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市赛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市赛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教学重点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从单圈环流到三圈环流的动态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前情提要:学生明确知道大气环流的影响因素有: A.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B.地转偏向力;C.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影响因素逐层叠加,从而引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并且掌握其分布及移动规律。

环节一:“冷热不均使其动”——单圈环流1.考虑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A.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2.形成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环节二:“地球自转使其偏”——三圈环流1.考虑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A.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 +B.地转偏向力_2.形成三圈环流的过程:3.三圈环流类型: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环节三:“地球公转使其移”——季节移动1. 考虑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A.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B.地转偏向力+C.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3.变式训练:判断A、B、C三幅气压带和风带图分别代表什么节气(参考答案:A:冬至日B:夏至日C:春分日或秋分日)课堂小结: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高压低压相间插,一撇一捺向低压。

①气压带分布规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高低压相间分布。

②风带分布规律:北半球三“丿”,南半球三“乀”,由高压指向低压。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优点:本课主要围绕教学重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进行,采用地理要素逐层叠加的方法,先由浅入深,再深入浅出,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关键知识点。

同时,本节课的设计也渗透了“综合思维”这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锻炼了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

缺点:本课因为题材限制,缺乏必要的教辅教具,主要借助于多媒体平台二维或三维图示,教学形式相对单一。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高低纬度间热量差异引起的大气环流及其 形成的 7 个气压带和 6 个风带,回答此题应明确三圈环流高空 风向与近地面风向相反,同时要熟悉 7 个气压带和 6 个风带的 名称及分布。
答案 (1)
(2)(自北而南)极地高气压带 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
(3)
(4)低纬 中纬 高纬
气候 带 气候类 型 分布 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 特点 全年高温 多雨 全年高 温,干、 湿季明显 全年气温 高,雨季 集中 全年高 温,干旱 少雨 亚马孙河流域、 赤道低气压带控 热带雨 南北纬 10° 之 刚果河流域、 制,盛行上升气 印 林气候 间 度尼西亚 流 非洲中部、 南美 热带草 北纬 10° 至北 巴西、 澳大利亚 赤道低气压带和 原气候 回归线之间 大陆北部和南 信风带交替控制 部 北纬 10° 至北 海陆热力性质差 热带季 亚洲中南半岛、 回归线之间 异和气压带风带 风气候 印度半岛 大陆东岸 位置的季节移动 南北回归线 撒哈拉沙漠、 阿 热带沙 至南北纬 30° 副热带高气压带 拉伯半岛、 澳大 漠气候 之间的大陆 或信风带控制 利亚中西部 内部和西岸
(4)图 2 为三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将其 序号与上述气候类型的代表字母对应填空: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C B A
图2
解析 分析气候类型一般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分析它的气 温特点,气温受纬度因素和下垫面性质的影响,图中 A,B,D 为温带的气候类型;二是分析它的降水特点,不同地区的大气 环流形势决定其降水状况,降水量还受距海洋远近的影响,图 中 D 地距海洋远,故降水少,B 地常年受西风影响,一年四季 降水均匀,C 地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 因而气候具有冬雨夏干的特点,A 地为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 动规律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一、大气环流的形成
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
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微专题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 移动规律
考点细化:
理解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形成、分布 理解三圈环流形成的风带的形成、分布、方向 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原因、规律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判断季节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右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 ⑦表示风带。
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分布
极高与副极低之间 副热高与副极低之间 赤低与副热高之间
一、大气环流的形成
(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影响因素: 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假设条件: ①地表均匀、平坦
(3)结果: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马 山 中 学 高 三 地 理 组
请观察分析:
气压带
分布
极地高气压带(2个)
副极地地气压带(2个)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赤道低压带 (1个)
南北纬90° 附近
南北纬60° 附近
南北纬30° 附近
赤道附近
风带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2个)
东北风

全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

全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

全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一、引言气压带和风带是地球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和季节变化起着关键作用。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将重点探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

太阳辐射使得赤道地区受热较多,空气升温后上升形成低气压带,而极地地区受热较少,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这样就形成了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1. 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季节移动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季节移动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最为显著。

夏季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向北半球移动,导致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向北移动,同时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变得更强,形成了北半球的夏季风;冬季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向南半球移动,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向南移动,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变得更强,形成了南半球的夏季风。

2. 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季节移动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季节移动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和大陆与海洋分布的影响。

夏季时,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向北移动,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变得更强,形成了北半球的西风带;冬季时,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向南移动,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变得更强,形成了南半球的西风带。

3. 季风气候的形成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还会导致季风气候的形成。

季风是指由于大陆和海洋的不同吸热能力,形成陆地和海洋气温差异,在不同季节引起的风向和风力的周期性变化。

例如,亚洲的季风就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

夏季时,副热带高压带北移,形成了印度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和东亚的副热带低压,吹来的风带来了潮湿的空气,形成了雨季;冬季时,副热带高压带南移,副极地低压带北移,吹来的风带来了干燥的空气,形成了旱季。

四、总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和季节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生重要影响
极地东风带:位 于 南 北 纬 6 0 °至 9 0°之 间 风向为 东 北风
极地高压带:位 于 南 北 纬 6 0 °至 90°之间 气温低 气 压高
极地低压带:位 于 南 北 纬 6 0 °至 90°之间 气温高 气 压低
极地东风带和极 地低压带之间的 过渡带:位于南 北 纬 6 0 °至 7 0 °之 间风向多变气压 不稳定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 移动规律
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北半球形成高压带南半球形成低压带 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北半球形成低压带南半球形成高压带 春秋季:气压带风带逐渐向赤道移动北半球形成高压带南半球形成低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影响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气压带风带随季 节变化而移动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 布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 形成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 分布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 影响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 移动规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 相互作用
添加章节标题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 形成
地球自转: 导致大气 层中的空 气流动
太阳辐射: 导致地球 表面温度 分布不均
地转偏向 力:使空 气流动方 向发生偏 转
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 移动:气压带和 风带会随着季节 变化而移动影响
全球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的 影响:气压带和 风带会影响全球 气候如热带雨林 气候、地中海气
候等
气压带和风带的相 互作用:气压带和 风带之间会相互影 响如热带高压带和 热带低压带之间的 相互作用会导致热
带气旋的形成
气压带风带:全球范围内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形成了一系列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共同作用形成的 气压带风带分为低气压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4.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

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

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考点: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提醒: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

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移动我们生活的地球,大气环流就像一个巨大的“空气输送带”,其中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移动对全球的气候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那它们究竟是如何形成和移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要理解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首先得从太阳辐射说起。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不同纬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是不一样的。

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

而在两极地区,太阳辐射较少,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了极地高气压带。

在赤道上空,上升的暖空气向南北两侧流动。

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逐渐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

在大约北纬 30 度和南纬 30 度附近,气流最终偏转成了自西向东的西风,空气在此堆积下沉,形成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这就是低纬信风带。

而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极地高气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中纬西风带,也就是盛行西风带。

从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极地东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性的移动。

就拿北半球来说,在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会跟着向北移动。

赤道低气压带会移到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也会相应地向北移动。

而到了冬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又会向南移动。

这种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对各地的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比如,在热带地区,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了明显的干湿季节交替。

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夏季时,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这里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形成雨季;冬季时,这里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形成旱季。

再比如,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一、考试内容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2.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二、考查方式常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出现。

主要通过经纬网地图或区域图考查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的名称,对气候的影响;地中海气候及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点是潜在考点。

三、考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1)抓“偏转”——突破风带的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2)突破位置判断——抓“分布”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如图所示: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四、考点训练1.下图表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

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一年中影响南半球的时间较长C.滞后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D.盛行下沉气流2.下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

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动力上升B.②为高空西风C.③为热力下沉D.④为东南信风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地球自转方向
北半球俯视图
思考:南半球俯视图应该如何画?
图解三圈环流分布变式图
图7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B
14.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
变式 训练1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后完成 (1)~(2)题。
变式 训练1
(1)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 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答案:) 1.C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极锋
来自 高纬的极 地东风( 冷而重)
来自 低纬的盛 行西风( 暖而轻
900N
600N
300
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分布)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西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风带风向
三圈环流的变式图
0° 30°
60°
(2)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可知,此时 无锡的盛行风向是__________;开普敦的气 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亚欧大陆等温线 向______凸出。
分布
极高与副极低之间 副热高与副极低之间 赤低与副热高之间
一、大气环流的形成
(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影响因素: 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假设条件: ①地表均匀、平坦
(3)结果: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马山中学高三地理组
请观察分析:
1. 气压带风带的 位置随什么而 移动?
2.气压带风带位 置的移动有什 么规律?
风带移动.swf
【例1】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 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C )
60°
30°
30°
A

30°
C
60°
B
15°
0° 15°
D
常见气压带季节移动图及季节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00
气压带
分布
极地高气压带(2个)
副极地地气压带(2个)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赤道低压带 (1个)
南北纬 90°附近
南北纬 60°附近
南北纬 30°附近
赤道附近
风带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2个)
东北风
东南风
中纬西风带(2个)
西南风
西北风
低纬信风带(2个)
东北风
东南风
成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一、大气环流的形成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一、三圈环流
(1)影响因素: 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假设条件:
(3)结果: 三圈环流
①地表均匀、平坦 ③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2 . 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成因)
低压
堆积
高压
冷 下 沉
N 极地东风
900N
600N
重 力 抬 升
重 力 下 沉
热 上 升
E
盛行西风
300N W
东北信风 赤道
S
练一练 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正确的是(A )
A 甲点位于300N附近 C ①是冷性气流
B 乙点位于300N附近 D ②盛行西南风
① 盛行西风(暖而轻)
甲 300N
600N
② 极地东风(冷而重)
乙 900N
暖气 团沿锋面 爬升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环流
一、大气环流的形成
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
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微专题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 移动规律
考点细化:
理解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形成、分布 理解三圈环流形成的风带的形成、分布、方向 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原因、规律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判断季节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右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 ⑦表示风带。 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
判断是 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 遇形成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 沉形成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300N
600N
900N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例2】下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 (AB为晨昏线,阴影为气压带),读图回答下列问 题。
(1) 图 中 甲 所 在 地 的 气 压 带 名 称 应 该 是 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