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神奇的克隆
第8课神奇的克隆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8 神奇的克隆一、教学目标: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的7个生字,尤其读准“菌”、“饲”、“率”的字音,认读本课3个生字,读准含多音字的词语“家畜”、“结合”、“一模一样”,结合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问题提示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快速的浏览课文,标画、提取信息。
抓住文中主要词语、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遣词用语的精确,感受克隆的神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3.学习说明性文章中“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下定义”等的说明方法,明白使用这些方法的好处,并尝试应用;了解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省略号代表的不同含义,学会使用省略号。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快速浏览课文,标画、提取信息,抓住主要词语、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遣词用语的精确,感受克隆的神奇,2.学习说明性文章中“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下定义”等的说明方法,明白使用这些方法的好处,并尝试应用。
难点:学习说明性文章的一些说明的方法,明白这样写的好处,并尝试应用。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读写生字(尤其强调读准“菌”、“饲”、“率”“濒”、“卓”的字音,学习多音字“率”)理解词义及正确、流利地读书情况,及时评价、正音辅导反复练习以突破对难读词、句的学习。
2.在整体感悟环节,引导学生浏览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或找出中心句,来学习列提纲总结课文主要内容,读懂课文,理解文本。
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读、做批注、交流等方式读懂课文,了解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
3.在课堂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尤其是习惯养成不好的学生的情感体验,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设置不同程度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孩子们都能积极的讨论中学有所获。
四、教与学的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克隆的资料。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
2024年《神奇的克隆》说课稿

2024年《神奇的克隆》说课稿2024年《神奇的克隆》说课稿1天地如何而来,人如何而来?中国人说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捏土造人。
西方说是上帝用了六天时间造了世间万物。
今天的人类已经迈进了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命新纪元的时代。
人类练习着、模仿着大自然创造生命,体验神奇魔力。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五年级下册第8课——《神奇的克隆》一、教材简析,把握重点难点本单元的主题为“科技之光”教学本单元,既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握文体特点,也要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神奇的克隆》这篇__中心突出,条理清楚。
按照什么是克隆,分类举例说明动植物、微生物克隆的不同情形,克隆造福人类、前景诱人的顺序铺排展开。
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关键,而说明是__的表达方式。
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神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下定义、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明白作者是如何说明克隆的神奇所在。
二、基于课标,制定三维目标__条理清楚,语言简练明白。
基于五年级学生学情及《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说明性__:“要能抓住要点,了解__的基本说明方法”这一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体会并学习下定义、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明白作者是如何说明克隆的神奇所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克隆”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三、依据学情,运用教法学法斯宾塞曾经说过:“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
”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将指导学生运用“自读自悟法”和“讨论法”进行学习,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和憧憬。
8《神奇的克隆》1

分身术
神奇的隆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 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 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 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 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 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二组
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1)克隆是什么 ?
(2)克隆之谜在哪里?
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 五行大山,压不住你,蹦出个孙行者! 猴哥,猴哥,你真太难得。 紧箍咒再念,未改变老孙的本色!
拨一根毫毛,吹出猴万个; 眨一眨眼皮,能把鬼识破。 翻个跟斗,十万八千里; 抖一抖威风,山崩地也裂!
哪里有难都想你,哪里有险都有哥。 身经百战打头阵,惩恶扬善心如佛。 你的美名万人传,你的故事千家说。 金箍棒啊永闪烁,扫尽天下浊!
饲
饲料
率
效率
诱
诱导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
shēng zhí kè lóng 马铃shǔ
生殖
雌
cí 雄 è 运
克隆
薯
厄
繁 yǎ n
衍
嫁
jià 接
濒临
bīn lí n 灭绝
克隆也叫无性繁殖,也就是
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 繁殖后代。它是一项可以造 福于人类的科学技术。
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 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 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 态平衡。
(3)克隆有什么作用?
学习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文中的生字词。 2.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联系课文 的有关介绍,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对它 下个定义吗?
3.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我会认
lì shǔ jià jūn
例 薯 嫁 菌
第八课神奇的克隆

第八课神奇的克隆教学要求: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什么是克隆,懂得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3.初步掌握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什么是克隆,懂得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2.初步掌握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克隆是什么?1.上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神奇的克隆》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就是把科学知识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生动地表现给我们,思考:什么是克隆?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学生自学,读懂什么是“克隆”。
)2师生交流,指导预设:(1)“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生殖,也称克隆。
”我们一起朗读。
(出示:这句话是科学家经过研究,给克隆下的定义,也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克隆。
像这样的句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来定义事物的方法叫下定义。
)(2)在这个段中,还有一处地方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一起来找一找。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预设:让生找到有性繁殖的句子。
(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
换句话说,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
)师语言:上面这个句,太严谨了,让我们难以理解。
于是,我们能够换句话说,读“换句话说,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
”课件出示:“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生殖,也称克隆。
”同样,这句下定义,我们也能够换句话来说。
谁来说。
“换句话说,克隆就是动物都没有自己的爸爸妈妈。
”过渡语:这么一说,有些同学就已经明白了。
但是有些同学还是摸不着头脑会想,这克隆也太神奇了吧!到底神奇在呢?我们来看看书中是如何具体给我们介绍的?课本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领,大家一起快速浏览下文。
(3)指名生答。
小柳树、马铃薯、仙人掌,这些我们熟知的植物,竟然都有先天克隆自己的本领,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进一步体会克隆的神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8课神奇的克隆【ppt优秀公开课课件】

压条 又称压枝,是把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
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压条是对 植物进行人工无性繁殖(营养繁殖)的一种方法。与嫁 接不同, 枝条保持原样,即不脱离母株,将其一部分埋 于土中,待其生根后再与母株断开。对桑、葡萄等已实 际应用,木瓜等的压条也比较容易。
嫁接 园艺中所使用的一种繁殖植物的方法,即将植物体
的一部分固定在另外一个植物体上,使其组织相互愈合, 培养成一个独立个体。承受接穗的植株被称为砧木,用 来嫁接的幼枝被称为接穗。接穗时一般选用具有 2 ~ 4 个芽的苗,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上部或顶部;砧木嫁接 后成为植物体的根系部分。嫁接能保持植物原有的某些 特性,是常用的改良品种的方法。
上中下结构:率 上下结构:薯、菌、卓 左右结构:例、嫁、饲、诱、雌、濒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3.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
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难点)
克隆 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
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 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 基因的个体或种群。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 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其本 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 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例( lì )如 卓( zhuó )越 濒( bīn )危
模 mó(模型 模范) mú(模样 模具)
yā(压力 压住) 压
yà(压板 压根儿)
率 lǜ(效率 税率) shuài(率领 率先)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本课指繁殖后代。 嫁接:把要繁殖的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体
上,使它们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独立生长 的植株。本课指一些植物通过这种方式培育 后代。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轰动:同时惊动很多人。
《神奇的克隆》课文原文阅读

《神奇的克隆》课文原文阅读[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课文]8 神奇的克隆《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
换句话说,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
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压条或嫁接培育后代。
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从20世纪开始,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
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
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
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课文8《神奇的克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克隆技术及相关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神奇的克隆》时,我将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克隆动物的真实图片,如克隆羊多莉、克隆猴等,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惊奇和好奇。接着,我会向学生提问:“你们听说过克隆技术吗?它是什么?有什么神奇之处?”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和心理发展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对科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但针对本文涉及的生物科学知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学情:
6.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与克隆技术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如《克隆人》、《生物技术的未来》等,拓宽知识视野。
1.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降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
2.适时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克隆技术的理解。
3.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说明方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ຫໍສະໝຸດ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克隆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2.克隆技术有哪些应用领域?
4.部分学生对科技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不足,教师可通过设置有趣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可能对克隆技术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科技进步和生物伦理问题。
8 神奇的克隆第一课时PPT

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_______的 结合,才能 ________,人们把这种繁殖叫有 性繁殖。与之不同的是,无性繁殖是 _________ ,也称______ 。 2.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年,___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 的第一只克隆羊,名字叫 ___。 4.克隆技术可以应用于_______、_______等 方面,在医学上,可以_________。
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1)克隆是什么 ?
(2)克隆神奇在哪里?
(3)克隆有什么作用?
1、我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 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3、我能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 容。
我会认
lì shǔ jià jūn
例 薯 嫁 菌
例子 红薯 出嫁 细菌
我会认
sì lǜ yòu
饲
饲料
率
效率
诱
诱导
我会读:
例如 繁衍 濒临 毫毛 马铃薯 克隆羊 嫁接 繁殖 厄运 培植 雌性 饲养 诱人 配件 细菌 效率 畜生 挽救 一模一样 濒危物种
卓有成效 生态平衡
这是 我国成 功克隆 的小型 猪。
美国克隆成功的雌
性猕猴是世界 上首例克隆成功 的灵长目动物
克隆也叫无性 繁殖,也就是不 经过两性细胞结 合而直接繁殖后 代。它是一项可 以造福于人类的 科学技术。
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克隆的
知识。
xì jūn
sì yǎng
( 濒 临 ) ( 嫁 接) (细 菌 )( 饲 养 )
shēng chù xiào lǜ cí xióng péi zh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神奇的克隆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克隆”意义。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
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方法。
2.激发学生共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愫。
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
(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板书:8。
奇妙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神话动物植物低等生物
↓
“多利”诞生了不起爱科学
↓
造福人类食物畜牧生态医学学科学↓
诱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