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网络技术归纳知识点
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

1.完整的宽带城域网主要包括“三个平台与一个出口”,即网络平台、业务平台和管理平台与一个城市宽带出口。
2.宽带城域网网络平台各层的主要功能宽带城域网网络平台的核心层主要承担高速数据交换的功能,汇聚层主要承担路由与流量汇聚的功能,接入层主要承担用户接入与本地流量控制的功能。
(1)核心交换层的基本功能核心交换层实现与主干网络的互联,提供城市宽带IP数据出口核心交换层提供宽带城域网的用户访问Internet所需要的路由服务核心交换层将多个汇聚层连接起来,为汇聚层的网络提供高速分组转发,为整个城域网提供一个高速、安全与具有QOS保障能力的数据传输环境。
(2)汇聚层的基本功能汇聚层处于宽带城域网核心交换层党的边缘根据处理结果把用户流量转发到核心交换层或是在本地进行路由处理汇接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数据分组传输的汇聚、转发与交换根据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本地路由、过滤、流量均衡、QOS优先级管理,以及安全控制、IP地址转换、流量整型等处理。
(3)接入层的基本功能接入层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问题。
它通过各种接入技术,连接最终用户,并为他所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提供访问Internet以及其他服务信息。
3.组建与成功运行一个宽带城域网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必须能够保证网络的可管理性、可运营性、可盈利性和可扩展性。
4.目前管理和运营宽带城域网的关键技术有宽带管理、网络管理、服务质量QOS、用户管理、IP地址分配与地址转换、多业务接入、统计与计费、网络安全等。
(1)宽带管理宽带城域网的宽带高于传统网络(2)网络管理宽带城域网必须有严格地网络管理能力。
管理宽带城域网有3中基本方案,即带内网络管理、带外网络管理、同时使用带内网络管理和带外网络管理。
(3)服务质量QOS网络服务质量表现在延时、抖动、吞吐量和包丢失率等几个方面。
目前宽带城域网保证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技术主要有:资源预留(RSVP)、区分服务(diffserv)、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4)用户管理宽带城域网的用户管理应该包括用户认证与接入管理、计费管理等。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1.网络基础知识1.1.OSI参考模型1.1.1.物理层1.1.2.数据链路层1.1.3.网络层1.1.4.传输层1.1.5.会话层1.1.6.表示层1.1.7.应用层1.2.TCP/IP协议族1.2.1.IP协议1.2.2.TCP协议1.2.3.UDP协议1.2.4.HTTP协议1.3.网络设备1.3.1.网卡1.3.2.集线器1.3.3.交换机1.3.4.路由器1.3.5.网关1.4.子网划分和路由1.4.1.子网掩码1.4.2.CIDR表示法1.4.3.路由表1.4.4.静态路由1.4.5.动态路由1.5.网络安全1.5.1.防火墙1.5.2.VPN1.5.3.IDS/IPS1.5.4.加密算法1.5.5.访问控制列表2.网络实施与维护2.1.网络拓扑与布线2.1.1.总线型拓扑2.1.2.星型拓扑2.1.3.环型拓扑2.1.4.局域网布线2.1.5.广域网布线2.2.网络管理2.2.1.SNMP协议2.2.2.CMIP协议2.2.3.网络监测工具2.2.4.问题排查与故障修复2.2.5.日志管理2.3.网络服务2.3.1.DHCP服务器2.3.2.DNS服务器2.3.3.FTP服务器2.3.4.Web服务器2.3.5.邮件服务器2.4.网络性能与优化2.4.1.带宽管理2.4.2.数据压缩2.4.3.QoS策略2.4.4.缓存技术2.4.5.负载均衡3.网络安全与管理3.1.信息安全基础3.1.1.机密性3.1.2.完整性3.1.3.可用性3.1.4.认证与授权3.1.5.非阻断性3.2.网络风险评估与管理3.2.1.风险评估方法3.2.2.风险处理方法3.3.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3.3.1.防火墙类型3.3.2.防火墙配置与管理3.3.3.入侵检测系统类型3.3.4.入侵检测系统配置与管理3.4.VPN与远程访问3.4.1.VPN类型3.4.2.VPN配置与管理3.4.3.远程访问技术3.4.4.远程访问配置与管理3.5.网络安全策略与应急响应3.5.1.安全策略制定与执行3.5.2.安全事件监测与响应3.5.3.安全漏洞修复与补丁管理3.5.4.安全培训与教育附件:1.实验报告范例2.路由器配置示例3.防火墙策略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国家依法确定和组织实施的一种安全保护制度,用于保护信息系统和涉密信息。
计算机三级_网络技术知识点

计算机三级_网络技术知识点一、网络基础知识1.网络概念:网络是指不同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线路或其他传输媒介连接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的系统。
2.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型和网状等多种形式。
3.OSI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网络通信协议的参考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4. TCP/IP协议:是Internet所使用的协议集合,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等。
5.IP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的主机,分为IPv4和IPv6两种版本。
6.子网掩码:用于将IP地址划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7.路由器:用于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的设备。
8.网关:在通信网络中负责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转发。
9.DNS: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
10.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用于自动分配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信息。
二、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1. 集线器(Hub):用于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通过广播方式转发数据。
2. 网桥(Bridge):用于将不同局域网中的数据包转发。
3. 交换机(Switch):用于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包,提供更高的数据转发效率。
4. 路由器(Router):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转发,具备网络寻径的功能。
5. 防火墙(Firewall):用于保护网络安全,限制网络访问。
6. 文件服务器(File Server):用于存储和共享文件。
7. 打印服务器(Print Server):用于共享打印设备。
8.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在Web应用中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9.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
10.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邮件的发送。
11.POP3协议:邮局协议,用于邮件的接收。
三、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1.防火墙:用于保护网络系统,限制网络访问和控制网络流量。
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汇总)

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汇总)1.OSI模型:OSI模型是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参考模型,共分为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功能和协议,负责不同的数据传输任务。
2.TCP/IP协议:TCP/IP是互联网上最常用的协议集合,它包含了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等多个协议。
TCP负责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而IP负责实现数据包的寻址和路由,TCP/IP协议是互联网实现通信的基础。
3.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设备之间连接的方式。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等多种形式,每种拓扑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4.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网关、集线器等多种设备。
交换机用于连接多个计算机,实现内部数据交换;路由器用于连接不同网络,实现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网关用于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实现协议转换和数据转发;集线器用于连接多个设备,扩展网络节点。
5.IP地址:IP地址是用于识别网络中不同设备的唯一标识,是一串由四个数字组成的地址。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其中IPv4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IPv6地址由128位二进制数组成。
6.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子网划分是将一个大的网络划分为多个小的子网络,每个子网络可以有自己的IP地址范围。
子网掩码用于定义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通过与IP地址进行按位与运算,可以判断所属的子网。
7.VLAN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虚拟局域网技术,可以将不同物理位置的计算机组织成一个逻辑上的局域网,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
VLAN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减少网络负载。
8.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是保护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的技术手段。
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虚拟专用网络(VPN)等。
9.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设备和网络服务进行监控、配置和维护的过程。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汇汇编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汇汇编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传输介质-数据传输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IP地址和子网掩码-子网划分和路由选择协议2.网络设备和协议:-网卡和交换机的功能和原理-路由器的功能和原理-集线器和网桥的功能和原理-TCP/IP协议族-HTTP、FTP、SMTP等应用层协议-ICMP、ARP、RARP等网络层协议-TCP和UDP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协议(IP、ICMP、ARP等)-网络管理协议(SNMP、RMON等)3.网络管理和安全:-网络拓扑规划和架构设计-网络性能监测和故障排除-网络安全策略和防护措施-网络访问控制和用户认证-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VPN和远程接入技术-网络域名系统(DNS)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网络地址转换(NAT)和端口地址转换(PAT)- 网络编程和socket编程4.TCP/IP详解:-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IP、ICMP、ARP、RARP、TCP、UDP等)的功能和原理-IP地址的分配和子网划分-路由选择算法和路由表的维护-TCP的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UDP的无连接传输特性-TCP连接的建立、维护和释放-TCP拥塞控制和流量管理5.网络安全:-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和防范措施-公钥和私钥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和证书认证- 安全协议(SSL/TLS、IPSec等)-安全策略和访问控制列表(ACL)-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原理和配置-VPN和远程接入技术的安全性管理6.其他相关知识:-网络性能优化和带宽管理-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网络支持-SDN(软件定义网络)和NFV(网络功能虚拟化)-IPv6的基本特性和部署实践这些知识点涵盖了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的主要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搭建和管理网络以及解决网络故障和安全问题都非常重要。
三级网络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网络体系结构与设计一.局域网(LAN)特点:1.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2.高数据传输速率(10Mbps-10Gbps)3.一般属于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分类:介质访问方法:共享介质式局域网和交换式局域网传输介质类型:有线介质的有线局域网,无线通信信道的无线局域网二.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远程网)广域网的通信子网可以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三。
计算机网络结构的特点(了解)1.早期的广域网逻辑功能上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2.用户计算机接入:电话交换网(PSTN),有线电视网(CATV),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四。
局域网技术的发展1.提高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率2.将一个大型局域网划分成多个用网桥或路由器3.将共享介质方式改为交换方式(在交换式局域网的基础上,出现了虚拟局域网VLAN)五。
宽带城域网的结构1.宽带城域网的逻辑结构“三个平台和一个出口”,即:网络平台,业务平台,管理平台与城市宽带接口2.核心层的基本功能:***a.把汇聚层连接起来,为汇聚层的网络提供高速分组转发,具有Qos保障能力b.实现与主干网的互联,提供城市的宽带IP出口c.为宽带城域网的用户提供访问Internet所需要的路由访问3.汇聚层的功能:汇聚接入层的用户流量根据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本地路由,过滤等处理根据处理结果把用户流量转发到核心层或本地进行路由处理4.接入层的功能:连接最终用户5.三层结构思想:上层负责下层的数据汇聚;核心提供出口与Qos,汇聚本地路由,接入服务用户六。
管理和运营宽带城域网的关键技术宽带管理,服务质量Qos,网络管理,用户管理,多业务接入,统计和计费,网络安全等七。
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技术:***资源预留(RSVP)区分服务(DiffServ)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八。
宽带城域网管理:带内网络管理:利用数据通信网(DCN)或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拨号带外网络管理:网络管理协议(SNMP)建立管理系统九。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最全版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最全版1.网络基础知识-IP地址(IPv4和IPv6)-子网掩码和网络地址-网关和路由-域名系统(DNS)-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环形、星形等)-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网络拓展设备,如交换机、中继器、路由器等2.网络设备和技术-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虚拟局域网(VLAN)的配置-网络地址转换(NAT)的配置-网络带宽管理和负载均衡-VPN(虚拟私人网络)的配置和管理-WLAN(无线局域网)和Wi-Fi技术3.网络安全-防火墙和网络安全策略-网络入侵检测和防御-虚拟专用网(VPN)的安全性-数据加密和认证(如SSL和TLS协议)-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理和应急响应4.互联网和云计算-互联网的发展和结构-云计算的基础知识和使用场景-虚拟化技术和云平台的配置和管理-云存储和云备份技术-高可用性和容灾技术5.网络协议和服务-TCP/IP协议和IPv6协议-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网络服务和应用,如HTTP、FTP、SMTP等-网络文件共享和打印服务-网络监控和故障排除6.网络维护和管理-网络规划和设计-IP地址分配和管理-网络设备的安装和配置-网络故障排除和维修-网络性能调优和优化7.网络安全和法律法规-网络安全政策和法律法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策略-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隐私-网络攻击和黑客技术-防御网络攻击和入侵的方法和工具8.无线网络和移动应用-无线网络标准和技术,如Wi-Fi、3G/4G等-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和保护措施-移动应用的开发和部署-移动设备管理和远程访问控制-移动应用测试和性能优化。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2024年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一、网络基本知识1.网络的定义和概念:网络是将各种计算机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网络的分类:按作用范围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和局域网(LAN);按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型、总线型、环型和网状型网络。
3.OSI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4.TCP/IP协议族:互联网协议族,包括IP、TCP、UDP、FTP、HTTP、DNS等常用协议。
二、网络设备1.网络设备的分类:交换机、路由器、网关、集线器、网卡等。
2.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交换机工作在二层,通过MAC地址进行数据转发;路由器工作在三层,通过IP地址进行数据转发。
3.网关的作用: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递。
4.集线器的作用:将多个网络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消息转发。
三、网络协议与服务1.IP协议:IP地址的分类、子网划分、子网掩码和无类别域间路由选择(CIDR)等知识。
2.TCP和UDP协议: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UDP提供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3.DNS服务:域名系统,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服务。
4.DHCP服务: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用于自动分配IP地址给网络设备。
四、网络安全1.防火墙:网络边界设备,用于控制网络流量的进出。
2.VPN:虚拟私有网络,通过加密方式在公网上建立安全的隧道,提供远程访问和数据传输的安全保障。
3.IDS和IPS:入侵检测系统和入侵防御系统,用于监控网络中的安全事件和防止恶意攻击。
4.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五、网络管理1.SNMP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用于在网络中监控和管理设备。
2.VLAN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将一个局域网划分为多个虚拟局域网,实现不同虚拟局域网之间的隔离和交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小汇总计算类选择题1.问传输速度①OC-3=155.520Mbps;②OC-12=622.080Mbps;方法:这类题目只需要记住OC-1=51.84Mbps即可计算。
2.求交换机带宽①一台交换机具有48个10/100Mbps端口和2个1000Mbps端口,如果所有端口都工作在全双工状态,那么交换机总带宽应为()。
A)8.8GbpsB)12.8GbpsC)13.6GbpsD)24.8Gbps②两台交换机分别有16个和8个100/1000Mbps全双工下联端口,它们的上联端口带宽至少为()。
A)8Gbps和4GbpsB)16Gbps和8GbpsC)32Gbps和16GbpsD)64Gbps和32Gbps方法:题目中不管要求交换机总带宽还是上联端口带宽,均用公式:端口数*端口速率*2(不同层级的互联是1:20,汇聚层→核心交换层是1:20,同层还是1:1)。
3.系统可用性①系统可用性99.9%→停机时间≤8.8小时;②系统可用性99.99%→停机时间≤53分钟;③系统可用性99.999%→停机时间≤5分钟;方法:记住系统可用性与停机时间的对应关系;4.子网掩码IP地址块10.15.15.136/12的子网掩码可写为()。
A)255.224.0.0B)255.240.0.0C)255.255.128.0D)255.255.0.0方法:/12代表是子网掩码的前12位为1,后20位是0,所以子网掩码的十进制表示为255.240.0.0。
5. IP地址块聚合①问聚合后的地址块方法:将3个IP地址转化成二进制,相同位保留,不同位取0,然后在转换成十进制即可得出聚合之后的地址为192.67.159.192/26 ,子网掩码是/26,则主机位占6位,可用的IP地址数是26-2(全0和全1)=62个。
②若某大学分配给计算机系的IP地址块为202.113.16.128/26,分配给自动化系的IP地址块为202.113.16.192/26,那么这两个地址块经过聚合后的地址为()。
A)202.113.16.0/24B)202.113.16.0/25C)202.113.16.128/25D)202.113.16.128/24方法:3个IP地址转换成二进制直接聚合,方法见上;③IP地址块202.111.15.128/28、202.111.15.144/28和202.111.15.160/28经过聚合后可用的地址数为()。
A)40B)42C)44D)46方法:这类题目答题方法见无忧通关班课程第三章内容讲解技巧类选择题1.NAT工作原理2.路由表距离更新R1,R2 是一个系统中采用RIP路由协议的两个相邻路由器,R1 的路由表如(a)所示,R1 收到 R2 发送的报文(b)后,R1 更新后的距离值从上到下依次是()方法:RIP路由表更新规则:1.有没有新增的项有:则添加新纪录无:什么也不做2.比较R1距离与R2+1距离,取最小值若距离仍为R1,则吓一跳路由不需要修改若距离为R2+1,则下一跳路由修改为R23.分组与转发方法:在数据分组通过每一个路由器转发时,分组中的目的MAC地址是下一跳接口的MAC 地址,但是它的目的网络地址是始终不变的。
4.配置访问控制列表首先,观察ABCD四个选项,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并标注出来,如下图所示。
选项C的语句顺序与其他3个选项不一样,优先排除;在比较选项ABD,选项A的语法与BD选项均不一样,第二个排除;最后比较BD选项,选项B配置语句少了,故答案选择D选项。
5.路由表内容备注:选择路由表正确的内容答题技巧与上述相同,考生可自行找题目练习。
记忆类选择题1.弹性分组环RPR每一个节点都执行SRP公平算法,使用双环结构。
RPR 采用自愈环设计思路,能在50ms 时间内隔离故障结点和光纤段;两个RPR 结点间的裸光纤最大长度可达100公里;RPR 的外环(顺时针)和内环(逆时针)都可以用于传输分组和控制分组。
2.接入技术特征ASDL 使用一对铜双绞线,具有非对称技术特性,上行速率64 kbps~640 kbps,下行速率500 kbps~7 Mbps采用ADSL 技术可以通过PSTN 接入InternetCable Modom(电缆调制解调器)利用频分复用的方法将信道分为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把用户计算机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连接起来光纤传输距离可达100km 以上3.服务器技术热插拔功能允许用户在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更换硬盘、板卡等(不能更换主板卡)集群技术中,如果一台主机出现故障,不会影响正常服务,但会影响系统性能磁盘性能表现在储存容量和I/O 速度服务器总体性能取决于CPU 数量、CPU 主频、系统内存、网络速度4.综合布线双绞线可以避免电磁干扰;嵌入式插座用来连接双绞线;多介质插座用来连接铜缆和光纤,满足用户“光纤到桌面”的需求。
建筑群子系统可以是多种布线方式的任意组合,地下管道布线是最理想的方式。
STP 比UTP 贵、复杂、抗干扰能力强、辐射小。
水平布线子系统电缆长度在90 m 以内。
干线线缆铺设经常采用点对点结合和分支结合两种方式。
5.BGP 协议BGP是边界网关协议,而不是内部网关协议(所以遇到问某两个自治系统之间使用什么协议,就选BGP)BGP 交换路由信息的节点数不小于自治系统数一个BGP 发言人使用TCP(不是UDP)与其他自治系统的BGP 发言人交换信息BGP 采用路由向量协议,而RIP 采用距离向量协议BGP 发言人通过update 而不是noticfication 分组通知相邻系统open 分组用来与相邻的另一个BGP 发言人建立关系,两个BGP 发言人需要周期性地交换keepalive 分组来确认双方的相邻关系6. RIP协议RIP 是内部网关协议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协议,它是一种分布式、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要求路由器周期性地向外发送路由刷新报文路由刷新报文主要内容是由若干个(V,D)组成的表。
V 标识该路由器可以到达的目标网络(或目的主机);D 指出该路由器到达目标网络(或目标主机)的距离。
距离D对应该路由器上的跳数。
其他路由器在接收到某个路由器的(V,D)报文后,按照最短路径原则对各自的路由表进行刷新7.OSPF 协议OSPF 是内部网关协议的一种,每个区域有一个32 位的标识符,区域内路由器不超过200 个。
区域内每个路由器包含本区域的完整网络拓扑,而不是全网的情况(拓扑的意思是链接形式和位置关系之类的)。
链路状态“度量”主要指费用、距离、延时、带宽等。
OSPF 采用洪泛法交换链路状态信息。
8.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连接到一个集线器的所有结点共享一个冲突域;集线器不是基于MAC 地址完成数据转发,而是用广播的方法;在链路中串接一个集线器可以监听数据包;每次只有一个结点能够发送数据,而其他的结点都处于接收数据的状态。
这些结点执行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9.IEEE 802.11IEEE 802.11 最初定义的三个物理层包括了两个扩频技术和一个红外传播规范,无线频道定义在2.4GHz ISM频段,传输速度1~2 Mbps802.11b 最大容量33 Mbps,将传输速率提高到11 Mbps,802.11a和802.11g 将传输速率提高到54 MbpsIEEE 802.11b 标准使用的是开放的2.4GHZ 频段,无须申请就可以直接使用IEEE 802.1d 是当前最流行的STP(生成树协议)标准10.蓝牙同步信道速率64 kbps,跳频速率为1600 次/s工作在2.402 ~ 2.480 GHz 的ISM 频段非对称的异步信道速率为723.2 kbps / 57.6 kbps对称的异步信道速率为433.9 kbps发射功率为100mw时,最大传输距离为100米11. Serv-U FTP 服务器使用动态IP 地址时,服务器IP 地址应配置为空,而不是0.0.0.0。
(为空代表全部IP 地址)。
每个Serv-U FTP 服务器中的虚拟服务器由IP 地址和端口号唯一识别,而不是依靠IP 地址。
向服务器中添加“anonymous”,系统自动判定为匿名。
而不是创建新域时自动添加一个“anonymous”匿名。
服务器最大用户数是指服务器允许同时在线的最大用户数量用户上传下载选项要求FTP 客户端在下载信息的同时也要上传文件。
12. DNS 服务器允许客户机在发生更改时动态更新其资源记录。
DNS 服务器中的根服务器被自动加入到系统中,不需管理员手工配置。
转发器是网络上的DNS 服务器(不是路由器),用于外域名的DNS 查询。
使用nslookup 命令可以测试正向和反向查找区域。
主机记录的生存时间指该记录被客户端查询到,放在缓存中的持续时间。
13.DHCP 服务器负责多个网段IP 地址分配时需配置多个作用域。
添加保留时需在DHCP 客户机上获得其MAC 地址信息(添加排除时不需从客户端获得MAC 地址)。
不添加排除和保留时,服务器可将地址池内的IP 地址动态指派给DHCP 客户机。
地址池是作用域应用排除范围之后剩余的IP 地址。
保留是指确保DHCP 客户端永远可以得到同一IP 地址,客户端可以释放该租约。
收到非中继转发的“DHCP发现”消息时,选择收到该消息的子网所处的网段分配IP 地址14.WWW 服务器Web 站点可以配置静态和动态IP 地址。
访问Web 站点时可以使用站点的域名或站点的IP 地址。
建立Web 站点时必须为该站点指定一个主目录,也可以是虚拟的子目录。
Web 站点的性能选项包括影响带宽使用的属性和客户端Web 连接的数量。
在Web 站点的主目录选项卡中,可配置主目录的读取和写入等权限。
15. Wmail 邮件服务器Winmail 用户不可以使用Outlook 自行注册新邮箱。
Winmail 快速设置向导中创建新用户时,输入新建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名、域名及用户密码(不是系统邮箱的密码)。
建立路由时,需在DNS 服务器中建立该邮件服务器主机记录和邮件交换器记录Winmail发送邮件时通常采用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协议,而接受邮件时通常采用POP3(邮局协议的第3个版本)或者IMAP(交互式邮件存取协议)协议;用户使用浏览器查看邮件会使用到HTTP协议邮件交换器记录的配置只能在服务器上,不能通过浏览器配置Winmail 支持基于Web 方式的访问和管理,管理工具包括系统设置、域名设置等16.入侵防护系统HIPS 基于主机的入侵防护系统,安装在受保护的主机系统中NIPS 基于网络的入侵防护系统,布置在网络出口AIPS 基于应用的入侵防护系统,部署于应用服务器前端17.网络攻击DDos 攻击:利用已经攻占的多个系统向目标攻击,被害设备面对大量请求无法正常处理而拒绝服务SYN Flooding 攻击:利用TCP 三次握手过程,使受害主机处于会话请求之中,直至连接超时停止响应SQL 注入攻击:属于利用系统漏洞,防火墙(基于网络的防护系统)无法阻断Land攻击:向某个设备发送数据包,并将数据包的源IP 地址和目的地址都设置成攻击目标的地址基于网络的防护系统也无法阻断Cookie篡改和DNS欺骗、Tear doop 、Smurf 攻击可以被路由器阻止18.无线局域网设备无线接入点(AP):集合无线或者有线终端(类似于集线器和交换机),负责频段管理和漫游工作(SSID 是客户端设备用来访问接入点的唯一标识)无线路由器:具有无线路由功能和NAT 功能的AP ,可用来建立小的无线局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