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概况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行政区划介绍

西双版纳行政区划介绍
西双版纳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
它的全称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傣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
西双版纳的行政区划结构合理,包括了两个县级市和一个县。
首先是西双版纳的首府景洪市。
景洪市位于西双版纳的中部,是整个自治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个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
景洪市的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是一个非常适合居住和旅游的地方。
这里有着独特的傣族文化,游客可以欣赏到傣族的歌舞表演和传统手工艺品。
其次是西双版纳的另一个县级市勐腊市。
勐腊市位于西双版纳的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
这个地方的农产品种类繁多,且质量优良,尤其以橡胶和茶叶最为出名。
勐腊市也有着独特的自然风景,比如著名的勐腊野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动物保护的重要基地。
最后是西双版纳的一个县景洪市的下辖县澜沧县。
澜沧县位于西双版纳的东南部,是一个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县。
这个县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如澜沧江、傣家村寨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澜沧县的农产品也很有特色,如傣族的著名特产“勐海糯米”。
总的来说,西双版纳的行政区划合理,各个县级行政区都有着独特
的资源和特色。
无论是景洪市的繁华都市风光,还是勐腊市的农业特色,抑或是澜沧县的自然风光,都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西双版纳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和赞誉的旅游目的地。
西双版纳环境概况汇总

西双版纳环境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土地面积19112.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966公里,是中国大地上一块屈指可数的绿色宝地,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
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西双版纳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
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
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出海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的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历史悠久,古时称勐泐,傣族先民早在汉代就居住在云南的西南部,属永昌郡(今保山)管辖,到三国时设置过南涪县,唐宋时先后隶属于南诏和大理国;元代隶属云南行省明朝在这里全面推行土司制,明隆庆4年(即公元1570年),宣慰刀应勐把管辖区划为十二个征收封建负担的行政单位——版纳,西双版纳之名由此而来。
民国初年(1912)改置普思沿边行政总局,隶属普洱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3年1月23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傣语“西双版纳”直译为“十二千块田”,实际上是指十二个行政区域。
傣家人说西双版纳古时称为“勐巴纳西”,意思是“一块神奇、美好的理想国土”。
西双版纳属热带雨林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摄氏度左右,因此这里的人从来没有见过冰雪。
一年分为两季,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旱季;5至10月为雨季。
1月最冷,2月平均气温16C,6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C。
旱季天高气爽,雨少光照强,此时祖国内地正处寒冬,而西双版纳却温暖如春,遍地绿荫葱郁,鲜花正放,毫无立冬意,正是人们前来避寒、休息、疗养旅游的黄金季节。
西双版纳,群山高耸,雄伟壮观,森林密布,山丘绵延。
西双版纳州家禽产业发展现状

西双版纳州家禽产业发展现状西双版纳州农民具有饲养和食用家禽的传统习惯,禽肉在我州肉产品消费结构里占15%。
家禽养殖作为群众增收的副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发展概况(一)养殖现状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终年温暖湿润,无四季之分,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称。
丰富的植物和温和的气候,为家禽养殖提供优质自然条件。
近年来受生态环保、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家禽养殖规模压缩,甚至以临时停产来抵御风险,禽业发展进程缓慢。
2020年—2022年,我家禽存栏470万羽以上,2022年较2020年减少2.5%,出栏从652.15万羽增长至653.42万羽,较2020年增长0.19%;随着我州肉鸡养殖水平的不断提升,禽肉产量从也逐渐攀升,从0.88万吨增长至0.94万吨,较2020年增长6.8%,禽蛋产量从0.41万吨增长至0.42万吨,较2020年增长2.4%,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
至2022年末,全州家禽存栏486.18万头,出栏653.42万羽,同比增3.63%和1.32%,产肉量0.94万吨,同比增3%,占全州肉类总产量禽蛋产量0.43万吨,同比增4.01%,农业产值6.9亿元。
表1西双版纳州2020年—2022年家禽生产情况截止2022年12月,全州已备案的鸡规模养殖场43家,其中景洪市26家(蛋鸡6家,肉鸡20家),勐海县16家(蛋鸡12家,肉鸡4家),勐腊县1家(蛋鸡),存栏52万羽,全州家禽规模化养殖率10.7%。
养殖的蛋鸡品种主要以海兰灰、罗曼粉、京粉2号为主;肉鸡品种主要有无量山乌骨鸡、茶花鸡及其系列鸡苗、广西瑶鸡、快大型肉鸡(烧烤、快餐店用)等。
无备案的鸭、鹅规模养殖场。
(二)西双版纳主要禽资源地方品种全州持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肉鸡企业2家,分别是西双版纳云岭茶花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西双版纳绿林原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云南概况PPT课件

云南正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以适应社会发 展的需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医疗卫生
医疗设施
云南拥有完善的医疗设施,包括大型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
医疗政策
云南实施了多项医疗政策,如医疗保险制度, 以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医疗服务
云南的医疗服务水平较高,医生专业素养良 好,医疗设备先进。
医疗改革
面向未来的云南
创新驱动
未来云南的发展需要依靠创新驱动。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企业孵化 等方面的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 不断的动力。
区域合作
加强与周边省份和国家的区域合作, 共同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交 通、物流、贸易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THANKS
感谢观看
人口与民族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25个少数民族,如 彝族、傣族、苗族、纳西族等。全省人口约4700万。
02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01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与多个省 份接壤,并拥有漫长的边境线, 与越南、老挝和缅甸等国相邻。
02
云南位于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是 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的上游源 头,具有重要战略地理位置。
云南概览
地理位置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与多个省份接壤,并拥有长达 4060公里的边境线,与越南、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相邻。
气候特点
云南属于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由于 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 王国”。
自然资源
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水能、生物等。其中 ,锡、锌、铜等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尤为丰富。
地形地貌
云南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地 、丘陵、盆地和平原等各类地貌。
云南概况及省情

云南概况: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一颗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是一块正待开发的宝地,有着极其美好的发展前景。
〔一〕自然资源丰富云南总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4300多万,资源总量居全国第6位,人均资源拥有量是我国平均水平的2倍。
资源优势突出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气候。
云南具有我国从海南岛到黑龙江的各种气候类型。
地处云南最南端的西双版纳,属热带北部边缘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分,热量充足;地处滇中的昆明,则是全国著名的春城,有“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美誉;地处云南最北端的迪庆州香格里拉一带,属北温带山地季风气候,气温垂直差异明显。
二是生物。
由于多样性的气候和环境,云南拥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地区的多种生物资源种类,高等动物、植物和花卉的种类皆占我国的一半左右,是我国最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之乡”、“药材之乡”和“生物资源基因库”。
三是旅游。
云南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拥有除海洋旅游资源以外的其他各种旅游资源,较好地实现了秀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悠久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完美融合。
主要风景名胜有60多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3%,其中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有丽江大研古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有滇西北“三江并流”风景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有石林、大理、西双版纳、昆明滇池、丽江玉龙雪山、腾冲地热火山、瑞丽江-大盈江、宜良九乡、建水等10余处。
四是水能。
云南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或上游流域区,如珠江就发源于云南曲靖市的马雄山。
云南有6大水系,由于山高谷深,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
如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都具备建设大型梯级电站的条件。
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04亿千瓦,可开发量9700多万千瓦,占全国可开发水力资源的20.5%,居全国第2位。
五是矿产。
云南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经济价值高。
拥有量居我国西部省区第3位,已探明储量的92种矿产中,有35种储量居全国前5位,尤其是有色金属和磷矿储量丰富,铅矿、锌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近年来云南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也已跃居全国第1位。
最适合穷人养老的城市西双版纳

最适合穷人养老的城市西双版纳西双版纳被公认为最适宜人类居住和活动的地方,人口不到一万的景洪市嘎洒镇就有着80岁以上老人几百人以上,是世界长寿标准的4倍,比“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还高。
在“中国最适合养老居住的十大城市”,西双版纳位列第一名。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南端,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966公里。
西双版纳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和11个国营农场。
这里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等13个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的74%。
西双版纳被公认为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富含着10万个负氧离子,是首都北京的100倍。
这是因为西双版纳有着高达78.4%的森林覆盖率。
作为旅游胜地,好玩的景点自然是数不胜数。
不仅风景美,文化内涵也是棒棒的。
另外,这里少数民族聚集,很有当地特色。
西双版纳十分适合养老居住的,这里气候宜人,风景好,空气新鲜,人也非常的随和。
此外消费水平也不是很高,这里的生活节奏也比较慢,是非常适合人养老居住的。
冬季温暖。
即使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时,西双版纳依旧暖风和煦,春色依旧,年平均摄氏度21℃的气温让西双版纳成为一个不受严寒侵袭的避寒圣地。
吃货天堂。
西双版纳美食一傣味为主,兼顾其他少数民族的特色风味,取材生态,善用香料,口味偏酸辣,最关键是吃了不胖。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
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
位于西双版纳的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瑙河"。
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2023云南经济分析报告

2023云南经济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2023年云南省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
通过收集和分析云南省的经济数据和相关信息,我们将该省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解读,并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和建议,以促进云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一个资源丰富、区位优越的省份。
多年来,云南省在旅游、农业、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本报告将对云南省的经济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对云南省的经济发展趋势与挑战进行探讨。
2. 云南省的经济现状2.1 GDP增长在过去的几年中,云南省的GDP持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云南省的GDP增速达到了X%,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主要得益于云南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和矿产资源的丰富。
2.2 产业结构云南省的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以农业、旅游业和采矿业为支柱产业。
其中,旅游业在云南省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云南省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2.3 地区发展差异云南省的地区发展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这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造成的。
为了实现全省范围经济的均衡发展,云南省政府需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并推动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3. 云南省经济发展趋势3.1 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在未来几年里,云南省的旅游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光旅游的热度增加,云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将继续受到游客的青睐。
3.2 农业结构调整云南省将加大对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云南省将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收入的双丰收。
3.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了减少地区发展差异,云南省政府将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云南省将加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云南西双版纳概况分析

一、云南西双版纳概况一、基本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月23日,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成立最早的自治州。
西双版纳为傣语地名,傣语音译“西双”即十二,“版纳”即千块田,意译为“向封建领主提供贡赋的十二个行政单位”。
全州国土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下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共3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有10个县级国营农场和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全州总人口106万人位于云南省东端的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以其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遐迩,名列我国十大名胜风景区之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系北回归线以南,亚洲大陆向东南亚半岛过渡地带。
全州总面积19184.45平方公里,人口79.6万,下辖景洪市和猛海、猛腊两县。
这里居住著傣、哈尼、布朗、基诺、拉祜、佤、瑶等十几个民族,其中傣族占1/3,汉族占1/3,其他民族占1/3。
与老挝、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069公里。
西双版纳属热带雨林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内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在21℃。
干季从11月至翌年4月,温季从5月至10月。
终年无霜雪。
年雾日达108—146天。
景洪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1.1℃,极端最低气温2.7℃,常年适於旅游观光。
西双版纳的基本州情可以概括为:一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点的自然资源富集。
西双版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两季分明,年降雨量1500-1800毫米、年平均日照1800-2400个小时、年平均气温18-20℃,是理想的避寒之地。
热带、亚热带光热水土的丰厚条件造就了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优势,作为全球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好的一块绿洲,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热带原始雨林。
全州有林地面积113.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67.69%,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8万公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工业产品中,发电量、糖、啤酒、水泥、黄金产量保 持增长。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00081万元,比上年增长20.2%。 全州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2475 万元,增长18%。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19188万元,比上年增长 22.2%,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4%,提高1.9个百分 点。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61.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5%。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下降0.8个百分点。
年末人口城镇化率为40%,比上年末提高1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1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4696万元,比上年增长7.9% 。其中,农业总产值339144万元,增长9.1%;林业总产值526418万元,增 长9.3%;畜牧业总产值69103万元,增长4.4%。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36.96万亩,比上年增长2.6%,其中稻谷面积64.17万亩 ,下降4.2%;油料种植面积2.67万亩,下降7%;蔬菜种植面积19.34万亩, 增长2.6%;甘蔗种植面积19.92万亩,下降0.6%。年末茶叶面积75.54万亩 ,比上年末增长3.3%;水果面积34.19万亩,增长43.5%。Leabharlann 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4737万元,比 上年增长24.6%。分城乡看,城镇投资(含房地产开 发)1210173万元,增长26.6%;农村投资174564万 元,增长12.2%。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6691万元,比上年 下降52.1%;第二产业投资129281万元,增长19.5% ;第三产业投资1054201万元,增长33.1%;
云南经济概况西双版纳
•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最南端,与老挝、缅 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 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达966公里。 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 珠镶嵌在祖国西南的边疆。澜沧江纵贯南 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 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 瑙河”。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 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 放的窗口。西双版纳辖景洪市、勐海县、 勐腊县和10个国营农场。这里聚居着傣、 哈尼、拉祜、布朗、基诺、彝、瑶等13个 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的77.3%。
• 二、西双版纳自然概况
• 西双版纳日照充足,具有热量有效性高、 静风少寒、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雾日多 、湿度大、干湿季分明等得天独厚的气候。
• 资源组合优势,极有利于热带花卉和其他 作物生长。
• 1、土壤条件
• 全州土壤类型共有9个土类18个亚类55个土 属120个土种。土体深厚,有机制含量高, 土壤质地均匀、疏松,物理性能良好,土 壤肥力较高。
年末渔业养殖面积8.8万亩,比上年末下降2.4%。全年水产品产量2.6 万吨,增长18%。
年末农村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0361万瓦特,比上年末增长4.8%。全 年农村化肥施用量(折纯)4.66万吨,增长8.3%。农村用电量9315万千瓦 小时,增长10.4%。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三、工业和建筑业
主要农产品中,粮食、甘蔗、茶叶、水果、蔬菜产量保持增长。 年末生猪存栏50.91万头,比上年末下降0.2%;大牲畜存栏9.07万头,下降 12.7%。全年肉类总产量32489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猪肉产量24604 吨,增长7.4%;牛肉产量4265吨,下降1.8%;羊肉产量85吨,增长30.8% 。
2011年,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672314万元,比上年增长25.6% 。其中,轻工业总产值282935万元,增长43.2%;重工业总产 值389379万元,增长15.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7884万元,比上年增长18.4%。规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2543万元,增长18.8%。其中,铁矿采选 业增加值40772万元,下降21.1%;精制茶加工业增加值52921 万元,增长21.3%;制糖业增加值37401万元,增长49.1%;电 力生产业增加值106183万元,增长12.2%;电力供应业增加值 45096万元,增长59.8%。
• 2、光、热、水条件
• 西双版纳光照充足,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00--6000兆焦耳 /平方米,直接辐和投射各占一半。全年日照时数为1800-22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5--50%。年平均气温18.1-22℃,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最冷月平均15℃以上,多 年平均最低温在5℃以上,极端最高温38.1--41℃,极端 最低温-0.5℃--3.7℃。全州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1900 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季(11月至次年4月)和湿季(5 月至10月)之分,湿季降雨量占85%以上,降雨日数115 天以上。旱季虽长,但雾日多,全年有130--150天,雾浓 而重,可缓和旱季旱情。冬季有山地逆温层存在,有利于 越冬。年平均相对湿度82--85%,绝对湿度平均为16.2-21.4毫巴。是云南三大高湿地区之一。年平均风速0.5-0.8米/秒,既无常风影响,又无台风袭击。在正常年份的 寒潮,多被北部的哀牢山和无量山等高山所阻挡而不易到
达本州。只有西伯利亚高强度偏置西支的强寒潮可沿横断 山谷南下,会造成偶发性寒害。
三、西双版纳三大产业的发展
2012年云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年全州生产总值1976842万元, 比上年增长1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27万 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598050万元,增长20.5% ;第三产业增加值809265万元,增长12.7%。第一产业增 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8%,比上年上升1.5个 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0.3%,上升0.5个百分 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9%,下降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