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特色分析

合集下载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

江 园
• 总结
江南私家园林的境界
中国造园艺术,追求的是 “虽由人作,宛自 天开”。布局自由、浑然一体、宛如天成,反映 “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表现一种人与自然和 谐统一的宇宙观。 正是: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之理。 中国园林造景,概言之就是通过人工与自然的巧 妙组合,把观赏者引入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
江 园
2.空间上力求繁复丰富,常采用“欲扬先抑”手法。 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 仅在周徊曲折四字也。 ——《浮生六记》 3.多种途径借景。 《园冶》中总重了五种借景方法: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远借——园外借。 邻借、仰借、俯借——园内借。 应时而借——利用时序的变化。 4· 将自然形态中处理主次、虚实关系。
江 园
▪ 拙政园走廊:粉墙黛瓦
在这里构成建筑最 基本的色调不外三种:一深 灰色的小青瓦作为屋顶;二 全部木作一律呈栗皮色或深 棕色,个别建筑的部分构件 施墨绿或黑色;三所有墙垣 均为白粉墙。
江 园
▪ 拙政园幽水
拙政园中部以自然式布局为主,北岛南院,水系平面成p形,两条东西向长 长的水面延展了景观空间。
江 园
• 江南私家园林的空间布局特征
私家园林一般规模远小于皇家园林,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突破规模 的局限,须“小中见大”。 造私家园林首要目的,是满足居住的享乐需要。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中,文人审美理想起了关财键的作用。 儒雅 之风,强化了对园林“意境”的追求。 1.园林布局 作为“动观”的流线,尽量萦回曲折,“静观”的景点精炼。
江南私家园林
• • •
09环艺一班 091073111 091073111
江 园
• 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
①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③诗画的情趣 ②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④意境的涵蕴

中国四大园林欣赏分析

中国四大园林欣赏分析

易隐园
鲤化园
空间序列
易园总平图
有人把中国园林比喻为山水画的 长卷 是指具有多空间、多视点 和连续性变化等特点&园林本身却 是实实在在的空间艺术;它不仅可 以从某些点上看具有良好的景观 效果———景,而且从行进的过程 中又能把个别的景连贯成完整的 序列,进而获得良好的动观效果, 所谓“步移景异”。 易园这种规模的园子,往往围绕中 心水面布置建筑,所形成的序列通 常表现为一个闭合的环形
主要以“易园”作为介绍
位于成都市城市边缘的易园具有传统空间形态和意境、又能服务于 大众的新型园林& 易园是中国的首家私立园林艺术博物馆;建成数年来 以它优美的园 林,典雅的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了各界朋友和国际友人的青睐。 易园是一座现代文化艺术园林,其名源于中国儒家众经之首的《周 易》,以易理造园,把“以小喻大,以少总多,由此及彼,由近及远,以 藏为露,以隐为显”的中国哲学理念与美学思想作为造园手法,融入 景中。
空间的延伸、渗透、层次&
空间的延伸对于有限的园林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空间的延伸意 味着在空间序列的设计上突破场地的物质边界,它有效地丰富了场地与周边环境之间的 空间关系,即“流动空间”&江南园林主要通过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的关系处理,古典 私家园林的内部空间通常按照功能关系划分区域和院落,其中包含了若干个空间层次和 主要景物。主要的构成元素则有山石、水、植物、声音、光线乃至气味。空间的延伸与 渗透使得空间分隔用的院墙、影壁、廊桥等与园林的其他部分融为一体。通常借用大量 设置完全透空门洞、窗口而使被分隔的空间相互连通、渗透。
返。
东莞可园
又名“近山林”、“ 乐园”;位于苏州城 南三元坊(人民路48 号,与沧浪亭仅一巷 之隔&园门朝南,与 沧浪亭隔水相望。 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 文物保护单位。可园 现存面积5000平方米 ,水池居中,建筑疏 朗,槛曲廊回,水木 明瑟,庭宇清旷。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5篇范文)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5篇范文)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5篇范文)第一篇: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榭和舫多属于临水建筑。

在选址、平面和体形设计上,要特别注重与水面和池岸的配合关系。

临水或在水上的供人游玩和休息的房屋。

一、建筑类型与特点(一)、榭的含义:中国园林中水榭的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

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之上。

平台临水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凭依。

(二)、不同地域水榭的形式: 1.江南园林中的水榭:榭尺度不大,常以水平线为主。

典型实例有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网师园的46濯缨水阁”、藕园的“山水间”等。

2.北方园林中的水榭:具有北方宫廷建筑特有的色彩,建筑浑厚、持重,建筑尺度较大,造型多样;如北京颐和园的“洗秋”、“饮绿”两个水榭。

3.岭南园林中的水榭:“水厅”,立秋轻快、通透,也是水榭的一种二、建筑布局与功能(一)、榭的功能:多以观景为主,也可满足社交休憩的需要。

(二)、榭的设计要点: 1.选址:有景可借可观之处,湖岸线凸出处为佳。

2.朝向:忌西晒。

3.平台高程:低临水面为佳。

4.造型:开阔、开朗、开敞。

(三)、榭的平台构造: 1.榭以实心土台作为挑台的基座。

2.在实心土台的基座上,伸出挑梁作为平台的支撑。

3.以梁柱结构作为挑台的基座,平台的一半挑出水面,另一半坐落在湖岸上。

(芙蓉榭平台构造)4.以柱梁结构作挑台基座,在岸边以实心土台做榭的基座。

5.整个建筑及平台均坐落在水中的柱梁结构基座上。

(四)、实例芙蓉榭:拙政园东部一方形歇山顶临水风景建筑,位于主厅兰雪堂之北,大荷花池尽东头。

荷池约略为矩形,东西长,南北窄,故西向的小榭前有很深远的水景。

水中植荷,荷又名芙蓉,小榭之名也由此而来。

当年王心一营筑归田园居时,这里为一派水乡景色:“池广四五亩,种有荷花,杂以荇藻,芬葩灼灼,翠带柅柅。

修廊蜿蜒,驾沧浪而度,为芙蓉榭。

”现游廊尚未恢复.然小榭已成为东部很有特色的风景,特别是夏晚在此赏景,待到皓月当空,清风、月影、荷香齐至,确能给观赏者带来美不胜收之感。

明清私家园林的艺术处理手法

明清私家园林的艺术处理手法

明清私家园林的艺术处理手法
明清私家园林的艺术处理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园林布局:明清私家园林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景观的连续性。

布局多采用错落有致的方式,通过设置山石、水景、亭台楼阁等元素,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空间。

同时,注重景观之间的连通,使游人能够顺畅地游览整个园林。

2. 植物配置:明清私家园林注重植物的选择和配置,追求自然和谐的美感。

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包括花草、树木、竹子等,通过合理的植物布局,营造出四季不同的景色。

同时,注重植物与建筑、水景的搭配,形成一种具有浓郁生态氛围的园林景观。

3. 建筑设计:明清私家园林的建筑设计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多以亭、台、楼、阁等小型建筑为主,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细的雕刻,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增强了园林的美感。

建筑的材料多采用木材、砖石等传统材料,注重雕刻细节,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

4. 水景处理:明清私家园林的水景处理非常重要。

园林中常见的水景形式有池塘、湖泊、流水等,通过合理的水景布局和精心的石块摆放,营造出流水潺潺、池水清澈的景观效果。

水景与建筑、植物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园林景色。

总的来说,明清私家园林的艺术处理手法注重景观的连续性、自然
和谐的美感,通过布局、植物配置、建筑设计和水景处理等手法,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展示了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以苏州、扬州、无锡、镇江、杭州等地的园林为代表。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造园活动达到高潮。

苏州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其中的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文化”名录。

扬州的园林多为宅园,繁盛时遍布城内街巷,城郊保障河沿岸园林别墅随处可见;到了清乾隆时期已形成为拥有24 景、名扬全国的“瘦西湖”园林区,当时扬州园林的数量比苏州的还多,曾享有“扬州园林甲天下”的美誉。

令人遗憾的是,扬州园林多已毁于战乱。

杭州拥有著名的西湖风景园林区,城中园林均以西湖为中心,主题各不相同,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造园艺术之美的,是建于1907 年的“西湖第一名园”郭庄。

那时的人们乐于造园,并把造园与做人联系在一起:造园须曲,交友贵直,造园是为了修身养性,园能寓德,子孙后代在园林的意境中读书、吟咏、书画、拍曲,品味人生道理,培养正直高贵的人格。

园中寄情、园中寓理,真可谓意蕴深远。

秀巧的江南文人小园的取景洞门园林中的水阁衔接外廊的观景亭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条件明、清以来的私家园林集中于江南地区,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由于这里具备了自然、经济、人文等诸方面建造园林的条件。

私家园林兴盛于江南是和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

首先,江南一带多江河、湖泊,河网纵横,水源丰富,便于引水入园。

由于处在温带气候区,冬季无严寒,空气湿度大,适宜生长常青树木,花草品种也多,因此江南私家园林大多植物丰茂,种类丰富。

这里还多产石料,南京、宜兴、昆山、杭州、湖州等地盛产黄石;苏州自古以来即多湖石——采自江湖水泊,经过水流的常年冲刷,石色有深浅变化,石面充满肌理,形态玲珑剔透,历来为造园堆山的上等用料。

这样,理水、叠山、建筑、花草等都可以就地取材。

扬州在古代作为海盐、漕米和茶叶集散地,曾经是中国最富饶的城市。

江南私家园林分析

江南私家园林分析

建筑设计与理论结课论文——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手法浅析摘要:清代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从诸多方面影响了此时期的造园艺术。

私家园林作为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布局、构思、选材及对构景要素的处理上又自成体系,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而此时期的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富庶而有着悠久人文传统的江南等地,本文主要通过例举一些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思想、布局及建筑风格等方面来论述其造园艺术的特点。

关键词:江南私家园林; 造园艺术;形式手法;意境格调;细节处理江南私家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

江南一带河湖密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有玲陇空透的太湖石等造园材料,这些都为江南造园活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江南园林不仅在风格上与北方园林不同,在使用要求上也有些区别。

江南园林以扬州、无锡、苏州、湖州、上海、常熟、南京等城市为主,其中又以苏州、扬州最为著称,也最具有代表性,而私家园林则又以苏州为最多。

尽管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而建造的,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这些共同之处,构成了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从欣赏古典园林艺术的角度来讲,一些造园艺术手法,是应当特别加以指出和学习的。

1.形式手法1.1相地早在明代计成就在《园治》中关于选点提出“园林惟山林最佳”“自成天然之趣”,在郊野则“谅地势之崎岖,得基局之大小”;在江湖则“深柳疏芦”之际,最宜建造园林。

如苏州的拙政园则是以“城市地”求“江湖地”。

综观清代江南私家园林大多并非选址在“山林地”,但都力求通过造园手法来使自身扬长避短。

对于周围自然景色较佳的园林而言,则要追求在相地较好的基础上追求自身既能成为自然风景的观赏点,又可和整个园区互相辉映,相得益彰。

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主要特征

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主要特征

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主要特征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主要特征自唐代以后,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涌现。

发展到明清时期,私家园林已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私家园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江南的私家园林的特点1.相比较其他地域而言往往是最复杂最多变的大多数情况下会以水池作为中心然后以湖石和黄石来堆叠假山;2.建筑的造型偏于灵巧,喜欢用粉墙、漏窗,整体的色彩偏于素雅;3.植物的种类比较喜欢松、竹、梅、梧桐等具有特殊文化涵义的品种。

岭南地区园林的特点1.建筑密度偏大,“广厦连屋“;2.水池大多数情况下喜欢采用比较规则的几何形状,假山常常会使用本地特产的大块的花岗岩;3.植物种类往往会包含这个区域所特产的水松、榕树、荔枝等等品种。

北方私家园林的特点:1.相比于南方私家园林,布局比较端庄,变化不丰富;2.缺水,更加重视假山,因缺少湖石,一般用青石代替;3.总体上风格偏于雄健,喜用灰砖墙和鲜艳的彩画。

私家园林的发展私家园林在汉代已发其端。

但此时它虽然从宫苑系统中离异、分化出来,却不能归属于非宫苑系统,只能构成为宫苑系统中具有一定独立价值的子系统。

因而汉代的私家园林,不但为数极少,而且并不具备后来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

此时的代表作有茂陵袁广汉、刘武的兔园、董仲舒的舍园等。

在魏、晋时期,由于隐逸之风和欣赏自然的趣味已波及社会上层,因此建构私家园林是其连锁反应。

石崇在洛阳的金谷园就是典型的例子。

金谷园地形起伏,并且临河而建。

它把金谷涧的水引来形成园中水景,河涧可行游船,人坐岸边又可垂钓,岸边杨柳依依,又有繁多的树木配置。

到了南北朝,建园之风大炽。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宫苑遍布都城及其周郊,二是寺观园林大量出现。

如著名的报恩寺、龙华寺、追圣寺等。

三是和宫苑、寺院同步相应的宅园——主要是王侯、贵族的园林更为稠密地出现在北国和江南,它们往往和寺院交错在一起,但在艺术风格方面却和宫苑比较接近。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
1. 建筑风格
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风格以传统园林建筑为主,注重自然美学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传统园林建筑以古琴台、亭、池、岛、跨桥、回廊、游廊等为主要建筑形式,同时也融入古老的中式建筑技艺,形成了充满江南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

2. 建筑布局
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布局以“有园有居”为主要原则。

传统园林建筑的考究体现
在布局上,布局要求紧密而不拥挤、错落有致而不乱糟糟。

私家园林的建筑布局注重规划,通常分为前进后庭、东西厢房、主屋连廊和农耕劳作区等。

3. 建筑材料
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材料多选用砖、石、木为主,采用传统手工技艺加工所得,给人一种古朴、自然、雅致的感觉。

园林中的建筑物多被涂抹上青瓦红墙的颜色,经过岁月的洗礼,更显古韵之美。

4. 建筑装饰
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装饰主要以山水画、花鸟画等作为主要图案。

同时,饰有
各种精致的木雕、石雕、彩画等装饰品,突出了传统园林建筑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5.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江南私家园林强调建筑与造园的相互关系,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
围合着自然的水系、草木,呈现出一种集中生命、凝聚自然、显达人文的景观特色。

6.
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特点是其文化、艺术、历史等多方面的体现,其建筑风格、布局、材料、装饰、与环境的融合等特点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江南私家园林建筑不仅仅在艺术美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今天的建筑文化中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谢下 载
寄畅园有52景,但这些景 物并不都在园内。
一、巧于因借、强化景深
无锡寄畅园是借景的范例,寄畅园背山临流,右邻 锡山,后倚惠山,近控寺塘泾,远谒惠山浜,周围 有丰富的自然山水供借资。造园匠师能在尺度较小 的园林中,产生广阔的意境,在造园布局上能突破 园林空间的局限。“纳千里于咫尺之中,使咫尺有 千里之势。”寄畅园借惠山山景,是通过假山的介 置引渡,正面明显地将惠山引揽入园:对邻近的锡 山却采取了不同的手法,设计者仅在园林响布局上 面留出适当的观瞻位置,利用了树梢瞻角,透露一 株秀峰,在隐约含蓄之中将锡山塔影构入园景。锡 山山色在顾盼之间悄然可见这更是借景中若无情实 有意的巧妙处理。
二、有径不乱、组织视点
二、有径不乱、组织视点
三、色彩利用、清新雅淡
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决 定园林的风格,北方 皇家园林常用大红大 绿,对比强烈。江南 园林则以轻淡为基调, 且白色用得多。寄畅 园建筑为红柱青瓦白 墙,与周围植物及基 地环境因素融揉一体, 令人倍感亲切。
三、色彩利用、清新雅淡
江南的枫叶又红了,长廊边还是那一潭幽水
一、巧于因借、强化景深
高超的“八音涧”黄石假山 建筑,使涧流或浮石面,或 伏石碑,或旁山涯,或流谷 底,使水流忽断忽续,忽隐 忽现,忽聚忽散,同时产生 不同音响,使水音与岩壑发 生共鸣,达到“山本静,水 流则动”的观景效果。此外, 由于外借的水源是一股终年 不竭的活水,这便在根本上 保证了东部的水池—锦汇漪 的水质清澈不腐。正如宋人 郭熙所说:“水活物也”, “欲草木欣欣,欲挟烟云而 秀娟,欲照溪谷而生辉,此 水之活体也。”
一、巧于因借、强化景深
造园者根据西枕惠山麓,南 瞰锡山巅,园内东西狭窄, 南北引长,地势西高东低的 特点,因高培山(西部),就 低凿池(东部),沿池建筑临 水亭廊,在统体不足十五亩 的小花园内,大作外借艺术 的文章。以外借水源而论, 巧妙地借用了墙外的二泉伏 流,依据地形的倾斜坡注, 顺势导流,创造了曲涧、澄 潭、飞瀑、流泉等诸般水景, 增加了风景、组织视点
园林虽小,但游玩时的感 觉是空间很大,其中最重 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园路的 设计手法高明。寄畅园路 忽宽忽窄,忽直忽曲,自 然古朴,增长了游览路线, 有利于动观,并达到步移 景异之效。特别是园中路 及院落的嵌缀,用料简单 易取,价廉物美,各种形 色的卵石、砖料、瓦片等 均可利用,成了所谓的花 街铺地。沿路组成了一幅 幅数不清的人物故事、花 卉鸟兽图案,形象逼真, 做工精巧,令人不忍下足, 艺术效果极佳。
一、巧于因借、强化景深
明末造园家计成在其名著 《园冶》中提出“借者, 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 远近。晴峦耸秀,给宇凌 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 嘉则收之”。即立足本园, 借用园外有利因素,组织 到园林景象之间。“夫借 景,园林之最要者也”。 借景分远借、邻借、仰借、 俯借、应时而借5种。借 景是强化景深的重要手段。
几枝绿竹带来的不只是一抹绿,更是一 种气节,一种文化……
三、色彩利用、清新雅淡
三、色彩利用、清新雅淡
野草的绿与古墙的灰对比强烈
几朵野花个这个古园带来了生机
三、色彩利用、清新雅淡
石头墙上,心草纵横
黄叶铺满了檐头,秋天的天空苍茫
无锡寄畅园(北部)的特色分析
That’s all.
Thank you.
佳艺术效果。
一、巧于因借、强化景深
一、巧于因借、强化景深
此外,东南借锡山山景 和山巅的龙光塔塔景, 更为明显:游者坐站在七 星桥上东南望,只见锡 山上的绿树森森,山巅 上的古拙龙光塔历历在 目,只觉得山外山,楼 外楼,借得古塔进园来, 使园内空间序列变化无
穷。
二、有径不乱、组织视点
径者,路也,是指园林 里的道路。园路有主园 路、次园路、小径之分。 普通路要求平、直、宽, 主要满足功能要求。园 路除满足交通功能外, 还必须满足造园需要和 景观要求。江南园林往 往因景设路,因路得景, 以曲布置,小径通幽。
一、巧于因借、强化景深
以外借山景而论,那是寄畅园运用外借艺术最成功之处。它西 借惠山,使惠山景色悠然入山而来,宛似山在园中。由于造园 时,在西部假山上尽量保存了原有的老树,山上古木交叉,苍 茫翁郁,使惠山山景透过树梢木末,半隐半现,若断若续,使 人觉得山中有山,树中有树。虽然惠山和园内的假山距离颇远, 由于假山的尺度比例掌握得恰到好处,这样,游人在园中眺望, 只觉得惠山峰峦近在眉睫,达到“受之于远,得之最近”的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