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大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合集下载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川区夜市街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川区夜市街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川区夜市街区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1.04•【字号】永川府办发〔2015〕1号•【施行日期】2015.01.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川区夜市街区建设方案的通知永川府办发〔2015〕1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夜市经济的意见》(渝府发〔2014〕27号)精神,拓宽自主创业渠道,推进夜市经济健康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永川区夜市街区建设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1月4日重庆市永川城区夜市街区建设方案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夜市经济的意见》(渝府发〔2014〕27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城区夜市规范化管理,积极培育发展夜市、丰富市民夜间生活、促进我区夜市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结合我区城区实际,特制定永川区城区夜市街区建设方案。

一、基本原则(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协调、规划指导、政策扶持作用,发挥市场机制在开发建设中的调节作用,发挥企业的经营主体作用,形成各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

(二)统一领导,属地管理。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属地管理、部门分工监管的原则,区商委牵头负责统筹规划本地区夜市街区的建设,所在街道牵头加强日常管理,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实施。

二、工作目标特色型夜市街区1条:名豪美食一条街创业型夜市街区1条:华创步行街小商品夜市华创步行街小商品夜市力争创建重庆市级夜市街区。

三、建设要求(一)规划原则1.夜市街区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相关规定,经营地点选址应坚持不影响公共安全、不影响道路通行、不扰民的原则,原则设置在步行街内或背街小巷内,实现封闭经营。

2.夜市街区建设由业主提出建设方案,经有关部门审核,报区政府同意后按方案开展建设。

永川区三教镇城乡总体规划修编20092020文本

永川区三教镇城乡总体规划修编20092020文本

永川区三教镇城乡总体规划修编(2009-2020)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目标 (1)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2)第四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3)第五章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4)第六章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第八章镇域市政设施规划 (6)第九章综合防灾规划 (7)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 (7)第十一章镇区性质与规模 (8)第十二章镇区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8)第十三章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11)第十四章镇区市政设施规划 (11)第十五章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13)第十六章镇区风貌景观规划 .................................................................................................................................. 14第十七章规划区空间管制划分及控制色线分类.. (15)第十八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16)第十九章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18)第二十章镇区消防规划 (19)第二十一章镇区分期建设规划 (21)第二十二章规划实施建议及管理措施 (21)第二十三章附则 (21)附表一:村庄规划表 (23)附表二:中心村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23)附表三:一般村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23)附表四: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览表 (23)附表五:镇区规划2020年土地利用汇总表 (24)附表六:镇区规划2050年土地利用汇总表 (24)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加快三教镇镇区城镇化进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宏观布局,充分发挥各村镇的职能,统筹安排镇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有效引导三教镇区的发展建设,特对三教镇城乡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2条《三教镇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是三教镇域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凡在镇域和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本规划。

绿地规划文本编制

绿地规划文本编制

绿地规划文本编制一、概况及现状分析近年来,永川新区绿地有了显著增加,绿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建设了一批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工程,城市形象、城市景观更加亮丽,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提升。

2007年主城区城市绿地面积达到13785公顷,公园绿地面达到4709公顷,园林绿化三大指标中,建成区绿地率32.86%,绿化覆盖率36.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92平方米。

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5平方米。

1、城区生态环境还较脆弱。

森林树种单一,导致森林群落出现不断退化、生物群落逆向演替加速,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频繁发生,净化空气、保持水土能力下降。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认为活动加剧,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和破坏,存在毁林开山,违法建设的现象。

2、现有绿化成果存在被破坏的现象。

近年来,侵占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城市园林式单位的绿地因地产开发存在侵绿毁绿的现象。

3、部分规划绿地也遭到蚕食。

近年来,城市绿化建设投入有所增加,但由于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建设配套绿地未能完全跟上,部分规划绿地也遭到蚕食,改为他用。

二、绿地规划总则(一) 编制目的为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创造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促进永川区绿化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规范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尤其突出景观、文化功能,特编制《永川新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依据1、国家有关法律及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城市绿化条例》(5)《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6)《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三)规划范围永川新区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永川新区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为48.6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为21.50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建成区为29平方公里。

重庆市永川区发展战略外部环境分析

重庆市永川区发展战略外部环境分析
娱 乐性 。
区充分发挥生产力布局叠加优势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赢得更 教育 . 这为永川 区的职业教育城 建设计划增添了新的机遇 。 I 其四 .
文明的生活方式 .突出山乡特色和风韵 .增加参与性、趣味性和 多发展机会 。其三 ,国家明确提 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职业 国家提 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 必将为区域经 承德应突出山区农业生产特色 ,珍禽异兽特色养殖 ,山乡农 济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这同样将为既具有县域经济特色、又确 村 生活 、山区奇峰异石地貌等 自然景观 和山区丰富的动植物资 立了现代大城市 发展 目标的永川带来新 的机遇 。。 源 。挖掘满.蒙等少数民族 民俗 习惯 ,农具 ( 推车 镰刀 、锄头、 犁等 )和农村用品 ( 纺车 、油灯 、织皮机 、碾子等)发展过程展


永川区外部机会 分析
1 .全国宏观环境有利
提高效益 . 又能延长观赏期 . 变旅游淡季 为旺季 . 增加旅游收入。
3 合理布局 .突出城乡融合与景园融 合 +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区的规划布局应纳入城市 的总体规划
从全 国经济发展环境来看 ,多年来我 国G P D 增长率一直高于 7 ,保 持了较高 的增长速度。而且 总体上呈进一步加速增长 的 % 趋势 . 2 0 年的 736增长到 2 0 年 的 99 从 01 9 05 .%。高速发展的国 民经济必然为永Jl I 区的工农业 旅游等产 品提供 广阔的消费市
2 重庆地区环境有利 . 4 突出多样性 ,坚持多产业一体 化 .
从重庆市经济环境来看 .该市的地区生产总值 多年来也一直 示 ,参与果 、菜 、花等采摘农 活 ,植物 、昆虫等标本制作 .筐 、 保持了较高 的增长速度 。增长率在 20 年至 20 01 0 5年明显高于全 篮 笼等手工艺 品制作 . 农畜产品擂台赛展示会以及骑马、射猎、 国平均水平 .最低为 9O .最高达到 1 % .且 总体上仍然呈 .% 22 婚庆 、舞蹈等活动 .创造温馨、和谐、亲切、富有情趣的环境氛 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 。同时.重庆市是一个老 工业基地 ,有较 多 围 . 游人真正置身其 中 流连忘返。同时开发有特色的农业及 使 门类、较发达 的工业 ,现已形成以汽车 摩托车为主体 的机械工 其 它旅游产 品,满足游客购物和纪念需求 ,使游客真正乘兴而来 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三大支柱产业 .形成机 电设备 、食品、 满载而 归。 E化、建材 、电子仪 表等 为支撑的工业体系 .拥有各类工业企业 t 5 增添人文景观 .突出造 园效果 . 1 万个 . 6 6 19 年工业 总产值达 13 亿元 . 9 42 永川区的机械制造 、 轻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 ,乔 、灌、草 、藤等观赏植物造景 ,水 纺食品、能源化工 、冶金建材等 四大支柱产业在重庆工业的强 力 系嬉戏景区 农屋、亭台楼 阁等建筑 、道路等 .合理配 置布局 , 做到步移景异 .是农业观光园区的调味品 ,能唤醒和提高游人的 带动和支持 下 .必然获得蓬勃发展 。从重庆市 的政策环境 来看 ,

重庆市永川区区域发展分析

重庆市永川区区域发展分析

重庆市永川区区域发展分析永川区位于重庆西部,东距重庆市区55公里,西离成都276公里,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横贯全境。

永川区历来为重庆西部和川东南的交通、通讯枢纽和商贸、金融、政治、能源中心。

本文主要从区域发展条件和区域发展规划及其区域发展政策等对永川区的区域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永川区;区域;发展;条件1区位交通条件区域的发展与区位条件有很大联系,而区位条件又与区域的相对位置和交通网络的便捷程度相关。

永川区的区位突出,位于长江上游北岸,东临三峡库区,西靠四川腹地,扼成渝要冲,介于泸州、自贡、宜宾、内江、南充、合川、江津等大中城市之间,处于川渝城市群核心位置,是成渝走廊的重要战略支点,是重庆规划建设的现代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永川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造就了永川区既承接重庆主城区的吸纳又对周边区域城市有较强的辐射作用。

永川是成渝交通要道,成渝铁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横贯东西,黄金水道长江流经南境21公里。

经西南出海大通道至广西北海1300公里,经沪蓉高速公路至上海1900公里,经长江水道至上海2300公里。

是出入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的五省市通道。

近期永川长江大桥建设即将启动,重庆港永川港区正建设推进,永川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形成便捷的四通八达的物流运输网络。

具备客流集聚功能、口岸贸易功能、批发辐射功能、物流配送功能等四大基本功能,不仅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也凸现出永川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竞争基础优势。

2007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61839万吨公里,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132128万人公里。

2资源条件2.1矿产资源永川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大、品种多,以能源、冶金辅助材料的建材矿产为主,主要矿种有天然气、煤、水泥灰岩等27种。

煤炭储量1.56亿吨,是全国超百万吨产煤大县(市),石英砂储量5000万吨,天然气储量5.3亿立方米,是全国稀有金属镓三大富集矿地区之一。

2.2农业资源永川现有耕地面积49802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92亩。

重庆永川港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2

重庆永川港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2

是2002年经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原名重庆市大安工业园区,2005年12月,经重庆市政府批准更名为重庆永川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面积20平方公里。

园区现有理文造纸、紫光化工、隆标浙江工业园、九龙电力、新格再生铝、科克发动机、渝琥浮法玻璃、中重石油、白雪电器等86户企业入驻,投资规模超过300亿元。

基本形成了机械制造、轻纺食品、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

园区采用“一区多园”模式,成立了由区长唐建华任主任,3名副区级领导赵宗怀、梅永康、王建华任副主任,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园区管委会,内设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分局、国土环保分局、招商分局、财政分局等“一办五局”,管委会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由相关部门一名副局级领导担任,并将各自部门职能带入园区,在园区代表职能部门直接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整合了行政资源。

园区管委会下设中山、大安、港桥三个工业园建设管理办公室,同时,对组团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公司化运作,组建了永川兴永、重庆大安、重庆豪江三个开发建设公司。

中山工业园规划建设11.7平方公里,远期规划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机械装备、电子、食品加工等产业,是全国首个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基地,又是重庆市确定的“都市工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电子信息(元器件)产业园”。

大安工业园规划建设1.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印刷包装、新型材料等产业,是重庆市确定的印刷包装基地,也是正在兴起的西部新型材料城。

港桥工业园规划建设6.8平方公里,远期规划20平方公里。

重点发展精细化工、资源加工型产业,配套发展港口运输、物流配送业。

是永川及渝西地区加快发展大工业和现代工业的重要增长极,是重庆市确定的首批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目前正积极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港桥工业园区位于永川南部,紧邻长江黄金水道,处于国家规划的成渝经济区中成内渝发展带、沿长江发展带的黄金交汇点,是永川区委、区政府着力打造的“生态工业城、物流中心、交通枢纽”。

永川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永川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永川生态环境调研报告(1)永川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永川区位于重庆西部,东距市区63公里,西离成都276公里。

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横贯全境,长江流经南端,历为渝西和川东南交通、通讯枢纽和商贸、文化、金融、能源中心。

公元776年置县,1992年撤县建市,2006年撤市设区。

因城区“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

全区幅员面积1576平方公里,辖19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102.47万人,其中城区面积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45.85万人,是重庆除主城区外,城镇化最高的一个区。

是重庆市规划建设的职业教育基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永市级工业园区永川工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初步形成机械电子、轻工食品、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四大产业集群。

商贸物流繁荣兴旺,小商品、建材、家电、农产品批发市场辐射渝西、川东南和黔西北地区,成为重庆规划建设的八个现代物流基地之一。

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森林公园茶山竹海、AAAA景区重庆野生动物世界、全国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区中华梨村等景区,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永川文化底蕴深厚。

永川恐龙、石松化石闻名世界,茶文化、石文化、竹文化源远流长。

孕育了清朝台湾知府黄开基、“东方梵高”陈子庄、微生物学家陈文贵、地理学家徐近之、微刻艺术家刘声道,作家(小说)易凡,(戏剧)蔡世伟,(文学评论家)文世奎,(诗人)钟代华等名人,是中国国际象棋队、中国跆拳道训练基地和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写生基地。

有各类职业院校30所,职教学生10.4万人。

永川区位突出,交通便捷。

靠四川腹地,临三峡库区,扼成渝要冲,处于成渝、长江上游和永泸经济带构成的A型经济骨架上。

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横贯东西,长江流经南境21公里。

初步形成渝西能源配给、金融、科教医疗中心。

努力塑造“森林之城、温馨之都,职教之城、人文之都,创业之城、财富之都,开放之城、商贸之都,茶竹之城、休闲之都”。

永川物华天宝,资源丰富。

煤、铁、天然气、石英砂储量巨大。

盛产茶叶、黄花梨,出产生物化石桫椤,是全国商品粮、商品猪、桔柑、楠竹、蚕丝生产基地,享有“三江粮仓”之称。

永川区规划解读

永川区规划解读

精美城市·渝西高地·幸福永川关于永川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的初步解读永川区位于重庆西部,东距市区56公里,西离成都276公里;全区幅员1576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16个镇,总人口110万,是重庆规划建设的“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0万”现代大城市。

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横贯全境,长江流经南端,历为渝西和川东南交通、通讯枢纽和商贸、文化、金融、能源中心。

对于重庆市总体规划中永川的发展的解读在重庆市总体规划中,永川发展定义为大城市。

她处于主城的一小时经济圈里,和主城联系紧密但又相互分离。

另外她是处于重庆与四川边界的大城市,在川渝大城市群的发展中有重要地位。

永川历为渝西地区和川东南地区的交通、通讯枢纽。

她快捷地联系着主城区,成为主城到成都的一个节点。

陆运上:昆渝高速,成渝铁路,重庆-成都客运专线和重庆三环高速公路组成交通动脉。

水运上:长江流经南端。

对于永川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解读可以看到永川的规划是在自然条件和历史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需求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依附全国规划中成渝城市群规划和重庆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条件(交通建设),建立了“一主,两副,两轴,四块,多点”的空间布局。

可以看到,永川总的城市化率不高,主要沿重要交通道路建设城镇,主要城市间联系不很强。

有可能导致中心城市对小城镇的辐射能力不强,出现较大城乡差距。

可以看到:永川工业化程度不高工业的布局和城市的布局是一致的工业的布局按自然条件和社会要求有所分工,但总体缺少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城市的第三产业并不充足,主要集中于主城区和港桥新区附近。

总结1.可能由于资金原因,永川的城市化水平不高,没有形成城镇化体系,大部分乡镇地区城镇化条件不足,发展可能比较缓慢。

2.两个分散的新城可能利用资源分配带动周围的发展,利用两个新城和主城区形成城镇化网络,带动周边发展十分重要。

3.永川的城市发展还是呈现出工业,交通,第三产业(旅游、职教、商贸)等资源向主城区积聚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川区大城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年)文本委托单位:永川区环境保护局编制单位: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二〇〇六年一月永川区大城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年)领导小组:组长:张华中共永川区委宣传部部长副组长:叶发春永川区环境保护局局长陈祖萍永川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孙良华永川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朱江永川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成员:陈跃永川区环境保护局行政审批科科长项目负责人:魏世强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编制组成员:肖广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陈宏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胡必琴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陈庆华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江长胜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赵秀兰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杨志敏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李静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蒋珍茂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报告撰写:肖广全、陈宏、胡必琴、陈庆华江长胜、赵秀兰、杨志敏、李静、蒋珍茂绘图:钟进肖广全规划审核:魏世强陈玉成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生态环境预测 (2)第三章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4)第四章污染负荷削减 (5)第五章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6)第六章环境污染控制规划 (7)第七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2)第八章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与投资 (15)第九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17)第十章附则 (19)附表1 永川区环境保护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实施规模、实施进度与投资估算 (21)附表2 重庆市永川区五年(2008~2012年)环保搬迁企业计划表 (24)附表3 重庆市永川区(2008~2010年)减排企业计划表 (26)附图1 规划区范围及区位关系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2 规划区监测点位分布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3 规划区主要工业污染源分布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4 规划区大气功能区划图. (30)附图5 规划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31)附图6 规划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图 (32)附图7 规划区生态功能区划图 (33)附图8 规划区环境保护设施图 (3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为了认真贯彻执行《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坚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直辖市的建设要求,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完善城市功能,把永川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学和教育事业发达、社会文明、设施完善的承载区、开放城、环境优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特编制本规划指导永川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条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永川区行政管辖范围。

包括3个街道办事处,青峰镇、大安镇、金龙镇、陈食镇等19个镇辖区。

规划区总面积1572.7平方公里。

详见附图1规划区范围及区位关系图。

第三条规划期限规划以2006年为基准年,分别以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为规划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年。

其中近、中期(2007~2015年)为本次规划的重点。

第四条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3].《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环发[2002]82号)[4].《永川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永川市人民政府,2004[5].《永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修订版),2004[6].《2005永川市统计年鉴》,永川市人民政府,2006[7].《永川市环境质量报告书》,永川市环境保护局,2005[8].《重庆市永川区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待批),2007.11[9].《重庆市永川市城市绿地规划》(2004~2020年),[10].《重庆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00~2010年)》,重庆市林业局,[11].《永川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编制说明》,永川区水利局,[12].《永川区港口新城发展规划》,永川区人民政府,[13].《永川区主城森林城市建设规划》(2008-2015),[14].《重庆市永川工业园区发展规划》(2006-2010),永川区人民政府。

第二章生态环境预测第五条人口规模现状人口:本规划区涉及永川区主城区及城市副中心、一般集镇范围总人口108.3万人,其中中心城区总人口50.54万人;南部港口新城、北部新城22.42万人;一般镇35.36万人;规划期人口:2010年永川区主城区及城市副中心、一般集镇范围总人口109.92万人,其中中心城区总人口51.29万人;南部港口新城、北部新城22.75万人;一般镇35.88万人;2015年永川区主城区及城市副中心、一般集镇范围总人口112.13万人,其中中心城区总人口52.32万人;南部港口新城、北部新城23.21万人;一般镇36.61万人;2020年永川区主城区及城市副中心、一般集镇范围总人口132.73万人,其中中心城区总人口78.91万人;南部港口新城、北部新城34.04万人;一般镇19.78万人。

第六条经济预测2010年规划区地区生产总值及累计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28.48亿元和867.83亿元,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累计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66.96亿元和2662.29亿元,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累计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947.82亿元和6304.66亿元。

2010、2015、2020年规划区工业生产值分别为331.24亿元、583.75亿元、940.14亿元。

第七条用地规模预测2006年城市建设用地45.13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88.0平方米;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70.00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7.0平方米;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100.01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0.0平方米。

第八条大气环境污染预测2010年规划区大气环境污染负荷预测:烟尘5870吨/年,二氧化硫19118吨/年。

2015年大气环境污染负荷预测:烟尘7820吨/年,二氧化硫19505吨/年。

2020年大气环境污染负荷预测:烟尘16306吨/年,二氧化硫32366吨/年。

第九条污水产生量预测2010年、2015年、2020年规划区建成区污水年产生总量分别为9450.4万吨/年、10563.2万吨/年、16258.7 万吨/年。

第十条污水收集量预测2010年、2015年、2020年规划区污水实际总收集量分别为3663.9、4298.0、7616.8万吨/年。

第十一条水污染负荷预测1、2010年规划区水污染负荷预测:化学需氧量为4.25万吨,生化需氧量为1.82万吨,总氮为0.47万吨,总磷0.05万吨。

2、2015年规划区水污染负荷预测:化学需氧量为4.75万吨,生化需氧量为2.09万吨/年,总氮为0.54万吨,总磷0.06万吨。

3、2020年规划区水污染负荷预测:化学需氧量为7.32万吨,生化需氧量为3.52万吨/年,总氮为0.91万吨,总磷0.10万吨。

第十二条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预测1、2010年规划区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预测:建成区固废620.7万吨/年,乡村固废103.4万吨/年,合计724.1万吨/年。

2、2015年规划区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预测:建成区固废939.5吨/年,乡村固废105.7吨/年,合计1045.1吨/年。

3、2020年规划区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预测:建成区固废1273.3吨/年,乡村固废117.4吨,合计1390.6吨/年。

第十三条大气环境容量规划区面积为1572.70平方千米,二氧化硫大气环境容量为35175.8吨/年。

第十四条水环境容量临江河为规划区境内重要纳污水域,其水环境容量为:化学需氧量-2333吨/年、生化需氧量-601吨/年、总氮-424吨/年、总磷-117吨/年。

第三章规划的目标和原则第十五条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以城市及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使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逐步缓解,饮用水源水质进一步改善,城市及乡镇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治理,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把永川区大城市建设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环境清洁优美的渝西名城。

2、近期目标(2007~2010年):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并满足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城镇重大环保设施初步配套,城镇环境污染状况全面改善,农业面源污染的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3、中期目标(2011~2015年):工业污染源全面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并满足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农业面源污染的恶化趋势得到全面遏制,初步实现天蓝、水碧、宁静、地绿的要求。

4、远期目标(2016~2020年):城乡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控制,永川区大城市环境保护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整体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形成高效、和谐、持续发展的环境优美城镇体系。

第十六条规划主要控制指标1、近期主要控制指标建成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昼间/夜间)60/50分贝,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平方米/人。

建成区生态环境控制指标:工业废气处理率100%,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危险废物处置率100%,环境噪声达标区控制率100%,建成区污水处理率80%,建成区生活垃圾清运率96%,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5%。

乡村生态环境控制指标:森林覆盖率40%,乡村自来水普及率92%,水土流失面积占规划区国土总面积的比例<1%,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75%,畜禽粪污资源化率95%,乡村户用沼气使用率20%,化肥使用量450千克/公顷/季(折纯),农药使用量5千克/公顷/季(折纯),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80%。

2、中期主要控制指标建成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昼间/夜间)54/50分贝,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平方米/人。

建成区生态环境控制指标:工业废气处理率100%,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危险废物处置率100%,环境噪声达标区控制率100%,建成区污水处理率90%,建成区生活垃圾清运率97%,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