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常识》 第一课 第一节 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教版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人教版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三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第三节: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第一框:主观必须符合客观]二. 重点、难点:1. 重点:第二节、第三框:一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
对什么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这个基础知识搞懂了,关于“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的观点就容易理解了。
明确这一观点,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因为,对它的解释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唯心主义的理解。
二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论意义。
从世界观道理来看,这个观点直接体现了“意识能够作用于客观事物”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的基本原理。
同时,明确了这个观点还意味着全面理解了物质和意识和辩证关系。
从方法论意义来看,它把“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这个总结方法论要求,更具体地落实了。
从当前社会生活来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我们当然应引导学生重点明确这个问题。
另外,从学生的成长来看,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节第一框:一是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从全课来看,课题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全课的教育中心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从本节来看,它是本节的基本概念之一,是理解本节基本观点的基础,而学好本节又是学习本课的根本目的。
因而,是否明确“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关系到全课教育的收获。
二是从哲学原理说明从实际出发的心要性。
为什么要从实际出发,教材分析了三点,但最重要的是第三点。
前两点虽然也贯穿了哲学道理,但是都比较具体,有“就事论事”的味道。
而在它们基础上叙述的第三点理由,完全是从世界观高度上分析的。
搞懂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明确了为什么要从实际出发。
2. 难点:第二节第二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学生过去几乎没有从理论上思考过这一问题,属于知识空白。
高二政治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键入文字]
高二政治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高中学生仅仅有想学的念头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
要讲究科学的学习策略和
方法,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为大家准备了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知识点~
【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知识点】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有了人才有了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而人的产生,劳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没有社会性的劳动,古猿就进化不成人,也就不会有人的意识。
因此,意识是社会的直接产物。
我们要明确一点,人的大脑是产生意识的重要前提,但并不是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
因为意识的内容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来源于人脑反映的客观实在。
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
所以,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2. 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们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我们称之为正确的思想意识。
反之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就称之为错误的思想意识,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这二者的区别不在于对客观事物是否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教版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教版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一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第二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二. 重点、难点:(一)重点:第一框:意识的本质是本框学习重点。
因为把握了意识的本质能够深刻地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本质不是意识而是物质。
第二框:“为什么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是本框学习重点。
这是因为理解了这一点就容易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观点,且对学生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二)难点:第一框:1. “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本框的一个难点,因为宗教信仰的神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把它看作“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惑。
2. “抽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本框的一个难点,因为抽象思维的内容在直观上是找不到的,学生很难理解。
3. “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存在着理解上的障碍,把没有发生的事情看作“反映”学生难于接受。
第二框:“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是本框的学习难点,因为教材并没有充分揭示。
三. 具体内容:(一)学习目标:第一框:理解意识概念,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意识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其内容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反映。
第二框: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正确反映与错误反映的主观原因。
(二)学习提纲:第一框:1.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①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具体感觉与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人们对现状的认识、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高二政治上册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课件 人教版

三、例题分析
例1. 美国研究人员在新的研究中发现,做梦是大脑低级部
分对高级部分的一种“检测手段”。这项研究成果进一步 说明( )(单项选择题) A. 梦是低水平的意识 B.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 D. 意识对人脑具有反作用 思路分析:梦作为人的意识的一部分,必然是客观事物 在人脑中的一种特殊反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 方面它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另一方面它又以人脑为物 质基础,离开了人脑这一物质器官,意识也谈不上反映物 质。本题“做梦是……检测手段”,重点旨在强调人脑这 一物质器官的基础作用。 故答案为C。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节 《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中第一框题和第二框题的学习
一、知识内容要点:
1. 第一框题《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
映》中主要学习世界上除物质以外的另一类 现象:意识(从起源及本质两个方面) 2. 第二框题《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 物》中主要学习“能够正确反映”的原因及 产生正确与错误意识的原因。
例2. 有个说法叫“一百人就有一百个哈姆雷
特。”“哈姆雷特”虽然是剧中人,但这个说法 也表明( )(单项选择题) A.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 意识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总是受到主观状态的影 响 C. 意识很难做到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路分析:由于人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不可 避免地要受立场、世界观和人生观及由此决定的 思维方法、知识构成等各个方面的不同影响,也 就是说,问题中带有人的“主观”烙印,所以 “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故答案为B。
二. 重点、难点阐释:
在第一框题中,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既是重点,也是 难点。教材分三组情形来说明: 第一,错误的思想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正确的思想意 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是性质不同的两种意识。关键是要明确,反映不 等于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与此相关, “宗教观念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个难点。 关键是既要看到“宗教观念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某种原型”,又要 看到宗教观念对某种原型作了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第二,抽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关键是要明确,客观 存在有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本质、规律是存在于现象之中的东西,只 能用抽象思维去反映。如果用对现象的反映去理解对本质的反映,那 就“对不上号”。如,我们感觉到的是物体的形状,对“质点”是感 觉不到的,而思维中的“质点”概念却可以反映存在于物体之中的 “质点”的性质。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教版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第二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二重点、难点:1 重点:“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是第一框的学习重点。
这是因为:第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来说,突出这一点才能显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唯物又辩证的性质。
第二,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看,人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其基础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和服从自然规律,这正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是客观的”是第二框的学习重点。
这是因为:第一,这对说明社会的客观性最为重要;第二,这一观点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2 难点:“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第一框的难点。
难就难在理解这一观点需要较高的辩证思维能力,而初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者目前尚不具备此种能力。
“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以及对“物质”概念的把握是第二框的学习难点。
前者是因为生产力是人类自身与自然相处的一种能力,言其客观性则难以接受。
后者是因为“物质”概念的哲学意义极为抽象,而学生通常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用具体的形态来认识“物质”的,这显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相去甚远。
三具体内容:(一)学习目标:第一框:运用“自然界是客观的”原理,懂得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
第二框:识记“物质”概念并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性的解释,明确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二)学习提纲: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①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
②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③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2 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
①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腐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推荐下载】高二政治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键入文字]
高二政治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本文导航
1、首页2、参考答案
高中学生仅仅有想学的念头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
要讲究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为大家准备了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知识点~
高二政治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知识点】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有了人才有了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而人的产生,劳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没有社会性的劳动,古猿就进化不成人,也就不会有人的意识。
因此,意识是社会的直接产物。
我们要明确一点,人的大脑是产生意识的重要前提,但并不是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
因为意识的内容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来源于人脑反映的客观实在。
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
所以,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2. 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们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我们称之为正确的思想意识。
反之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就称之为错误的思想意识,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
1。
高二政治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课件人教版.ppt

黑猩猩灭火
狼孩
保卫钓鱼岛
日本人屡次侵略钓鱼岛
钓鱼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民间保钓行动 李登辉的卖国论
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得到拥护和肯定 遭到唾弃
原材料 美丽的钓鱼岛
屈辱的中国近代史 中国的日益强大
加工厂 美好的印象
爱国情感和报国雄心 产品
保卫钓鱼岛维护国家的主权
铭记历史;中日友好的前提
客观 人的 人的 信号 人脑 事物 实践 感官 传输
(1)这不意味着先有意识,后有物质,只 是说明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人的实践活 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意识的能动作用说明,意识能够反映 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然后凭着这些规 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根 据设计图纸施工就是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先有图纸,然后施工,似乎是意识在 先,然而,设计图纸不是凭空产生的,仍然 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和加工制作, 所以,归根结底仍然是物质决定意识。
鬼神观念的形成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 ‘天马行空’ 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 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 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1 在建筑楼房的过程中,总是先有设计图,然后才进行 建造。这是否就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 兴趣爱好 知识构成 脑中 的反映 观察角度 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以及 信息的第一轮筛选 信息的第二轮筛选 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人的具体感觉和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内容提要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的 机能 对三类反映的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具体 的和抽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高二政治上册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课件 人教版

例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商品观念、 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逐步更新,各种新观念的形成与发 展又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这说明: (不定项选择题)
A. 物质决定意识,经济进步促进观念更新
B. 意识有反作用,新观念会影响经济发展
C.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物质
例题分析
例1:“如果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中国革 命至今还没有取得胜利,还在黑暗中摸索。”这表明: (单项选择题) A. 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B. 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C. 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有了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这些正确理论(属于意识范畴)的指导,它们对中 国革命的胜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错误的思想意 识则会对物质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从我国的实际来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关系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国 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 保证。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 程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正确的 义利观,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三、难点
本节的难点是: 第一,认为意识的反作用就是意识对事物的直接作用。
故答案应为:ABCD
例3.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正确地揭示了两个 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注:仓廪指储藏粮食的仓库)(辩析题)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 在这两者中,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能动作用, “仓廪实”,“衣食足”属物质文明的范畴,它们确实是“知礼节”、 “知荣辱”的基础,但这不是一种必然,精神文明也需建设,另外, 这也只是两者关系的一个方面,忽视了另一方面。故这个说法不科学、 欠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一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第二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二. 重点、难点:(一)重点:第一框:意识的本质是本框学习重点。
因为把握了意识的本质能够深刻地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本质不是意识而是物质。
第二框:“为什么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是本框学习重点。
这是因为理解了这一点就容易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观点,且对学生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二)难点:第一框:1. “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本框的一个难点,因为宗教信仰的神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把它看作“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惑。
2. “抽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本框的一个难点,因为抽象思维的内容在直观上是找不到的,学生很难理解。
3. “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存在着理解上的障碍,把没有发生的事情看作“反映”学生难于接受。
第二框:“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是本框的学习难点,因为教材并没有充分揭示。
三. 具体内容:(一)学习目标:第一框:理解意识概念,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意识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其内容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反映。
第二框: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正确反映与错误反映的主观原因。
(二)学习提纲:第一框:1.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①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具体感觉与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人们对现状的认识、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第二框:2.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1)实践证明: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2)产生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产观原因。
①立场不同②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③知识构成不同(3)我们应当尽力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三. 问题解析:第一框:1. 什么是意识?意识定义的意义何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上述意识定义不仅表明了意识的起源与本质,同时还深刻地说明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本质不是意识而是物质。
2. 如何正确认识意识的想源?首先,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有了人才有了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没有社会性的劳动,古猿就不会进化为人,也不会有人的意识。
因此,意识更是社会的直接产物。
总之,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 如何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首先,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没有人脑就不可能产生意识。
意识对人脑这一高度发达、高度完善的物质器官的依赖,反映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其次,从意识的内容来源看,其内容不是来自人脑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人脑固然是产生意识的器官,但人脑并不能自分产生意识,这是因为,仅有一个健全的大脑,如果不参加社会实践,完全脱离物质世界,就不能产生意识。
总之,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4. 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的区别和联系。
①区别:含义不同。
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错误的思想意识则是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
②联系:无论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来自于客观事物。
5. 感觉与抽象思维的区别和联系。
①区别: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具体形象的反映,是物质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结果,是感性认识的一种低级形式,具有直接性;抽象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动过程,定理性认识的高级形式,具有间接性。
②联系:A. 感觉和抽象思维都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都是主观的。
B. 抽象思维依赖感觉,感觉有待于上升到抽象思维。
第二框:6. 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之所以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是因为:首先,从客观事物看,它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但同时事物又有某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多变的现象有相对稳定性,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更集中体现了事物的相对稳定性。
这给人正确认识事物提供了可能。
其次,从认识的主体看,人有能力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认识的基础是实践,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逐渐完善的头脑,是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物质基础。
人在长期实践中还形成了一定的合乎实际的逻辑思维方式。
这些,都是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观条件。
再次,从发展的观点看,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扩展认识,发展认识,把未知之物转化为已知之物,世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综上所述,说明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7.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和“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区别。
首先,“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意识的本质,是从物质和意识相互比较中来认识意识。
物质独立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而意识则是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
其次,“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是强调意识并不完全是消极的,被动的。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限制,不可能一下子认识事物的全部,但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再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物质的问题。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是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典型例题】[例1] 最佳选择题“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唐诗蕴藏的哲理是()A. 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 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C.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D.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不同的人由于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
C项符合题干要求。
A项本身有错误,B项观点正确,但与此题无关。
D项是一个片面的观点。
[例2] 问答题“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是物质的,因此,意识是人脑的产物”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要点:(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不能正确认识意识与人脑的关系,不能正确说明意识的本质和起源。
(2)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和社会的产物。
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质上都是物质,所以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这是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3)人脑是物质的,但不能说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因为人脑只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脑不能自行产生意识,意识的内容和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意识本质的理解,涉及到的知识包括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和意识的根源。
解题的关键在于区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明确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模拟试题】一.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6分,共60分。
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同实际相一致的计划和方案,都是正确的思想意识;以主观想象作出的判断,以及宗教中的鬼神观念等,都是错误的思想意识。
据此回答1——2题:1. 上述材料说明()A. 意识有高级阶段和低级阶段之分B. 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C. 意识既包括感觉,也包括思维D. 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人脑2. 对上述材料中的两种不同意识的正确认识是()A. 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思想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 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反映,错误的思想意识是对事物具体形象的反映C. 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D. 正确的思想意识比错误的思想意识具有更大的反作用3. 关于意识的起源应理解为()A. 所有的物质都有意识B. 一切有生命的物质都有意识C. 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D. 意识是大脑活动的产物4. 下列各项中属于意识的有()①思维②头脑③唯心主义④精神文明建设⑤虚数⑥生产关系⑦鬼神⑧梦中的黄山A. ①③⑤⑦⑧B. ①②③⑥⑦C. ①③④⑤⑧D. ①②③④⑤5.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A.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可能是相同的B.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都是正确的C. 客观事物会因人们对它的观察而有变化D.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因知识构成等不同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6. 从意识的本质来看()A.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B. 意识是人脑的产物C.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D. 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7. 具体感觉和抽象思维都是意识现象,它们的区别在于()A. 具体感觉是客观的,抽象思维是主观的B. 具体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具体形象的反映,抽象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反映C. 具体感觉不重要,抽象思维很重要D. 具体感觉不能如实反映客观事物,抽象思维则可以8. 有位哲学家说:“如果牛有宗教,那么它们的神一定会是有角的牛。
”这说明()A. 宗教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反映的内容也是来自社会生活的B. 宗教意识是人脑对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C. 宗教的内容是神、上帝启示的产物D. 宗教的内容来源于人脑,所以是主观自生的9. 有了人脑不一定有意识,因为()A. 人脑只是意识的“加工厂”B. 意识只有内容来自人脑C. 意识不一定是人脑的产物D. 人脑不一定是健全的脑10. 有人认为:“机器人也有思维,并断定人迟早要成为机器人的奴隶。
”这种观点否认了()A. 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D.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二. 问答题。
每小题20分,共40分。
1. 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 “正确的思想意识,人们的具体感觉,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思想意识,人们的抽象思维,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并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1. B2. C3. C4. A5. D6. C7. B8. A9. A 10. C二. 问答题:1.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