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园林地形设计
园林设计中地形的运用解析

园林设计中地形的运用解析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势和地貌特征。
在园林设计中,地形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形不仅仅是园林设计的基础,还可以为园林增加层次感和丰富的景观元素。
下面将对园林设计中地形的运用进行解析。
首先,地形在园林设计中起到基础的作用。
地形的高低起伏、平缓、峻峭等特点决定了园林地面的形态和结构。
设计师可以根据地形的特点,合理安排园林景区的布局和风格。
例如,如果地形较为平坦,则可以设计大面积的草地或广场,使人们可以在广阔的空间中漫步;如果地形崎岖,则可以设计爬坡道或阶梯,使人们可以顺着地势欣赏风景。
其次,地形可以为园林增加层次感。
地形的高低起伏可以形成不同的景观层次,使园林更加立体感和丰富。
设计师可以根据地形的特点,在园林中设置不同高度的景点,形成观景台或观景台阶。
这些景点可以分别欣赏到园林的各个方向的景观,增加了园林的层次感。
三是,地形还可以为园林提供独特的景观元素。
地形的形状和地貌特点可以成为独特而美丽的景观元素。
例如,山峦和山谷可以形成壮丽的山水景观;湖泊和江河可以提供水景元素;瀑布和溪流可以增加动感和音乐效果。
设计师可以根据地形的特点,巧妙地利用这些景观元素,使园林更加吸引人。
此外,地形的运用还可以提供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功能。
例如,园林中的小山丘可以提供爬山锻炼的机会,增强人们的体能;曲折的小路可以供人们漫步,放松身心;平缓的坡地可以提供适合儿童游戏的场地。
因此,地形的运用可以为园林提供丰富的功能,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总的来说,地形在园林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形不仅是园林设计的基础,还可以为园林增加层次感和丰富的景观元素。
设计师可以根据地形的特点,合理利用地形,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园林景观。
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要充分重视地形的运用,以使设计更加出色。
园林设计中常见的地形塑造

园林设计中常见的地形塑造1.平整地形:平整地形是园林设计中最基本的一种地形塑造方式。
通过填土或挖掘土壤的方式,将不平整的地面平坦化。
这种地形塑造适用于花坛、草坪、广场和露台等需要平坦地面的区域,方便人们行走和休息。
2.地形起伏:地形起伏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地形塑造方式。
通过挖掘或搬运土壤,形成起伏的地形形态,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变化。
这种地形设计可以用来创建小山丘、沟壑、河谷和悬崖等自然地貌,使园林更加有趣和生动。
3.坡地设计:坡地设计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地形塑造方式。
通过合理布置坡度和坡向,利用土壤固结、护坡和植被等手段,使坡地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这种地形设计可以用来创建步行道、防护林、景观梯田和景观墙等,打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4.水景设计:水景设计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地形塑造方式。
通过挖掘水池、湖泊或运河等水体,结合水流、喷泉和瀑布等水景元素,营造出水与园林的和谐共处。
这种地形设计可以用来创建人工湖泊、水榭、水系和游泳池等,提供给人们观赏、娱乐和休闲的场所。
5.林地设计:林地设计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地形塑造方式。
通过疏伐和补植等手段,调整林地的密度和结构,使其更加适合景观和生态要求。
这种地形设计可以用来创建森林、林荫道、植被带和绿化区等,提供给人们郊游、运动和健身的环境。
6.石墙设计:石墙设计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地形塑造方式。
通过选择合适的石材和构筑技术,建造出具有观赏和防护功能的石墙。
这种地形设计可以用来创建界墙、壁垒、细槽和栈道等,增加园林的坚实感和独特性。
7.地下空间设计:地下空间设计是园林设计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地形塑造方式。
通过挖掘地下空间,结合适当的通风、照明和排水设施,打造出地下休闲、文化和商业等场所。
这种地形设计可以用来创建地下露台、地下花园和地下商场等,为人们提供新颖的体验和活动空间。
在园林设计中,地形塑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巧妙地运用各种地形设计方法,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使园林更加生动、宜人。
园林设计要素地形

南阳师范学院 李景照
16
2021/3/11
平地的植物景 观
平地造景特点
平地造景特点
园林设计元素-地形
• 2地形的类型
➢凸地:是比周围环境的地势高的地形,表现形 式有土丘、丘陵、山峦、小山峰等。
➢凸地具有视线开阔,有延伸性的特点。 ➢凸地的坡面部分缺失缺乏稳定性,限制了空间
的利用,但对凸地形进行有效的改造也可以创 造出宜人的景观,往往比平地景观更具动势和 趣味性。
➢ 平地是所有地形里最简明、最稳定的,给人以舒适、 平静、踏实的感觉。平地的适应性很广,能承载各种 各样的活动需求,即使人们站立、聚会或坐下休息的 理想场所,也是建筑物或构筑物选址的最佳位置。因 此,常常人为的平整土地创造出平坦的地形来,景观 中大量的草坪、广场、建筑用地等都是以平地的地形 式出现的。
南阳师范学院 李景照
6
2021/3/11
自然天成的地形
场地规划本质
寻找最合适的场地; 让场地启发规划方 式;提取所有的场 地潜在价值。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虽 由 人 作 ,
宛 自 天 开
园林设计元素-地形
• 2地形的类型
➢地形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途径进行划分,比如 规模、坡度、地质构造、形态等。对于景观设 计师来说,形态是涉及到地形的视觉和功能特 性最重要的因素。
➢平地:
➢平地设计中的弊端:大面积平坦、无明显起伏 的地形,有时也会让人感到乏味无趣。因此在 进行平地的空间设计时要避免过于单调直白的 方式,应用各种空间手法来丰富层次。
适当抬高或降低地面,划分不同的空间平台
增加建筑、构筑物、植物等垂直向的空间要素来遮 挡视线,增加空间的视觉变化。
要根据不同场地的使用性质来塑造不同的平地景观 ,有些需要突出其开敞、空旷的特点,有些则需要 适当增加层次以加强空间的吸引力。
各类园林用地的(地形)设计要求

各类园林⽤地的(地形)设计要求各类园林⽤地的(地形)设计要求园林地形设计应与园林绿地总体规划同时进⾏。
在设计中,必须处理好⾃然地形和园林建设⼯程中各单项⼯程之间⼤空间的关系,做到园林⼯程经济合理、环境质量舒适良好、风景景观优美动⼈。
这是园林地形设计基本⽬标所在。
1.平地(坡度在3%以下):具有⼀定坡度的相对平整的地⾯。
为避免⽔⼟流失及提⾼景观效果,单⼀坡度的地⾯不宜延续过长,应有⼩的起伏或设计成多⾯坡。
平地坡度的⼤⼩,可视植被和铺装情况以及排⽔要求⽽定。
(l)⽤于种植的平地:如游⼈散步草坪的坡度可⼤些,介于1%-3%较理想,以求快速排⽔,便于安排各项活动和设施。
(2)⽤于构筑物:坡度可⼩些,宜在0 3% -1.0%之间,但排⽔坡应尽可能多向,以加快地表排⽔速度。
如⼴场、建筑物周围、平台等。
2、坡地:坡地⼀般与⼭地、丘陵或⽔体并存。
其坡向和坡度⼤⼩视⼟壤、植被、铺装、⼯程措施、使⽤性质以及其他地形地物因素⽽定。
坡地的⾼程变化和明显的⽅向性(朝向)使其在造园⽤地中具有⼴泛的⽤途和设计灵活性。
如⽤于种植;提供界⾯、视线和视点;塑造多级平台、围合空间等。
当坡地坡⾓超过⼟壤⾃然安息⾓时,为保持⼟体稳定,应当采取护坡措施,如砌挡⼟墙、种植地被植物及堆叠⾃然⼭⽯等。
坡地根据坡度的⼤⼩可分为缓坡地、⼱坡地、陡坡地、急坡地和悬崖陡坎等。
(1)缓坡地:坡度在3%-1%之间(坡⾓为2°-6°),在地形中属陡坡与平地或⽔体间的过渡类型,道路建筑布置均不受地形约束,可为⼈们活动场地和种植⽤地,如作为篮球场(坡度取3%-5%)、疏林草地(坡度取3%~6%)等。
(2)中坡地:坡度在10% -25%之间(坡⾓为6°- 14°)。
在建筑区需要设台阶,建筑群布置受限制,通车道路不宜垂直于等⾼线布置。
坡道过长时,可与台阶及平台交替转换,以增加舒适性和平⽴⾯变化。
(3)陡坡地:坡度在25%-50%之间(坡⾓为14°-26°)。
园林地形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一)园林地形和改造应全面贯彻“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美观”的城市建设的总原则。
园林地形的特殊性,还应贯彻:
1、利用为主,改造为辅;
2、因地制宜,顺其自然;
3、节约;
4、符合自然规律与艺术要求。
(二)园林地形设计的步骤
1、准备工作:
1)园林用地及附近的地形图;
2)收集市政建设部门的道路、排水、地上地下管线及与附近主要建筑的关系资料;
3)收集园林用地及附近的水文、地质、土壤、气象等现况和历史有关资料;
4)了解当地施工力量;
5)现场踏勘。
2、设计阶段:
1)施工地区等高线设计图(或用标高点进行设计),图纸平面比例采用1:200或1:500,设计等高差为0.25米至1米,图纸上要求表明各项工程平面位置的详细标高。
并要表示出该地区的排水方向;
2)土方工程施工图;
3)园路、广场、堆山、挖湖等土方施工项目的施工断面图;
4)土方量估算表;
5)工程预算表;
6)说明书。
钓鱼论坛 dsamdewisu28。
简述地形的设计要点和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简述地形的设计要点和方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地形设计是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如何利用自然地形或人工地形来创造美丽和功能性的户外空间。
在城市规划、园艺设计和建筑景观中,地形设计可以为场地增加层次感、提供景观特色、改善水文条件和增强用户体验。
本文将简要介绍地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中。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设计要点和方法、第三章节标题、第四章节标题以及结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内容,并说明目的。
接下来的主要章节将详细探讨地形设计的要点和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地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提供实用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景观设计工作。
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将能够理解地形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如何通过巧妙运用色彩和纹理来打造独特的地形特征。
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从本文中获得启发,并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的户外空间。
2. 设计要点和方法2.1 地形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地形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自然性原则:地形设计应尽可能贴近自然环境,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
要保持地形的曲线、起伏和延伸,尽量避免过度人工化。
2) 功能性原则:地形设计应根据使用场所和需求确定相应的功能性要求。
例如,在公园中,地势的高低变化可以创造出不同种类的活动空间和视觉效果。
3) 可持续性原则:地形设计应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选择植被和材料时,应优先选择对生态系统友好且能够长期维持良好状态的物种。
4) 安全性原则:地形设计必须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斜坡、台阶、水池等区域应考虑防滑、抓稳等因素,并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
2.2 地形类型与功能匹配不同类型的用地需要不同类型的地形设计,以实现其特定的功能。
【简答题】简述园林绿地地形设计的要点。

园林绿地地形设计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还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在园林绿地地形设计中,有许多要点需要注意和把握。
一、地形的自然性园林绿地地形设计应当尽量贴近自然,注重地形的自然性和真实性。
通过模仿山水、湖泊和河流等自然地形,使得设计的绿地显得更加具有山水景色之美,能够营造出宁静、舒适的环境,让人们在其中得到放松和享受。
二、地形的层次性设计园林绿地应当注重地形的层次性,通过巧妙地进行台地、坡地和平地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得整个园林绿地显得更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层次丰富的地形设计不仅能够打破单一的平面感,还可以为绿地增添动态美和趣味性。
三、地形的合理性园林绿地地形设计必须注重地形的合理性,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地形条件进行设计,在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地形的利用和人们的活动需求,使得设计出来的绿地既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又不会破坏自然环境。
四、地形的景观性地形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创造出美丽的景观,因此在设计时应当注重地形的景观性。
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使得绿地内能够产生出各种美丽的景观,如山峦起伏、水面荡漾、林木葱茏等,使人们在其中游玩时能够尽情欣赏美景。
五、地形的艺术性地形设计要注重地形的艺术性,通过对地形的创造和塑造,使得绿地地形既具有自然美,又富有艺术感。
在地形设计中可以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如模拟山川、布置石头、规划步道等,使得绿地地形具有更浓厚的文化和艺术气息。
六、地形的功能性园林绿地地形设计必须注重地形的功能性,地形设计应当能够满足园林绿地的各种功能需求。
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使得绿地内能够布局各种功能区域,如休闲区、活动区、观赏区等,满足不同人裙的需求,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和功能性。
地形设计必须注重地形的生态性,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能够促进植被生长、改善水体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保护生态平衡,使得园林绿地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园林绿地地形设计要点众多,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考虑自然性、层次性、合理性、景观性、艺术性、功能性和生态性等方面的因素,才能够设计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艺术价值的园林绿地。
园林地形设计

公园地形设计需要考虑公园的功能分区、景观节点和游览路线等因素。通过起 伏的地形、堆土造山、挖湖等手段,创造出具有自然美感的景观,同时满足游 客的休闲、娱乐和观赏需求。
住宅区地形设计
总结词
住宅区地形设计旨在营造宜居的居住环境,通过地形变化实现景观与建筑的和谐 统一。
详细描述
住宅区地形设计需考虑住宅建筑布局、道路交通和绿化景观等因素。通过合理利 用地形高差,创造出具有私密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居住空间,同时提高住宅区 的整体环境品质。
详细描述
校园地形设计需考虑校园建筑布局、道路交通和绿化景观等因素。通过合理利用地形高 差,创造出具有学术氛围、文化气息和生态环境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
生活条件。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园林地形设计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能够影响园林的空间感、景 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园林地形设计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尊 重自然、以人为本和艺术性等原则, 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植被种类选择
根据地形特点和生态要求,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 确保植物生长良好。
植被布局
合理规划植物的种植位置和密度,形成丰富的植 物群落,增强景观效果。
植被与地形的结合
利用植物的高低、色彩等特性,与地形相互呼应, 营造出层次丰富、变化多样的景观。
地形空间设计
空间划分
01
利用地形的高差变化,形成不同功能和景观的空间区域,增强
次感。
平地
保持地形平坦,提供大 面积的活动空间。
峰峦
设计高地,形成地形的 起伏变化,增强景观的
动态感。
地形高度
高地
利用高地设计,创造视野开阔 的景观效果。
低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割空间:宜堆筑长条形假山,首尾相
连,具有连绵蜿蜒之意;
为体现空间层次,可以群山重叠,从高
到低。
2)根据地形地貌现状,因地制宜确定山 体朝向和位置
主景山一般坐北朝南,南面临水。山坡南缓 北陡,便于游人活动和植物生长。
3) 山的高度
山的高度可因需要决定。供人登临的山,有高大感,利于远眺 ,应高于平地林冠线。 为使假山具有真山的效果,常将视距安排在山高的2倍甚至3 倍以内,靠视角的增大产生高耸感。4至8倍的视距仍会对山 体有雄伟的印象,如果视距大于景物高度的10倍,这种印象 就会消失。 处理好山体与水体、道路之间的关系。利用石矾、汀步、 小岛屿、洞壑引山入水,使山水环绕。边岸要曲折近水,山 环水抱。道路要在整个地形中峰回路转,跟随着地形、地貌 上下曲折盘亘。在自然山水中曲折蜿蜒的道路符合人们的 审美趣味,可延长游览长度。山路坡度较大时 (6%以上), 应顺等高线方向做盘山路上升,坡度再大时(10%以上),则 应做台阶。
深 圳 世 界 之 窗 香港怡和广场小瀑布
3.水声效应
动态水体在流动时或撞击水体边际物体时 可产生声响,每一种性质的声音在景观设计 中都有一定的作用。如溪流的飞溅声、湖 水的拍岸声、瀑布和喷泉的跌落声、惊涛 拍岸、雨打芭蕉等,其效果都有增补空间动 态与完善水体景观的作用。
4.水体的光效应
材个体的要求相对比特置的山石要求要低些。但要组合 得好,成为一体。布置要点在于有聚有散,有断有续, 主次分明,高低参差,前后错落,左右呼应,层次丰富 。总之,散置无定式,随势随形而定点。
水 边 散 置 山 石 妙 趣 横 生
草 坪 中 的 散 置 山 石
草 坪 中 的 散 置 山 石 以 雪 松 树 丛 为 背 景
苏 州 狮 子 林
这种状态的水具有宁静、平和的特征, 给人们舒适、安详的景观视觉。
2.动态水体效应
动态水体常见于天然河流、溪水、瀑布和喷泉中。流动 的水可以使环境呈现出活跃的气氛和充满生机的景象,对人 们有景观视觉焦点的作用。水体以急流跌落,其动态效果是 溢漫、水花、水雾,给人以活跃的气氛和充满生机的视觉效 果。
任 务一 任 务二 任务三 任 务四
园林地形 园路广场设计 园林建筑小品设计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园林地形造景作用及功能 掌握园林地形的设计原则 掌握园林地形的分类及特点 掌握园林地形的设计方法
人 工 形 “大地形” 就风景区范围而言,地形包括如下复杂 成 微 多变的类型:山谷、高山、丘陵、草原以及平原、 地 湖泊 形 避 免 “小地形” 从园林范围来讲,地形包括土丘、台地、 单 一 斜坡、溪涧、水池 空 间
配石要有主有从,主从分明。配
搭时宜根据不等的原则,即石之大小 不等、石之高低不等以及石的间距 远近不等进行配置。石组配成以后, 然后再在石旁配置观赏植物,配置得 体者可以入画。
聚置常与建筑等工程设施结合。 如建筑外角处“抱角”,在院落内角处 “镶隅”,在石阶、蹬道旁“踏跺”“ 蹲配”等。
补充:叠石应注意的事项
(一) 因地制宜,利用为主
这是园林地形设计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传统造园理论和实践经 验的总结。 “高方欲就亭台,低洼可开池沼” “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园林地形设计应满足开展活动的功能要求。
大量游人集散的出入口和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场所 需要有平坦的地形;安静休息地段就需要有山水, 地形起伏多变,景色富于变化;如要创造划船、 游泳、观荷、垂钓等活动的条件,就须开辟或利用 水面。
2.园林地形要合乎自然山水稳定协调的状态
不同的土质有不同的安息角,确定山坡,堤岸的角度,使之稳定、 安全。同时,还应考虑植物种植环境对地形的生态要求。
(五)满足园林工程设计要求原则
一方面要利于园林地面排水;另一方面为植物栽培创造 条件
(一)平地 (二)堆山 (三)叠石
(四)理水
(一)平地
1.概念:园林中坡度比较平缓的用地统称为平地。 2.平地可作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草地、建筑等方面的 用地,以接纳和疏散人群,组织各种活动或供游人游览和 休息。 平地在视觉上空旷、 宽阔,视线遥远,景物 不被遮挡,具有强烈的 视觉连续性。平坦地面 能与水平造型互相协调, 使其很自然的同外部环 境相吻合,并与地面垂 直造型形成强烈的对比, 使景物突出。
3、 群置(聚点)
即为数量较多的山石相互搭配点置。其所处的
空间应有一定的面积,比较开阔。山石之间相互堆叠搭配, 配出多样的石景然后置于一定位置,点缀园林景观。山石搭 配时应注意石材的大小应有变化疏密相间,高低前后错落, 左右相互呼应,做到主从分明、层次清晰。
美 国 加 州 环 保 局 总 部
广 场 上 螺 旋 排 列 的 石 块
石山及土石山所用石料多为湖石和黄石。
(1)土山:全部用土堆积而成。土山多利 用园内挖池掘出的土方,堆置而成。
(2)石山:全部用岩石堆叠而成,故又称
叠石
(3)土石山:以土为主体结构,表面再加
以点石(一般石占30%左右)堆砌 而成的山称谓土石山。在园林中常被 采用。
如苏州的沧浪亭、环秀山庄假山
1)满足功能要求
(1)融合自然
叠石要利用山石与自然融合,减少人工气氛
。如墙角是两个面相交的地方,通过抱角、镶
隅遮挡,不仅使墙面生动,还可将山石较难看的
两面屏蔽。
(2)石料要求 叠石应选择具有“瘦 、漏、透、皱、丑”特 点的观赏性石材。瘦是 指挺拔秀丽而不臃肿;漏 是指石上的洞穴;透是指 石上有上下贯通的洞穴; 皱是指石面上要有皴纹; 丑是指石态宜怪不可流 于常形。具各以上条件 的湖石会给人以通透、 圆润、柔曲、轻巧的感 觉。
(三) 要符合园林艺术要求
地形设计要善于运用园林绿地构图的有关 规律和造景手法,创造出具有不同景观效果的 开敞、半开敞、封闭的园林空间景域,使景观 层次更加丰富。
山 重 水 复
开敞的空间
(四) 符合自然规律要求(园林工程的要求)
1.设计地形要合乎自然山水形成和分布规律
如大自然中的瀑布、溪涧大都起源于高山峡谷,而不是平地或山凸处
(3)工程要求
由于自然山石没有统一的规格与造型,
所以叠石不同于建筑、种植等其他工程。设 计时,除了确定平面位置、占地大小和轮廓 外,还需要到现场配合施工,才能达到设计意 图。施工时,应观察山石的特征,根据山石的
不同特点来叠置。
置石时要注意石身之形状和纹理,宜立则立
,宜卧则卧, 不要悖其道而行之。置石不宜过
冬季:假山在东南小庭院
中,倚墙叠置色洁白、体圆 浑的宣石(雪石),犹如白雪皑 皑未消,又在南墙上开四行 圆孔,利用狭巷高墙的气流 变化所产生的北风呼啸的效 果,成为冬天大风雪的气氛 。而就在小庭院的西墙上又 开一圆洞空窗,可以看到春 山景处的翠竹、茶花,又如 严冬已过,美好的春天已经 来临。这种构思设想,使园 林空间的变化极具新意。
“微地形” 起伏最小的地形
一、园林地形的功能与造景作用
(一) 美学功能 (二)地形空间感 (三)控制视线 (四)利用地形排水 (五)改善小气候 (六)地形的实用功能
微地形与水体形成灵活多变的园林空间
平坦地形常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连续性和统一感 斜坡地形阻挡视线,造成空间边界
园林地形设计在全面贯彻“实用、美观、经济、安全” 这一园林设计总原则的前提下,依据园林地形的特殊性, 具体应遵循如下原则:
多,也不宜太少。过多会使庭园失去生机,过少 又会失去野趣,要恰到好处。 总之,置石有法无式,要善于观察自然现象,恨
据景观要求和石材情况进行安排。
(四)理水
一)水体在园林中的景观效应和功能 1.静态水体效应 静态水体是指水不流动、相对平静状态的陵 承 德 避 暑 山 庄
关于园林假山的高度,通常为
10~30m即可。用作分隔空间或防止游人 践踏绿地的山体,则可低些,但至少须在1 .5米以上,用以隔断视线。
春:石笋,似春竹出土,又竹林
呼应,增加了春天的气息
夏:湖石在园的西北,湖面假山
临池, 涧谷幽邃,秀木紫荫,水 声潺潺,清幽无比
秋:是黄石假山,拔地数仞,悬崖
峭壁,洞中设置登道,盘旋而上, 步异景变,引人入胜。山顶置亭, 形成全园的最高景点。
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 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 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 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 下面主要学习一下叠石和堆山。
叠石 也称置石或理石,是以山石为材料 作独立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 石的个体美,以观赏为主,有时也兼备一定 的使用功能。在我国园林中用途极为广泛 ,故有“无园不石”之说。
1、特置
特置 也称孤置或独置。园林中特置的山石,亦称为“ 孤赏石”
特置是用一块体量较大,轮廓线突出,姿态 多变,色彩突出的山石作独立成景的山石布置形 式。这种山石通常要配特置的基座。基座可是规 则式的石座,也可是自然式的石座。自然式的基 座称为“磐”(厚而大的石头)特置山石的布置 要注意相石立意,山石的体量要与环境相协调。
园林地形的设计
自然山地 山地
平地设计 坡地设计 山地设计(最主要的内容)
人工山地: 是以天然真山为蓝本,加以 艺术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堆土叠石而塑造 的山体形式,人们常把他称为“假山”。
北 海 白 塔 山
湖石假山
堆山,又称掇山、迭山、叠山。园林中的
山地往往是利用原有地形,适当改造而成的。 因山地常能构成园林风景,组织分隔空间,丰 富园林景观,故在没有山的公园尤其是平原城 市,人们常常在园林中人工挖池、堆山。这种 人工创造的山称作“假山”,以满足园林功能和 艺术上的要求。
路交叉点,或固定于树下、竹丛 旁,成为园内的一个景点。
在古典园林中,著名特置石有苏州留园的冠云峰、 苏州十中的瑞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杭州的绉云 峰,这四个特置石峰被称为“江南四大名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