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 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版纳风情一、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北部,云南省的南端。
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
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
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
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
境内植物密度大,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63.2%,其中药用植物1724种,珍稀、濒临灭绝的植物有50种,橡胶园150万亩,陆栖脊椎动物539种,鸟类429种,鱼类100种,素有“植物王国”与“动物王国”之称。
西双版纳全州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世居傣族、哈尼族、汉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西双版纳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神奇的热带雨林、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丰富奇异的餐饮,使之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神奇色彩的地区之一。
州内奇异的热带雨林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千姿百态,绚丽多姿。
现有景点140多个,是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这就决定了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可发展成为一大骨干经济产业。
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
决定旅游事业能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旅游资源,这是发展旅游资源的物质基础。
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即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一类是人文资源,即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西双版纳具有这种资源系统,它以绮丽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特色。
西双版纳州概况

西双版纳州概况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966公里。
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瑙河"。
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一、地理位置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地处热带北部边缘,横断山脉南端。
地势由北向南倾斜迭降,两侧高,中间低,形成深度切割的高原地貌形态,海拔最高点2429米,最低点477米,具有山区和坝区的明显区别。
全州总面积19124.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95%,坝区面积占4%,水域面积占1%。
万亩以上面积的坝区23个。
有耕地163.4 万亩,占总面积的5.7%。
二、气候条件受印度洋、太平洋季风气候影响,西双版纳具有大陆性和海洋性兼优的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润,高温多雨,静风少寒,干湿季分明。
年均气温16.1℃至25.8℃,降雨量1100mm至2400mm,全年日照时数1800至2400小时。
良好的水、光、热条件,使西双版纳四季常绿,物种丰富。
三、区位优势西双版纳西南面与缅甸、老挝接壤,国境线长达966.3公里(中缅段288.5公里,中老段677.8公里),与泰国、越南相邻。
有6条公路通往老挝、缅甸。
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从西双版纳出境,经老、缅、泰、柬、越流入南海。
目前,州内有3个国家级口岸和1个省级口岸,初步形成水、陆、空出入境立体交通网络。
四、行政区划西双版纳州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
境内有10个县级国营农场,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
五、人口、民族全州总人口87万人。
世居着傣、汉、哈尼、彝、拉祜、布朗、基诺、瑶、苗、回、佤、壮、景颇等13个民族。
六、水能资源澜沧江•湄公河从西双版纳境内穿过,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水能蕴藏量约5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资源总量可达63亿度。
西双版纳州民中简介

西双版纳州民中简介“西双版纳”系傣语,“西双”即十二,“版纳”意为一个提供封建赋税的行政单位(直译为“十二千田)”,实际上是指十二个行政区域。
一、历史沿革西双版纳古称勐泐。
三国、两晋时期及以前属永昌郡管辖。
南北朝时期,西双版纳一带的12个傣族部落“泐西双邦”,奉天朝为“天王”,受到封赏。
公元8—10世纪,勐泐政权属唐代地方政权“南诏”银生节度管辖。
傣历522年(公元1160年),傣族首领帕雅真统一勐泐,属南宋地方政权“大理”管辖。
帕雅真奉天朝为“共主”,接受封建王朝的封号,其后,帕雅真之四子桑凯冷继父位时,受天朝封赐为“勐泐王”。
元灭宋后,在云南设立行省,将云南划分为37路、5府,勐泐一带称为“车里路”。
此后勐泐一带地区开始实行土司制度,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在车里设“车里路军民总管府”,管辖勐泐一带地方。
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改设“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封召坎勐为宣慰使。
傣历932年(公元1570年),宣慰使召应勐为了分配贡赋,把所管辖地区划分为12个“版纳”,即“西双版纳”(12个版纳之意),这即是西双版纳名称的来由。
1950年2月17日,西双版纳全境解放,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县相继建立县人民政府,隶属普洱专区。
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首府设在允景洪,自治区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委托普洱专员公署(1955年后改称思茅专员公署)领导。
1953年5月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二次(扩大)会议根据中央及省批复文件,撤消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县建制,按照传统习惯,将辖区重新划分为12个版纳及两个民族自治区、一个区和一个生产文化站,即设立景洪、勐养、勐龙、勐旺、勐海、勐混、勐阿、勐遮、西定、勐腊、勐棒、易武12个版纳政府和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归版纳勐海领导)、易武瑶族自治区(归版纳易武领导)、布朗山区(归版纳勐混领导)、基诺洛克生产文化站(归版纳勐养领导)。
1955年6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改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云南西双版纳概况

一、云南西双版纳概况一、基本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月23日,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成立最早的自治州。
西双版纳为傣语地名,傣语音译“西双”即十二,“版纳”即千块田,意译为“向封建领主提供贡赋的十二个行政单位”。
全州国土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下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共3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有10个县级国营农场和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全州总人口106万人位于云南省东端的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以其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遐迩,名列我国十大名胜风景区之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系北回归线以南,亚洲大陆向东南亚半岛过渡地带。
全州总面积19184.45平方公里,人口79.6万,下辖景洪市和猛海、猛腊两县。
这里居住著傣、哈尼、布朗、基诺、拉祜、佤、瑶等十几个民族,其中傣族占1/3,汉族占1/3,其他民族占1/3。
与老挝、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069公里。
西双版纳属热带雨林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内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在21℃。
干季从11月至翌年4月,温季从5月至10月。
终年无霜雪。
年雾日达108—146天。
景洪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1.1℃,极端最低气温2.7℃,常年适於旅游观光。
西双版纳的基本州情可以概括为:一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点的自然资源富集。
西双版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两季分明,年降雨量1500-1800毫米、年平均日照1800-2400个小时、年平均气温18-20℃,是理想的避寒之地。
热带、亚热带光热水土的丰厚条件造就了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优势,作为全球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好的一块绿洲,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热带原始雨林。
全州有林地面积113.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67.69%,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8万公顷。
介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文案

介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文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建筑等文化传统。
傣族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他们的传统文化深厚而丰富,深受游客的喜爱。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自然风光迷人,境内山林密布,空气清新,植被茂盛。
这里有着数十种独特的植物和动物,被誉为中国的“生态宝库”。
在这里,你可以尽情欣赏到热带雨林的壮丽风光,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魅力。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点众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景洪市。
景洪市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游客们必到之地。
这里有着美丽的湄公河风光,独特的傣族文化,以及各种有趣的景点和活动,让人流连忘返。
在景洪市,你可以参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博物馆和文化村,了解傣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你还可以欣赏到傣族传统的舞蹈表演,品尝当地的美食,购买精美的手工艺品,体验热带雨林的探险之旅。
除了景洪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如曼听公园、勐海县、勐腊县等。
这些地方都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让人留恋忘返。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行时,建议游客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保持环境清洁,爱护自然资源,做一个文明、礼貌的游客。
同时,游客们要注意安全,遵守当地的规定和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享受愉快的旅行之旅。
总的来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你想体验不一样的旅行,不妨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走一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傣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保护

傣族服饰
傣族佛塔
六国艺术节
傣族泼水节
傣族手工造纸
傣族织锦
三、开发模式以及案例分析
(一)、开发模式
通过不同的功能规划和定位,依托不同投资开发模式,实现村落保护与文化传 承。 1、定位于村落景区,依托旅游行业公司+村民的投资方式,对少数民族村落进 行景观规划和生态维护,大力发展旅游景区以及相关产业。如傣族园、基诺山寨、 中缅第一寨勐景来等。 2、定位于文化艺术创意项目,依托文化创意专业投资公司+合作社的投资方式, 对少数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民间技艺进行开发,以文化艺术创新传承发 展为主要功能,形成产业集群,延伸发展旅游产业、手工业等,用以保持村落保护 和文化传承的完整性,规模化持续性发展。如傣可素艺术空间、曼召造纸合作社等。 3、定位于地方特色村落,依托政府政策扶持和村民自筹的投资方式,建设民 俗新村,以民俗文化展示为主要功能,实现农村多产业融合,展示村落文化或原住 产业,如曼掌文化庄园等。 4、定位于文化旅游城市小镇,依托文化旅游地产企业强大实力的投资方式。 依托商业氛围,以文化演艺、文化传播、商业地产为主要功能,主要以满足当地居 民及外来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投资建设文化旅游城市小镇。 如告庄西双景、万 达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等。
4、告庄西双景
基本概况: 告庄西双景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江北,毗邻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河流,扼守进 出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市咽喉要道,是千万游客到西双版纳的第一站。以重现古时景洪 盛景为蓝本,规划“一江两门九塔十二寨”,融合大金三角、湄公河流域傣泰文化精 华,筑就大金三角旅游环线上首席文旅大城。 业态构成: 汇聚“文化、休闲、度假、体验、娱乐、旅游、商贸、居住”等功能业态于一体 主要特色: 重现景洪古时盛景,一座繁盛的“景洪城中异域之城”。 社会经济效益: 自2012年开业至今,年接待游客量已经突破400万人次,2016年春节期间,日均 游客人数突破10万人次,已成为云南旅游新地标。 成功经验: 告庄西双景的面世,打破了以往旅游业狭隘、僵化的模式,从城市需求出发,以 国际水准,打造最能代言西双版纳资源、文化、价值、未来的产业。
西双版纳州地产市场调研报告ppt课件

昆明
勐海县
景洪市
西双版纳
勐腊县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2
西双版纳州 基本情况
行政区划:全区总面积2万平方公里,下辖1个县级市、2个县和11个国营农场, 总人口113.4万人。这里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等13个少数民族, 占全州人口的74%。。
西双版纳州3个市县常住人口
地区别 人口数(万人)
面积
2015年
增长速度(%)
2
0
2016年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5
西双版纳州 基本情况
2016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5.07亿元,较去年增长15%。其中全区 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0.96亿元,较去年增长39.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 21.91%。
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2011—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与增长速度
4500
0
4400
2016.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销量
均价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9
2017年西双 版纳州楼市
价格分析
2017年1—4月景洪市商品房成交套数为5124套,其中2月份成交为较 多;面积约合63.37万方;成交均价为5707元/㎡;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西双版纳州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2017年6月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1
西双版纳州
地理位置: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最南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北 纬约21°10’,东经99°55’至101°50’之间,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东西面与江 城县、普洱市相连;西北面与澜沧县为邻;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 邻近泰国和越南,与泰国的直线距离仅200余公里。东距太平洋的北部湾400多公里,西距印 度洋的孟加拉湾600余公里。边界线长达966.3公里,约等于云南省边境线总长的1/4。。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云南省南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
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思
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神奇的热带
雨林
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
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
每年的泼水节于4
月旬举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游客参与。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南端,与老挝、
缅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近邻,
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
长达966公里。
她美丽、富饶、神
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
国西南的边疆。
澜沧江纵贯南北,
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
、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
为"东方多瑙河"。
西双版纳境内
共有植物二万多种,其中属热带植物
5000多种,有食用植物一万多种,野
生水果50多种,速生珍贵用材树40多种。
许多植物是珍贵药材或具有特殊用途,如抗癌药物美登木、嘉兰;治高血压的罗芙木;健胃驱虫的槟榔;风吹楠的种子油是高寒地区坦克、汽车发动机和石油钻探增粘降凝双效添加剂的特需润滑油料;桐子油可替代柴油;被誉为“花中之王”依兰香可制成高级香料;有1700多年前的古茶树;有天然的“水壶”、“雨伞“;会闻乐起舞、会吃蚊虫的小草、见血封喉的箭毒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最南部。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璀璨的绿宝石。
她位于北纬21°10'—22°40',东经99°55'—101°5 0',土地面积有1.9万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紧邻泰国。
面积1. 97万平方千米。
辖1县级市2县,即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
州人民政府驻景洪市。
2008年底人口106万。
有傣、汉、哈尼、布朗、拉祜、基诺、瑶、彝、回、佤等民族。
1953年建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州。
处滇西山地南部,澜沧江纵穿境内,多河谷平坝。
农产品有稻、玉米、小麦、甘蔗、茶叶、棉花、花生及香蕉、芒果、椰子等水果,产紫胶、橡胶、樟脑、剑麻、胡椒、柚木、金鸡纳、罗芙木等经济植物。
有中国保存得较完好的热带季雨林,景观独特。
原始森林中有野象(亚洲象)、犀牛、长臂猿、孔雀和珍禽双角犀鸟等。
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矿产有铁、煤、铜等。
有采矿、电力、机械、化肥、制茶、制糖、橡胶等工业。
有茶叶、药材、槟榔、剑麻等特产。
名胜古迹有曼飞龙白塔、热带植物园、景真八角亭等。
自然条件西双版纳处于东亚和南亚季风交汇的低纬度地带,气候高温、多雨、湿润、静风,大部分地区终年无霜,是“没有冬天的热土”,是世界上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为完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全州有林地面积113.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达63.7%。
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26.8万公顷。
全州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0.2%,而植物种类却占全国的1/5,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
在莽莽原始森林中,繁衍着望天树、树蕨、大板根等西双版纳独有的珍稀植物达341种,有野象、白颊长臂猿、棕颈犀鸟等珍稀动物46种;药用植物1715种;花卉植物种类为全国之最。
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物种基因库”和“森林生态博物馆”。
西双版纳还是千百年来誉满神州,风靡全球的中国普洱茶的故乡。
境内古六大茶山有六万多亩上百年古栽培型茶园,有1700年树龄的野生型茶树,有力地证明西双版纳是大叶茶的原生地,是古代重要的产茶区。
西双版纳国境线长966.3公里,是我国从陆路通往中南半岛的门户和要冲。
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穿州而过,一江连中、老、缅、泰、柬、越六国。
从景洪顺江而下可直达缅甸、老挝、泰国,同时可直达柬埔寨和越南。
州内现有景洪港、磨憨口岸、西双版纳机场等水、陆、空3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一个省级口岸——打洛。
在云南能通过水陆空直达老、缅、泰三国的地州仅西双版纳,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物产资源1.茶叶西双版纳是享誉世界的“普洱茶”的故乡。
种植茶树已有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境内有古六大茶山:曼庄、曼撒、易武、倚邦、革登、攸乐,明、清时茶叶商贸盛极一时,“商旅充斥,马帮塞途”。
现在,全西双版纳都分布有茶园,茶叶品种发展到1 00余种。
现有茶园面积28.66万亩,年生产精制茶13586吨。
有大、中型茶厂10家,著名的厂家有勐海茶厂、大渡岗茶厂、普文茶厂、黎明茶厂、尚勇茶厂等,都生产极受欢迎的精品名茶。
在勐海县的西定、巴达分别发现了直径1米多、一千多年树龄的野生茶树。
2.地热资源西双版纳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占云南省第二位,仅次于腾冲,共有热泉、矿泉1 49处。
热水泉多出露于澜沧——勐遮——勐海主干断裂带及景洪坝子。
分布在景洪市的嘎洒有16处、小街至大勐龙5处;勐海县的勐阿8处、勐往至蚌岗11处、勐满5处;勐腊县的勐捧、关累等地。
水温最低25度,最高达103度,流量0.1——3.9公升/每秒。
盐卤泉多分布在勐腊县东部,密集于勐伴、尚勇、大荒坝、曼隆等地。
含有丰富的钾盐与盐,故称“盐泉”。
西双版纳的地热资源尚待有识之士来开发利用。
一旦开发,即可建成旅游胜地、疗养胜地、科研基地。
3.矿产资源西双版纳不仅地上资源丰富,而且地下资源也丰富。
现已查明有金属、非金属矿点131处。
具有相当储量的矿种有铁、铜、铅、稀土、锡、钨、锰、硫铁矿、石盐、钾盐、煤、汞、银、砷、金、化工灰岩、绿柱石等19种。
铁矿储量1.18亿吨,分布在景洪市疆峰、惠民、大勐龙、曼养、勐腊县新山、勐海县西定、曼来、吉良等地。
盐矿储量250亿吨,含盐层面积约54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勐腊县东部勐伴、尚勇、磨歇等地。
煤矿储量1450万吨,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大河沟、曼养、勐岗、勐往,景洪市勐养、普文、景讷和勐腊县勐远、尚勇等地。
铜矿储量10530吨,主要分部在景洪市三达山、大勐龙,勐腊县瑶区、易武、象明等地。
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勐海县三棵桩、勐板、旧豪,景洪市勐岭山,勐腊县的铸锅河、易田、曼康等地。
4.林产品资源1997年,西双版纳森林覆盖面为59.26%,有森林面积1753.5万亩,林产品十分丰富。
近年来,十分重视林木保护工作,实行采育结合方针。
建成了大龙山、勐养、普文、勐仑轻木林场。
营造思茅松幼林1万亩、轻木1万亩、铁刀木炭薪林20万亩、依兰香1万余亩、油茶1万余亩。
5.农产品资源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为发展农业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平坝区稻谷可一年两熟,粮食总产保持在每年30万吨以上。
全州已建起16个水稻生产基地,种植橡胶187万亩、甘蔗29万亩、水果13万亩、南药7万亩、香料1万亩、水产养殖4万亩、并开发了香夹兰、澳洲坚果等新品种。
农业开发还处在起始阶段,深度开发大有可为。
6.热带作物资源除天然橡胶、茶叶外,还有药用植物920种、油脂植物160种、香科植物200多种、热带水果110多种,还有大量的各具特色,美丽迷人的热带花卉植物。
西双版纳种植天然橡胶最早在1947年,1956年后大力发展橡胶业,现有大型国营农场10个,总人口15万。
全州橡胶种植面积187.14万亩(其中民营90.98万亩),开割面积104.67万亩,年产干胶12.35万吨,平均亩产干胶101.4公斤,跃居世界高产前列。
西双版纳植胶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5%和30%。
三十年来,累计产干胶60余万吨,今后每年可投产16—18万吨。
西双版纳已成为我国第二个天然橡胶基地。
7.水力资源西双版纳水资源极丰富。
全州地表水资源量可分为三部分:一是澜沧江干流过境水量,径流总量555.2亿立方米;二是发源于境外的河流汇入本州境内,总量为2 3.6亿立方米;三是州内降雨产生的地表水,总量为119.2亿立方米。
从西双版纳流出国境的总水量达69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达22.52亿立方米。
西双版纳水能理论蕴藏量529.23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463亿度。
西双版纳人均占水量为全国人均占水量的7.7倍。
现有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147座。
库容总量达2.3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0.03千公顷。
有中小型电站80余座,发电量达28814万度。
为加强水能源开发,西双版纳正计划在澜沧江下游景洪市旁,兴建大型水电站——景洪电站。
交通发展情况至2008年底,公路里程达8681公里,其中:1、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87公里、一级公路9公里、二级公路274公里、三级公路33公里、四级公路3325公里、等外公路4953公里。
2、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435公里、省道442公里、省管县道432公里、地方管县道850公里,乡道3983公里、村道2415公里、专用道124公里。
经济发展2008年,全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122778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68183万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364002万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495600万元,增长15.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长16.8%,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2.0%,房地产业增长23.4%。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30:40,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2.3个百分点。
全州人均生产总值达11504元,增长9.5%。
历史沿革傣语“西双版纳”直译为“十二千块田”,实际上是指十二个行政区域。
傣家人说西双版纳古时称为“勐巴纳西”,意思是“一块神奇、美好的理想国土”。
1953年1月23日建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自治区人民政府驻车里县景洪。
原属思茅专区的车里(驻景洪)、镇越(驻易武)、佛海(驻勐海)、南峤(驻勐遮)4县,宁江县的勐阿、勐旺2县,思茅县的普文区,江城县的整董乡等划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
1954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车里县景洪改为允景洪。
撤销车里、镇越、佛海、南峤4县,改设版纳景洪、版纳勐海、版纳勐旺、版纳易武、版纳勐捧、版纳勐混、版纳勐遮、版纳勐养、版纳勐腊、版纳勐龙、版纳勐阿、版纳曼敦等12版纳(均相当于区级)及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易武瑶族自治区与布朗山区。
1957年设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允景洪。
辖版纳景洪(驻允景洪,由原版纳景洪、版纳勐龙、版纳勐养和版纳勐旺的勐醒、勐旺、整董改设)、版纳易武(驻易武,由原版纳易武、易武瑶族自治区和版纳易武的倚邦改设)、版纳勐腊(驻勐腊,由原版纳勐腊、版纳勐捧改设)、版纳勐海(驻勐海,由原版纳勐海、版纳勐混、版纳勐阿、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及布朗山区改设)、版纳勐遮(驻勐遮,由原版纳勐遮、版纳曼敦改设)等5版纳。
1958年版纳景洪、版纳易武、版纳勐腊、版纳勐海、版纳勐遮分别改为景洪县、易武县、勐腊县、勐海县、勐遮县。
1959年撤销易武县,并入勐腊县;撤销勐遮县,并入勐海县。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辖3县。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总人口993397人;景洪市443672人、勐海县314068人、勐腊县235657人。
2004年9月30日,《关于调整西双版纳州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云政复[2004]95号):①撤销景洪市小街乡和勐龙镇,合并设立勐龙镇,镇政府驻原勐龙镇政府驻地;②撤销景洪市景洪镇,将其原纳板、曼点、曼沙、曼迈、曼戈播5个村委会划归嘎洒镇管辖,曼外、曼戈龙2个村委会划归允景洪街道办事处管辖;③撤销勐海县西定哈尼族乡和巴达哈尼族布朗族乡,合并设立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乡政府驻原西定哈尼族乡政府驻地;④撤销勐腊县易武乡和曼腊彝族瑶族乡,合并设立易武乡,乡政府驻原易武乡政府驻地;⑤撤销勐腊县勐捧镇和勐润哈尼族乡,合并设立勐捧镇,镇政府驻原勐捧镇政府驻地。
2004年,根据州人民政府《西双版纳州关于调整全州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通知》:景洪市撤销小街乡、景洪镇,原小街乡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勐龙镇管辖,原景洪镇的纳板、曼点、曼沙、曼迈、曼戈播5个村委会划归嘎洒镇管辖,将曼外、曼戈龙2个村委会划归允景洪街道办事处管辖;勐海县撤销西定哈尼族乡和巴达哈尼族布朗族乡,合并设立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