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
西双版纳州概况

西双版纳州概况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966公里。
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瑙河"。
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一、地理位置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地处热带北部边缘,横断山脉南端。
地势由北向南倾斜迭降,两侧高,中间低,形成深度切割的高原地貌形态,海拔最高点2429米,最低点477米,具有山区和坝区的明显区别。
全州总面积19124.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95%,坝区面积占4%,水域面积占1%。
万亩以上面积的坝区23个。
有耕地163.4 万亩,占总面积的5.7%。
二、气候条件受印度洋、太平洋季风气候影响,西双版纳具有大陆性和海洋性兼优的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润,高温多雨,静风少寒,干湿季分明。
年均气温16.1℃至25.8℃,降雨量1100mm至2400mm,全年日照时数1800至2400小时。
良好的水、光、热条件,使西双版纳四季常绿,物种丰富。
三、区位优势西双版纳西南面与缅甸、老挝接壤,国境线长达966.3公里(中缅段288.5公里,中老段677.8公里),与泰国、越南相邻。
有6条公路通往老挝、缅甸。
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从西双版纳出境,经老、缅、泰、柬、越流入南海。
目前,州内有3个国家级口岸和1个省级口岸,初步形成水、陆、空出入境立体交通网络。
四、行政区划西双版纳州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
境内有10个县级国营农场,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
五、人口、民族全州总人口87万人。
世居着傣、汉、哈尼、彝、拉祜、布朗、基诺、瑶、苗、回、佤、壮、景颇等13个民族。
六、水能资源澜沧江•湄公河从西双版纳境内穿过,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水能蕴藏量约5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资源总量可达63亿度。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PPT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1.受惠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和云南省实施有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2.受惠于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
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的原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
丰富的旅游资源
1.海陆位置: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境内,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地理位置
2.纬度位置: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冻结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季风
下滑原因
1.对现有旅游景点进行整合改造2.加强旅游景点的规划和改造3.强化旅游景点的监督管理4.加大宣传力度5.开发新的旅游项目
解决措施
气候
澜沧江流经西双版纳,其下游称为湄公河,共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六个国家,注入南海。
河流
1.热带雨林
旅游资源
西双版纳是我国除海南省外,热带雨林保留最完整的地区
热带动物的王国
西双版纳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孔雀,大象等国家级国家级保护动物,人们形象的把这里称为动物王国
2.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多个部门的发展,并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1.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促进了商业的发展3.城市面貌巨变4.促进了房地产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原因及解决措施
1.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是竞争日趋激烈2.景点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接待也没有国际化3.不法商贩诱客购物,影响声誉4.生态环境压力较大5.一些景点大同小异,没有特色
西双版纳行政区划介绍

西双版纳行政区划介绍
西双版纳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
它的全称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傣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
西双版纳的行政区划结构合理,包括了两个县级市和一个县。
首先是西双版纳的首府景洪市。
景洪市位于西双版纳的中部,是整个自治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个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
景洪市的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是一个非常适合居住和旅游的地方。
这里有着独特的傣族文化,游客可以欣赏到傣族的歌舞表演和传统手工艺品。
其次是西双版纳的另一个县级市勐腊市。
勐腊市位于西双版纳的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
这个地方的农产品种类繁多,且质量优良,尤其以橡胶和茶叶最为出名。
勐腊市也有着独特的自然风景,比如著名的勐腊野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动物保护的重要基地。
最后是西双版纳的一个县景洪市的下辖县澜沧县。
澜沧县位于西双版纳的东南部,是一个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县。
这个县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如澜沧江、傣家村寨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澜沧县的农产品也很有特色,如傣族的著名特产“勐海糯米”。
总的来说,西双版纳的行政区划合理,各个县级行政区都有着独特
的资源和特色。
无论是景洪市的繁华都市风光,还是勐腊市的农业特色,抑或是澜沧县的自然风光,都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西双版纳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和赞誉的旅游目的地。
云南西双版纳概况

一、云南西双版纳概况一、基本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月23日,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成立最早的自治州。
西双版纳为傣语地名,傣语音译“西双”即十二,“版纳”即千块田,意译为“向封建领主提供贡赋的十二个行政单位”。
全州国土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下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共3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有10个县级国营农场和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全州总人口106万人位于云南省东端的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以其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遐迩,名列我国十大名胜风景区之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系北回归线以南,亚洲大陆向东南亚半岛过渡地带。
全州总面积19184.45平方公里,人口79.6万,下辖景洪市和猛海、猛腊两县。
这里居住著傣、哈尼、布朗、基诺、拉祜、佤、瑶等十几个民族,其中傣族占1/3,汉族占1/3,其他民族占1/3。
与老挝、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069公里。
西双版纳属热带雨林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内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在21℃。
干季从11月至翌年4月,温季从5月至10月。
终年无霜雪。
年雾日达108—146天。
景洪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1.1℃,极端最低气温2.7℃,常年适於旅游观光。
西双版纳的基本州情可以概括为:一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点的自然资源富集。
西双版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两季分明,年降雨量1500-1800毫米、年平均日照1800-2400个小时、年平均气温18-20℃,是理想的避寒之地。
热带、亚热带光热水土的丰厚条件造就了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优势,作为全球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好的一块绿洲,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热带原始雨林。
全州有林地面积113.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67.69%,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8万公顷。
生物模式标本产地

生物模式标本产地生物模式标本产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南部,地处云南高原南缘,是中国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也是一个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地区。
这里的独特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得西双版纳成为了众多生物模式标本的产地。
西双版纳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18℃-22℃之间,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可达到1000-3000毫米。
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得这片土地上的植被生长茂盛,形成了丰富的自然环境。
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0%,是云南省的绿肺。
在这片茂密的森林中,栖息着大量的鸟类、昆虫、两栖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等生物种类。
西双版纳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这里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拥有众多的珍稀濒危物种。
其中,大象、虎豹、金丝猴、黑颈长尾雉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此外,西双版纳还是中国境内唯一的热带季风植物区,拥有大量的热带植物资源,如云南黄花梨、板栗、柚子等。
正是因为这片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西双版纳成为了众多生物学研究者和采集者争相前往的地方。
他们带着各种科研目的,来到这里进行生物模式标本的采集和研究。
生物模式标本是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们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研究物种形态特征、进化关系、分布范围等重要信息。
在西双版纳的森林中,研究者们可以找到各类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等标本。
他们用专业的采集工具和方法,将这些生物标本采集并加工成干燥的标本,然后运回研究机构进行鉴定和分类。
这些标本不仅可以用于科学研究,还可以用于教学和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西双版纳这片宝贵的生物资源。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西双版纳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森林的砍伐、土地的开发、乱捕滥猎等问题,都对这里的生物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保护西双版纳的生物多样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对非法捕猎和乱砍滥伐的打击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西双版纳这片宝贵的生物资源。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版纳风情一、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北部,云南省的南端。
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
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
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
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
境内植物密度大,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63.2%,其中药用植物1724种,珍稀、濒临灭绝的植物有50种,橡胶园150万亩,陆栖脊椎动物539种,鸟类429种,鱼类100种,素有“植物王国”与“动物王国”之称。
西双版纳全州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世居傣族、哈尼族、汉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西双版纳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神奇的热带雨林、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丰富奇异的餐饮,使之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神奇色彩的地区之一。
州内奇异的热带雨林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千姿百态,绚丽多姿。
现有景点140多个,是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这就决定了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可发展成为一大骨干经济产业。
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
决定旅游事业能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旅游资源,这是发展旅游资源的物质基础。
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即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一类是人文资源,即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西双版纳具有这种资源系统,它以绮丽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特色。
西双版纳介绍PPT

四 民俗文化
西双版纳斗鸡
斗鸡作为一项古老的民间娱乐活动深受国人喜 爱,在河南、山东、云南等省较为流行。漳州 斗鸡、吐鲁番斗鸡、中原斗鸡和西双版纳斗鸡, 被称为“中国四大斗鸡”。西双版纳斗鸡比赛 的历史悠久,是傣族群众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西双版纳斗鸡体型健壮、骨骼结实、胸肌发达, 尽管个头比中原斗鸡小,但是打斗起来却非常 凶猛。
基诺大鼓舞
大鼓舞,基诺语称“司土锅”,“司土”为“大鼓”,“锅”为“跳”,流传于云南省西双 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的基诺族村寨。基诺族跳大鼓舞是为了感谢传说中用 大鼓拯救了基诺人的创世女神阿嫫腰白。跳大鼓舞以过“特懋克节”时最为隆重,时间是在 立春后三天。跳大鼓舞有一套完整的仪式:舞前,寨老们要先杀一头乳猪、一只鸡,供于鼓 前,由七位长老磕头拜祭,其中一人念诵祭词,祈祷大鼓给人们带来吉祥平安。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 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 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 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 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 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 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 过泼水节。
四 民俗文化
一 历史故事
帕雅真统一勐泐
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傣族首领帕雅真统 一勐泐,在景洪建立“景龙金殿国”,隶属南宋 藩属国政权“大理”。帕雅真奉天朝为“共主”, 其四子桑凯冷受天朝封赐为“九龙江王”。
一 历史故事
勐海古代历史
西双版纳勐海县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历 史悠久。在古代,勐海地区是茶马古道的重要 节点,茶叶贸易繁荣。据传,唐宋时期已有茶 马古道从勐海经过,茶叶成为重要的贸易商品。 勐海地区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当地人世代传 承着茶文化的传统,普洱茶的制作技艺也在这 里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在勐海地区,有许 多古老的茶园和茶庄,其中有些已有数百年的 历史。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云南省南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
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思
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神奇的热带
雨林
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
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
每年的泼水节于4
月旬举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游客参与。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南端,与老挝、
缅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近邻,
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
长达966公里。
她美丽、富饶、神
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
国西南的边疆。
澜沧江纵贯南北,
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
、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
为"东方多瑙河"。
西双版纳境内
共有植物二万多种,其中属热带植物
5000多种,有食用植物一万多种,野
生水果50多种,速生珍贵用材树40多种。
许多植物是珍贵药材或具有特殊用途,如抗癌药物美登木、嘉兰;治高血压的罗芙木;健胃驱虫的槟榔;风吹楠的种子油是高寒地区坦克、汽车发动机和石油钻探增粘降凝双效添加剂的特需润滑油料;桐子油可替代柴油;被誉为“花中之王”依兰香可制成高级香料;有1700多年前的古茶树;有天然的“水壶”、“雨伞“;会闻乐起舞、会吃蚊虫的小草、见血封喉的箭毒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璀
璨的绿宝石。
她位于北纬21°10'—22°40',东经99°55'—101°50',土地面积有1.9万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紧邻泰国。
下辖景洪市和勐海县、勐腊县,辖区内有10个县级国营农场和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
全州有99万人口,其中傣族占总人口的34%,汉族占25%,其他少数民族占41%。
世居民族有傣、汉、哈尼、拉祜、布朗、彝、基诺、瑶、壮、回、苗、景颇、佤等13种民族。
其中基诺族是西双版纳独有的少数民族。
西双版纳处于东亚和南亚季风交汇的低纬度地带,气候高温、多雨、湿润、静风,大部分地区终年无霜,是“没有冬天的热土”,是世界上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为完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全州有林地面积113.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达63.7%。
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26.8万公顷。
全州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0.2%,而植物种类却占全国的1/5,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
在莽莽原始森林中,繁衍着望天树、树蕨、大板根等西双版纳独有的珍稀植物达341种,有野象、白颊长臂猿、棕颈犀鸟等珍稀动物46种;药用植物1715种;花卉植物种类为全国之最。
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物种基因库”和“森林生态博物馆”。
西双版纳还是千百年来誉满神州,风靡全球的中国普洱茶的故乡。
境内古六大茶山有六万多亩上百年古栽培型茶园,有1700年树龄的野生型茶树,有力地证明西双版纳是大叶茶的原生地,是古代重要的产茶区。
西双版纳国境线长966.3公里,是我国从陆路通往中南半岛的门户和要冲。
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穿州而过,一江连中、老、缅、泰、柬、越六国。
从景洪顺江而下可直达缅甸、老挝、泰国,同时可直达柬埔寨和越南。
州内现有景洪港、磨憨口岸、西双版纳机场等水、陆、空3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一个省级口岸——打洛。
在云南能通过水陆空直达老、缅、泰三国的地州仅西双版纳,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2004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6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地方财政收入2.96亿元(2003年为4.45亿元),排除取消农特税等政策因素,同比增长4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3元,比上年增7.6%;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元,比上年增5.3%;人口自然增长率9.22‰。
当前,西双版纳正面临着进一步加快开发的难得机遇。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州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
为我州区位优势更快更有效地转化为对外开放的优势带来了
极好的机遇。
一批重要项目的建设和竣工,将为我州的开发、开放创造更加完善的条件。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重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科教兴州、开放活州、生物富州、旅游强州、依法治州”的基本思路,提升优化粮食、橡胶、蔗糖、茶叶四大基础产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环境生态化四大战略,培育壮大林业、文化旅游、电力、畜牧、云麻、傣药六大产业。
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把西双版纳建成全国知名的热带雨林旅游之州,环境优美的生态之州,特色浓郁的民族文化之州,团结稳定的文明之州,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
西双版纳气候综述
西双版纳是我国第二大热带气候资源宝地,仅次于海南岛。
其中:热带气候区域面积3452平方千米,占全州面积的18%;南亚热带气候区的面积12611平方千米,占全州面积的66%;其他除有约0.5%的中山头气候飞地外,15.5%的面积为热带山地温湿气候。
这里是高温、高湿、多雨、静风融为一体,基本不受台风和寒潮的侵袭,比海南岛的气候还优越。
目前是我国保存热带森林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地方,也是我国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宝地。
西双版纳气候优势独特,是国内独有的一块热带雨林气候区,又是我国南亚季风区域中唯一的热带区域。
西双版纳气候是在一个特殊的地理空间条件下形成的。
这个天然温室源远流长,据科学家分析,在上更新世以来的数十成年间,湿热的气候一直延续至今。
生态、生物气候表现得尤为突出,成为若干区系生物群落汇合之地。
迄今已认识的优势兼属以下几种气候类型:
1.热量丰富、有效性高,长夏无冬、终年无霜的热带气候;
2.雨量充沛、雾浓露重、温高湿大的湿润气候;
3.年无四季之分,日有四时之感,干湿季分明的季风气候;
4.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兼有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优点的山地气候;
5.垂直变化显著,层次分明的立体气候;
6.还有春长夏短、春秋同季,与热带并驾齐驱的南亚热带气候;
7.山地冬季气温,上高下低,结构倒置,无寒无署、四季如春的常春气候;
8.山间盆地河谷,常风小,早晚无风的静风环境气候。
西双版纳气候聚诸多气候类型的特色为一体,乃气候学上奇观。
实是其它地区渴求而不可得的。
灾害性天气种类多、
范围窄、时次少,有些奇特现象几十年、数百年一遇不等,都无损于优越性。
所以,“天赋独厚”的誉称对西双版纳气候是确切的。
澜沧江发源于青海高原的唐古拉山的北麓,由西藏东部流入云南,经西双版纳流出境外。
流到境外的一段叫湄公河,它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最后注入太平洋,全长4500公里;流经西双版纳的一段长158公里,这一段的主要支流有罗梭江、南腊河、南昆河、勐往河、南果河、南阿河、流沙河、南鄂河、南木卡河、南溪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