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86428.docx

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86428.docx
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86428.docx

《出师表》练习题

一、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

此皆良实若有作奸犯科

优劣得所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愿陛下亲之信之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深入不毛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临表涕零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必能裨补阙漏

晓畅军事臣本布衣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猥自枉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二、解释多义词。

1、道中道崩殂:

2、遗以光先帝遗德:

咨诹善道: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无若无兴德之言:

每与臣论此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5、为俱为一体:

6、行然后施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性行淑均:

众议举宠为督:必能使行阵和睦:三、解释古今异义词。

..

1、诚宜开张圣听古:今:

..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今:

..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今:

..

4、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今:

四、翻译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6、臣不胜受恩感激。

五、填空。

1、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②

③表达了作者“”的深厚感情。

2、文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

名的两句话是: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3、能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

有:。

六、阅读理解。

(一)第 1 段

1、作者提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2、作者提出有利的主观条件的目的又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先分析当前形势

4、作者在这段向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5、这段中包含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后果又是什么

(二)第 2 段

1、这段作者提出了什么建议具体做法是什么

(三)第 3-5 段

1、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1)

2)

3)

目的是

2、作者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历史,并引先帝故事,意在说明什么

3、作者在这段向后主又提出了什么建议三条建议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四)第 6 段

1、这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作者

3、这段回顾了两件事,即:和。作者回顾这两件事的用意是

1)

2)

3)

4、这段中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成语:。意思:。

5、这段中的千古名句是:。

(五)第 7 段

1、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工作:(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目的:。

2、“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指什么

3、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出师的决心的

1)以出师为己任。;

2)定下军令状。

(六)第8 段

1、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对贤臣:。

对后主:。

2、诸葛亮写本文表达了对后主刘禅怎样的希望和感情

3、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4、

5、谈谈亲贤远佞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出师表》练习题

一、加点字注音。

......

崩殂 cú侍 shì陟 zhì臧否 zàng p ǐ郭攸之 yōuyī

......

以陛下 wèi裨 bì漏 quē性行 xíng 淑均 shū行 háng

.......

qīng tuí苟全 gǒu猥自枉屈 wěi 夙夜 sù庶竭 shùji é

........

nǔd ùn 斟酌 zhēn zhu ó以彰其咎 zhāng jiù咨 zōuzhào

二、解加点的。

...

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此危急存忘之秋也

....

此皆良善良的人若有作奸犯科奸邪的事;科条法令......

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此后所以也??的原因;衰,覆没

....

愿陛下之信之近;信任遂先帝以奔走效

...

不庄稼的地方 , 指荒凉的地后覆兵深入不毛

.......

庶竭竭尽;平庸的才能攘除奸凶除;奸邪凶的人....

表涕零落下眼泪恢弘志士之气大,

........

不宜妄自菲薄随意看自己引失不恰当

........

陟臧否功,好坏必能裨漏救;缺点;疏漏的地方....

事通臣本布衣平民

....

是以先帝拔以陛下因此;予猥自枉屈降低身份

..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以彰其咎表明;过失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询问;正言

三、解释多义词。

1、道中道崩殂:道路

2、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咨诹善道:办法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3、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判

4、无若无兴德之言:没有

每与臣论此事:议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不论

5、为俱为一体:是

6、行然后施行:实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行性行淑均:行为

众议举宠为督:做,担任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

四、解释古今异义词。

..

1、诚宜开张圣听古:扩大今: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

..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痛心遗憾今:十分憎恨

..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品质、言行)恶劣、

下流

..

4、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古:感动,激励今:感谢

五、翻译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受任于之,奉命于危之,来二十有一年矣。

6、臣不受恩感激。

六、填空。

1、表,古代臣下向帝王上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文自《葛亮集》,作者葛亮,字孔明,三国著名的政治家、事

家。

3、文中葛亮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是:① 广开言路② 明③

佞表达了作者“ 先帝”“ 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4、文章表达方式以主,兼用叙事、抒情。穿全文的思想感情,可概括的六个字:

先帝、忠陛下。

5、文中揭示代衰的句子是:臣??此后所以也。写出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是:苟全性命??于侯述作者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危之

6、文中的“臣”是指葛亮,“先帝”指刘,“陛下”指刘禅。

7、文中的成有:开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茅、日可待、斟

酌益、佞、引失等。

8、能反映葛亮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空城、七擒孟、草船借箭、舌

群儒、八封、三气周瑜等。

七、理解。

(一)第 1 段

1、作者提出不利的客条件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益州疲弊??此危急存忘之秋也”。目的是使刘禅到决定存亡的危急

形,希望刘禅思危。

2、作者提出有利的主条件的目的又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侍之臣??欲之于陛下也”。目的是使刘禅到客形固然堪,

但希望犹存。

3、作者什么要先分析当前形

使刘禅到形危急但希望犹存,而启他采取有利于复室的政策,提出建做准。

4、作者在段向后主提出了什么建

广开言路。(开圣听)

5、段中包含的一个成是什么它的含是什么它的后果又是什么成:妄自菲薄。意思:分地看自己。后果:以塞忠之路也。

(二)第 2 段

1、段作者提出了什么建

明。

2、具体做法是什么

宜付有司其刑。

(三)第 3-5 段

1、作者出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了哪些臣目的是什么

1)中:推荐良,志忠的郭攸之、、董允等。

2)中:推荐性行淑均,事的将向。

3)其他:推荐良死之臣侍中、尚、史、参等。

目的是消除北伐后之,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2、作者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史,并引先帝故事,意在明什么

两史衰的教,明“ 小人”必将致亡国。

3、作者在段向后主又提出了什么建三条建的核心是什么什么佞。其中“ 佞”是建的核心。因做不到一点,一、二条建

就无法落。文中“荐”等皆在于此。

(四)第 6 段

1、这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

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

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

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

作铺垫。(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

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甘于淡泊的生活。

3、这段回顾了两件事,即:三顾茅庐和临危受命。作者回顾这两件事的用意是1)表达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

2)告戒刘禅要学习父亲礼贤下士,任人唯贤。

3)告戒刘禅创业艰难,守业不易。

4、这段中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成语:三顾茅庐。意思:现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5、这段中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五)第 7 段

1、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工作: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

目的: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指什么

白帝城托孤、兴复汉室。

3、从这段中选出六个字,概括诸葛亮在本文中的感情。

报先帝,忠陛下。

4、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出师的决心的

1)以出师为己任。“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定下军令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六)第 8 段

1、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对贤臣:“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兴德之言”。

对后主:“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2、诸葛亮写本文表达了对后主刘禅怎样的希望和感情

希望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表达了效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3、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4、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

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

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勉励后主刘禅要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5、谈谈亲贤远佞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亲近贤人,才能广泛听取他们的

意见和建议,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也只有疏远小人,才能避免他们的不良影

响。“孟母择邻”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亲贤远佞无论对于领导干部还是平民

百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作者在本篇所表达的思想可用“报先帝 _、忠陛下 _”六个字来概括。“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__”一句,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3.表中着重回顾了 __“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 _两件大事,表达了诸葛亮的“北定中原”坚强意志和 _受恩感激 _之情。

4.作者写这篇表的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

5. 表中 13 次提到先帝,作用是: _勉励后主刘禅要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