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国家
原因
过程
主张
作用
德
国
115世纪末,德国政治上四分五裂,为教会的盘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2德国社会整个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
31517年,教皇向欧中各地派出特使销售赎罪券。(经济)
1马丁·路德对赎罪券的效用提出质疑。反对推销赎罪券。
2罗马教廷采取高压政策,企图迫使路德放弃自己的主张。
3路德教获得了合法的地位。
国家
时、地
内容
改革领袖及主张
结果
瑞
士
1524年
苏黎世
1取消天主教的圣像、圣物崇拜,没收教产
2用民族语言做宗教布道。
赢得了信奉新教的权利
日内瓦
改革领袖:卡尔文
1信奉“因信称义”的思想。
2先定论(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了理论辩护,符合新型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时又是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
1核心是“因信称义”。
2提出了“信徒皆为祭司”的思想。
3提出建立一个廉俭的社会。
4主张建立民族教会,把德国教会置于一位德国总主教的管理之下,由世俗当局主持召开宗教会议。
1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
2《奥格斯堡和约》承认信仰路德教的诸侯与信仰天主教的诸侯享有同等的权利,承认诸侯有权决定臣民的宗教信仰。
国家
原因
性质
过程
结果
尼
德
兰
1尼德兰地区成为联系北欧和大西洋航路的枢纽,工商业发展较快。
2卡尔文教在这里赢得众多的信徒。
3尼德兰受西班牙统治,西班牙国王仇视新教,建立宗教裁判所。
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
1尼德兰爱国贵族发动大规模的请愿活动。
人民版-选修1-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_课件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 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 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 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 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19世纪
这幅画描绘了在野 外聚会中纵情声色的修 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 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 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者 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 生活中的堕落、益发使 他们成为了人们嘲弄的 对象。
D
D
3,《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B.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D.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
B
A
4,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A.正在兜售“赎罪券” B.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C.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
思考:14、15世纪欧洲有 哪些发展?天主教会对这 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些发展有何影响?
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 政治:民族观念的崛起。 文化:文艺复兴
影响:14~15世纪,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其轻商思想和当 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背离,阻碍 了社会进一步发展。因此天主教已经成为欧洲 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它是欧洲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中世纪天主教势力强大,居统治地位
【阅读课文,归纳】 中世纪天主教势力强大,居统治地位
表现
政治上:权力至高无上,教权高于王权。封建统 治的中心。 经济上: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1 / 3的土地, 收取什一税。 思想文化上:支配文化教育,钳制人们思想。 社会生活: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受天 主教会的影响。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5页)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历史选修一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
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基础知识。此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展、影响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宗教改革这一主题上,学生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宗教改革的具体过程、主要人物及其观点、影响等方面可能存在认知模糊。
2.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纪录片、图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3.整合教材内容,梳理宗教改革的发展脉络,以时间轴、地图等形式呈现,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4.创设情境,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宗教改革家的立场,探讨其观点和贡献。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宗教改革家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探索真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具备客观、公正的评价态度,尊重不同宗教信仰,树立宗教宽容意识。
3.通过学习宗教改革,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培养学生具备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树立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价值观念。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观点,如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约翰·加尔文的“先定论”等,并分析其贡献。
2.通过多媒体展示宗教改革的过程,包括宗教改革的爆发、扩散和影响等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3.讲解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宗教战争、国家主权的发展、宗教宽容等。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PPT课件

教会 兜售“赎罪券”
天主教会宣扬:购买“赎罪券”的人,当钱币落 到赎罪钱柜“叮当”作响时,死者的灵魂就立刻被 送到了天堂。
《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10月31日 万圣节前夕,路德在 维登堡教堂大门上张 贴了《关于赎罪券效 能问题的辩论》—— (《九十五条论纲》) 全面提出他的宗教改 革论点,成为德意志 维登堡卡斯尔教堂北门 宗教改革运动的开端。
第五单元 第2课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专题五
第二课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德意志宗教改革
罗马天主教区
阅读材料后提取有效信息:
材料三:天主教会控制德意志二分之一的土地,每 年从德意志流向罗马的财富达三十万古尔登以上, 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每当罗马教会出 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意志聚敛钱 财,整个德意志成为“教皇的奶牛” 材料四:这个时候的德意志,已经受到了欧洲人 文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为了培养人才的需要, 德意志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里面建立了大学,新 的思想得以传播。
马丁· 路德的核心 思想:每个人可 以凭自己的虔诚 信仰得到拯救, 个人信仰建立在 自己对《圣经》 的独立理解上。 即“因信称义”。
天主教会
教皇或教士
《圣经》 重
新教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意义:否定教会神学的垄断地位 ___________
马丁· 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时的手稿
③建立廉俭教会。(简化圣礼、 精减教职、减少宗教节日)
15
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原因
( 1 )根本原因:政治上的四分五裂阻碍德 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 ( 2 )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经济 掠夺和政治控制。 (3)直接原因:教皇兜售“赎罪券”。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 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讲义人民版选修1

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目标导航] 1.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重点) 2.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难点) 3.理解卡尔文的先定论和其思想的激进性以及亨利八世改革的性质与特点。
(难点) 4.认识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重点)一、“奶牛”的愤怒——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背景(1)德国政治上的四分五裂为教会的盘剥提供了极大方便。
(2)天主教会利用各种手段阻挠德国的统一,引起德国各个阶层对教会的普遍不满。
(3)1517年,受教皇委派的特使在德国以各种卑劣手段兜售赎罪券。
思维点拨天主教会对西欧人的精神控制、政治迫害与经济掠夺,充分证明它已成为西欧社会发展的障碍,宗教改革在所难免。
2.概况(1)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主要反对推销赎罪券,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个人信仰是崇拜《圣经》和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3)马丁·路德提出了“信徒皆为祭司”的思想,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
(4)提出要建立一个廉俭教会,简化教会仪式。
(5)主张建立民族教会,把德国教会置于一位德国总主教的管理之下,由世俗当局主持召开宗教会议。
3.影响(1)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
(2)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签订,确立了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深度点拨马丁·路德代表了德意志民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一方面反对罗马教皇,有利于唤醒德国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又能激发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志。
所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同时“因信称义”的主张又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二、日内瓦的“教皇”——卡尔文宗教改革1.概况(1)卡尔文信奉“因信称义”的思想,提出先定论。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是指在16世纪以及17世纪初期发生在欧洲的一场重要变革运动。
这场改革运动对欧洲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当时的欧洲社会和政治格局。
本文将从宗教背景、改革家、改革思想以及影响等方面来探讨欧洲宗教改革。
一、宗教背景在宗教改革之前,欧洲的宗教生活主要集中在天主教教会的领导下。
天主教教会拥有强大的权威,控制着信仰、教育和经济等各个方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主教教会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会内部的贪污腐败、官僚主义以及信徒对教会领导层的疑虑等。
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教会改革的需求。
二、改革家欧洲宗教改革的推动者被称为改革家。
其中最为著名的改革家包括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和乌尔里希·兹温利等。
这些改革家以不同的方式质疑了天主教教义和教会体制,提出了一系列的宗教改革主张。
首先,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公开反对天主教教会的不正当行为,特别是贩卖赎罪券。
他质疑教会的权威,并提出了“唯信仰论”(Sola Fide)的观点,认为信仰是救赎的唯一依据,而不是通过教会的仪式和奉献来换取救赎。
其次,约翰·加尔文是瑞士的一位改革家。
他提出了预定论(Predestination)的观点,认为上帝在创造世界之前已经决定了人的得救与否。
他反对天主教的教义和教会制度,主张实行宗教改革,并在瑞士建立了加尔文教派。
再次,乌尔里希·兹温利是宗教改革运动的重要人物。
他对天主教教会的改革要求更为激进,主张取消修道院制度和尼姑修女的婚姻禁令,并提出了禁止偶像崇拜和教堂艺术的主张。
他的思想对英国的宗教改革和国教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改革思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对天主教教会的质疑和反思。
改革家们试图恢复基督教最初的原则和信仰。
他们提倡“圣经权威”(Sola Scriptura)的原则,即只相信圣经作为信仰的准则,而不接受教会传统和教义的权威。
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课标要求】(1)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2)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马丁·路德、卡尔文和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理解马丁·路德、卡尔文的宗教主张;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
三、【教材梳理】一、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⒈德国宗教改革(1)德国宗教改革原因①根本原因:政治上的阻碍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国进行和政治控制。
③直接原因:1517年,马丁·路德反对教皇出卖赎罪券发表。
(2)主要内容:①思想核心是“”,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提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的教会,简化教会仪式。
③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3)结果:1555年的签订,标志着路德教获得了合法的地位。
⒉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1)原因条件: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
(2)内容:①主张“”,宣扬“选民”和“弃民”。
②主张建立民主教会③主张简化,建立更加廉俭的教会。
(3)结果:①1541年,日内瓦建立了的神权国家体制。
②日内瓦成了“新教的罗马”,卡尔文被称为“”。
③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和国家。
⒊英国宗教改革(1)背景:15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依靠和,不断强化王权,到亨利八世时,王权已凌驾于议会之上,但英国教会仍然于罗马教廷。
(2)内容:①1534年,议会通过“”,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
②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称”或③以为做礼拜时的语言,保持天主教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
(3)结果:由国王领导的宗教改革不彻底,随即出现更激进的,几十年后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
⒋尼德兰宗教改革(1)背景:①工商业发达,萌芽较早。
②卡尔文教流行。
③西班牙对尼德兰实行专制统治。
(2)性质:具有和的性质。
(3)过程:1566年,尼德兰人民起义,冲进教堂,捣毁圣像,强迫当局限制天主教活动,允许新教徒信仰自由。
二_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
11世纪第一次分裂1054年
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
东正教(君士坦丁堡是中心)
16世纪的第二次分裂
天主教
新教
东正教
①路德教(宗)②卡尔文教③英国国教
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政 经
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是西欧封建 治: 统治的国际中心。
济: 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思想文化: 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 社会生活: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
三、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享利八 世宗教改革 1、背景: 1)随着资义经济的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 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 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的情绪高 涨 2)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 梏 2、时间: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 进行宗教改革。
3、内容: 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处 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 成立专门机构,对现行教规进行审查,凡 与国家法律抵触的一概废除。 4、影响: 积极:建立了民族教会,打击了天主教会 势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义的发展; 消极:但改革不彻底,随后出现了清教运 动,要求进一步清除天主教的残余,推动 资本主义的发展。
4、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影响 确立了与罗马教廷不同的基督教派, 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为 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5、改革的实质
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 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对 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1、在14、15世纪,天主教会之所以遭 到很多人的反对,最根本的原因是( ) A、天主教会的腐败 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C、进步人士认识的提高 D、各国王权的软弱 2.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 A 正在兜售“赎罪券” B.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C.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巴瑟洛缪之夜 密莱斯 油画 19世纪
这幅画讲述了发生在 1572年8月24日的“圣巴瑟 洛缪之夜”的浩劫。当时的 法国国王查理九世表面上支 持、笼络新教的领导人,暗 中却怂恿旧教策划阴谋,利 用圣巴瑟洛缪节当天新教徒 在巴黎集中的机会,发动了 一场对新教徒的屠杀,当晚 至少有3000人被屠戮。
在修道院幽暗的房间中,一位手持利剑的贵族青年前来向 过去的情人告别。她已经成为修女,因不忍看见即将到来的杀 戮和死亡而抓住他不放。天色将明,无情的黑衣僧人正招手催 他出发。他们将在巴黎参加一场著名的血腥屠杀,青年手臂上 绑着的白布条表明他属于屠杀者天主教徒一派
英国 国教
保留天主教教 义和仪式等
英国
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主张有何相同点? • 反对教皇的权威,坚持《圣经》是信仰的 最高权威 • 强调国家的权力,认为王权应高于教权 • 建立本民族的教会,脱离罗马教廷的控制 • 简化宗教仪式?
拓展: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特点。
1)对象:
都反对欧洲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 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束缚;
日耳曼贵族打着路德的旗帜,一步步向王权国家前进。
宗教改革运动需要一个天才去发动,需 要另一个天才去结束;路德,这个煽动家, 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滚石;加尔文,这个组织 家,则在滚石粉碎之前使它停止。对于宗教, 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是一个摧毁者,而 加尔文则更多是一个建造者。
加尔文
1509年生于法国,八岁 时,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运 动开始。 加尔文曾是天主教徒, 青年时期改信新教。为了免 受迫害,他离开巴黎,定居 在瑞士。1530年,他发表了 《基督教原理》,该书概括 了新教的基本信仰,使他一 鸣惊人。
死神的胜利(反映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宗教战争 ) 勃鲁盖尔 嵌板画 1562年 勃鲁盖尔用一种怪诞而又细致的笔触描画了对骷髅统 治世界的想象,令人感觉非常真实。30年的宗教战争 (1618——1648)让整个欧洲进入了死神的掌管之中。
战争的苦难 组图 雅克· 凯洛特 版画 法国 1648年绞架树 “好树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战争中, 树上都结出了尸体。在30年中,战死的士兵有100 多万,拥有1800万人口的德国,战后剧减到400万
(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 问题?
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 马教廷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 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
材料三: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 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 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结果: 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 5、意义:
天主教会的改革; 1、背景:
2、内容:
3、效果:
A、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恢复了天主教会 的部分势力。 B、耶稣会员在传教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当了殖民 侵略的急先锋,另一方面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耶稣会是个什么组 织?它为什么不择手 段进行传教?
耶稣会是天主教会中反宗教改革活动的最重要 的工具,是为了捍卫罗马教皇和天主教的权威.
②新教内容: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份
5、影响;
1)英国建立了民族教会,打击了天主教会势力, 2)使英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3)变卖天主教地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 的发展; 4)但改革很不彻底,英国随后出现了清教运动; 并对日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
材料二:这个时候的德国,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 那个完全蒙昧的日尔曼人国度,虽然比较意大利、法 国,德国仍然属于文化非常落后的国家,但是它已经 受到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 为了自己官员培养的需要,德国的诸侯也纷纷模 仿意大利和法国的贵族,在自己的领地里面建立了大 学,新的思想比比皆是。 罗马教会对德国人民的搜刮引起了强烈不满的贵 族的嫉恨;同时教会占有大量德国地产和财富,也引 起一些诸侯的觊觎。
亨利八世是英国都铎 王朝的第二个国王,亨 利七世的次子,伊丽莎 白一世的父亲。 他18岁即位并娶寡嫂 凯瑟琳,因罗马教廷不 批准他的离婚,他与教 会决裂,宣布英国教会 脱离罗马教廷。
英国宗教改革:亨利八世
1、历史背景;
1)16世纪,罗马教廷控制着英国教会,不但掌 握着英国大片土地和大量财富,还不断干预英国 的世俗事务。
问题: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 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
②主张信仰得救
③主张建立廉俭教会 不同:①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②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 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 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 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马丁· 路德 宗教 主要 改革 内容
教会 组织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的斗争 影响 冲击天主教会 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日耳曼贵族支持路德的原因
1.封建王公需要政治上的主权,而路德 教义否定了罗马教会存在的正当性; 2.支持路德,意味着可以将税收留为己 用,而不是交给意大利;也意味着收回 治下教士的任命权、削弱宗教法庭的审 判权,没收修道院的财产。
3、特点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传播到西欧(法国、今荷兰、英国等国家)
核心内容——“先定论”
主张: 影响:
1)人在出生之前,……… 2)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 祷没有意义。
1)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 先定论否定了人需要赎罪,否定了遵守天主 教制定的信徒的行为准则。 2)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为资 产阶级剥削提供依据。
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1)政治因素:天主教对德国的经济剥削政治控制激起德 国各阶层的不满。 2)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 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3)直接原因:“赎罪券”的兜售 4)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5)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
序幕: 《九十五条论纲》
马丁· 路 德正在 钉贴 《九十 五条论 纲》
5)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信仰自主权
实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
背景 (原 因)
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罗马教廷的政治控制、经济搜刮 (主要原因) 马丁· 路德立志改革 (主观原因) 教皇兜售赎罪券,路德发表“论纲” (直接原因) 理论基础——因信称义 《圣经》是唯一的权威 信徒皆为祭司 建立廉俭教会; 建立本民族教会 俗权应高于教权 教义
答:德国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 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 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 到各阶层的支持。
“因信称义”
核心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内容:
信徒皆为祭司 建立廉俭教会 建立民族教会
天主教宣称,人若要 得救,必须要以教会 为中介,履行复杂的 圣礼,做“善 功”“赎罪”。为了 聚敛钱财,教会发明 了出售“赎罪券”的 方法。
卡尔文宗教改革; 1、历史背景;(了解)
1)受马丁· 路德宗义思想的影响;
3)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
2、主要内容:
1)信奉因信称义,认为《圣经》至高无上。 2)思想核心------“先定论”。 3)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 4)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你的理由。
答: 因为英国国教是英国的民族教会,国王是教 会最高首脑,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 法令,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虽然保留了天主教残余,但是英国教会与罗 马教廷断绝了关系。
四、尼德兰宗教改革
1、背景: 2、过程: 3、性质和特点:
是一场由尼德兰爱国主义者领导的具有资 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
欧洲各国的 宗教改革
本节结构:
一、德国宗教改革 二、瑞士宗教改革 三、英国宗教改革 四、尼德兰宗教改革 五、天主教会的改革;
六、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一、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背景(原因) 序幕
内容
影响 实质
材料一:16世纪,每年从德国流向罗马的现 金达三十万古尔登以上,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 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 所征税额的21倍。德国的高级教士在就职时都要 向教廷交纳一万到二万盾。美因兹大主教在8年 中(1505~1513年)出现了三次空缺,每一次就 任都要交两万盾。
影响: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1)“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罗马天主教会和教皇 的作用;
2)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 位; 3)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 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4)建立廉俭教会,否定了教会的奢侈腐化,符合资产阶级资本原 始积累的要求。 5)建立民族教会,否定了教权高于王权,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 国家,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2)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文艺 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 层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的情绪高涨。 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2、时间: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进行宗教 改革。
3、内容: 4、特点:①改革方式: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
思考:马丁· 路德代表了什么人的利益?为什么? 代表了德意志民族和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
影响:
1)确立了与罗马教廷不同的基督教派; (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2)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3)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解放了人们思想
4)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揭开了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序 幕
加尔文教 起因 适应资产阶级要求进 行宗教改革 英国国教 英王与罗马教廷矛盾 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