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合集下载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课件30张-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课件30张-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14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2)以北半球为例,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 ①气压带
字母 A C E G
名称 赤__道__低__压__带 _副__热__带__高__压_带 副__极__地__低__压__带 极__地__高__压__带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THANKS
课时14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冬季甲区域出现的超强气旋会给沿岸地区带来何种天气? [提示] 带来暴风雪天气。
课时14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巧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 流下沉,则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课时14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影响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2023·温州模拟)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由70多个小岛组成,群岛 植被以苔藓、草甸为主,无高大树木。在群岛附近海域总是不定期地出现白色 浪花,数以亿计的海鸟和成百上千的座头鲸会出现并追逐浪花,随着浪花的消 失,它们也逐渐退去,下图为群岛所处的位置。读图,完成4~5题。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高低纬度间热量差异引起的大气环流及其 形成的 7 个气压带和 6 个风带,回答此题应明确三圈环流高空 风向与近地面风向相反,同时要熟悉 7 个气压带和 6 个风带的 名称及分布。
答案 (1)
(2)(自北而南)极地高气压带 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
(3)
(4)低纬 中纬 高纬
气候 带 气候类 型 分布 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 特点 全年高温 多雨 全年高 温,干、 湿季明显 全年气温 高,雨季 集中 全年高 温,干旱 少雨 亚马孙河流域、 赤道低气压带控 热带雨 南北纬 10° 之 刚果河流域、 制,盛行上升气 印 林气候 间 度尼西亚 流 非洲中部、 南美 热带草 北纬 10° 至北 巴西、 澳大利亚 赤道低气压带和 原气候 回归线之间 大陆北部和南 信风带交替控制 部 北纬 10° 至北 海陆热力性质差 热带季 亚洲中南半岛、 回归线之间 异和气压带风带 风气候 印度半岛 大陆东岸 位置的季节移动 南北回归线 撒哈拉沙漠、 阿 热带沙 至南北纬 30° 副热带高气压带 拉伯半岛、 澳大 漠气候 之间的大陆 或信风带控制 利亚中西部 内部和西岸
(4)图 2 为三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将其 序号与上述气候类型的代表字母对应填空: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C B A
图2
解析 分析气候类型一般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分析它的气 温特点,气温受纬度因素和下垫面性质的影响,图中 A,B,D 为温带的气候类型;二是分析它的降水特点,不同地区的大气 环流形势决定其降水状况,降水量还受距海洋远近的影响,图 中 D 地距海洋远,故降水少,B 地常年受西风影响,一年四季 降水均匀,C 地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 因而气候具有冬雨夏干的特点,A 地为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答案 A地 B地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 温和湿润
地处大陆西部,常年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 气候成因 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和 带控制,冬季受西风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带影响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考点一
【图解考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影响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 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 点应注意“三抓”: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 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4.(2010· 海南地理,1)2010年夏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 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 图,冰岛位于 ( )。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A.极地高压带 C.西风带 解析
B.副极地低压带 D.副热带高压带
由图可读出冰岛位于60°N~66.5°N之间,该纬
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A.① B.② )。
(3)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 ,那么①②③ 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 B.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高中地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高中地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而形成的。
(2)根据陆地上的气压类型(高、低气压)和季风风向可判断季节。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分布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 性质有关,分析如下: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 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 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5)受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季节差异小,气压带、 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季节差异大。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 陆地 面积大且海陆相
间分布。 ①1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 M 是 亚洲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 地___低__气压带。 ②7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 N 是 亚洲 (印度)低压,其切断了 副热带高 气压带。 (2)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 海洋面积占绝 对___优__势_。
热带季风 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
气候
雨季(夏季)时受气压带、风带 可分为旱雨两季
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
[典题示例]
(2015·安徽高考·节选)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示区域西部
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高 _地_低 _转__纬偏__受向__热力__不影均响⇨三圈环流bca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4.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

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

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考点: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提醒: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在地球的大气系统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是气象学中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1.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是全球最主要的低压系统之一。

它通常向北半球和南半球移动,这是由于太阳辐射在一年中的变化所引起的。

在北半球夏季,赤道低压带向北移动,导致北半球高温多雨;而在北半球冬季,赤道低压带向南移动,使得北半球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极地高压带位于极地附近,是全球最主要的高压系统之一。

它通常随着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向南或向北移动。

在北半球夏季,极地高压带向北移动,导致北半球气温降低,降水减少;而在北半球冬季,极地高压带向南移动,使得北半球高温少雨。

2.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副热带高压带位于副热带地区,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压系统。

它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在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增强并向北移动,导致北半球高温多雨;而在北半球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减弱并向南移动,使得北半球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副极地低压带位于副极地地区,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低压系统。

它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在北半球夏季,副极地低压带减弱并向北移动,导致北半球气温降低,降水减少;而在北半球冬季,副极地低压带增强并向南移动,使得北半球高温少雨。

3.极地东风带和西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极地东风带位于极地附近,是由极地高压系统和副极地低压系统所形成的。

它通常随着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向南或向北移动。

在北半球夏季,极地东风带向北移动,导致北半球气温降低,降水减少;而在北半球冬季,极地东风带向南移动,使得北半球高温少雨。

西风带位于副热带地区,是由副热带高压系统和副极地低压系统所形成的。

它通常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向南或向北移动。

在北半球夏季,西风带向北移动,导致北半球高温多雨;而在北半球冬季,西风带向南移动,使得北半球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4.信风带和西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信风带是由副热带高压系统和赤道低压系统所形成的。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三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的分布和移动
请同学画出热力环流图。


1 、空气受热上升 ,遇冷下沉 2 、水平方向空气 由高压流向低压


受热
遇冷
探究主题: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假设条件:①地表均一 ②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位置不移动)
北极点
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最多 ?
什么地方受热最少?

赤道地区受热多 两极地区受热少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 (hpa) 1000 顺 转 水平气压梯度力 偏 着 向 1002 风 风向 力 向 只 走 1004 改 水平地转偏向力 , 变 高 1006 风 压 向 不 在 1008 改 右 变 手 1010 风 速 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 下开成的风(北半球)
(1)该图表示北半球 是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 。
(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量
,原因是什么?
(3)C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与D相遇后向上爬升?
至日呢?
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与太 阳直射点的移动有何关系?

极地高气压带 地 东 副极地低气压带
风Leabharlann 盛行西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 行 西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 地 东 极地高气压带 风 风 带
1、有关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在南北纬30°附近
高空中的风:与等压线平行
hpa) 摩 (1000 顺 擦 着 力 1002 风 既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向 影 响 走 1004 风 , 向 摩擦力 高 1006 , 水平地转偏向力 压 又 在 1008 影 右 响 后 风 1010 速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地面摩 擦力(→)共同作用下开成的风(北半球)

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

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

授课:陆中举 5课时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

北半球的夏季(7月)向北移,北半球的冬季(1月)向南移。

二、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和气旋、反气旋系统。

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天气是晴朗的,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

低压中心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天气。

高压中心气流下沉而天气晴好,如寒潮、伏旱天气。

锋面存在于低压槽内,主要是因为低压槽附近有冷暖气流交汇,高压脊控制为晴朗天气。

在中高纬度地区的近地面,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之为锋面气旋。

锋面一般沿槽线向两侧延伸,一侧为冷锋,另一侧为暖锋。

不管是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西侧都是冷锋、东侧都是暖锋。

四、气候(气温、降水、气压、风)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带。

在调节全球热量、水汽的的不平衡时又使气候复杂化。

下垫面①.海陆差异的影响: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温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b.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且年内分配不均;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且年内分配均匀。

c.洋流的影响②.地形的影响海拔高度的影响阴阳坡的影响:阴坡蒸发少,湿润;阳坡蒸发多,干旱。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人类活动: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

另外:人类植树造林、修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

2.世界气候的分布几点说明:①.上表中的P表示年年降水量,T表示年均温。

②.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南沿海、美国佛罗里达半岛、澳大利亚东南部等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A
C
等压面的形态变化
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等压面也发生 了如下图(a→b→c)的形态变化。
思考:Ps:看图要仔细
读下列热等现压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B D
力实 环生 流活 有中 冷 哪 常热 些 见A 呢的 ?局
低压
冷冷


B

高压


热热


C
D
为面由
:气此
热 压我
低 与们
压 , 冷 高 压
赤道低压带
1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
高空北上气流右 偏成西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转 成西风,气流无法北 上在此堆积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北纬30度
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
赤道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3、地球上的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第三步:定最终风向。
①近地面:在三力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 压线呈一定夹角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呈 30°~45°。
②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按以上步骤绘出的风向(绘成实线箭头)如下:
•(2)风速的判断
•①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密集的 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反之, 等压线稀疏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 速小。
气可 温以 的看 关出 系,
表近
现地
做题
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山谷风
热力环流是一种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的不同,山谷、山坡的 受热不均,人类活动等都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白天:吹海风 夜晚:吹陆风
青岛的市民说,青岛一 般白
天感到空气潮湿,夜晚感到 空气比较干爽。
乌鲁木齐以东120公里左右的珍珠泉附近,是全 国著名的“百里风区”,2007年2月28日,新疆乌 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5 807次旅客列车行至南疆线珍 珠泉至红山渠间42公里处,13级大风造成11节车厢 脱轨,事故中3名旅客死亡,34名旅客受伤。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hPa)
1010
1020
A
1030
度力
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垂直
影响风向 不影响风速 南左北右
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
影响风向 减小风速
风的受力分析
理想状态 下的大气
影响风的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风向与水平气压梯 度力方向一致
高空大气 水平气压梯度力 和地转偏向力
风向与等压线平 行,与水平气压 梯度力垂直
近地面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 风向与等压线成
原因:__太__阳_直__射_点___有规律地南北移动。 规律: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就 北半球来说,与两分日相比,大致是夏季 北移,冬季南移。
夏至日
春分日 秋分日
冬至日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在赤道以南和以北附近两侧,常年吹着一 个方向的风,风向不变很守“信用”,海员 们称之为“信风”。古代航海家和商人,在 多年的航海生活中,逐渐掌握了这个规律。 他们在信风的帮助下,往来于大西洋和太平 洋,在各大洲进行贸易往来,因此,这种信 风又有“贸易风”之称。在这一带海岛上的 树,被定向风吹得像倒插的扫帚一样,形成 一种绝妙的“风向标”。
同一水平面上,常常存在着气压差异,于是 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 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风----风向、风力(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 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越小)
形成风的几种作用力的比较:
三种力
力的方向 对风向影响 对风速影响
水平气压梯 垂直于等压线, 决定风向 决定风速
•如上图:风力A>B>C>D
•②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的情况下,摩擦力 越小,风速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如海面 上的风力大于沿海陆地、内陆荒漠地区的风 力大于绿洲。
在18世纪产业革命前,航海家们只能借助风力在海 洋上航行。但是,他们的航行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有时 连续多日乘风破浪;有时却风平浪静。在无风时,他们 只能将船停泊下来,等候风的降临,甚至几天乃至几十 天。航海家发现30°纬度附近总是无风,帆船无法航行, 帆船上装载的马匹,因草料和淡水缺乏,而相继死掉, 投到海里喂鱼。后来人们把无风的30°纬度叫做“马纬 度”。
副极地低压带


西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西风
极地东风
气压带、风带分布有何规律? 如何记住这些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分布规律: 高低气压相间分布,并且南北半球对称。
风带分布规律: 南北对称分布,但风向不同。 可根据气压带来记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大气 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一夹角
等压线图中风向、风力的判读
(1)风向判断的“三步曲”如下图(以北半球 为例)
第一步: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 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 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 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 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北半 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B 郊郊区A区 冷
城市区市 热
郊A区郊 区 B 冷






谷风
山风
山风与谷风的形成
7
大气的水平运动
新疆著名的“风城”——达坂城就是位于地名为 “三个泉”的山口北端,常年处于山口大风下,那 里的居民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 我国的兰新铁路就经过达坂城。兰新铁路通车后, 在达坂城附近山口处,火车多次被大风掀翻。1971 年1月9日,一列货运列车的10节车厢一下子都被大 风刮翻了。
• 尝试探究:30°纬度无风的原因是什么? • 提示:该地带气流下沉,晴朗无风。
二战期间,日本释 放的众多氢气炸弹,造成 美国部分森林大火,引起 美国民众的恐慌,你知道 这些氢气弹是怎样漂洋过 海的吗?
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假设条件
① 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② 地球不自转
成因: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
赤道
北极 南极
赤道
极在 地理 间想 的状 热况 力下 环赤 流道

三圈环流 前偏向力 ①低纬环流 ②中纬环流 ③高纬环流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5
极地高压带
中纬环流 9 8 6 副极地低压带
37
低纬环流 2 4
副热带高压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