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之中寻文脉
提现汉字特点的对联

提现汉字特点的对联对联一:
横批:文华提现
笔锋飘逸如行云,字句精雕似绘画。
思维独到妙言脱,文艺精湛辞藻佳。
对联二:
横批:书法提现
一笔一划匠心独,山水人物尽入画。
景物如诗墨如意,扇面书法铸成华。
对联三:
横批:文化提现
博古通今跃龙门,照见世间风土人。
龙文虎纹皆识别,文化瑰宝展无穷。
对联四:
横批:汉字魅力
洋洋洒洒如泉涌,字字醉人入梦中。
震撼心灵魅力足,汉字文化百年不衰。
对联五:
横批:字蕴中华
笔墨琳琅表异彩,传承中华卓荦才。
字里行间流人文,文化底蕴万千载。
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

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
在烟波浩渺的滇池之滨,昆明大观楼的对联有“天下第一长联”之誉,作者为清代康乾时诗人孙髯,著有《永言堂诗文集》,三原县人,后迁居云南。
他厌恶清朝官场的黑暗腐败,不参加科举,终身贫困潦倒,晚景更是凄凉。
他写的大观楼联寓意深刻,为人所爱。
其联云: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凤寰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辜负四周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残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副长联,上联写滇池及周围风光景物,歌颂昆明大好河山及农民的辛勤耕耘,只有他们的业绩(四周四围香稻)永久存在;下联联想云南历史,把历代王朝看作不长久的幻影,一朝跟着一朝兴起,衰亡,连幕都拉不及(卷不及暮雨朝云),最后只剩下些断碣残碑横卧于苍烟落日之中(都付与苍烟残照)。
长联观物写景,内涵深刻,令人叫绝,流传不衰。
长联挂在“五百里滇池”岸边的大观楼前两百多年,与其描绘的景色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
长联使大观楼名扬四海,大观楼因长联而驰誉九州。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陈毅读长联后赋诗赞曰:“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三千年。
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
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
”毛泽东对长联的评语是:“从古未有,别创一格。
”坐落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在岳阳楼正堂前楹柱上有一副长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此联为清朝道光进士窦兰泉所撰,这位大人著作甚丰,尤以岳阳楼长联名誉天下,作者用问答手法指点江山,写出了洞庭湖的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借助名人典故、名人诗文名句、传说逸事,描情绘景,抚今迫昔,淋漓尽致地抒发作者的情怀,内涵十分丰富;排比法的运用颇富表现力,上下联用了两组排比句,从各个角度有层次地反映岳阳楼的传说佳话和四周形势景象,揭示了岳阳楼著名和雄伟奇特的原由。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品徽州楹联,探徽州历史!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品徽州楹联,探徽州历史!品读徽州楹联精粹,感受徽州历史,品味徽州文化!联意:为人要站得高,看得远,行得正,坐得稳。
在道德上要有更高追求,与人相交无须过度亲密,生活则须勤俭朴素。
据说,荣毅仁先生对此联有浓厚兴趣,将其奉为人生格言。
联意为:做决定之时,要三思而后行,审慎稳妥;一旦开始做了,就要百折不挠、矢志不移,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劲头,义无反顾地做到底。
联意:一户家庭之所以能繁衍兴盛几百年,靠得是持之以恒地积德行善;而人世间第一等好事就是孜孜不倦的读书求知。
联意:一本好书,纵使读了百遍,也不会厌倦;而一块古砚之所以会微微凹陷,是因为不断研磨,笔耕不缀。
联意:人如果修到不显山露水,看上去好像很笨拙的样子,才是真正的聪明;如果学会不妄露锋芒,给人很愚蠢的感觉,才是真正的才智之士。
联意:要想造福儿孙,就要心地宽厚一些,不要与人斤斤计较;要想建立家业,就应当懂得谦让,不怕吃亏,有容人之量。
对世事知道的越多,胸襟就越开阔;对人情世故看得越多,眼界就越宽广。
联意: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一个人只要勤劳不缀,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待人处事多宽容忍让,就必能与人和谐共处。
联意:读书治学也好,经商做买卖也好,效法好的榜样就会有好的结果;创业很难,守业更难,但如能知难而进,就没什么过不去的难关。
联意:当官了,无须感到荣耀;丢了官位,也无须感到羞辱;也不能说什么当官无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好官可以更好为人民服务。
百姓是衣食父母,切不可忘本,切不可欺压,莫忘了自己也是一名百姓。
联意:传承家业没有别的办法,不是农耕就是读书;要使子孙有好的发展,只有节俭和勤劳。
华夏龙脉,南北分界线——秦岭对联

华夏龙脉,南北分界线——秦岭对联对联⾥的秦岭⼗⾥⽆⼈崇岭千崖秀,蓝关四⽔分,⼀任春雪秋风往来,犹记此华岳奇峰,终南福地;叠翠与云齐,采青摇⽉远,且看渭城商洛依旧,不负之乐天回马,摩诘晚居。
三⽣以后⼋百⾥云峰次第,幻海问苍茫,承⼀脉接昆仑,分⼀源⾄淮⽔;五千⾔道德依然,⾼⼭同俯仰,藐天地之南北,忘古今之汉唐。
桃花醉泉流⽯上,⽉照松间,青霭⼊层霄,峪壑绵延峰在望;秦楚箫声,汉阴旌旆,⾓⼸鸣古道,风烟俱寂客⽆⾔。
岚寻莽莽秀峰青,⼀带天分南北限;悠悠⾏道远,千秋烟锁⼏多愁?夏侯惇岭如凤舞,道若虵蟠,看炎黄百万⾥江⼭,长龙横卧分南北;块垒填胸,腾云挂眼,管伊雒数千年台榭,苍狗依然变古今。
卡普勒特峰亘⼀屏,有云福地,⼋百⾥关河锁钥,惯见⼲⼽,⾃知冷暖;胸怀九曲,⽬极遥天,五千⾔今古贯通,如闻⾦⽯,⽆悔⽩头。
春和景明何处问古今,临太⽩以升云衢,鬻四皓紫芝,贾王乔凫舄,往来不羁仙客想;莫名惜风物,涉九河⽽游沧海,借瀛洲琼草,润昆仑⽟珰,俯仰犹作南⼭思。
剑锋所指茫洋穷上古⽽来,携秦楼⽉,楚天秋,宋唐神韵,衍沧桑溯千载歌吟,⼋州⽓象;浩荡向罔极奔去,襟汉江潮,太⽩雪,⽢陕松涛,蔚磅礴崛⼀⽅龙起,四海云腾。
念眉分南北⽽抱三秦,对长安宸阙,望江汉客帆,万千劫变幻风云,嚣尘不改晴中⾬;接昆仑以滋万物,听虎啸龙吟,布泽膏泉润,廿四时玲珑花⽉,偕我重看岭上春。
七⼆峰别开殊境,护秦庭霸业、汉域版图,⼗三朝龙脉逶迤,帝⼒⼴延天下⼟;浮沉事犹记遗踪,任马误蓝关、猿愁蜀道,来往客凤⽑卓逸,诗情⾼遏岭头云。
圆⽊鱼叠嶂分南北,兵度陈仓,星陨旷原,两汉兴亡咸系此;千峰记暑寒,蓝关雪拥,辋川云起,⼀唐风⾻半存兹。
留⾹引蝶龙脊承天运⽽骧,化相为⼋百⾥陵峦,鳞甲⾏藏勘盛败;鸿蒙赖圣贤以辟,设封与五千年道场,河⼭表裏演阴阳。
久病庸医名重未疑之,如何问百⼆秦关,⼏家宗庙?⼭⾼惟仰⽌,许我牵圣僧⽩马,⽼⼦青⽜。
段公⼦坤轴定洪荒,其势犁蜀⾬秦风,幸鹜云藻⽇依然,任与太虚分寥廓;帝京遥异代,永年傍樊川渭⽔,⼜⽩傅韩公踵此,应殇遥夜倚崔嵬。
收藏古董的对联

收藏古董的对联1. 神思不凡藏古韵,美玉良缘珍古韵。
2. 初心不改爱古物,洒墨谈古赏神物。
3. 书画上乘藏精品,古董珍品美无边。
4. 九州名匠巧手凭,千年文物重墨铭。
5. 字画金石藏经史,珍器古董传欧美。
6. 悠久历史蕴古色,珍藏古董享荣誉。
7. 沉香贵重珍古玩,心灵手巧爱古董。
8. 天地灵气藏古香,物华天宝尽收藏。
9. 古董珍品重熔铸,千秋文化传人间。
10. 寻奇古物资无穷,造化无限赏珍品。
11. 物华天宝藏古物,文化遗产传一方。
12. 千百年来珍古器,凝聚智慧传文化。
13. 古董变幻风华绝,文物流传教后人。
14. 书画古董名留世,锤炼品位积华成。
15. 古迹风情生永恒,收藏珍品展文明。
16. 联络心灵藏古物,品味精髓倚窗前。
17. 精研文物凝思考,染指古器挥毫写。
18. 尚古文化味历史,独具匠心藏古玩。
19. 珍藏久远收收刻,昔日气息造今生。
20. 引发灵感就古物,传承文明青年多。
21. 文物浸润韵味深,古董珍品美无边。
22. 贵重收藏藏珍品,千载佳话一笔铭。
23. 古风沉香醉文句,珍藏古董显品位。
24. 星海悠悠寻珍宝,欣赏文物领文化。
25. 丝章竹叶藏旧意,琳琅满目见稀奇。
26. 古迹依稀触情怀,千年文物传意蕴。
27. 古色古香珍藏久,历史沉淀识人间。
28. 吟风咏雨闲情逸,风华绝世写情怀。
29. 古董高贵藏精魂,历史流传代代传。
30. 瑰宝渐行不息品,收纳文物妙趣横。
31. 风情古趣行丝路,古董珍宝重归来。
32. 金石铭心沉香梦,古董珍品怡神魄。
33. 千年之物流芳华,珍藏文物赏古韵。
34. 细品古玩藏千古,珍藏文物传人间。
35. 优选压轴珍妙玩,传承文脉凝精品。
36. 古典意境离不去,珍藏老物古味浓。
37. 长卷书画惊世骇,古器古典锤炼品。
38. 神韵流于古董躯,艺术气古迹光辉。
39. 古罐珍馐熟饮食,遗产文物鉴东西。
40. 古画古典邦华茂,珍藏文物扮传承。
41. 精品古董升气质,文物传承护文化。
楹联文化:文辞精炼,言简意深,字字皆学问

楹联文化:文辞精炼,言简意深,字字皆学问楹联始于五代,盛于清,本质是一种对偶文学,从骈文、律诗、词曲的长河中不断采撷浪花而成,形式更加灵活,其议论性、实用性也更强。
楹联文辞精炼、言简意深,内容丰富,流传下来很多经典名联,深具中华美学精神,让人读来口齿生香,心神激荡。
楹联之美,在于如画如诗。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有色有声,极富想象力,让人觉得山高水长,如在眼前。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此联乃郑板桥所撰,其从容淡泊,颇得刘禹锡《陋室铭》之神韵。
“清风明月不论价,红树青山合有诗。
”这是副集句联,上联系北宋欧阳修的诗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下联系南宋陆游的诗句:“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
”大意是说自然界的清风明月所带给人心旷神怡的感受,是金钱无法买到的,所以无价。
两者相隔百年,经后人妙手剪裁,勾勒出一片心境澄清的图画。
很多楹联都是送给大自然的一枚书签,“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绿水流淌,带走的是岁月,青山矗立,留下的是逸情。
楹联之美,在于奇思妙构。
楹联是汉字文化运用发展到极致的产物,不仅要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而且衍生出一些趣巧联,使文人在出联对句的“交锋”中平添了难度。
有谐音对,“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看似四样植物,却暗含因何,有幸,得偶,不须媒的语意双关,道出了缘分的喜悦。
还有无情对,“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
”风马牛不相及,既莫名其妙,又妙趣横生。
相似的对联,“树已半寻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字字工稳,却出其不意,这也许就是国人含蓄的幽默吧。
最难的是字形对,“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
”上联五字偏旁是“火金水土木”,下联五字偏旁是“木火金水土”,五行相生相克,意境美不胜收,可谓巧妙至极。
楹联之美,在于寄托情志。
楹联相对于诗词而言,比较短小浓缩,且要挂在楹柱之上,更需直抒胸臆,提炼“金句”。
考古勘探对联大全

考古勘探对联大全
以下是一些考古勘探相关的对联:
上联:古墓幽幽藏古韵,下联:遗址静静诉往昔。
横批:岁月留声
上联:石破惊天揭古秘,下联:瓦砾传世证文明。
横批:历史见证
上联:寻踪探迹觅千古,下联:挖宝寻珍揭未知。
横批:考古之乐
上联:岁月沉淀留遗迹,下联:时光流转现真章。
横批:时光考古
上联:尘埃落定藏瑰宝,下联:风华再现证辉煌。
横批:瑰宝重现
上联:千年古墓藏幽径,下联:百代遗址映晴空。
横批:古墓晴空
上联:古韵悠长留此地,下联:今人探访感前尘。
横批:古今对话
上联:考古挖掘揭真相,下联:文化传承显精神。
横批:文化传承
以上对联仅供参考,实际创作时可根据考古勘探的具体内容、地点、发现等进行创作,以体现考古勘探的魅力和价值。
走进传统文化的对联

走进传统文化的对联
1. 上联:龙腾盛世千家喜下联:凤舞祥年万户兴例子:过年的时候,那舞龙舞凤的热闹场景,不就正应了这副对联嘛,真的是太有氛围感啦!
2. 上联:国泰民安歌盛世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例子:看看咱们如今的生活,不正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嘛,这对联多贴切呀!
3. 上联:春回大地百花艳下联:日暖神州万物苏例子:春天来啦,大地回春,花儿都争奇斗艳的,可不就是春回大地百花艳嘛!
4. 上联:忠厚传家久下联:诗书继世长例子:想想那些文化世家,不都是靠着忠厚和诗书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吗?
5. 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例子:当你努力后取得成功,不就像是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般美好嘛!
6. 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例子:每到新年,到处都焕然一新,可不就是迎新春江山锦绣嘛!
7.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例子:谁不希望自己的生活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呀!
8. 上联:民安国泰逢盛世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例子:咱们现在过的好日子,不就是民安国泰、风调雨顺的盛世嘛!
9. 上联:日出江花红胜火下联:春来江水绿如蓝例子:到了春
天,那江边的景色,不就跟这对联里说的一样嘛!
10. 上联:欢声笑语贺新春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例子:过年的时候一家人欢聚一堂,欢声笑语的,多幸福呀!
我觉得传统文化里的对联真的是太有意思啦,既充满了智慧,又很有生活气息,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之中寻文脉
作者:田梦琳
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19年第09期
若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一棵长青古树,那诗词歌赋等艺术便如同繁茂的枝叶,昭其千年硕果之丰。
而对联则要算其中最为特别的一种艺术形式,可运用诗词,或集聚人名地名,既有相称的工整,又有博引的妙趣,那短短的上下两句间,蕴含的是文化之脉,人文之本。
对联要算是最常见、最贴近人们生活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了。
山水名胜间,有它歌颂的风花雪月之美;年节欢庆时,是它道出吉祥如意的祝福;卧房书屋外,借它表达主人的品格志向。
对联讲究字数相等与平仄向拗,这种平行对称的美感,与古人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的概念不谋而合,对“成双成对”这种象征着圆满形式的痴迷早已深深刻在中国文人的基因里,铸就了中华文化的根。
联之美,是“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的感叹。
多年前一个天高云淡的秋日,一位古人伴着微凉的秋风登上岳阳楼。
望着面前雾气缭绕、波澜依依的洞庭湖,他必定会对着葱翠的林荫和澄澈的湖水感叹天地之美,继而端起酒樽与江湖对饮,一醉忘忧。
或许,他也是一位“迁客骚人”,见到今日山河清平,不由得抚今追昔,想起了当年的范文正公,那些为天下人立命操劳的烦忧一下涌入他的心头。
前人的风骨与江山的多娇牵引着他的思绪,提笔落墨,一气呵成。
江山触动了他的文采,他的笔墨也浸润了江山。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是素来以多情著称的文人?山水对联中,有对眼前风景的赞美,寓心境于内,让它成了文史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联之趣,是“独角兽,比目鱼”中灵机之巧,世间万事万物皆可入联,人无论高低贵贱皆可享对句之乐。
它们有的含有字形的拆解,有的妙用谐音,一语双关。
上联既出,便似一道趣题悬而未解,引人思量斟酌,不禁入迷。
若有妙语偶得之句,足可令人拊掌而笑。
更妙之处在于,一个上联可有多个下联为对,大家各抒己见,品评高下,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乐趣。
对联作为一种谜题,为世人提供了高雅的娱乐。
在雅趣中生长,亦是中华文化与众不同的一个特点。
联之意,在于“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拳拳报国之情。
联有时就像座右铭,用最简单精练的语言,抒发作者胸中之志,时时刻刻催人发奋进取。
去年,我曾有幸拜谒成都武侯祠,走到殿前,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里的楹联,一幅幅雕版在大门两侧排开,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壁。
这是一位位祭拜者用这种方式向武侯奉上他们崇高的敬意。
在电影《无问西东》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令人动容。
男主角沈光耀住在条件简陋的西南聯大宿舍中,床边的蚊帐上却还挂着这样一副对联“窗虚诸葛亮,室小常遇春”。
既巧用人名,又
言明艰苦的物质条件不能动摇内心求学救国的信念,可谓妙绝。
时过境迁,真情实感的流露永远是底色与基调。
这铸就了对联的魅力,也铸就了文化的魅力。
小小楹联中,有古人千年智慧积淀。
文化之美,就在这上下对句中传承。
特约点评
本文从对联的形式到内容,再到对联的美感、乐趣以及深意,一一道来,让读者对对联有了更全面的认知,也充分体现出了小小的对联之中所蕴含的中国人民的智慧,更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金木(麻城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