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昆虫学GeneralEntomology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昆虫学讲稿1

昆虫学讲稿1

普通昆虫学(植保专业)讲稿(General Entomology )普通昆虫学是植保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包括:昆虫形态学、昆虫生物学、昆虫分类学、昆虫内部解剖和生理、昆虫生态学等。

内容较多,学习时以笔记为住,结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注意本课程名词多,且昆虫本身个体小,学习过程应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方法包括3个环节: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缺一不可。

成绩评定包括期末考、期中考、实验及教学实践4个部分。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昆虫的多样性一、昆虫纲的特征和在动物界中的地位(一) 动物界分类简介非生物自然界微生物物 植物动物(新系统33昆虫在动物界中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昆虫纲Insecta ,Hexapoda (六足纲)。

常见:白蚁、蝴蝶、蜜蜂、蝗虫。

(二)节肢动物门的特征:1、 特征①体躯分节,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②整个体躯被有一层几丁质的外骨骼;③大多体节上有成对的分节附肢;④血充满了整个体腔,即血腔就是体腔;心脏在消化道的背面,开放式血液循环。

⑤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头部的脑和腹神经索,分别位于消化道的背面和腹面。

2、 节肢动物门中的重要纲(7个纲)①甲壳纲Crustacea :体躯分为头胸和腹部两个体段;有2对触角,1对复眼;5对步行足,附肢多为二支式。

水生,用鳃呼吸。

常见虾、蟹、鼠妇等。

②剑尾纲(肢口纲)Xiphosua :体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个体段,步足6对,5对螯肢包在口的周围,腹部末端有一剑状尾针。

书鳃呼吸,水生,血是蓝色的,可用作试剂。

常见代表:鲎。

(本纲有的学者把她作为蛛形纲的一个亚纲)③蛛形纲Arachnoidea :常见代表:蜘蛛、螨、蜱、蝎子等。

蜘蛛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个体段,无触角、无复眼,有单眼8个,4对步行足,腹末有3对纺绩突,可纺丝结网。

书肺呼吸,陆生;螨、蜱头、胸、腹愈合一体,无触角、单眼、复眼,2-4对步行足。

气管呼吸,陆生。

④唇足纲Chilopoda:身体分为头部和胴部(胸部+腹部),每节1对足,第一对特化为毒爪,1对触角。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农业昆虫学(Agricultural Entomology)课程编号:131318321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总学时数:36 课内实验:0学分:2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教研室适用专业:动植物检疫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农业昆虫学”是涉及昆虫学各个方面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以昆虫学为基础,研究害虫的防治和有益昆虫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门基础理论广泛,实践应用性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

其开设的目的是使上述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掌握昆虫学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掌握重要农作物、蔬菜、果树、卫生、家畜害虫的种类、识别鉴定、危害特点、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虫情调查方法及综合防治技术;同时也要掌握有益昆虫的形态鉴定、经济价值和开发与利用。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从第三学期开始。

本课程以动物学为基础,是动植物检疫等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绪论一、农业害虫防治的意义[2]二、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3]三、我国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成就○四、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1]重点: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难点: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思考题: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第一章害虫种群动态与虫害形成机制第一节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3]第二节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则[3]第三节害虫及其类别和虫害形成的条件[2]第四节农业昆虫的调查和预测预报[1] ○重点: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和经济学基础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虫害形成机制及原则?思考题: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有哪些?第二章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第一节植物检疫[3]第二节农业防治法[2]第三节生物防治法[3]第四节物理机械防治法[1]第五节化学防治法[2]第六节害虫综合治理[2]重点: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难点:害虫防治原理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害虫防治的方法有哪些?思考题:害虫防治方法的综合应用?第三章地下害虫第一节蛴螬类: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等。

普通昆虫学Ⅰ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Ⅰ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Ⅰ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普通昆虫学Ⅰ是一门专门研究昆虫基本知识和昆虫分类的课程。

本课程将介绍昆虫的起源、进化、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理生态特点以及昆虫在环境中的作用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昆虫世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深入学习昆虫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昆虫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和分类学术语;2. 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3. 理解昆虫的生理生态特点和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昆虫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昆虫的形态特征和身体构造;3. 昆虫的分类原则和分类学术语;4. 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5. 昆虫的营养需求和生理生态特点;6.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7. 昆虫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周:昆虫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第二周:昆虫的形态特征和身体构造;第三周:昆虫的分类原则和分类学术语;第四周: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第五周:昆虫的营养需求和生理生态特点;第六周: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七周:昆虫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昆虫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对实验内容及结果的描述和分析;3. 期中考试:对课程前半部分内容的笔试;4. 期末考试:对课程全部内容的笔试。

六、参考教材1.《昆虫的奇妙世界》某某著,某某出版社,2010年;2.《昆虫学导论》某某著,某某出版社,2008年;3.《昆虫分类学》某某著,某某出版社,2012年。

七、注意事项1. 课程每周三次,每次90分钟;2. 学生需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操作;3. 课程结束后需要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

《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General Entom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普通昆虫学英文名称:General Entom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72学分:3适用对象:植物保护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普通昆虫学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节肢动物六足纲,即昆虫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普通昆虫学逐渐形成了四个分支学科,包括昆虫形态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生物学和昆虫生理学。

在本课程教学中涵盖了上述的四个分支。

本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城市昆虫学、昆虫毒理学、植物化学保护、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等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为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学生开设。

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45学时,实验课27学时。

另教学实习1周。

通过笔试、标本识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鉴定等,综合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Entomology, a branch of zoology, is a science that explores the creatures of insects (Insecta/Hexapoda, Arthropoda), and gradually develops into a science covering morphology, taxonomy, biology and physiology of insects. This course “General Entomology” aims to enable students to acquire a general view of the whole field and to prepare for subsequent courses, like as agricultural entomology, urban entomology, insect toxicology, chemical control and integrated pest control, etc.This 72 hours course is opened for graduate students at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 It includes 45 lecture hours, 27 lab hours and an additional one-week field project (insect collection, specimen pr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Grading will be made according to integrated consideration of exams, lab assignments, insect identification and the field project.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要课程的讲授,要求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和较全面地掌握普通昆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热爱专业的思想,为进一步学习农业昆虫学、城市昆虫学、资源昆虫学、害虫综合防治和害虫生物防治等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04第一篇 绪论第四章

04第一篇 绪论第四章



第二节 学习昆虫学及普通昆虫学的目的与意义 学习昆虫学就是要努力探索昆虫生命活动 的规律, 的规律 , 并将其真正地运用于同昆虫共处的各 个方面, 合理利用宝贵的昆虫资源, 变害为益, 个方面 , 合理利用宝贵的昆虫资源 , 变害为益 , 使益更益, 使益更益 , 从而达到持续发展农业和保护生态 环境等目的。 环境等目的。 作为植保专业的学生,普通昆虫学、 作为植保专业的学生,普通昆虫学、农业 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 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昆虫学技术是应该掌 握的基础。 握的基础。


2000年 195位科学家通力合作测出了黑腹果蝇全基因组的 2000年,195位科学家通力合作测出了黑腹果蝇全基因组的 序列,对于揭示昆虫生命的本质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序列,对于揭示昆虫生命的本质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推荐阅读书目
1. 胡萃(主编 资源昆虫及其利用.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68页。 胡萃 主编). 资源昆虫及其利用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页 主编 2. 王思明、周尧. 中国近代昆虫学史.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30页。 王思明、周尧 中国近代昆虫学史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页 3. 文礼章. 食用昆虫学原理与应用.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8页。 文礼章 食用昆虫学原理与应用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页 4. 杨冠煌(主编 中国昆虫资源利用和产业化. 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 257页。 杨冠煌 主编). 中国昆虫资源利用和产业化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页 主编 5. 赵中华、沈佐锐、张星. 英特网与昆虫学研究的信息资源. 昆虫知识1998, 35 赵中华、沈佐锐、张星 英特网与昆虫学研究的信息资源 昆虫知识 (2):114~119。 ) 。 6. 周尧. 中国早期昆虫学研究史(初稿 科学出版社,1957,132页。 周尧 中国早期昆虫学研究史 初稿). 科学出版社, , 页 初稿 7. 周尧. 中国昆虫学史. 昆虫分类学报社,1980,213页。 周尧 中国昆虫学史 昆虫分类学报社, , 页 8. 邹树文. 中国昆虫学史. 科学出版社,1981,242页。 邹树文 中国昆虫学史 科学出版社, , 页 9. 彩万志. 中国昆虫节日文化.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66页。 彩万志 中国昆虫节日文化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页 10.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 植物保护卷1,2 .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农学编·植物保护卷 , 农学编 植物保护卷

普通昆虫学GeneralEntomology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GeneralEntomology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General Entomology)(学时88)一、简要说明近20多年来,分子生物学、发育遗传学、行为学等学科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昆虫学领域,使普通昆虫学各分支学科有了新的进展。

教材使用、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体系,并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很有必要对普通昆虫学教学大纲作一修订。

本课程由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系负责开课,其中理论教学55学时,实验教学33学时(5.5学分),课程实习1周(1学分)。

二、课程教学目的普通昆虫学是植保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昆虫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教育。

从学习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出发,为今后本专业应用昆虫学有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本大纲根据课程在植物保护和昆虫学科中的地位、任务和要求来制订;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

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来掌握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和掌握昆虫的基本知识及鉴定昆虫。

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实验课、课程实习、普通昆虫学知识竞赛、昆虫标本作品设计等。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类比、等方法相结合。

全面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授课。

四、课程考核方式根据培养计划,2011级植保专业“普通昆虫学课程”排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授课。

第二学期考核方式:包括四大部分:昆虫标本作品设计(占20%)、实验操作(占20%)、期中口试或笔试(占20%)、期末笔试(占40%);第三学期考核方式:实验操作(占20%)、标本识别(占20%)、知识竞赛或期中笔试(或口试)(20%)、期末笔试(40%)。

五、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选用教材:许再福主编. 2010. 十一五规划教材《普通昆虫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其他参考书目:(1)雷朝亮,荣秀兰主编. 2003.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十五规划教材《普通昆虫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彩万志等编著. 2001.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昆虫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3)忻介六等编著. 1985. 昆虫形态分类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4)O. W. Richards等修订,管致和等译,1982. 依姆斯昆虫学纲要.(5)北京农业大学主编,1980. 昆虫学通论(上、下册)。

普通昆虫学下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下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下)》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32 学分:2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面向专业:植物保护课程代码:B4500027先开课程:《普通昆虫学(上)》课程性质:必修课执笔人:王思芳郑桂玲孙丽娟审定人:(教研室主任)(教学院长)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普通昆虫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农业昆虫学与植物化学保护等课程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昆虫的分类系统、各农业昆虫重要目及分科特征、昆虫的生态学及防治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与《普通昆虫学实验(下)》同时进行,使学生能逐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为学好植物保护专业的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本课程宜安排在学生学完有关基础课和《普通昆虫学(上)》之后的第四学期。

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掌握昆虫分类的原则、方法及常见目科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昆虫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及害虫防治方法。

讲解中突出重点,详解难点。

昆虫学内容丰富,与其他相关学科有众多交叉,因此要求授课教师在广泛阅读有关文献和资料基础上,紧跟本学科的发展,吃透教材,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复习《普通昆虫学(上)》相关知识,随时补充新内容,与使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和发展动向。

在教授过程中,辅助以大量图片、模型等,使学生对授课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加深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四篇昆虫分类(26学时)第一章昆虫分类概述(2学时)一、分类阶元和种的概念二、命名方法和规则三、分类检索表本章重点、难点:1、种的概念。

2、命名方法和规则。

3、两项式昆虫分类检索表的编制方法。

思考题:1、说明物种的概念。

2、模式标本、同物异名、亚种的概念。

3、昆虫的命名方法及规则。

第二章昆虫的分目(2学时)一、昆虫的分类体系二、昆虫纲分目本章重点、难点:1、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的区别。

2、昆虫各目的主要分类特征。

思考题:1、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的区别。

02《普通昆虫学Ⅱ》教学大纲

02《普通昆虫学Ⅱ》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Ⅱ》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02英文名称:General EntomologyⅡ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普通昆虫学是研究昆虫生命活动最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的学科。

它是农业昆虫学、园艺昆虫学、葡萄昆虫学、资源昆虫学、害虫生物防治等应用昆虫学,以及昆虫生态学、昆虫生理学、植物检疫、植物化学保护等学科的基础,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植物保护专业必修3.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昆虫的分类、重要目的识别及其生物学特征等,为进一步学习农业昆虫学、城市昆虫学、资源昆虫学和害虫生物防治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2.学时为445. 建议先修课程无脊椎动物学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The insects:An Outline of Entomology(3rd edition). P. J. Gullan & P. S. Cranston.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5(2)普通昆虫学.彩万志等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参考书目:(1)A Textbook of Entomology. Ross HH,Ross CA,Ross JRP,John Wiley & Sons.Inc.1982 (2)Entomology(3rd edition).Gillott C.The Netherland:Springer.2005(3)The Science of Entomology.Romoser WS and Stoffolano JG.WCB/McGraw-Hill.1998 (4)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sects (7th edition). Borror & DeLong. Sauders College Publication.20067. 教学方法与手段(1)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双语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General Entomology)(学时88)一、简要说明近20多年来,分子生物学、发育遗传学、行为学等学科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昆虫学领域,使普通昆虫学各分支学科有了新的进展。

教材使用、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体系,并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很有必要对普通昆虫学教学大纲作一修订。

本课程由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系负责开课,其中理论教学55学时,实验教学33学时(5.5学分),课程实习1周(1学分)。

二、课程教学目的普通昆虫学是植保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昆虫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教育。

从学习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出发,为今后本专业应用昆虫学有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本大纲根据课程在植物保护和昆虫学科中的地位、任务和要求来制订;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

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来掌握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和掌握昆虫的基本知识及鉴定昆虫。

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实验课、课程实习、普通昆虫学知识竞赛、昆虫标本作品设计等。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类比、等方法相结合。

全面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授课。

四、课程考核方式根据培养计划,2011级植保专业“普通昆虫学课程”排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授课。

第二学期考核方式:包括四大部分:昆虫标本作品设计(占20%)、实验操作(占20%)、期中口试或笔试(占20%)、期末笔试(占40%);第三学期考核方式:实验操作(占20%)、标本识别(占20%)、知识竞赛或期中笔试(或口试)(20%)、期末笔试(40%)。

五、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选用教材:许再福主编. 2010. 十一五规划教材《普通昆虫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其他参考书目:(1)雷朝亮,荣秀兰主编. 2003.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十五规划教材《普通昆虫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彩万志等编著. 2001.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昆虫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3)忻介六等编著. 1985. 昆虫形态分类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4)O. W. Richards等修订,管致和等译,1982. 依姆斯昆虫学纲要.(5)北京农业大学主编,1980. 昆虫学通论(上、下册)。

农业出版社。

蔡邦华,1973、1985. 昆虫分类学(中、下册)。

科学出版社.(6)王林瑶等,1983. 昆虫标本技术。

科学出版社.(7)李鸿兴等,1987. 昆虫分类检索。

农业出版社.(8)袁锋主编,1996. 昆虫分类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9)郑乐怡主编,1997. 昆虫分类学(上、下册).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普通昆虫学概括了昆虫形态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生物学、昆虫解剖及生理、昆虫生态学等基本部分,由于昆虫生理学和昆虫生态学已独立设立成专业选修课,所以,本课程以讲授昆虫形态、生物学、系统分类学及内部解剖为主,生理学部分仅作初步介绍。

重点内容包括形态学、生物学和系统分类部分。

难点是本课程名词概念多及系统分类部分相似的目、科等易混淆;内部解剖部分和生理学部分内容较为抽象。

(一)理论教学内容(55学时)第零章绪论(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昆虫的基本特征,昆虫在动物界分类的地位及其与其他节肢动物的区别;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学的内容与任务;了解世界昆虫学简史及我国昆虫学科的发展成就。

2、要点第一节昆虫学的内容与范围1.昆虫学的分支:昆虫外部形态学、昆虫生物学、昆虫生理与解剖、昆虫分类学等。

2.学习昆虫学及普通昆虫学的目的和意义。

3.昆虫学的主要刊物。

第二节昆虫纲的特征1.昆虫纲在动物与其他节肢动物门各纲的特征:甲壳纲、蛛形纲、剑尾纲(肢口纲)、唇足纲、重足纲、原尾纲、弹尾纲和双尾纲的特征,进行区别比较,为今后学习昆虫体躯构造和掌握同源关系打下基础。

2.昆虫的多样性:掌握昆虫纲繁盛的特点及其原因,了解保护昆虫多样性的意义。

第三节昆虫与人类的关系1.昆虫的有害方面2.昆虫的有益方面第四节昆虫学简史1.世界昆虫学简史:了解昆虫学科的悠久历史及发展趋势。

2.我国昆虫学科的发展与成就:了解中国昆虫学发展的历史及认识昆虫,利用益虫防治害虫的成就,新中国昆虫学科的发展与成就。

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11学时实验12学时)第一章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1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昆虫体躯的分段、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了解附肢及其演化过程。

掌握体节、体段、背板、腹板、侧板、沟、缝、内突、内脊、内骨骼、初生分节、后生分节、节间褶、附肢、翅展、体长等基本概念。

2、讲授要点第一节昆虫的体躯1.昆虫体躯和分段:头、胸、腹部三个体段,分别是取食、运动和新陈代谢及生殖的中心。

2.体节的分区和构造:4个体面3.体躯的分节方式:掌握初生分节、后生分节的区别及演化过程。

4.昆虫的附肢:掌握基本构造及其与昆虫的足的对比。

第二节昆虫的大小、形状与体向1.昆虫的体形和大小:大小用翅展和体长来表示。

2.昆虫的体色3.昆虫的体向:头、尾、中、侧、背、腹向。

第二章昆虫的头部和颈部(4学时)1、目的要求明确昆虫头部是昆虫的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头部的构造及附器,附肢的类型与昆虫生活方式、分类等的密切联系。

掌握基本概念:头部分节“四节说”、“六节说”,头部的沟与分区、蜕裂线、幕骨、幕骨陷、前口式、后口式、下口式、触角的各种类型、背单眼、侧单眼、复眼、口器的各种类型等。

2、要点第一节头部的起源和分节1.头部起源与分节的主要理论:六节说的内容。

第二节头壳的基本构造1.头壳的构造:以棉蝗为例掌握昆虫头部分区及主要沟、缝等。

2.头部的内骨骼(幕骨):包括前臂、后臂与背臂、幕骨桥(简单提及)。

第三节头部的变化及其适应。

1.头部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额唇基区和后头区。

2.头式及其适应:三种头式及其基本取食方式。

第四节昆虫的感觉器官1.昆虫的触角:基本构造、功能、主要类型及代表昆虫种类。

2.昆虫的复眼、单眼:位置、数目。

区别背单眼、侧单眼。

第五节昆虫的口器1.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的构造及取食方式。

2.幼虫的口器类型:了解鳞翅目幼虫头部及口器构造特点,脉翅目幼虫的捕吸式口器,蝇蛆的刮吸式口器。

3.昆虫口器的构造、类型与害虫防治的关系:掌握不同口器的为害特点及口器构造在害虫防治上的意义。

第六节昆虫的颈部简要提及昆虫的颈部:颈膜与侧颈片(前侧颈片、后侧颈片)。

第三章昆虫的胸部(4学时)1、目的要求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中心,重点掌握具翅胸节的构造特点及胸部内骨骼,胸足的构造和类型及其与生活习性的适应,翅的构造,脉序及其变化,翅的类型,翅的连锁方式,昆虫的飞行。

明确胸足和翅的特征与昆虫分类的关系。

基本概念:具翅胸节、侧沟、盾片、小盾片、侧内脊、侧内突、腹脊沟、腹内突陷、内刺突陷、侧基突、侧翅突、背翅突、悬骨、前上侧片、后上侧片、背纵肌、背腹肌、间接翅肌、直接翅肌、翅脉、假想脉序、翅室、翅的各种连锁方式、翅的类型、翅痣、伪脉、足的类型、爪、中垫、爪垫。

2、要点第一节胸部的基本构造1.胸部构造的特点。

2.胸部各节的构造,了解背板、侧板、腹板的构造特点。

第二节胸部的内骨骼第三节胸足的构造与类型1.胸足的基本构造。

2.胸足的类型及其适应性。

第四节昆虫的翅1.翅的起源2.翅的分区和基本构造:三缘、三角、四区及翅基关节片。

3.翅的各种类型。

4.翅脉:掌握假想通用脉序情况及其变化,了解脉序与昆虫分类的关系;了解毛翅目前翅和鳞翅目前后翅的脉序。

5.翅的连锁方式:翅轭连锁、翅缰连锁、翅钩连锁、翅褶连锁、贴接连锁等方式。

6.翅的运动:了解昆虫翅的褶叠与飞行的动作。

第四章昆虫的腹部(2学时)1、目的要求明确昆虫腹部是内脏与生殖的中心,具有与头、胸部不同的特点,掌握雌雄外生殖器官的构造、功能,对了解昆虫分类学都具一定意义。

了解无翅亚纲昆虫腹部非生殖附肢及有翅亚纲幼虫的腹足。

基本概念:侧膜、并胸腹节、生殖肢、产卵器、抱握器、尾须、中尾丝、弹器、粘管、刺突、握弹器、伪产卵器、腹足、趾钩。

2、要点第一节腹部的基本构造1.腹部的分节。

2.腹部的基本构造,明确以侧膜和节间膜连接。

第二节外生殖器1.雌性产卵器:产卵器的构造与功能;介绍直翅目、膜翅目、同翅目昆虫产卵器的形状、构造上的变化及产卵特点;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的伪产卵器及其产卵特点。

2.雄性交配器:交配器的一般构造与功能,以及几种交配器的类型。

第三节昆虫腹部的非生殖性附肢1.尾须:区别尾须、中尾丝。

2.无翅亚纲(原始无翅类)昆虫腹部的附肢:了解腹部其他附肢及突起物,3.有翅亚纲(有翅类或次生无翅)昆虫幼期腹部的附肢:气管鳃、鳞翅目和叶蜂幼虫的腹足。

第二篇昆虫的生物学(6学时实验3学时)第五章昆虫的生殖方式(0.5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昆虫两性生殖及其他特殊的生殖方式。

理解不同的生殖方式反映了不同的适应方式。

基本概念:两性生殖、孤雌生殖、世代交替、多胚生殖、幼体生殖、卵生、胎生。

2、要点第一节昆虫的性别第二节昆虫的生殖方式1.昆虫的两性生殖2.孤雌生殖,孤雌生殖是昆虫的有利适应。

世代交替。

3.多胚生殖。

4.胎生,胎生的四种营养类型。

5.幼体生殖。

第六章昆虫的卵和胚胎发育(0.5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昆虫卵的基本类型和产卵方式,明确其分类上和实际中的意义;了解昆虫卵的基本构造,了解昆虫胚胎发育的几个阶段及器官的形成过程。

2、要点第一节卵1.卵的大小、基本类型及代表虫类。

2.昆虫的产卵方式及其与害虫调查、防治的关系。

3.卵的构造。

第二节精子1.精子的形成2.精子的基本结构和类型第三节胚胎发育1.胚胎发育的几个阶段:了解胚胎的分节和附肢发生的三个阶段—原足期、寡足期、多足期,理解完成发育期与幼虫类型的关系。

(自学)2.昆虫器官系统的形成过程。

(自学)第七章昆虫的胚后发育(3学时)1、目的要求充分理解昆虫胚后发育的含义,明确幼期的基本特征要取决于胚胎完成的发育阶段。

掌握昆虫的变态类型;各虫态的生长发育特点。

基本概念:变态、变态的各种类型、孵化、脱皮、虫龄、龄期、暂时性器官、外生翅类、内生翅类、幼虫的类型、蛹的类型。

2、要点第一节昆虫的变态1.变态的含义。

2.变态的类型:增节变态、表变态、原变态、不全变态、(渐变态、半变态、过渐变态),全变态(复变态)及代表昆虫类群。

第二节幼虫期1.孵化2.幼虫生长和脱皮:虫龄和龄期,鳞翅目幼虫的头壳指数;幼虫食量、群集与防治的关系。

3.幼虫的类型:掌握幼虫的类型,理解其与胚胎发育的关系,与变态类型的联系。

第三节蛹期1.蛹的概念。

2.蛹的类型及代表昆虫类群。

3.蛹的保护。

第八章成虫的生物学(0.5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成虫是昆虫个体发育史最后一个虫态,其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与生殖相关连的,掌握成虫自羽化到生殖、死亡的生命过程;了解昆虫的雌雄二型和多型现象;掌握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史,休眠与滞育,进一步了解滞育的条件和激素控制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