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药物的研究 PPT
合集下载
纳米中药PPT课件

03
纳米中药的药理作用
纳米中药的药效成分
纳米中药的药效成分主要包括活性成分和药效基团,这些成分在纳米尺度上具有较 高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纳米中药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纳米技术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以提高其生物利用 度和药理作用效果。
纳米中药的药效成分可以针对特定的生理或病理过程,发挥治疗、预防或保健作用。
物理法包括球磨法、超 声波法、喷雾干燥法等, 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 等优点,但产率较低。
化学法包括微乳液法、 物理化学结合法则综合 生物法主要利用微生物 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 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 或细胞等生物资源制备 能够提高产率和纯度, 常用的有超声波辅助沉 纳米中药,具有环保、 但操作复杂且成本较高。 淀法、乳化凝胶法等。 可降解等优点,但技术
挑战
纳米中药的研究和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制备工艺不成熟、质量控制难度大 、药效和安全性评价不充分等。同时,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对其纳米化处理难 度较大,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
VS
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 日益增长,纳米中药的发展机遇也越来越 明显。政府和社会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不 断加大,为纳米中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政策环境和市场前景。同时,随着国际交 流的增多,纳米中药有望走出国门,为世 界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
纳米喷雾干燥机则能够将药 物溶液快速干燥成纳米粉末 ,具有干燥效率高、产品纯 度高等优点。
纳米中药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02
03
04
05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 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 增长,纳米中药制备技 术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 展前景。未来,纳米中 药制备技术将朝着高效、 环保、安全、智能化等 方向发展。
纳米医药PPT课件

优势
纳米药物具有靶向性、长效性和低毒性的特点,能够提高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生 存率。
纳米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应用领域
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等疾病的治 疗和诊断。
案例分析
以某纳米药物为例,介绍其制备工艺、 药效学研究、临床试验和疗效等方面 的内容。
纳米医学影像技术
03
医学影像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医学影像技术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 要手段,但目前存在一些挑战,如成 像质量不高、分辨率有限、成像速度 慢等。
纳米药物
02
纳米药物的种类与制备方法
纳米药物的种类
包括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纳米晶 体、纳米棒等。
制备方法
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其中化 学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沉淀 法、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等。
纳米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优势
药理作用
纳米药物能够通过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和药效持续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 疗效,降低副作用。
新型纳米药物的设计与开发
纳米药物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研究新的药物载体、药物释放机制等,提 高纳米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优化生产工艺,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降低生产成本。
纳米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研究
深入了解纳米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 药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加强纳米医药领域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 与交流,推动纳米医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
THANKS.
个性化医疗
利用纳米技术实现药物的精准 投递,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
作用。
癌症治疗
利用纳米药物提高癌症治疗的 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患 者生存率。
免疫疗法
利用纳米药物调节免疫系统,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 疾病。
纳米药物具有靶向性、长效性和低毒性的特点,能够提高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生 存率。
纳米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应用领域
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等疾病的治 疗和诊断。
案例分析
以某纳米药物为例,介绍其制备工艺、 药效学研究、临床试验和疗效等方面 的内容。
纳米医学影像技术
03
医学影像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医学影像技术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 要手段,但目前存在一些挑战,如成 像质量不高、分辨率有限、成像速度 慢等。
纳米药物
02
纳米药物的种类与制备方法
纳米药物的种类
包括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纳米晶 体、纳米棒等。
制备方法
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其中化 学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沉淀 法、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等。
纳米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优势
药理作用
纳米药物能够通过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和药效持续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 疗效,降低副作用。
新型纳米药物的设计与开发
纳米药物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研究新的药物载体、药物释放机制等,提 高纳米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优化生产工艺,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降低生产成本。
纳米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研究
深入了解纳米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 药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加强纳米医药领域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 与交流,推动纳米医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
THANKS.
个性化医疗
利用纳米技术实现药物的精准 投递,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
作用。
癌症治疗
利用纳米药物提高癌症治疗的 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患 者生存率。
免疫疗法
利用纳米药物调节免疫系统,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 疾病。
纳米药物载体ppt课件

pH/温度双重敏感型纳米凝胶的制备及性质 研究
纳米凝胶的制备 (一)马来酰化葡聚糖(Dex-MA)的合成
16
(二)P(Dex—MA/NIPA)纳米凝胶的制备
17
18
19
20
性。
14
纳米凝胶
15
凝胶是一种包含液体、能够自我维持稳定的分散体 系,大分子聚集体构成了其中的连续的网络结构。
智能纳米凝胶是高分子微凝胶的一种,一般情况下 它的粒径不大于100nm,这种凝胶能够感应外界环境的 变化并因此而产生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这些外 界因素包括温度、离子强度、pH、溶剂以及光、电、 磁、压强等。
(1)温度敏感性纳米载体
(2)pH敏感性纳米载体
(3)光敏感性纳米载体
纳米脂质体
脂质体(liposomes)1,又0 称为磷脂膜,它最早是 指天然的脂类化合物在水中自发形成的具有双层封 闭结构的囊状结构,目前主要是用人工合成的磷脂 化合物来制备。
脂质体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载体、靶向网状 内皮系统的药物载体、蛋白质及核酸类药物的载体、 抗菌药物的载体、抗炎激素药物载体、金属螯合物 的载体等。
二、可延长药物在病灶中的存留时间。
高分子纳米抗肿瘤药物延长了药物在肿瘤的停滞 时间,减慢了肿瘤的生长,而且纳米药物载体可以 在肿瘤血管内给药,减少给药剂量以及对其它器官 的毒副作用。
利用药物载体的pH敏、热敏、磁敏等特点在 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实现物9 理化学导向,对靶位实行 靶向给药。根据附载药物释放的控制条件不同,纳 米高分子载体主要包括:
脂质体的稳定性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 通过对粒径大小、pH、离子强度、抗氧剂和络合 剂等制备条件的控制,可使脂质体稳定一年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纳米药物PPT课件

纳米药物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 调节血脂代谢、抑制血小板聚集 等作用机制,改善心血管功能。
总结词:心血管疾病的纳米药物 能够通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抗 炎等作用机制,改善心血管功能。
心血管疾病的纳米药物具有低毒 性和低免疫原性等特点,能够降 低药物治疗过程中对机体的损伤 和副作用的产生。
THANKS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利用纳米药物改善脑部淀粉样蛋白沉积,缓解认知障碍症状。
帕金森病治疗
通过纳米药物输送多巴胺前体或酶抑制剂,增加脑部多巴胺的合成 与释放。
神经痛治疗
纳米药物可以精准释放镇痛药物至受损神经区域,有效缓解疼痛。
心血管疾病治疗
冠心病治疗
01
利用纳米药物携带药物或细胞因子,促进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
VS
详细描述
由于纳米药物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其研 究和应用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因此 ,需要建立完善的法规和伦理规范,明确 纳米药物的研究和应用范围、标准和质量 要求等,以确保纳米药物的研究和应用符 合伦理和法律规定。
前景展望
总结词
尽管纳米药物面临诸多挑战,但其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仍使得人们对它的未来充满期待。
案例一:靶向肿瘤的纳米药物研究
详细描述
纳米药物能够通过改变药物释放 方式和药效动力学,实现药物的 缓释和控释,降低给药频率和副 作用。
总结词:利用纳米技术构建的靶 向肿瘤的纳米药物,能够提高药 物的靶向性和疗效,降低副作用 。
靶向肿瘤的纳米药物能够通过肿 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将药 物定向传递到肿瘤组织内部,提 高药物的靶向性和疗效。
纳米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对正常细胞和组织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纳米药物的 制造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入有害物质或杂质,进一步增加了安全性风险。因此,需要加强纳米药物的 安全性评估和监管,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纳米药物载体入胞及转运ppt课件

环孢菌素A
难溶难渗 紫杉醇
靶向传递
药物缓、控释 穿透生理3 屏障
一 背景介绍 2 纳米药物传递系统
纳米药物传递系统:控制药物释放时间及位点
时间:载体稳定性及与载体与药物结合紧密程度 位点:载体胞外及胞内传递过程
入胞及 胞内转运
弥补裸药缺陷
胞内释放
靶向传递
增强药效 降低毒副作用
缓控释
穿透生理屏障
uptake
Tore-Geir Iversen, et al. Nano Today , 2011, 6, 176—18151 Ruth Duncan, et al. Mol. Pharmaceutics 2012, 9, 2380−2402
二 纳米药物入胞
2 内吞机制定量
判断纳米药物入胞的途径:胞吞抑制剂
约30min到达,30-60min内循环 Rab11
循环内体(RE)
至细胞质膜
包含循环材料的网状结构
Transferrin receptor (TfR)
60min后到达,pH6.0
M6PR
甘露糖-6-磷酸受体(M6PR)介导 Rab7
高尔基体分泌的溶酶体小泡不断 LAMPs 1-3
晚期内体(LE)
二 纳米药物入胞
3 内吞过程影响因素
细胞方面
内吞相关物质种类繁多,信号转导通路复杂
细胞种类:影响最大 细胞状态:密度、细胞周期、代谢及胞外基质的变化 极性细胞:基底端与顶端胞吞机制不同
不同细胞、不同状态对不同粒径纳米粒胞吞结果
13
Zauner W, Farrow NA, Haines AMR, J Control Release , 2001, 71,39-51
纳米药物载体ppt课件

时,CMCT因荷电分子链链间静电相互作用加强,
加上链内氢键作用与疏水基团的疏水相互作用,
CMCT分子链构象产生转变,分子链卷曲程度逐步
增加,形成线团。随pH 升高,CMCT分子内羧基
被中和形成羧酸根负离子,负电荷间的相互排斥
使CMCT采取松散线团构象。若将CMCT结合于脂
质体表面,由于环境pH变化引起CMCT构象的改
变,会迫使磷脂双分子层发生重排,破坏脂质体
膜的屏障性质,从而使内容物迅速释放,便可以
实现pH敏感控释。
11
pH敏感精纳密米称脂取质0体.3的0 g制磷备脂、胆固醇(质量比 5:1)溶于12 mL混合溶液(V氯仿:V 醇=2:1) 中,减压蒸干至形成一层均匀的脂质薄膜。 加20 mL pH 4.0的PBS溶解后间歇超声(超 声5 S后停5 S的循环超声)3 min成均匀乳液, 用pH 7.4的PBS缓冲液调节pH至碱性,加入 3 mmoL/L阿霉素溶液1 mL后再间歇超声 数次,每次3 rain,水浴条件下水合3h后过 0.20 ttm 微孔滤膜即得阿霉素纳米脂质体。 向制得的阿霉素纳米脂质体中加入2 mL质 量百分数为0.02 的羧甲基壳聚糖溶液,继 续水合0.5 h即得羧甲基壳聚糖修饰的阿霉 素纳米脂质体。
(2)细胞类 如红细胞等各类细胞及类细胞囊泡等; (3)合成非生物降解大分子物质 如纤维素、半透膜
微囊、凝胶、高分子材料类等; (4)合成生物可降解性大分子物质 如脂质体、静脉
乳、复合型乳剂、纳米胶囊、微球剂、磁球类、β-环 糊精分子胶囊以及玉脂聚糖球等; (5)无机材料类 如碳酸钙等。
6
纳米高分子载体
9
纳米脂质体
脂质体(liposomes),又称为磷脂膜,它最早 是指天然的脂类化合物在水中自发形成的具有双层 封闭结构的囊状结构,目前主要是用人工合成的磷 脂化合物来制备。
纳米材料在医学方面的应用PPT课件

靶向性和药物释放
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纳米材料的靶向性和药物控制释放性能是当前的技术瓶颈。
伦理和社会问题
隐私和伦理问题
纳米材料的应用可能引发隐私和伦理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伦理规 范和政策。
社会接受度
公众对纳米技术的接受度有限,需要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科 学素养。
安全监管
对纳米材料的安全监管需要加强,以确保其应用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 康造成负面影响。
利用纳米药物载体将基因输送到病 变细胞内,实现对疾病的基因治疗。
疫苗开发
利用纳米药物载体作为疫苗载体, 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降低疫苗的 不良反应。
03
纳米诊断技术
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纳米技术将生 物分子固定在特定敏感膜上的检测装 置,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生物分子 和化学物质的浓度。
生物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 和低检测限等优点,能够为早期诊断 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利用纳米材料作为细胞培养基质,促进细胞的生长和扩增,提高细 胞培养效率和细胞质量。
细胞移植
将细胞包裹在纳米载体中,通过纳米材料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实现 细胞的移植和再生。
05
纳米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生物材料
生物相容性
01
纳米生物材料需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和炎症反应。
生物活性
02
生物传感器在医学诊断中具有广泛的 应用,如检测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 炎症因子和药物浓度等。
影像诊断材料
影像诊断材料是指利用纳米技 术制备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所需 的试剂和材料,如MRI造影剂、 X射线增感剂等。
这些纳米材料能够提高医学影 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使医生 能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纳米材料的靶向性和药物控制释放性能是当前的技术瓶颈。
伦理和社会问题
隐私和伦理问题
纳米材料的应用可能引发隐私和伦理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伦理规 范和政策。
社会接受度
公众对纳米技术的接受度有限,需要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科 学素养。
安全监管
对纳米材料的安全监管需要加强,以确保其应用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 康造成负面影响。
利用纳米药物载体将基因输送到病 变细胞内,实现对疾病的基因治疗。
疫苗开发
利用纳米药物载体作为疫苗载体, 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降低疫苗的 不良反应。
03
纳米诊断技术
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纳米技术将生 物分子固定在特定敏感膜上的检测装 置,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生物分子 和化学物质的浓度。
生物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 和低检测限等优点,能够为早期诊断 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利用纳米材料作为细胞培养基质,促进细胞的生长和扩增,提高细 胞培养效率和细胞质量。
细胞移植
将细胞包裹在纳米载体中,通过纳米材料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实现 细胞的移植和再生。
05
纳米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生物材料
生物相容性
01
纳米生物材料需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和炎症反应。
生物活性
02
生物传感器在医学诊断中具有广泛的 应用,如检测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 炎症因子和药物浓度等。
影像诊断材料
影像诊断材料是指利用纳米技 术制备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所需 的试剂和材料,如MRI造影剂、 X射线增感剂等。
这些纳米材料能够提高医学影 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使医生 能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纳米载药材料》课件

个性化治疗的实现
结合纳米技术和基因组学,实现 针对个体的精准处置,建立对泛 癌种的有效的治疗解决方案。
硅纳米粒子
可作为药物载体,特别是针对口 服给药而言,硅纳米粒子有很好 的应用前景。
纳米载药机制
1
装载方式
• 物理吸附 • 化学结合 • 改性
2
释放方式
• pH响应型 • 热响应型 • 光响应型
纳米载药的应用
肿瘤治疗
帮助提高药物在肿瘤细胞内 的负荷量,降低药物的副作 用,并具有靶向性。
神经疾病治疗
2
纳米载药材料的局限性
可能带来的毒性、制备难度、储存稳定性、制备成本等。
纳米载药材料的种类
硬质材料
• 金属磁性纳米粒子 •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 • 硅纳米粒子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
在癌细胞的成像和治疗中有着广 泛应用。
软质材料
• 脂质体 • 聚合物纳米粒子 • 蛋白质纳米颗粒
金属磁性纳米粒子
可用于生物分离、靶向传递、磁 共振成像、磁暴露治疗等方面。
《纳米载药材料》PPT课 件
本次课件将介绍纳米技术在药物载体领域的应用,以及纳米载药材料的优势 和局限性。
纳米载药材料概述
纳米技术在药物载体领域的应用
纳米材料因其小尺寸、大比表面积的特性,成为药物载体领域的研究热点。
1
纳米载药材料的优势
增强药物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强靶向性、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药效、克服耐药性、 实现定量控制等。
研究纳米药物对神经系统的 作用机理,可对中枢神经系 统疾病进行治疗和防治。
心血管疾病治疗
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力衰 竭、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等心血管疾病。
纳米载药材料的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药物的运用
1、长循环及立体稳定脂质体
如: 阿霉素、两性霉素、柔红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 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制剂于2000年进入市场 2、微乳和脂质纳米粒 如:地塞米松棕榈酸酯、前列腺素E1、氟比咯芬乙氧基乙酯
黄金
金纳米微粒(胶体金)
由氯金酸通过还原法,可以制备各种不同粒径的 纳米金,可以用于免疫标记技术。
4、口服纳米混悬液
5、纳米脂质体的透皮吸收及口服给药 多肽及蛋白质等大分子药物
6、磁性纳米粒对病变部位的诊断及治疗
顺磁性或超顺磁性的纳米铁氧体纳米颗粒,在外加磁场的作用
下,温度上升至40-45℃,可达到杀死肿瘤的目的。 7、纳米粒作为载体的诱导物捕捉体内细菌和病毒、修复畸变的 基因 纳米机器人可注入人体血管内,可以进行全身健康检查,疏通
• —— 混悬剂
• —— 片 剂
• —— 胶囊剂
纳米载体的类型 ——①纳米脂质体
脂质体(liposome):脂类化合物悬浮在水中形成的具有双层封 闭结构的泡囊结构。 水溶性药物 脂溶性药物 适于静脉 注射,口 服及透皮 给药途径
粒径~100 nm ,由磷脂及附加剂制备 亲脂部分:脂肪酸基 亲水部分:含羟基的含氮化合物,如:胆碱、乙醇胺等
新型纳米医诊断出各种疾病 肾结石、胆结石的治疗
将纳米机器人以插入导管的方式引入到尿道或胆道里内,
直接到达结石所在的部位,并且直接把结石击碎。
纳米药物的研究
目
1
录
纳米药物的分类 纳米药物的优势
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
2
3
4
纳米药物的应用
一、纳米药物的分类
• 纳米粒子(Nanoparticle):
也叫超微颗粒,1~100 nm 粒子或微小结构,处 于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
原子 分子 0.1-1.0 nm
纳米粒子
1-100 nm
宏观物体
纳米载体的类型 —— ②聚合物纳米囊和纳米球
载体:聚乳酸、壳聚糖、明胶、卡波姆、丙烯酸树 脂。包载 亲水性或疏水性药物。 适于静脉、肌肉、皮下注射,以及非降解性材料制
备的口服给药,具有缓控释作用。
纳米载体的类型
—— ③聚合物胶束
嵌段或接枝聚合物(亲水性—疏水性)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增 溶和包裹药物。 如: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PEG),以及壳聚糖衍 生物等聚合物胶束。
脑血管中的血栓,清除心脏动脉脂肪堆积物,吞噬病毒,杀死
癌细胞等
识别血液异常的生物芯片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纳米机器人在清理血管中的有害堆积物
8、与“智能化”传感器结合、发挥类似于组织和
器官功能的纳米药物芯片,适时和适量地释放药物,
识别和杀灭癌细胞。
863计划项目”心血管病与糖尿病多指标微流控芯片检测系
层析金试纸 (早早孕、三聚氰胺等)
银饰
银纳米微粒
(胶体银)
银在纳米状态下的杀菌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只需用极
少量的纳米银即可产生强力的杀菌作用。
3、纳米中药 •“纳米中药”技术已申请专利,中药牛黄加工到纳米 级的水平,其理化性质和疗效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甚至 可以治疗疑难绝症,并具有极强的靶向作用
用聚山梨酯80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能突破血脑屏障,显著提高脑内药
物浓度和疗效。
⑦代谢产物少,副作用小,无免疫排斥反应等。
三、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
纳米药物制备流程示意:
药物
载体材料
原料 附加剂 修饰剂:
纳米胶囊 制备 工艺 纳米球 纳米粒
纳米胶束
纳米乳等
(抗体、配体等)
纳米药物结构形式:
图 两种纳米药物结构形式
9、其它相关应用
• 高效光催化的纳米TiO2杀菌抗菌剂
• 高效光催化的纳米TiO2的癌细胞杀灭剂 • 有效遮蔽紫外线的纳米TiO2化妆品 • 有效遮蔽紫外线的纳米TiO2包装材料 • 高效固体润滑剂、助流剂
纳米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人工骨”作为一种全新的骨置换材料,将取代现
有冰冷的金属和脆弱的塑料等材质
式吸收
②药物增溶:减小粒径、控制粒径分布等可提高
药物的溶解性,使药物易于吸收
③ 延长药物半衰期 ④ 可以解决口服易水解药物 ⑤可控释放(尺寸大小)
纳米粒在体内具有长循环、隐形和主体稳定等特点,有利于药物的 可控释放
⑤ 制备成靶向定位系统
主动靶向 被动靶向
⑥ 消除生物屏障对药物作用限制
如:血脑屏障、血眼屏障、细胞生物膜屏障
>1 mm
纳米药物的分类
• 药剂学纳米粒: 1-1000 nm
• 纳米药物
纳米载体药物:溶解或分散有药物 的各种纳米粒,如脂质体,聚合物 胶束等 纳米颗粒药物:直接由原料药加工 成的纳米粒
纳米微粒载体
• • • • ——脂质体 ——脂质微粒 ——纳米囊和纳米球 ——聚合物胶束
药物
纳米载体
纳米颗粒药物
纳米粒制备技术
超临界流体技术 超临界流体-液膜超声法 高压均质法 超音速气流粉碎 珠磨机 超声喷雾 高能振动磨
①机械粉碎方法
纳米粒制备技术
熔融分散法 溶剂蒸发法 乳化/溶剂扩散法 蒸发-冷凝法 等电临界法
②物理分散法
单体聚合法
③化学反应法
两亲性高分子
凝聚分散法
界面沉淀法-聚合法
四、纳米药物的应用
统的研制”,为糖尿病患者研制超小型的、模仿健康人体内 的葡萄糖检测系统,并装上一个“智能化”的传感器,使它 可以适时和适量地释放药物,使病人体内的血糖和胰岛素含 量总是处于正常状态。 美国正在设计一种纳米"智能炸弹",它可以识别出癌细胞的 化学特征。这种"智能炸弹"很小,仅有20纳米左右,能够进 入并摧毁单个的癌细胞。
纳米载体的类型
——⑤智能化纳米药物传输系统
由智能材料(smart)载体和药物组成,通过对温度、
pH值以及光、电、磁等的改变,来控制材料性质发生
变化, 进而控制药物的释放。
智能控制载体系统:
PH控制 温度控制
磁性控制
光控制
二、纳米药物的优势
纳米药物的主要优势:
① 纳米载体尺寸小,可进入毛细血管,以胞饮方
特点:适合携带不同性质药物,适于静脉注射给药途径,可增溶
并提高吸收。
纳米载体的类型
——④固体脂质纳米粒
以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类脂将药物包裹或夹嵌于类脂核中,
制成粒径约为50nm-1000nm的固体胶粒给药系统
适于难溶性药物:如阿霉素和环孢霉素的包裹 可静脉注射或局部给药,具有靶向定位,控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