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傲慢与偏见》的题外话

合集下载

傲慢与偏见的作文素材

傲慢与偏见的作文素材

傲慢与偏见的作文素材《傲慢与偏见,生活中的常客》提起傲慢与偏见,你会想到什么呢?大抵很多人会想到简·奥斯汀那部著名的小说吧。

但咱今儿个不说那书,就聊聊在咱日常生活中傲慢与偏见这俩家伙是咋蹦跶的。

你瞧啊,傲慢这家伙就像个爱显摆的大公鸡,四处昂首挺胸地闲逛。

比如说,我们身边那些有点小成就或者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人,他们看别人的眼神中常常透着一股高高在上的劲儿。

嘿,不就是有俩臭钱或者有点小地位嘛,至于那样吗?好像别人都低他们一等似的。

就说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自认为很牛的家伙,走路都恨不得用鼻孔看人。

别人跟他说话,他爱搭不理的,还时不时冒出几句让人翻白眼的话。

哎呀,真让人想冲上去给他一巴掌,告诉他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再说说偏见,这家伙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小鬼,总是在人们心里捣乱。

比如说,有些人一听说对方是从某个地方来的,就立马给人家贴上各种标签。

“哎呀,那个地方的人都咋样咋样”,可他们连人家面都没见着呢!咱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出身或者别的啥就随便下结论啊,这多不公平。

我记得有一次,有人听说我是学文科的,就说:“哎呀,学文科的不就是会死记硬背嘛。

”啥呀,这不是明显的偏见嘛!学文科怎么了?我们也有深度思考和创造力好不好!其实,傲慢与偏见往往是并存的。

那些傲慢的人常常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偏见,而带着偏见的人也容易表现出傲慢的态度。

它们让人与人之间多了隔阂和误解,少了理解和尊重。

咱可不能被这俩家伙牵着鼻子走啊!得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别轻易对别人下判断。

当遇到那些傲慢的人的时候,咱就笑笑,心里想着:哼,你显摆啥呀,我才不稀罕。

而面对偏见的时候,咱就得勇敢地站出来,大声说:“嘿,别瞎给我贴标签,我可不是你想的那样!”生活本就多姿多彩,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咱可不能因为傲慢与偏见错过那些美好的人和机会。

让我们摒弃傲慢与偏见,用一颗开放和包容的心去拥抱这个广阔的世界吧,那一定会有更多的精彩在等着我们呢!。

傲慢与偏见(节选)

傲慢与偏见(节选)

傲慢与偏见(节选)
简·奥斯汀
【期刊名称】《青春期健康》
【年(卷),期】2017(000)018
【摘要】有一天班纳特太太对她的丈夫说:“我的好老爷,尼日斐花园终于租出去了,你听说过没有?”班纳特先生回答道,他没有听说过。

“的确租出去了,”她说,“朗格太太刚刚上这儿来过,她把这件事的底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我。

”班纳特先生没有理睬她。

“你难道不想知道是谁租去的吗?”太太不耐烦地嚷起来了。

【总页数】2页(P80-81)
【作者】简·奥斯汀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傲慢与偏见(节选)
2.经久不衰的作品——《傲慢与偏见》节选赏析
3.傲慢与偏见(节选)
4.傲慢与偏见(节选)
5.多重维度下的《傲慢与偏见》——节选三种汉译文之比较赏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语言

《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语言

毕业论文题目:《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语言Title:On the Use of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2009 年5 月13 日AcknowledgementsFirst and foremost, my appreciation goes to my affectionate parents, and the rest of my family.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aper, they have been there always giving me continuous support, encouragement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love and support encourage me to pursue progress all the time.I would also like to extend my sincere thanks to all teachers who gave me lectures during the past three academic years. I have benefited so much not only from their courses and lectures but also from their constant encouragement.Finally, my deepest gratitude and respect go to my supervisor, Zeng Qingqiang. It is for his constant encouragement, critical instructions, his great care and precious advice and suggestions that this paper appears in the present form.AbstractNowadays, Irony is not only a figure of speech, but also a form of literature art. It could reveal the theme of the book deeply while bring people merriment. Pride and Prejudice is a very popular novel written by Jane Austen and has been read widely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is novel, Jane Austen’s usage of irony allows the reader to fully comprehend the situation and certain feeling of the characters, story plot and the theme of the novel. Iron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novel, because irony runs through the whole novel, and is a good way of communication. Words or sentences in irony can reveal characters’personalities and characters’ideas. In this paper, most irony cases in the novel are taken as typical examples to analyze how it is used as a dramatic device in the novel to further the plot, help the revelation of character, reflect writing and speaking style and suggest intimate feelings and reveal the theme.Key words:irony; Pride and Prejudice; characters; plot; theme.摘要如今,反讽一词不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法,而且还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傲慢与偏见的作文素材

傲慢与偏见的作文素材

傲慢与偏见的作文素材《别让傲慢与偏见蒙蔽了双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傲慢与偏见这两个家伙就像一对调皮捣蛋的小鬼,时不时地跳出来捣乱,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咱今儿个就来好好唠唠关于这傲慢与偏见的作文素材。

先来说说这傲慢吧,它就像是一个自我感觉超级良好的家伙,总觉得自己比别人了不起。

比如说,有些人仗着自己有几个臭钱就瞧不起别人,觉得别人都低他一等。

嘿,我说,钱又不能代表一切,你有钱了不起啊,说不定人家有人格魅力呢!还有些人因为自己学历高呀,或者长得漂亮帅气呀,就对其他人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哼,殊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价值,你有啥可傲慢的!再讲讲这偏见,它就像一个带着有色眼镜的家伙,总是片面地看待事物。

瞧见没,有的时候我们仅仅因为一个人的外貌、穿着或者出生地,就对人家有了各种先入为主的看法。

就比如看到一个穿着朴素的人,就觉得人家穷酸;听到一个人来自某个小地方,就觉得人家没见过世面。

哎呀呀,这也太不公平了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可不能因为这些表面的东西就给人下定义呀。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个穿着打扮很时髦的女孩,一开始我心里就有点犯嘀咕,觉得她可能不好相处。

结果凑巧她就坐在我旁边,我们不小心对视了一眼,她竟然对我笑了笑,还很有礼貌地跟我打了个招呼。

哇塞,当时我就觉得自己太可笑了,差点就因为偏见错过了认识一个好女孩的机会。

其实,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太多啦。

所以啊,咱可不能让这傲慢与偏见把我们的眼睛给蒙住了,要学会以一颗平等、客观、包容的心去看待别人。

放下你的傲慢,你会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着值得你学习和欣赏的地方;摒弃你的偏见,你会看到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总之呢,无论是写作文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时刻警惕傲慢与偏见这两个小鬼。

让我们用真诚和理解去对待他人,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我们的作文素材也会更加丰富和有意义呀!。

傲慢与偏见写的信

傲慢与偏见写的信

傲慢与偏见写的信
《傲慢与偏见》中写的信有:
第一封是她妹妹刚到城里时写给他的,内容是:贝克莱街,一月。

威洛比,你接到这封信会多么奇怪呀!我有机会到这里来,虽说是跟詹宁斯太太一起来的,我们也舍不得放弃。

但愿你及时接到信后能在今晚赶到这里来,可是我知道不一定靠得住。

无论如何,明天我等着你。

第二封是她妹妹在米德尔顿夫人家舞会后次晨写给他的,内容是:前天没有见到你,一个多礼拜以前我写给你的信也没有回音,我的惊讶和失望简直无法形容。

我时刻都在等你的信,更盼望见到你。

请你尽快来,说明为什么我的期望会落空。

下次你早点来,因为我们一般都在一点钟前出去。

听说也请了你。

果真请了你,而你又不去,那一定是我们分别后你当真大变了样了。

第三封是她妹妹写的最后一封信,内容是:你昨晚的所作所为真叫我无法想象!我再一次要求解释。

我本打算愉快地跟你见面,别后重逢当然该是愉快的。

《傲慢与偏见》中的伏笔句子

《傲慢与偏见》中的伏笔句子

《傲慢与偏见》中的伏笔句子1、尽善尽美的计划决不会成功,只有略带一点令人烦恼的因素,才不至于引起失望。

2、虚荣和骄傲是大不相同的两码事——尽管这两个词总是被混为一谈。

一个人可以骄傲但不可以虚荣。

骄傲多数情况下,无非是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但虚荣却指的是我们过于看重他人对我们的看法。

3、欺骗了我们的不是别的什么,常常是我们自己的虚荣心。

4、高贵与幸福是没有多大关系,但是财富与幸福的关系却很大。

5、我也说不准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见你的什么神情,听见你的什么言语,便开始爱上了你。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我是到了不能自拔的时候,才发现爱上了你。

6、在这两个年轻人的教育上,一定是出了什么大的差错,一个是所有的优点都藏在内里,另一个则是都表现在了面上。

7、将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件坏事。

如果一个女人掩饰了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许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机会。

8、一个女人必须精通音乐、唱歌、绘画、舞蹈以及现代语言。

她的仪表步态、嗓音语调、谈吐表情,都必须具备一种特质。

除了这一切之外,她还应该有点真才实学,多读些书,增长聪明才智。

9、对不要脸的人,绝不能低估了其不要脸的程度。

10、要知道,一个人如果尊重别人提出的要求,通常都是用不着说服,就会心甘情愿地听从的。

11、我没有那种本领,遇到向来不认识的人也能任性谈笑。

12、就因为想得到别人的喜爱格外心切,她才唯恐没有资格得到别人的喜爱。

13、女人们往往会把爱情这种东西幻想地太不切合实际。

14、你既然得跟这个人过一辈子,最好尽量少了解他的缺点。

15、当被别人拒绝了的幸福开始在我们心目中失去它的价值的时候,及时地放弃才是我们最好的出路。

16、从你们俩谈话的神气上,我能看出你们是乡间最蠢的两个女孩子了。

以前我只是这样怀疑,现在我完全相信了。

17、什么都想的美的事一定落空,觉得美中不足反而不会使你太失望。

18、婚姻幸福完全是个继续问题。

双方的脾气即使彼此非常熟悉,或者非常相似,也不会给双方增添丝毫的幸福。

傲慢与偏见经典语录一首蹩脚的十四行诗

傲慢与偏见经典语录一首蹩脚的十四行诗

亲爱的读者,今天我要和你共享的主题是“傲慢与偏见经典语录一首蹩脚的十四行诗”。

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傲慢与偏见》这部经典小说。

这部小说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小说以19世纪英国乡村的上流社会为背景,通过描述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与达西先生之间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傲慢与偏见,以及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在小说中,作者用犀利的语言点明了不同人物角色对待他人的态度、生活观念和道德观念。

接下来,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傲慢与偏见的概念。

傲慢是指对自己的能力、地位或品质过分自满,看不起别人,自以为高人一等;偏见是指对他人的性格、能力、地位、国籍、种族、宗教等,不做客观公正的评价,而凭第一印象或没有确凿根据的偏见。

这两种心态往往会阻碍人们正常的交流和相互理解,也常常导致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当我们将《傲慢与偏见》的经典语录与一首蹩脚的十四行诗结合在一起时,不禁让人联想到作者可能是在使用文学的方式来讽刺、批判这些傲慢与偏见的态度。

这也让我们意识到,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反映社会,也可以启迪人们的心灵。

这十四行诗可能是作者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呈现,以引发人们对傲慢与偏见的深思和反思。

在我的观点看来,傲慢与偏见是人性中不可避免的缺陷,但我们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社会互动来加以纠正和改善。

借助傲慢与偏见经典语录和蹩脚的十四行诗,或许能够引起我们对这些态度的关注,从而引发对自身思想和行为的反思。

傲慢与偏见经典语录一首蹩脚的十四行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一抹亮色,也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希望我们都能从中汲取智慧,拒绝傲慢,抛弃偏见,用宽容的心态面对世界。

傲慢与偏见,如同人生旅途中的一声警钟,提醒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以智慧和宽容对待他人与自己。

以上就是我对“傲慢与偏见经典语录一首蹩脚的十四行诗”的一些思考和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主题,我鼓励你阅读这些语录和探寻更多的相关文学作品。

十四个版本的傲慢与偏见比对

十四个版本的傲慢与偏见比对

1、张玲,张扬,1993。

《傲慢与偏见》。

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1页饶有家资的单身男子必定想要娶妻室,这是举世公认的真情实理。

2、罗良功,2007年。

《傲慢与偏见》。

武汉市:长江文艺出版社。

第1页单身男人一旦有了钱财,必定想要寻妻觅偶,这是一个举世公认的真理。

3、段鸿欣,2010年。

《傲慢与偏见》。

北京市: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第3页世界上的人普遍认为,家资丰厚的单身汉都想娶位妻子。

4、王科一,1955年。

《傲慢与偏见》。

上海市:文艺联合出版社。

第3页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5、孙致礼,1991。

《傲慢与偏见》,南京: 译林出版社。

第一页。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6、赵琪,1996。

《傲慢与偏见》,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第一页。

单身汉如果手中拥有一笔丰厚的财富,必定会考虑去房妻室,这已成为众所公认的真理。

7、2000年,《傲慢与偏见》,王晋华译,北岳文艺出版社一个富有的单身汉所缺少的一定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太太,这已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8、1994年,《傲慢与偏见》,义海译,海峡文艺出版社举世公认,一个拥有一大笔财产的单身男人,必定想娶一个女人做太太,这已成为一条真理。

9、1995年,《傲慢与偏见》,赵琪译,青海人民出版社单身汉如果手中拥有一笔丰厚的财富,必定要考虑娶房妻室,这已成为众所公认的真理。

10、2008年,《傲慢与偏见》刘慧菊译,内蒙古人们出版社每一个有钱的单身汉,都得娶一个有钱的太太,这就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11、2003年,《傲慢与偏见》雷立美译,北京燕山出版社一个家财万贯的单身汉,必定需要一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12、2011年,《傲慢与偏见》,李博译,接力出版社一个富有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举世公认的真理。

译文5: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举世公认的真理。

(译林本)译文4: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飞宇:《傲慢与偏见》的题外话作者:毕飞宇来源:《新晨》2019年第04期我今天围绕着《傲慢与偏见》这本书,说一些作品之外的题外话,有时候,围绕着一部作品,它的题外话也许更有意思。

现在,我们拿起了一部小说,一看,它是从一个家庭的内部写起的。

我们会轻描淡写地说:“喔,写家庭的。

”这里头有它的潜台词:一部小说从家庭的内部展开,属于文学的“常规操作”。

《傲慢与偏见》所面对的就是一个家庭。

丈夫贝内特,妻子贝内特太太,他们有五个女儿,按照长幼的次序,分别是简、伊丽莎白、玛丽、凯瑟琳和莉迪亚。

《傲慢与偏见》所写的就是贝内特家的女儿找男朋友的故事。

我们先不管找男朋友的事,《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家庭小说,这个结论没毛病。

家庭,或者说世俗的家庭生活,作为叙事文学的叙事对象,它是什么时候进入小说的呢?老实说,我才疏学浅,我不能确定。

但是,家庭,我说的是世俗家庭,这个如此普通、如此平凡的东西是从什么时候大面积地进入小说、从而变成小说的叙事主体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现成的,文学史上有所体现。

它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要短得多。

我们都知道一个历史常识,因为自由贸易,更因为商品化,18世纪的英国走向了强盛。

差不多在18世纪的70年代,英国出现了一批特殊的人物,也就是以范尼伯尼为代表的职业女作家,史称“蓝袜子”。

“职业女作家”可不是我们的“专业女作家”,没有人给她们发工资,她们要走市场的。

这就意味着一件事,“蓝袜子”写的是小说,也是商品。

为了提升商品——小说——的销量,简言之,为了好卖,“蓝袜子”瞄准了世俗的、日常的家庭生活,尤其是世俗生活里头青年男女的恋爱与婚姻,这个是可以理解的。

这固然是写作的策略,说到底也是商品的要求。

“蓝袜子”的文学价值并不高,这个自有定论,但是,这不等于说“蓝袜子”在文学史上就毫无意义。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因为“蓝袜子”,世俗的、日常的家庭生活,就此大面积地走向了小说叙事的主体。

某种程度上说,《傲慢与偏见》所走的也是“蓝袜子”的道路。

因为艾略特所说的那个“个人的才能”,奥斯丁把这一路的小说推倒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已。

即使没有奥斯丁,我依然要说,普通的、世俗的家庭生活大面积地走进小说,彻底改变了小说的世界。

第一,世俗家庭生活的重点不在家庭,在世俗。

世俗有一个同位语,去神。

更进一步说,神,或者人神关系,让位给了普通人,让位给了世俗的人际关系。

西方文学一直存在这样一个“剪刀差”,神的地位在一点一点地下降,人的地位在一点一点地上升。

神——半人半神——(史诗)英雄——骑士——帝王——王公贵族——普通人——世俗生活里的普通人,大体上就是这样。

这个次序是激动人心的——小说就此变成了一个完全开放的自由世界。

道理很简单,“世俗家庭”包含了每一个人,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小说就此涵盖了每一个人。

它为后来的小说探讨人类的复杂性、丰富性、可能性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样本。

世俗家庭无死角,人物亦无死角,小说就再无死角。

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没有奥斯丁,文学史上也会出现奥斯甲、奥斯乙和奥斯丙,谁也挡不住。

第二,小说大面积地描绘世俗家庭生活,直接影响了人类的审美。

在讲私奔的时候,我说,道德标准不是恒定的,它是一个动态。

现在我们要涉及的是美学上的常识:审美的标准、审美的趣味也不是恒定的,它也是一个动态。

用专业的术语来说,审美有一个“场”,场地的场。

“审美场”从来都是一个伴随着文明形态而随时挪移的一个东西,你把梵·高的作品拿到达·芬奇的面前,你把罗丹的作品拿到古希腊去,那是能吓死人的。

某种程度上说,文明的进程也是一个“审美场”不停漂移的过程。

新的审美趣味的出现,通常是以挑战旧的文明形态作为起始的,而新的审美标准的确立,意味着文明形态转变的最终完成。

如果我们仔细,我们会发现,一部《傲慢与偏见》,它真正的主旨不在傲慢,而在偏见,严格地说,在消除偏见。

我这样说自然有依据,因为达西从来不傲慢,是伊丽莎白“以为”达西傲慢。

我们先说小说的男一号,达西。

这是一个出身高贵同时还有钱的公子哥,在小说的第一部分的第10章里头,达西和伊丽莎白第一次见面了,是在一个舞会上。

我这么说吧,一个来自深圳的富二代或者富五代,他来到了偏远的小山村,参加舞会来了。

舞会一直在演奏斯特劳斯的圆舞曲,突然,音乐换了,变成了大秧歌。

来自深圳的富家子弟走到村姑王翠花面前,说:“翠花,你是不是很想抓住机会跳一曲秧歌呢?”大家不要笑,我在此说明一下:除了人名和音乐的名称,我刚才所说的这句话是从《傲慢与偏见》里头原封不动地实录下来的,是小说里的原话。

达西的这句话里头有三个关键詞,很想,抓住机会,秧歌。

我们来替翠花想一想吧——你的话太傲慢了,什么叫“很想”?什么叫“抓住机会”?什么叫“跳秧歌”?你大爷!你以为我们乡下人只会跳秧歌?姑奶奶就是会跳也不和你跳!你凉快去。

偏见就此产生。

既不是傲慢也不是偏见,那么,《傲慢与偏见》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呢?是一个人如何从偏见当中走出来、获得符合实际的认知。

简言之,获得“真”知。

为了把话说清楚,我们来回顾一下《傲慢与偏见》的情节,也就是事态的发展脉络:达西来到了乡下——乡下姑娘伊丽莎白以为达西傲慢——伊丽莎白对达西产生了偏见——伊丽莎白和舅舅去湖区旅游,意外来到了达西的老家,通过大管家雷诺兹太太的嘴,伊丽莎白知道了,达西从小就是一个品性优良的孩子——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私奔了,她的舅舅加德纳出面了,挽救了莉迪亚——加德纳舅舅说出了实情,挽救莉迪亚的不是自己,是达西——伊丽莎白发现自己过于轻浮,她对达西的认识是错误的,是偏见——伊丽莎白最终接受了达西的第二次求婚。

这一回顾,问题清晰起来了,《傲慢与偏见》表面上是一部恋爱小说,骨子里,它是一部有关认识论的小说。

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奥斯丁描绘了一个有关认识论的故事,虽然她不是一个哲学家,虽然她未必真的思考过“认知”这个哲学问题。

重求真,重实证,重认知,重反思,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三个题外话。

老实说,从文化心理上说,《傲慢与偏见》太欧洲了,甚至于,太英国了。

它的文化基础或者说哲学基础是标准的英国式的,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求真这个层面。

关于求真,东西方是有区别的。

哲学家邓晓芒先生系统地研究过这个问题,依照邓晓芒先生的说法,西方和东方在文化心理上都有“求真”的需求,然而,在方法上却又有所不同。

前者的“求真”具有死心眼的性质,就是“真“本身,真就是真实,真就是真理。

为了“真理”,一切都可以不管,“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A就是A,老师说A等于B也不行。

东方人也求真,“真”很重要,但是,另一个东西也重要,那就是认知主体的态度,你必须“诚”。

换句话说,东方的文化心理看重的不只是“真”,更是“真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话非常关键,“金”和“石”究竟是怎样的,这是西方哲学的重点,甚至是唯一的重点。

东方的关切则有所区别,它不局限于“金”和“石”,而在当事人的态度。

只要我们修身、养性,高度地忠诚,“金”和“石”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它自己会“开”。

有一句话我们都很熟悉,“只要关系有,喝什么都是酒。

”换句话说,只要两个人都以诚相待,态度对了,酒固然可以是酒,水也可以是酒,可乐和橙汁都可以是酒。

“喝什么都是酒”这句话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东西方文化的区别。

在“关系有”这个先决的态度面前,A可以是B,也可以是C,甚至D。

换句话说,“真”与“真理”往往取决于我们的需要,它可以商量,随时都可以移动。

这是我对邓晓芒的转述,如果有误,错在我,不在邓先生。

好吧,现在,达西不是一个傲慢的人,伊丽莎白怎么办?是一味地坚持自己,还是反思、勇敢地修正自己?奥斯丁的意思很简单,伊丽莎白有能力反思自己和修正自己。

用《傲慢与偏见》的小说情节来说,就是伊丽莎白承认自己对达西“有偏见”,同时接受达西的求婚。

在这个故事情节的背后,有一个巨大的东西,那就是实证。

现在的问题是,要想让伊丽莎白修正偏见,自我革新,可以有许多路径。

比方说,让伊丽莎白误以为达西“生活作风”有问题,或者说,让伊丽莎白误以为达西偷了东西。

通过故事的发展,它一样可以达到让伊丽莎白纠正“偏见”这个目的。

那样的故事更劲爆、更具可读性。

男人的缺点多了去,为什么奥斯丁会抓住“傲慢”不放呢?老实说,用“傲慢”来推动故事,这样的故事其实不好看。

关于傲慢,这正是我要和大家探讨的第四个题外话。

我想谈两条,那就是,文化背景和时代对一个作家的影响。

首先我要说,一个作家,无论他具有怎样惊人的、颠覆性的才华,他依然会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正面、侧面或者对立面。

这个背景起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二是家庭。

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共识,老师们谈得也比较多,可我想强调的是,家庭文化,就“影响的力量”而言,它的作用也许更大。

我们应当注意到,奥斯丁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这样的家庭强调道德、在道德上偏于保守主义,这个说得通。

同样,因为家庭内部宗教氛围的缘故,这样的家庭对于“傲慢”和“谦卑”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敏感与侧重,这个不仅说得通,更可以理解。

另一个就是时代。

《傲慢与偏见》写于1796年至1797年,也就是18世纪的世纪末,它是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时代,而事实上,工业革命是一个粗略的说法,一般来说,它起始于18世纪的50年代。

但是,有一个是时间点是关键的,那就是1785年。

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联动式蒸汽机正式投入使用。

不要小看了这一台机器,它對人类生活的影响是革命性的。

是它,给工业革命带来了异乎寻常的加速度。

可是,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在《傲慢与偏见》的开头,宾利和达西是坐着“四轮马车”来到乡下的。

这是英国的乡村,我们尚未看见工业革命对它的影响。

可以这样说,如果简奥斯丁再晚上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在小说的开头,来到内瑟菲尔德的也许就不再是马车,而是汽车或火车,如果是那样的话,这部小说就彻底不一样了。

补充一句,《傲慢与偏见》出版于1813年的11月,就在11个月之前,那个即将书写“最好”和“最坏”时代的伟大作家,他刚刚来到人间,他是狄更斯。

另外的一点我们必须同样不能忽视,奥斯丁写作《傲慢与偏见》的时候,卢梭和伏尔泰离开这个世界也才20来年。

所以,我想这样说一工业革命加速了,奥斯丁却没有做好准备,她尚未进入新的时代;启蒙时代远去了,奥斯丁的精神依然停留在那里。

启蒙运动,这是一个无限庞大的话题,谈论它我力所不能及。

但是,就小说的内容而言,《傲慢与偏见》笼罩在启蒙运动的思想光环里头,这话我们可以说。

启蒙运动起始于英国,中心却在法国,在法国发展,在法国壮大,然后,再一次波及四周,《傲慢与偏见》是启蒙思想在小说内部的具体体现,这话我们也可以说。

扼要一点说,启蒙运动的中心思想其实就一句话:争取世俗生活的幸福。

如果一定要文雅一点,也可以换成康德的说法:“用人的眼光看人”。

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影响我们“用人的眼光看人”呢?宏观地说,两个:宗教和封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