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 山东卷高考历史 含答案

合集下载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C.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D. 秦始皇统一了语言答案:D2. 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下列哪个国家不是唐朝的友好邻邦?A. 日本B. 新罗C. 波斯D. 罗马答案:D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寻找建文帝B. 宣扬国威C. 贸易往来D. 寻找长生不老药答案:B4.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洋务运动是清朝晚期的一次自我振兴运动B. 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先进科技D.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答案:D5.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A. 民族主义B. 民主主义C. 平民主义D. 民生主义答案:A、B、D6.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的不公C.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D.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打倒孔家店”答案:A、B、C7. 抗日战争期间,下列哪个战役是国民党军队主动发起的?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答案:B8. 下列关于新中国的成立,叙述错误的是:A.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C. 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D. 新中国的成立是在1949年10月1日答案:A9.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政治运动B.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C. 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反对资本主义复辟D. 文化大革命的结果是实现了社会的大团结答案:A、B10.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叙述,错误的是:A.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B.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C.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改革开放的实施是在20世纪50年代答案:D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政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以为周室微弱,诸侯力政,以诸侯为郡县,天下为三十六郡。

山东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版

山东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版

山东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版山东历史真题是历年山东高考历史科目的考题集合,本文将对其中一部分历年真题进行解析和讨论。

1. 宋朝时期,北方辽国的崛起对宋朝南方边疆的影响如何?如何解决?在宋朝时期,北方的辽国逐渐崛起,在南方边疆对宋朝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辽国通过频繁的侵略、派遣使者要求贡献等手段来削弱宋朝的实力。

宋朝采取了两种策略来应对。

其一,采取和平手段进行外交交涉,通过与辽国的婚姻联姻关系以及年贡银等活动来维持边界的和平稳定。

其二,实行统一的军事组织和边境重镇的策略,强化对边界地区的控制力,确保边界的安全,以便从容应付辽国的进攻。

2. 明朝时期,对外交朝贡体系的态度和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朝时期的外交朝贡体系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外交模式,主要是通过向邻近国家贡献物品以维护和平。

然而,明朝在初始时期对朝贡体系持有积极态度,尤其是朱棣登基后,通过修筑万里长城、军事扩张等方式来巩固边疆安全,维持对外交朝贡的地位。

然而随着明朝后期国力的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崛起,明朝的外交朝贡体系逐渐失去了对现实国际形势的适应性。

3. 清朝时期的罗马尼亚独立战争和中国的关系是怎样的?清朝时期的罗马尼亚独立战争是罗马尼亚从奥斯曼帝国独立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与罗马尼亚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军事或外交关联。

然而,中国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以及他们在亚洲的殖民主义行为有着深刻理解。

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国与罗马尼亚的共鸣和互相支持的态度。

4. 民国时期的山东地方军阀如何影响山东的政治局势和经济发展?在民国时期,山东地方军阀对山东的政治局势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东地方军阀通过掌握武装力量,形成割据局面,互相争夺地盘和资源,导致山东政局的混乱和不稳定。

同时,由于地方军阀的压榨和剥削,山东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军阀们往往以个人利益为重,对人民的财富进行大规模的掠夺,严重破坏了山东的经济发展。

通过对这部分历年真题的讨论和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2024年山东高考历史真题(解析版)

2024年山东高考历史真题(解析版)
11.13世纪以前,西欧的行会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学徒、帮工不论家庭出身,只要合乎资格就可以成为行会成员;13世纪以后,掌握着资本和生产的富人阶层控制了行会,出身贫寒的学徒、帮工面临着更高的入会门槛,行会成员逐渐成为世袭身份。这反映出()
A.技术革新速度加快B.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C.城市管理体制逐步完善D.王权对城市的控制加强
5.下表为1846—1905年英国建筑师在上海、汉口、天津、北京等四地的分布情况统计。这体现了()
城市
人次
年份
上海
汉口
天津
北京
1846—1860
14
3
0
0
1861—1875
120
19
0
0
1876—1890
193
10
2
0
18914
A.晚清外交的不断退让B.英国势力范围的扩展
C.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D.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
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商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列四处考古遗址所出土器物能表明商业已有较高程度发展的是()
A.陶釜、蚌器、骨角器等B.指环、牙器、臂玉环等
C.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D.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
4.宋元时期,畜牧兽医专著记述最多的是马,并以医马、相马的书为多;明清时期,最主要的记述对象是牛,各种相牛、养牛、医牛的书占畜牧兽医专著总数的50%以上。这是因为明清时期()
A.政府强化了军事资源控制B.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
C.政治相对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D.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加强
【答案】C
【解析】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历史高考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历史高考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历史高考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董仲舒认为:“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独阴不生,独阳不生,阴阳与天地参然后生。

”这表明他A. 倡导无为而治B. 强调君权神授C. 主张三纲五常D. 融合道家思想答案:D解析:董仲舒的这句话意思是万物都是天地与阴阳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由天地阴阳之气产生的。

这是吸收了道家阴阳学说,并把它改造为具有神秘色彩的“天人感应”学说,故D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与材料“阴阳与天地参然后生”不符,故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故B项错误;三纲五常是儒家思想的内容,与材料“阴阳与天地参然后生”不符,故C项错误。

2、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北京政府颁布法令,基本上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度。

这一举措A.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 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C. 促进了共和观念的普及D. 消除了军阀割据的局面答案:A。

解析: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颁布法令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度,这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袁世凯后来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企图建立专制独裁统治,故B项错误;袁世凯的独裁专制不利于共和观念的普及,故C项错误;军阀割据的局面是在袁世凯死后形成的,故D 项错误。

3、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以下关于山东历史的单项选择题中,正确的是:A. 春秋时期的齐国都城位于现今的泰安B. 孔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创始人C.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由张角在山东发动D. 唐朝时,山东地区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答案:C解析:A选项错误,春秋时期的齐国都城是临淄,现今位于山东省淄博市。

泰安在春秋时期并非齐国都城。

B选项错误,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儒家学派创始人,而非战国时期。

C选项正确,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由张角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发动,但张角及其弟张宝、张梁均在山东活动,特别是在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广泛传播太平道,信徒数十万,声势浩大,是黄巾起义的重要推动力量。

2023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实行分封制C. 建立世袭制D. 推行科举制答案:A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A. 诗词歌赋B. 儒家经典C. 法律条文D. 军事战略答案:B3. 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A. 广州B. 泉州C. 上海D. 宁波答案:B4. 清朝末期,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A. 废除科举B. 推行洋务C. 改革政治D. 开放口岸答案:C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辛亥革命的爆发C.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 国内经济危机答案:A...(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是________,它位于今天的________省。

答案:都江堰;四川2. 清朝灭亡后,中华民国成立,首任临时大总统是________。

答案:孙中山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主要活动在________地区。

答案:华北...(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唐朝的“贞观之治”。

答案: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627-649年)的政治局面,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社会安定,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2.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及其对农民的影响。

答案: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主要是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则租种地主土地,需要缴纳高额的地租。

这种土地制度使得农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生活困苦,缺乏生产积极性,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3-2024学年山东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A: 封邦建国,众星拱月B: 王室衰微,诸侯兼并C: 礼崩乐坏,等级不存D: 宗法破坏,贵族内讧【答案】D【解答】根据材料不难得知,这一时期弑君和以下犯上情况屡犯,很明显不再是西周初年那种众星拱月的政治形势,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的信息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确实已经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但是等级制度只是松弛而非不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这一时期大小宗之间矛盾尖锐,小宗作乱和以下弑上的现象屡屡发生,统治集团内部内讧严重,故D项正确。

第2题.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

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C【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体现的是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

①正确。

分封制、宗法制体现的是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②正确。

孔子、孟子、荀子等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③正确。

①②③正确,A选项排除,C选项符合题意;④错误。

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的说法与材料无关。

第3题.隋朝灭亡的时间是()A: 589年B: 618年C: 960年D: 1227年【答案】B【解答】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但是到隋炀帝时期,暴政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故B项正确。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事件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A.商鞅变法B.秦始皇统一六国C.孟子提出“民贵君轻”D.佛教传入中国答案:D解析:佛教传入中国是在汉朝时期,因此D选项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事件。

2、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央集权王朝?A.唐朝B.明朝C.清朝D.宋朝答案:B解析:明朝是由汉族建立的中央集权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央集权王朝。

3、下列哪个历史事件不是由农民起义推动的?A.商鞅变法B.刘邦建立汉朝C.黄巾起义D.太平天国运动答案:A解析:商鞅变法不是由农民起义推动的,而是由秦孝公时期的新兴地主阶级推动的。

二、非选择题4、请简述唐朝的繁荣及其原因。

答案:唐朝的繁荣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唐朝实现了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对外交往频繁,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唐朝还实行科举制,选拔了大量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此外,唐朝还实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等经济政策,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1、请简述明朝的灭亡及其原因。

答案:明朝的灭亡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首先,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官场混乱,导致国家治理混乱。

其次,明朝经济衰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此外,明朝还面临着外敌入侵和农民起义等问题,国家形势十分严峻。

最终,明朝在内外交困中走向灭亡。

天津市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朝时期的社会现象?A.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八股取士,读书人热衷于科举考试C.大量人口向城市迁移,出现了城市化现象D.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业繁荣答案:C.大量人口向城市迁移,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2、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在重庆谈判期间做了哪些工作?A.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争取和平解决国内矛盾B.广泛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战争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D.积极准备内战,应对国民党的进攻答案:A.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争取和平解决国内矛盾。

2023-2024学年山东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1905年8月13日,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一次演说,关于这次说,1981年出版的《孙中山全集》第一卷收录有两份资料,一份是1905年9月30日出版的《孙逸仙演说》,一份是1905年11月26日,《民报》创刊号刊登的《记东京留学生欢迎孙君逸仙事》,两份资料对演讲的记载有些差异。

这表明()A: 反映同一史实会有来源不同的史料B: 报纸史料往往比其他史料更真实些C: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记载呈现的D: 不同版本史料使追寻真相变得困难【答案】A【解答】关于这次说,1981年出版的《孙中山全集》第一卷收录有两份资料,一份是1905年9月30日出版的《孙逸仙演说》,一份是1905年11月26日,《民报》创刊号刊登的《记东京留学生欢迎孙君逸仙事》表明反映同一史实会有来源不同的史料,故A正确;报纸史料与其他史料的比较材料未涉及,故B错误;C太过绝对,排除;D材料未体现,排除。

第2题.乾隆年间,刑部制定条例、严厉禁止盗卖宗族公产,包括义田祀产以及宗祠房屋,违者处以重刑。

此条例颁行后,各地宗族在修订宗族法时,皆增立专条,要求将本族族产的数量、种类、分布等情况报官备案,这表明()A: 政府是宗族公产实际所有人B: 盗卖宗族公产现象愈演愈烈C: 宗族是传统中国的重要根基D: 修订宗族法唯官府马首是瞻【答案】C【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清朝对宗族财产的保护,说明宗族对传统中国来说非常重要,是重要根基,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说明政府是宗族公产实际所有人,故A项错误。

刑部制定条例、严厉禁止盗卖宗族公产,包括义田祀产以及宗祠房屋,违者处以重刑,使得该现象得以缓解,故B项错误。

修订宗族法的目的是保护宗族财产,故D项错误。

第3题.隋的富有历来被史学家称道,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积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万石;但也有历史记载开皇十四年(594年)关中大旱,百姓以豆屑杂糠充饥,政府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隋是统一繁荣的帝国B: 隋朝自恃富有而滥用民力C: 隋过于注重藏富于国D: 历史记载与隋朝实际不符【答案】C【解答】从材料中可以看到,隋朝积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万石,关中大旱,百姓以豆屑杂糠充饥,政府‘不怜百姓而惜仓库’的行为说明了隋朝过于注重藏富于国,而不是藏富于民,故C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1.(2011·山东)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只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2.(2011·山东)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只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3.(2011·山东)“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古雅典的这一制度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正公平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4.(2011·山东)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这表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5.(2012·山东)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6.(2012·山东)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7.(2012·山东)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8.(2012·山东)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9.(2013·山东)《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10.(2013·山东)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11.(2013·山东)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 B.内阁C.军机处 D.礼部12.(2013·山东)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13.(2013·山东)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14.(2014·山东)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15.(2014·山东)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16.(2014·山东)“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

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17.(2014·山东)“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

”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18.(2014·山东)图6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

它反映出当时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2014·山东)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

这旨在强调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20.(2014·山东)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

共目的是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21.(2015·山东)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

该制度旨在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22.(2015·山东)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

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3.(2015·山东)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表2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

表中“丁”指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24.(2015·山东)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材料题1.(2012·山东)(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表2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6分)(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6分)(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8分)2.(2013·山东)(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1——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材料二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2——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8分)(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

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8分)(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分)3.(2014·山东)(22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史论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

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4分)(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6分)(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

(4分)(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

(8分)4.(2015·山东)(16分)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

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材料二《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6分)(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菱对英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

(4分)(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6分)选择题答案材料题答案1.(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