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解读《水浒》
朝廷外的江湖——读《鲍鹏山品水浒》心得札记

朝廷外的江湖——读《鲍鹏山品水浒》心得札记天下至乐,莫若读书;读书至乐,莫若读水浒。
——鲍鹏山今年暑假读了《鲍鹏山品水浒》这本书,才发现原来四大名著之中也有许多故事。
看水浒的人物就是在看时代,看文化,看社会,看人生。
从他们那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们,也是我们。
林冲是出现在《水浒传》前面的好汉之一,鲍鹏山用他那不一样的视角带我走近林冲,走进林冲。
林冲本是一个极其遵守规则的人,如果不是高球的出现,他的人生本应该十分美满,但正是高俅等人的存在,将其卷入了朝廷外的江湖之中。
在被高俅的干儿子调戏后,林冲一家三口孤独地走在大街上,鲍鹏山说林冲是否感受到了彻骨的寒意?这是大宋的东京,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处吗?这是四方辐辏,人物繁盛之区吗?这是泱泱华夏的首都吗?为何如此苍白?这是世道的荒凉,是人心的寒冷,是道义的苍白!而这才是东京的真相!是大宋的真相!从林冲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看到人性。
在朝廷之中,那还有人讲什么良心,讲什么是非,讲什么礼义廉耻。
那里,一切由权力指挥,在权力的魔杖的指挥下,人人都成了魔鬼。
原本安分守己的人,终于在外界的逼迫下,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在权力的社会里,我们大多数人都可以在林冲身上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
从人性的缺点这一方面来看,大多数人是部分的林冲,全部的林冲,甚至比林冲还要林冲。
相比于林冲而言,鲍鹏山更欣赏鲁智深的人格。
梁山好汉有几个干净人呢?只有一个人,那是真真正正的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他就是鲁达,花和尚鲁智深。
首先,他没有龌龊的生活过,没有忍气吞声过,没有唯唯诺诺过。
他认为这个世界应该有正道,应该有直道,他要做一个正人,做一个直人,以保护正道,保护正道。
鲁智深是一个有不少缺点的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他总是绝不接受奴役,亦决不允许有人奴役别人。
这个形象,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性精神和阔达的胸怀,是中华民族骨子中的正义,良知与高贵。
这是我们民族历经几千年封建的专制统治,仍然保持着反抗精神与人格尊严,任然能够生机勃勃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珍贵遗传基因。
鲍鹏山新说水浒_全语录

鲍鹏山新说<水浒>》林冲(p.009-p.134)①泼皮太尉13、《水浒》的作者只不过是借高俅这个人物来表现当时朝廷昏聩、流氓当政的现实而已。
14、“仁义礼智”,才是一个人的本质素养。
一个人的素质,决不仅仅在于是否身怀诸多技能以及脑袋中知识总量的多少,还在于他是否有是非心、羞耻心、恭敬心与辞让心。
可悲的是,我们今天绝大多数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正是高俅式的教育,这是我不得不指出的。
15、特别看重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诗书词赋,把这当成了素质教育,而严重忽略人格教育,忽略仁义礼智的品德教育,忽略是非判断力的培育,不正是今天很多家长的通病?我真担心这样的教育只会培养出高俅式的人物!16、生铁王员外的儿子是王员外的儿子,宋徽宗是谁的儿子呢?是天子,也就是天的儿子。
王员外会管自己的不肖儿子,天却不管他的人间的这个混账儿子。
于是,这个混账儿子就把天下弄成了一本混乱账簿。
17、正是这个世界上讲原则的人太少,讲苟且讲权宜自保的人太多,才让高俅这样的小人步步为营,并且往往最终还一步登天。
18、中国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玩这种大赦天下的把戏,一方面伪装自己的仁慈,一方面却是对法律公正的严重破坏。
这种大赦对罪犯却是是一种恩典,但对受害者,岂不是一种嘲弄和严重的不公!19、这是一个很有寓意的细节。
它暗示我们:是朝廷的政令,解禁了高俅这类邪恶人物,使他有机会飞黄腾达,然后坏家坏国坏民。
20、作善恶是非判断的是君子,作利害判断并把利害置于是非之上,就是小人了。
21、他们从自身利害出发的考虑压倒了是非判断,个人的小算盘压倒了做人的大原则,小占了上风,大不见了,大人也就成了小人了。
人,也就从打个人小算盘开始,从大人变成小人的!②灾星当头22、《水浒》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与《三国演义》不一样,《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史实占了重头,并且必须基本符合事实。
所以,要讲《三国演义》必讲历史,而《水浒》则仅仅借了历史上一些人物的名头和大致事迹,主要都是作者凭空设想结撰出来的。
鲍鹏山品水浒读后感

鲍鹏山品水浒读后感
就说宋江吧,以前觉得他是个大好人,到处结交英雄豪杰,带着兄弟们奔前程。
可鲍老师一分析,宋江这人复杂得很。
他心里一直有着招安的念头,为了这个,有时候都有点不顾兄弟们的想法。
这就好比是一个团队的老大,虽然说是想带着大家走向光明大道,但是那条路可能并不是每个兄弟都想走的,可他还是一意孤行,这里面的矛盾就大了去了。
而且宋江老是一副“忠义”挂在嘴边的样子,感觉他的“忠”有时候都有点迂腐了,对朝廷那可是无条件的相信,也不想想朝廷那些当官的把他们梁山好汉都看成啥了。
再看李逵,那是个没脑子的主儿。
他打起架来像个疯子一样,只知道跟着宋江哥哥。
鲍老师说他其实就是个被宋江利用的棋子,这么一想,还真有点可怜。
李逵虽然看着凶猛,可实际上他没有自己的主见,别人给他一点好处,他就死心塌地了。
他的那种所谓的“正义”,其实就是跟着宋江的指挥棒走,哪里是真正的正义啊,不过是个头脑简单的打手罢了。
还有林冲,以前觉得他就是个倒霉蛋,被高俅陷害得好惨。
但是鲍鹏山老师品出了林冲性格里的那种懦弱。
他被欺负了那么久,一直都在忍,要不是最后实在是没路可走了,估计都不会上梁山。
这种懦弱在他身上就像是一个枷锁,把他的英雄气概都给锁住了。
不过呢,也能理解他,毕竟他有家庭,有牵挂,在那个黑暗的世道里,想要保住自己的一点小生活也不容易,只是这样的性格也导致了他悲剧的命运。
鲍鹏山之百家讲坛

鲍鹏山之百家讲坛————————————————————————————————作者:————————————————————————————————日期:鲍鹏山之百家讲坛鲍鹏山(10张)洋洋万千言的《水浒传》虽然没有《红楼梦》的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但在《水浒》梁山水泊一贯的豪气冲天、气贯长虹的背后,却有着众多英雄人生际遇的苦涩和命运的无奈。
在表面的生死豪情和杀声震天之下,千百年来,读者似乎忽略了当年作者在《水浒传》字里行间中所隐藏着的那一种苍凉与慨叹。
通过鲍鹏山讲的——《鲍鹏山新说水浒林冲系列》,我们了解了一个真实而现实的林冲,发人深思。
那么,今天的我们究竟还可以从中找到怎样的背后隐秘?给我们以发现的愉悦?还可以从中品味到怎样的人生滋味?给我们以借鉴的警醒?2008——2009年,他先后在《百家讲坛》主讲《新说水浒》之《林冲》、《武松》系列,去年6月22日——7月12日,他又一次重登《百家讲坛》主讲《李逵》和《鲁智深》系列。
2010年2月14日,他讲携新作《孔子是怎样炼成的》重登《百家讲坛》。
2010年4月2日起,又播出《新说水浒》大结局《宋江》。
评说《水浒》人气直逼易中天鲍鹏山作为四大名著压轴之作的《新说水浒》在去年底登上百家讲坛,节目播出后,观众反响强烈。
主讲人鲍鹏山以其独特的讲解魅力,使得他的人气直逼易中天。
与以往从历史角度出发讲解名著不同,此次鲍鹏山解读《水浒》,试图突破传统思路,从文学角度,从现代视角出发,讲究新观点、新角度、新讲法。
突破对故事情节的简单复述,读出藏于故事背后复杂无比的人性内涵。
鲍鹏山讲武松的时候,说:“在封建社会只存在两种人,顺民和暴民。
但我们今天需要的是公民,所以要加入现代的观念和意识,这也正是‘新’之所在,我们要理性地分析,不能太多感性。
”作者从这部经典中精选读者熟悉的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宋江等代表人物,从人性角度对他们的人生悲剧或喜剧进行评析。
鲍鹏山新说水浒宋江

鲍鹏山新说水浒宋江篇一:鲍鹏山新说水浒宋江栏目标题:百家讲坛《鲍鹏山新说水浒之宋江》首播频道:首播时间:栏目介绍:宋江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梁山一百单八将之首,人称“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
原本是郓城县押司,后加入梁山,在托塔天王晁盖阵亡后成为梁山的首领,极力主张接受朝廷的招安,并在被招安后率领梁山兄弟们先后攻打辽国以及田虎、王庆和方腊率领的起义军,回朝后不久被奸臣高俅 蓬勃范文网:鲍鹏山新说水浒宋江)等人用毒酒害死。
篇二:鲍鹏山新说水浒宋江百家讲坛新说水浒之宋江简介:在《水浒传》的一百零八将中,宋江以他人所没有的及时雨作风,赢得了江湖上响当当的名气,以他人所不具有的胸怀和境界,坐上了梁山水泊1第一把交椅。
而宋江在《水浒传》第一次出场的美髯公智稳插翘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第一回中,就让人们对于宋江的侠肝义胆刮目相看。
及时雨宋江冒着生命危险,并且置自己的职责于不顾,在给犯下弥天大罪的晁盖等人通风报信之后,没让人对他产生任何怀疑,宋江也因此长舒一口气,危险总算是过去了。
但是,让宋江所没有想到的是,恰恰就是在此时,一个妙龄女郎阎婆惜却鬼使神差地走进了他的生活。
篇三:鲍鹏山新说水浒宋江在《水浒传》的一百零八将中,宋江以他人所没有的及时雨作风,赢得了江湖上响当当的名气,以他人所不具有的胸怀和境界,坐上了梁山水泊第一把交椅。
而宋江在《水浒传》第一次出场的“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这一回中,就让人们对于宋江的侠肝义胆刮目相看。
但是,在今天的即将开始的对宋江的讲述中,鲍鹏山先生却对千百年来无数读者心目中的这个宋江,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将以现代全新的视角和胸怀,实事求是地对宋江的仁爱另眼相看,对宋江的侠义冷眼相对。
那么,究竟宋江怎样的所作所为让鲍鹏山先生另眼相看,又是怎样的细节之处让鲍鹏山先生与宋江冷眼相对,鲍鹏山为您带来与众不同的《鲍鹏山新说水浒之宋江》。
?“狭”义江湖2宋江以及时雨的作风赢得了江湖上响当当的名气,以他人所不具有的胸怀和境界,坐上了水泊梁山第一把交椅。
鲍鹏山带我认识《水浒》——读《江湖不远》有感

鲍鹏山带我认识《水浒》——读《江湖不远》有感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名为《江湖不远》的书集。
其实,刚看到书的标题,我还不太懂。
直到下一秒,我看到了副标题:《水浒》中的那些人。
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叫《高俅升迁的阶梯》。
这个标题引发了我的思考:高俅?阶梯?高俅不是坏人吗?怎么会有阶梯?没错,不仅有,还是由一个个胆小怕事无原则的“小人”为这些个坏人铺就的台阶。
这是多么令人气愤啊!引用作者说的话,就是:厉害考虑压倒了是非判断,个人的小算盘压倒了做人的大原则。
人,也就是从打小算盘开始,从大人变成小人的!坏国、坏家、怀人民!书中还讲到了林冲。
林冲,身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当他知道了自己的娘子被调戏,不仅没有怒发冲冠,还很“稳重”地站立在楼梯上,叫自己的娘子来开门。
作者的评价是:太沉得住气,也太“文明”了。
为什么?只因一个字——怕!为什么拍?因为他无权,被人管。
怕他养父的身份,怕他找自己的麻烦,怕他断了自己的前程,甚至让自己被发配。
林冲窝囊吗?懦弱吗?没骨气吗?我们谁都无权回答。
因为在《水浒》的世界里,无权即无人权。
关于宋江,我对他并没有太多的认识。
但是通过这本书,我对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宋江,身为一百零八将中的第一,可能会有很多的初读者喜欢他。
但是细心一点的读者会发现:宋江其实滥杀无辜!为了逼反秦明,竟杀死全村男女老幼不计其数;为了逼朱仝上山,竟杀死无辜的小衙内;为了壮大梁山的力量,竟设法陷害,使其全无退路!是什么让他成为这样的人?社会!但是他最后能成为梁山众人的头领,肯定是有道理的。
宋江能在落草之前有如此大的名声,以至于有好几次,在即将被杀死之时救了他的性命,只因被称为“及时雨”的他能及时送去财物。
宋江还有野心,他能拉拢人心,能得到晁盖的计谋——吴用,能将梁山的力量发展壮大,最后被朝廷招安。
最后就是一个我比较喜欢的人物了。
鲁达,甘愿做一个和尚的好汉。
他做事,坚决、干净、彻底,不瞻前顾后,不犹豫不前,不三思而后行。
鲍鹏山品水浒读书心得

鲍鹏山品水浒读书心得《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曾被誉为是一部“罪恶之书”,其剧情曲折、人物众多,引人入胜。
作为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是一部具有深刻人生哲理的巨作。
经过我长时间的阅读和反思,我深深感受到了《水浒传》中所蕴含的宝贵的人生智慧。
首先,在《水浒传》中,我被主人公宋江的形象所深深吸引。
宋江在《水浒传》中是一个复杂而真实的角色,他不仅是一个团队的领袖,还是一个反抗不公平的斗士。
他身负重任,一直追求着正义与公平。
在面对困难、诱惑和挫折时,他从不退缩,而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与不公平作斗争。
这使我深受启发,激发起我勇敢追求正义的决心。
其次,《水浒传》中好汉们的忠诚与友谊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身为一支红旗下的奇珍,他们相互扶持,患难与共,团结一致地面对艰辛和挑战。
他们把和衷共济、忠诚友爱视为优先原则,以此为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的友谊。
而《水浒传》中的友谊与忠诚无疑给予了我巨大的思考。
在当今社会,忠诚和友谊依然是让人触动心灵的珍贵品质,这激励着我与身边的人建立更加坚固的友谊关系。
此外,《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也让我印象深刻。
虽然《水浒传》以男性为主题,但书中的女性角色却都各具特色、富有个性魅力。
林冲的妻子,杨志的儿媳,这些女性在男性世界中展现了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她们并不是脆弱和依赖的一方,而是抱有独立思想和意志的人。
她们的存在给我带来深远的启示,鼓舞我要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坚持自己的信仰,不被现实局限和压迫,展现最真实的自己。
最后,《水浒传》中的反抗与改变也是我感受最深的主题之一。
主人公们以各自的方式反抗不公和压迫,努力争取自己应有的尊严和权益。
他们坚守信仰,坚定立场,并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从《水浒传》中,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反抗不公平的现象,无论是个人的不公,还是社会的不公。
只有通过积极行动,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总之,《水浒传》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宝贵人生智慧的经典之作。
鲍鹏山讲水浒传13、14章的概括

鲍鹏山讲水浒传13、14章的概括
第13回青面兽北京斗武急先锋东郭争功
杨志到了北京,梁中书要封他为官,恐众人不服,举行比武。
梁中书为了讨好蔡太师,去准备了十万贯的寿礼。
并命雷横、朱仝去搜捕贼人。
并抓住了刘唐。
第14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雷横抓住了刘唐来到了晁盖庄上,晁盖之后救了刘唐,刘唐咽不下这口气,和雷横打了起来。
幸好吴用和晁盖及时劝开了。
第15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吴用来到了碣石村,和三阮共同商讨生辰纲之事。
公孙胜也来到了晁盖庄上,共谋劫财之事。
第13回青面兽北京斗武急先锋东郭争功
杨志到了北京,梁中书要封他为官,恐众人不服,举行比武。
梁中书为了讨好蔡太师,去准备了十万贯的寿礼。
并命雷横、朱仝去搜捕贼人。
并抓住了刘唐。
第14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雷横抓住了刘唐来到了晁盖庄上,晁盖之后救了刘唐,刘唐咽不下这口气,和雷横打了起来。
幸好吴用和晁盖及时劝开了。
第15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吴用来到了碣石村,和三阮共同商讨生辰纲之事。
公孙胜也来到了晁盖庄上,共谋劫财之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鲍鹏山解读《水浒》————————————————————————————————作者:————————————————————————————————日期:林冲的两个兄弟鲍鹏山林冲在上梁山之前,有两个兄弟。
一个是自幼相交,长大后一直是同事,陆谦陆虞侯是也;一个是偶然缘分,一朝相见,互相佩服,当下便结为兄弟,鲁达鲁智深是也。
“人惟求旧”,老朋友要胜过新相识。
林冲对陆谦就比对鲁智深好,他也更信任陆谦。
林冲和鲁智深的相识和结交是在东京大相国寺的菜园。
两人一见便惺惺相惜,结为兄弟。
可就在这时,林冲上香而去的娘子被高衙内拦住调戏,林冲得信,撇下智深,慌忙赶去,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先自软了,放走了他。
这时却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泼皮,大踏步抢入庙来,叫道“我来帮你厮打!”刚刚相交,便两肋插刀,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江湖文化中的朋友之道。
却是林冲赶紧劝阻:“原来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一时间无礼。
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
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
’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鲁智深大声说:“你却怕他本管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这样直接批评林冲,直揭痛处和软肋,直指林冲心中的小九九,又正是传统士大夫阶层极为忌讳的“交浅言深”。
鲁智深之所以胜过千千万万个琐碎委琐的鸟读书人,正在此。
《水浒》接着写道:林冲见智深醉了,便道:“师兄说得是;林冲一时被众劝了。
权且饶他。
”鲁智深却转过来对林冲娘子说话:“阿嫂,休怪,莫要笑话。
”这像是醉人的话吗?不是智深醉了,而是林冲觉得智深的话是醉人的话。
一直谨小慎微的林冲,哪敢说出这样的话?这样的话他听着都怕。
“酒壮怂人胆”,大概是林冲把鲁智深看成怂人了。
又对林冲说:“阿哥,明日再得相会。
”又道:“但有事时,便来唤洒家与你去!”但是,林冲对鲁智深“明日再得相会”的建议,一声不吭。
林冲后来有那么大的麻烦事,他也没有来唤鲁智深。
为什么?因为他觉得鲁智深与他不是一种做事的风格。
他怕鲁智深会毁了他在官场的前程。
《水浒》下文写到:从此往下,“林冲连日闷闷不已,懒上街去。
”就是不见鲁智深啊。
实际上,那几天,他很闷,很想上街,找人喝喝酒,散散心,只是,不愿找鲁智深而已。
那怎么办呢?没关系,他的另一个朋友来了。
这个朋友,就是陆虞侯。
陆虞侯在高衙内那里接受了一桩重大的任务:第一,把林冲骗出家门;第二,告诉林娘子是把林冲叫到他家里;第三,出门后,再找借口,不去家里,把林冲引到樊楼。
也就是说,陆虞侯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把林冲调虎离山;第二,把林娘子送入虎口。
显然这是一份高难度的任务。
因为,第一,陆虞侯要经受道德上的考验,不要忘了,他是林冲自幼相交的朋友。
第二,陆虞侯还要经受智力上的考验,这样一份曲曲折折的任务,包含着三个互相矛盾的目标,要完成它,没有相应的智力,不行。
陆虞侯不愧是受大宋政府教育多年,政治上很成熟,道德上很经得起考验,他几乎没有一秒钟的犹豫,就接受了这桩光荣的任务,并且,他完成得非常好。
客观地说,陆虞侯之所以能顺利地完成这个任务,有一大半的功劳应该归功于林冲:林冲太信任他了。
陆虞侯来叫他,他马上就和陆虞侯一起上街喝酒去了,而且,还吐露胸襟,吐露郁闷,直至锦儿来报信:他的老婆被骗关在陆虞侯家,高衙内正在纠缠调戏。
林冲与陆虞侯的友谊,至此宣告结束。
当然,陆虞侯还会在林冲面前出现,不过不再是作为朋友,而是作为追杀者和被杀者:在神秘的天意帮助下,追杀者陆虞侯被林冲所杀,完美地验证了《尚书》中的名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所有用心险恶者,在天道面前收敛一点吧。
而鲁智深在林冲性命交关的时候也再次出现:当林冲在野猪林里,被董超、薛霸绑在树上,要加以杀害的时候,只听得松树背后雷鸣一声,一条铁禅杖飞将出来,把薛霸的水火棍一隔,飞出九霄云外,松树后面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林冲睁眼一看,正是他的另一个兄弟鲁智深!鲁智深把绑林冲的绳子割断,挟起林冲,开口便是:“兄弟!”我读《水浒》,至此二字,热泪长流!武二终究是武大鲍鹏山武松杀嫂,流放,经过有名的十字坡,识破孙二娘的蒙汗药,压翻孙二娘在地。
张青赶来,求武松手下留情,又问:“愿闻好汉大名!”武松道:“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不知有多少读者会注意到这个细节:武松在介绍自己时,前面有一个头衔:都头。
这是不该被忽略的细节。
今人的名片,也总要印上那些由体制任命或颁发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头衔,古今是一样的风俗也。
问题是,此时武松哪里还是都头?不过是一个流配的囚徒。
追根究底,他做都头也不过四个月不到,此前他也就是一个古惑仔,一个流浪江湖的逃犯。
他26岁(他初见潘金莲时自称25岁,此时过了一年)的生命里,当都头也就四个月,可是,这四个月的“都头”,已经深深地烙印到他的生命里了,已经成为他二十六年生命历程中最值得骄傲、自豪和向人炫耀的东西了!其实,一个小小的“都头”,每个县都有好几个,更加庸才尽有。
而能打虎,能轰轰烈烈为兄长报仇的,能有几个呢?但是,这些都不行,还是一个小小的体制内的职衔,才为人们承认!这真是让天下英雄泄气、无奈的现实!张青道:“莫不是景阳冈打虎的武都头?”武松回道:“然也!”注意这个“然也”,是何等得意,何等自豪!但是,这样的英雄事迹,还是不能够支撑他的人生自信,必须要有一个体制内的职衔,方才觉得有面子。
这种文化,拘束了多少英雄,扼杀了多少英雄!这样的文化,就是御用文化,就是奴隶文化。
这也是宋江后来处心积虑要招安,并且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愿望,从而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接下来,武松让张青救醒两个公人,大家一起吃酒。
座位如下:武松让两个公人上面坐了,张青、武松在下面朝上坐了,孙二娘坐在横头。
武松何等人物?张青、孙二娘何等人物?但为什么偏偏两个庸碌公人坐在上头?——就因为是公人。
公人就是公家人,是体制之内的人。
体制之内的草,也压过体制之外的郁郁青松!受压迫受剥削的民众,对公人,就给予这样的两种待遇。
区别只在于场合。
并且次序常常颠倒。
武松到了孟州,帮施恩夺回了快活林,过了一段快活日子。
一月之后的一天,孟州守御兵马都监张蒙方差人来请武松。
张都监对武松道:“我闻知你是个大丈夫,男子汉,英雄无敌,敢与人同死同生。
我帐前现缺恁地一个人,不知你肯与我做亲随梯己人么?”武松当即跪下谢道:“小人是个牢城营内囚徒;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随镫,服侍恩相。
”武松又一次给我们展示了他的“大人小样”。
是的,武松是个大人,是个英雄,是个豪杰,是个好汉。
但是,他经常会露出他的“小样”:有些谄媚,有些讨好,有些巴结,有些奴颜,有些媚骨……说得好听一些,他吃软不吃硬,知道感恩戴德。
说得难听一些,一遇到权势,一遇到权势给他一点颜色,他马上感激涕零,恨不能肝脑涂地以报。
阳谷县知县的一点赏识,抬举他做个都头,他就对知县感激涕零,为知县送贪贿之物上东京打点,尽心尽职;施恩父子几顿酒饭,几句抬举的话,就让他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甘心做人家的打手,还洋洋自得;现在,张都监让他到帐下做一个亲随,说白了,就是一个保镖,他又感激得一口一声自称“小人”,一口一声自认“囚徒”,马上表白赤胆忠心,要为他执鞭随镫,鞍前马后的侍侯……八月中秋。
张都监让武松参加他的中秋节家宴。
又叫唤一个心爱的养娘,叫做玉兰,指着玉兰对武松道:“此女颇有些聪明,不惟善知音律,亦且极能针指。
如你不嫌低微,数日之间,择了良时,将来与你做个妻室。
”武松又一次感激涕零,起身再拜,道:“量小人何者之人,怎敢望恩相宅眷为妻。
枉自折了武松的草料!”这话我们怎么这么耳熟?是了,当初,施恩的父亲要施恩结拜武松为兄,武松也诚惶诚恐,说“枉自折了武松的草料”,现在,张都监要把自家的养娘嫁给武松,武松又说“枉自折了武松的草料”。
无论你是多么大的英雄,只要你无有官职,不论你碰到多么小的芝麻粒大官,你马上就泄气了,马上就吃瘪了,英雄马上就成了狗熊了……武松能打虎,是人中之俊杰,可是,碰到一个小小的县令,一个小小的监狱长,一个都监,马上他就立地矮了三尺,武二矮成了武大,成了精神上的武大郎,人格上的三寸丁谷树皮。
武二啊,终究还是个武大。
鲁智深的高贵鲍鹏山《水浒》中的英雄,大多数是无谋的,不,正确的说法是“不谋”,他们做事,只是出于一种看起来比较简单的价值判断,如同李贽说的,出于最初一念之本心的童心,这种最初一念之本心,就是孟子说的是非之心:对的,就去做,错的,就不做;善的,就去扶,恶的,就去打。
见义勇为,容不得反反复复的算计。
天堂一定是由这些简简单单的人物组成的,而精于算计的人只能组成地狱。
鲁智深就是不谋的典型。
就做事而言,鲁智深有两个特点,一,做前三不: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
二,做后三不:不悔,不怨,不惜。
不悔已做的,不怨受惠的,不惜失去的。
他有一句格言: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所以,他做事,坚决、干净、彻底,不瞻前顾后,不犹豫不决,不三思而行。
没有那么多的算计,更没有自身利益的考虑。
他就因此把自己的生活毁了。
但即使这样,他也不思量,不后悔,对自己被毁掉的生活毫不留恋,并且,以后如何?也毫不在意。
他只是一条禅杖,一领直裰,一顶光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飘飘然潇洒走天下,难怪他是三十六天罡中的天孤星!金圣叹曾用四个遇字说鲁智深: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
这后面三句,我都没有意见,只“遇酒便吃”四字,委实冤枉了我们的智深兄弟,他固然是好酒,但不贪酒,不酗酒,事实上,他常常是遇酒不吃--在桃花山,因为不喜欢李忠、周通的为人,满桌的酒他便没吃;在瓦罐寺,在极度饥饿中,面对着一桌酒菜和崔道成的邀请,他也没吃;在暗中尾随保护林冲的途中,他也一路不吃酒;在华州,急于救史进的他,面对着朱武等人杀牛宰马和美酒,他仍是“一滴不吃!”他是率性而为的人,又是内心极有分寸的人。
率性和分寸是一对矛盾,要处理好,很难。
率性可爱,有分寸可敬。
李逵比鲁智深更率性,所以有时候比他更可爱。
但李逵往往没分寸,让人害怕,所以没有鲁智深可敬。
武松分寸感极强,所以很可敬。
但不够率性,所以不如鲁智深可爱。
既可敬又可爱,这正是他高于李逵、武松等人的地方。
他的不谋,由于两个原因。
一、他不怕。
他不计后果,别人还在琢磨、犹豫,他已挺身而出了。
二、他不躲。
“遇弱便扶,遇强便打”,这正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遇到弱,还谋什么?扶就是了;遇到强,还谋什么?打就是了。
鲁智深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他的魅力,就来自于他的这种简单,我们就爱他的这份简单,单纯,他几乎是随遇而安,坦然接受命运。
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挫折和转折,是打死镇关西之后,不得不做了和尚。
他在军界特别适合(他武功一流),并且已有相当基础与人缘(老种经略相公与小种经略相公都很欣赏他),按说前程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