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态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
生态混凝土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生态混凝土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生态混凝土,是指以水泥、砂、石等为基础原料,通过添加植物纤维、矿物粉、植物油、绿色石料等天然材料制成的一种绿色环保型混凝土。
由于其具有优异的生态环保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园林景观等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混凝土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介绍其特点和优势,并从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生态混凝土在园林景观中的特点和优势1. 生态环保:生态混凝土采用天然材料制成,无污染、无放射性,具有优异的生态环保性能。
在园林景观中使用生态混凝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色彩丰富:生态混凝土具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包括白色、灰色、黄色、红色、绿色等。
在园林景观中使用生态混凝土,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和环境要求选择不同的颜色,使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3. 抗风化性好:生态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抗风化性能,能够承受极端天气和环境的考验,不易破裂、龟裂和脱落。
在园林景观中使用生态混凝土,能够保持景观长久美观,减少维护成本。
4. 施工简便:生态混凝土的施工过程简单、方便,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工具,可与传统混凝土进行相同的施工工艺。
在园林景观中使用生态混凝土,能够减少施工成本和时间。
5. 生态适应性强:生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
在园林景观中使用生态混凝土,能够适应不同的场合和环境,可应用于花坛、景墙、假山、路缘石等多种构筑物。
三、生态混凝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1. 花坛设计在花坛设计中,生态混凝土可以用于制作花坛边缘、花坛柱子等部分。
生态混凝土的颜色丰富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花卉搭配选择不同的颜色,使花坛更加美观。
此外,生态混凝土的生态环保性能和抗风化性能也能够保证花坛的长久美观。
2. 景墙设计在景墙设计中,生态混凝土可以用于制作景墙的石材外观、石材花纹、石材贴面等部分。
生态混凝土的颜色多样,可以根据景墙的设计需求选择不同的颜色,使景墙更加和谐。
生态混凝土的种类及应用研究

生态混凝土的种类及应用研究摘要:生态混凝土是一种可以直接改善生态环境的新型混凝土。
本文概述了生态混凝土的定义,将其分别按原材料和功用两种标准分为两类,分析了其在生态护坡、公路路面、水质净化上的应用,并对现代混凝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态混凝土;种类;应用1 生态混凝土的概念生态混凝土材料属于特种混凝土,其一般是由水泥、水以及普通砂石骨料和各种添加剂材料通过搅拌等一系类处理之后而成。
生态混凝土材料的表面往往会呈现出米花糖状,同时存在连续孔隙性,同时其表面特性以及结构特性均较为特殊,除了能够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植物,还可以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
现在我国越来越注重生态混凝土材料的开发以及运用。
生态混凝土与我们所熟知的“绿色”混凝土概念类似。
“绿色”偏重节约能源和资源,不污染环境,利于可持续发展;而“生态”更强调对生态环境的直接改善[1]。
2 生态混凝土的种类2.1 按原材料分类(1)原生生态混凝土:原生生态混凝土是指在生成的初期,利用低能耗、低影响的原材料或者其使用用途为保持环境绿色生态、减少环境破坏的混凝土产品,目前最常见的是植被混凝土和透水混凝土。
(2)再生生态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是将废弃混凝土经过清洗、破碎、分级和按一定比例相互配合后得到的“再生骨料”(RCA)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代替天然骨料配制的混凝土,也称再生骨料混凝土(RAC)。
再生混凝土具有绿色生态、渗透能力强、强度低这三个显著的性能特点[2]。
2.2 按功用分类(1)环境友好型生态混凝土:该类生态混凝土材料主要能够和非生物环境有效、积极的相容,也就是可以直接的和相应的生态环境相互融合、相互产生作用,进而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还可以吸纳更多的生态环境已存在的污染源,从而使得生态环境获得调节。
根据功能,可以将这类混凝土分为透水型生态混凝土、吸音生态混凝土、空气净化生态混凝土、相变生态混凝土[3]。
(2)生物相容型生态混凝土:生物相容型生态混凝土是指能与动、植物等生物和谐共存的混凝土。
土木工程中的生态混凝土研发与应用

土木工程中的生态混凝土研发与应用在当今社会,土木工程领域不断追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
生态混凝土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和环保性的建筑材料,正逐渐引起广泛关注,并在土木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生态混凝土,又被称为“绿色混凝土”,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材料,更是一种融合了生态理念和工程需求的解决方案。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生态混凝土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和优势。
首先,生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
在城市建设中,传统的混凝土路面往往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造成地表径流增加,引发城市内涝等问题。
而生态混凝土的透水特性能够有效地让雨水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这一特性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洪涝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生态混凝土具有出色的保水性。
它能够吸收并储存一定量的水分,为周边植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条件。
在道路两侧、公园等场所使用生态混凝土,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再者,生态混凝土还具有一定的净化水质的功能。
当雨水通过生态混凝土渗透到地下时,其中的污染物能够被混凝土中的微生物和矿物质分解和吸收,从而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
在生态混凝土的研发方面,科研人员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他们不断探索新的原材料和配合比,以提高生态混凝土的性能。
例如,采用废弃的建筑材料、工业废渣等作为骨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实现了废弃物的再利用,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
同时,通过添加特殊的外加剂和改性材料,改善生态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和耐久性。
在配合比设计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混凝土的强度、透水性、保水性等多个指标。
这要求研发人员进行大量的试验和优化,以找到最佳的配合比方案。
此外,对于生态混凝土中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也是研发的重点之一。
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群落,可以增强混凝土对污染物的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其生态功能。
生态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在道路工程中,生态混凝土可以用于铺设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以及停车场等。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1. 引言1.1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的背景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以环保、节能、高性能为特点的新型建筑材料,相比传统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建筑行业的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业的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混凝土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耗能高、污染严重,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二,绿色建筑理念的兴起,要求建筑材料具有更好的环保性能和更高的使用寿命;其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推动了其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成为了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建筑结构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未来,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将会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促进建筑行业向更可持续、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进行系统性分析和总结,深入探讨其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潜在应用前景。
通过对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研究与发展状况、工程应用情况、优势与不足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详细介绍,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参考和启示,推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促进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推动建筑行业向着更加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2. 正文2.1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1. 环保: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采用矿物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这种混凝土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 抗裂性能好: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了微纤维、纳米材料等增强剂,使得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得到提升。
城市建设中生态混凝土的应用

城市建设中生态混凝土的应用1. 前言在当今社会,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环境污染、土地资源有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关注和应用生态友好型建筑材料。
本文将重点探讨生态混凝土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并分享对其的观点和理解。
2. 生态混凝土的定义与特点生态混凝土,即以环保材料和技术制备的混凝土。
相较于传统混凝土,生态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2.1 绿色环保:生态混凝土采用可再生材料制备,如再生骨料等,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在生态混凝土的制备过程中减少了二氧化碳的释放,降低了碳排放。
2.2 节能效果好:生态混凝土的热惯性较高,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减少城市能源的消耗。
生态混凝土的制备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也较低。
2.3 耐久性强:生态混凝土的物理、化学性能符合建筑结构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抗压、抗渗等性能,能够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3. 生态混凝土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生态混凝土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3.1 道路建设:生态混凝土材料可以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基层、道路面层等部位。
其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和抗渗性能,可以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
生态混凝土还可以通过调节混凝土配比,降低道路噪音和车辆燃油消耗,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3.2 建筑结构:生态混凝土可以应用于建筑结构中,如墙体、楼板等部位。
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耐久性能,可以减少建筑物能耗和维修成本。
生态混凝土还可以与其他生态友好型材料结合使用,如生态砖、绿色屋顶等,形成综合的生态建筑体系。
3.3 水污染治理:生态混凝土可以用于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水污染治理。
通过改良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透水性,减少城市内涝现象。
生态混凝土还可以通过吸附和催化作用,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保护城市水环境的健康。
4. 对生态混凝土的观点和理解个人对生态混凝土的观点和理解如下:4.1 重视生态与环保:生态混凝土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建筑材料,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是指在混凝土的制备过程中,采用环境友好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以及具有较高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能的混凝土材料。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建筑行业的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传统的混凝土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对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以其优良的性能和环保的特点,成为了当前建筑领域的研究热点。
其绿色性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采用可再生、环保的原材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煤灰等,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采用了节能降耗的生产工艺,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排放量;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能较传统混凝土有明显提升,可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护和修复的成本。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将对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研究意义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以有效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轻环境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研究这种材料的意义在于推动建筑材料领域的绿色化转型,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抗风能力,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
通过深入研究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我们可以不断改进其性能和制备工艺,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壮大。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研究意义还体现在提高城市建设的节能环保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人类创造更加健康、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科学价值。
2. 正文2.1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特点1. 环保性: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通常具有较低的碳排放量,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制备过程中可以采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2. 高强度: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耐压、耐抗裂性能,还能够提供更高的抗弯、抗拉强度,能够满足工程结构对材料强度的要求。
生态混凝土在护坡中的应用研究

生态混凝土在护坡中的应用研究在我国现阶段,生态混凝土的应用不断的增多,生态混凝土具有独特的多孔结构和特性,不仅能有效减少环境负荷,而且可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一种理想的环保材料。
基于此,本文就生态混凝土在护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研究。
标签:生态混凝土;护坡;应用一、生态混凝土(一)概念生态混凝土又称环保型混凝土。
日本混凝土工学协会于1995 年提出了生态混凝土的概念:所谓生态混凝土,指的是一类特种混凝土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与表面特性,能够适应生物生长,对调节生态平衡、美化环境景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具有积极的作用。
生态混凝土不仅是为人类构筑所需要的结构物和建筑物的建筑材料,而且能与自然融合,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生态混凝土与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相似,但绿色混凝土的重点在于无害,而生态混凝土强调的是直接有益于生态环境。
(二)分类生态混凝土可分为环境友好型生態混凝土和生物相容型生态混凝土 2 大类。
环境友好型生态混凝土是指可降低环境负荷的混凝土,其主要功能有降低噪音、屏蔽电磁波、调节环境小气候等。
生物相容型生态混凝土是指能与动植物等生物和谐共存,对调解生态平衡、美化环境景观、实现人类与自然协调具有积极作用的混凝土。
根据用途,这类混凝土可分为植物相容型生态混凝土、海洋生物相容型生态混凝土、淡水生物相容型生态混凝土以及净化水质型生态混凝土等。
(三)特点生态混凝土具有比传统混凝土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满足结构物力学性能、使用功能以及使用年限的要求;具有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能减轻对地球和生态环境的负荷,实现非再生型资源可循环性使用;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能为人类构筑温和、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二、生态混凝土种类及施工工艺(一)现浇式生态混凝土现浇式生态混凝土要求河道的坡面平缓,能具备较大的施工场地,并且要根据天气变化的情况对养护方法进行适当调整。
由于生态混凝土固化后最大仅有几毫米的孔径,所以不具备大型植物生长的条件,因此也就仅限于铺草皮或者液力喷播等绿化方式。
新型生态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

新型生态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对建筑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而建筑的材料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新型的生态混凝土是近来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新型材料。
新型的生态混凝土是大自然和人类的结合,有利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其与传统的混凝土不同的是,新型的生态混凝土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
还能够保护环境。
新型混凝土的材料能应用在很多的工程并且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效果,在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新型混凝土在透水性路面、绿地、绿化等方面的应用,来对于未来的应用和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混凝土;城市环境的改善;应用引言:生态混凝土是一种生态的材料,它具有能够适应动植物生存、美化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协调的作用。
目前在我国研究生态混凝土的开始是在20世纪90年代。
它具有透水透气和很好的吸附能力,这都是由于生态混凝土的多孔结构。
这种特性在很多方面的应用都十分广阔,新型生态混凝土的应用能够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文通过对于新型生态混凝土材料的特点和作用的分析,来阐述生态混凝土在实际的应用。
一、新型生态混凝土材料的应用以及发展现状1.1新型生态混凝土材料的应用生态混凝土在实际的应用,也体现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的应对方式。
在处理人与自然地和平发展的关系时,我们以正面,积极的态度来迎接生存发展带来的挑战。
新型混凝土能够保证自然与人类的平衡关系,对自然环境起到积极和保护的作用。
生态混凝土对自然植物的生长起到保护的作用。
生态环境的发展关乎这人类的生活,而新型生态混凝土的应用能够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
生态混凝土材料是一种建筑材料,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建设,但是同时它与自然地融合能够平衡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发展。
1.2新型生态混凝土的发展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新型生态混凝土的发展方式也在不断地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生态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生态混凝土是能够适应动、植物生长、对调节生态平衡、美化环境景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具有积极作用的混凝土材料。
这类混凝土的研究与开发时间还不长。
生态混凝土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处理混凝土材料与环境的关系过程中采取了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
混凝土不仅仅是作为建筑材料,为人类构筑所需要的结构物或建筑物,而且它是与自然融合的,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的材料。
现将目前所开发的生态混凝土品种及其应用介绍如下,供参考。
1、透水性混凝土与普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透水性道路能够使雨水迅速地渗入地表,还原成地下水,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及时补充,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城市地表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同时透水性路面具有较大的孔隙率,与土壤相通,能蓄积较多的热量,有利于调节城市空间的温度和湿度,消除热岛现象;当集中降雨时,能够减轻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路面积水和夜间反光,提高车辆、行人的通行舒适性与安全性;大量的孔隙能够吸收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创造安静舒适的交通环境。
由于透水性路面有诸多优点,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广泛使用这种路面材料,将其用于公园、人行道、轻量级车道、停车场以及各种体育场地。
如日本1998年渗水路面的施工量达到了719万m2,占当年人行道和广场使用铺设材料的80%以上。
到目前为止,用于道路铺装和地面的透水性混凝土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水泥透水性混凝土以硅酸盐类水泥为胶凝材料,采用单一粒级的粗骨料,不用细骨料配制的无砂、多孔混凝土。
该种混凝土一般采用较高强度的水泥,集灰比为3.0-4.0,水灰比为0.3-0.35的范围。
混凝土拌合物较干硬,采用压力成型,形成连通孔隙的混凝土。
硬化后的混凝土内部通常含有15%-25%的连通孔隙,相应地表观密度低于普通混凝土,通常为1700-2200kg/m3。
抗压强度可达15-35Mpa,抗折强度可达3-5Mpa,透水性系数为1-15mm/s的范围。
该种透水性混凝土成本低,制作简单,适用于用量较大的道路铺筑,而且耐久性好。
(2)高分子透水性混凝土它是采用单一粒级的粗骨料,以沥青或高分子树脂为胶结材料配制面成的透水性混凝土。
与水泥透水性混凝土相比,该种混凝土强度较高,但成本也高。
同时由于有机胶凝材料耐候性差,在大气因素作用下容易老化,且性质随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尤其是温度升高时,容易软化流淌,使透水性受到影响。
(3)烧结透水性制品以废弃的瓷砖、长石、高岭土等矿物的粒状物和浆体拌合,压制成坯体,经高温煅烧而成,具有多孔结构的块体材料。
该类透水性材料强度高,耐磨性好,耐久性优良。
但烧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成本较高。
适用于用量较小的高档地面部位。
2、绿化混凝土绿化混凝土是指能够适应绿色植物生长、进行绿色植被的混凝土及其制品。
绿化混凝土用于城市的道路两侧及中央隔离带,水边护坡、楼顶、停车场等部位,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调节人们的生活情绪,同时能够吸收噪音和粉尘,对城市气候的生态平衡也起到积极作用,与自然协调、具有环保意义的混凝土材料。
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最早开始研究绿化混凝土,从混凝土结构物的绿化施工方法、评价指标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绿化混凝土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城市建筑物的局部绿化、沿岸、护岸工程到道路、机场建设等大型土木工程,均考虑了绿化措施。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混凝土结构物的绿化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还仅限于使用孔洞型绿化混凝土块体材料,用于城市停车场。
因此,积极开发、研究和应用绿化混凝土是将混凝土向环保型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绿化混凝土共开发了以下三种类型:(1)孔洞型绿化混凝土块体材料其实体部分与传统的混凝土材料相同,只是在块体材料的形状设计上设计了一定比例的孔洞,为绿色植被提供空间。
施工时将块体材料拼装铺筑,形成部分开放的地面。
由这种绿化混凝土块铺筑的地面有一部分面积与土壤相连,在孔洞之间可以进行绿色植被,增加城市的绿色面积。
这类绿化混凝土块适用于停车场、城市道路两侧树木之间。
但是这种地面的连续性较差,且只能预制成制品进行现场拼装,不适合大面积、大坡度、连续型地面的绿化。
(2)多孔连续型绿化混凝土多孔连续型绿化混凝土适合于大面积、现场施工的绿化工程,尤其是大型土木工程之后的景观修复等。
这种混凝土以多孔混凝土作为骨架结构,内部存在着一定量的连通孔隙,为混凝土表面的绿色植物提供根部生长、吸取养分的空间。
这种混凝土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其一是多孔混凝土骨架。
由粗骨料和少量的水泥浆体或砂浆构成,是绿化混凝土的骨架部分。
一般要求混凝土的孔隙率达到18%-30%,且要求孔隙尺寸大,孔隙连通,有利于为植物的根部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以及肥料等填充在孔隙中,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
其二是保水性填充材料。
在多孔混凝土的孔隙内填充保水性的材料和肥料,植物的根部生长深入到这些填充材料之间,吸取生长所必要的养分和水分。
保水性填充材料由各种土壤的颗粒、无机的人工土壤以及吸水性的高分子材料配制而成。
其三是表层客土。
在绿化混凝土的表面铺设一薄层客土,为植物种子发芽提供空间,同时防止混凝土硬化体内的水分蒸发过快,并供给植物发芽后初期生长所需的养分。
(3)孔洞型多层结构绿化混凝土块体材料它是采用多孔混凝土并施加孔洞、多层板复合制成的绿化混凝土块体材料。
上层为孔洞型多孔混凝土板,在多孔混凝土板上均匀地设置直径大约为10mm的孔洞,多孔混凝土板本身的孔隙率为20%左右,强度大约为10Mpa;底层是不带孔洞的多孔混凝土板,孔径及孔隙率小于上层板,做成凹槽形。
上层与底层复合,中间形成一定空间的培土层。
上层的均布小孔洞为植物生长孔,中间的培土层填充土壤及肥料,蓄积水分,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和水分。
这种绿化混凝土制品多数应用在城市楼房的阳台、院墙顶部等不与土壤直接相连的部位,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美化环境。
3、吸音混凝土据统计,机动车交通产生的噪音大约占噪音来源的1/3,尤其是高速道路交通流量大,车速快,且夜间交通量日趋增大,对道路两侧的居民构成极大的困扰。
吸音混凝土就是为了减少交通噪音而开发的,适用于机场、高速道路、高速铁路两侧、地铁等产生恒定噪音的场所,能明显地减低交通噪音,改善出行环境以及公共交通设施周围的居住环境。
为了防止噪音,一般从抑制噪音源、噪音传递路径、隔音及吸音等几个方面寻求对策。
吸音混凝土是针对已经产生的噪音所采取隔音、吸音措施。
如果采用普通的、比较致密的混凝土做隔音壁,根据重量法则,墙壁的面密度越大,声波越不容易透过,隔音效果越好。
但是致密性的混凝土对声波反射率较大,虽然对道路外侧降低噪音效果显著,但是道路内侧噪音仍然很大,对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乘坐者来说仍然难免噪音之苦。
而吸音混凝土具有连续、多孔的内部结构,具有较大的内表面积,与普通的、密实混凝土组成复合构造。
多孔的吸音混凝土直接暴露面对噪音源,入射的声波一部分被反射,大部分则通过连通孔隙被吸收到混凝土内部,其中有一小部分声波由于混凝土内部的摩擦作用转换成热能,而大部分声波透过多孔混凝土层,到达多孔混凝土背后的空气层和密实混凝土板表面再被反射,而这部分被反射的声波从反方向再次通过多孔混凝土向外部发散。
在此过程中,与入射的声波具有一定的相位差,由于干涉作用互相抵消一部分,对减小噪音效果明显。
多孔、吸音性混凝土通常暴露在噪音环境下使用,要求吸音混凝土具有从低音域到中、高音域频率的声波均具有吸收的能力。
同时还要求吸音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火性、施工性和美观性。
吸音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通常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早强硅酸盐水泥,骨料在满足吸音板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施工性能良好的轻质骨料,包括天然轻骨料和人造轻骨料。
例如以硅酸盐水化物为基材的超轻质发泡混凝土(密度0.27~0.35),粉煤灰陶粒、以人造沸石为材料制造的轻骨料等等。
骨料的粒径一般为2~10mm范围。
在吸音混凝土中,胶结材所起的作用很大,通过调整所用的胶结材(水泥浆体)的量和外加剂掺量,可以提高吸音效果以及其它性能。
例如添加硅粉可以提高强度,掺入聚合物可以防止表面剥离,加入碳纤维和铝粉能够提高吸音性能,掺入高效减水剂能够保证拌合物的稠度等等。
多孔混凝土吸音板,或多孔混凝土层的厚度、表面粗糙程度等因素对所能吸收的声波频率带具有影响。
因此吸音板的外形不仅影响其美观性,而且影响其吸音效果。
通常其表面要做成凹凸交替的花纹,并且在多孔混凝土板的背后和普通混凝土板之间设置空气层,以提高吸音效果。
4、海洋及水域生物适应型混凝土自然的海岸由天然的礁石、岩石块或砾石等堆积构成,形态丰富多彩,拥有千姿百态的组合形式、大小不一的孔洞空间,为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生息空间。
随着沿岸及近海工程建设量日益加大,大量的、单一性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取代自然海岸,使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日益减少,因此近海生态系统生物多样化逐渐减退,水质的自然净化能力逐渐下降,使沿海及近海环境日益恶化。
因此,开发海洋生物适应型混凝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所谓海洋生物适应型混凝土,即能够营造出适合于生物生长生息的空间或空隙,能够为海藻类生物提供合适的附着表面,并能在混凝土表面增殖,混凝土周围的水质对生物的生长没有不良影响。
同时还需考虑混凝土的组成、溶解性、颜色、PH值、表面粗糙度、附着性、透光性等因素。
此外,混凝土结构物周边的水流、波浪、遮光性等环境条件对生物的生息以及聚合物的生息以及聚集等均有影响。
目前开发并已经实际应用的海洋生物适应型混凝土有人工礁石,这种多孔混凝土礁石放置在海洋之中,附着在表面的海藻类数量是普通混凝土块的2-3倍,且海藻生长茂盛。
此外还有用于淡水域的河床、护岸等混凝土构件,构件的表面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使之尽量接近自然状态的河床、河岸的状态,为水中的藻类、植物提供根部附着的场所,为鱼类提供水中生息和避难的场所。
在日本,现已有大量的这种人工渔礁,由于在材料上采用了生态、环保、高耐久性的混凝土材料,应用二十余年的人工渔礁仍完好无损。
我国科学家已在辽宁省沿海进行了人工礁石的研究:根据鲍鱼生长特征设计了专用人工礁石,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考虑到混凝土中掺入微量元素对海洋中藻类附着非常有利,经多次试验确定了微量元素的含量,同时,考虑到礁石在海洋环境中的耐久性,对工艺制作、配比优化、海岛特殊环境下的养护条件、混凝土在海流冲刷下的长期稳定性等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表明,采用高性能、高功能、生态混凝土技术渔礁的耐久性是可靠的,采用复合外加剂、纳米超细硅质材料、表面浸透憎水材料、太阳能养护等技术措施是可行的,掺用复合微量元素制作的人工礁石仅投放40天,就长满了大量的海洋生物,与海洋生物共存的性能十分优异。
青岛科尼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甄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