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汇总(青岛版)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汇总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汇总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下册单元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热胀冷缩1、一般情况下,(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在相同的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3、水的(反常膨胀)现象水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

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4、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夏天,自行车容易爆胎的原因是(车胎内的空气过足受热体积膨胀)所致。

冬天,自来水管有时会被冻裂是因为(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致。

5、生活中的问题:瓶装饮料、啤酒等不能装得很满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水烧开时,会从壶嘴里溢出来。

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一下就修复了。

架电线时要把电线冬天拉得紧一些,夏天松一些。

火车行驶的钢轨连接处留有一些间隙(也叫伸缩缝)。

6、在研究(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实验时,我们看到:在铜球未被加热时,(能)穿过铁环;当铜球被酒精灯外延加热3-5分钟后,就(不能)穿过铁环了,当把被加热的铜球放到冷水中冷却后,又(能)通过铁环了。

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1、(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

2、(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使用时,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距被观察物体(越近),观察的越(清楚),也越能分辨物体的(细节)。

3、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

测试岩石软硬程度的方法非常简单:砸开岩石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画。

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为(较软);手指甲刻画后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为(较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为(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留下刻痕为(非常硬)。

4、常见的岩石由(花岗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岩)等。

5、花岗岩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石英)、黑色的(云母),(长石)6、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三大类:即由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7、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背诵资料_百度...

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背诵资料_百度...

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四班级下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背诵资料_百度...2023年的青岛版六班级科学课程,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对同砚的科学素养培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学期的进修中,同砚将接触到一系列新的科学知识,从而培育对科学的爱好和探究精神。

下面是这个学期的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背诵资料。

第一章:物质和能量1. 物质的分类: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质的性质:外形、颜色、光泽、硬度、拉伸性、延展性等。

3. 物质的变化:熔化、凝固、汽化和凝华。

4. 能量的表现形式:光能、热能、电能、声能。

5. 能量的转化:光能转化为热能、电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二章:生物和环境1. 生物的种类:植物、动物。

2. 生物的特点:有机体、具有生长、繁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 生物的组成:细胞、器官、器官系统。

4. 生物的生长:细胞分裂、增长、发育。

5. 环境保卫意识的培育:节约能源、保卫水资源、环境污染治理。

第三章:物质和人体1. 食物的种类和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2. 身体健康的保持:合理膳食、科学运动、适当休息。

3. 肠道的作用和保卫:食物消化、营养物质吸纳、维护肠道健康。

4.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戒烟限酒。

第四章:科学探究1. 观察与试验:筹办材料、记录观察数据、写试验报告。

2. 试验设计:提出问题、制定试验规划、进行试验。

3. 试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用表格、图表整理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4. 科学现象的诠释:依据试验结果提出合理诠释、形成科学规律。

第五章:力与运动1. 力的产生和传递:摩擦力、弹力、重力。

2. 物体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快慢运动。

3. 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状态、改变物体的外形、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运动与能量转化:动能、势能、能量守恒定律。

这些知识点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通过复习背诵,可以援助同砚稳固知识,提高进修效果。

同时,老师也应该引导同砚在进修的过程中重视探究和实践,援助他们建立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汇总(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汇总(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汇总(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汇总(青岛版)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3认识岩石1、(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

2、(放大镜)是用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使用时,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距被观察物体(越近),观察的越(清楚),也越能分辨物体的(细节)。

3、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

测试岩石软硬程度的方法非常简单:砸开岩石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画。

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软);手指甲刻画后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留下刻痕的岩石(硬度非常大)。

、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三大类:即由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第4 做个岩石百宝箱1、制作岩石标本的方法:(1)将岩石砸成与标本盒大小相近的小块,洗净、晾干。

(2)制作岩石标签裁些小纸条,写上岩石的编号、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

(3)将制成的标签贴在岩石下面。

第岩石的用途知识点一、岩石的用途1、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建房、铺路、修桥、造纪念碑2、岩石是是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

石磨、石头工具3、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

玉石做的手饰、挂4、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用(石灰岩)烧石灰,制水泥。

还是制玻璃的原料,用(油页岩)炼石油。

二、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地质学家利用石头可以找到(矿藏)。

2、远古时代人们利用石头做(工具)。

3、石头中含有很多(矿物)。

如铁、铜、铝等。

三、岩石在受到(高温、高压)作用时,其内部结构(重新组合),便形成了(富含矿产的变质岩),,如铁、金、石墨、石棉、滑石等。

(变质岩)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五、1、开发新能代替矿产资: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2、作为当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岩石、保护土壤、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2021最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全单元知识点总结

2021最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全单元知识点总结

2021最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全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运动和力1.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2.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静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

3.运动的物体就有能量。

4.依据运动的球能把瓶子击倒、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等事实,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就是在推理。

第2课运动的形式按照运动路线,物体的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第3课运动的形式1.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摆动、滚动等。

2.木块在运动过程中,上面两个点的连线始终保持平行,这种运动形式叫平动。

3.尺子在被拨动的过程中,上面的标记按一定的运动轨迹作往复运动,这种运动形式叫振动。

4.纸风车运动时,扇叶上的两个标记点始终围绕风车的轴心做圆周运动,这种运动形式是转动。

5.购物车车身是平动,轮子是滚动。

风扇扇叶是转动。

钟表指针是转动,钟摆是摆动。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第1课声音的产生1.根据音叉、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会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

2怎样让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答:发声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停止。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声音具有能量。

声能是自然界中的一种能量形式。

5.发声的音又插入水中,水面有什么现象?(水会飞溅)水飞溅说明什么?(音叉在振动)6.为什么蜡烛火焰会来回晃动? 答:敲击鼓面,发出的鼓声会使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进而振动了蜡烛火焰,这表明鼓声具有能量。

第5课声音的传播1.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形成声音的“波浪”。

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2.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3.验证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把两块石块浸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在水中敲击石块,一个学生把耳朵紧贴在水槽壁上倾听声音,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4.验证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将定好闹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里,发现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用抽气机抽净罩内的空气,使其内部变成接近真空的状态,发现几乎听不到闹钟的声音。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知识点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知识点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热胀冷缩第1、2课知识点1、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水的(反常膨胀)现象:自然界中的水有少数物质脾气很古怪,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

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4、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在相同的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6、生活中的问题:瓶装饮料、啤酒等不能装得很满。

水烧开时,会从壶嘴里溢出来。

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一下就修复了。

架电线时要把电线冬天拉得紧一些,夏天松一些。

火车行驶的钢轨连接处留有一些间隙。

7、夏天,自行车容易爆胎的原因是(车胎内的空气过足受热体积膨胀)所致。

冬天,自来水管有时会被冻裂是因为(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致。

8、“小喷泉”实验的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

9、在研究(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实验时,我们看到:在铜球未被加热时,(能)穿过铁环;当铜球被酒精灯外延加热3-5分钟后,就(不能)穿过铁环了,当把被加热的铜球放到冷水中冷却后,又(能)通过铁环了。

10、实验名称: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准备:锥形瓶或烧瓶、热水、冷水、气球等实验步骤:1、把小气球扎紧于锥形瓶口。

2、把锥形瓶放入有热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

3、把锥形瓶取出放入有冷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把锥形瓶放入有热水的水槽中,垂下的气球会竖立胀大,放入冷水中后逐渐变小。

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3、课认识岩石1、(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

2、观察岩石的方法:看、摸、刻、敲打、滴盐酸(用滴管)2、(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使用时,将岩石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然后沿肉眼与岩石之间的直线方向慢慢地来回移动放大镜,直到看到岩石的细微结构为止。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素材第二单元知识点青岛版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素材第二单元知识点青岛版

2021版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知识要点
第四课声音的产生
1 生活中有哪些声音?野外麻雀的叫声,天空中打雷的声音,音乐厅乐队的演奏声,马路
上汽车的轰鸣声,工厂的机器的响声。

2 根据音叉、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生时会振动的结论,就
是在归纳。

3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 声音具有能量,敲击鼓面,蜡烛的火焰会晃动;声音太大了,震得我耳朵疼。

第五课声音的传播
1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2 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形成声音的“波浪”。

向水波可以向
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第六课声音的变化
1 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2 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 伸出桌面较长的钢尺振动较慢,发出的声音比较低;伸出桌面较短的钢尺振动的比较快,发出声音的声音比较高。

4 杯子注入的水越多,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第七课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 生活中的噪声包括:交通噪声如飞机起飞的声音;工业噪声如工厂的机器声;建筑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如家用破壁机的轰鸣声等。

2 噪声的危害::噪声会影响人们休息;噪声会影响听力降低交流效率;噪声会造成
听力下降;噪声使人烦躁等
3 怎样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 1)防止噪声产生——如汽车消声器;2)阻断噪声的传播——如高速公路上的隔音屏障;3)防止噪声进入人体——如捂耳朵;4)远离噪声源。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知识梳理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知识梳理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知识点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了。

2.转换法: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才能传播出去。

即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声音的介质4.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一般情况下固体声音传播速度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在月球上,如果不借助任何工具是听不到声音的,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可以借助电磁波进行通话交流。

6、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7.在声音的传播实验中,把闹钟用塑料袋装好,放到水槽。

将耳朵贴近水槽,可以听到闹钟的声音,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8、音调: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物质在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9、声音的大小与(用力大小)有关,(用力大)声音大,(用力小)声音小。

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快)声音高,(振动慢)声音低。

10.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11.当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超过一定的频率(20000赫兹),即高于人耳听觉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12.(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一种低频率波。

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性质稳定,能量衰减幅度小,穿透力强,可用于(定向导航)。

13.蝙蝠能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

14.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娱乐活动)。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全)2022年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热胀冷缩复习提纲1、温度计的秘密复习目标: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表示符号及读法,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

3、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工作原理。

4.会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通过并进式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自主复习1、把温度计放到热水里你会发现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

3、自然界中有少数物质脾气很古怪,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张,也叫。

水在时体积最小,在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

合作探究1、温度计为什么能测量温度?2、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自来水管冻裂的情况,这是怎么一回事?3、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复习目标:1.能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通过大量的气体与固体实验,获得科学结论,认识到科学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全)2、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会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自主复习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气体、固体)具有性质,在相同情况下,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较多,最少。

合作探究1、瘪了的乒乓球为什么能用水来修复?2、铁轨之间为什么要留有缝隙?3、架电线有什么学问?4、在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为什么会爆裂?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3、认识岩石复习目标:了解常见岩石的特征,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自主复习1、研究岩石常用的工具有等。

2、测试岩石的方法非常简单:砸开岩石后,用新断面上刻画,刻画后留有痕迹的岩石较软,刻画后留有痕迹的岩石较硬,刻画后没有痕迹,刻画后留有痕迹的岩石很硬,刻画后也没有痕迹的岩石非常硬。

3、岩石的硬度分为四个等级。

合作探究1、到野外采集岩石需要准备那些工具?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全)4、做个岩石百宝箱复习目标:制作和观察各种岩石标本;自主复习1是地壳的基本物质,各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汇总(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汇总(青岛版)
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
3认识岩石
1、(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

2、(放大镜)是用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使用时,把放大镜靠近被
观察物体,距被观察物体(越近),观察的越(清楚),也越能分辨物体的(细节)。

3、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

测试岩石软硬程度的方法非常简单:砸开岩石后,用
(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画。

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软);手指甲刻画后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留下刻痕的岩石(硬度非常大)。

、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三大类:即由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由外力作用形成
的(沉积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第4 做个岩石百宝箱
1、制作岩石标本的方法:(1)将岩石砸成与标本盒大小相近的小块,洗净、晾干。

(2)制作岩石标签裁些小纸条,写上岩石的编号、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

(3)将制成的标签贴在岩石下面。

第岩石的用途知识点
一、岩石的用途
1、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建房、铺路、修桥、造纪念碑
2、岩石是是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

石磨、石头工具
3、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

玉石做的手饰、挂
4、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用(石灰岩)烧石灰,制水泥。

还是制玻璃的原料,用(油页岩)炼石油。

二、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地质学家利用石头可以找到(矿藏)。

2、远古时代人们利用石头做(工具)。

3、石头中含有很多(矿物)。

如铁、铜、铝等。

三、岩石在受到(高温、高压)作用时,其内部结构(重新组合),便形成了(富含矿产的变质岩),,如铁、金、石墨、石棉、滑石等。

(变质岩)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五、1、开发新能代替矿产资: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
2、作为当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岩石、保护土壤、保
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第6 岩石的风化知识点
1、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
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岩石经过风化最终会变成细沙,成为土壤的一部分。

用镊子夹住一块岩石,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然后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

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实验目的: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实验现象:岩石的表面出现裂痕,而且裂缝越越大,甚至一块一块往下掉碎石屑。

实验结论:温度变化对岩石具有破坏作用。

第三单元土壤与植物7、土壤里有什么知识点1、土壤是由(空气、沙、黏土、水、腐殖质、无机盐)等成分构成的。

每立方米土壤中的生物数比地球上的人口数还多。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出现什么现象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

观察出现什么现象静止后土壤分两层,(下层颗粒较大是沙子,上层颗粒较小是黏土)。

3、用滴管
取上层清夜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加热,水滴干后玻璃片上有(脏)的痕迹,说明土壤里有(溶于水的物质),例如盐类。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用火烧,冒烟有气味,烧过后土壤变干。

颜色变浅,说明土壤里有(水分和腐殖质)。

8土壤的分类知识点1、含沙量土壤分分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叫做(黏质土);砂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叫做(壤土)。

2、三类土壤特点:(砂质土)透气性好,但保水性能差。

(黏质土)保水性能好但透气性差。

(壤土)透气性能好保水性能也好。

3、我国的土壤种类及分布:分布面积较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等。

其中,(黑土)和(褐土)的天然肥力较高。

(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

因为它有深厚的腐殖质层,一般在70厘米左右,最后的可达1米以上。

4、在土壤的渗水性室验中:不同土壤的量一样,水量一样,要同时向漏斗里倒水。

9土壤与植物知识点
1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1、)为植物提供根系的生长环境,为其保温、保湿,同时还辅助根部对植株的(固定)作用。

(2、)是很好的“储藏室”。

通过根向植物提供(水分)和(无机盐)等营养学成分。

(3)、土壤中还有大量的其他生物,如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

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
质为无机物,为植物的生提供营养;无脊椎动物能够通过其生理作用达到翻土的目的,增大空气含量。

同时蚯蚓的粪便又能为植物提供直接营养。

2、土壤不同,植物的生长也会不同
3、不同土壤对同一种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怎样设计实验研究?
(1)相同的条是什么?①都放在阳光下;②浇同样多的水③植物相同
(2)、不同的条是什么?土壤不同
实验现象: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最好。

实验结论
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的土壤:壤土类土壤。

4、土壤对植物的意义
(1)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水保存在土壤中,土壤中的水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主要。

(2)土壤中有含氮、磷、钾、钙、铁、锌、铜等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的(无机盐),它们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植物的每一部分都要呼吸,土壤中必须有一定量的空气保证(根)的呼吸。

雨后的土壤容易(硬化板结),人们及时松土,可增加土壤颗粒间的(空隙),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使植物得到更多的新鲜空气
10、保护土壤知识点;
一、土壤现状
1、日趋严重的草场沙化
2、土壤资的不合理利用
3、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4、城市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是土壤恶化
(1)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仅为(0001)平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同时,我国非农业用地还在每年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土地的人口压力将越越大。

(2)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如沙漠、隔壁、石裸岩、冰川以及永久积雪区。

(3)还有一部分土地质量较差,如涝洼地、地、盐碱地、水土流失、红壤低产地等。

二、我国每年土壤流失约(0)亿吨以上。

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很严重,每年被冲刷走的氮、磷、钾元素相当于流失4000万吨化肥。

三、1、(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是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

(1)草可以不让土流出。

(2)草可以保护土壤。

(3)花草树木可以保
护土壤。

(4)植物可以保护土壤水土流失的对比试验
实验物品:两块木板,上面铺上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

2个水槽、2块木板、
2个喷壶。

实验步骤:1、两块木板,上面铺上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

2、同时用喷壶浇同样多的水。

用烧杯把留下的水收集起。

3、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有草覆盖的木板留下的(水较少,而且较清);
无草覆盖的木板留下的(水较多,而且较浑)。

实验结论1、水、土、植物是相互依存的。

2、植物可以保护土不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不被流失,有了水和土植物才能生存。

3、没有植物的保护,水、土易流失,没有了土和水,植物也不能生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