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历史

合集下载

山东红色历史1927到1937年一千字

山东红色历史1927到1937年一千字

山东红色历史1927到1937年一千字山东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尤其在红色历史时期,山东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

本文将从1927年到1937年这段时间,以一千字的篇幅,概述山东红色历史的主要事件。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遭到了国民党的背叛,这一年也被称为“四一二”事件。

在山东,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济南发动了渡江战役,但最终失败。

这次失败标志着山东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28年,山东出现了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临沂起义。

在共产党领导下,临沂农民掀起了一场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

起义虽然被国民党军队镇压,但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大事件。

1930年,山东省委成立,阎锡山被任命为山东省委书记。

他在山东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积极开展农村革命工作。

这一战略的实施,使得山东的农村革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931年,山东省委决定在胶东半岛建立革命根据地。

在胶东半岛,共产党领导的农民群众开展了土地革命,推翻了封建地主的统治,建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根据地。

这一举措进一步加强了山东的革命力量。

1933年,山东省委决定在胶东半岛的山区建立根据地军,发动游击战争。

游击战争的开展,有效地打击了国民党军队,扩大了革命影响。

在这一时期,山东的红军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壮大。

1935年,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山东红军也踏上了艰难的征程。

红军在山东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为了保护红军主力的安全,他们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红军在山东的斗争为长征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

山东红军积极参与了抗日斗争,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组织农民群众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

总结起来,山东红色历史的这段时期,是山东革命取得重大进展的时期。

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起义、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以及参与抗日战斗,都为山东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段历史为后来的山东革命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光辉篇章。

山东省历史概况

山东省历史概况

山东省历史概况山东,金代以前为地理概念,泛指崤山、华山或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

金代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西路统军司,山东遂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名称。

明代山东布政司(又称行省)管辖6府、104县,大致奠定了今山东省行政区域范围。

清代山东基本沿袭明代山东的版图,称山东省。

因西周封邦建国时,今山东境内曾存有齐、鲁、曹、滕、卫诸国,周公旦封于鲁,所以现在山东又简称“鲁”。

清末,山东省有济南、东昌、泰安、兖州、沂州、曹州、登州、莱州、青州、武定10府,济宁、临清、胶州3个直隶州,共辖8个散州96个县。

中华民国初期,划分为济南、济宁、胶东、东临4道,属县107个。

1928年废道,各县直属省。

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山东,国民党省政府流亡。

1938年7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发出关于恢复县、区、乡政权的指示,到年底有12个县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

1939年7月,中共山东分局将山东划分为3个区和2个特区:胶济路南、陇海路北、津浦路东为一区,津浦路西为二区,胶东为三区,湖西、清河为特区。

1940年8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成立,下辖16个专员公署,88个县。

1943年9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改名为山东省行政委员会,下设5个主任公署及滨海直属专员公署,共辖18个专署和92个县级政权。

1945年8月,山东省行政委员会改为山东省政府,下设5个行政公署,共辖21个专署、119个县。

山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可以把山东的历史上推到四五十万年以前。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滕县北辛文化,距今也有七千年左右。

举世闻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首先发现的。

自夏朝开始,山东进入奴隶制社会。

商朝建立以前,山东是商族活动的中心,商前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境内。

商朝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

西周实行“封邦建国”之策,封吕尚于齐,封周公旦于鲁,另外尚有曹、滕、卫诸国。

关于山东历史上的知识

关于山东历史上的知识

关于山东历史上的知识
山东历史简介
山东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时,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随着历
史的发展,山东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下面是山东历史
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早期历史
1. 山东是齐国的发源地,是春秋时期的重要国家之一。

2. 春秋时期的齐国相国孟尝君和齐威王等人,都是有名的历史人物。

3. 春秋时期末期和战国时期初期,山东各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和变迁。

4. 山东的山东半岛上有许多古代战争遗址和革命烈士陵园。

秦汉时期
1. 秦朝时期,山东辖区被划分为郡县制,成为了秦的一个重要行政区域。

2. 汉朝时期,山东地区经济繁荣,物产丰富,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大力
发展。

3. 汉代泰山崇拜达到了顶峰,泰山成为了全国的第一名山。

魏晋南北朝
1. 三国时期,魏国搬迁都城至洛阳,山东则成为了边疆,一度处于战火纷飞之中。

2. 隋唐时期,山东成为了经济和文化中心,泰山、孔庙等地成为了学术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宋元明清朝
1. 宋朝时期,山东地区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许多文化名人在此诞生。

2. 明朝时期,山东成为了明朝的著名鱼米之乡,许多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3. 清朝时期,山东地区沿海经济成为了重要的经济来源,同时山东战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考验。

现代史
1. 辛亥革命期间,山东地区是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孙中山等人多次来此进行革命活动。

2.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地区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成为了全国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

3. 今天,山东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了全国着名的旅游大省,深受海内外游客的喜爱。

历史高三知识点山东

历史高三知识点山东

历史高三知识点山东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单位,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渤海,西接华北平原,南濒江苏、安徽,北界辽东半岛、胶州湾。

山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重要的历史事件,下面将为您介绍山东历史高三知识点。

一、山东的历史概述山东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重地,拥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就有人类在此定居。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东成为了历代王朝的重要疆域之一。

战国时期,山东分属齐国、鲁国等典型的封建王国。

合并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国家。

二、山东的文化遗产山东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古迹、文学艺术等。

泰山是中国五岳中最为著名的一座,被誉为五岳之首。

这座山脉雄伟壮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另外,孔庙、孔府、孔林等孔庙文化景区也是山东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它们以孔子为核心,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

三、山东的历史事件山东作为历史悠久的地区,曾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其中,著名的有孟姜女哭长城、曹操编织草船、刘备赴三顾茅庐等。

这些事件都与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和历史背景紧密相关。

四、山东的历史名人山东出产了许多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此外,山东还涌现出了徐福、曹操、诸葛亮等历史名人,他们通过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对山东文化和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山东的历史故事山东的历史充满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其中,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是最为著名的之一。

据传,秦始皇修建长城时,征召了许多山东的男丁参加工程。

孟姜女的丈夫也被征召,她每天步行百里到长城来探望丈夫,并在长城哭泣。

最终,她的泪水感动了上天,长城倒塌了一段,孟姜女也因此得以和丈夫相见。

六、山东的历史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山东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之一。

曾经的鲁国如今已经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不仅拥有先进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还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山东不仅经济繁荣,还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山东省历史概况

山东省历史概况

山东省历史概况好的,以下是为您创作的关于山东省历史概况的内容:山东,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承载着数不尽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

山东的历史,那得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在新石器时代,山东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啦。

就像在济南章丘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好多精美的黑陶,那工艺简直让人惊叹,想象一下,几千年前的先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如此精美的陶器,是不是很神奇?商周时期,山东可是个重要的地方。

特别是齐国和鲁国,那在当时可是大名鼎鼎。

齐国靠着沿海的优势,大力发展盐业和渔业,经济那叫一个繁荣。

鲁国呢,注重礼仪和文化教育,出了好多有名的思想家和学者。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山东更是热闹非凡。

齐国的齐桓公称霸诸侯,那场面一定相当壮观。

他任用管仲等贤臣,推行一系列改革,让齐国成为了当时的强国。

还有鲁国的孔子,他的思想影响了咱们中国几千年呐!他倡导的“仁”“礼”,到现在还被大家津津乐道。

秦朝统一六国后,山东也在历史的舞台上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

汉朝的时候,山东的农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老百姓们辛勤劳作,种出了好多粮食。

而且,山东还出了不少有名的将领和文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局势动荡,但山东的文化交流可没停下。

佛教在这里传播开来,建造了好多精美的寺庙和石窟。

隋唐时期,山东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大运河的开通,让山东的物资运输更加便捷,商业也越来越兴旺。

宋朝的时候,山东的文化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

诗词、书画,样样都有出色的人才。

到了明清时期,山东的手工业和商业也很发达。

像淄博的陶瓷、潍坊的风筝,那可都是闻名全国的。

近现代以来,山东也经历了风风雨雨。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山东人民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英勇的精神。

还记得那些老照片里,山东的百姓们推着小车支援前线,为了胜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如今的山东,那更是不得了。

经济发展迅速,是咱们国家的经济大省之一。

青岛的海滨美景、泰山的雄伟壮丽、济南的泉水叮咚,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而且,山东的美食也是一绝,什么煎饼卷大葱、德州扒鸡,光是想想就让人流口水。

山东历史典故

山东历史典故

山东历史典故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五大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齐鲁大地”之称。

山东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众多的历史典故。

本文将从山东历史典故的角度,带您一睹山东深厚的历史底蕴。

《山东典故》1. 齐桓公拜师处士巫马非独:齐桓公因得师巫马非独而强大,后来赵盾又创制郭隗,是为齐鲁刑名出于此。

2. 古村观秋之卓父古村:上古有一位名叫卓父古村的山东人,他的精忠报国精神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臭名”的人。

3. 金湖三绝:山东人民的一句顺口溜:“文定天章好人家,金湖三绝真不错”一句嘲笑,是说安徽淮南人最爱抑郁,便臭味大級的沉住气不发言。

4. 孔门四子:孔子无一行文至孙当凭把不正当不法律,鲁国君王心理突然荡漾起来,称他为一等仙人,将他推荐给了孔玄,孔玄的儿子二等儒士像子非子,家里没有什么不关心自己,把家园、儿孙都人人拿出来铁心丫头道可别有我一未死下5. 经通大同:经通大同乃儒家文化精髓,从古至今一直都有一个概念,那就是万事万物,都要有一个万物相同的根本,道传万物皆同一。

所以说,经通大同应该是中国儒家文化精神的体现。

6. 齐桓公无正;些小巫见血,不敢面回,大袁侯直接发生了个政务处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关乎国家安全的问题,人家齐国是知道的,但是学者子都慈祥就因为进呢!所以知己知的人哩在这里不敢怎么样……这些历史典故在山东历史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这块土地的深厚底蕴。

山东历史典故举足轻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块土地深厚的历史渊源。

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山东包括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泰山,也是孔子的故乡。

因此,在山东的历史典故中,孔子和泰山这两个国风之源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同时,山东还是先秦时期鲁国的故乡,齐国的强盛也离不开山东的支持。

所以,山东历史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仅如此,山东还在近现代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齐鲁大地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鲁迅、茅盾等文学巨匠都来自山东,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齐鲁文化山东历史(史前时期)(二)2024

齐鲁文化山东历史(史前时期)(二)2024

齐鲁文化山东历史(史前时期)(二)引言概述: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齐鲁文化山东历史的史前时期是其发展的起点。

在这个时期,山东地区的人们通过狩猎、采集和渔猎等方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本文将从原始社会的形成、文化特征、经济活动、社会组织和文物遗址等五个大点阐述齐鲁文化山东历史的史前时期。

正文:一、原始社会的形成1. 山东地区原始社会的起源2. 齐鲁地区原始社会的特点3. 史前时期人类聚居地的发展二、文化特征1. 史前山东的人类居住形式和建筑风格2. 齐鲁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民俗文化3. 史前时期山东地区的语言和文字4. 史前时期山东地区的宗教信仰和祭祀习俗5. 史前山东地区的艺术形式和精神文化三、经济活动1. 史前时期山东地区的狩猎和采集2. 史前时期山东地区的渔猎和捕捞3. 史前时期山东地区的农耕和畜牧4. 史前山东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5. 史前时期山东地区的交流与商贸四、社会组织1. 史前山东地区的部落组织和族群关系2. 史前山东地区的社会等级和身份制度3. 史前山东地区的男女角色分工和家族制度4. 史前时期山东的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5. 史前时期山东地区的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五、文物遗址1. 史前山东地区的遗址类型和分布情况2. 史前山东地区的墓地和陪葬品3. 史前山东地区出土的文物和器物4. 史前山东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5. 史前时期山东地区的文物保护与传承总结:通过对齐鲁文化山东历史的史前时期进行探究,可以了解到在这个时期,山东地区的人们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逐步形成了原始社会,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

他们通过狩猎、采集、渔猎等经济活动维持生计,通过部落组织、社会等级等社会组织形式来维系社会秩序。

而文物遗址的存在和考古发现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齐鲁文化山东历史的史前时期。

山东的历史文化故事

山东的历史文化故事

山东的历史文化故事一、泰山封禅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和信仰的中心之一。

古代的帝王常常选择在泰山进行封禅大典,以祈求上天保佑国家繁荣昌盛。

这一传统始于秦始皇,并延续至清朝,泰山封禅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二、孔子与儒家文化山东是儒家学派的发源地。

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故乡曲阜如今已成为儒家文化的圣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朝圣。

三、齐鲁文化“齐鲁”一词常用来指代山东。

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是山东地区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它们的文化、艺术、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例如,齐国的稷下学宫是古代中国最早的学术中心之一,而鲁国的《诗经》则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四、梁山好汉《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描述的梁山好汉故事就发生在山东的梁山泊。

这些英勇善战的好汉们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中的英雄形象。

五、青岛的德国风情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青岛曾是德国的殖民地。

在这一时期,德国在青岛留下了许多建筑和文化遗产。

如今,漫步在青岛的街头巷尾,仍然可以感受到那种独特的德国风情。

六、景阳冈与武松《水浒传》中的另一位英雄武松,因在景阳冈打死猛虎而闻名。

如今,景阳冈已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吸引着游客前来体验武松的英勇事迹。

山东的历史文化故事七、青岛啤酒文化青岛,作为山东的一个重要城市,以其独特的啤酒文化而闻名。

自1903年德国人在青岛建立第一家啤酒厂以来,青岛啤酒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

每年的青岛啤酒节都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品尝这一美酒,感受青岛独特的啤酒文化。

八、泰山石敢当泰山石敢当是山东民间信仰中的一种神祇形象,通常被雕刻成石碑或石像置于路口或门前,用以辟邪驱鬼,保护家宅平安。

这一传统信仰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敬畏,如今在山东的一些地区仍然保留着这一习俗。

九、济南的泉水文化济南,被誉为“泉城”,拥有众多天然泉水,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趵突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现已发现最早的山东古人类“沂源人”距今约40-50万年。

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时期遗址在山东的发掘也显示了当时山东地区文明的高度发展。

虞夏商时期,山东的东夷人创造了灿烂文化,并且与华夏族不断的发生冲突和融合。

早在夏代,山东地区已经进入了奴隶制社会,活跃于山东的商族最终建立了商朝。

周代,齐鲁等封国多年经营,山东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都领先于当时的其他地区。

秦朝大一统,山东历史融入整个中国历史之中。

古代,山东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著称于世。

目录[隐藏]∙ 1 先秦时代o 1.1 考古发现o 1.2 上古传说o 1.3 虞夏商o 1.4 周代∙ 2 秦代∙ 3 汉朝∙ 4 唐朝∙ 5 北宋∙ 6 金元∙7 明朝∙8 清朝初期∙9 晚清∙10 中华民国o10.1 民国初年o10.2 南京十年o10.3 抗日战争o10.4 抗战胜利后∙11 中华人民共和国o11.1 1950年代o11.2 1960年代o11.3 1970年代o11.4 1980年代o11.5 1990年代∙12 参考∙13 外部链接[编辑]先秦时代[编辑]考古发现主条目:沂源人、新泰人、沂沭细石器文化、汶泗细石器文化、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胶东原始文化龙山文化的蛋壳高柄杯,1976年山东诸城呈子遗址出土。

Mountain摄影沂源县发现的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更新世的“沂源人”化石为直立人在中国的例子之一。

另外,在山东境内发掘的石器时代文明包括距今7300年-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以及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

汉字的最早发掘品目前追溯到山东龙山文化的陶片。

[编辑]上古传说主条目:东夷、太昊、少昊和蚩尤山东有很多古史传说,从地域上说,较早期的太昊、少昊等活跃在今鲁中南的丘陵地区;较晚期的蚩尤、颛顼、帝喾、虞舜、皋陶、伯益等活跃在鲁西北的平原地区及周边省份交界处。

太昊,风姓,东夷人的部落首领,太昊部落元活跃在鲁中南地区,后来少昊部落崛起,签到今河南淮阳一带(初秋时为陈国)。

《左传》记载“大皞氏以龙为纪”,春秋时的任、宿、须句、颛臾等国为太昊后裔。

[编辑]虞夏商夏朝建立后,今山东地区基本上由人方国(东夷族)控制,著名的部落有薛、蕃、有仍、有缗、三 顾、有莘、有穷、有鬲、过、寒、斟戈(灌)氏、斟寻氏、费氏、缯、杞氏、观氏等。

[1]商族早期曾以今山东西南部为活动中心。

商的始祖契都于蕃(今滕州),相土东都在泰山下。

以后势力向东发展,越过泗水,山东成为其主要活动区域之一。

商初定都于亳(今属曹县),后有八次迁都,其中前两次在山东境内。

第五次由西而东迁至庇(今郓城),第六次迁到奄(今曲阜)。

商王朝的统治区域比夏代广阔,方国也进一步增多。

今山东境内的方国主要有奄、薄姑、诸、莒、郯、逢、画、顾、蜀、黎、莱、杞、缯、莘、任等。

[1][编辑]周代齐国的刀币银雀山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银雀山出土的《孙膑兵法》竹简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纣,天下更始。

武王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于齐;武王的弟弟周公(名旦,后辅佐周成王)则封于鲁。

齐国定都临淄,据《左传·僖公四年》,其疆域“东至于海、西至于河(黄河)、南至于穆陵(今沂水与临朐交界处)、北至于无棣(今河北盐山)”。

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融合“东夷文化”、“因其俗,简其礼”,“举贤而尚功”,务实革新、兼容并包,国力相当鼎盛。

齐国的工商业与技术如纺织业也非常发达,有“冠带衣履天下”的美誉。

鲁国都于曲阜,其疆域在《诗·鲁颂·宫》中描述为“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奄有龟蒙、遂荒大东。

至于海邦、淮夷来同”。

鲁国秉承周朝礼乐典仪,“尊尊而亲亲”,农业发达,是尊尚仁义、传统、伦理、人和的“礼仪之邦”。

齐鲁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有大量贡献及深远影响。

生于鲁都曲阜的孔夫子在这里创始了儒家思想,成为后来中国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

孟子、庄子、孙子、墨子、鲁班、扁鹊……等等都是齐鲁两国对中华文明多方面贡献的杰出代表。

春秋时期,山东境内还有其他许多小一些的诸侯国,仅见于《左传》的就有55国之多,其中疆域及影响较大的有莱、莒、滕等国,他们后来多被齐、鲁两国并吞。

周公东征三年,扑灭纣王子武庚联合东夷的反叛,齐、鲁遂兼并奄、薄姑等国。

姜太公又攻灭莱国,齐国势力扩张至胶东半岛。

进入战国时代,齐国成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由齐、鲁两国占有。

公元前249年,楚国攻占鲁国;公元前223年,秦国攻陷楚国。

及至公元前221年,齐国成为最后被秦国吞并的诸侯国。

中国首次实现统一,齐鲁之地从此成为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

[编辑]秦代主条目:秦始皇东巡参见:山东历史沿革#秦代秦代位于今山东地区的郡秦朝全国实行郡县制,今山东省境内和跨有山东境的郡主要有齐郡、琅邪郡、济北郡、胶东郡、薛郡等11个。

加强对山东的统治,秦始皇下令将齐国旧贵族及豪富迁徙到咸阳、巴蜀等地,拆毁了齐长城,修筑了直通咸阳的驰道,促进了山东与其他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秦朝统一文字,齐国的古文字被废除,加快了山东语言文化与其他地区的趋同。

秦代初年,山东知识分子也多与秦王朝合作,如齐人淳于越、薛人孙叔通、孔子八世孙鲁人孙鲋等都在咸阳做了博士。

但由于秦王朝主张法家,而齐鲁多是儒士,两者在思想和政治上存在巨大的分歧。

由于秦始皇追求长生,燕、齐等地的方士也有很多在秦朝做官。

“焚书坑儒”后,咸阳幸免于难的儒生、方士纷纷逃亡,其中如孙鲋、孙叔通等人加入了农民起义军反抗秦朝暴政。

秦始皇曾五次出巡,其中三次到今山东地区。

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东巡到今山东地区,到泰山封禅,建筑了琅邪台;前218年,到芝罘、琅邪等地;前210年,再次到芝罘、琅邪等地,并在死在了归程。

秦始皇多次出巡山东,说明了他对山东的重视及对长生的追求。

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今属安徽省)爆发后,彭越在昌邑(今属菏泽巨野)起义反秦并迅速壮大,成为秦末的一直重要武装;刘邦自沛县(今属江苏徐州)起义,鲁南的一部也是他的活动范围。

同时反秦的还有六国的旧贵族势力,田齐族人田儋自立为王,占领了原齐国地域。

陈胜被杀失败后,秦军反扑,田儋被杀。

[编辑]汉朝山东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誉,早期就有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秦汉以来,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

山东的粮食不断沿黄河西溯,供应关中。

西汉时期,山东地区有1700余万人、390余万户,接近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

山东是汉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临淄、定陶、亢父(今济宁)是全国的三大纺织中心,大量精致的纺织品自此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

汉朝在今山东设2个州(一级行政区):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兖州。

及至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争战频仍,经济有所破坏。

[编辑]唐朝至隋朝初年,山东地区的户数占全国总数的21%。

到唐代,山东恢复发展。

当时主要属于河南道。

开元天宝年间,每年都有几百万石的粟米运至关中,而青、齐(今青州、济南)等地的物价仍远低于中国其他地方。

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精美织品。

至唐后期,战乱又起。

[编辑]北宋至道三年(997)定天下为15路,今山东属于京东路。

熙宁五年(1072年)正式分京东路为京东东、京东西二路。

山东大部属于京东东路,鲁西南属于京东西路。

北宋时期,宋江等人在梁山造反,这个故事后来被写进《水浒传》。

[编辑]金元建炎年间全境沦于金国,京东东路建制废除。

金国在此设置山东东路。

金元时期,剥削严重,加上受到不断的外来侵扰及野蛮统治,社会与经济处于滞退状态。

到元代,山东只有126万人、38万户,与金代相比,人数减少约87%、户数减少约75%,更不及西汉时期的十分之一。

[编辑]明朝明朝初年,开始设立山东省(当时包括辽宁)。

明初光复时,山东“多是无人之地”,政府奖励人民垦荒。

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山东的耕地面积有7240余万亩,是北宋时期的2.4倍,居全国第三位。

1421年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济宁和临清由于漕运的发展而繁荣起来。

[编辑]清朝初期到清朝康熙年间,山东的农业逐步得到恢复,耕地达到9000余万亩,重新成为中国的人口大省之一。

以下是1820年山东省行政区划:[编辑]晚清1855年,黄河北迁,恢复从山东入海。

此后,山东段的京杭大运河逐渐淤废,济宁、临清和东昌(聊城)等城市也迅速衰退下去,大批运河工人失业。

1860年代,烟台成为山东第一个开放口岸。

当时,海运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主要方式,烟台也迅速繁荣起来。

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日军攻占威海,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1898年,青岛和威海分别租借给德国和英国,威海始终只是一个海军基地,青岛则在德国和日本的统治下发展成北方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德国还修筑了从青岛通往济南的胶济铁路(1905年),和津浦铁路的北段(1911年),把山东当作自己的势力范围。

胶济铁路沿线的济南、潍县(潍坊)和周村都成为自开商埠,城市有很大发展。

山东也是西方传教士在华传教的重点省份。

19世纪,天主教在山东省开辟了南境、北境和东境3个教区,主教座堂分别位于兖州、济南和烟台。

山东南境教区由德国圣言会负责,北境和东境教区由意大利和法国方济各会负责。

基督教(新教)方面,则同时有许多差会立足山东,包括来自美国的美北长老会、美南浸信会、美国公理会、美以美会,来自英国的英国浸礼会、圣道公会、圣公会、普利茅斯弟兄会、中国内地会,以及德国信义会。

美北长老会在登州(蓬莱)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现代高等学府——登州文会馆(济南齐鲁大学的前身)。

1899年,义和团从山东兴起,攻击遍布全省的西方传教士。

清末,面对俄国和日本的威胁,东北终于向汉族移民开放,加上民国初年张作霖的鼓励措施,在100年间有为数上千万的山东农民从海陆两路闯关东谋生,成为今天东北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9年到1911年间,有57年因黄河、京杭大运河决口引起洪灾,并有多年为旱涝并发,甚至还同年发生旱灾、虫灾、涝灾。

[编辑]中华民国[编辑]民国初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军从胶东半岛北部登陆,包围青岛。

经过激战,最终从德国手中夺取了青岛。

1919年巴黎和会对青岛的处理方案引发了中国学生的激烈抗议——五四运动。

1922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将青岛归还中国。

1928年5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途经济南,遭日军制造五三惨案,中国谈判代表蔡公时惨遭日军杀害。

[编辑]南京十年1930年,国民政府设立青岛为院辖市,同年通过外交谈判,从英国手中收回威海。

[编辑]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日军占领了山东的铁路和城市,共产党则在农村建立起沂蒙山、胶东等解放区。

1938年国军于山东的台儿庄缔造台儿庄大捷,为抗战初期国军对日作战首次获得较大地的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