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1江苏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带目录权威发布)-精

江苏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带目录权威发布)-精

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权威材料200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2)2003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4)2004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6)2005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8)2006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10)2007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12)2008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14)2009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16)2010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18)2011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20)201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回忆版? (21)答案 (23)200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a ) A、1903年 B、1913年 C、1914年 D、1900年2.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对应的年龄是( c ) A、2至7岁 B、11至15岁 C、7至11岁 D、0至2岁3.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b )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4.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方式是( b )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型D、沉思型5.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b )A、奥苏伯尔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6.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c )A、线性关系B、正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7.掌握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完成( d )A、70%B、90%C、70—80%D、80—90%8.“信息加工学习论”的提出者是( d ) A、加里培林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加涅9.在教育心理学中教学目标是指( b )A、预期教师教学达到的目标B、预期学生教学后达到的目标C、教学内容目标D、学习内容目标10.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作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b ) A、合作学习 B、发现学习 C、情境教学 D、指导教学11.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属于( b )A、愉快教学B、个别化教学C、情境教学D、理想化教学12.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b )A、前后一样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没有规律13.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教学方法是( c )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14.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 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认知与审美列入( b )A、安全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生理需要16.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d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17.先行组织者技术常用于( b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D、掌握学习18.按照学习迁移的性质可以分为( a )A、积极与消极迁移B、纵向与横向迁移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19.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中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 c )A、转化联单B、获得C、评价D、同化20.掌握学习的提出是由心理学家( c )A、加涅B、奥苏伯尔C、布鲁姆D、布鲁纳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江苏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带目录权威发布)(精品推荐)

江苏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带目录权威发布)(精品推荐)

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权威材料200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2)2003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4)2004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6)2005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8)2006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10)2007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12)2008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14)2009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16)2010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18)2011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20)201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回忆版? (21)答案 (23)200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a ) A、1903年 B、1913年 C、1914年 D、1900年2.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对应的年龄是( c ) A、2至7岁 B、11至15岁 C、7至11岁 D、0至2岁3.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b )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4.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方式是( b )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型D、沉思型5.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b )A、奥苏伯尔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6.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c )A、线性关系B、正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7.掌握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完成( d )A、70%B、90%C、70—80%D、80—90%8.“信息加工学习论”的提出者是( d ) A、加里培林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加涅9.在教育心理学中教学目标是指( b )A、预期教师教学达到的目标B、预期学生教学后达到的目标C、教学内容目标D、学习内容目标10.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作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b ) A、合作学习 B、发现学习 C、情境教学 D、指导教学11.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属于( b )A、愉快教学B、个别化教学C、情境教学D、理想化教学12.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b )A、前后一样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没有规律13.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教学方法是( c )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14.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 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认知与审美列入( b )A、安全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生理需要16.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d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17.先行组织者技术常用于( b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D、掌握学习18.按照学习迁移的性质可以分为( a )A、积极与消极迁移B、纵向与横向迁移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19.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中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 c )A、转化联单B、获得C、评价D、同化20.掌握学习的提出是由心理学家( c )A、加涅B、奥苏伯尔C、布鲁姆D、布鲁纳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历年真题(附答案)

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历年真题(附答案)

2007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所选项前的字母标号填在题目右下角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A、教学心理学B、教师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学习心理学2、正常的中学生心理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是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存在千差万别,这反映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A、连续性B、差异性C、不平衡性D、顺序性3、“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提出者是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B、班杜拉C、弗洛依德D、维果斯基4、根据加涅的学习层级结构理论,他认为最复杂、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类别是()A、言语联结学习B、解决问题学习C、规则学习D、概念学习5、在下列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A、接近律B、效果律C、练习律D、准备律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我们可以把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A、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D、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7、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并将人格发展分为()A、八个阶段B、五个阶段C、四个阶段D、三个阶段8、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现在来学习“鲸”,当教师告诉学生“鲸”是一种哺乳动物时,学生很快就能知道“鲸”具有某些特点,这种学习是()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或者到工厂等地方开展实地观察访问等,这种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属于()A、实物直观B、模象学习C、言语直观D、变式直观10、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在以下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A、阅读技能B、运算技能C、运动技能D、记忆技能11、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方法是()A、对偶故事法B、两难故事法C、临床法D、观察法12、“嗯,我懂!”、“我能体会!”、“请继续讲!”、“原来如此!”,采用如此之类的语言与学生开展的评估性会谈属于会谈的()A、倾听技术B、面质技术C、询问技术D、鼓励技术13、在一门课程或者某项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等结束时,教师通常会对这个教学过程进行测定。

江苏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带目录权威发布)(精品)

江苏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带目录权威发布)(精品)

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权威材料200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2)2003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4)2004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6)2005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8)2006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10)2007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12)2008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14)2009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16)2010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18)2011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20)201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回忆版? (21)答案 (23)200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a ) A、1903年 B、1913年 C、1914年 D、1900年2.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对应的年龄是( c ) A、2至7岁 B、11至15岁 C、7至11岁 D、0至2岁3.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b )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4.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方式是( b )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型D、沉思型5.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b )A、奥苏伯尔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6.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c )A、线性关系B、正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7.掌握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完成( d )A、70%B、90%C、70—80%D、80—90%8.“信息加工学习论”的提出者是( d ) A、加里培林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加涅9.在教育心理学中教学目标是指( b )A、预期教师教学达到的目标B、预期学生教学后达到的目标C、教学内容目标D、学习内容目标10.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作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b ) A、合作学习 B、发现学习 C、情境教学 D、指导教学11.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属于( b )A、愉快教学B、个别化教学C、情境教学D、理想化教学12.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b )A、前后一样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没有规律13.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教学方法是( c )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14.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 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认知与审美列入( b )A、安全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生理需要16.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d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17.先行组织者技术常用于( b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D、掌握学习18.按照学习迁移的性质可以分为( a )A、积极与消极迁移B、纵向与横向迁移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19.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中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 c )A、转化联单B、获得C、评价D、同化20.掌握学习的提出是由心理学家( c )A、加涅B、奥苏伯尔C、布鲁姆D、布鲁纳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2007年

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2007年

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2007年(总分:100.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15.00)1.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 )(分数:1.00)A.教学心理学B.教师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学习心理学解析:2.正常的中学生心理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是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存在千差万别,这反映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 ( )(分数:1.00)A.连续性B.差异性√C.不平衡性D.顺序性解析:3.“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提出者是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是 ( )(分数:1.00)A.皮亚杰B.班杜拉C.弗洛伊德D.维果茨基√解析:4.根据加涅的学习层级结构理论,他认为最复杂、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类别是 ( )(分数:1.00)A.言语联结学习B.解决问题学习√C.规则学习D.概念学习解析:5.在下列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的是 ( )(分数:1.00)A.接近律√B.效果律C.练习律D.准备律解析: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我们可以把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 ( )(分数:1.00)A.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D.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解析:7.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并将人格发展分为 ( )(分数:1.00)A.八个阶段√B.五个阶段C.四个阶段D.三个阶段解析:8.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现在来学习“鲸”,当教师告诉学生“鲸”是一种哺乳动物时,学生很快就能知道“鲸”具有某些特点,这种学习是 ( )(分数:1.00)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解析: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或者到工厂等地方开展实地观察访问等,这种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属于 ( )(分数:1.00)A.实物直观√B.模像学习C.言语直观D.变式直观解析:10.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2007年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试题

2007年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试题

2007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先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最早确定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国家是否( A )。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2.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是行会性、自治性和( D )。

A.开放性B. 专业性C. 社会性D.国际性3.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 A )时,属精英教育阶段。

A.<15%B.>15%C.15%~50%D.>50%4.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一般有集权模式、分权模式和( D )。

A.分层模式B. 自治模式C. 综合模式D.并重模式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B )。

A.1993年B. 1995年C. 1997年D.1998年6.高等学校的二重性是指教育性和( D )。

A.社会性B. 政治性C. 文化性D.学术性7.高等教育目标具有主观性、客观性和( A )。

A.复杂性B. 层次性C. 具体性D.独立性8.高等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传承文化、创造新的文化和( C )。

A.综合文化B. 构成文化C. 改造文化D.深化文化9.“班级授课制最主要的缺点是不利于( C )。

A.扩大教学规模B.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C. 教师因材施教D. 培养学生集体观念1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于( B )。

A.《论语》B. 《学记》C. 《中庸》D.《大学》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备课就是指钻研教材和写教案。

…………………………………………(X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教学要循序渐进。

…………………………(X )3.高等教育再生产着社会政治关系。

………………………………………(√)4.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5.人的智力的核心是想象力。

2007-2011江苏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小学)真题

2007-2011江苏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小学)真题

2011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小学类)试卷一、选择题(共20水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之后,学校教育制度发展已经比较完备,形成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课程。

A.西周B.春秋战目C.夏代D.隋唐2、先秦时期,墨家与( )并称为显学A.道家B.名家C.法家D.儒家3、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每一个阶段阶段的教育,也称为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 )岁的儿童A.5-11B. 5-12C. 6-12D. 7—134、下列思想家中,在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持有内发论的学者是( )A.华生B.荀子C.孟子D.洛克5、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 )确认了儿童利益最佳,尊重儿童尊严,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无歧视儿童等基本原因,并将之视为改善儿童政策,处理儿童问题的基本要求。

A.《儿童国际宣言》B.《儿童权利公约》C.《世界人权宣言》D.《未成年人权利保护国际公约》6、师生关系的内涵是复杂的,它包含着许多方面,从道德学习到道德成长的意义上说,师生关系一般被理解为( )A.相互促进关系B.权威一服从关系C.道德授受关系D.服从一定向关系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If乍为教育科学的重要提倡者A.博比特B.斯宾塞C.泰勒D.杜威8、根据我们义务教育谋程计划的规定,目前我国小学共开设( )门课程。

A.七B.八C.九D.十9、( )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这是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A.德育B.上课C.教学D.课外活动10、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以学习教科虿下雨酉雨两主,这是一秆丽药‘醑蠹趸提炼的认同过程,这反映出教学过程中( )的特点。

A.认识的间接性B.认识的教育性C.认识的交往性D.有领导的认同11、( )是把两个年级的儿童放在列一个教室里,由同一位老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A.班级授课制B.道尔顿制C.小组教学法D.复式教学12、反映一个测验达到测验H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的东西的指标是( )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13、下列关于我国小学德育构成的诸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我国小学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三个部分B.我国小学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和环保教育4个部分C.我国小学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环保教育三个部分D.我国小学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4个部分14、( )是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检测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A.小学德育内容B.小学德育过程C.小学德育目标D.小学德育评价15、我国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指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瘘。

2011江苏省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1江苏省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1、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教师把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 =6(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2、古人云:“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

”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 )。

A.学生的行为培养B.学生的能力培养C.学生的人格养成D.学生的情感体验3、“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

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4、( )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过程,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A.传递一接受式B.加涅模式C.自学一辅导式D.范例教学模式5、“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

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6、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

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 )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7、教学原则是依据( )制定的。

A.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B.教育部颁布的文件C.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D.教学目的8、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中,以下哪项属于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的内容?( )A.学生的家庭类型B.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C.学生干部情况D.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9、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

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 )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10、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教师把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 =6(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1、学校应当把( )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小学类)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之一是()A.发展基础教育B.发展中等教育C.发展普通教育D.发展农村教育2、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管理体制是()A.国家统一管理 B.各省统一管理 C.各县、乡自行管理 D.地方负责,分级管理3、小学教育的根本性质是()A.为升入中学打基础B.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C.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D.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4、“精神产婆术”的提出者是()A.柏拉图B.苏格拉底C.洛克D.亚里士多德5、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有三个层次:第一,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第二,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第三,中小学生是()A.受教育者 B.具有主体性的受教育者 C.社会公民 D.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7、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使他们形成所学事物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帮助他们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

这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直观性原则8、教师不向学生讲课,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学习一个阶段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并接受考察。

考察通过者,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A.分组教学B.设计教学法C.道尔顿制D.程序教学9、科尔伯格揭示的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反映了个体发展的()A.顺序性B.互补性C.稳定性D.可塑性10.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11、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日期是()A.1981年B.1986年C.1991年D.1996年12、“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成为乞丐、盗贼”。

这个说法强调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A、遗传素质B.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实践13、集中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A.《政治学》B.《大教学论》C.《爱弥尔》D.《理想国》1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为()A.普及性、科学性、基础性B.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C.科学性、基础性、强制性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15、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因为学生享有()A.身心健康权B.人格尊严权C.人身自由权D.隐私权16、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然,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这说明孔子十分讲究德育中()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C.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的连贯性原则17、教师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常常要进行摸底测验,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新内容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种摸底测验属于()A.安置性测验B.形成性测验C.诊断性测验D.总结性测验18、“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提出者是()A.苏霍姆林斯基B.维果茨基C.皮亚杰D.布鲁纳19、“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句名言出自的教育家是()A.叶圣陶B.陶行知C.蔡元培D.陈鹤琴20、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属于()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学科课程D.基础课程二、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21、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称为_________ 22、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小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它由________、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等因素构成。

23、人的身心发展在某个时期,对某些刺激或训练最为有效,错过了这个时期,训练的结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这个时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2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_______,其核心就是维护儿童社会权利的主体地位。

25、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__________________26、_________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一切教育活动的最终依据。

27、小学阶段的课程应该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_________________2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9、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_______________课外辅导。

30、讲授法通常有三种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讲解和讲演。

31、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_________的总称。

32、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_________________33、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34、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最常用方法是观察法和_______________35、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_____________组织。

36、__________年,清政府命各省府州县设学堂,这可以看作现代小学的开始。

37、社会、知识和_______________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38、1897年,__________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9、小学以感知为主的常用教学方法有_________和实验法。

40、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______、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41、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42、简述课外活动的含义与特点。

43、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44、简述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

45、简述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四、论述题(共一题,10分)46、论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内涵及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2007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心理学将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叫做()A.心理过程B.心理发展C.心理活动D.心理状态2、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是指()A.学习策略B.学习动机C.学习准备D.学习迁移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理论被称为()A.尝试-错误学习理论 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C.社会学习论 D.认知-结构学习论4、下列技能中,属于心智技能的是()A.弹琴技能B.记忆技能C.体操技能D.游泳技能5、态度的结构不包括()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6、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A.主观评价B.客观结果C.情绪体验D.成败经验7、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是()A.儿童多动综合症B.学习困难综合症C.儿童厌学症D.儿童强迫行为8、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A.经验B.策略C.动机D.结果9、教学评价是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A.价值判断的过程 B.情感判断的过程 C.效能判断的过程 D.态度判断的过程10、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即社会性认知与()A.社会性体验B.社会性评价C.社会性交往D.社会性适应11、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A.道德情感B.道德认识C.道德行为D.道德价值12、心理学上将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叫做()A.元认知B.元逻辑C.元分析D.元策略13、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A、关注自我B.关注教法C.关注学生D.关注社会14、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能力与教学效果直接存在( )A.较低的相关B.较高的向关C.零相关D.中度相关15、学习中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属于()A.学习迁移B.学习目标C.学习需要D.学习效果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6、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______________的过程。

17、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_________和形式运算阶段。

18、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____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与学习效果的提高。

19、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的________作用。

20、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包括流畅性、灵活性和_________21、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________获得意义的学习。

22、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这属于操作技能形成的_______阶段。

23、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___能力。

24、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_______________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四种类型。

25、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自我意识 27、并列结合学习 28、元认知 29、陈述性知识 30、课堂管理四、简答题(共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三个基本规律。

32、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基本关系33、简述学生学习内容的主要方面34、简述技能的基本特点。

35、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五、论述题(共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36、结合小学教学实际,谈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

37、试论述影响学习与教学过程的五大要素。

38、试论述学生性格个别差异的表现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2008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小学类)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学记》主张“学不躐等”,意思是()A.学生生来平等 B.教学应循序渐进 C.学习不分贵贱 D.教学应跳跃式前进2、关于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起源情况,有记载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这一记载出自()A.《学记》B.《大学》C.《论语》D.《孟子》3、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影响的捷克教育家,年轻时他就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A.自然性B.人文性C.系统性D.社会性4、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教育家是()A.凯洛夫B.涂尔干C.杜威D.赫尔巴特5、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他的特殊性表现在: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A.自主化的学习B.启发性的学习C.规范化的学习D.探索性的学习6、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一般包括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和()A.自我评价法B.实习作业法C.教师评价法D.情境测验法7、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A.思想教育B.法制教育C.心理教育D.个性教育8、构成德育过程的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方法和()A.德育途径B.德育内容C.德育活动D.德育评价9、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得意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0、人呢为认定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