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小学音乐三年级下《7可爱的家》 教案
可爱的家音乐教案

可爱的家音乐教案教案主题:可爱的家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参与家庭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1. 家庭音乐活动介绍:通过简短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家庭音乐活动对于培养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的重要性。
2. 家庭音乐活动的类型:介绍一些适合家庭的音乐活动,如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
3. 歌曲欣赏及学唱:选择一些适合儿童的经典儿歌或儿童歌曲,并进行欣赏和学唱。
鼓励学生和家人一起参与,加强亲子互动。
4. 创作简单的家庭音乐:鼓励学生创作一些简单的家庭音乐,可以是歌曲歌词、旋律或节奏,通过合作完成创作,并进行展示。
5. 家庭音乐会的筹备: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筹备一个小型的家庭音乐会,包括节目的选择和排练等。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自信心。
6. 家庭音乐会的表演:在学校或家庭进行小型家庭音乐会表演,邀请家庭成员和其他同学参与观看。
通过表演展示学生的成果,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展示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家中的音乐经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活动介绍:向学生介绍家庭音乐活动的概念和目的。
3. 歌曲欣赏及学唱:选取一首儿童歌曲,播放并让学生进行欣赏;然后分阶段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鼓励学生跟唱。
4. 家庭音乐创作:提供一些简单的音乐创作素材,如歌词模板、旋律提示等,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
5. 创作展示和合作修改:学生将自己的创作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和家长给予鼓励和反馈,鼓励合作修改和完善创作。
6. 家庭音乐会筹备:学生和家长一起商讨选择节目并进行分工,安排排练时间。
7. 家庭音乐会表演:在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家庭音乐会表演,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演出,分享音乐的快乐。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的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2. 创作作品的评价: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歌词的丰富程度、旋律的创意和整体效果等。
《可爱的家》优秀教案(通用

《可爱的家》优秀教案(通用《可爱的家》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章《家》。
详细内容包括歌曲《可爱的家》的学习和演唱,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通过音乐表达对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可爱的家》的旋律和歌词,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亲情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可爱的家》的旋律和歌词学习。
难点:歌曲中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以及音乐情感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可爱的家》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家的温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a.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可爱的家》。
b. 分组练习,每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
c. 教师针对学生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照片,讲述家庭的故事,增强对家的感情。
4. 例题讲解:讲解歌曲《可爱的家》中的乐理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歌曲演唱,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可爱的家》2. 歌曲旋律3. 歌词4. 家庭重要性5. 亲情可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可爱的家》,录制视频,分享给家人。
2. 答案:视频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组织一次家庭音乐会,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演唱《可爱的家》。
b. 开展以“家”为主题的绘画、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c. 鼓励学生关爱家人,学会感恩,珍惜亲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评价。
5.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际操作。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针对性与可行性。
《可爱的家》三年级音乐教案

《可爱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教唱歌曲,是学生感受家庭的幸福美满。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认识弱起、四四拍。
3、能力目标:用柔和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学会换气。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柔和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家的温暖。
难点:认识四四拍、弱起、正确换气。
三、教学点:1、同头异尾。
2、四四拍。
3、弱起4、柔和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自我介绍:请同学们介绍家里都有哪些家庭成员,他们都有什么特点?2、温暖的家;请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什么样的家?......(板书“可爱”)感情的读一读这四个字。
教师弹琴演唱歌曲,请学生感受速度与情感。
(二)新授:1、整体感知:(1)速度、情绪:听了刚才老师唱的,大家觉得这首歌的速度是快速的还是中速的?情感呢?能不能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一下?(2)师生接龙师生接龙唱旋律,老师唱前半部分,学生唱每一句的尾巴(蓝色部分)。
(3)相似旋律根据师生接龙演唱的旋律,找一找歌曲中相似的旋律。
(4)划分乐句第一句老师用字母a来表示,与他相似的第二句老师也用字母a它相似的。
但是这两句是不是完全一样?为了便于区分。
我们在第二个句子的a旁边加上一个1。
这样就变成了a和a1。
以此类推标记其他的乐句(5)教唱歌曲唱歌之前,提醒学生,上身坐直,屁股坐到板凳的前一半,唱歌时不要喊,自然发声就可以啦。
师教唱歌曲第一句,第二句请学生自主演唱。
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情绪。
2、解决重难点:(1)认识四四拍思考:这首歌曲应该选用哪种节拍?比较使用四二拍和四三拍。
认识四四拍,根据四四拍的强弱关系边做动作边唱歌,学唱第三句和第四句。
学习剩下的乐句c(2)认识弱起请学生自主发现乐句c与其他的乐句有什么不同?以第一句为例分析思考:第一小节只有一拍。
剩下三拍去哪里了?......用X补足第一小节(板书),观察这两个音是第几拍?——第四拍。
第四拍是强拍还是弱拍?(板书)这首歌我们应当从这一弱拍开始唱,所以在我们音乐当中,我们给这种从弱拍起唱的小节叫弱起。
三年级下可爱的家音乐教案2课时

三年级下可爱的家音乐教案2课时教案标题:三年级下可爱的家音乐教案(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家庭音乐,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感恩之情。
2.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类型的家庭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合唱和合奏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和感受家庭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学习家庭音乐的歌曲和乐器演奏。
3. 进行合唱和合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教材和教具。
2. 家庭音乐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合唱和合奏所需的乐器和伴奏音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音乐,引发学生对家庭音乐的兴趣。
2. 学习家庭音乐的歌曲(15分钟)- 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家庭音乐歌曲,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 引导学生一起跟着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唱歌,并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
3. 学习家庭音乐的乐器演奏(20分钟)- 介绍家庭音乐中常见的乐器,如吉他、钢琴、口琴等。
- 分发一些简单的乐器,让学生尝试演奏乐器的基本音符和旋律。
4. 合唱活动(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家庭音乐歌曲进行合唱练习。
- 指导学生合作演唱,注意节奏和和声的配合。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0分钟)-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家庭音乐歌曲和乐器演奏。
2. 合奏活动(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合奏演奏。
- 指导学生合作演奏,注意音符和节奏的准确性。
3. 创作家庭音乐(20分钟)-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段简短的家庭音乐。
-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的乐器或身边的家庭用品进行演奏。
4. 展示和分享(10分钟)-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合唱和合奏作品,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一起演唱和演奏家庭音乐,加强家庭亲情。
2.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音乐演出活动,展示他们的合唱和合奏才艺。
《可爱的家》教案

《可爱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的概念,认识到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增强家庭观念。
3. 提高学生对家庭生活的认知,学会关心家人。
二、教学内容1. 家的定义与功能:家的概念、家庭的关系、家的作用。
2. 家庭组成:父母、兄弟姐妹、长辈、亲戚。
3. 家庭生活:日常家务、家庭活动、家庭礼仪。
4. 家庭情感:亲情、爱情、家庭和睦。
5. 家庭责任:子女对家的责任、父母对家的责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的概念、家庭的关系、家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增强家庭观念。
2. 教学难点:家庭礼仪的培养、家庭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的定义、家庭的关系、家庭的作用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家庭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生活。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家庭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4. 实践操作法:学习家庭礼仪,进行家庭角色扮演。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歌曲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可爱的家。
2. 讲解家庭的概念与功能:讲解家的定义、家庭的关系、家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家的重要性。
3. 分析家庭组成:介绍家庭成员,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4. 讨论家庭生活:分组讨论家庭日常事务,让学生学会关心家人。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家庭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小型测验来评估。
2. 评价学生对家庭关系的认识,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来观察和评估。
3. 评价学生对家庭作用的认知,通过案例分析和写作练习来评估。
4. 评价学生对家庭情感的体会,通过情感表达和家庭故事分享来评估。
5. 评价学生对家庭责任的掌握,通过家庭角色扮演和行为表现来评估。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和插图:有关家庭场景和家庭成员的图片,用于视觉辅助教学。
2. 视频资料:有关家庭生活的短片,用于情感启发和讨论。
可爱的家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优秀4篇)

可爱的家《可爱的家》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较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编辑帮家人们分享的《可爱的家》教学设计【优秀4篇】。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了解可爱的家的含义和重要性。
掌握创造可爱的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引入新课,讲述什么是可爱的家。
介绍创造可爱的家的方法。
小组讨论,分享创造可爱家的经验和想法。
小结本节课内容,提出思考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老师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了解可爱的。
家的含义和重要性。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创造可爱家的经验和想法。
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四、教学步骤:引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可爱的家的含义和重要性。
介绍创造可爱的家的方法:老师可以讲解家具摆放、装饰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创造可爱的家的方法。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创造可爱家的经验和想法,交流创造可爱家的方法。
小结本节课内容: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思考问题。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创造一个可爱的家。
五、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听讲、思考、交流等方面的表现。
学生的作业,包括创造可爱家的想法和成果,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家长的反馈,评价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责任感。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家的概念,感受家的温馨与美好。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通过制作手工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理解家的概念,感受家的温馨与美好。
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制作手工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学生对家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引导和讨论进行深入思考。
可爱的家音乐教案

可爱的家音乐教案可爱的家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家庭音乐的概念。
2. 能够欣赏和感受家庭音乐的美妙。
3. 能够尝试和参与家庭音乐的创作和演奏。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音响设备和播放设备。
2. 各类乐器。
3. 海报和图片相关家庭音乐的图片和资料。
4. 一些简单的家庭音乐的乐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家庭音乐,让学生听到家庭音乐的美妙和温馨。
然后与学生交流一下,有关家庭音乐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习和欣赏(15分钟)给学生展示一些家庭音乐的图片和资料,让他们了解不同的家庭音乐形式,如家庭合奏、家庭独唱等。
然后播放几首家庭音乐的经典曲目,让学生欣赏并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3. 制定家庭音乐计划(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在家中进行家庭音乐的创作和演奏。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家庭条件,制定不同的家庭音乐计划,如家庭合奏、家庭乐队等。
鼓励学生向家人征求意见和建议,并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4. 家庭音乐实践(2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音乐计划,进行家庭音乐实践。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乐器演奏等活动,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家庭音乐创作和演奏。
5. 家庭音乐分享(15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家庭音乐实践成果。
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家庭音乐演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成果。
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家庭音乐作品录制下来,并与全班分享。
6. 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和归纳他们在家庭音乐上所取得的经验和收获。
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家庭音乐海报,并与全班分享。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样一堂可爱的家庭音乐课,学生不仅了解和掌握了家庭音乐的概念和意义,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家庭音乐的实践中,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并且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满足。
这样的教学过程,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教育经验,又增强了他们对家庭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可爱的家》人教新课标(2023秋)

-歌曲情感表达:理解歌曲温馨、和谐的氛围,通过演唱传达对家的热爱;
-集体合作:培养合唱时的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举例解释:
-学唱歌曲时,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如歌曲中的长音、跳跃音等;
-音乐知识方面,强调学生对音高、音符时值的认识,以便于正确演唱和解读乐谱;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可爱的家》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表达对家庭热爱和向往的歌曲,它具有温馨、和谐的气氛,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歌词展现家的美好。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通过聆听和学唱,感受歌曲中的音高、节奏和情感表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音程跳跃和复合节奏,我会通过举例和钢琴伴奏来帮助大家理解。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采用了理论介绍、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解析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应注意控制讲解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有了相互合作、交流的机会。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但在组织讨论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话题设置不够贴近他们的生活。为此,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尝试设计更多与学生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可爱的家》这首歌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唱过程中,积极投入,努力掌握旋律和节奏。然而,我也注意到在音准和节奏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外婆的澎湖湾》,听《天黑黑》。
第二课时:听《可爱的家》、《回家》,竖笛吹奏。
第三课时:唱《牧场上的家》;复习本单元内容。
第一课时
一、聆听《天黑黑》
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
(答案:诙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
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
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二课时
一、《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
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
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二、《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
第三课时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
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
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
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
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