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花朵电影观后感
祖国的花朵观后感

祖国的花朵观后感引言电影《祖国的花朵》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生动再现了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红军医护人员在艰苦环境下奋不顾身、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事迹。
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真实的历史背景和出色的演员表演,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触动。
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动,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该电影进行探讨。
红军医护人员的英勇事迹伟大的精神力量影片中展现了红军医护人员在解放战争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力量。
他们以身作则,始终坚守在战场前线,不畏艰险,不辞劳苦,救死扶伤,以医疗的方式支持和保护革命军队。
无论是面对严峻的战场环境,还是敌人的疯狂攻击,他们始终坚守岗位,不惧困难,无私地为了保护和拯救战友的生命,展现出了伟大的奉献精神。
共产主义情感的体现影片通过红军医护人员的事迹,生动地展现了共产主义情感的真谛。
他们彼此血脉相连,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地为战友献身,体现了共产主义精神中互相帮助、关心和珍视的价值观。
红军医护人员在电影中的表现,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集体主义的力量是伟大的,只有在共同的信念和目标下,我们才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志向。
红军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在电影中,红军医护人员展现了高尚的职业道德。
他们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勇敢地冲向战场,用真心和爱心对待每一个病患。
影片中的主人公们忍饥挨饿,用尽一切办法找到药品和医疗设备,尽力保护每一个战士的生命。
他们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也让我深感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无比重要的,他们为了他人的生命而努力,是社会的脊梁。
志愿服务的精神红军医护人员在战场上的奉献精神展现了志愿服务的精神。
他们毫不犹豫地投身于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影片中的主人公们不畏艰险,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地为了革命的事业而奋斗。
他们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志愿服务不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担当和责任。
红军医护人员给我带来的思考尊重生命的意义影片中红军医护人员对待生命的态度让我深感震撼。
祖国的花朵观后感

祖国的花朵观后感《祖国的花朵》是一部由导演张艺谋执导,1999年上映的一部优秀电影。
影片以一位教师用心培养学生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展示孩子们在困境中逐渐成长的过程,传达了对于祖国花朵的热爱和关怀。
观看完《祖国的花朵》,我深受启发,对于教育和社会问题产生了一些思考。
首先,影片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不同家庭背景下孩子们的生活状态。
从小科学家小丁的聪明才智,到农村孩子波波的勤劳和善良,再到城市女孩艾丽的自信和勇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相应的发展需求。
这让我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不能简单地将他们归为一类。
教育者需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性,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关怀与培养。
其次,影片中的教师形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教育者扮演着塑造花朵的角色,他们的言行举止极大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
影片中的教师主人公倪老师用自己的真情和智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启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这让我感慨万分,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好的教育者应当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用心灵的沟通去引导他们,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励,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而在影片的剧情发展过程中,我也对教育和社会问题产生了一些思考。
首先,影片中反映了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农村孩子们的学校环境与城市孩子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出现了缺少教室和教材的情况。
这让我意识到,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不仅存在于影片中,也是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
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升农村教育设施建设和师资培训,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其次,影片中展现了学生面临的生活艰难和压力。
小朋友们的背后隐藏着家庭的困境,例如小丁家的贫困、波波家的离散以及艾丽家的单亲。
这些家庭问题牵动着孩子们的心,阻碍着他们全面发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家庭问题,提供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2023年《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15篇_4

2023年《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15篇《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1前天晚上,我和姐姐去世纪城电影院看了《我和我的祖国》电影。
我和姐姐都很感动,很喜欢这部电影。
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必须永远热爱和保护我们的祖国。
__介绍了中国解放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
当时他的亲戚为了打架一个个离开了他。
1949年10月1日,在祖父的授意下,新中国成立了。
当时,一位技术专家发明了电动升旗,但他尝试了多次才成功。
另一个故事是原子弹被发明了。
当一个实验失败时,一个人非常难过。
鼻子出血,住院三天。
他康复后,在街上坐公交车,看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中国原子弹终于成功了。
他应该在心里默默的开心,默默的祝福自己的祖国。
还有很多故事让我感动。
现在想好好学习,长大后发明更多的东西为祖国服务。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2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这个电影有7个小故事组成,分别是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这里面我最喜欢的前夜是黄渤主演的林治远,最感动的是在进行开国大典前的十几个小时中的表现,尤其是他面对明日可能失败,没有材料时时的绝望,恐高的焦虑,但是为了确保国旗万无一失,他克服一切困难,一米一米的爬上光滑的旗杆,看着红旗冉冉升起时,内心特别的而激动。
看完这部电影,感慨万千,我要更加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等我长大为祖国出力。
我爱我的祖国,我祝福祖国妈妈永远光彩夺目。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310月14日,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观看爱国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电影由7个不同的导演来讲述祖国七个不同时期的故事,不同于以往的献礼影片把焦点放在伟人身上,从普通人的视角来见证祖国的发展,也呼应了片名《我和我的祖国》。
影片分为7个故事,通过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7个小故事讲述了七个中国发展历程中重要发展历程,每一个都值得铭记一生的。
这部电影演出了中国70年来的飞速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该了解铭记的。
《祖国的花朵》电影观后感

《祖国的花朵》电影观后感那天,我听着《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忽然想起来朋友介绍的电影《祖国的花朵》,我就顺便观看了,这就令我爱上了这部电影,我被这部电影感动了。
这个电影讲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美丽的首都北京,有一所“北京小学”,很多小朋友都在这里努力学习,愉快盹生活。
“北京小学”五年级甲班,一共有四十几个同学,他们都是天真、活泼、聪明的孩子;四十几个人里面只有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的江林和骄傲、不合群、不关心别人的杨永丽还没有戴上红领巾。
6月1日,“北京小学”五年级甲班的同学们,在中山公园与工人叔叔联欢,杨志平叔叔注意到还有两个孩子没有戴上红领巾。
临分别的时候,他意味深长地嘱咐孩子们:“希望你们要好好学习、互相帮助,争取做一个模范班。
”杨志平叔叔真诚的愿望,深深地打动了五甲班的梁惠明,她决心要照杨志平叔叔的希望去做。
江林的功课不好,梁惠明就开始帮助他温习功课。
杨永丽不合群,在班会上和大家吵架,惠明就跑去劝她。
但是,她满腔热诚地帮助江林温习功课,江林却假装肚子疼,跑出去捉麻雀;她耐心地劝说杨永丽不要和大家闹、不要撒谎,杨永丽却冲着她大喊大叫,说她领头欺负人。
她伤心地哭了,同学们都同情梁惠明,都觉得对江林、杨永丽这两个人没有办法。
五甲班的班主任冯老师,了解了孩子们的困难和心情,就把孩子们找到办公室,告诉他们不要性急,冯老师说,一个人的坏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去掉的,一个人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能够养成的。
告诉他们,不能光看一个人的缺点,要同时看到别人的长处,要真诚地对待同学。
经冯老师这一说,孩子们的心亮堂了。
他们找江林来做氧气试验,先引起他学习的兴趣,再慢慢帮助他培养学习习惯。
当杨永丽烫伤了脚不能来上课的时候,他们帮助她补功课,使她能和大家一起参加考试。
同学们真诚的帮助,感动了杨永丽和江林,杨永丽和江林开始转变了,暑假里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暑假很快过去了,五甲班全体同学升入了六年级。
江林和杨永丽有了很大进步,被接受入队了。
绽放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绽放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绽放》讲述了健全人与残疾人剧团、与残疾朋友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故事,故事全篇以帮残助残为主题。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绽放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绽放观后感1康德曾说过,崇高,就是一切与它相比都比不过它的东西。
而我们说,艺术的这种“崇高”来自人文情怀。
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绽放》这部电影,叙述了一个盲女钢琴手月明和她所在的残疾人艺术团中,一群残疾青少年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月明,她的父亲是个老实的农民,没有文化,没有背景,没有钱,只能默默的看着孩子内心孤独的煎熬和那份不愿放弃理想的信念……每个人都会有绽放的那一刻,只是属于自己的那一刻还没有到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挫折,但是,许多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却宁愿选择放弃。
比起电影中那群坚强的残疾人来说,我们只有自叹不如。
一个残疾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尚且能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力活下去,和她们相比我们这点困难算什么?就像是在数学课上遇到的一道难题……不,比这还要微弱。
其实,在生活中遇到小小的困难,只要咬紧牙关也就过去了。
对我们来说,这些残疾人就是一些“大写”的人,他们面对困难时不退缩,勇敢面对,坦然接受,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每个人都会绽放的那一刻,只是属于自己的那一刻还没有到来,我们应该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无论在怎样的困境下都应该坚持这个信念,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甚至不敢面对。
这是属于“懦夫”的行为。
我们被誉为“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明天,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难道就如此不堪吗?“只有经历过风吹雨打的花儿,才能绽放的更加出绚丽”!同学们,坚强起来吧!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还会有许许多多的磨难在等待着我们,我们一定要鼓起勇气向前走去。
让我们的生命之花,“绽放”的更加美丽吧!绽放观后感2影片《绽放》主要讲述了残疾人的生活经历。
祖国的花朵观后感

《祖国的花朵》是一部以青少年成长为主题的电影,该片讲述了几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在校园里相遇,共同经历了友谊、竞争、挫折和成长的故事。
影片以细腻的笔触、真实的情感和温暖的色调,展现了当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
影片中的主人公们都是祖国的花朵,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背景和梦想,但都在校园这个舞台上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影片通过他们的成长经历,呈现出了当代青少年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如家庭教育、学业压力、同学关系、情感矛盾等。
同时,影片也探讨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加强家庭教育、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师素质等等。
在细节表现方面,影片做得非常出色。
它通过对主人公们的生活、学习、情感等各个方面的细节描写,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过程。
同时,影片也通过对主人公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背景的描写,让观众能够看到当代青少年的生存环境和成长环境。
这些细节描写非常真实、感人,让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影片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主题价值方面,影片所表达的主题和价值观非常深刻和有意义。
它通过主人公们的成长经历,呈现出了当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这些主题和价值观不仅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指导意义,也对于社会和家庭的教育有着启示作用。
同时,影片也通过对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的弘扬,让观众能够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和力量。
在艺术创新方面,影片也做得非常出色。
它不仅在叙事手法、镜头语言、音乐配乐等方面做到了创新和突破,还通过对于现实主义题材的深度挖掘和对于青少年真实生活状态的呈现,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影片所传达的真实和感动。
同时,影片也通过对于社会问题和青少年成长困境的探讨和反思,让观众能够深入思考和探讨当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在文化内涵方面,影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和深刻。
它通过对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的弘扬,让观众能够感受到祖国的力量和温暖。
电影《祖国的花朵》观后感

电影《祖国的花朵》观后感作者:胡君樊来源:《快乐作文(小学3、4年级)》 2020年第11期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胡君樊我和我的同学们早已经加入了中国少先队,但电影《祖国的花朵》里的江林和杨永丽,五年级了还没有入队。
江林和杨永丽一个顽皮、淘气,一个傲慢、不合群。
在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入队了。
这让我深刻地理解了,雁怕离群,人怕掉队。
杨永丽的脚烫伤了,不能上学,班里的同学们去帮她补习功课。
后来,杨永丽也主动帮助同学。
暑假,江林的妈妈病了,他没有时间做作业,班长组织同学们去帮助他做家务,后来他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开学了,江林和杨永丽光荣地成为一名少先队员。
我想起有一次,我生病了,好几天没去上学。
在这期间,班上住一个小区的同学把试卷、作业送到了我家,还帮我复习功课。
我想,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也一定会尽我所能地去帮助同学们。
班里这样的事情随处可见。
有的同学本来当天不是值日生,也会帮助值日生做值日;很多同学会主动帮助同学讲解作业难题,协助执勤同学组织纪律,帮助值日生清理校园卫生死角……这些小事,反映出班集体中每一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看完影片,我更加体会到:生活在一个班集体中,同学就像一家人,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家长感言:我与女儿一同观看了《祖国的花朵》这部电影,这是一部1955年拍摄的影片,黑白画面,剧情幽默,让我感触颇深。
这部剧主要讲了两位同学,经过同学们的团结帮助与自己的努力最终顺利当上少先队员的精彩过程。
现在来看这部影片,感觉对孩子的影响仍旧很大。
我的女儿从中深刻地体会到:当上少先队员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同在一个集体,大家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成长进步。
【观后感】【观后感】芳华观后感700字 电影《芳华》观后感

【观后感】芳华观后感700字电影《芳华》观后感电影《芳华》如同一首深情的诗,将一段段青春的记忆串联,让我在观影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年代。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感受到了一代人的芳华,也体会到了岁月的无情。
那是一段被历史铭记的岁月,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怀揣着梦想,投身于国家的建设。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用青春的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花朵。
影片中,刘峰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无私。
那句“我愿意”的告白,既是对爱情的坚守,也是对信仰的执着。
刘峰的一生,仿佛就是那个时代无数普通人的缩影,他们的青春,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却充满了温情与感动。
何小萍,一个出身贫寒的女子,她的坚韧与执着,让我为之动容。
她从最初的排斥,到后来的融入,再到最后的坚守,这一路走来,充满了坎坷。
她的笑容,如同那束破土而出的阳光,照亮了周围人的生活。
电影中,每一个人物都充满了生命力,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都让我感同身受。
那些年轻的身影,在时光的长河中,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烙印。
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那首《岁月神偷》。
歌曲的旋律,如同岁月的流水,缓缓流淌,将我带回到那个美好的年代。
岁月神偷,偷走了青春,却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观影结束后,我久久不能平静。
那个时代,那个年代,仿佛就在眼前。
那些曾经的梦想,那些曾经的激情,那些曾经的泪水,都成为了我心中永恒的记忆。
《芳华》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青春,也看到了我们自己的青春。
那些逝去的岁月,那些曾经的芳华,永远不会被时光抹去。
正如影片中所说:“青春就是一场无怨无悔的奔跑。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让我们珍惜那些美好的时光,铭记那些真挚的情感,让《芳华》的温暖,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的花朵电影观后感
本文为祖国的花朵电影观后感范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范文一
今天上午的后两节课我们班和三班的同学们去大会议室里看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祖国的花朵》,是一部很老的电影,还是黑白的,不过电影不仅很好看,而且还非常感人。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50年代北京的一所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的四十几个同学,他们大部分是天真、活泼、聪明的孩子,只有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的江林和骄傲、不合群、不关心别人的杨永丽还没有戴上红领巾,其余的全部戴上了红领巾。
他们班在一次与志愿军叔叔联欢时,大家都跳哇唱哇,很开心。
临分别时,志愿军叔叔让这些孩子们好好学习,互相帮助,争取做一个最好的模范班。
同学们全部都答应了,果然大家学习的都非常认真。
可是好景不长。
一次,杨永丽的腿被烫伤了,无法上课,就快期末考试了,这可怎么办?这时,班里的同学们全都来到了他家帮助她补习,多亏了他们帮助她,所以她在这次考试中,考的成绩很不错。
暑假时,江林的妈妈生了重病,江林一直在帮助自己的妈妈干活,没有时间写老师布置的作业。
同学们来到了江林家帮助他,他妈妈的病也很快就好了。
经过大家的帮助,杨永丽和江林都
变好了,光荣地戴上了红领巾,这个班的同学全部升入了六年级,大家决心要更加好好学习,团结互助,做个好学生。
这部电影的主题曲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一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浆”。
看了这个电影,我明白了我们一定要帮助身边有困难以及需要关心的人,只要他们需要你的帮助,你就应该尽力去帮助这些人,如果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你,那么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帮助他们哟!因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呀!
范文二
不管是走马观花,还是细细品味,老师们都在观看《祖国的花朵》上花费了时间;不管是借鉴模仿,还是辛勤笔耕,老师们都在欣赏《祖国的花朵》上倾注了精力。
所以,在看到几乎所有教师的观后感后,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
当静下心来,回归教师的角色定位,一部黑白电影,带给我们的,不仅有思考,也有震撼。
尽管,这种感觉,会让非教师者莫名惊诧。
一个浮躁的年代,一群年轻的教师,看完已属不易,反思、提笔更是难得。
而我内心的感动,正是来源于此。
午后的时光,翻阅着老师们的文章,随着思绪的展开,这种隔空对话的感觉,演变成了心灵的交流:
大多数老师,认同影片蕴含的教育观与学生观,认为
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和同伴的帮助,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需要我们教师去静候花开;一部分教师,由影片联系现实,讲述了自己改变“问题学生”的思考与实践;一部分老师,关注点在影片中老师的教育智慧上;还有一部分老师,则把目光投射到了班集体建设、小干部培养上;值得关注的还有几个年轻教师,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提出了现实教育问题的“怎么办”?
思想与观点之外,老师们的写作也呈现出了不同的风貌:有的紧扣人物,联想迁移;有的观点鲜明,夹叙夹议;有的视角独特,入木三分;有的文思如涌,意蕴悠长。
值得学习的读后感不少,限于篇幅原因,考虑文章角度、教师年龄、任教科目等原因,选择几篇,供大家品鉴。
让我们且行且思!
是为序。
范文三
那天看崔永元的《电影传奇》演到《祖国的花朵》这一期。
又想起这个美好的老电影,故事发生在我的小学。
55年的电影,那一年,我爸刚刚出生。
爸说,他小时候就常看这部电影。
后来我上学了。
老师在课上讲到学校的历史:“有两部老电影。
抗战时期的《啊,摇篮》,马背上的小学,那就是咱们学校前身。
建国初期的《祖国的花朵》,那就是以咱们学校为背景拍摄的。
”小孩子,并不那么容易
激起什么自豪感,只知道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里乱窜。
《电影传奇》的播放中,飘出这么一句:还记得吗,童年是什么时候离开的?突然有很伤心的感觉。
虽然我上学的时候,北京小学早已不是电影里的样子,可是我有我的记忆。
我记得工字楼后的攀登架,灰砖路面,我在那儿学会了跳绳。
我记得宣传栏后边院子里有一棵桑树,夏天摘了桑叶养蚕,入秋时候就去捡桑椹,吃得浑身是紫的去上体育课。
课间我们在那些老杨树下拔根儿,放学我以图书管理员的身份谋私去图书馆,放肆地挑选心仪的小书。
音乐教室里你羡慕爷爷做给我的口琴盒,生物小组活动的时候我发愁怎么画出一只绿头鸭。
冬天一下雪,老师就带我们去学校对面的宣武艺园打雪仗,或者找一个下午,在隔壁的电影院看一场电影……都不在了。
现在的北京小学漂亮很多,漂亮得遍寻不到我记忆中的样子。
当然啊,连我都已经不是那个小小的我了。
每次听到《让我们荡起双桨》,总对我有特别的意义。
我会想起这部电影,故事发生在我的小学。
范文四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四年级看电影。
电影名叫《祖国的花朵》。
这部电影的文人物是:“杨永王丽、江林与八个中队委。
”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江林和杨永丽”。
杨永丽是个能歌善舞学习很好的孩子。
但她就是太小气,脾气暴燥,所以,她就没有当上少先队员。
有一天,她们班要演习,首先要选择人物。
主人物是“大姐和妹妹”。
杨永丽想当妹妹,而全班一致要求要中队委“刘菊”当。
杨永丽气着了,背起书包就往家走。
在学校门口,中队委“梁陈明”找她,在六一时借她的花裙子穿,她不借,然后转身就出了校门。
回到家,杨永丽还在发气,连饭也不吃了。
过了几天,杨永丽的同学知道杨永丽有困难,纷纷都来帮助她补习功课。
等杨永丽脚好了,杨永丽的脾气也变好了,还帮助同学们演习呢!这个事情让我知道了,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要太小气了。
江林是个贪玩,学习不用功的孩子。
就是这样,他也没有戴上红领巾。
有一次,江林的妈妈得了胃病。
江林只有落下功课,给妈妈熬药、做粥,除了写日记,功课动都不能动。
一天,杨永丽来到江林家,与江林一起温习功课。
当她看见江林在门口熬粥的时候,她也过去帮了忙。
等她知道江林的妈妈生病了,她立即去找梁陈明一起去通知其他同学,然后他们决定第二天一起去帮助江林。
第二天,同学们都来到了江林家,一起与江林做家务事。
傍晚,同学们走了,家务事也全都做完了。
江林终于有时间写作业了。
这个事情让我知道了,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友爱。
六年级了,江林和杨永丽终于带上了红领巾。
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戴红领巾是多么光荣的事呀!我一定会更加爱护红领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