族(Family),以CYP后标阿拉伯数字表示,如CYP2;氨基酸同源性大于55%为同一亚族(Subfamily),在家族表达后面加一大写字母,如CYP2D;每一亚族中的单个变化则在表达式后加上一个阿拉伯数字,如CYP2D6。

(2)丁酰胆碱酯酶麻醉过程中常用短效肌松剂美维库铵和琥珀酰胆碱,其作用时限依赖于水解速度。

血浆中丁酰胆碱酯酶(假性胆碱酯酶)是水解这两种药物的酶,它的基因变异会使肌肉麻痹持续时间在个体间出现显著差异。

2、药物转运蛋白的多态性转运蛋白控制药物的摄取、分布和排除。

P-糖蛋白参与很多药物的能量依赖性跨膜转运,包括一些止吐药、镇痛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等。

P-糖蛋白由多药耐药基因(MDR1)编码。

不同个体间P-糖蛋白的表达差别明显,MDR1基因的数种SNPs已经被证实,但其对临床麻醉的意义还不清楚。

(二)基因多态性对药物效应动力学的影响麻醉药物的受体(药物靶点)蛋白编码基因的多态性有可能引起个体对许多药物敏感性的差异,产生不同的药物效应和毒性反应[7,8]。

1、蓝尼定受体-1(Ryanodine receptor-1,RYR1)蓝尼定受体-1是一种骨骼肌的钙离子通道蛋白,参与骨骼肌的收缩过程。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一种具有家族遗传性的、由于RYR1基因异常而导致RYR1存在缺陷的亚临床肌肉病,在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和琥珀酰胆碱的触发下可以出现骨骼肌异常高代谢状态,以至导致患者死亡。

2、阿片受体μ-阿片受体由OPRM1基因编码,是临床使用的大部分阿片类药物的主要作用位点。

OPRM1基因的多态性在启动子、内含子和编码区均有发生,可引起受体蛋白的改变。

吗啡和其它阿片类药物与μ-受体结合而产生镇痛、镇静及呼吸抑制。

不同个体之间μ-阿片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差异,对疼痛刺激的反应也有差异,对阿片药物的反应也不同。

3、GABA A和 NMDA受体γ-氨基丁酸A型(GABA A)受体是递质门控离子通道,能够调节多种麻醉药物的效应。

GABA A受体的亚单位(α、β、γ、δ、ε和θ)的编码基因存在多态性(尤其α和β),可能与孤独症、酒精依赖、癫痫及精神分裂症有关,但尚未见与麻醉药物敏感性有关的报道。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多态性也有报道,但尚未发现与之相关的疾病。

(三)基因多态性对其它调节因子的影响有些蛋白既不是药物作用的直接靶点,也不影响药代和药效动力学,但其编码基因的多态性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改变个体对药物的反应。

例如,载脂蛋白E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可以影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反应。

鲜红色头发的出现几乎都是黑皮质素-1受体(MC1R)基因突变的结果。

MC1R基因敲除的老鼠对麻醉药的需求量增加。

先天红发妇女对地氟醚的需要量增加,热痛敏上升而局麻效力减弱。

四、苯二氮卓类药与基因多态性大多数苯二氮卓类药经肝脏CYP45O代谢形成极性代谢物,由胆汁或尿液排出。

常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咪唑安定就是由CYP3A代谢,其代谢产物主要是1-羟基咪唑安定,其次是4-羟基咪唑安定。

在体实验显示不同个体咪唑安定的清除率可有五倍的差异。

地西泮是另一种常用的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由CYP2C19和CYP2D6代谢。

细胞色素CYP 2C19的G681A多态性中A等位基因纯合子个体与正常等位基因G 纯合子个体相比,地西泮的半衰期延长4倍,可能是CYP2C19的代谢活性明显降低的原因。

A等位基因杂合子个体对地西泮代谢的半衰期介于两者之间。

这些基因的差异在临床上表现为地西泮用药后镇静或意识消失的时间延长[9,10]。

五、吸入麻醉药与基因多态性到目前为止,吸入麻醉药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寻找引起药物副反应的遗传方面的原因,其中研究最多的是MH。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发现RYR1基因变异与MH密切相关,现在已知至少有23种不同的RYR1基因多态性与MH有关。

与MH不同,氟烷性肝炎可能源于机体对在CYP2E1作用下产生的氟烷代谢产物的一种免疫反应,但其发生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7,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